1929年,故宫发现一张生辰八字解开康熙传位之谜:雍正不会篡位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雍正的继位历史事件,堪称清朝历史中的一个精彩谜题。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议不休,关于雍正是否篡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然而,在1929年,故宫档案馆中的一封特殊生辰八字文件,成为了解开这一谜题的关键。
一、三位帝王共聚
1929年,故宫博物院公布了一批内阁大库的珍贵档案,其中一份引人瞩目。这份档案包含了乾隆的八字,甚至还带有康熙六十一年的批语。这个八字如下:
“辛卯、丁酉庚午丙子。批语:此命贵富天然,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年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
这份八字的解读表明,乾隆具有非凡的命运。他聪明、仁孝、文武兼备,命中注定将会富贵长寿,这似乎是一个王者的命运。
那么,为什么在故宫档案中会有这样一份八字呢?这涉及到康熙立储的故事。
在清朝时期,人们普遍迷信命运,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康熙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于是,康熙在康熙六十一年,特地为年幼的皇孙弘历算命。这一年的阴历三月十二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同时出现在圆明园,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康熙原本打算将皇位传给赫舍里所生的皇太子,但因各种原因而犹豫不决,导致了废太子的事件。
康熙还发现,自己的九位皇子中有些人联合起来反对废太子,这使得康熙备受困扰。康熙的大儿子、八儿子和一位权臣联手攻击废太子,这种情况让康熙陷入了困境。康熙因此感到焦虑和抑郁。
为了让父亲康熙得到慰藉,胤禛建议康熙去赏花。康熙很喜欢胤禛,他认为这个儿子聪明能干,既能治理国家,又懂得宽慰父亲的心情。胤禛经常自称是“天下第一闲人”,因为他不争不抢,更愿意独自沉浸在书法和佛经中。康熙特别器重他,多次前来圆明园游园,共计11次,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
然而,胤禛虽然受康熙器重,却并非嫡长子,也不是长子,因此并没有继承皇位的优势。康熙眼中,胤禛虽然聪明能干,但仍有一些弱点。胤禛不是嫡子,年龄不占优势;他的弟弟们也同样文武兼备;而胤禛性格阴沉,不善交
四、雍正的千方百计
在康熙六十一年夏天的那个特殊时刻,雍正通过引见弘历给康熙,策划了一场伟大的计谋。这个计谋涉及权谋、情感和天赋,是他成功继位的关键。雍正深知,要继位,他需要超越胤禛,博得康熙的信任。因此,他不遗余力地创造了机会,以确保自己能够顺利登基。
首先,雍正观察到康熙对弘历的亲近。弘历是个聪明而有文武双全天赋的孩子,他的品质和才能在康熙眼中显而易见。雍正巧妙地安排康熙与弘历的接触,确保他们亲近起来。这种接触让康熙开始看重弘历,而弘历也因此赢得了康熙的关注。
雍正还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安排,展示了弘历的才华和记忆力。他要康熙亲自体验弘历的卓越之处,让康熙对他印象深刻。弘历的记忆力和聪明才智在康熙眼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成为了一个备受康熙器重的候选人。
雍正还创造了一些意外情境,让康熙看到弘历不同寻常的一面。例如,那次在打猎中,弘历的表现让康熙感到意外和震惊。雍正明白康熙对弘历的印象至关重要,因此精心策划了这些情景,让弘历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雍正还注意到康熙是个迷信命理的人,于是他巧妙地引导康熙对弘历的八字感兴趣。通过测算弘历的命理,雍正确保康熙认为弘历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孩子,注定要成为皇帝。这进一步强化了康熙对弘历的好感。
另外,雍正对钮钴禄氏的接见也是一步巧妙之举。他让康熙亲自看到钮钴禄氏的面相,确保她看上去有福气。这种行动让康熙相信弘历有着非凡的命运,而雍正正是康熙为之选择的合适继承人。
五、雍正的继位
经过种种策划和努力,雍正最终成功继位。康熙六十一年底,康熙突然病逝,留下一个皇位继承的重大问题。由于康熙迷信命理,他认为弘历是个非常幸运的孩子,有着卓越的命运。因此,康熙决定将皇位传给弘历,而不是胤禛。
康熙的遗诏是明确的,他选择了弘历作为继承人。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继位的可能性,让雍正得以顺利继位。
在雍正登基后,他展现出了卓越的统治能力和才智。他以改革和强化中央集权为目标,推动清朝的现代化进程。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胤禩的生母出身低下,属于辛者库贱籍,那么辛者库到底是什么?
