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深情的哀思,永远的怀念——纪念李林雨烈士牺牲一周年
青山生林,绿水怀雨。齐鲁儿郎,建功荆楚。今天是李林雨烈士舍己救人壮烈牺牲一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我们谨以此文寄托哀思,向李林雨烈士致以最深切的悼念和无限缅怀!李林雨,男,汉族,山东新泰人,党员,下士警衔,2000年5月出生,生前系武警湖北总队随州支队执勤中队战士。2022年7月12日16时50分许,李林雨因救落水群众壮烈牺牲,年仅22岁。他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死、挺膺担当,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崇高价值追求和神圣使命,用一腔热血践行了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一年来,李林雨烈士舍己救人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李林雨烈士牺牲后,武警湖北总队、随州市党委政府、军分区等单位领导,以及其父母亲属、生前战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李林雨烈士遗体致哀告别。2022年7月18日,山东省军区领导、泰安市军分区相关同志前往新泰慰问李林雨烈士的亲人,山东省委宣传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及泰安、新泰党委政府领导同步参加慰问。2022年8月1日上午,武警湖北总队隆重召开李林雨烈士追授平时一等功暨英雄事迹学习动员大会;2022年8月5日,鄂豫鲁三省接力护航英烈魂归故里,新泰数万民众自发走上街头迎接烈士回家;同年,李林雨被湖北省委宣传部评选为“荆楚楷模”,被中央政法委评选为“见义勇为勇士”……一年来,各大媒体对青春献强军的好战士李林雨的感人事迹给予持续报道。李林雨烈士牺牲后,其英雄事迹分别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泰安日报、楚天都市报等纸质媒体头版或专版刊载,在湖北经视、山东新闻频道、随州电视台等电视频道滚动播出,人民日报、新华社、共青团中央、央广军事、人民武警等3千多个官方媒体平台转发报道,点击量破亿,一度登上抖音热榜榜首。2023年4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主流新闻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武警部队所属媒体以及湖北省、山东省等共计50余名媒体记者,到李林雨生前所在单位进行集中座谈和采访,对他的英雄事迹进行持续报道。一年来,社会各界掀起学习宣传李林雨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热潮。2022年11月12日,武警部队党委政法委和政治工作部联合下发决定,号召全部队向他学习;武警湖北总队组织开展“向李林雨同志学习,争当新时代的好青年”主题活动,组织创演《青春献强军的好战士——李林雨》文艺情景课、制作《青春林雨》主题歌曲、拍摄《离开“林雨”的日子》微电影等以学习宣传烈士精神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组建李林雨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团,在总队内部,湖北、山东部分高校,以及新泰市党政机关作报告近20场次,直接受众4万余人,与青年官兵、院校师生一起,追寻英雄足迹,对话英雄精神,李林雨的名字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感人事迹印刻在无数人心中,感召着广大热血青年矢志军营、奋斗强军……一年来,广大官兵认真学习烈士的英雄事迹,用心感悟烈士的崇高精神,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对英雄的最好纪念就是传承,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李林雨烈士的英勇壮举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社会影响和教育价值。秉承烈士遗志,阔步强军征程。过去的一年里,从执勤安保到处突维稳,从演习演训到抢险救援,从军地共建到乡村振兴……在各条战线、各个战场,广大官兵勇于担当、拼搏进取,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展望未来,在李林雨烈士的精神激励下,官兵们必将志存高远追逐梦想,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向着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林雨虽逝 精神永存!作者:武警湖北总队 谢定安、王东东、石安永、葛万宁主 办: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监 制:姚洪华主 编:王 文、赵冰晶编 辑:吴敬楠邮 箱:wjxinmeiti@163电 话:010-50978383(外线) 0201-678383(内线)都说李林甫奸,李林甫到底有多奸,这几个人的悲惨遭遇告诉你一切
