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顶尖的“十大谋士”,张良排第七,第一出乎意料?
谋士,就是设谋献计的人。历史上,他们在各级官僚身旁或背后,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春秋战国时期,门客就是谋士的早期雏形。到秦汉三国时期,开始出现职业化的谋士。
到隋唐时期,谋士这个职业开始细化,有一部分,分流到了商业领域。
谋士虽然也称为“官”,但大多数没有正式的官衔,他们可以通过辅佐他人而流芳千古。
现在跟我一起看看,这十大谋士,他们是谁,献计了些什么奇妙设谋?
第十位:刘基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刘基是朱元璋的得力谋士,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刘基向朱元璋提出的三个计谋:
第一计:时务十八策。
时务十八策主张“先灭陈、后攻张、统一江南后再休养生息,演练阵法,囤积粮草,招贤纳士最后再北上灭元”等方略。
朱元璋看到后十分高兴,因为这十八条计策均为他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朱元璋正是按此策略逐条去实施,最终取得胜利。
第二计:计诱陈友亮。
陈友亮
同年,陈友亮约张士诚东西共同夹击朱元璋老巢一一应天,朱元璋召集他的谋部商量对策,结果众说纷纭,没有统一意见。
绝大多数谋士主张战略性撤退,应天。认为敌众我寡,绝不能战,战则必亡。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望着众人,结果发现只有刘基默不作声,他看出刘基似乎有不同意见,于是便问刘基怎么看待此事。
刘基说:绝对不能撤退,说撤退或投降的人都没安好心,只顾自己的利益,其罪当诛!
朱元璋果断地同意刘基的判断,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最终击败了陈友亮,攻克了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第三计:劝阻营救小明王,灭杀陈友亮。
1363年,张士诚进兵攻打安丰,安丰城岌岌可危。刘福通派人向朱元璋求救,请朱元璋前来营救小明王韩林儿。
小明王韩林儿
刘伯温极力反对出兵安丰,因为一旦出师,陈友亮肯定会前来复仇,到时候自己必然背受敌,极为被动。
但朱元璋还是出兵了,如果自己此次不发兵安丰的话,就成了不忠不义之人,道义上失去了最高点,肯定会失去民心的。
于是朱元璋没听刘伯温的劝谏,执意率兵解救安丰,陈友谅果然趁机而动,率重兵围困洪都,还好洪都守将英勇无比,牢牢拖住了陈友亮大军。
朱元璋营救韩林儿后率军回救洪都,与陈友亮决战于鄱阳湖上。
刘邦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
在双方对峙期间,刘伯温建议:“现在我军水军不占绝对优势,不如将军队移到湖口处,防止陈友亮逃跑,等遇到合适风势的时候,再一决胜负!”
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最终陈友亮兵败身亡。
1368年,朱元璋在刘基的辅佐下,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大明王朝。后刘基被封为诚意伯,于1375年病逝。
被后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世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第九位:魏徵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别名魏征、魏郑公,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魏徵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向太子提出争夺天下的三个计谋:
第一个:争取带兵打仗,提高自己功绩声誉。
第二个:挖解秦王府人才,要么重金收买,不接受就调离京城和秦府。
第三个:及早决断,先下手为强。
但太子李建成没采纳,主要原因:
李建成
第一,当时李渊年事已高 ,李建成作为太子,只要自己不出意外,小心办事,皇位迟早是自己的。
第二,如果李建成除去李世民,必将背负杀害弟弟的罪名,李建成讲究仁义孝的儒家传统,不会去做一件不好的事。
第三是,当时大权还掌握在李渊手里,如果李建成除去李世民,李渊可能就不会把国家交给李建成,毕竟除去自己弟弟不是一件好事。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招见魏徵后,当场就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家兄弟?”
