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桃花|梦里约你见面的人千万不要去,可能是阴桃花
什么是阴桃花?
阴桃花是你在做完梦醒来还能记得,梦里能清楚看见陌生的人脸,并且记得名字的人就是阴桃花。
他(她)会用各种你喜欢或者是你心动的方式出现,再给你一个地址,或者联系方式,引诱你找到他。
通常遇到以上情况,就说明你遇见了阴桃花,遇到这种情况严重的还需要请高人解梦或者破梦指点。不然你日思夜念反复想起它给你在梦里制造的你喜欢的场景,让你最后忍不住找到他。
最近阴桃花因中元节的到来频繁出现,很多网友投稿亲身经历的事更是让人不寒而栗,“真人真事,如有不适,请谨慎观看”,以下故事来自网友投稿:
故事一:
我假期的时候做了个梦我和朋友汇合后去商场他就出来想带我走。我两个朋友一直合计带着我躲着他走,但是我不知道脑子一抽跟他走了。
他带我来到商场的那种小摊面前都是一些假花还有白色大圆盘什么的(现在才想起来可能是花圈祭祀品什么的)然后他就不见了。
然后画面就转他家我坐在他家餐厅的椅子上面他说他叫什么子爵今年28有车有房拉着我的手问我要不要和他结婚,我没说话 我在犹豫。
然后画面再转到见他父母他又问我好像 然后我当着他父母说了一堆伤他的话也就是拒绝了。
接着就是再转我坐在商城的沙发上面他单膝跪在地上拉着我的手哭着叫我嫁给他我还是没说话。
然后我梦就醒了最主要的是我自始至终从梦开始我都看的清他脸。我今天晚上跟舍友谈起这个事之后突然有点害怕,在网上一搜有人问是不是身边谈对象老吹。
我就想起来我半年前快谈一个在暧昧期才三天就吹了,今年有一个男的加了微信晚上就吹了,大半夜给我整的害怕死了
故事二:
我男朋友几年前梦到一个美女,让我男朋友去找她,那个美女说她就在他家小区马路对面的公园里,然后我男朋友说他中午一睡醒了,啥也不干就像中了邪一样直奔那个公园,结果因为天气太热,就差过马路就到了,他又反悔掉头回家了。
男朋友告诉我,那个公园有很多很老的坟在里面,晚上也很黑没有灯。
他以前一直没把这件事当回事,后来我和他说了阴桃花的事情,他后知后觉吓出一身冷汗,心有余悸,可能大中午阳气比较足,一下子让他清醒了。
阴桃花的事我以前也是半信半疑,但是男朋友梦里的美女让他去很多坟的公园,我真的信了……
故事三:
午睡做了个梦,梦里我喜欢一个男生,在梦里我叫他哥哥,但是好像不是真的我哥哥,他转过身来的时候看到了他的脸,眉清目秀的。
但是醒来后有不太记得,梦里过了很久,他一直宠我,很温柔,不太记得了,然后我不记得我干嘛去了,在一个地方,然后在梦里跑我们聊天啥我想亲他,他拒绝了我。
然后我用手摸了他的腰,然后他跑了我去追他,然后我问你记得我们姓什么吗,他说我的姓,在梦里我很震惊,我又问他我怕什么,他说我怕黑。
因为我知道这是我的梦,我走一个地方,要走很久的路,他说就走这么久回家,然后期间碰到那些人拿着花祭拜死去的人。
我问他喜不喜欢我,他说喜欢,然后我亲了他,用手再摸了他的腰,我说我记得这个动作,好像以前发生过这个事,好像很多年以前的梦了。
那时候没有继续后面的剧情,我说是不是过了很久了,他说是的,说我成了他的执念,我说现实中你认识我吗,这是我的梦。
他说他知道,我说有没有找过我现实中,他说他在尝试。然后我给我的QQ给他让他加我!后面我就醒了!