李林甫,李渊堂兄弟李叔良的曾孙,我给摆摆啊,李渊儿子李世民,李世民儿子李治,李治儿子李旦,李旦儿子李隆基。也就是说李隆基比李林甫低一辈,应该叫叔叔。李林甫小字哥奴。
开元十四年,武惠妃爱倾后宫,武惠妃的儿子,也就是后来杨贵妃的老公寿王李瑁很受李隆基宠爱,渐有取代太子李瑛地位的可能。李林甫一看机会来了,就跟武惠妃表忠心,我愿保护寿王。武惠妃投桃报李,让高力士跟李隆基说,让李林甫当宰相。但是高力士不敢说。不过他透露给武惠妃一个重要信息,李隆基想让韩休当宰相,武惠妃于是告诉李林甫接近韩休,李林甫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韩休,让他早做准备。韩休当了宰相后,对李林甫刮目相看,特别感激。
看来信息才是生产力啊。
开元二十三年,李林甫不出所料当了宰相。李林甫长得面色柔和而狡猾多计,能够准确揣摩出李隆基的意图,所以很受李隆基重用。而且他的关系网结得很深,所有被李隆基宠幸的妃子和太监都是他的信息来源,所以李隆基想做什么事,他往往能够第一时间猜出来。而且他对自己讨厌的人,往往不见辞色,凡是得罪他的人,都会被他背后捅刀子。凡是跟他关系好的人,都会得到他的照顾。
恩威并施啊。
很快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兄弟三个由于母亲失宠而对李隆基颇有怨言,武惠妃得知消息告诉了李隆基,李隆基大怒,跟一帮宰相商量,张九龄说,太子是天下国本,不可轻动。李隆基听了很不高兴,李林甫当时没表态,下班后跟高力士说,家事何须谋及于人。
我又看见这句话。李世民要杀掉李建成,李勣说此乃陛下家事。李治想娶武昭仪,李勣说此乃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现在又来了个李林甫。立皇后和废太子是家事吗请问?
李隆基最后终于听了李林甫的话,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为庶人,死于故驿,人谓之“三庶”,闻者冤之。
这年冬天,武惠妃也死了,据说是被三庶人叫走的。然后李隆基准备立太子,李林甫说,寿王李瑁已经长大,应该当太子。可是这次他没揣摩对李隆基心意,可见任你奸似鬼,也有喝洗脚水的时候。李隆基说,忠王仁孝,年又居长,当守器东宫。乃立为皇太子。
李林甫一下没押对宝,怕太子以后报复他,于是就想着怎么陷害太子。
当时还有个宰相名叫李适之,跟李林甫不和,李林甫就想着怎么收拾他。一天他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李适之便在一日上朝时,将华山金矿奏知唐玄宗,玄宗又询问李林甫。李林甫道:“臣早就知道,但是华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臣便没有提及。”唐玄宗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恼怒的对他道:“你以后奏事时,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不要自行主张。”李适之从此束手。
李林甫晚年溺于声妓,姬侍盈房。自己也觉着仇人太多,常忧刺客窃发,所以家里藏了好多密室和暗壁,一晚上就转移好几个地方,虽家人不之知。
李林甫死后,他曾经最好的朋友杨国忠对他下了死手,诬奏他与蕃将阿布思同构逆谋,还让李林甫亲族中与李林甫不和的人为证,李隆基下令,撸夺李林甫官爵,废为庶人。此时李林甫还没有埋葬,李隆基下令剖开李林甫棺材,把他嘴里的夜明珠抠出来,换了一个小棺材,以庶人礼葬之。天下冤之。
这纯属严嵩下场的翻版。严嵩没勾结小日本,但是徐阶偏说他勾结了小日本,嘉靖最恨的就是勾结小日本的人,于是严嵩倒台了。李隆基最怕的就是叛乱,杨国忠偏要说李林甫想叛乱,其实李林甫根本没有叛乱的心。
李林甫府中有一个形如偃月的厅堂,名为月堂。他每次要构陷大臣,都要在堂中苦思中伤之法。如果他高兴地走出来,那就意味着被构陷的人要家破人亡。
李林甫最大的缺点就是嫉贤妒能,见不得别人比他好。啥都不能比他好。比他好就要遭殃。李隆基曾评价他任内的各位宰相,姚崇治国能臣,宋璟沽名卖直,李林甫妒贤嫉能,无人能比。有人问,既然你都知道,为啥还要让他当这么久的宰相?
