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离(睽离的意思)

日本新年号“脱汉”?以往年号也是逸出原典本意的汉字新组合

等待良久的日本新年号,终于在四月一日仲春时节问世了。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举出写有新年号“令和”的牌子时,我想绝大多数观察者都会觉得有些意外。

美好心愿还是春日景色?

这是日本自公元645年仿效中国朝廷、发布第一个年号“大化”以来的第248个年号。如果说有其特殊性,因为这是第一个并非直接出自汉籍的年号。根据日本学者的考据,此前史上247个年号,主要来源于如下这些中国典籍:源自《尚书》的年号最多,达36个。即将结束的“平成”年号,即来自《尚书·大禹谟》的“地平天成”;来自《易经》的27个;来自日本古代文士钟爱的文学宝典《文选》的25个、《后汉书》24个、《汉书》21个、《晋书》和《新唐书》各16个。其余可考的散见于其它各种汉籍,还有一部分未能查到出典。

新年号“令和”来自成书于公元780年左右的日本第一部和歌合集《万叶集》,出自其第五卷收入的《宇梅乃波奈》,即《梅花歌三十二首》介绍创作缘起和主旨的题记(原文称“题词”),其中有“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一句,取其第三字和第八字,成为新年号。安倍因为兹事体大,一改惯例,亲自面向媒体说明新年号的意义。

他说新年号蕴含着“在人们美好心愿的契合中文化产生成长”的意思,大概指在新年号开始的年代里,民众以美好的心愿,促进新文化的成长壮大吧。这无疑是日本政府和民众的美好愿望,但与年号的直接出典却有些睽离。

就《梅花歌》本文而言,紧接前文两句八字之后,还有这么两句:“梅披镜前之粉,兰薰珮后之香”,是说在初春的美好日子里,肃气转温,熏风送暖,梅花披上了像化妆粉黛的颜色,而兰花也散发着服饰环佩般的馨香。这与其说是在描绘美好心愿的契合,倒不如说是在描绘梅开季节的风物景色。

年号“脱汉”或成新标准

安倍的长期执政,代表着日本政治的保守化,新年号在年号史上第一次突破直接来源于汉籍的惯例,恐怕会使很多日本保守人士视之为“划时代”创举而欣喜雀跃。估计这也会引领以后的年号取向,使选自所谓的本土“和籍”成为新的标准。

日本早在“趋汉”、“亲汉”的顶峰、平安时代的后期就开始“国文化”运动了。只是“汉籍”与其所代表的汉文化已经进入日本民族的心智结构,成为其民族精神的遗传因子。而所谓“和籍”,譬如《万叶集》,追本溯源也都是汉文学光芒之下展开的创作总集。至少其形式结构,与汉文学有着千丝万缕、不能分割的联系。

新年号“令和”,虽然出自《万叶集》日本本土诗人之作,但明眼的日本学者早已看出其脱胎自《文选》(成书于530年间)所录的东汉张衡《归田赋》:“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梅花歌》的诗人大伴旅人差不多是照抄的,把“仲春”改成“初春”也未见“青出于蓝”,因为“仲春”二月更称得上是“令月”,而奈良、京都地区的“初春”也较少是“气淑风和”的天气。

日语汉字语境下的“令和”

不过,日本人过去在择取年号方面,在汉籍、汉文的基础上也是有所创新的。

就说近代人们熟知的日本年号吧。“明治”来自于《易经》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大正”同样来自《易经》的“大亨而正,天之道也”;“昭和”来自《尚书》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平成”除了《尚书》,还有一个来自《史记》的出处:“内平外成”。

这四个年号从汉籍取字重新组合,基本上都逸出了原典的本意,不失为一种创新。

再回到“令和”的新年号,“令”在甲骨文里是一个具有“大嘴巴”之人在发号施令的象形文,用作动词,有“命令”和“使得”的本意。后来发命令者也叫做“令”,成了名词,如“守令”、“司令”等。这些人以其尊贵而受敬畏,以后“令”又成了形容词,有“尊贵的”之意,如新年号出典的“令月”,以及“令郎”、“令尊”、“令慈”之类,主要修饰名词,一般是不能与另一个形容词连用的。

而新年号的“和”字,出自“气淑风和”,或者“时和气清”,显然都是联合偏正结构。将原为形容词的“和”用作谓语,中国学者估计大多不敢如此随意使用。所以当笔者看到菅义伟的举牌时,还以为是动宾结构,即“令”字为使役动词,有“使得”之意,而宾语“和”为名词,有“和平”之意,觉得表达了日本民众使“和平”成为新时代主旋律的愿望。稍后得知日本政府将“令和”用作偏正结构,即形容词“令”修饰名词“和”,意为“美好的和平”,在惊奇日本学者颠覆传统之余,又对其笔形简洁、琅琅上口和语义创新表示欣赏。

