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占秋:新冠诊疗方案大更新,如何应对奥密克戎新挑战?
导读: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高峰,我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法(试行第九版),新版诊疗方案在检测、管理和治疗上进行了多处重大更新。 近期感染人数迅速攀升的原因是什么?国内这波疫情将多久平复?最新的抗原检测和新冠口服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对此,观察者网采访了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所教授杨占秋。
【采访/观察者网 刘惠】
观察者网:2月以来,疫情呈现多地散发形势,吉林省单日新增超过4000例,上海深圳青岛长春等地推出严格管控手段,这波疫情感染人数迅速攀升的原因是什么?
杨占秋:最近疫情攀升和全国多省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奥密克戎的特性决定了现在疫情流行的特点。奥密克戎感染潜伏期短,我们也叫隐蔽期短。奥密克戎感染2到3天就会发病,过去的病毒大概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大概10%左右的病人要两周时间才能发病。
病毒潜伏期短,也就是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缩短了,意味着这段时间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增殖,病毒不可能在体内长期存在,它会通过呼吸道排出来,这样病毒就能短期内感染周围人,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了。
国家卫健委:本土疫情已波及28省份 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图源:视觉中国
比如说一个患者经过某一地方,那么跟他有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同时在短时间内密接的密接感染概率也会增加,这也使得疫情呈现多点暴发流行的态势。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病毒不管怎么变,它还是新冠病毒下的一个变异输入病毒,并不是一个新的型或者新的亚型,这也说明了我们过去所有的防控措施对它都是有效的。既然现在传播周期短,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那没有暴发疫情的地方要有一个应急预案,医疗系统的预案和防范也需要跟上。
观察者网:学校集体感染和无症状感染者是这波疫情的重要特征,如何严防疫情“规模性反弹”?
杨占秋:因为奥密克戎潜伏期短,很容易在聚集性人群中互相传播,比如这次很多学校和工厂都出现了聚集性传播,很多学校改为网课也是这个原因。聚集性为病毒传播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所以必要的时候,要采取上网课和居家办公隔离这种形式,比如武汉的中小学最近半个月一直在上网课。除此之外,公共场所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以往的防疫措施也要坚持。
南京全市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学生回校取课本准备上网课。图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张文宏医生说“目前国内的疫情可能处于一个指数级上升的初期”,有些媒体预判这波疫情会持续两个月,您觉得可能会持续多久?我们什么时候面临社会面清零的窗口期和机遇期?
杨占秋:我觉得疫情上升期指的是个别地区可能会暴发流行,但是这波疫情不会持续很久,因为奥密克戎潜伏期短,这样使得它很容易发现和控制,发病时间短的话,控制的难度就降低了,只是控制的工作量增加了。目前,检测阳性的人都开始封闭管理,这样就不可能造成大范围的流行,所以我觉得病例持续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小。
我们国家现在有比较好的管控措施,包括隔离措施、检测措施等都非常成熟,不存在之前全国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而且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慢慢步入夏季,温度在升高,在这个温度下,病毒的传播也会受到抑制。
观察者网:所以您觉得这波疫情目前快速上升,之后能够很快下降。
杨占秋:对,我觉得会很快控制住,各地按照各自的情况大概一两个星期就可以解决问题。
观察者网: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在检测、管理和治疗上进行了多处重大更新,其中有抗原检测和辉瑞口服药,想请您解读分析一下。
杨占秋:辉瑞新冠口服药是作为治疗用药,用于治疗新冠患者,它的原理是阻断新冠病毒的蛋白酶活性进而达到阻断病毒复制的目的。目前效果最好的药应该还是抑制病毒复制的这类小分子新冠药物。无症状感染者和新冠病人需要用药,而正常人不需要用药,新冠口服药并不能提高个人的防护能力,类比的话就是,口服药的作用是杀死体内的病毒,而疫苗是防御外来的病毒。
抗原检测目前很方便快捷,不需要仪器,不需要去医院,适用于家庭检测,只需要口腔和鼻子的分泌物就可以得知结果。抗原检测的便利性也更适合检测奥密克戎这种潜伏期短的病毒,能够在短期内检测出结果,及时隔离就医。
杭州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图源:视觉中国
从敏感性上来讲,它可能不如核酸检测。敏感性指的是,比起核酸检测能发现的病毒量,抗原检测可能需要10倍的病毒量才能够检测出来。两者有一个量的问题,抗原检测需要病人体内有大量病毒,而核酸检测不需要。
新冠病人发病初期体内有大量病毒,发病早期病毒比较多。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早期的病毒也比较多,但是无症状感染者比起有症状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是相对少的,所以抗原检测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他们可能会出现抗原检查阴性,但是核酸检测是阳性情况。当然,抗原检测的准确性很高,如果抗原检测阳性的话,肯定是确诊新冠,所以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观察者网:关于“2021年冬天是最后一个与新冠伴随的寒冬”的观点,专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您是怎么看的?两会期间,总理也被记者问道“疫情下,中国是否有向世界开放的路线图?”,您对此的观点是什么?