玄宗默然不语。不语并非问的人对,而是玄宗虎落平阳,已没有了话语权。
安禄山真正惧怕的并不是玄宗皇帝,而是另有其人
文:古道轻风
说安绿山是一代枭雄也不为过,他毕竟把大唐搅得天翻地覆,这样一位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人,他不怕皇帝,还怕谁呢?
毕竟皇帝至高无上,在他心里难道还有比皇帝更可怕的人吗?
答案是,
有。
说出这个人,恐怕你我都不相信,让安禄山胆战心惊,迟迟不敢造反的人,就是李林甫。
意外吗?
不意外,
常言道,
恶人也怕奸人克。
安禄山恶,
李林甫奸。
这真是卤水点豆腐,
一物克一物。
李林甫知道自己奸吗?
知道,
他比谁都清楚自己是个什么人。
但凡是大奸之人,都有异于常人不及之处,否则,就是他想奸,也奸不到哪里去。
李林甫的儿子知道他父亲奸吗?
知道,
所以他才哭着劝他老爸,你长期占据高位,得罪了多少人,做了多少坏事,一旦夫势,我们一家老老小小想做个普通人都不能了,恐怕要死无葬身之地啊。
李林甫长叹,事己至此,我还能怎样。
玄宗知道李林甫奸吗?
知道,
玄宗并不傻,
他对李林甫的评价是:
嫉贤妒能。
但李林甫确实有能耐,否则,玄宗也不会让他在宰相的位置上,一呆就是十六年。
李林甫都有啥能耐?
李林甫上台后,也推行了一享列的改革措施,包括财政节流,机构改革,当然,重用的都是他看着顺眼的人。在土地和兵制上也作了重大调整,不可否认,在李林甫当宰相的那段时期,大唐还是稳定和繁荣的。
这一切,也不能说李林甫一点功劳也没有。
李林甫奉命修订法典,他组织了一批法律专家,对以前的法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周密的修订。
经他主持修订的法典有,
律12卷,
疏义30卷,
令30卷,
式20卷,
《新开元格式》10卷。
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法律修订,对后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整个唐代唯一的一次法律修订。
当他把这些修订的法典呈给玄宗时,玄宗也不得不承认李林甫的能力。
李林甫还有一个特点,
能敛财,
他为玄宗搂了不少钱。
这一点,
玄宗很满意。
换个人试试,
恐怕不行,
更何况,玄宗也没打算换。
他虽然专权,但他尊奉皇权,
媚上,
从不让玄宗不高兴,玄宗爱咋玩咋玩,想咋闹咋闹,他不但不制止,不劝阻,事实上,他也劝阻不了,还支持,出主意。他不象张九龄那样板着脸给皇帝提意见。
玄宗感叹道,李林甫虽奸,
但合朕意。
李林甫喜怒不形于色,见谁都是一脸温和的笑容,你永远都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这说明,
他心理素质特别好。
他嘴里永远说着让你舒服的话,哪怕你是他陷害的对象,他也不会用语言去伤害你。
当面说好话,
并不耽误背后捅刀子。
口蜜腹剑,
能做到的人确实不多。
由于李林甫的霸道、专权甚至蛮横,在打击异己时手段残忍,就连目无法纪,胆大妄为的安绿山都敬畏不己。
每次李林甫和安禄山交谈,李林甫都能猜到安禄山心里想的是什么,并抢先说出来,这一点,让安禄山即惊又怕。
安禄山经常询问他安插在京城的奸细,宰相说我什么了,如果听到好话,他会高兴好几天,听到坏话,他就会多日愁眉不展。
有一次,有人给他捎话回来,告诉他,李林甫让他老实一点,不要乱动。
听到此话,安禄山拍着床沿大叫道,哎呀,这次我死定了。
其实,李林甫早就看出安禄山有反心,只是玄宗对安禄山过于信任,他能做到的,也只有敲打和压制。
安禄山曾对手下说,
李林甫不死我不敢反。
安绿山的这句话,
不知道是大唐的幸还是不幸。
都说李林甫是坏人,他自己知道吗认可吗?