自从平成天皇宣布退位以来,日本的学者与民众一直都在猜测新年号,曾经发表过连篇累牍的分析报道,结果“令和”一词,从来都不曾被人猜到过。而且“令”字是第一次在日本年号中使用,德川幕府末年学者们曾经提议使用年号“令德”,不过风雨飘摇中的幕府认为有“命令德川”之嫌,将其否决了,而改用“元治”(典出《易经》:“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更为神奇的是,日本的数据处理公司“东京商工研究”在宣布新年号的同一天,对其所登录的317万家公司数据库进行了搜索作业,结果发现没有一家公司是以“令和”命名的。从这两点也可以看出新年号的“创新”之绝。

不过,笔者还是想从一个中国语文学者的角度理解日本新年号的意义,希望五月一日开始的“令和”新时代,会“令”日本继续享受“和平”。当然,时逢“仲春令月”,日本各地正在进入樱花季节,风和气清,让民众和游客先享受眼下的烟景吧。

(赵坚,上海人,曾经就读复旦中文系的硕士博士课程,后留学日本、加拿大,长期在海外执教,留心于比较文化的研究和写作。)

明明知道,胡歌这片注定失败,可我依旧要说这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短短几天时间,中国电影市场就经历了一番“冰火两重天”。

“火”,是206亿票房燃起的冲天烈焰。

而且点起这把火的,还是中国电影。

整个暑期档票房前五的电影,全都是国产电影。

昔日霸主好莱坞,难挡品质下滑,如今在内地只能作为配角抢一口汤。

这是中国电影最高光的时刻,似乎这回是真的站起来了。

但随着暑期档结束,国产片似乎又“一夜回到解放前”。

新片虽然不断,但充当电影市场“主力军”的,依然还是《孤注一掷》《封神第一部》这些老片。

看一眼票房,新片里除了《第八个嫌疑人》外,几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在这些沦为“炮灰”的新片里,最可惜的无疑是胡歌主演的《不虚此行》。

包括皮哥在内,不少人对这部影片的票房原本寄予厚望。

毕竟有曹保平+胡歌的“双保险”,再加上刚在上海电影节拿奖,黑马成色十足。

但正式上映后,《不虚此行》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上映2周,影片票房刚破2000万,如今平台预测总票房也只有3000多万。

当然,《不虚此行》还不是同档期新片中最惨的。

比如姚晨既投钱、又监制、还亲自主演的《三贵情史》,票房还不到500万。

还有在戛纳、平遥等电影节口碑大爆的《永安镇故事集》,票房只有200多万。

从暑期档的一路高歌,到如今突然熄火,国产电影票房的“断崖式跌落”给人泼了一盆冷水。

表面上看,几部小成本电影的票房哑火,似乎没什么代表性。

但往深了看,这背后其实暴露出中国电影的“三大误区”。

与此同时也令人思考,中国电影距离真正“崛起”,究竟还有多远?

01、

误区一:高票房的“万能药”,一粒就见效?

“明星效应”,是这两年电影圈最常见到的一个词。

利用明星的影响力提升票房,这也成为当下很多电影的共识。

比如《长津湖》,吴京这个“票房扛把子”,再加上国民度极高的易烊千玺,对票房自然增益不少。

《满江红》里,颠覆以往形象的沈腾,也是吸引观众的最大噱头。

包括今年暑期档位居票房冠亚军的《孤注一掷》和《消失的她》也是这样。

前者有“疯批演技”的朱一龙,后者有在片中“从头被揍到尾”的张艺兴,两位的人气自然不必多说。

不只是商业片,不少文艺片为了拿到更多票房,也会请明星担当主演。

像是前两年《南方车站的聚会》,在胡歌的加持下收获2亿票房。

春节档的《无名》,既有“大银幕首秀”的王一博,也有睽违已久的梁朝伟,9亿的票房似乎也理所当然。

以上种种的成功案例,让不少影片产生这样一种错觉:

只要依样画葫芦,用明星作为卖点,票房肯定不会差。

但从近期几部影片来看,想通过明星的流量吃到票房红利,并非易事。

比如《不虚此行》请来胡歌和吴磊搭档,和《琅琊榜》进行了一波联动。

当年的梅长苏和小飞流,时隔8年再度合作,的确是个值得营销的好话题。

包括前不久上映的《燃冬》。

影片的两位主演周冬雨和刘昊然,戏外两人的“疑似情侣关系”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再加上片中两人还有一场“床戏”,更成了影片的“招牌卖点。

不得不说,这些和电影本身关系不大的噱头确实赢得了一些热度,也多次登上热搜榜。

但“三分钟热度”一过,大家对电影立马失去了兴趣,票房也很难有质的提升。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

别看网上炒得沸沸扬扬,但大家只是在“消费偶像”,而不是在消费这些电影。

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关心的只是作为偶像明星的他们,而不会想到这部电影和他们饰演的角色。

把戏外的噱头作为卖点,这样的本末倒置,最终伤害的只会是电影本身。

02、

误区二:这一届的观众不识货?

