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怪蜀黍的算命app使用笔记
01
年初的时候,我们号的美女灵气主笔曾跑去淘宝算命,还发了一篇文章,说《这届年轻人,一边吐槽长辈迷信,其实自己偷偷云算命》。
但我就不一样,作为一个长期重症迷信的90后,我坚信,在冥冥之中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论引导着这个世界,算不准的话,一定就是算命师傅的道行有问题。
作为朋友圈里著名的穷B和打假大师(对,因为穷B所以打假),我自然不会轻易的向淘宝交费,也不会找江湖术士算命——因为我有更加神奇的东西,算命APP。
算命APP有很多好处,比如,不用花钱,或者说不用直接花钱。在众多乌烟瘴气的APP中,有一个陪伴了我很久,就是这个原来叫“易奇八字”,后改名为“易奇文化”的小东西。
02
互联网+算命,这才是真正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看看产品经理怎样把传承千年的八字,变成历史和科技兼具的功能创新:
其一,就是八字排盘功能
所谓算命,就是通过表象,顺藤摸瓜,把冥冥中注定的东西,捋出来给你看。
把算命的过程拆解一下,其实跟程序员写程序很像,无非就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让人算,怕被骗,那用机器来算,总能保证客观中立了吧。
于是乎,当你输入一个精确到几时几分的生辰八字以后,就会跳出来一个看上去无比专业的“命盘”,这个命盘上面有着各种易学术语,看上去无比的权威和客观,一下子就奠定了这个APP的专业调性。
但就有一点不好,你看不懂。
但这不重要,下边有翻译的版本,你当然也可以不信下边的翻译版,于是,他们就开了付费的学习班,还能试听。
所谓相信大师不如自己成为大师,这才叫把命运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啊!
其二,“贵人”系统
这是我非常喜欢玩的一个系统,也是我种草这个APP的主要原因。
“星座书上,说我们不合,最后我把那页偷偷撕掉”,同为90后,你们不觉得单纯用星座啥玩意的判断你和另一个人合不合太粗浅了一点吗?就算用,也用咱本土的星星啊!
现在,有理论支撑的中国风方法出现了——合八字。
为了凸显专业,虽然亲测没啥区别,但对方的生日也是要精确到分钟的,只要拥有对方的生日,你就可以在系统里跟他合一下八字,算出你们间的影响指数。
更神奇的是它在这个逻辑上又引入了“贵人”系统,所谓贵人,就是可以无视上面的影响指数,一定会对你产生正向影响的人。
只要分享,不用花钱,就可以让你知道TA是不是你生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是不是很划算?
其三,是摇卦
人,总有需要被指点迷津的时候。这时候,我就会拥抱最传统的易学文化:六爻。六爻是一种常见的正统算卦手法,非常难懂,所以理所应当的,他们依照六爻原有的逻辑,以本挂和变卦为基础,给出了简化版的卦辞。
当然了,在这个小软件里还有其他的各种小东西,比如合婚、运程车、财富船、祈福、甚至烧香,可以说是装在手机里的算命中心。
03
说到底,勘破命运什么的,天生就刺激了人类的好奇心,自带流量。
说回这个APP,和一般的忽悠相比,这种算命法最神奇的地方在于“透明”,它不会直接给你一个结论,而是基于一个知识框架,给你推演过程,再输出结论。
在传播学上有这么一个关于说服的理论,大致意思是,如果是别人硬塞给你一个结论,那你肯定是排斥的,但是,如果这个结论是你自己推演出来的,就会很容易被接受。
现在要理论有理论,要框架有框架,要推演有推演,有理有据,感觉“和我自己算出来差不多”。
历史无数次的告诉我们,在观点输入这块,看起来像自己得出来的,就OK了。
04
算命听起来可笑,满足的却是我们亘古以来最深层的焦虑:这是人类面对不确定性资历最久远的解决方案,并且是在穷尽了其他一切努力之后,最后的一道心理保护机制。
自己算着玩的也就罢了,但算命一旦组合上付费,却想来一阵寒意。
付费算命,甚至发展出盲盒、抽卡、各种氪金机制等等……你以为花点钱算命,投入更多,换来的安慰就显得更加可靠,会得到更加靠谱的命运算法加持。
但实际上,这个你付费买的高级算法,只是商家更精确的韭菜识别算法——而且,和淘宝骗你花钱买买买的算法不一样,这种算法“含金量”更高:电商的算法算的是你的付费能力,而付费的AI智能算命,算的,是你的欲望与认知能力之间的距离。
我们号的美女写手在写算命时说,“哪怕终究是错付了又如何,反正,生活辜负我们的还少吗?”
