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中国的许多古典悲剧故事,在民间源远流传,其对民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是巨大的,其不但荡涤了人的灵魂,也弘扬了人间正义。最为代表的有十大悲剧故事。
一、《窦娥冤》(杂剧):元代关汉卿作,又名《六月飞雪》。其非常生动地揭露了元代的社会残象,把窦娥一生的悲惨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代表作,也是巅峰之作。
二、《赵氏孤儿》(杂剧):是元代纪君祥创作。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赵氏遭陷害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为家族报仇的故事。
三、《精忠旗》(传奇):明代冯梦龙创作。主要讲述了南宋时期的爱国英雄岳飞被卖谋害的故事,以一生为国、精忠报国的岳飞和其惨烈的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是一部出色的英雄悲剧。
四、《桃花扇》(传奇):清代孔尚任创作。该剧借儿女之情,演绎了在美好爱情下的时代哀歌。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国英雄,则表达了亡国之恨。
五、《汉宫秋》(杂剧):元代马致远创作。主要讲述了历史上昭君出塞的故事,表达了一代帝王的悲哀与无奈的爱情喜,也借机诠释了当时国破家亡、歧视压迫等不幸遭遇。
六、《琵琶记》(南戏):元末高则诚创作。主要描写了全忠全孝的汉代书生蔡伯喈与又贞又烈赵五娘的悲惨命运。
七、《娇红记》(杂剧):元末明初孟称舜创作。主要讲述了明朝时期,王娇娘和书生那段不被允许的爱情,而后双双殉情的故事。悲剧的主要来源是主人公自身的缺陷和当时的社会影响,从而一步步走向悲剧。
八、《长生殿》(传奇):清初洪昇创作。主要讲述了安史之乱杨贵妃不幸命陨阴阳两隔。同时也揭示了由于皇帝的昏庸导致王朝灭亡,具有很深的悲剧色彩。
九、《雷峰塔》(传奇):清朝方成培创作。主要讲述了许仙和白娘子曲折的爱情,与法海奋力斗争,却还是被其压在了雷峰塔下,白娘子的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悲剧特点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十、《清忠谱》(传奇):清初李玉创作。主要讲述了明朝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魏忠贤的残暴统治,歌颂了当时舍生取义的精神,展现了市民暴动的壮烈景象。
古希腊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之对比
文案|水生烟客
编辑|水生烟客
前言悲剧属于美学范畴之一,其美学范畴可划分为肯定性审美范畴与否定性审美范畴。
无论从正面或负面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种文学创作主体对生命存在的反思和揭露。
“否定审美范围已经超越了伦理学的概念.·····从反面揭露了存在意义,从面启示我们去寻找存在的真正意义。”
这些作品常常是某一时代或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其创作思想与创作水平的巅峰之作。
中西的悲剧在古代希腊是一个非常兴旺的时代,它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它的主要成就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得斯,黑格尔,亚里士多德,尼采,《美学》,《诗学》,《悲剧的诞生》,这些都是古代希腊的重要作品。
中国古代悲剧比较“逊色”于元、明两代,有关汉卿,纪君祥,洪昇,孔尚任等一大群悲剧性的作者,但是,这些文学作品的创作,从严格的角度来看,还是要从孔子所概括的“诗可以怨”开始。
“孔子其实是在中国美学中以“怨恨”为意蕴的悲剧性学说。”古代希腊的悲剧性大多以帝王尊荣为主体,悲剧性十足。
中国古代的悲剧性作品大多是以“小人物”为主的,具有“团圆之趣”的倾向。上述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出现,都与两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
一、从历史发展分析从历史上来看,在古代希腊时代,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人们的命运往往被各种无法预料的灾难所左右。
因此,那些一无所知的“儿童”只能将灾难的原因归结为上帝的制裁,从而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尽管这三位主人公所处的年代都是古代希腊奴隶制度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5世纪,雅典已经进入了鼎盛与衰落的阶段,在这鼎盛与衰落的后面,潜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感。
悲剧人物的不幸是社会现实和人生苦难的折光,黑格尔把悲剧看成一种矛盾对立而统一的辩证过程,这构成了黑格尔悲剧冲突论的合理内核。
《阿伽门农》中的英雄人物,其悲剧性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相矛盾的故事。