有人曾总结过中国电影想要拿高票房的“两大法宝”:

一是明星,二靠口碑。

像《封神第一部》,完全是靠优异的口碑完成逆袭,拿下近26亿票房。

可以看到,无论是《不虚此行》还是《永安镇故事集》的口碑都还不错。

而同期的《第八个嫌疑人》,评分只有6.4,在口碑上”完败“其他两部。

但再看票房,《第八个嫌疑人》一骑绝尘,把其他两部远远甩下。

《孤注一掷》和《消失的她》也是如此,口碑虽不冒尖,却不妨碍票房突飞猛进。

口碑差的票房高,口碑好的反而无人问津;

这个奇怪的现象让很多人疑惑不已:难道“口碑带动票房”的定律失效了?

必须承认,像《不虚此行》这一类的电影,评分参考价值不大。

一是因为影片吸引力不足,除了演员找不到特别突出的“卖点”。

比如《不虚此行》主打一个“细水长流”,对故事内容做了大量“减法”。

没有戏剧冲突,情节大部分是通过台词推进,这些设计对于观众的耐性是不小的考验。

二是因为《不虚此行》和《永安镇故事集》的评分算不上特别高,票房加成有限。

两部影片评分都在7.0-7.5之间,说好不好说坏不还,很难激发观众那种“想在电影院一睹为快”的欲望。

对于这种小成本偏文艺向的电影来说,也更容易受到口碑效应的影响。

今年到现在为止,这类电影表现最好的莫过于《宇宙探索编辑部》。

最开始评分接近9分,最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8分以上。

再加上影片以“寻找外星人”为线索,把喜剧和科幻元素结合,戏剧性够足,故事讲得也有新意。

更何况影片背后还有郭帆导演帮忙宣传。

但影片最终也只收获了6000多万的票房。

如此来看,口碑对于这种小成本电影的加持实在有限,想靠口碑出圈,有些不太现实。

03、

误区三:创作者的“好高骛远”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误区,这几部电影也集中暴露了国产片经常犯的几个致命问题。

一是没抓住大众最关心的社会话题。

暑期档的几部热门电影,都和社会热点话题直接挂钩。

《孤注一掷》的故事,就取材于网络讨论度居高不下的缅北相关新闻。

对各种手段的揭秘,也让本片成为大型反诈宣传片,不少观众表示有必要去电影院接受一下“防诈教育”。

《八角笼中》同样改编自前几年很火的“恩波格斗孤儿事件”。

这种关于“草根人物”的真实故事,对于观众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正是因为人们太熟悉这些话题,所以当电影把这些话题转化成各种“爽点”和“痛点”后,观众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反观《不虚此行》和《永安镇故事集》,虽然也在讲述现实,但却是和大众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的现实。

换成陈思诚说过的一句话,如果观众走出电影院还在讨论这部电影,那么不愁没有热度。

很显然,最近这几部电影都没能做到这点。

二是不够“接地气”。

其实《不虚此行》和去年暑期档的黑马《人生大事》,有不少相似之处。

二者都是关于殡葬行业,都是讲述普通人对待“死亡”的态度。

但是两部电影的票房,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归根结底,《不虚此行》在各方面还是不够接地气。

比如说角色。

《人生大事》的男主角莫三妹,是个穷困潦倒的殡葬师,整日和各种鸡零狗碎打交道;

《不虚此行》的男主角闻善,不当编剧改行写悼词,温文尔雅的他,大多数时候都在倾听他人的故事。

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一个沉默寡言冷静疏离。

相比于闻善,莫三妹更有一种沾染世俗的烟火气,更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就像有人评价的。

闻善更像是一位看破世俗的大师,让人敬重,却难以亲近。

《永安镇故事集》也是类似的问题。

影片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拍电影”这件事展开。

虽然每个故事都挺有意思,但拍电影这种事,和普通大众的生活相距甚远。

一旦超出大众的一般生活范畴,电影也会变得曲高和寡,很难在票房上有所作为。

三是类型不够明确。

可以看到,票房高的电影,一般都有很清晰的受众定位。

比如《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是典型的犯罪片;

《封神第一部》,是代表中国电影工业水准的魔幻史诗大片;

近期的《第八个嫌疑人》,则是港式风味十足的犯罪悬疑片。

从这个标准来看,《不虚此行》和《永安镇故事集》,很难归类到哪一种类型。

没有具体的类型划分,就很难明确这部电影的预期受众,自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找不到立足之地。

总而言之,《不虚此行》等片的最大失误,就是没能拢住最广大观众的心,使得影片成了小圈子里的狂欢和自嗨。

04、

《不虚此行》等片的失败,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说了那么多,有人或许会说,那么《不虚此行》这类电影,是不是注定要成为市场的牺牲品?

答案是否定的。

皮哥还记得前段时间有个“文艺片该不该追求高票房”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其中有一条评论得到了网友的高赞:

追求票房天经地义,用爱发电谁也坚持不下去。

事实情况正是如此,毕竟谁拍电影是冲着赔钱去呢?

即便是淡定如胡歌,也在《不虚此行》宣传现场放话:

我们也需要票房,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电影的样子。

但在这个“快餐式消费”的时代,很难有人愿意花两个小时,坐在电影院去慢慢品一部电影。

明明是去电影院里放松的,为什么要忍受那些节奏又慢、又没多少娱乐性的电影?