但我相信,生活终究是自己创造的,算命也好,星座也罢,让它做我们生活的帮手和安慰——但不要轻易相信付费,不要让自己的认知弱点变成别人的算命生意。
关于作者
文 / 刘大壮
网络算命实为算计钱:文字游戏忽悠人、心理骗术套路深
来源: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常言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那如何知道命运呢?“算命”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这种被视为封建迷信的江湖骗术,在网络时代依旧能“生根发芽”,大有“卷土重来”的势头。在网络算命先生的“盘算”下,消费者的命运可能没被改变,却改变了唯利是图者的财运。
网络算命套路重重
说到网络算命,几乎人人都尝试过,从星座、生肖运势,到姻缘配对、起名改运,有的甚至用上了人工智能技术看手相、相面,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打开手机应用市场,以“XX星座”“XX运势”“周易看相”“八字算命”等字眼命名的应用软件,下载量基本都在百万以上,甚至有两三千万的安装量。微博上不少风水算命大师坐拥百万粉丝,还有一些算命博主,通过直播让占卜过程更具互动性和身临其境之感。以“占卜”为关键词在某视频平台进行搜索,综合排名第一的是一条用塔罗牌预测未来情感走势的短视频,播放量达894万,点赞35万,收藏12万。
网络算命之所以火热,与该行业的暴利脱不了干系。以公众号“神棍局”为例,在被封号前,90分钟的个人算命价格为880~2000元。2018年,“神棍局”和“军机策”两个公众号给团队创造了1400多万元的收入。有业内人士估算:中国有14亿人口,16~50岁目标用户占比约45%,其中付费用户约16%,他们年均算命最低消费为1000元,合计下来,就是一个超1000亿元的市场。根据业务范围、接单数量及评价,“大师”们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一些“顶尖”的甚至能月入百万千万。
算命过程中,层层收费的套路屡见不鲜。人们在弹窗广告、网友分享等渠道被诱惑下载算命应用软件或进入测算网站后,每一步操作都可能“出卖”个人信息,一些应用软件会获取用户手机里的照片、通话记录、联系人、定位等信息,然后进行“”,让人对“大师”深信不疑,进而购买更高价的服务,或转运符、佛牌、风水摆件等。这些普通的小饰品,在“大师的加持”下,能卖出上千上万的价格。
在暴利的驱使下,网络算命市场骗局频出。2019年,内蒙古一女子感情、事业均不顺利,偶然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刘某某直播卜卦、算命,“转运”心切的她先后被骗走250多万元。同年,安徽警方侦破特大网络算命案,涉案人员达72名。2020年6月,江苏警方破获一起网络算命案,涉案金额5500余万元,被骗群众超万人。
抓住心理忽悠你买单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21世纪,为何还有人相信算命,并乐此不疲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表示,人类对生存和涉及自身安全发展的问题十分关心,对不确定因素会感到焦虑、恐慌,对已经发生的事会进行“归因”,对可能发生的事“捕捉”蛛丝马迹。于是,古人用龟甲钱币、天象变化来占卜吉凶祸福。流传至今,即便很多人清楚这不科学,仍会通过算命来减轻焦虑和恐惧。肖震宇说,喜欢网络算命的人,有的纯粹为了社交娱乐,有的则是想安慰自己,娱乐一下尚可,但若迷信于网络算命,无疑是在交“智商税”。
首先,网络算命就是用文字游戏忽悠人。肖震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占卜算命之所以能说服大部分人,是因为“巴纳姆效应”作怪。“巴纳姆效应”指大部分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人格描述,并忽略这个描述本身的空洞性。简单来说就是,算命会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网友则“对号入座”,并得出“说得很准”的结论。
其次,网络算命缺乏科学依据。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着诸多“心理测试”形式的“变相算命”。肖震宇认为,这类测试大多没有经过信效度检验,存在“心理学伦理道德的争议”。他表示,科学的心理测试需要有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背景的专业人员,针对特定心理状况设计问题。比如,要想测试人格特点,需要从人格的五个维度出发,每个维度至少设计50个问题,再对一定规模的人群进行预测试,证实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尚可后,才能用于更多人群。而且,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认为有必要做,在征求患者同意后进行,才能带来预期的测试效果。
