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迎老爷(潮州迎老爷的由来)

曾经的年味:潮汕地区营老爷,潮剧团送戏到乡村,赢得老乡喝彩

由于疫情来势汹涌,潮汕很多地区过年都不举办任何活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2019年揭阳市头村举办的大型民俗活动“营老爷”,共同感受一下潮汕地区浓厚的年味!

潮汕地区“营老爷”文化习俗在粤东地区盛行,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而“营老爷是所有习俗中最流行且十分隆重的节俗活动。农历正月十二,揭阳市炮台镇桃山十八围迎来了九年一度的“营老爷”,在这一天,全村老少隆重举办祭拜“妈祖”活动,请来了潮汕市潮剧团到村里演出。图为市头村小广场上临时搭建的演出舞台。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每一份荣耀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勤付出;每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后,都有人为此付出了无尽的汗水和泪水。演员在简陋的后台化妆。

作为摄影师喜欢到后台去了解演员一些台前不为人知的故事,只有舞台后面才是演员最真实,最放松的地方,记录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走到幕后为大家拍摄了一组演员们台前幕后的真实状态,了解演员们幕后的真实生活。图为潮州潮剧团演员在舞台的后台化妆、换装、休息、聊天。

潮剧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主要剧种之一,在全国397个剧种中排名第四位,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显要地位和作用。图为潮州市潮剧团演员在舞台的后台喝茶聊天。

潮汕地区老百姓对于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有着浓厚的兴趣。潮剧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她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因素,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在“营老爷”这一天,通常来说,比较富裕的村子会请潮剧大戏来演,而不太富裕的村子则请俗称“纸影戏”的木偶戏,后者的戏金只有前者的一成左右,便宜得多。

剧团都认为民俗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这种游神赛会的活动会年年传承,只会壮大不会消亡。而游神赛会一天不绝,则潮剧市场一天不衰。

对于有能力的村子,都希望请到水平质量更高的剧团,一个原因是村民们希望看到高水平的表演,另一个原因是请了好剧团来,村子也脸上有光,比起别的村子来更觉得荣耀。这也刺激了剧团提高演出水平,是一种良性循环。

春节期间,正是农村各地游神赛会的时候,就是近百个潮剧团最忙的日子。各潮剧团,正是靠着农村的游神民俗才能生存下去,潮剧团和农村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只有需求就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所以潮剧团每一次演出,都非常的卖力,绝不怠慢。

听说市潮剧团送戏到乡里来,四乡六里的数千名群众早早就赶到活动现场观看演出。在热烈的气氛中,市潮剧团演出了《五子挂帅》等剧目。

村里的小朋友伸出小脑袋从幕布下望着后台,现在的观众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朋友,年轻人早已经对潮剧不感兴趣了。

潮剧戏班往往都与不少村子结成了固定的关系,每年在这个村子游神赛会的这几天固定来这里演出。潮州市潮剧团曾经在潮阳的一个村连演了14年。连演几天的,几天剧目不能相同;连续几年演的,每年的剧目也不能相同,不然观众就不会答应。这促使每个剧团都要不断推出新戏。图为潮州市潮剧团演员在舞台上精彩的演出潮剧:“五子挂帅”。

据了解,整个潮汕地区现在有近百个潮剧团,除了十几个公办的国营剧团外,其余都是私营剧团。其运作方式和市潮剧团大同小异,都是到各处农村演戏为生。

市潮剧团本着“送戏下乡”来到市头村,与当地乡亲进行面对面的戏剧文化交流,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潮州市潮剧团一直是一支优秀的团队,从来都是打有准备的仗。虽然经过了一整天的劳累而略显疲劳,可锣鼓一响,所有的演职人员都全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

冬爸教写作文系列之二十五-《走过这条街》

文/戚利

我特意推荐这篇作文,是因为这是一篇初三上期中考试的考场作文,老师阅卷时给了47分。在我看来,这应该是篇满分作文。在这篇作文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写作得高分的要素:比如什么叫立意深刻,什么叫细节描写,什么叫以小见大,什么叫平实的记叙文,什么叫新意,什么叫结构清晰……这些要素在此文中都有所展现。等不及了,先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美文:

走过这条街

文/王赛雯

我停下来,独自迎着这扑面而来的热浪,听它对我的诉说。

我家,便离这条街不远。我听着这条街上的叫卖吆喝声长大,可如今仅是这热浪在絮絮地讲述它的过往。

“姥爷,岳飞之后又怎么了呢?”一个女孩牵着身边老人的手,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姥爷笑了:“哦,岳飞后来啊,等你长大识了字,看看咱家那本书就知道了……”“不啊,姥爷,现在就讲给我听吧!”

