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什么(易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易经》是什么?作者是谁?创作何时?有何作用?

提到《易经》,很多人会有神秘感,因此,《易经》也很容易被一些机构和个人拿来骗人谋利,这也是为何平台会限流推荐《易经》知识的原因之一吧。

《易经》是四书五经之一,也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最古老的经典,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作者是谁?产生于何时?最初用来干什么?

种种疑问,甚是难考,但剥茧抽丝,草蛇灰线,我们还是能通过古籍和传说来理清《易经》的大体脉络。

《周礼‧春官‧大卜》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三字经》说: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可见《易经》并非一本,而是至少三本,分别是炎帝(烈山氏)《连山易》,黄帝《归藏易》,以及今天我们能读到的《周易》。

第一,《易经》的作者是谁?

《易经》既然并非一本,那么作者也不可能是一人,即使是《周易》,也并非一人所作。

《周易》由《卦名》、《卦序》、《卦辞》、《爻辞》、《易传》五部分组成,而《易传》又分为《象传》上下、《彖传》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10篇,合称《十翼》。

周文王姬昌通过演绎伏羲氏的八卦,而形成了符合周族治国理政理念的64卦体系,后世称为《易经》;

文王的儿子周公旦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卦辞》,每卦六爻;

传说周宣王时的史官史籀给每一卦的每一爻创作了《爻辞》;

孔子晚年喜《易》,韦编三绝,与其弟子创作了读《易》心得笔记《易传》,又称《十翼》。

所以《易》更三圣,世历三古,“三”代表众多,不仅只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第二,《易经》产生于何时?

我们把《易经》的作者群体脉络理顺了,就能得出《易经》产生的年代,最早与《易经》有关的人物是伏羲氏。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

“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可见,伏羲是《易经》体系核心“八卦”的创作者,但不能等同于伏羲创作了《易经》。

最早的《易经》是《连山》,根据传说《连山》是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而天皇到底是谁?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有天皇、地皇、人皇、泰皇等说法,历代典籍对“天皇”是谁的记载也是有争议的,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里也未说明,只是以《五帝本纪》为开篇。

即使《连山》的作者是伏羲,这个创作年代目前也是无从可考,但可以确定,最早的《易经》体系是“图”或是“卦象”,应该早于人类文字的产生年代。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刻符”,被认为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文字,距今9000-7800年,我们可以想象《易经》的产生年代。

第三,《易经》究竟有何用?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易》,经常手不释卷,韦编三绝,他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孔子总结了《易经》的四大作用,分别是“象、数、理、占”。具体内容我们后文专述。

(作者:一堂国学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易经》是什么?作者是谁?创作何时?有何作用?

提到《易经》,很多人会有神秘感,因此,《易经》也很容易被一些机构和个人拿来骗人谋利,这也是为何平台会限流推荐《易经》知识的原因之一吧。

《易经》是四书五经之一,也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最古老的经典,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作者是谁?产生于何时?最初用来干什么?

种种疑问,甚是难考,但剥茧抽丝,草蛇灰线,我们还是能通过古籍和传说来理清《易经》的大体脉络。

《周礼‧春官‧大卜》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三字经》说: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可见《易经》并非一本,而是至少三本,分别是炎帝(烈山氏)《连山易》,黄帝《归藏易》,以及今天我们能读到的《周易》。

第一,《易经》的作者是谁?

《易经》既然并非一本,那么作者也不可能是一人,即使是《周易》,也并非一人所作。

《周易》由《卦名》、《卦序》、《卦辞》、《爻辞》、《易传》五部分组成,而《易传》又分为《象传》上下、《彖传》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10篇,合称《十翼》。

周文王姬昌通过演绎伏羲氏的八卦,而形成了符合周族治国理政理念的64卦体系,后世称为《易经》;

文王的儿子周公旦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卦辞》,每卦六爻;

传说周宣王时的史官史籀给每一卦的每一爻创作了《爻辞》;

孔子晚年喜《易》,韦编三绝,与其弟子创作了读《易》心得笔记《易传》,又称《十翼》。

所以《易》更三圣,世历三古,“三”代表众多,不仅只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第二,《易经》产生于何时?