坏人会承认自己是坏人吗?一般不会。
有句西方的名言是这样说的: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但是卑鄙者基本上不会自认为卑鄙,所谓高尚或卑鄙都是别人贴的标签,他们有一套自说自话自圆其说的价值取向,支撑着他们的言行举止。
比如秦桧,现在跪在西湖边上,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是公认的坏人,连姓秦的后人都说“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杭州岳王庙前秦桧和王氏的跪像
但是秦桧在世的时候、得势的时候,即便他杀了名将岳飞,和金国眉来眼去,朝野上下骂名滚滚来,他也不把自己当作奸臣、坏人,反而是维护皇上权威、保全大宋江山的能臣。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是正义的化身,做的也都是正义的大事。
在《西游记》中,打家劫舍、吃人为生的妖怪,也不愿意被划在妖怪的范畴,他们喜欢说“你不是妖怪,我不是妖怪,咱们大家都不是妖怪”。
但是也有例外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人就敢自认为是坏人。
比如李林甫就是这样的角色。
李林甫是坏人,这是板上钉钉的历史定案,从古到今都没有人替他翻案,也没有人敢翻案,因为他坏得真的都是实锤,想翻都翻不过来。
对于自己的坏,李林甫认,他家里人也认。就这一点来说,他们是实诚人,不像有些家伙又想做坏人,还想立牌坊。
李林甫和唐玄宗
林甫的儿子叫林岫,担任将作监,负责朝廷大型工程建设的管理,这是个有权有势的肥缺,李林甫把这个职位给自己的儿子,是有私心的。
这对父子之间的一场对话很有意思。
林岫对父亲的坏忧心忡忡,担心他和李家的前途命运。有一次父子俩在家里的后花园散步,林岫指着正在劳作的园丁对李林甫说,您长期担任宰相,到处积怨招恨,搞得仇家遍地,说不定哪天大祸临头,那时要想像这些干粗活的人一样,过普通人的生活,能够做得到吗?
这话有点像李斯被秦二世处死时的哀叹,他说我多想牵着黄狗去南门外去打猎啊,可惜再也做不到了。
李斯是事后的悔悟,林岫是预先的担心。林岫能担心,说明他知道父亲是个坏人,做的是坏事。
面对儿子的提问和担忧,李林甫很不高兴,回答说,现在情况已经这样了,又能怎么样呢?
李林甫说这话,没有否定儿子,也是认可自己就是个坏人,做的都是坏事。
他的不乐,当然有对儿子说出实话的不满,散步游园本来是为了开心,却冒出这么一句恼人的灵魂之问。他宁愿做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何况当时的现实对他并不残酷而是莺歌燕舞。
也有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因为他确实是坏事干尽恶人做绝,他认这个账,儿子林岫没有污蔑他。
他不但对以后害怕,就是权倾天下、不可一世时,也是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
唐朝的宰相在李林甫以前,基本上都是,或者都想做道德楷模,不作威作福,走在路上,随从只有几个人,老百姓在街上遇到也不用回避。这是一幅官民和谐共处的图景。
可是到了李林甫做宰相时,这一切都变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结怨太多、树敌太多,也就是坏事做得太多、得罪的人太多,常常担心有人刺杀他。
于是出门在外,必须先派出警察静街,把路上的行人赶跑,左右两侧由一百多名步兵和骑兵护卫,先头部队在他百步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他的车仗。
古代官员出巡
他在路上害怕,回家还是害怕。家里的房屋设置的是双倍厚墙、重重关卡,用石板铺地,墙内夹板,如防大敌,怕人穿墙打洞凿地而来取他性命。
这还不算,他怕只在一个地方睡觉被人瞄准目标,一晚上要换好几次床,即便是家人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刺客当然就更不清楚他的下落了。
堂堂宰相活得如同惊弓之鸟。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李林甫这样战战兢兢、瑟瑟发抖,是他知道自己坏事做得太多、他坏人的形象太过丰满。他有自知之明,也不给自己涂脂抹粉假装高大上。
如此而来,他比那些明知自己是坏人、却还要伪装成好人的伪君子又怎样呢?伪君子是潜藏的坏,他是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坏,他是知法犯法、知错犯错,是故意的坏。