在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储中,八阿哥胤禩原本人气最高,可是由于他人缘太好、党羽众多引起了康熙帝的警惕,最终输给了胤禛。胤禩失败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有一点还是很关键的,那就是他的母亲良妃卫氏出身不好,在入宫之前属于贱籍,即内务府“辛者库”。
“辛者库”这个词汇很多读者可能不是太熟悉,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偶尔会被提到。那么辛者库到底是什么?哪些人会被归入辛者库的范围呢?
说起辛者库还要从内务府这个庞大的机构说起。内务府人员是由上三旗的包衣组成的,所谓的“包衣”指的就是皇室的家奴。尽管家奴这个词汇听起来并不高大上,可是他们的地位却不低,皇帝将他们当做家人,很多紧要的差事都由这些家奴们负责。
辛者库是隶属内务府的一个机构,早在清入关之前,将那些在战争中被俘虏的有手艺的汉人编入辛者库,清初时又陆续将免死的罪犯编入。由此可见,辛者库的地位非常之低,然而,他们和皇帝的距离并不远,又包揽宫廷采办事务。
因此,出身辛者库的人虽然在政治地位上不高,可在经济方面却是属于高收入的一个群体,到了清末时,他们甚至成为了京城中人人羡慕的对象,据记载:“地安门往北直到鼓楼前,大街两侧古玩铺林立,它们的东家基本上都是属于辛者库出身的内务府旗人。
早在康熙、雍正时期,出身辛者库的人还是被人看不起的,当然这也是在八旗内部的范围内。相比那些旗人,辛者库就是贱籍,它的主要来源也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因战事失利入辛者库。从顺治时期到雍正时期,那些在战场上因指挥不当或是贻误战机的将领,除了本人受严厉的处罚外,他们的家属也会被编入辛者库。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鞭策那些在战场上将领及其士兵。
第二,偷盗内府财物。管理皇宫大内各处宫殿日常维护和物品添设是内务府的职责,正是有了这样的机会,内务府中就有一些贪财好物之人。其实,清宫中物品被盗或是无故遗失的案例很多,皇帝对此也颇为头疼。为了警告那些监守自盗的不法分子,规定凡是偷盗大内物品被擒者拟绞监候,其家属一并入辛者库为奴。
第三,对窃贼的惩罚。这个指的不是宫内偷盗,而是在宫外。比如康熙时期,段成乡、苏呵子,田九龙三人路上看到蒙古的席拉布等人的账房内堆着布匹,当夜就进账房偷盗布匹,此三人皆被判为斩监侯。后来,康熙帝又下旨免死:“段成乡等从宽免死,一并入辛者库。”
第四,犯谋杀和其他刑事案件。这类案例不少,很多旗人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犯下谋杀或斗殴等重大刑事案件,对于此类犯人,往往都会被判以重罪。可是,这些人中又有不少是有功之人或是皇帝亲近之人,因此也有不少会被皇帝特旨宽宥,将其并入辛者库。
第五,将未参选的秀女私自婚嫁。清代入关后,顺治帝制定了选秀女的制度。凡是八旗女子到了年龄就必须要参与选秀女,如果违反此规定除了要受到严厉惩罚外,还要将其家人并入辛者库。整体来说,这类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不是很高。
辛者库人在清代前期的地位相当低,除了是奴隶和罪犯身份之外,皇帝也不允许他们有升迁的机会。雍正帝就曾下旨:“入辛者库之人永不叙用,不许为官,一切考试、捐纳等处,俱行禁止。”到了清中后期,这个规定被打破,不少辛者库人通过捐纳、科举取得功名,和正常旗人并无多大差别。
康熙的八子胤禩和九子胤禟是如何被雍正整死的?死后又葬在哪里?