李世民
谁知魏徵不紧不慢、不慌不张的说:“先太子如果早听我的,哪有今天?”言下之意是,如果李建成听他的话,哪有他李世民。
结果所有人都吓出一身冷汗,但李世民却很高兴。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的:东宫与秦王的斗争没有是非,也无关乎道德,只有一个谁先下手的问题。
按照成王败寇的逻辑进行解释。魏徵的个人态度和立场也很明确:士为知己者死。
从此,魏徵得到李世民重用,成为谏官,尚书左丞(相当于宰相)。而李世民也成了魏徵第六个主人,也是魏徵最后的主人。
之后,魏徵竭尽全力,多次直言进谏,为国效劳。辅佐李世民建立贞观之治,为李世民的开元盛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千古名相。
第八位:杜预杜预
杜预(222年-285年初 ),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
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
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建立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
杜预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经济家,出生于谋臣世家,曾大灭孙吴,在镇守襄阳之时,大兴水利,被称作“杜父”。
多次为安边境献计良策,为统一天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杜预在灭吴战争的各个阶段,他审时度势,提出三个计谋,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充分展示了他丰富多彩的军事谋略思想。
第一计:还战俘,离间张政。杜预出镇襄阳之后,即整治军备,训练士卒,准备伐吴。
偷袭吴国的西陵督张政,大有斩获,军心为之一振。张政是吴国名将,被晋军乘虚偷袭,吃了大亏,感到脸上无光,不敢将所受损失如实向吴主报告。
杜预得知这一情报后 ,遂乘机实行离间吴国边将的谋略,亲自致函吴主孙皓,表示愿将此战中所俘获的吴军将士全部送还。
孙皓
函中还附有所有吴军俘虏的详细名单,从而巧妙地将张政的败绩披露给了孙皓。孙皓果然中计,接函后立即下令撤掉了张政的职务。
改派平庸的武昌监留宪出镇西陵。在晋军大举伐吴前夕,吴国更换前线统帅,导致军心混乱,为尔后晋军沿江东下袭击吴国西部防御创造条件。
第二计:请伐吴,把握战机。晋武帝早有灭吴之志,羊祜也曾提出过具体的灭吴方略。
根据晋军的准备情况和吴国的军事政治形势,杜预认为伐吴条件已经成熟,如果错过战机,后果将不堪设想。
遂于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两次上书武帝,请早定伐吴日期。
在杜预的一再敦促下,加之益州刺史王浚也上书建议“宜从速伐吴,勿失战机”。
晋武帝终于下了决心,决定按着羊祜生前制定的方略,于当年十一月发兵20余万,六路进军,大举伐吴。
晋武帝
第三计:袭乐乡,先擒贼王。在灭吴之战中,晋武帝交给杜预的主要任务是:攻克江陵,平定荆州。
杜预认为,攻江陵并不急迫,最重要的是首先攻占乐乡,打掉吴军的指挥中心。乐乡位于长江南岸,是吴国荆州都督孙歆的驻地。
杜预陈兵于江陵城下之后,并未下令攻城,而是派出两支部队去执行另外的任务。
一是派参军樊显、尹林、邓圭和襄阳太守周奇等率军溯长江而上,以策应从益州沿江东下的龙骧将军王濬。
二是派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精兵800人,乘夜泛舟横渡长江,奇袭乐乡。
樊显等部连克沿江诸城,十天之内便与王濬会师。管定等部过江之后,根据杜预事先的交待,于巴山地区昼张旗帜,夜起篝火,以迷惑敌人。
吴国荆州都督孙歆不明虚实,十分惊恐,给江陵督伍延写信说:“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不久,孙歆派去迎击王濬的水军大败而回。晋军周旨等部伏兵乘机随吴国败军进入乐乡,直抵孙歆住所,将其生擒。
孙歆
吴军失去西线统帅,陷于混乱状态,很快便溃不成军。这时,杜预才从容地下令进攻江陵。
吴军江陵督伍延列兵于矮城之上,伪请投降。杜预识破伍延诡计,攻下江陵,将其斩首。
在此战当中,杜预所部共斩杀和俘获吴国都督、监军14人,牙门、郡守120余人。
晋军对杜预的指挥才能十分佩服,编歌谣颂扬说:“以计代战,以一当万。”
第七位:张良张良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谋圣张良的主公是在秦末的反秦大潮中脱颖而出的沛公刘邦,为刘邦提供了无数个计谋,具备战略性高度的,有以下四个:
其一,妙计进关中。公元前207年6月,进军关中途中,面对退守宛城的南阳郡守,心急的刘邦一度计划绕道而行。
张良则及时点出了这种“跳城”思路的危害性,避免队伍掉入被前后夹击的危险。抵达崤关后,面临扼守险要地形的秦军。
张良攻心为上,首先利诱秦将;其后却趁对方松懈之际、绕道后方,大破敌军,用最高效的方式,彻底击碎了关中的抵抗意志。
其二,鸿门宴上力挽狂澜。面对起初铁了心要除掉刘邦的范增,张良利用自己与项伯的交情,帮助刘邦在项羽面前争取到了更正面的印象。