杨占秋:从2019年底到现在,新冠病毒既然已经出现和问世了,就不可能凭空消失。历史上,人类与病毒共存已经成为常态了,通过这一两年的流行和世界范围内的疫苗广泛应用,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也增强了。
我们国家的防疫政策对于现在的社会经济运行是有效的。中国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正常举办,俄乌冲突发生后,我们及时接回了在乌的留学生和华人华侨,防疫系统的弹性也能够支撑内外疫情的反弹压力。
我认为中国向世界开放更多取决于全世界疫情的变化,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决策。如果说要回到疫情前的流动水平,目前也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武汉疫情之后,我国疫情主要是输入型感染为主,这说明了“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成果,我们还是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随着后续疫情的变化,我相信国家政策也会相应做出调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中国专家:奥密克戎BA.5致病力明显减弱,类似感冒症状;全球多地新一波疫情来袭
7月14日,新增11772起,死亡4起。
本期报道主要内容:
一、专家:奥密克戎BA.5致病能力明显减弱,类似感冒症状
二、新加坡昨增1.8万起确诊病例,创本波新高
三、境外输入病例爆892起,为历史新高
四、昨通报3起新增死亡病例,总体病死率降至0.092%
五、ICU病房降至14人,占用率4.0%
今天是7月14日,是新加坡进一步放宽客工宿舍防疫管制的第20天,也是放宽夜店、KTV防疫措施,顾客无须出示冠病检测阴性证明的第30天。
BA.5致病能力明显减弱
绝大多数人只出现类似感冒症状
日前,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奥密克戎BA.5的致病能力明显减弱,有症状感染者明显减少,病人大多数为无症状,自己可能都毫无感觉,到了被检测时才发现感染。
(7月11日,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杨占秋接受《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的连线采访)
杨占秋说,与过去流行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BA.5的致病能力明显的减弱了。
他指出,感染BA.5之后引起的重症病例,或者说有症状性感染的病例明显的减少了。病人大多数的表现为这种无症状感染,不表现出任何症状,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被感染了。只是说在某种原因,或者某种情况下,比如说在接受检测时,才发现自己感染了。
杨占秋说,以BA.5致病能力来说,它引起疾病的危害程度是明显的降低了。
他补充说,过去认为新冠病毒主要是引起肺的损害,但是,目前来讲,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仅仅是在咽喉部、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类似于感冒这样的症状,不会引起肺炎的严重的症状。
据中国媒体统计,截至昨天(7月13日),中国大陆有七座城市已出现BA.5病例,分别为:西安(7月5日)、北京(7月6日)、大连(7月7日)、天津(7月8日)、上海(7月8日)、青岛(7月11日)、珠海(7月13日)。
新加坡昨天疫情回顾增1万6870起创本波新高
新加坡昨天暴增1万6870起确诊病例,创本波疫情新高,完全在意料之中。
新加坡目前已出现五波疫情:
第一波是2020年1月底出现的,从境外输入的原始病毒传染波。
第二波是2020年3月开始的,在客工宿舍和社区形成的,同样是由原始病毒带动的传染波。
第三波是2021年出现的德尔塔波。
第四波是去年底、今年初出现的奥密克戎BA.1、BA.2波。
目前正经历第五波,也就是BA.4、BA.5波。
过去三天是公共假期长周末,由于一些诊所周末休息,许多人周二才接受检测;过去三天堆积的一些滞后数据纳入昨天中午统计,因此确诊数据偏高,完全在情理之中。
欧美新一波疫情来袭
新加坡境外输入昨爆892起
过去两周,全球冠病确诊病例飙升30%,欧美多地成为新一波疫情震中。
韩国7月13日新增4万多起,为近两个月的单日新高。
东南亚各国疫情也出现反扑。马来西亚7月13日新增确诊3934起,比前一天增加1589起,累计460万4670起;新增9人死亡,累计3万5828起。
印尼昨天
昨天,新加坡境外输入病例新增892起,为历史新高,累计5万1157起。
新加坡自3月31日夜里开放边境,已完全疫苗全程接种的旅客入境免检测、免隔离。此政策至今已执行103天。
确诊增长率回升至1.01
7月13日,本土病例七天移动增长率自前一天的0.91升至1.01,意味着前一阶段七天出现100起,本阶段七天则出现101起。
《新加坡眼》推算,接下来几天大概率在0.91至1.0之间波动。
我们曾多次提出,增长率应该会在1.0上下波动,直至达到群体免疫。所谓“群体免疫”,并非病毒不再传染,而是传染的速度放缓,重症率和死亡率维持在低水平,不会挤兑医疗资源,民众并不惊慌,心态平和,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秩序。
昨天通报3起新增死亡病例
总体病死率降至0.092%
昨晚通报5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计1440起,总体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093%降至0.092%。
