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你的姻缘挣我的钱,算命产业“点化”了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天津5月19日电(记者王井怀、梁姊)刷抖音时,人们时常会看到塔罗牌的视频,登上微博也能看到不少星座分析……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看似兴趣爱好的小视频、微博背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算你的姻缘,挣我的钱;测你的运势,提高公司的利润。传统算命已经从村口算命先生的“单打独斗”进化到企业化、产业化阶段。是谁催生了算命产业化?记者进行了调查。
算命3.0版,赚钱更快
日前,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星座,看到各类话题不计其数。一个号称星座官网的账号粉丝量达到4400多万,不亚于一些明星,还有的星座话题有102.9亿的阅读量,热度数年不减。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有流量就有钱赚。”一名在微博上坐拥10万粉丝的塔罗牌师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多名星座、塔罗牌等新型占卜的业内“大师”、高校专家了解到,算命占卜经历了“街头算命—网络算命—企业化算命”的发展变化。
记者在一款由北京某公司开发经营的八字算命大师在线咨询平台看到,界面中包含婚恋情感、事业财运、命运详批等咨询项目。记者随机点进“婚恋情感”栏目,“大师”收费在138元至498元不等。“接单”最多的“大师”自2017年入驻以来共接到了3128单。
企查查数据显示,以“风水”“算命”“星座”等为业务的企业达到数百家。据金融服务信息平台“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近20家占卜命理类产品在2014年至2019年获得融资。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获得千万元以上融资的项目有9个。
一名算命师告诉记者,资本的介入让算命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宣传与推广,更精准地投放到目标受众手机上,更快地赚钱。实质上算命的门槛并不高,有的塔罗牌师只需自学半个月,就能在朋友圈“上岗”。而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有的算命师甚至只要结合个人信息,系统可自动生成“个人运势”等情况,“结合顾客的生活背景,套用一些行话,不需要任何成本”。
年轻人到哪里,算命跟到哪里
记者梳理发现,与传统算命骗老年人不同,多家算命企业选择依托抖音、快手、公众号等新型媒体,面向年轻人的兴趣点和困惑,一茬茬收割“韭菜”。
移动推广数据分析平台“七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苹果应用市场关于命理学的应用程序多达227款。以星座分类中下载量排名第二的“测测星座”为例,用户群体年龄在16岁至28岁之间,最为集中的是23岁。
占星师“沉默螺旋”告诉记者,从业5年来他在微信上接待近千名咨询者。“疫情前,咨询的多是30岁左右的女性,近七成是咨询情感和家庭;疫情后,前来咨询的学生数量激增,特别是9月至10月的招聘季,学生更多。”
新型算命往往打着“文化”“科学”的幌子,迷惑了不少年轻人。一款名为“灵占算命”的平台界面显示:本平台产品均依据中华传统文化衍生而来,仅做娱乐使用。但在应用市场上该App获得4.3万个评分,App界面上写着“99%的用户认为测算准确”。
除了通过新型媒体吸引流量外,算命师们也擅长利用心理学来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认为,许多算命师通过模棱两可的描述让人对号入座,但其实这段描述适用于很多人。
以某短视频平台上一名测试“你与他是否前缘已尽”的塔罗牌师所使用话术为例,塔罗牌师告诉屏幕对面的人,对方的心里还是有你的,是你们的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生活中的细小摩擦让你们的心里都有很多委屈。在点出问题后,再适时提出“若想寻求解决之道,欢迎添加微信进行详细咨询”的邀请。一名塔罗牌师告诉记者:“其实很多人的感情问题都会有这个原因,但为了复合,总会有人愿意选择付费继续咨询。”
别在该奋斗的年纪当了“韭菜”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肖雪萍介绍说,年轻人正值拼搏奋斗的人生阶段,如果长期沉迷网络算命,在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等待“命运”安排,不仅会错过个人成长机会,也是时代的损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难处。面对学业、就业等压力,这代年轻人要选择迎接挑战,而不是退缩,更不能迷信。”东北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韩传喜说,年轻人思想活跃,对星座、塔罗牌等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正常现象,但要避免沉迷其中,坚持奋斗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多位律师表示,网络不能成为滋生封建迷信死灰复燃的土壤。相关部门多次开展的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中都将“封建迷信”作为负面有害信息进行整治。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提供的网络服务、信息是宣扬封建迷信的,属于违规行为。若以骗取钱财为目的,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则涉嫌违法犯罪。