在特洛伊战役的前一天,他在没有任何风力的情况下航行,对大自然束手无策,因此,先知家卡尔卡斯要求他将他最疼爱的女儿伊菲格妮娅嫁给阿尔忒勒斯,以获得上帝的眷顾。
送出去,他的妻子克鲁泰·墨丝特拉会拒绝,但不送出去,作为迈肯尼王国的国王,他如何面对自己的子民,所以,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最终,她被牺牲了,结果就是一系列的惨剧,其子俄瑞斯忒斯与其生母克鲁泰莫丝特拉,为其父亲复仇,并杀死埃吉索斯。
于是,俄瑞斯忒斯遭到了三位复仇者的围攻,但最后还是被太阳神阿波罗所拯救,经过阿波罗的劝说,雅典娜终于给了俄瑞斯忒斯一个赦免的机会,而复仇者却表现出了一副非常温柔的样子,她郑重地向所有的神灵保证,她将会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这个国家。
从此以后,雅典城内城外都充满了欢乐的日月同辉,这就是中国人在希腊悲剧中所罕见的“团圆之趣”。
中国古代的悲剧,从唐朝到宋朝,经济发达,平民崛起,到了元代,蒙古成为中原的统治者,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这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写下了很多关于国家兴亡,政治纷争的故事,揭露了这个世界(特别是元代和明代)注定要崩溃的宿命,并对这个世界进行了反省和抗争。
《汉宫秋》中给王昭君画像的毛延寿,就是一个“公然纳贿”的恶棍,更别说《赵氏孤儿》中,晋灵公为他撑腰,晋成公登基,晋景公更是深得他的欢心,他歪曲事实,简直就是封建邪恶的代表。
二、从思想文化分析从意识形态上来说,古代希腊悲剧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是神灵,他们的出生与希腊社会中的两种信仰息息相关,一种是酒神,另一种是太阳神。
“日神阿波罗是一种虚幻的境界,是一种静止的造型;“狄奥尼索斯,这是一种陶醉,是一种用音乐激发出来的力量。”
“悲剧是一种对一种行动的描写,这种行动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它是一种完整的、有某种意义的行动。”
能够让人产生同情心和恐惧,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拉丁的意识形态是从神灵的意识形态中衍生出来的。
因此,拉丁小说中主角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人品不端”的神灵手中。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写道:
“他们把神灵和英雄的本质都歪曲了,……最可笑的是,他们把最大的神灵都歪曲了。”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当他们犯下错误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幸运,认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是天经地义的。
因此,柏拉图反对道:
“那我们不应该相信,无论是荷马还是别的什么诗人,关于‘神灵’的谬论。“我们永远都不会再相信宙斯主宰了我们的命运,一切都是他自己决定的。”
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注重“中和之美”,具体体现在“哀而不伤”,也就是“从悲到喜,从离到和,从贫到富”这三个方面。
因此,中国古代的悲剧大都是以团聚而告终的,在灾难面前,多数人宁愿舍弃自我,也要保持一线生机,以求最终的结果。
中国自武帝“废百家而崇儒”之后,就开始强调“仁、孝、德”的伦理道德观念。
不管《赵氏孤儿》中的屠岸贾如何奸诈,韩厥、程婴、公孙午臼等人都是拼死保护赵氏孤儿,希望他们能成长起来,向父亲复仇。
窦娥如何清白,也不愿让蔡奶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住手,住手,别打我岳母,你要我认罪,就是我给他下的毒。”
“君权”、“父权”、“天权”、“神权”等概念,更是成为了一群“悲剧性”的象征,《精忠旗》中的岳飞,《清忠谱》中的周顺昌,都被奸佞所俘虏,虽被称为“精忠旗”,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一种“愚忠”。
将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和西方《傲慢与偏见》两部小说的男女主角的恋爱结局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林黛玉和伊丽莎白之间的一种悲欢离合,这种悲欢离合与中西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红楼梦》、《傲慢与偏见》两部小说中可以看出,尽管两个女性主角都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爱,并且坚信着自己的婚姻必须以爱为前提,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有着天壤之别。
经过一番剖析,除去作者的身世、主角的个性等因素,作者觉得,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两个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的不同,从而造成了各自小说中女性主角的命运迥然不同”。