在1959年时考古人员在海淀郊外一村庄发现了一座清代古墓,后来根据考古鉴定判定该墓主人为清朝康熙皇帝第八子胤禩。
都知道康熙时期九子争位的事情,胤禩正是在争夺皇位期间雍正皇帝的最强力竞争对手,他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四子胤禵结成“八爷党”参与争夺皇位。因此在雍正继位之后胤禩等人被收拾得很惨,胤禩和胤禟的死因更是在历史上众说纷纭,下面就来说一说胤禩和胤禟这对雍正的政敌弟弟具体死因和他们死后的葬身之所。
雍正难脱杀弟之名胤禩与胤禟等人组成的八爷党曾是太子之位很有力的竞争人选,胤禩为人性格宽和,待人谦恭有礼,在朝廷上下深得人心。
但是最终皇位由雍正继承,而胤禩和胤禟等人在雍正继承皇位后,对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肯臣服,这才是使得雍正决心把他们除掉的原因。
雍正继位之后发现胤禩等人不肯臣服自己,于是立刻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将胤禩等四人分别处置。雍正最初为了安稳人心,特意把胤禩从贝勒晋升为廉亲王,还让胤禩和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胤祥、大学士马齐、九门提督隆科多四人共理朝政。
当然雍正让晋升胤禩爵位还让他共同处理朝政看似很是器重他,实际上真正掌控大权的是雍正喜爱和信任的胤祥,四人中胤禩只负责管理工部和理藩院事务,就相当于主管全国少数民族事务和工程事务,权力十分有限,而其他三人中胤祥一人就掌控了户部、会考府、八旗禁军等大权,马齐主管政务,隆科多主管吏部和兼管京畿卫戍部队步军统领衙门,可以说四人中只有胤禩权力最小,他的权力不要与弟弟胤祥相比,甚至都不如马齐和隆科多这两个外姓大臣。
所以表面上胤禩看似被雍正提拔重用,实际上他已经处于雍正喜爱和信任的弟弟胤祥的权力牵制之下,实际上等同于被雍正彻底压制住了。
安排完胤禩,雍正又立刻以为康熙奔丧的名义从西北前线召回了掌控西北军权的老十四胤禵,而当胤禵回来之后,雍正就立刻派他去给康熙守陵,名为守陵,实际上胤禵已经被雍正所派的马兰峪总兵范时绎监视起来,就等于被软禁了。
胤禵被软禁后,雍正又派老十胤誐去护送漠北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灵龛回归喀尔喀草原。安排完胤誐之后,雍正又以遵循祖制派遣王公贵族到前线军队历练为名义,把老九胤禟派到了西宁前线,胤禟到西宁之后很快就被雍正的心腹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监视起来。
就这样雍正继位之后立刻把胤禩拆得四分五裂,不让他们聚在一处,然后再将他们逐个击破。
最先被雍正收拾的是老十胤誐,雍正二年(1724年)胤誐不想干护送活佛骨灰的苦差事,因此他到了张家口之后派人继续去喀尔喀草原,他本人则逗留在张家口不再走了。胤誐不仅不听雍正旨意,还在张家口居住时,对雍正出言不敬,这些事被雍正知道后,雍正立刻就下旨褫夺了他的敦郡王爵位,并将他终身圈禁起来。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年底,雍正又将胤禵收拾了一遍,雍正给胤禵安了十四条大罪,褫夺了胤禵的爵位,也将他终身圈禁起来。
不过胤誐和胤禵虽然最早被雍正收拾,但是二人都还活了下来,一直活到乾隆时期才去世。主要在于胤誐为人粗莽,政治影响力不大,而且母系家族和妻系家族的势力很强大,所以能得以保全性命,而胤禵则是雍正的同母弟弟,雍正生母德妃乌雅氏临终时曾一再叮嘱雍正要善待胤禵,因此雍正看在母亲的份上也得留胤禵一命。