我听着一老一少的对话,眼圈红了。因为这是当年的我和姥爷。如今长大识了字,也未看那本书,只隐约记得那故事。摇摇头,睁开眼,景不见了……

“瞧一瞧,看一看,不好吃不要钱……”听着街边小贩的吆喝叫卖声,瞥见一对母女停驻在一个个小摊前好奇地看一看,在某个小吃摊前停下来品尝一份小吃。听摊主边摇扇子边抱怨天太热。街的两旁是一家家小店,贴着大大的“甩”。

我看着母女两人,眼圈红了。因为这是当年的我和妈妈在夏天的夜晚出来闲逛,在晚饭后面对美食的诱惑忍不住再吃一点。摇摇头,睁开眼,景不见了……

“扬,你看,怎么街拆了!”“拆了?天哪,以后怎么去看书啊!”女孩又望望身边的伙伴,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这是两个小学生驻足在巨大的挖掘机前,看它挖出一方方土石。

我看着两个孩子,和他们一起叹了口气。没错,我就是那个女孩,瞪大了双眼却又无可奈何地接受事实。眼看着这条街最后的挣扎却被无情地闷在一方方石土下,滚滚的沥青下,在汽车轮子无情的碾压后,终于不再挣扎时,我也只能说:“是的,我走过这条街!”

“干什么呢?你想中暑吗?快点,还要去上课呐!”朋友已经不耐烦了,我木讷地点点头,迈入了这条街,谁懂这街上的诉说呢?

没错,我在走,但只是走过。

下面进行详细的评析:

首先,从体裁上看,这是一篇散文体的记叙文。文章从整体看是在记叙,说的是自己在炎热的夏天走过这条街,主要内容是三段发散的回忆。

第一段回忆:姥爷与小女孩的对话是典型的家庭教育场景,真实。读者把小女孩撒娇可爱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跳出那个回忆,依然有对来自回忆的影响:到现在我也没有看那本书,这种教育现实是普遍存在的。同样的教育现实,每个孩子可能都经历过,可是很多孩子在表述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泛泛而谈,脱离天真的语言,脱离真实的场景,描写自然就显得不生动了。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常常要求孩子真实地记录生活,推理一下,我们做父母的是否应该学会用心去生活,这样,孩子的作文里就会有我们对待生活的最本真态度的描写。却原来,孩子的作文好与坏竟与我们密切相关。

第二段回忆:母女逛街,碰到美食,情不自禁地想再吃一点,这种情况估计很多的孩子也都经历过,小作者在这一段的最后轻描淡写地讲了两句话,这两句却显现出小作者对生活很高的鉴赏能力,当然也可能事出偶然,碰巧为之。首先,摊主摇着扇子抱怨天热,小街,小市民,小生活,底层的艰辛被简单的一句描写勾勒出来;其次,一个“甩”字道出了当今社会小市民做生意的不易。如果平常养不成对生活仔细观察的习惯,没有一颗懂得别人体谅别人的心,是很难注意或想到这些细节的,所以,一个孩子丰盈善良的内心可以帮助孩子写好作文,换句话说,“作文就是做人”。

开始看姥爷和外孙女的对话,以为是作者走过街道时遇见的场景,没有引发读者特别的感觉,故事讲完了,作者才抖出包袱,交代这是一段回忆,读者的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因为作者用平实叙述的文字“骗”过了读者。好吧,接着读,听见了小摊贩的叫卖声,似乎读者的思绪又被拉回了当下,然后是一段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现状的描写。描写完了,作者又抖出包袱,交代这依旧是一段回忆,这时候读者该笑了,又被“骗”过一次。好吧,小作者还真是有点本事。于是,读者顿住眼光,开始猜测下一段,应该也是一个回忆。“真厉害!”读者为自己的聪明叫好,并在作者精心设计的文章结构中读完了全文,“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段旅程充满了上上下下的颠簸。这就是读者的聪明之处,含蓄但又不强势。况且每段回忆的结束还使用了段落排比,使得结构更加明晰,在考场上更容易被阅卷老师抓住要点,给老师留下逻辑思维清晰的美好直觉。

第三段回忆:承接了第二段,交代了“甩”字出现的社会原因,一个巨大的社会现实摆在读者面前,在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中,被“拆迁”的楼房、街道成为都市隆隆车轮下的牺牲品。对于还处在学习阶段的中学生,有没有影响呢?很多孩子在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到最多的可能是拆迁把自己的生活环境破坏了,夺走了自己曾经的美好回忆,可具体是什么回忆呢?在这里,小读者善于用细节表现深刻的问题:通过对话读者明白了,拆迁让小读者再也无法去街上的书屋里读书了。巨大挖土机挖出的一方方土石和小学生无奈的叹息,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力量对比,更增加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三段回忆,三段对话,三段不同的主题,三处细节,三个排比式的结构,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在这三段对话中,每段都富有生活气息,感觉不到加工、拼凑、雕饰的痕迹,真实,又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心理状态,是值得同学们认真学习的。