鸿门宴
鸿门宴上,当范增、项庄咄咄逼人、形势严峻,骑虎难下时,张良及时召进看似鲁莽、却吻合项羽脾性的樊哙,巧妙化解了危机,帮助刘邦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大难关。
其三,仗义施才,为刘邦争取汉中地。项羽分封诸侯时,原本只是分给刘邦巴、蜀两地。
若这一格局定型,那么刘邦的政治形象只能变成一个偏远地区的蛮夷之君,毕竟这两大地区那时还处于华夏文明圈的边缘地带。
张良则把刘邦送给自己金银全部送给项伯,替刘邦在项氏身前争取扭转局面的机会。
后来,刘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加大投资,成功让项羽把汉中地区一同封给了自己,为将来杀出西南奠定了实力、地利、舆论基础。
其四,拨乱反正,扭转了刘邦的错误战略选择。公元前204年,彭城之败后的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形势危急。
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
面对儒生郦食其提出的复立六国之后,分散项羽力量的主意,刘邦病急乱投医,欣然同意。
关键时刻,张良赶到,他列出了著名的“八不可”,以不容辩驳的逻辑,指出郦食其思路只对六国贵族后裔有利。
对出身草根的刘邦而言反而是放大弱点,自毁长城,让回过神来的刘邦惊出一身冷汗:“竖儒几败而公事!”
刘邦
足智多谋的张良,他为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朝建立后,他选择急流勇退。在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刘邦称他“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
第六位:李斯李斯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
李斯为秦王出的计谋,最出名的就是《谏逐客书》,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后被任为长史。
秦王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以为客卿,在秦灭六国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
秦王嬴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进上《谏逐客书》,阻止驱逐六国客卿,迁为廷尉。
秦统一天下后,联合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嬴政为皇帝,并制定礼仪制度,拜为丞相。
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度,坚持郡县制。
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诸子学说,禁止私学,以加强思想统治。
焚诸子学说
李斯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为秦王合并六国出谋献策,为秦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农民企起义之时,劝秦二世加强兵权,建立帝业,后被诬陷谋反,被腰斩。
第五位:范蠡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
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
谋臣生涯
范蠡本是楚国人,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交甚深。
二人厌恶楚国的政治黑暗,欲施展平生抱负,便弃楚入越,辅佐越王勾践,成为越王勾践的谋臣。
越王勾践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兴起。他灭吴国提出的计谋有七条:
第一条,重金贿赂吴国君臣,以悦其心;
第二条,大量收购吴国粮食,以空其府库;
第三条,进献绝色美女,以迷惑吴王;
第四条,送其巧匠良材,使兴土木、费其财;
第五条,在吴国大力培植奸臣,以为越国所用;
第六条,想方设法令其忠臣自杀,以废掉吴国的辅佐;
第七条,在以上基础上,治甲练兵,彻底收掉吴国。
灭吴之后,范蠡便带着家人离开越国,悄然隐退。不久,同立大功的文种惨遭赐死,证明了范蠡的识人之明。
三致千金
范蠡离开越国,多次迁徙后定居宋国陶丘。他认为陶丘位于天下之中,乃四会五达之所,经商最佳之地,于是化名朱公,在此安家治业。
范蠡应用昔年所学的计然之学,根据时节、气候、风情、民俗等买卖贸易。
没出几年,就积累大量产业,成为当地巨富,人称“陶朱公”。
成为富翁之后,范蠡曾三散家财,又三致千金。他善于聚财,却不吝财,家中财货积聚多了,便将其散尽,接济穷人。
不久以后,又能凭借高超的手段,再次致富。这样几次以后,乡人们都对他感恩戴德,又钦佩他的经商天才,称其为“财神”“商圣”。
计然七策
范蠡的经商谋略,很多来自于计然之学。很多人将“计然”解释为人名,认为他是范蠡的老师。