三、从宗教信仰分析在宗教方面,希腊人信奉的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比起中国的神话,他们崇拜的上帝要多出很多,比如阿刻罗俄斯,比如阿芙洛狄特,比如阿波罗,比如阿瑞斯,.......有旧神谱,有新神谱,有12神,还有半人半神的英雄,数量庞大。
然而,他们的信念并不完美,他们所信奉的神明并不代表着真实与美好,就像宙斯一样,大部分的悲剧英雄都试图摆脱神明的魔力,但往往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我们应该知道。”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写道;
“在希腊的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神是纯粹的人类,它和人类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是永恒的,而且它比人类更强大。
从道义上来说,它们并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激起人们对它们的敬意。”
中国古代的宗教观念是多元的,儒家佛道三种文化长期共存的思想对当代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思想在其悲剧性的创作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窦娥冤》中,窦娥是被一个卑微的男人陷害的,作者完全可以在这里结束自己的写作,就像古代希腊的悲剧那样,“一悲到底”,但他却让窦天章在知道自己的女儿被陷害后,不是精神错乱就是自杀。
不过,在佛教中,“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人”的观念下,作者终于请来了窦天章,为自己的女儿平冤,得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在《雷峰塔》一书中,白素贞大发雷霆,毁掉了金山寺,祸害了无数无辜之人,被关在关雷峰上,本来是不可能出来的。
但因为她常年为人处世,做慈善,她的儿子许士麟对她的忠厚,再加上佛教中的一句话,作者将白素贞从雷峰塔中解救出来,终于和自己的亲人们重逢。
在道教的理念下,唐玄宗在《长生殿》中,可以借助道士的力量,进入广寒宫,拿到簪子,与杨玉环重逢。
结语古代希腊和中国古代的悲剧虽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和独特的悲剧化艺术,但其共同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真实存在具有悲剧性,而悲剧则是对存在的真谛的一种揭露”。
人本身的产生与发展也是一部悲剧史,它告诫我们不能受大众价值观的蒙蔽,必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并加以冷静的批评。
因此,“悲剧性的美丽,就是因为人们对不断斗争的生活的渴望,就是因为人们从痛苦和冲突的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去创造和追求。”
希腊戏剧与中国经典的悲剧一起,对人类生命的形态与内涵进行了充实与发展,对生命本质、人类命运、社会发展的法则等进行了哲理上的探讨,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杨春时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3.埃斯库罗斯,等魏贤梅,等古希腊悲剧故事[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
4.胡光舟,沈家庄古代十大悲剧传奇[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长生殿》中,杨玉环在马嵬兵变以后,始终念念不忘“钗盒情缘”
康熙二十七年,洪昇的《长生殿》问世,《长生殿》可以说说较之前文学作品最为经典的、对李杨故事描写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之前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后来文人创作关于杨玉环作品受到《长生殿》的影响很深。之后被作为参照版本拍摄了大量李杨爱情为主的影视题材,《长生殿》可以说是一直影响我们到今天。
如果您喜欢该作品,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赞加关注!
洪昇的《长生殿》把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生活细节大大减半,把历史记载的大部分社会因素裁减掉,留下了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触碰心底的旷世爱情。通过李、杨爱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以及他们之间的一些感情变化,生动的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现象。
作者在此剧当中把俩人的爱情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只是肉体的爱,更是精神上的相互依托,给两人的故事赋予了新的浪漫色彩,从中我们也将看到与前人描述的不一样的成熟的杨玉环形象。
《长生殿》的叙事创新