故事四:
我断断续续梦到一个一米八几快一米九的男生,他让我去我们郊区的一个山旁边找他,那一块是我家祖坟。
那个男的像我前几年刚过世的表哥,他还告诉我怎么联系他,我现在都不敢打那个电话号码。
最近又断断续续的开始梦到了,前两天还有一个直播算命的老太太和我妈连麦,说我们家有一个小鬼缠上我了,就是我过世的表哥,怎么办啊,求帮助!
故事五:
我做梦一个穿绿军装戴眼镜的挺好看,挺白的男人让我跟他走,梦里长相很清晰说喜欢我,还拉我做他腿上。
梦里我和我老公好像还没结婚,但是有我老公这个人,不过还是处对象阶段,因为我还叫他张枫,我就跟他说我是不婚主义,我不跟他走。
他还给我看他前女友照片,说他前女友不来找他和他断了联系,就是以前那种黑白照片,上边得女孩子梳头发是以前那种两麻花辫。
又给我看他小时候得黑白照片,我就感觉很恐怖梦里我就感觉他在纠缠我,我就趁他不注意跑了,他就在后边追我。
我跑出去后发现两个像管事打扮的人,我就跟他们说,然后他们就把他抓走了,最他妈恐怖的是我在暗处观察他被抓走,他好像发现了我,还回头跟我再见还带着让人发麻的笑。
我醒了之后就很怕去查,他们说这个人脸很清晰他就不是活人他还问我一个朋友,我说我朋友结婚了我还清晰的说出了她老公得单位让他别打主意,梦里我就感觉这人不是啥好人
以上网友投稿,小编在这里也建议,如果梦见这种类似的,如果看见这个人的脸,就把这个梦说出来,给你身边的人,谁都行必须说出来。
梦里看见陌生人的脸,而且还是忘不掉的这种叫阴桃花,说出来就破了,不说出来,你就会越来越没精神,直到你陷入梦境去找这个人发生一些意外....
为什么丧事花圈上只写“奠”而不写“祭”呢?这2字有啥区别?
现在乡间办事吃席,都是请“专业团队”一条龙服务。搭棚子、桌椅板凳、餐具菜品、仪式娱乐等全部外包,几乎不用自己亲力亲为。
红事棚房上是大大的“囍”字,白事则换上醒目的“奠”字,都是热热闹闹好几天。万变不离其宗的奥义,早被民间朴素的仪式感融会贯通。
过度的“热闹”消解了丧事的沉重,许多老祖宗传下的繁冗流程都被简化了。谈及葬礼,似乎只有现场张贴的“奠”字,还保持着死亡的庄严。
言归正传,同样是表示悼念,为什么灵堂与花圈上只写“奠”而不写“祭”呢?
我们通常都把“祭”和“奠”放在一起说,祭奠、奠祭差不多一个意思。然而在古代,“祭”和“奠”分得很清楚——
死者下葬前的祭祀叫作“奠”,下葬之后的祭祀则称为“祭”。
孔子“梦奠两楹”
“奠”到底什么意思?有个成语叫梦奠两楹,73岁的孔子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楹之间”,预感到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果真“寝疾七日而没”。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宋是殷商后代,所以孔子自称为殷人。殷人的殡丧礼节,会将死者棺木停灵在大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之间。
“奠楹、梦奠”后来就成为对德才者死亡的婉称。这里的“奠”,是安置、停放的意思。
奠字的演变
奠是一个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形态像一个酒器放置在平地上。后来的金文演变成上、中、下结构,“酋”,代表精心酿制的美酒;“一”代表桌面;最底下多了两点,像桌子的两条腿。
所以奠的本意就是将酒食等放置在台面上,用来祭祀。
《礼记·檀弓下》中有这么一句:“虞而立尸,有几筵。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啥意思呢?