最后,网络算命会通过心理骗术使人陷入骗局。多起案件显示,所谓的大神或大师会通过免费看手相、面相等常见套路,以“恐吓+安抚”的心理骗术,在算命者惊魂未定、心情大起大落之时,兜售价格不菲的转运符、佛牌、珠串等“消灾神器”,受害者在迷迷糊糊中就把钱掏了。
加强监管,也要强大内心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封建迷信信息。以骗取钱财为目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则涉嫌违法犯罪。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也对“网络算命”做出了规定。
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在判定“网络算命”时缺少可操作性和制约性,对一些占卜行为的监管只能停留在伦理道德谴责层面。再加上“算命”服务本身是不被承认的,交易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发生纠纷时很难维权。
鉴于网络算命交易数量大、涉及人数多,存在很多法律边缘行为甚至侵权行为,立法及监管部门应引起重视,及时为群众解答相关法律疑问,定期开展“净网”行动,有效整顿网络算命行为,严惩具有封建迷信色彩和嫌疑的网络平台。
对于人们过度痴迷网络算命的现象,肖震宇表示,除了加强监管,还需要媒体、专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疏导其迷茫心理。“未来不在算命师的口中,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算命根本解决不了危机和困扰,只有脚踏实地提升自身实力,积极面对生活,才能走向成功和幸福。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网上算命,这个韭菜被割得有点冤
八字、占星、紫微斗数、塔罗牌等算命方式,正在通过微博平台、微信小程序、算命APP等诸多新渠道,渗透到网友中间,网上算命除了要价颇高之外,“周边物品”从佛牌到桃木剑等,价格也不菲,从几百到几万,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下花样百出的网上算命,“只是一种割韭菜圈钱的娱乐”。
算命先生自古有之,他们走街串巷、摆摊设点、察颜观色,也是一桩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意,而之所以这项古老的职业一直没有被淘汰,在于他们的确在民间还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帮人解疑释惑,哪怕是说几句宽慰话,没准也能帮人走出情绪低坑,说白了,算命先生某种层面上就是扛着传统文化大旗的赤脚“心理医生”。
互联网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让算命这种主要靠蒙的生意遇到了好时候,简单的几个模板套用,再堆积一些陈词滥调,就可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了。以前的算命先生还知道使用《易经》等专业工具书,把结果包装得像模像样、煞有其事地传递给求助者,现在的算命软件直接忽略了最重要的面对面对话与情感交流程序,只把不知道从哪儿东拼西凑来的答案简单粗暴地推送给使用者,这是“算命文化”的一次大倒退。
任何时代总不乏孤独或不走运的人,算命,未尝不是一种较为私密的解决问题的尝试,把这种行为当成心理安慰是可以的,只是前提得是保持娱乐的心态,别对算命软件给出的结果信以为真。在网上算命,以打赏、小额付费的方式,付出一点点费用是可以接受的,但切勿在算命软件与其幕后开发者的引导下,一步步踏入深坑。但算命软件的割韭菜方式还是比较老套、比较容易识别的,捂好自己的钱包就是。
如果网上算命双方,都能够低调、谨慎一些,没准还能将这项古老的职业继续下去,因为一旦割韭菜力度过大,就可能和违法犯罪扯上了关系,不要觉得网上算命是一锤子买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法律层面上,网上算命只要“经营金额”达到一定的数字标准,就是网络犯罪。
2019年8月,重庆警方打掉一个“算命大师”团伙,涉案金额2400余万元,210人被刑拘;同年9月,安徽与江苏7个算命犯罪团伙被警方连窝端,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100多人被刑拘……这些“算命大师”早已脱离了民间对算命——这种半公益、小金额交易行为的认知,成为不折不扣的,其言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包算命者活到三四百岁”等这种谬论也成为他们的承诺,这样的“算命大师”,不打掉不足以平民愤。