总体来看,小作者通过构思描写了自己在这条街上的生活点滴,有姥爷的教育,有母女的亲情,有小生意人工作的不易,还有对街道拆迁的无奈和惋惜。在写作的时候,尽量使用描写和叙述,而不是抒情和议论。可能很多同学在表达这样的主题时,通常会展开一些抽象的,高大上的,不痛不痒的议论和抒情,直接在文章中写出诸如“拆迁夺走了我在这条街道上的美好回忆,一个时代不再复返”此类的空话大话,而忽略了用真实的小示例和心里所想嘴上所说的方法来表达这种情感。这点尤其提醒大家注意。

“文是心声,辞以达意”,每篇文章都在表达心情,讲述道理,但是如果你用朴素的描写、记叙能把道理讲清楚,在初中阶段,要远比你用抒情和议论讲道理来得更能被阅卷老师认可。

面对尴尬的现状,小读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喊:“是的,我走过这条街”,这句简单的语言不仅使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而且也会对小读者的情感给予认同。从而靠近了主题,升华了情感。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年代,社会变革的内容对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小作者也是,她在这种无法改变的环境里,生活着,体验着,成长着。

最后一段,颇有意味。“没错,我在走,但只是走过。”小作者心里念着想着这条街,这条与自己生命联结的街,她多想一直居住在这里,体验每日的花开花落,感念每一段人生过往,感受艰辛与奋斗,体验冷暖亲情,可一切都已经不再复返,朋友喊我了,在这条街人的洪流里,谁又真个懂得这条街的诉说呢?

文章的不足之处:某些地方文字还不够成熟,读起来不是很流利,有些词用的也不够精准;另外,开头可以略微修改一下,不要让读者感觉到接下来的内容是回忆性的,包袱越晚抖开效果就越好。当然,我写这个不是要鼓动大家使用三段式写作方法,而是点拨一下写作的思路,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有益无弊。

夜听濠江丨濠江潮州大锣鼓

欢迎收听每周日晚的“夜听濠江”。主播:宏佳君

濠江潮州大锣鼓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达濠古城内传出了阵阵鼓乐声,时而激越昂扬的打击乐,时而婉转悠扬的丝弦管乐,气势恢宏,婉转动听,过往之人无不被其吸引,纷纷驻足观赏。

这是广东省民间文艺杰出传承人、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濠江区潮州大锣鼓协会会长吴顺喜带领乐队正在排练演习,为即将到来的潮乐演奏会做准备。只见吴顺喜立于场中,表情丰富,鼓槌击打强弱有致,指挥着乐队的演奏。表演充满,一曲完毕,让人禁不住拍手叫好。再观乐队成员,年龄跨老、中、青、少四代人,可见濠江民间音乐的群众基础之广泛。

濠江的潮乐完整地保留了潮州音乐的原生态,其中以潮州大锣鼓闻名海内外。潮州大锣鼓,是一种以大鼓为中心,以唢呐为领奏,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也被西方称为“东方交响乐”。鼓手既是乐队主奏,又是乐队指挥,以槌击鼓心、鼓边、鼓沿,采取响击、闷击、重击、轻击以及节奏变化、手槌加花等手法指挥乐队演奏。

2006年,濠江潮乐团凭借潮州大锣鼓《六国封相》夺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同年,濠江区被汕头市授予“民族民间艺术(潮州大锣鼓)之乡”称号。这是濠江民间音乐史上最亮丽的一笔,这其中不得不提及代表性传承人吴顺喜,这曲《六国封相》就是由他根据传统套曲改编及配器设计并司鼓的。吴顺喜是土生土长的濠江人,自小喜爱音乐,九岁师从郑治学习潮阳笛套锣鼓,十二岁起参加汕头市第一至第六届迎春联欢节担任司鼓。十四岁时,被潮州大锣鼓“一代宗师”林运喜选中,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吴顺喜极具音乐天赋,又坚持不懈努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016年,吴顺喜牵头成立濠江区潮州大锣鼓协会,吸收青少年学员,免费传授各种乐器演奏,推动潮州大锣鼓乃至潮乐更好地传承发展。自成立以来,濠江区潮州大锣鼓协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益演出,积极组队参加省、市民乐(潮乐)赛事,多次摘金夺银,为濠江赢得了荣誉。

有喜欢的文本想推荐给我们?

或者有迷人的声线想帮我们朗读?

“夜听濠江”欢迎你的参与!

小编在这里等你哦!

hj-515071@qq

文稿来源:《发现城市之美·濠江》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9/1697208781363877.html
上一篇:刑克妻子(刑克妻子,盛昌之命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许思远(许思远简介)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