我们把《易经》的作者群体脉络理顺了,就能得出《易经》产生的年代,最早与《易经》有关的人物是伏羲氏。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

“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可见,伏羲是《易经》体系核心“八卦”的创作者,但不能等同于伏羲创作了《易经》。

最早的《易经》是《连山》,根据传说《连山》是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而天皇到底是谁?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有天皇、地皇、人皇、泰皇等说法,历代典籍对“天皇”是谁的记载也是有争议的,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里也未说明,只是以《五帝本纪》为开篇。

即使《连山》的作者是伏羲,这个创作年代目前也是无从可考,但可以确定,最早的《易经》体系是“图”或是“卦象”,应该早于人类文字的产生年代。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刻符”,被认为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文字,距今9000-7800年,我们可以想象《易经》的产生年代。

第三,《易经》究竟有何用?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易》,经常手不释卷,韦编三绝,他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孔子总结了《易经》的四大作用,分别是“象、数、理、占”。具体内容我们后文专述。

(作者:一堂国学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国学易经2|《易经》相关概念

国学易经2|《易经》相关概念

作者 崔洪国

易经中的“易”历来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根据《易纬.乾凿度》的说法,易字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变易、不易和简易。

有的学者考证,《易经》,最早是叫《变经》,因为宇宙间瞬息万变,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易经》首先研究的也是这个变化的道理。其实易经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通过变来实现对未来的预测。《易经》经常被视作卜筮之书,古代也确有不少的占卜大事,如宋朝的邵康节,据说就料事如神。占卜本身并不神秘,只是这些所谓大师比常人更敏锐的掌握了其中变的规律。说到变,其实易经的爻辞,延伸出的变爻,综卦,错卦,互卦,以及蓍草占卜过程中不断应用到的变化,都体现了《易经》变易的道理,这会在后面详述。

易的第二层含义就是不易,不易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从中发现的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不管每年的四季出现什么样的冷热,旱涝,灾变,这些是易的第一层意思,变,但是四季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的更替这个规律是不变的。冬暖夏凉的规律是不变的,可能今年的夏天热一些,冬天冷一些,这是不变中的变。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时间的总长度是不变的,我们生老病死的规律是不变的,有的会活的长,有的会活的短,但最终走向死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有的人因为突发的灾变或事故而失去生命,更是反映了不变中这种不确定的变,但结果依旧是一样的。具体到易经中,六十四卦的卦体都是不变的,这是不易的表现,六十四卦是从八个纯经卦中演变而来的,这又体现了易经无处不在的变。

易的第三层含义就是简易。所谓简易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大道至简”。也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易经最初的作用就是观天,观地,排农时,定农事,后来逐渐用到祭祀和占卜中,在祭祀中就是看什么时间和时辰祭祀合适,在占卜中就是根据卦爻辞测出吉凶祸福,以便趋利避害。最早的卦爻辞,不排除是祭祀用词,后来经过演化,研究,演绎,就赋予了卦爻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丰富内涵,在国家是治国安邦,在个人是修身立命,在家是妻贤子孝,在社会上就是用来教化万民,就成了一种术和工具了。

最初是体为主,用为辅,后来就是体为辅,用为主了;最初是以不变居多,后来就是以变居多了。但怎么变也是围绕着六十四个卦来变,围绕着不变的卦辞和爻辞来变。卦辞更能体现本意和不变,爻辞更能体现变的过程。所有的变化都要归结到这一卦的卦辞上。延伸出来的象其实也是更多体现了“简易”和“不易”的含义,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要求君子的修养要敬畏天地,始终做到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就是最简,最高,恒久不变的道德标准。“元,亨,利,贞”的卦辞就是乾卦最简易的解释,所有对乾卦的理解和溯源都要归结到这四个字上,才能去伪存真。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长篇非虚构纪实作品《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书评400余篇。散文《济南的桥》获“第二届齐鲁晚报青未了散文奖”三等奖。