其实,并非如此,所谓“计然”,就是计算筹谋,明而后动,是一种调查统计、计算分析的学问。应用在经商之中,最重要的有“计然七策”:
策一:务完物。完者,完好,完美也。质量是经营的基础,不要贪图便宜而囤积劣质的货物;不要以次充好,坑蒙客户。
策二:无息币,财币欲其流行如水。资金不应闲置下来,流动畅通如水,使每一分钱都得到最好的利用。
策三: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物以稀为贵,根据物品供应、需求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价格走向。
策四: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物极必反,这是最早的价格波动论。
策五: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明察大势,详统细分,在准确预测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提前准备货物。
策六: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反向思维投资,在不利中求利,把握时机,囤积廉货,静待升值,而后可收大利。
策七: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交易果断,不可迟疑;货物高价时,及时出手;货物廉价时,大胆收入。
“计然七策”,成就了一代“商圣”,留下了陶朱公散财的佳话,即便在今日看来,它对经商、投资仍具有指导意义。
范蠡的忠诚、智慧、商业被后人大为称赞,是一位博学多才,文武双全的谋士。
第四位:洪承畴洪承畴
洪承畴(1593年—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
洪承畴投降清军后,向顺治帝提出奇妙计谋“货币战争”,并且瓦解了南明军民抵抗意志。
顺治帝
汉朝初年,由于没有对货币进行限制,导致汉初的经济并没有很好的恢复。
到汉武帝时期,才将铸造货币的权力收归国家。货币有了国家的信用,可以在百姓间流通,这就代表了谁发行货币,谁就掌握了国家权力。
清军入关后,当时的满清贵族采纳了洪寿畴的建议,大量发行顺治通宝货币,按照习惯,如果没有人使用和承认它,清朝依旧不能掌握国家大权。
洪承畴又想出一个计策。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民间并不注重发行货币的人是谁,而是注重货币本身是否值钱,真假与否。
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洪承畴就建议顺治帝在铸币的时候,加大铜钱的含铜量。这样一来,明朝发行的铜钱与顺治通宝钱相比,就变得“不值钱”了。
顺治帝铜币
当时明朝的货币体制很混乱,铸造的货币参杂了很多沙子,需要好几千才能换一两白银,相比之下,顺治钱足斤足两,仅用八百文就可以换一两白银。
百姓当然更乐意用顺治钱,渐渐的大明钱就不在市面上流通了,南明也收不到铸钱税,它的财政就衰败下来了。
清军刚入关,哪来的资源铸造货币呢?清军每攻下一个城池就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掠夺,从中搜刮了许多铜制品。这样就有很大的实力来和明朝打这场战争。
可以说,清朝是用明朝的物资打败了明朝,连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都投降了清军,导致清军实力大增,并且获得了大量东北资源。
正是有了洪承畴的“妙计”,清朝才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百姓甚至认为清朝才是正统,而明朝是反叛者,一时间黑白颠倒,令人唏嘘。
洪承畴曾为志顺皇帝提出了诸多良计,为各民族的和谐发展有重大贡献。
第三位:诸葛亮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知名谋士,在隆中隐居之时,在刘备三顾茅庐后,为其献上了著名的“隆中对”计策。
为谋取益州具有重大贡献,也曾劝谏刘禅,出兵北伐,是中国民族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的计谋主要有:
空城计:街亭失守,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空城计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草船借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七擒孟获,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隔岸观火:周瑜用连环计,使不习惯水战的曹操上了当。曹操把所有的战船,在长江上三、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
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但周瑜的意图却是借东南风,火烧曹操那些连在一起的战船。