就像网上说的,吃惯了快餐的人,很难再慢条斯理地享受一顿美食。

长久下去,会让重复性生产的流水线产品越来越多,没有人敢冒险去拍真正感兴趣的电影。

《不虚此行》等片的票房失败,恰恰证明我们的市场还不够包容。

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好莱坞,正是给予创作者更多的创作空间,才让一潭死水的好莱坞重新“活”了过来。

时至今日,好莱坞再没有了当年的包容和冲劲,只是靠着各种IP续作和“政治正确”的口号残喘。

好莱坞的今天,值得中国电影引以为戒。

如果仅仅是因为《不虚此行》等片票房不佳,就彻底否定这样的电影存在,

那么就真的成了中国电影的悲哀。

衷心希望暑期档国产片的繁荣,不会是昙花一现。

也希望所有的好电影,都能得到尊重,都能遇到喜爱它的观众。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备考」容易写错用错的字词(按首字音序排列汇总)

整理平时容易写错、用错的字词,以供参考。

A

唉声叹气 易误作“哀声叹气”。

挨过寒冬 “挨”指困难地度过,常有人误写为“捱”。“捱”是已被淘汰的异体字。

按部就班 易误作“按步就班”。

按捺不住 易误作“按耐不住”。

安详 易误作“安祥”。

B

飙车、飙升、发飙 “飙”常被误写成“飚”。“飚”是已被淘汰的异体字。

博弈 易误作“搏弈”或“博奕”。

博取欢心 易误作“搏取欢心”。

舶来品 易误作“泊来品”。

不省人事 易误作“不醒人事”。

不假思索、假以时日 “假”易误作“加”。

不尽如人意 是成语“尽如人意”的否定用法,不能写作“不尽人意”。

C

察言观色 指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心意。易误作“察颜观色”。

差强人意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常被误当成“不如人意”来用。

惨无人道 易误作“残无人道”。

曾几何时 指时间没过多久。常被误解为“曾经有一段时期”来使用。

沉湎 易误作“沉缅”。

村主任 村民委员会主任的简称,不能称“村长”。目前我国农村没有“村长”一职。

床笫 床铺,多指闺房或夫妇之间。易误作“床第”。

扯淡 指闲扯、胡扯。易被误写为“扯蛋”。

唇枪舌剑 易误为“唇枪舌战”。

出其不意 易误为“出奇不意”。

D

大有作为 不能写作“大有做为”。

大巴、中巴、小巴 “巴”是巴士(英文bus)的简称,指公共汽车。“大巴车、中巴车、小巴车”是画蛇添足的错误用法。

戴上金箍 常有人误写成“戴上紧箍咒”。紧箍咒是指《西游记》里唐僧用来制伏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缩紧,使他头疼。紧箍咒只能念,不能戴。

登录网站 易误作“登陆网站”。

灯火阑珊 表示灯火将尽。常有人误以为是灯火辉煌之意。

钓鱼竿 易误为“钓鱼杆”。

顶级 最高级别的,水平最高的。常有广告错写为“鼎级”。

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四岁年纪称为豆蔻年华。常有人误用于女子十七八岁或二十几岁。

渡过难关 不能写作“度过难关”。

度假、度汛、度荒 “度”不能写作“渡”。

独当一面 易误作“独挡一面”。

丢三落四 易误作“丢三拉四”。

E

噩 易误作“恶梦”。

F

发人深省 不能写作“发人深醒”。

仿佛 也作彷彿,但不能写作“仿彿”或“彷佛”。

防患于未然 常有人误作“防范于未然”。

分内、分量、本分、天分、辈分、福分、恰如其分、看在老朋友的分上 这里的“分”常被误写为“份”。

风起于青蘋之末 比喻事物处于萌芽阶段,“青蘋”易被误写成“青苹”或“青萍”。“青蘋”是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蕨类草本植物,一遇风吹水动,便会摇晃。

奋发图强 易误作“愤发图强”。

伏法 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能把犯罪嫌疑人落网、被判刑说成“伏法”。

服服帖帖 易误作“服服贴贴”。

G

各行其是 易误作“各行其事”。

宫保鸡丁(菜名) 常被误写为“宫爆鸡丁”。

攻城略地 易误作“攻城掠地”。

骨鲠在喉 易误作“骨梗在喉”。

挂挡 常有 人误写为“挂档”。

关怀备至 易误作“关怀倍至”。

诡计多端 易误作“鬼计多端”。

H

哈密瓜 易误作“哈蜜瓜”。

海上生明月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常有人误写作“海上升明月”。

寒暄 易误作“寒喧”。

汗流浃背 易误作“汗流夹背”。

好高骛远 易误作“好高鹜远”。

呵斥 大声斥责。易误作“喝斥”。

合龙 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常有人误写为“合拢”。

画句号、画等号 “画”不能写成“划”。

黄澄澄 易与“橙黄”相混淆而误作“黄橙橙”。

哄堂大笑 易误作“轰堂大笑”。

胡子拉碴 易误作“胡子拉渣”。

虎视眈眈 易误作“虎视耽耽”。

J

家具 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误写为“家俱”。

戛然而止 易误作“嘎然而止”。

概率 旧称几率,故常被误写成“机率”。

既往不咎 易误作“既往不究”。

交会 指道路等会合,相交。易与“交汇”混淆。“交汇”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会合。