壹点号 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古往今来几部名著,教我们认识《易经》

作者 | 南面书城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易经》居五经之首,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有人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但是关于《易经》的争论也很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易学作品很多、很杂,学习《易径》,如果理不清头绪,盲目读一些书,弄不好会“误入岐途”。

有必要理一理关于古往今来,关于《易经》的重要论著和注疏解读,了解易学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易学著作的特点,这样,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也好根据各自需要,选好适合的读本,循序渐进。

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十三经说略》一书,集中了研究《十三经》的一流专家学者的论述文章,其中《周易说略》由郑万耕教授完成。简要介绍了《周易》的内容,并推介了几部研究《周易》的重要论著。

一,入门书:朱伯崑先生的《易学漫步》(图一),收入“易学智慧丛书”,沈阳出版社1997年出版。

朱伯崑教授是公认的易学研究大家。他是海内外率先建立易学体系的第一人。这本小书很薄,却对易学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概括论述,为我们现代人了解易学,提供了完整而准确的框架,文字简明,通俗易懂,是学习易学的最佳入门书。

《易经白话例解》,朱高正著,列入“易学智慧丛书”,沈阳出版社1997年出版。

对于喜爱观象玩辞的朋友,是很好的启蒙教材。文笔通俗易懂,没有旁杂的广博征引,文字简洁,既不违古训,又有现代观点,颇有新意《周易》产生到发展两千多年来,有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认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代表性著作,需要了我们了解。二,源头探讨:《周易探源》

首先,关于易学源头和产生时间,就是个争议话题。郭沫若先生的《青铜时代》和李镜池先生的《周易探源》(图二,中华书局出版),分别谈了很好的观点,可以参考。

三,汉代易学:研究象数为主。

汉代儒家独尊,《周易》作为五经之首,成为研究热点,形成了空前的学术研究高潮,出现了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和费氏多家,但总体来说,都侧重“象数”研究。

古时遗留下来的版本不多,目前有《子夏易传》(图三),相传为孔子弟子子夏所作,但在后来四部分类中,却列入子部“术数”类,并未归入经部,说明早期《易经》以术数为主,不足以作为经学来看待。

四,三国至隋唐:以义理为主,主要著作力《周易注疏》。

三国王弼抛弃术数,以义理为主,为《周易》作注,实现了对《周易》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唐代孔颖达为王弼注作疏,从此《周易注疏》成为“五经正义”之一,形成统一的官方经典。中华书局出版了《宋本周易注疏》(图四),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十三经注疏”丛书本。五,宋代,纳入理学思想。

宋代程颐按王弼思路,在义理上进一步拔高,把“理”、“天理”作为易学最高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理论基础,他作了《程氏易传》,具体可见中华书局“理学丛书”《二程集》(图五)。

朱熹继承程颐思想,进一步发挥完善,作《周易本义》(图六),从此,定为一尊,此书成为宋元明各代的官方教材。同期易学著作,还有《汉上易传》等。明代依朱熹的思想,由官方颁布了《周易大全》一书。

六,明末清初,又打破朱熹理论的官方垄断,对易学开展新的研究,建立新体系。以王夫之《周易外传》(图七)为代表。

七,清代重视训诂考证,既反对宋代易学,又反对王弼易学,他们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成果。

其中三家最为著名:惠栋著《周易述》、张惠言著《易学十书》,二人以训诂、考证为主,焦循则著《易学三书》,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八,经、传分离。

高亨分别为经、传作注,作《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刊本)、《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刊本,图八)。学习《易经》,首先要考虑经、传分离问题,不能混为一谈,高亨先生两部著作,虽是文言文写成,但通俗易懂,颇有新意,是学易者必读之书。

我前一段时间在郑州嵩山书局,见到齐济先生写的《周易正讲》,齐济先生弘扬嵩山书院讲学传统,开展易学讲座,所谓“正讲”,即“正确的讲法”。易学体系旁杂,见解不一,确实需要“正确的讲法”。