战事开始之前,周瑜请诸葛亮到军中议事、占风。接着诸葛亮回到刘备身边,并和刘备一起登上樊山观望长江中的火攻大战。
他们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观察远处孙权、周瑜同自己的死敌曹操大战的情况,并利用东吴赤壁大战的胜利,火中取栗,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
火烧赤壁:公元二世纪末,东汉衰落,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占据了中原、巴蜀和江东地区。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因为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
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最后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于是,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
火烧赤壁
抛砖引玉:蜀军六出祁山,蜀魏对垒司马懿固守不战,诸葛亮以流马骗得魏军粮万石。
分散营寨让军队屯兵种田示弱,再虚搭窝棚诱敌,险烧死司马父子叁人於上方谷。
声东击西:属于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声言出东,其实击西。
反间计:指的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计,进行攻击对方。
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瞒天过海:五出祁山时,因军中缺粮,只得以瞒天过海之计装神退敌,使魏兵误以为真有鬼神而不顾防守麦田。
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是兵法中以假示真策略,制造令人坚信不疑的假象,隐瞒自己真正意图。
围魏救赵:诸葛亮叁出祁山,以王平、张翼引魏兵决战,当王、张两将危急并不救援反而另派姜维、廖化直接攻击司马懿大本营,如此不但解决危机还大获全胜。
第二位:管仲管仲
管仲(约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 。
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担任国相期间,为齐恒公出谋划策,辅佐齐恒公成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
齐桓公霸业的成就,得力于管仲争霸的谋略。管仲展现在军事、外交方面的谋略有六方面:
贵轻重,慎权衡:擅于审度时势,权衡得失,重视权谋,因势利导,运用谋略的精髓。
以予为取:为政的基本策略,乃在先使民众或诸侯获得利益,再换取国家更大的利益,巩固霸业的基础。
以尊王攘夷号令诸侯:尊王攘夷是管仲争霸战略的总原则。尊王,绍诸侯,取得霸主地位。攘夷,团结诸侯,共同御敌,巩固霸业。
择天下之甚者而先征之:择乱而征,是管仲对外用兵的策略,使齐国对诸侯的军事行动,有符合道义的基础。
义于名而利于实:义于名而利于实的用兵原则,强调义与利的兼顾和相呼应。以义为号召,以利为实际目的。
拘之以利,结之以信,之以武:利、信、武的策略,是结合军事和外交的手段,得以盟会诸侯,建立霸主威望。
管仲提倡富国强兵,推动霸业的发展,被誉为法家先驱,被后世尊称为“仲父”
第一位:姜子牙姜子牙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 吕氏, 名尚; 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师尚父、吕望、吕尚。东海边之人或牧野之人 。
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
姜子牙的上半生,饱经风霜,穷困潦倒。到70岁,听说周西伯姬昌是个明君,于是他在周西伯外出狩猎途中的渭河北岸以钓鱼为由,求见周西伯,直到72岁时才遇到周西伯。
周西伯姬昌
彼时,周西伯外出狩猎,临行前曾卜过一卦。卦上称周西伯此次狩猎所得并非龙螭虎熊,而是一位能够辅佐周朝千秋霸业的能臣。
结果,周西伯果真遇到了正在垂钓的姜子牙,二人经过一番交谈后,周西伯更确定,卦上所说的是真实的,自己果然遇上了一位圣贤之才。
他大喜过望,将姜子牙迎回宫中,尊为“军师”(武官名),称之“太公望”,成为首席谋士。
周西伯得到姜子牙辅佐后,常以权谋奇计推行德政,对内以爱民仁政安邦,对外与其他诸侯国私下进行沟通接触。
强化军事管理,间或讨伐他国,相继灭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将多数诸侯收归于周。
姬昌建立了霸业,一时间周朝势力鼎盛。有书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姬昌之后,周武王姬发即位,被尊为"师尚父" ,成为周事统帅。
周武王姬发
辅佐周武王谋略伐商纣。姜子牙伐商12种奇谋,号称“文伐”。皆为阴谋诡计,包括离间、贿赂、腐化、收买敌方人才等等,无所不用其中,处处尽显杀机!