按病毒株的种类划分,新加坡经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进入德尔塔波,现在是奥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维持在0.048%,为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上述奥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划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尔塔株,但死亡时间出现在奥密克戎波期间,所以我们仍划入奥密克戎波统计。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绝大多数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强,病逝2人;德尔塔波和奥密克戎波则主要感染社区,病逝者大多是年长者,年迈体弱。
ICU重症降至14人
昨天ICU重症病房有14人,比前一天少1人;ICU病房占用率为4.0%。
按病情分,ICU输氧观察有6人(=),病危插管有8人(-1);括号内数字为今昨日比较。
在ICU输氧观察的6人当中,1人未接种/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5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并且皆已接种加强针。
在病危插管的8人当中,1人未接种/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7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其中6人已接种加强针。
99.7%为轻症/无症状
过去28天,新加坡累计出现19万2333起确诊病例,其中99.7%为无症状/轻症,0.2%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输氧,0.03%曾是/仍是ICU重症,0.02%死亡。
在国家疫苗接种计划下,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种疫苗,已接种加强针人口比例为78%。五旬以上人口已开放免费接种第二剂mRNA加强针。
昨天各级病患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社区阳性率27.31%
实际比例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确诊病例当中,PCR核酸检测阳性944人(6%),ART抗原检测阳性1万5926人(94%)。
新加坡不做全员核酸检测,而是让民众自行做抗原ART自测。抗原检测虽然灵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开集体检测的风险,在已经爆发疫情的城市特别合适使用。
除了新加坡,还有很多国家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有些国家既不做全员PCR核酸检测,也不做ART抗原自测,如俄罗斯、朝鲜。中国的香港特区本来也认定ART阳性为确诊,但后来认为“假阳性”比例高,造成确诊数据虚高现象,因此不再以ART阳性为确诊,而必须经过PCR核实才算确诊。
《新加坡眼》根据数据计算,新加坡阳性率为27.31%,换句话说,每10000人当中,有2731人确诊。
多次指出,考虑到不少ART抗原自测阳性没有上报,感染人数实际上肯定更多,总体阳性率肯定更高。有专家判断,总体阳性率可能已经达到七八成。
阳性率越高,越接近群体免疫,病毒仍会传播,但速度放缓、重症和死亡下降。当局制定政策考虑的不是感染人数,而是重症和死亡,并在医疗资源无挤兑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尽可能大范围的开放。
普通输氧病患增至90人
普通住院病患增至630人
普通输氧病患有90人,比前一天增8人。
普通输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离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机,无创,无须建立人工气道,不插管。
在普通输氧的90人当中,17人未接种/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73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其中66人已接种加强针。
隔离病房的普通型病患630人,比前一天增48人。
在普通型住院病患的630人当中,116人未接种/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514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其中447人已接种加强针。
德尔塔感染病人0.8%需要输氧,奥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输氧的比例少于0.3%。
— END —
杨占秋:新冠诊疗方案大更新,如何应对奥密克戎新挑战?
导读: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高峰,我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法(试行第九版),新版诊疗方案在检测、管理和治疗上进行了多处重大更新。 近期感染人数迅速攀升的原因是什么?国内这波疫情将多久平复?最新的抗原检测和新冠口服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对此,观察者网采访了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所教授杨占秋。
【采访/观察者网 刘惠】
观察者网:2月以来,疫情呈现多地散发形势,吉林省单日新增超过4000例,上海深圳青岛长春等地推出严格管控手段,这波疫情感染人数迅速攀升的原因是什么?