最后,系统了解、认识易学,最权威的著作推荐朱伯崑先生的《易学哲学史》(图九)。陈来先生是朱伯崑先生的学生,按陈先生的说法,朱先生这部《易学哲学史》,既是一部易学的哲学史,也是一部中国哲学史。把易学哲学史视同中国哲学史,说明这部书站位之高,学术价值之重要。

这部《易学哲学史》是分期出版的,当时大陆只出版了上册和中册,没下册。

《周易》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奇书,为什么现代人都没完全弄懂?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远古时候,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大地上与严苛的生存环境抗争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人类中涌现出一批智力超群的人,人类文明就是由这些人开创的。在流传下来的故事中,这群脱颖而出的人被神话,包括我们熟知的伏羲、炎黄等,他们的原型正是带领原始人走向开化的领头人。

伏羲曾绘制了八卦六十四卦图,由于,当时的人类文明并没有文字,所以,没有人能够对这幅玄奇的图画做出注解,所以,八卦六十四卦图也被称为“无字天书”。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文字,又有东皇太一附身在周公身上对先天八卦进行推演,得出“后天八卦”,并用古老的文字做出注解,《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其实,包括《周易》、“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道德经”在内,这些传世典籍都象征着那一时期人类的最高级文明,所以,后人将这群文明的开拓者奉为真神。

传言,西方《圣经》原本是远古昆仑山崩塌时一个不入流的小散仙留下的作品,虽说,这名修真者在昆仑时道行低微,但是,对于当时未开化的西方来说简直是毁天灭地的存在。时至今日,西方也始终未顺应“道”发展,反而有些“背道而驰”,与我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

西方世界信奉残酷的自然法则,使人类文明不断倒退回原始阶段,远远背离了我国传统的“道法自然”。《易经》则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可以说,《易经》看似简单,实则处处顺应大道的演变方式。

这里,我们不妨从现代人的角度将宇宙看作一款电脑游戏,那么,“道德经”中的“道”就是这款游戏的底层架构,而易经中的演变则更像是程序语言,而我们与世间的万物就像是游戏里的NPC。程序设计者伏羲赐予我们意识与灵性,我们又变成了玩家,虽然,自由自在,但却,都逃不出原本“道”的框架与演化的限制... ...

倘若,有玩家能够摸清“道”的架构与演化的规律,那么,就像是弄懂了整个游戏的编写过程,整个世界的规律尽在掌控。那么,自然而然会利用这些便利条件成为游戏里的高端玩家,甚至,能够从游戏中修改代码篡改自己和别人的游戏数据。这种情况下,游戏已无法约束玩家,这位通晓一切的玩家也就从这款游戏中通关,进入到更高级的游戏中了。

而作为没有通关的人,只能一次又一次重新进入游戏,而新游戏又继承了上一局游戏的表现。也有人在前一局游戏中表现太过糟糕,第二局游戏就只能托生为动物了。其实,这款游戏就是我们的人生,有趣的是我们的人生与电脑游戏十分类似。打个比方,倘若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编写的代码有了自主意识,那么,这段代码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会不会像我们一样正在互相讨论“编程者”呢?

首先,想要透彻的理解什么是《易经》、《道德经》,就必须具备古人书写经典时的境界,也就是万物有灵。

何谓万物有灵论?其实,就是世间万物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灵性,与生俱来,不死不灭。越有灵性的生物,他们的自主意识就越强,像是人类有着主观能动性,也有着改变其他外界事物的能力。其实,一块石头也是有灵性的,但与人相比灵性太少,所以,基本不具备主观能动性,也很难凭借自身改变外界事物。

顺着古人的这种思维,我们不妨将世界分为灵性世界与物质世界,灵性游离在外并不妨碍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却影响着每个个体的行动。而在灵性世界中,原本物质世界并不存在的事务,会首先在灵界成型,然后,才能在物质世界成型。而灵界中越微小的灵性,越喜欢干预物质世界中的事情,也就是约束人类的发展。