截止 到一定期限停止,表示不再往后延长,表示时间的内容应放在其前。易与“截至”混淆。

截至 指截止到某个时候,通常用于尚未结束或终止的过程,后面可带时间宾语。

经验老到 易误作“经验老道”。

精粹 常有人误写为“精萃”。一些媒体栏目、图书名称也多有犯错。

K

克敌制胜 易误作“克敌致胜”。

可乘之机 易误作“可趁之机”。

刻画 易误作“刻划”。

暌违 分离,不在一起。易误作“睽违”。

L

览胜 常有人误写成“揽胜”。

狼藉 易误作“狼籍”。

老奸巨猾 易误作“老奸巨滑”。

流光溢彩 易被误写为“流金溢彩”。

勠力同心 易误作“戮力同心”。

啰唆 也作啰嗦。不能写作“罗嗦”“罗唆”。

M

麻风病 易误作“麻疯病”。

蟊贼 指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易与“毛贼”相混淆,常有人误把“蟊贼”当成小偷。

美轮美奂 用于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能写作“美仑美焕”,也不能以“美轮美奂”来形容菜肴、商品、文学作品之美。

煤气泄漏 易误作“煤气泄露”。

明日黄花 易被误写为“昨日黄花”。

绵里藏针 易误作“棉里藏针”。

墨守成规 易误作“墨守陈规”或“默守成规”。

秣马厉兵 易误作“秣马励兵”。

冒天下之大不韪 易误作“冒天下之大不讳”。

明火执仗 易误作“明火执杖”。

摩拳擦掌 易误作“磨拳擦掌”。

没精打采 易误作“没精打彩”。

N

囊括 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如“中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O

怄气 易误作“呕气”。

偶尔 易误作“偶而”。

P

平心而论 易误为“凭心而论”。

平添 易误为“凭添”。

迫不及待 不能写作“迫不急待”。

Q

期间 某个时间里面。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前面必须有表述某个特定时段的用语,如“暑假期间”“春节长假期间”。

其间 是“其中”“那中间”的意思。“其”是代词。从所关涉的事物来说,“其间”可用于指时间、空间或其他方面。“期间”“其间”二者不能混用。

七月流火 这里的“火”是星宿名,又称大火星或心宿,到了七月逐渐偏西下行,故称“流火”。“七月流火”标志暑气渐消而秋将至。易被误用于形容天气炎热。[注]

气概 常有人误写为“气慨”。

签订合同 常有人写成“签定合同”。《现代汉语词典》只有“签订”词条,没有“签定”一词。

跷起腿来 易误作“翘起腿来”。

敲诈 易误作“敲榨”。

青睐 易误作“亲睐”。

气急败坏 易误作“气极败坏”。

趋之若鹜 “鹜”易误作“骛”。

弃如敝屣 易误作“弃如敝履”。

R

人心惶惶 常有人误写为“人心慌慌”。

人才辈出 易误作“人才倍出”。

惹是生非 易与“惹事”“无事生非”混淆而误写为“惹事生非”。

融会贯通 易误作“融汇贯通”。

糅合 指把不同的东西掺和、混合起来(多指不适宜合在一起的)。易被误写为“揉合”。

锐不可当 易误作“锐不可挡”。

S

三甲 古代科举考试中,进士以考试成绩优劣分为三等,谓之“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人。所有进士都属于“三甲”之列。常有人把比赛进入前三名错写为进入“前三甲”。

山冈 易误作“山岗”。[注]

山清水秀 易误作“山青水秀”。

少安毋躁 耐心等待一下,不要急躁。“少”的意思是暂时、稍微。易被误写为“稍安毋躁”。

摄氏度(℃) 法定计量单位。不能称摄氏多少度,也不称多少度。

声呐 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来进行导航、测距的技术或设备。易误作“声纳”。

声名鹊起 易误作“声名雀起”。

声音洪亮 易误作“声音宏亮”。

神采奕奕 易误作“神采弈弈”。

神祇 易误作“神祗”。祇读音为qí。

神舟八号 易误作“神州八号”。

神志不清 易误作“神智不清”。神志指知觉、理智,神智则指精神、智慧。

松弛 易被误写为 “松驰”。类似的错误还有“有张有驰”。

十字形、T字形 “形”易被误写成“型”。形是指形状,型是指模型、类型。

世外桃源 易误作“世外桃园”。

舐犊情深 易误作“舔犊情深”。

厮打 相互扭打。易误作“撕打”。

殊不知 竟不知道,竟没想到。易误作“孰不知”或“素不知”。

水融 易误作“水溶”。

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如“洪水袭来,这个县首当其冲”。易被误解为“首要位置”或“领头作用”而错用,如“在文化建设方面,我市首当其冲”。