清代剧作家洪昇《长生殿》是在借鉴诸多作品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剧作。
因此,《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描写与之前诸多作品的描写相比,显然更加成熟,人物刻画更加深刻、形象、丰富。就是因为它自身叙事的优点,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杰作。
一、《长生殿》是“借情写实”的剧作
《长生殿》作者面临的是一个传统的老故事,在它之前已有众多文人以此为题材创作过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前所述,其中比较成功的,如《长恨歌》和《梧桐雨》,它们情节和描写的重点有着很多共同点,都是以安禄山叛变为背景,写李、杨的叛变前的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和叛变后的生离死别。《长生殿》创作的成熟与之前李、杨故事的相比,在叙事特点上有以下特点:
(一)整个剧目篇幅宏大,描写事物细腻传神,故事脉络流畅,从杨玉环一出场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关系,表达清楚连贯。全剧共五十出,故事架构基本由李、杨相识——荣宠无限——安禄山叛变——马嵬坡离别——各自思念——羽化成仙——明皇升天团聚几个主要情节构成。但是这种团圆明显是在虚拟世界完成的,对于现实社会是否美好,无从得知。
(二)主旨包含着作者“自由”的精神。在《长生殿》中对杨玉环的形象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细腻的人物人性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把自己希冀“平等、公平、自由”的感情观加在杨玉环身上,使人物形象丰富起来。
(三)从戏剧性和戏剧的角度看,杨贵妃形象在这几部作品中的形象塑造都是通过事物的戏剧冲突表现出来的。
而洪昇创作的《长生殿》并没有创造性的情节,但显然,《长生殿》表现的是爱情主题,在这一点上,很多学者都达成共识。洪昇的家族在前朝曾经显赫一时,国家的灭亡家族的倾塌更是让他难以忘却。他在十多年间,经过多次修改的《长生殿》,其中不免会体现出一些他要求、自由的思想,特别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二、《长生殿》中的“情”
从文章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长恨歌》重在描写李杨之情,歌颂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梧桐雨》中有不少的政治因素,强烈的表达了作者痛斥黑暗社会和现实中皇帝的昏庸,而洪昇《长生殿》主要是描写爱情,他把不纯净的东西隐去,将爱情描绘的专一、自由,对“情”有非常深刻和浓重的描写,这也是《长生殿》的较其他作品突出的地方。
这体现一方面作者希望爱情是纯粹的、没有束缚的,另一方面要告诫大家物极则反,告诫大家不能太过纵欲,否则会带来灾难,李杨最后的爱情悲剧就是警示后人不能有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同时也把自己的思国之情寄于其中,表明了作者的爱国情操。
《长生殿》描写的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事情,刻意忽略了杨玉环曾是寿王妃的历史事实,直奔唐玄宗与杨玉环的二人故事,也忽略了安、杨那段情节,他延续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的故事内容,在《长恨歌》的基础上,加入了二人的“钗盒情缘”,全剧都在围绕着李、杨的爱情在叙述。
不仅如此,剧本还参考了民间传说,写出了杨玉环死后与唐明皇在蓬莱仙相遇并同游月宫的情节,体现出了二人在经历生死离别后,感动天地最终相聚。洪昇是一个极其感性的人,他让人看到相恋之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面对爱情,勇于打破常规,敢于追求。
从洪昇的笔下看出,“情”显得格外重要,他对情的重视,绝非一点。这部剧本,也表现了他对爱情持有的态度。因此,杨玉环的形象在剧中变成了一位痴情的女子,并为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断去争取,去创造条件。
作为后宫里面的爱情,必定会牵扯到朝政,一朝宠幸,满门皆封,“占了情场,驰了朝纲”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发生的结果。洪昇在歌颂李、杨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风貌。
洪昇对当时社会现状不满,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憎恶唐明皇的荒淫,憎恶明末朝政中皇帝的昏庸无能,对异族的鄙视和对降官的痛恨以及对民苦难的同情,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长生殿》从一开始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相识到相恋、相知最后阴阳两隔,给人以告诫,但是最后杨玉环的举动感动上苍,使得两人团聚。