这些东西往往会将人导向物欲,而高级的灵性则控制着人类行为,引导其远离欲望和罪恶。那么,灵性又是怎么直接干涉物质世界的呢?高级的灵性为了能够导引人类走向正轨,所以,会投胎为人类,穿越灵界与物质世界的界限,成为宗教领袖、科学家等,尽量用人类能够接受的方式影响人类向良好的方向进发。

综上所述,之所以世间会出现《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等经典玄学著作,都是灵界中的高级灵性为了导人向善所以化身为人,来到物质世界留下的精神指引而已。

参考资料:

『《易经》、《何谓万物有灵论?》、《中国的经典玄学著作》』

为什么说《易经》比《圣经》高明一百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世界上有三本公认的最有智慧的书,一本是《易经》,一本是《圣经》,还有一本是《吠陀》。说这句话的人一定是个没有常识的可怜虫,因为但凡对这几本书有点了解,都不会把《易经》和《圣经》放在一起比较,因为完全没有可比性,如果说《易经》在天上,那《圣经》就在地下,不仅在地下,还在6337公里处的地心。

很多人肯定会第一时间注意到我的ID:易道传习社,认为我是捧一踩一,有意贬低《圣经》,夸大《易经》,如果你真这么认为,那就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中国有句老话:有理行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咱们中国人讲究以理服人,任何不讲道理的比较都是耍流氓,为了摆脱流氓的嫌疑,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两本典籍进行比较,如果认为我说得对,请大家为我这个“君子”点赞,如果认为我说的不对,请移步评论区,咱们来理论理论。

第一,《易经》肯定人的价值,《圣经》否定人的价值。

《易经》在第一卦乾卦中就开篇明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第二卦坤卦中,又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通篇六十四卦,都在讲人的作用,而不是所谓的天。当然,《易经》并不宣扬所谓的“人定胜天”,而是主张按照“天道”行事。这里的“天道”并不是什么神仙的规定,而是自然规律。

反观《圣经》,无限否定人的价值,说人是上帝用尘土做成的,人的一切,包括精神,意志都是神给的,人吃的饭,穿的衣,就连如厕用的卫生纸也是神给的,人需要做的,就是侍奉他们万能的主。而且,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只有信主才能洗脱罪孽,升上天堂。

第二,《易经》包含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圣经》充满荒诞的神创论。

世界是哪里来的?只需要看看八卦就能发现《易经》的世界观:

按照先天卦序,八卦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乾卦代表天,兑卦代表泽,离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坎卦代表水,艮卦代表山,坤卦代表地。只要把八卦立体起来,就能看到整个世界,当然,这个世界是先民眼中的世界。从《易经》中衍生出的五行相生相克和阴阳转化更是充满辩证思想。

反观《圣经》,宇宙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而且,上帝先创造了光,才想起创造太阳。今天我问了一下上一年级的小侄子,他说地球上的光来自太阳,我说错了,这怎么可能,上帝明明先创造的光,才创造的太阳,他羞愧得无言以对。

第三,《易经》产生的影响更加积极,《圣经》则比较呵呵。

正因为《易经》中充满唯物论,肯定人的价值,所以,中国人更加务实,更加相信人的力量。这里举个栗子: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天是盘古用斧子劈开的,后来,天裂了个口子,也是女娲飞上去补得,中国的神仙是人通过修炼飞升而成的,就连山也有人想要用自己的力量移开。

反观《圣经》,根本不用细数,在过去的上千年中,以上帝之名的战争死伤无数,以上帝之名进行的宗教迫害更是不计其数,无数人因为恐惧下地狱而侍奉主,无数人因为惧怕撒旦而投入主的怀抱,可是,这些人没有想到,所谓的撒旦正是他们的主创造的,这可真是荒天下之大谬。

由于篇幅有限,今天就说到这里,有任何反对意见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最后做个简单的小结:《易经》就是比《圣经》高明,接受任何反驳。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9/1697196528346680.html
上一篇:刘伯温预言(刘伯温预言原文)
下一篇:张卓娅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