早在2019年,国家网信部门查处“存在导向严重偏差”等问题的“七非免费电脑算命”“最星座”等占卜网站。多位专家认为,对于一些宣传迷信思想、欺骗钱财的公司要严厉查处,引导网络空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
当代散文|荒唐的电脑算命
文/宋会强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年,我在离家300多里地的临沂一家国营(国有)煤矿工作。暑假里,当小学教师的妻子和儿子来矿上住了几天,我们一起返回老家。在临沂城区东部一家国营汽车站等车时,发现车站候车大厅门口旁边有一处挂着“电脑算命”的牌子,周围有20多人旁观,我们就过去凑热闹。只见一个个算命的人,手里拿着打印出的似乎真正决定自己命运的护身符,在仔细地阅读着,犹如在查看自己的高考成绩单一般认真,边走边看,十分虔诚的样子。
等车的时间是难耐的,尽管当时到我们莒县的客车也不少,但等上一个多小时还是常有的事。闲着也是闲着,妻子说是算上一卦,电脑算命肯定比人算得准确,这也代表了众多参与电脑算命者的心态。当时的电脑是不是286、386型号的不得而知。
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自从上小学起,就接受唯物论的思想教育,后来在上中专、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时学习过《哲学》,懂得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从来不相信迷信、宗教一类,只是闲着也是闲着,费用也不是很贵,2元钱,正好莒县到临沂的汽车票也是2元。2元钱的概念,可以和当时的月工资做一比较。
当时我的月工资百元左右,其时煤矿上已经开始实行经济承包制,矿上对下属各单位也是实行了同样的奖惩措施,所以工资很不稳定,扣的多奖的少。
缴上2元钱,操作者询问了妻子的姓名、出生年月和生日时辰,又操作了一番,回车键一敲,随着打印机“吱儿,吱儿”的打印声,一张16开的纸打印出来了。这张纸上带有妻子的姓名、出生年月和生日时辰,然后是前途、婚姻、工作、儿女、收入等方面的内容,每一个大项分列着七八个小项,妻子认真地读着每一项内容,说是还真是比人工算得准呢。我心里明白,算命者揣摩透了人们的心理,在列出的诸多内容里,总会有三两项属于模棱两可,甚至对谁都是适用的,若是和当事人对上了号,人们就会信以为真,崇拜之至,甚至内心里会自言自语:“神了,真是神了。”而且人们都喜欢夸奖、奉承、恭维、好听的话,即使有难听、不好的预测,自然又有破解的办法,类似于武侠小说里毒药的解药一样,属于故弄玄虚,增加算命的神秘感,等等。
妻子阅读打印内容的认真劲儿,引来了众多的旁观者咨询,然后他们也加入到了用电脑算命的队伍里。
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真是有点可笑。电脑在当时还是相当神秘的办公工具,在一般人的视野里还没有见过实物的电脑,只是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过,这样电脑的神秘感可想而知。
电子设备的发展是迅速的。上世纪90年代一部砖头大小的“大哥大”上万元,没出几年,两三百元就能买到;“BB机”数字的、汉字显示(简称“汉显”)的、“小灵通”,还没等咱买得起,却已经被先进的通讯设备所淘汰。
上世纪90年代,我所在的国有企业里每年报刊费高达4万多元,其中一份部级行业报订到了30多份。个人兴趣爱好所致,每年我都在几家“国字号”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好几年每年的稿费都要超过1000元。单位一位负责收发报刊的同事,工作十分负责,我的有关信件、每月三五张稿费汇款单从未出过差错。她告诉我,写这么多的稿子,还不买上台电脑,免得费时费力?当时,县城里好多收入高的人家已经开始买起了电脑,尽情地遨游在网络世界里。我也是很眼馋,无奈生活还不允许买这个奢侈品。进入本世纪,我家也买上了电脑,单位里办公也用上了电脑,有一个阶段还提倡起了“无纸化办公”。
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乎到了“无师自通”的地步。经常用到的文字处理Word、数字表格Excei,稍微具备点电脑操作知识熟悉一段时间即可学会。学会了这两项操作,办公基本技能也就具备了,可以应付一般办公需要了。
正式使用电脑办公时,办公室多人共用一台电脑,此时我已经40多岁了,办公室的同事都比我小10多岁,他们年轻,虽然他们操作电脑也不是很专业,但毕竟年轻,接受新事物快。虚荣心作怪,我也不好意思过多的询问,只好边干边学,有时偷偷暗地里地跟着年轻人学习。就这样,几年的功夫,我就基本应付自如了。后来发展到每人一台办公电脑,处理一般办公文件也就没有问题了,甚至比较棘手的规范文件格式,年轻人还要向我请教。
得益于这样的电脑操作技术,我在业余时间写稿时,慢慢适应了电脑写稿。2017、2020年我分别出版了散文随笔集《乡情往事》和《且行且记》,两本书近50万字,全部由自己敲打键盘完成。
由此,我联想起了30多年前的那次电脑算命经历。奇怪的是,当时国营汽车站竟然允许这样的电脑算命公开骗人,是经济利益驱动收取租金,还是也虔诚于封建迷信,信以为真?不得而知。若是今天再有人摆出电脑来,说是十分准确的算命,纵然说得天花乱坠,还会有人相信吗?
作者简介:宋会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乡情往事》《且行且记》。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