凇 是水汽、云雾、雨露的凝结物或冻结物,如雾凇、雨凇等。易被误写为“淞”。吴淞江,水名,源于江苏,流经上海,入黄浦江。

T

摊 量词,易与“滩”混淆。“一摊水”常有人误写成“一滩水”。

炭烧咖啡 许多餐厅、咖啡馆的招牌、菜单上错写成“碳烧咖啡”。类似的差错还有“碳烤牛排”等。

蹚浑水 易误为“淌浑水”。

铤而走险 易误为“挺而走险”。

W

委曲求全 不能写作“委屈求全”。

危如累卵 不能写作“危如垒卵”。

文火 烹饪时用的小火或较弱的火(与急火相对),易被误写为“温火”。

文身 常被误写为“纹身”。古人把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文字称为“文”,并沿用至今,如文眉、文眼线。[注]  

无时无刻 常被误当成“每时每刻”使用。“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X

陷阱 易误为“陷井”。

心胸褊狭 易误为“心胸偏狭”。

相形见绌 易误为“相形见拙”。

销声匿迹 易误为“消声匿迹”。

嬉笑怒骂 易误为“嘻笑怒骂”。

心惊胆战 易误为“心惊胆颤”。

新中国生日 “祖国62岁生日”之类属错误表述,正确说法应是“新中国62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国家,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

性格不合 易误为“性格不和”。

兴高采烈 易误为“兴高彩烈”。

修葺一新 易误为“修茸一新”。

宣泄 易误为“渲泄”。

炫目 (光彩)耀眼,装饰华丽。易误为“眩目”。“眩”指眼睛昏花,如“头晕目眩”。

徇私舞弊 易误为“循私舞弊”。

Y

牙牙学语 易误为“呀呀学语”。

沿用 易误为“延用”。

阳关大道 易误为“阳光大道”。

摇唇鼓舌 易误为“鼓唇摇舌”。

一笔勾销 易误为“一笔勾消”。

一筹莫展 易误为“一愁莫展”。

一箭之仇 易误为“一剑之仇”。

银样鑞枪头 易误为“银样蜡枪头”。镴是锡铅合金,熔点较低,用于焊接铁、铜等金属物件。

饮鸩止渴 易误为“饮鸠止渴”。

引吭高歌 易误为“引亢高歌”。

硬邦邦 易误为“硬梆梆”。

优哉游哉 形容从容自得,悠闲无事。不能写作“悠哉游哉”。另有“悠哉悠哉”一词,意思是思念,如《诗经·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熨帖 易误作“熨贴”。

原形毕露 易误为“原形必露”。

怨天尤人 易误为“怨天忧人”。

Z

再接再厉 易误为“再接再励”。

账户、账款、账号 易误作“帐户、帐款、帐号”。

仗义执言 易误作“仗义直言”。

蛰伏 易误为“蜇伏”。

针砭时弊 易误为“针贬时弊”。

震撼 易误为“震憾”。

真知灼见 易误作“真知卓见”。

振聋发聩 易误作“震聋发聩”。

恣意妄为 不能写成“姿意妄为”。

炙手可热 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常有人误认为是“热门、受欢迎”的意思。

直截了当 易误为“直接了当”。

综合征 不能写作“综合症”。

扺掌而谈 易误作“抵掌而谈”。

坐标、坐落、坐垫、坐席 不能写作“座标、座落、座垫、座席”。

坐镇指挥 易误为“坐阵指挥”。

坐月子 易误为“做月子”。

作料 烹调时用来增加滋味的油、盐、酱、醋和葱、蒜、生姜等。易误作“佐料”。[注]

《说文解字》第647课:成语“睽违已久”的“睽”是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目”部的四个汉字:“[目祭]、睹、眔、睽”。在现代汉语中,“睹”是次常用字,收录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睽”是通用字,收录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睹”和“睽”。只关注标题中问题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第四个字阅读。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目祭](GB字库已没有这个字,只能描述字形)。读q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目祭],察也。从目,祭声。”形声字。本义是察;视。

(视察工地)

钱坫《说文斠铨》:“[目察],‘察其所安’字。”《广雅·释诂一》:“[目祭],视也。”

本义之外,[目祭]还指斜视。《集韵·霁韵》:“[目祭],衺视。”

[目祭]的小篆写法如图:

([目祭]的小篆写法)

2、睹。读dǔ。《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睹 ,见也。从目,者声。覩,古文从见。”形声字。本义是见;看见。《玉篇·目部》:“睹,见也。”

(看见)

《礼记·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所以君子在人所不见之处,特别警惕小心。《红楼梦》第九十九回:“贾母等一则怕他招受寒暑,二则恐他睹景伤情。”

本义之外,睹还有其他用法:

(1)观察。《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赵简子要攻打卫国,派史默去卫国观察动静。《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关)兴睹之良久,无破敌之策,回寨与张苞、马岱商议。”

(2)了解。《淮南子·人间训》:“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看到事物的本原就能推知事物的未来,看到事物的指向就能了解事物的归宿。

此外,睹还是姓氏。《万姓统谱·麌韵》:“睹,见《姓苑》”