“虞”是下葬后的拜祭仪式,“几”就是几案,“筵”,指铺在地上的席子。
周礼的下葬仪式中,会找一个与逝者有血亲关系或外貌相似的人,担任“立尸”接受大家祭拜,只有这时才会把几案和席子摆放出来。
在这之前,祭品器物都放置在地面上。因为置于地,所以葬前的祭不叫祭,而叫奠——奠,置也。
人初死入殓暂厝后,需要陈设饮食以安其灵魂,这个过程叫做奠。
古人认为,逝者没有下葬之前,他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会用对待生者的礼仪对待他,将棺柩停在家里,准备酒食供奉;下葬之后,才是真正的离世,以活人对待他的礼到此结束,而以鬼神对待他的礼从此开始。
清朝的“朴学大师”孙诒让,对于“奠”的流程有具体的介绍:
“丧礼之奠有十,唯始卒及朝夕奠为小奠,其小敛、大敛、朔月、月半、荐新、迁祖奠、祖奠、大遣奠,并有牲体,为殷奠。”
逝者死亡当天和第五天日出、日落的供奉比较简单,是“小奠”;其余的“八奠”是隆重的殷奠,需要大祭,酒食丰盛,要有马、牛、羊、鸡、犬、猪等牲畜。
一言以蔽之,下葬是条分界线:是奠的结束(给死者设置祭品),祭的开始(向鬼神献上祭品)。
“祭”都有哪些讲究?古人把葬前之祭称为“丧祭”或“凶祭”,儒家典籍《春秋公羊传》中提到,一切的丧祭都叫做奠,虞祭之后的仪式才叫祭。
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凶礼作为儒家的“五礼”之一,自然非常重视,咱们老祖宗可都是讲究人儿。
祭是吉祭,又细分为虞祭、卒哭之祭、小祥祭、大祥祭、禫祭。
一、虞祭
逝者下葬后的当天中午,治丧的家人就要赶回去举行虞祭。虞有“安”的意思,举行虞祭的目的,是为了让亡灵入土为安。
虞祭要举行三次:葬后的第二天再虞,到了第四天要三虞。
二、卒哭之祭
三虞之后,在百天时开始卒哭祭。这里的“卒”是停止的意思。
古人奉孝,如父母尊长过世,一直到下葬后很久都悲痛不已,因为随时随地想哭就哭,所以叫“无时之哭”。
行了卒哭祭后,就不能这样哭了,不合礼节也太伤神,只需在早晚的时候各进行一次哭奠就可,称为“有时之哭”。
三、小祥之祭
小祥,是指父母尊亲去世后一周年的祭祀活动。
祥,吉也。举行过小祥之祭后,孝子们可以渐渐脱去身上的丧服,换上部分吉服,能吃不加调味的菜和瓜果。
三、大祥之祭
父母尊亲逝世两周年时,要举行大祥之祭。
孔圣人主张,君子面对亲丧,心情肯定要万分悲痛,而好吃的食物、华丽的衣服,一切娱乐休闲都是享受,太不“孝”了!最少应该悲痛个三年,要吃得差、住得孬、天天哭丧个脸才行。
《搜神记》里就讲过一个叫田琰的西晋人,母亲死后得在她坟边搭个草棚住上三年,只吃粗饭和水,连一句话都不能和妻子说。
官员们如果遭逢父母的丧事,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守孝二十七个月,这就叫“丁忧”。要是敢匿丧不报,被发现了就得革职!
孝子们只有在大祥祭后,饭食才可以吃肉类、加酱醋等调味品。
四、禫祭
大祥过一个月后是禫祭。祭祀后大宴宾客,这时候漫长的丧事才算大致完成,可以完全除去丧服,能够喝甜酒、听曲乐。
《论语·为政》中有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正因为这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才形成了咱们独有的丧葬习俗。
可能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祭奠流程琐碎到过于僵化,但正是基于这种礼法的约束力,才令以血亲关系为连结的家族组织纽带不断,才构建了封建社会稳固的秩序和制度。
写在最后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其实归根结底,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在形式中赋予的精神寄托。
死亡并不是我们与亲人交往的终点,祭奠便是对于亲人深沉的追思,给生的人一些牵挂的希望,慢慢接受生命的离逝。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于故去的亲者,我们终此一生也并不淡忘,这便是“追远”。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