李林甫本人后来病死,得以善终,但是很快他被杨国忠举报谋反,遭到削官夺爵、抄没家产、子孙流放的惩罚,靠一肚子坏水积攒起来的一切烟消云散。
这是坏人应得的下场。林岫的话不幸言中。
对李林甫和李家来说,这当然是弥天的大祸,但是更大的祸事是给大唐王朝和玄宗皇帝的。
李林甫死后两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局糜烂,唐朝终于陷入不可收拾的烂摊子。李林甫所做的坏事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当然是不言而喻。
李岫对李林甫的坏,李林甫对自己的坏,朝中大臣和普天下的人对李林甫的坏,都看得清清楚楚。
以唐玄宗拨乱反正夺取天下、缔造开元盛世之神武英明,他不可能看不到李林甫的坏,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李林甫的坏对他和朝廷的危害。
马嵬坡之变
可是他就听任李林甫的坏,甚至把政事也部分委托给他,别人的话都听不进去,由着李林甫胡来。
这大概是因为他觉得天下已经太平,拥有丰功伟绩的他应该享受生活,不该被各种烦心事困扰。而李林甫恰恰是“口蜜腹剑”,他懂得如何用“口蜜”来哄得玄宗高高兴兴。
玄宗要闲适,李林甫要权势,他们是各取所需。
而李林甫之坏,以及他给大唐带来的坏,虽昭然若揭、世人皆知,而李林甫却风雨不动安如山,照样把坏事做到底、把荣华富贵享受到底,根子还是在玄宗。
以史为鉴,对李林甫之流的坏,不可不察,对李林甫之流,不可不除,不然就必定会有一个又一个由盛转衰的大唐出现。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李林甫以一人之力给唐玄宗打下开元盛世,为何最后却被其恨之入骨
《长安十二时辰》播放至今,可以说各方面都极其令我这样的历史控感到满意,从服饰到建筑,无所不至的细节,令人感官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是关于剧中刻画的右相林九郎,也就是真实历史中所对应的唐玄宗朝丞相李林甫,却令我总有想说一点的感觉。
众所周知,李林甫的评价很不好,他大权独揽、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更是重用胡将,令安禄山做大,最终引发安史之乱,整个中原王朝又遭受生灵涂炭之劫。可以说几乎在所有人眼中,他都是盛唐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是大唐的千古罪人。
但是很多人或许没有想过,李林甫任相十九年,是开元盛世亦可以说中国封建国力巅峰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在吏、刑、户、兵等部门皆有任职,经济、军事、法制上都推行改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几近是整个大唐王朝自太宗之后唯一能够在太子和皇权,外戚、文官藩将中维持平衡的宰相,史载安禄山和杨国忠都就极其惧怕李林甫。而在他之后,整个大唐朝政一塌糊涂,不是宦官专权就是藩将不听令,文官集团可以说全军覆没,再无能相。
也就是说,当我们否定李林甫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有想过他是整个开元盛世最大的功臣,毫无疑问的能臣。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这么一个能臣功臣,是怎么在历史中变成奸臣代表的,这将会是一趟非常有意思的历史洞悉之旅。
首先我们看看开元盛世时期的中国到底有多强呢?杜甫曾有诗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忆昔二首》哪怕身在当代,我们亦可以通过杜甫的这六句话想象到开元盛世时期整个大唐那种国富民强,路不拾遗的景象。在传统的观念里面开元盛世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是公元713年到741年,也就是从李隆基登基到改元天宝。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公元710年和713年,李隆基先后发动唐隆和先天上位,这个时候的大唐还处于武则天末年所带来的震荡遗留之中,整个朝政百废待兴。而后开元初年姚崇拜相,整理朝政,为开元盛世打下基础,而真正的开元盛世得到公元720年张嘉贞拜相,整个大唐终于从动荡中恢复过来,逐步走向盛世。