(睹的小篆写法)

3、眔。读d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眔,目所及也。从目,从隶省。”许慎认为是会意字。本义是目光触及到某事物。

但实际上,眔是象形字。看一下字形演变:

(眔的字形演变)

眔在甲骨文已经出现,描绘眼睛下面有泪水。实际上就是眼泪落泪的样子。郭沫若《金文丛考》认为眔实际上就是“涕”的古字。

(眔的本义是流泪的样子)

所以,我们认为,眔字的解释,许慎之说不确。

眔的小篆写法如图:

(眔的小篆写法)

4、睽。读音有二个:

(一)kuí。《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睽,目不相聽也。从目,癸声。”形声字。本义是两眼不能集中视线同视一物。姚文田、严可均《说文校议》:“聽当作视。”桂馥《说文义证》:“李焘本、《易·睽卦》释文、《增韵》、《洪武正韵》并作‘目不相视也。’”可以看一下字形演变:

(睽的字形演变)

金文中,睽是两只眼睛下视,却不能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分散在四个点),后“目目”合并为“目”,癸字在右,于是合成“睽”的后世字形。因此,睽的本义是两眼目光不能集中视力于一点。

本义之外,“睽”还有其他用法:

(1)乖离;别离;差错;违背。这是“睽”的引申义。《庄子·天运》:“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成玄英疏:“睽,离也。”陆德明释文:“睽,乖也。”三皇的心智就只是,对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明,对下而言违背了山川的精粹,就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

唐代颜师古《汉书叙例》:“匡正睽违,激扬郁滞。”匡正那些行为乖离和差错的,激扬那些思想保守,不肯进步的。这里出了“睽违”这个词,后经发展,成为成语“睽违已久”,常出现在旧式尺牍之中,意思是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用在书信中,指指双方不见面已经好长时间了,其实如果用白话文表达,大致就是“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2)“睽睽”。指众目注视。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这里也发展出一个成语“众目睽睽”,意思是众人都睁大眼睛看着。指在众人的注视之下。

(3)目少精。《玉篇·目部》:“睽,目少精也。”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睽,《广苍》:‘目少精也。’”

(4)六十四卦之一。兑下离上。《字汇·目部》:“睽,又卦名。”《易·睽》:“睽,小事吉。”孔传:“睽,卦名。”

(睽卦)

(5)反目。怒目而视貌。《六书故·人三》:“睽,反目也。”柳宗元《贞符》:“交焉而争,睽焉而斗。”

(6)春秋时楚国地名。《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杜预注:“睽,楚邑。”

(二)jì。读音出自《集韵》。

“睽睢”。张目貌。《集韵·至韵》:“睽,睽睢,张目貌。”就是睁大眼睛去看。

(睁大眼睛看)

睽的小篆写法如图:

(睽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4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说文解字》第647课:成语“睽违已久”的“睽”是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目”部的四个汉字:“[目祭]、睹、眔、睽”。在现代汉语中,“睹”是次常用字,收录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睽”是通用字,收录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睹”和“睽”。只关注标题中问题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第四个字阅读。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目祭](GB字库已没有这个字,只能描述字形)。读q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目祭],察也。从目,祭声。”形声字。本义是察;视。

(视察工地)

钱坫《说文斠铨》:“[目察],‘察其所安’字。”《广雅·释诂一》:“[目祭],视也。”

本义之外,[目祭]还指斜视。《集韵·霁韵》:“[目祭],衺视。”

[目祭]的小篆写法如图:

([目祭]的小篆写法)

2、睹。读dǔ。《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睹 ,见也。从目,者声。覩,古文从见。”形声字。本义是见;看见。《玉篇·目部》:“睹,见也。”

(看见)

《礼记·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所以君子在人所不见之处,特别警惕小心。《红楼梦》第九十九回:“贾母等一则怕他招受寒暑,二则恐他睹景伤情。”

本义之外,睹还有其他用法:

(1)观察。《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赵简子要攻打卫国,派史默去卫国观察动静。《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关)兴睹之良久,无破敌之策,回寨与张苞、马岱商议。”

(2)了解。《淮南子·人间训》:“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看到事物的本原就能推知事物的未来,看到事物的指向就能了解事物的归宿。

此外,睹还是姓氏。《万姓统谱·麌韵》:“睹,见《姓苑》”

(睹的小篆写法)

3、眔。读d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眔,目所及也。从目,从隶省。”许慎认为是会意字。本义是目光触及到某事物。

但实际上,眔是象形字。看一下字形演变:

(眔的字形演变)

眔在甲骨文已经出现,描绘眼睛下面有泪水。实际上就是眼泪落泪的样子。郭沫若《金文丛考》认为眔实际上就是“涕”的古字。

(眔的本义是流泪的样子)

所以,我们认为,眔字的解释,许慎之说不确。

眔的小篆写法如图:

(眔的小篆写法)

4、睽。读音有二个:

(一)kuí。《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睽,目不相聽也。从目,癸声。”形声字。本义是两眼不能集中视线同视一物。姚文田、严可均《说文校议》:“聽当作视。”桂馥《说文义证》:“李焘本、《易·睽卦》释文、《增韵》、《洪武正韵》并作‘目不相视也。’”可以看一下字形演变:

(睽的字形演变)

金文中,睽是两只眼睛下视,却不能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分散在四个点),后“目目”合并为“目”,癸字在右,于是合成“睽”的后世字形。因此,睽的本义是两眼目光不能集中视力于一点。

本义之外,“睽”还有其他用法:

(1)乖离;别离;差错;违背。这是“睽”的引申义。《庄子·天运》:“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成玄英疏:“睽,离也。”陆德明释文:“睽,乖也。”三皇的心智就只是,对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明,对下而言违背了山川的精粹,就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

唐代颜师古《汉书叙例》:“匡正睽违,激扬郁滞。”匡正那些行为乖离和差错的,激扬那些思想保守,不肯进步的。这里出了“睽违”这个词,后经发展,成为成语“睽违已久”,常出现在旧式尺牍之中,意思是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用在书信中,指指双方不见面已经好长时间了,其实如果用白话文表达,大致就是“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2)“睽睽”。指众目注视。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这里也发展出一个成语“众目睽睽”,意思是众人都睁大眼睛看着。指在众人的注视之下。

(3)目少精。《玉篇·目部》:“睽,目少精也。”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睽,《广苍》:‘目少精也。’”

(4)六十四卦之一。兑下离上。《字汇·目部》:“睽,又卦名。”《易·睽》:“睽,小事吉。”孔传:“睽,卦名。”

(睽卦)

(5)反目。怒目而视貌。《六书故·人三》:“睽,反目也。”柳宗元《贞符》:“交焉而争,睽焉而斗。”

(6)春秋时楚国地名。《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杜预注:“睽,楚邑。”

(二)jì。读音出自《集韵》。

“睽睢”。张目貌。《集韵·至韵》:“睽,睽睢,张目貌。”就是睁大眼睛去看。

(睁大眼睛看)

睽的小篆写法如图:

(睽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4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古代书信里的客气话,也太浪漫了吧,惊艳了时光

鲁迅给许广平写信,他说: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在没有手机、微信的时代,人们都是用书信来问候、传递信息,甚至表达爱意。

写信时,总有一些客气话,很是雅致,诗词君总结了一些古代书信用语,一起来看看古人的雅致吧!

表祝愿

谨具微仪,聊资献岁

准备了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姑且充满新年献礼。

谨具薄仪,藉申贺悃

准备了微薄的礼物,谨表祝贺之意。

附陈微赆,用抒离情

附上微薄之物为你饯行,以此抒发分别之情。

奉上菲仪,用佐卺筵

送上一点薄礼,请用在婚礼喜宴上。

四季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初春寒冷,请多多保重。

兹际炎暑,希自珍卫

正值炎暑酷热之际,希望你对自己的身体予以爱护。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马上就要入秋了,到时凉意渐显,还请您多多保重身体。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北风突起,寒潮快要来了,想必你在寓中一切都好。

表结束

驰函寓意,伫望示复

书信带给您问候,时时盼望您的回信。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仓促之间写就这封书信,想说的话都没有说完。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敬

粗糙简略的把信写到这了,希望您宽恕我不恭敬的行为。

情长纸短,不尽依依

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就不在纸上尽述了。

写给喜欢的人

久钦鸿才,时怀混谒

一直以来都钦佩您的才干,常常渴望能去拜见您。

仰企兹仁,无时或释

仰视您高尚的人品,内心没有片刻改变。

企慕高风,未亲芝宇

敬仰钦慕您高尚的人品,但是还没有拜见过您。

久慕芳范,未亲眉宇

久仰您美丽的容貌,但至今还未亲眼见过您。

写给好友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见到您的亲笔来信,就像见到您一样。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收到您的信,就像与您会面一样。

鄙寓均安,可释远念

这边一切平安,不必惦念。

幸各事安适,足告雅怀

幸运的是,这里一切顺利,还请您放心。

写给老师

琐渎清神,容当唔谢

让您费心劳神了,请允许我当面致谢。

感荷高情,匪言可喻

对您深厚情谊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费神之处,泥首以谢

让您费心之处,我诚意叩首以示感谢。

备荷关照,铭戢五内

承蒙您的关照,一定铭记在心。

表歉意

远隔邮途,未遑趋贺

相距太远,没有时间前往祝贺。

路远事牵,不克赴会

路途遥远被很多事情牵扯着,不能去见你了。

不当之处,尚乞谅宥

有做的不合适的地方,还请见谅。

诸多烦渎,惶愧奚如

多次打扰您,很是过意不去,实在抱歉。

写给家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好久没有通信了,非常的想念您。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时刻思念着家乡,可惜只能心向往之,在梦中飞驰回乡。

睽违日久,拳念殊殷

许久未见到您,思念的心情越加殷切。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已经分别了一个多月了,非常地想念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9/1697208021362781.html
上一篇:楚蓉
下一篇:近期黄道吉日查询(近期黄道吉日查询开业)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