杨占秋:最近疫情攀升和全国多省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奥密克戎的特性决定了现在疫情流行的特点。奥密克戎感染潜伏期短,我们也叫隐蔽期短。奥密克戎感染2到3天就会发病,过去的病毒大概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大概10%左右的病人要两周时间才能发病。
病毒潜伏期短,也就是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缩短了,意味着这段时间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增殖,病毒不可能在体内长期存在,它会通过呼吸道排出来,这样病毒就能短期内感染周围人,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了。
国家卫健委:本土疫情已波及28省份 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图源:视觉中国
比如说一个患者经过某一地方,那么跟他有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同时在短时间内密接的密接感染概率也会增加,这也使得疫情呈现多点暴发流行的态势。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病毒不管怎么变,它还是新冠病毒下的一个变异输入病毒,并不是一个新的型或者新的亚型,这也说明了我们过去所有的防控措施对它都是有效的。既然现在传播周期短,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那没有暴发疫情的地方要有一个应急预案,医疗系统的预案和防范也需要跟上。
观察者网:学校集体感染和无症状感染者是这波疫情的重要特征,如何严防疫情“规模性反弹”?
杨占秋:因为奥密克戎潜伏期短,很容易在聚集性人群中互相传播,比如这次很多学校和工厂都出现了聚集性传播,很多学校改为网课也是这个原因。聚集性为病毒传播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所以必要的时候,要采取上网课和居家办公隔离这种形式,比如武汉的中小学最近半个月一直在上网课。除此之外,公共场所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以往的防疫措施也要坚持。
南京全市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学生回校取课本准备上网课。图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张文宏医生说“目前国内的疫情可能处于一个指数级上升的初期”,有些媒体预判这波疫情会持续两个月,您觉得可能会持续多久?我们什么时候面临社会面清零的窗口期和机遇期?
杨占秋:我觉得疫情上升期指的是个别地区可能会暴发流行,但是这波疫情不会持续很久,因为奥密克戎潜伏期短,这样使得它很容易发现和控制,发病时间短的话,控制的难度就降低了,只是控制的工作量增加了。目前,检测阳性的人都开始封闭管理,这样就不可能造成大范围的流行,所以我觉得病例持续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小。
我们国家现在有比较好的管控措施,包括隔离措施、检测措施等都非常成熟,不存在之前全国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而且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慢慢步入夏季,温度在升高,在这个温度下,病毒的传播也会受到抑制。
观察者网:所以您觉得这波疫情目前快速上升,之后能够很快下降。
杨占秋:对,我觉得会很快控制住,各地按照各自的情况大概一两个星期就可以解决问题。
观察者网: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在检测、管理和治疗上进行了多处重大更新,其中有抗原检测和辉瑞口服药,想请您解读分析一下。
杨占秋:辉瑞新冠口服药是作为治疗用药,用于治疗新冠患者,它的原理是阻断新冠病毒的蛋白酶活性进而达到阻断病毒复制的目的。目前效果最好的药应该还是抑制病毒复制的这类小分子新冠药物。无症状感染者和新冠病人需要用药,而正常人不需要用药,新冠口服药并不能提高个人的防护能力,类比的话就是,口服药的作用是杀死体内的病毒,而疫苗是防御外来的病毒。
抗原检测目前很方便快捷,不需要仪器,不需要去医院,适用于家庭检测,只需要口腔和鼻子的分泌物就可以得知结果。抗原检测的便利性也更适合检测奥密克戎这种潜伏期短的病毒,能够在短期内检测出结果,及时隔离就医。
杭州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图源:视觉中国
从敏感性上来讲,它可能不如核酸检测。敏感性指的是,比起核酸检测能发现的病毒量,抗原检测可能需要10倍的病毒量才能够检测出来。两者有一个量的问题,抗原检测需要病人体内有大量病毒,而核酸检测不需要。
新冠病人发病初期体内有大量病毒,发病早期病毒比较多。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早期的病毒也比较多,但是无症状感染者比起有症状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是相对少的,所以抗原检测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他们可能会出现抗原检查阴性,但是核酸检测是阳性情况。当然,抗原检测的准确性很高,如果抗原检测阳性的话,肯定是确诊新冠,所以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观察者网:关于“2021年冬天是最后一个与新冠伴随的寒冬”的观点,专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您是怎么看的?两会期间,总理也被记者问道“疫情下,中国是否有向世界开放的路线图?”,您对此的观点是什么?
杨占秋:从2019年底到现在,新冠病毒既然已经出现和问世了,就不可能凭空消失。历史上,人类与病毒共存已经成为常态了,通过这一两年的流行和世界范围内的疫苗广泛应用,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也增强了。
我们国家的防疫政策对于现在的社会经济运行是有效的。中国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正常举办,俄乌冲突发生后,我们及时接回了在乌的留学生和华人华侨,防疫系统的弹性也能够支撑内外疫情的反弹压力。
我认为中国向世界开放更多取决于全世界疫情的变化,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决策。如果说要回到疫情前的流动水平,目前也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武汉疫情之后,我国疫情主要是输入型感染为主,这说明了“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成果,我们还是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随着后续疫情的变化,我相信国家政策也会相应做出调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