从涉案金额看,遇到人生难题求助算命先生并上当的人真有不少。都说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会将人变得愈加个体化,从网络上寻找答案也成为很多人的本能选择,但在网上寻找解疑释惑渠道的过程中,网友们还是得尽量保持一些理性,比如求助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可以多读一些人生哲学类书籍或者通俗心理学书籍,相信这样做,会比求助“算命大师”有效得多,被割韭菜的可能也会约等于零。
被一个不靠谱的算命软件骗到,无疑是一件闹心的事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万一一时冲动赔上了维持生活的钱,这个韭菜就被割得太冤了。这也要求,网络监管部门与警方对露出苗头的网上算命平台施加更为严厉的打击,也对那些暂未发展到违法犯罪的算命交易进行必要的规则约束。韩浩月
网上算命,这个韭菜被割得有点冤
八字、占星、紫微斗数、塔罗牌等算命方式,正在通过微博平台、微信小程序、算命APP等诸多新渠道,渗透到网友中间,网上算命除了要价颇高之外,“周边物品”从佛牌到桃木剑等,价格也不菲,从几百到几万,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下花样百出的网上算命,“只是一种割韭菜圈钱的娱乐”。
算命先生自古有之,他们走街串巷、摆摊设点、察颜观色,也是一桩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意,而之所以这项古老的职业一直没有被淘汰,在于他们的确在民间还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帮人解疑释惑,哪怕是说几句宽慰话,没准也能帮人走出情绪低坑,说白了,算命先生某种层面上就是扛着传统文化大旗的赤脚“心理医生”。
互联网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让算命这种主要靠蒙的生意遇到了好时候,简单的几个模板套用,再堆积一些陈词滥调,就可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了。以前的算命先生还知道使用《易经》等专业工具书,把结果包装得像模像样、煞有其事地传递给求助者,现在的算命软件直接忽略了最重要的面对面对话与情感交流程序,只把不知道从哪儿东拼西凑来的答案简单粗暴地推送给使用者,这是“算命文化”的一次大倒退。
任何时代总不乏孤独或不走运的人,算命,未尝不是一种较为私密的解决问题的尝试,把这种行为当成心理安慰是可以的,只是前提得是保持娱乐的心态,别对算命软件给出的结果信以为真。在网上算命,以打赏、小额付费的方式,付出一点点费用是可以接受的,但切勿在算命软件与其幕后开发者的引导下,一步步踏入深坑。但算命软件的割韭菜方式还是比较老套、比较容易识别的,捂好自己的钱包就是。
如果网上算命双方,都能够低调、谨慎一些,没准还能将这项古老的职业继续下去,因为一旦割韭菜力度过大,就可能和违法犯罪扯上了关系,不要觉得网上算命是一锤子买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法律层面上,网上算命只要“经营金额”达到一定的数字标准,就是网络犯罪。
2019年8月,重庆警方打掉一个“算命大师”团伙,涉案金额2400余万元,210人被刑拘;同年9月,安徽与江苏7个算命犯罪团伙被警方连窝端,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100多人被刑拘……这些“算命大师”早已脱离了民间对算命——这种半公益、小金额交易行为的认知,成为不折不扣的,其言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包算命者活到三四百岁”等这种谬论也成为他们的承诺,这样的“算命大师”,不打掉不足以平民愤。
从涉案金额看,遇到人生难题求助算命先生并上当的人真有不少。都说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会将人变得愈加个体化,从网络上寻找答案也成为很多人的本能选择,但在网上寻找解疑释惑渠道的过程中,网友们还是得尽量保持一些理性,比如求助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可以多读一些人生哲学类书籍或者通俗心理学书籍,相信这样做,会比求助“算命大师”有效得多,被割韭菜的可能也会约等于零。
被一个不靠谱的算命软件骗到,无疑是一件闹心的事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万一一时冲动赔上了维持生活的钱,这个韭菜就被割得太冤了。这也要求,网络监管部门与警方对露出苗头的网上算命平台施加更为严厉的打击,也对那些暂未发展到违法犯罪的算命交易进行必要的规则约束。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