这些都说明这是一个“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情故事,赞扬至死不渝的爱和杨玉环为情赴死的大义情操,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的精神,作者也有醒世的目的蕴含在此。
不仅如此,除了爱情主题外,还写到了唐宫的富贵、骄奢淫意,华丽奢侈的生活和穷苦老百姓的生活苦难,表现了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百姓的苦难,反映了安禄山叛变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表明作者对当前时代的不满和政治态度,给现实社会以强烈的抨击,剧中反映人民疾苦的部分很少,而且是为了反映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也给全剧达到高潮做了铺垫。
《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新论
《长生殿》共五十出,分为前后两部分,作者洪昇在每一部分中都对杨玉环有着细致的描写。通过杨玉环形象,也折射出了封建女性在感情方面的不幸。后一部分着重将杨玉环的形象神仙化,用浪漫主义手法美化杨玉环的形象,让她成为万众瞩目、勇于追求专一爱情的女性代表。
在《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中收录的《长生殿》,有关于环形象的插画数页,第一张插画中描绘的是唐玄宗坐在榻上注视着杨玉环,杨玉环手拿画卷,身旁放着一把古琴,面对唐明皇的眼神,杨玉环娇羞可爱。她头饰绚丽,不亚凤冠,绫罗绸缎,雍容华贵,体态丰韵,千娇百媚。这是今人对杨玉环形象的一种美的阐释,对她当年的容貌通过历史的记载、画像的加工而描绘出的,给人以遐想,也给读者在阅读文字作品时带来了乐趣。
一、流露真情,情痴而妒的杨玉环
《长生殿》细腻地谱写杨玉环的情感世界,重点写她在追求爱情专一的痛苦心理。在马嵬兵变以后,他们阴阳相隔,杨玉环还是念念不忘“钗盒情缘”,一直牵挂着唐明皇,在《闻铃》、《私祭》、《补恨》、《寄情》等多出戏曲中都有反映。杨玉环将渴望爱情专一的一面发挥的淋漓尽致,她的真情至性,对唐明皇出生入死,让人动容,不得不对杨玉环产生怜惜之情。
二、轻歌曼舞,才艺超群的杨玉环
《长生殿》中的杨玉环是一位聪颖灵秀,才艺超群的女子。在杨玉环诞辰之日特设宴在长神殿中,与他称庆,并奏《霓裳》新曲。在《舞盘》中,此时的杨玉环犹如月宫的仙女下凡,唐明皇用这一连串的比喻夸赞杨玉环优美的舞姿。因此,杨玉环的受宠,不单单是因其容貌出众,更是因她的聪明灵秀、多才多艺。笔者认为,从作者洪昇塑造的才艺超群的杨玉环形象也反映出了清人爱情生活中的浪漫情节。
三、深明大义,不惧死亡的杨玉环
不管是从诗歌中,还是戏曲里,对于李、杨的爱情叙述与历史真实故事一致,都是以悲剧结局。
“安史之乱”的爆发,君臣仓皇而逃,没料到明皇右龙武将军陈玄礼等人因安禄山造反,要求明皇斩杀杨国忠、清君侧,否则死不护驾。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唐明皇不忍下令,无语凝噎,意乱如麻,而此时的杨玉环把自己生死抛之在外,乞求唐玄宗,让自己去赴死。杨玉环的深明大义,不惧死亡的形象着实让人为之感动。
《长生殿》在此段对杨玉环的描写特别生动,杨玉环面临死亡时,既没有苦苦哀求,也不没有抱怨他人,在她的心里,一直念念不忘,放心不下的是李隆基,她死前,反复向高力士交代,这样的一位慷慨赴死,忠义于君王的杨玉环,真正做到了“一代红颜为君尽”,作者洪昇把这个历来饱受争议的女子写的是何等的令人同情怜悯,同时,也赞美了杨玉环的高尚品格,这种深明大义,生死离别流露出的真情,是李、杨爱情在危难期间爱情的考验。
终于,李、杨二人相守一生,延续着今生未走完的姻缘。在作者洪昇的笔下,杨玉环的形象更加细腻,更加完美,她不仅拥有美丽无瑕的外表,而且在情感上,也有着丰富的感受,她鲜明的个性特点,为《长生殿》这部作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情韵。
杨玉环形象的蜕变与发展
在历代作品中,故事的繁衍变迁无不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作品得符合潮流,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李、杨故事能历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发生在帝王身边,是平常老百姓所不能触摸和感受的,才使这类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洪昇的《长生殿》超越了前人对杨玉环的评价,形象更加丰富生动,更加美丽动人,整部作品以爱情主题贯穿全文,在浓浓的爱情主题下,我们也重新认识了一代美人——杨玉环。
她的形象也得到了蜕变与发展。首先,她是一位能歌善舞,精通音律的艺术家。历史上的杨玉环姿色出众,不仅光彩照人,她优美的舞姿更是惟妙惟肖。其次,她是一位感情丰富的绝代女子。对待爱情专一独情、矢志不移。为了爱情敢于牺牲,并在生死关头声明大义、无畏死亡的伟大女性形象,堪称爱情中的楷模。
杨玉环在恋爱关系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敢于冲破封建传统,争取圆满的幸福,又有普通女人的缺憾,具有强烈的占有欲,嫉妒吃醋等等,在被遣送回家,深表忏悔,主动以发留情最终挽回帝王心,后来专宠更胜,表明两人爱意更浓。杨玉环也具有敢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在生死关头想的念的都是她的夫君。