伐商12种“文伐”:
第一种,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第二种,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
第三种,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第四种,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第五种,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勿听其事。
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第六种,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
第七种,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第八种,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第九种,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
第十种,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
第十一种,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
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
第十二种,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十二具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情报网:
周军4万多人一举突袭商朝的首都,可见武王对商朝主力皆东出平叛的情况了如指掌,故信心十足,直捣朝歌。
武王伐纣
纣王自杀,商朝灭亡。联军占领朝歌的第2天,武王举行改朝换代的即位仪式,宣布殷商灭亡,周代替商成为天下共主。
然后派联军征讨四方,消灭商朝的残余势力,共计灭国99个,服国651个。
由此可见周国对情报的准确掌握,姜子牙是兵法大家,其灭商十二文伐的实行,必须借助强有力的地下情报网和高素质的间谍群。
后来,商朝贵族纷纷叛逃倒向周国,姜子牙的情报机构的策反工作功不可没。
灭商后姜子牙受封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为齐国开国之君。
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促成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病逝于镐京。
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唐肃宗时期,追封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是中国最强谋士之一。
十大经典男性电视剧至今无法超越,70_80 得看过来
十大无法被超越的男性角色是近年来热门的电视剧中备受瞩目的主角,这些角色不仅仅在演员的演绎下变得活灵活现,更是在无数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角色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魅力,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回味和感慨。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角色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第十名:何家劲《包青天》展昭角色
何家劲在《包青天》中饰演的展昭是一个为人正直、勇敢善良的武林高手。他聪明机智、善于应变,常常为包拯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帮助。展昭不仅有一身好武艺,还有一颗强烈的正义之心,这种正义感让他在剧中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
第九名:《铁齿铜牙纪晓岚》和珅角色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饰演的和珅是一个聪明狡猾、善解人意的官员。虽然和珅为人处世圆滑,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乾隆的忠诚和效忠。他的智慧和才干也使得他成为了全剧中最为精彩的角色之一。
第八名:游本昌《活佛济公》济公角色
游本昌在《活佛济公》中饰演的济公是一个幽默诙谐、善良正直的和尚。他不拘小节、洒脱不羁,常常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济公的智慧和善良也让他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一位可爱又可敬的角色。
第七名:唐国强《三国演义》诸葛亮角色
唐国强在《三国演义》中饰演的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睿智、心怀天下的谋士。他有着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智慧,为蜀汉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谋士之一。
第六名:古天乐《神雕侠侣》杨过角色
古天乐在《神雕侠侣》中饰演的杨过是一个英俊潇洒、敢爱敢恨的少年。他身世不明,但拥有一身绝世武功,并在江湖上结交了很多朋友。杨过不仅有着迷人的外表,还有着善良的心和坚强的意志,这种独特的魅力也让他成为了众多观众的心目中的偶像。
第五名:陈小春《鹿鼎记》韦小宝角色
陈小春在《鹿鼎记》中饰演的韦小宝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应对的江湖人物。他身世平凡,但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圆滑的处事能力,成功地于各种势力之间,并最终获得了财富和地位。韦小宝的机智和多情也让他成为了众多观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之一。
第四名:周润发《上海滩》许文强角色
周润发在《上海滩》中饰演的许文强是一个英俊潇洒、有情有义的黑帮老大。他身处黑道,但却有着一颗重情重义的心,对待家人和朋友都非常忠诚。许文强的爱情和事业也让他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一位经典形象。
第三名:黄日华《天龙八部》乔峰角色
黄日华在《天龙八部》中饰演的乔峰是一个为人正直、武功高强的丐帮帮主。他有着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身。乔峰的英雄形象和正义感也让他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一位英雄人物。
第二名:李连杰《少年黄飞鸿》黄飞鸿角色
李连杰在《少年黄飞鸿》中饰演的黄飞鸿是一个武艺高强、心怀天下的侠士。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感,为了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自己。黄飞鸿的武术和道德也让他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一位英雄人物。
第一名,六小龄童《西游记》孙悟空角色