其实如果胤禩和胤禟能在胤誐和胤禵被收拾之后向雍正服软表示臣服,他们也许就不会结局那么凄惨了,胤禩和胤禟从始至终对雍正的态度都属于是不肯臣服比较强硬,这才激怒了雍正。
当初胤禩获封廉亲王时,他的门人到王府上为他庆贺,胤禩却和妻子郭络罗氏都认为这是雍正笑里藏刀,对雍正的册封毫不领情。而且胤禩和郭络罗氏还对这些人说:“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
从这些就能看出来胤禩对于雍正的封赏并不领情,而他说的这些话也肯定会让雍正知道,这样雍正肯定会对胤禩很不满。
胤禟则表现得更加明显,据史书记载,胤禟在得知雍正继位之后如遭五雷轰顶,当时就表现出了十分不可思议的表情,而且胤禟在西宁期间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就对雍正表示不满。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曾称:胤禟不知感激朕恩,肆行傲慢,全无臣下事君之礼,且称出家离世等语。其意以为,出家则无兄弟之谊,离世则无君臣之分。如此荒诞不经,朕不解其胸中是何意见也。朕受皇考付托之重,临御以来,于国家政务悉心办理。朕自揣精神力量,可以经理有余,惟于弟兄之中,此数人万难化诲,既不感恩,又不畏法,使朕心力俱困。
从这里可以看出胤禟在西宁期间为了表达对雍正的不满,甚至对外宣称自己想出家为僧,所以雍正对此十分生气,称其是万难教诲且不感恩、不畏法之人。
除了想出家为僧之外,胤禟在西宁期间,还有他曾经救助过的一位江湖游侠令狐士义跑到西宁劝他起兵反叛雍正,令狐士义愿意以胤禟名义召集当时受旱灾影响的山西民众反叛。
当时山西巡抚德音瞒报灾情,使得雍正没有及时了解到山西灾情问题,也使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因此令狐士义想劝说胤禟,到时候令狐士义以他的名义煽动灾民反叛。虽然后来胤禟拒绝了令狐士义的请求,但是这件事还是被雍正知道,雍正也对他更加憎恶和猜忌。
因此雍正四年(1726年)年初时,雍正就对胤禩和胤禟下手了,雍正给胤禩定了四十条大罪,按照雍正给胤禩定的罪状,他绝对是死有余辜了,但是雍正对外故意展现宽仁,称顾念手足之情,只将胤禩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阿其那”,囚禁于宗人府中。
雍正给胤禟定了二十八条大罪,同样对外也是宣称顾念手足之情,将胤禟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并改恶名为“塞思黑”,由西宁押送到保定直隶总督府囚禁。
胤禩被囚禁的地方是宗人府,当时雍正特意给他在宗人府开了单间,还加高了院墙,而雍正还故意不让给胤禩好吃好喝,只让给胤禩吃一些粗茶淡饭,不让人服侍他,有病还不让请医生医治,整日将胤禩关在小黑屋里。所以这种情况下好人都会被关出病来,更何况已经被雍正整的身心俱疲的胤禩了,胤禩在这里关了不到半年就咳血去世了,终年45岁。
胤禟被关押的地方比胤禩也没好哪去,他被关押在直隶总督府,雍正也让时任直隶总督李绂加高囚禁胤禟屋子的院墙,并且雍正还特意告诉李绂给胤禟的待遇是:除下贱饮食之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都不能给予。
胤禟被囚禁的时候正值酷暑时间,小黑屋里炎热难耐,胤禟还戴着手铐脚镣,他的待遇比之胤禩还惨。后来胤禟中暑昏迷,由于雍正曾经下旨明确不让给胤禩和胤禟请医生看病,因此直隶总督李绂只能命人用冷水把胤禟浇醒,这种待遇已经堪称是折磨了。胤禟被关押了三个多月,就被折磨得去世了,年仅43岁。巧合的是胤禟去世的这一天正是他43岁的生日当天,他也没想到生日成了忌日。
后世也对胤禩和胤禟的死猜测纷纷,都认为是雍正把他们俩暗害了。其实想一想胤禩和胤禟当时已经成为雍正案板上的肉任由宰割,雍正没有必要明面派人去将他们俩暗害了,那样的话反而会留下杀弟的恶名。