在《埋玉》中,杨贵妃临死之前“臣妾杨玉环,叩谢皇上圣恩。从今再不得相见了……我那圣上啊,我一命儿便死在黄泉下,一灵儿只傍着黄旗下。”当然她也是个平常人,马嵬兵变本能是求生,但发现李隆基身处两难之地时主动请死。死后,不仅无丝毫怨言,而且总为李隆基辩白,表明了她是个深明大义、贤良淑德的女性。升入仙界以后,多唐明皇朝思暮想,为了能与他团聚,甘愿放弃仙班,最终感动上仙。
这种执着再次深化她对爱情的忠贞不二、矢志不渝。使人们在赏析时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达到强烈共鸣。因此,杨玉环的形象在《长生殿》中更加成熟起来,也成为后来人们的艺术创作的蓝本。
杨玉环是作为独立女性,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她是先进女性的代表。杨玉环拥有着天生丽质的容貌,拥有妙曼多姿的身段,从小精通音律的她,让她散发出一种女人独有的气质。但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她一直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着自己所拥有的感情,因此,她的故事被万人流传,也成为了当代女性心目中的偶像。
从唐就开始有关于杨玉环的诗词,到传奇、戏剧、小说都运用大量的笔墨对杨玉环追求人生的命运进行描述。特别是《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在对待爱情上,她是美的化身,她天生丽质,才艺超群,特别是她对爱情专一的、执着的追求成为了这部剧本的亮点。在她身上,已经隐隐露出了现代女性意识的特点,她为那个年代的女性对待自己命运的追求做出了榜样,她成为了所有女性的典范。
综上所述,众多作品中可以看出杨玉环形象发生了很显著的演变,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也清晰的看到了各种不同的杨玉环形象,这不仅折射出了作者的创作心理,也体现了在封建男权中心下女性的艰难处境。从文学作品中看杨玉环,她被不断的塑造着,塑造出了不同形象的杨玉环,使杨玉环的形象成为了众多作者笔下必然探讨的课题。
在思想领域,杨玉环形象的演变带动了一批人思想观念的转变,给人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所以,新的杨玉环形象该如何塑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她的存在一定会引起新的社会风气,推动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杨玉环形象在后人的笔下,也会因时代的发展又有更加丰富的诠释。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首,被誉为“一代悲剧之巅峰”
《窦娥冤》。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被誉为悲剧之巅峰。作者关汉卿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形象,她的形象充满了饱满感,不甘不屈、不畏、善良又质朴。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对亲人细致体贴。《窦娥冤》剧作之所以富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作者将现实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
作者让窦娥不畏、痛骂宫府和鬼神,同时也让她的反抗精神成为支配天地的强大力量,提高到感天动地的高度。虽然《窦娥冤》被列为世界悲剧,但它并不令人感到压抑和悲观,而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在人物刻画和细节安排上,作者也大胆运用了自己的想像和夸张。
例如,窦娥在法场上临危不惧地立下三桩誓愿,都是作者对浪漫主义的积极运用和卓越的艺术手法。这些手法不仅让结构更加严谨,还让戏剧冲突更加尖锐鲜明。作者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描绘窦娥,而是将她放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进行塑造,并通过戏剧冲突的展开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例如,窦娥被押送法场时所喷发出的对封建官府的满腔怒火,让她的反抗性格发生了飞跃,从而把整个剧情推向了感天动地的高潮。作者是一位戏剧高手,在她的笔下,每个情节都充满戏剧性。例如,窦娥悲愤激昂的痛骂之后,作者笔锋一转,自然地描绘了窦娥的声音和孔婆婆看到自己被绑赴法场受刑的场景和希望婆婆能为自己祭奠的心理活动。
这些浪漫手法的运用在古典戏剧中可谓是成功的典范。她为了不让婆婆遭受拷打,不惜在公堂上承担药死公公的罪名。在绑赴法场的途中,她还嘱咐刽子手不要从前街走,不愿意让婆婆看到她无辜被斩而痛心。她性格正直刚强,一口拒绝了张驴儿的逼婚,还嘲讽了蔡婆婆让张驴儿父子进门的糊涂行为。这是她反抗性格的初次流露。她的头脑里本来充满了孝顺、贞节等等封建伦理观念,对封建官府的清明也抱有幻想,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被一步一步地推向剑子手的刀下。关汉卿揭露了刽子手的丑恶面目,对他们所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进行了鞭挞。赵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