六小龄童在电视剧《西游记》中饰演的孙悟空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他将孙悟空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的英雄和偶像。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展现了中国演员的魅力和实力。
在以上十位男性角色中,每个角色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魅力,都是演员们精心演绎的结果。这些角色不仅仅是在电视剧中备受瞩目,更是在无数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你心中,是否也有着无法被超越的男性角色呢?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个个智谋超群,功业非凡
中华五千年,人才辈出,英雄涌现,朝代更替铸造了一位又一位伟大的帝王,也成就了一位又一位的智谋之士,他们运筹帷幄,却决胜千里,站在帝王身后出谋划策,今天,小编根据自己的想法,细数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谋士:第十名赵普
公元960年,传契丹勾结北汉入寇。宰相范质派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陈桥驿时,赵普等人为赵匡胤谋策,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遂得天下。 北宋建立,赵普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个个智谋超群,功业非凡
第九名长孙无忌此人正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凌烟阁功臣第一位。李世民很多大政方略,正是出自长孙无忌之手。长孙无忌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抢占先机,玄武门之变,一举夺得天下。长孙无忌功不可没。 李世民也终生不忘长孙无忌的辅佐之功。他曾经多次对大臣说:“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个个智谋超群,功业非凡
第八名姚广孝姚广孝,江苏长洲人。他是明朝初年“超凡脱俗”、“四大皆空”的和尚,也是积极用世、“竭精殚智”的谋臣。是他,最先识破建文帝削藩的用心,密劝燕王朱棣起兵夺取全国;是他,在燕王畏惧“天意”而发生动摇时,及时设法坚定了燕王的决心和信心,从而发动了“靖难”之役;是他,为燕王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一举攻下石头城,辅其登上九五之尊,成了历史上颇负盛名的明成祖;也是他,为了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说服明成祖迁都北京。所以,《明史》中说:“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也正因此,明成祖登极后的第二年便“复其姓,赐名广孝”,官拜资善大夫,加封太子太师,甚至同他说话时也只“称少师而不呼其名,以示尊宠”。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个个智谋超群,功业非凡
第七名王猛王猛,人称“赛诸葛”,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政治谋略家。东晋五胡十六国,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王猛择主而事,辅苻坚据秦州趁势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枭视群雄,统一北方,堪称“常胜将军”。在治国上,独展长才,不但国泰,而且民安。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岁便撒手人间寰。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个个智谋超群,功业非凡
第六名郭嘉流星破空。三国争雄,英雄辈出。对于各路英雄来说,拥有高明的谋士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就时来运转,从寄人篱下的狼狈状态开始走向成功,最终建立了一方基业。与之相反,曹操集团却因为一个人的早逝而开始走下坡路,并最终导致曹操统一中国的理想没能实现,而此人正是郭嘉。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个个智谋超群,功业非凡
第五名 诸葛亮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谋士,宰相,是蜀国的策略担当,虽然其能力更侧重于政治,但是其谋略依然将落魄官二代刘备辅佐到蜀国帝王的地位,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其智谋配合其机关术奇门遁甲等奇术,也有莫测之力。他是自古不争的忠臣楷模兼智慧的化身,世称其为“智圣”,虽然在同时期谋略方面,周瑜司马懿与之不相伯仲,但诸葛威名对后世影响甚大,所以在小编心中压过同时期谋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智谋之士第五名。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个个智谋超群,功业非凡
第四名范蠡这位谋士以奇谋著称,因不满楚国政治黑暗而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终于帮助越王复国,灭掉吴国,一雪前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进军上界,三次经商成为巨富,三次散尽家财,人称商圣。当然范蠡的能力或许在商业上体现更多,但是经商亦需要谋略,范蠡之谋略,在小编心中侥幸压过卧龙,位列第四。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个个智谋超群,功业非凡
第三名 刘伯温刘基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辅佐乞丐朱元璋登顶大宝,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但是卧龙并未助刘备一通天下,因此在小编心里刘基谋略更胜诸葛,刘基虽有政治才能,但远远不如其谋略,也算是个纯正的谋士。在小编心里,位列第三。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个个智谋超群,功业非凡
第二名 张良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图谋恢复韩国,从事抗暴活动,结交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未成。后更姓换名,亡匿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张良张子房谋略过人,人称“谋圣”,可见其智谋之高,刘邦能成事,张良功不可没。在小编心里位列第二。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个个智谋超群,功业非凡
第一名姜子牙姜子牙之名不需要多说,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而他之所以在张良之上,一是因为张良得到的是《太公兵法》,二是姜子牙可以算是谋略的师祖,资历甚老,所以为第一。若是真比较,是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尚未可知。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谋士!个个智谋超群,功业非凡
图文收集自网络,由深度君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