不过雍正用了一种隐晦的手段,他故意苛刻对待囚禁后的胤禩和胤禟,不让他们吃饱也不让他们看病治病,再加上那种圈禁环境,把胤禩和胤禟换成任何一个人恐怕都活不到一年,所以胤禩和胤禟绝不是雍正派人害死,只不过雍正是故意苛刻对待他们,使得他们身心极度压抑而死。
所以雍正虽然没有直接下命令暗害胤禩和胤禟,但是胤禩和胤禟之死雍正绝对是难逃其责,他是故意苛刻对待想把他们俩尽快折磨致死,才导致了胤禩和胤禟在那种情况下壮年而死。其实雍正也在晚年一度向继承人儿子乾隆表示后悔用太过分的手段对待胤禩和胤禟,这也才有了乾隆后来下旨以雍正的名义宽恕胤禩和胤禟的事情。
现代已经考古出胤禩之墓,而胤禟之墓至今还未找到其实历史上关于胤禩和胤禟死后的葬身之所还真有记载,而记载他们葬身之所的人就是胤禩唯一的儿子弘旺。
弘旺写过一部《皇清通志纲要》的书,在这部书中记载了胤禩和胤禟的葬身之所。胤禩和胤禟被雍正抓起来之后,他们的妻子也都受到牵连。胤禩的妻子郭络罗氏向来被雍正所厌恶,因此雍正直接将她赐死,并下旨将其挫骨扬灰,弘旺则被雍正下旨削除宗籍囚禁于热河。胤禟的妻子董鄂氏则被囚禁起来,一直囚禁至死,胤禟的儿子们也都被削除宗籍圈禁起来。
据记载,胤禩去世后他的尸体被运到热河,交给囚禁在热河的弘旺安葬处理。当时弘旺在雍正派人监视之下将胤禩的尸体安葬在了热河石洞沟(现今承德市双桥区石洞沟)附近。
后来雍正特赦了弘旺,把他迁回京城软禁。直到乾隆继位之后,弘旺才彻底被释放出来,因此弘旺又把胤禩的尸体迁回京城安葬。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乾隆代替雍正宽恕了胤禩和胤禟,并取消了他们身上的一切罪名,重新给予他们子孙皇室身份,因此乾隆又重新以国公之礼将胤禩安葬在海淀郊外,还给当地派遣了看坟户。
这些看坟户在繁衍了数代人之后就在当地形成了一个村子,由于是给胤禩守墓,因此本来最初叫八王村,但是后来考虑到胤禩得罪了雍正被废除了王爵,所以八王之名不合适,而乾隆以国公礼将胤禩安葬,于是这个村子就改叫八大公村。
但是由于胤禩的子孙后代比较凋零,他的后人逐渐没有人再给他祭祀,加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因此胤禩墓址的具置逐渐被人们淡忘。直到1959年建国后开展的文物巡查考古工作,考古人员才在八大公村发现了胤禩的墓址,并通过村子中老辈人的传说,加上对比史料,最终确定了该墓主人为胤禩。
经过考古勘察,由于胤禩生前属于罪人身份,因此他死后几乎没有陪葬品,乾隆后来也只是按照国公的待遇给他修葺了坟墓外在建筑,可以说胤禩墓中的陪葬品非常少,也不具备考古发掘的价值,所以考古人员没有对胤禩墓进行考古发掘。
其实不光考古人员不愿意对胤禩墓进行考古发掘,三百年来连盗墓贼都没有光顾过胤禩墓,胤禩之墓保存得非常完好。由此也可见作为康熙的儿子胤禩死后有多么凄惨,陪葬品几乎为零,连盗墓贼都懒得去盗挖。
而胤禟之墓在《皇清通志纲要》中只记载了大概位置,至今都没有被人发现。胤禟死后由于他的儿子们都被圈禁在京城,因此雍正直接让他的儿子们给他收尸,就地葬在了京城周围。
胤禟去世时他的长子弘晟被雍正收拾得很厉害,被囚禁于宗人府中,雍正不允许弘晟给胤禟收尸,因此只能由被囚禁于胤禟的贝子府中的次子弘暲替胤禟收尸。根据记载胤禟的尸体被弘暲安葬于东便门外的郊区附近,不过由于没有具体地址,因此至今胤禟之墓还没有被找到。
写在最后所以胤禩和胤禟属于是被雍正故意苛刻对待折磨致死,虽然雍正没有直接杀了他们,但他们壮年而死也是雍正一手造成的。至于胤禩和胤禟死后葬在哪里,胤禩的坟墓已经被考古发掘,而胤禟之墓则还有待发现。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