而这个时候,因出生唐朝宗室郇王房,身为李渊堂弟肃王曾孙的李林甫,被其舅父,楚国公姜皎托关系,先是当了太子谕德,后迁至国子司业。毕竟是官宦世家,一入官场,李林甫就如鱼得水,公元726年,李林甫又在李隆基宠臣宇文融的推荐下作了御史中丞,而后是任职刑部、吏部,接着是黄门侍郎。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林甫官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终于踏上宰相之位,随后历任兵部,户部乃兼任陇西、河西节度使,将大唐的主要官职做了个遍。
在普遍的说法中,李林甫之所以能做宰相(黄门侍郎),是因为三个人的相助,一是宠冠后宫的武惠妃,李林甫答应帮他的儿子争夺太子之位,所以对其相助;二是裴光庭的老婆,她跟李林甫有私情,又是武三思的女儿,于是便求高力士给李林甫行方便;三则是韩林,李林甫曾提前透露李隆基将任其为相的消息,投桃报李,所以韩林为相后就举荐了他。
然而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却否定了高力士和韩林的帮助,认为是武惠妃相助。而在实际上,李林甫的入相,几近完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安排。因为在李林甫入相之前,开元盛世已定,唐玄宗也年过半百,对政治颇感疲惫,急需一位绝对忠于自己的代言人替自己行使权力,好维系朝政各方平衡。
那对当时的李隆基来说,到底有哪些是需要李林甫去平衡的呢。首先是内政,自唐朝开国之始李世民就开创了以皇子身份窃取皇位的先河,在之后唐朝皇帝和皇子之间关系从未有过信任,甚至连李隆基自己也是逼老爸李旦内禅退位。而李林甫本身就是李唐后世,用它出面平衡皇权以及皇太子之间的势力,再合适不过。
在外政中,开元十五年起,唐朝与西北边的吐蕃战事频繁,几近威胁到唐王朝的统治;到了十八年后,连原本的相好的契丹、奚族关系也开始恶化,此时的唐王朝在边疆上已经四面楚歌。在此情况下,李林甫制定\"以夷制夷\"策略,重用藩将,这是为什么天宝四载,大唐有实力一口气打败契丹、奚族,继而剿灭后突厥的原因。
可以说不管是内政还是外政,以当时的情况下,整个朝廷上下再无李林甫之能臣,而事实也证明至少他活着的时候,这两件事做的都非常好。这也是为什么天宝十一年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唐玄宗追赠、扬州大都督的原因。可以说开元盛世之后,唐玄宗可以不理朝政,只欣赏风花雪月,李林甫之功劳,至少内政中无人可出其右。
然而历史是讲真实的,李林甫这边去世不久,杨国忠拜相。其任相后的第一件是就是联合安禄山诬告李林甫造反,这导致了李林甫还未下葬就削去官爵,抄没家产。
如果单单只是如此,李林甫绝不会被历史判为奸臣。万万没想到的是,失去了李林甫的制约,安禄山于天宝十四载发动叛乱,即安史之乱,这导致了李隆基更加对其恨之入骨。例如当时李隆基在逃亡川蜀的路上,就对裴士淹说:
岂唯身败,兼亦误国,计今日之事,林甫所启也。实际上唐玄宗这是把自己的责任全部推给了李林甫,等到唐宪宗朝的宰相崔群,更是断言,\"开元二十年罢贤相张九龄,专任奸臣李林甫,理乱自此已分\",自此李林甫从能臣身份彻底转变成了奸臣。再加上唐肃宗在做太子的时候和李林甫就是死对头,所以公元756年其登基大赦天下的时候,就在《即位大赦文》中说道:
大辟罪已下,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其逆贼李林甫、王鉷、杨国忠近亲合累者,不在免限。也就是说当时死罪的人都可以被赦免,除了李林甫、王鉷、杨国忠三人。自此,《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三本官修史书,皆把其定罪为奸臣,李林甫成为大唐没落的罪魁祸首。
当然了,退一万步说,为什么人们只看到李林甫的奸,却完全无视他对开元盛世的贡献,实际上这跟李林甫个人道德确实不怎么样也有关系。
虽然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同时亦有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等人为相,但是在李林甫的打压之下,他们存在感极低。牛仙客是独善其身,对李林甫唯唯诺诺;陈希烈则\"凡政事一决于林甫\",到后来甚至连李隆基自己也沉浸在李林甫给其编织的\"平衡之中\",自己完全放权享福了。
更为重要的是李林甫性格阴暗,根据历史记载,李林甫表面平和,背后手段却极其狠辣,其中陷害韦坚和名将王忠嗣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当初咸宁太府赵奉章罗列李林甫二十罪状,结果李林甫早早收到消息,不仅反诬告,更是令人将其活活打死。
也正是凭借着这些能力,李林甫成为了唐朝连续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最后却被判了个奸臣,实在不得不说非常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