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中山|一间厕所背后的中山农污治理版图
“陈伯叫你们到家里来喝茶!”正和同事探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下称“农污治理”)技术难题的麦峻旸接到了一个电话——这句再普通不过的日常问候和邀请,来自中山市南区街道马岭社区羊寮村的村委干部。
也是这通电话,让麦峻旸松了一口气。
“这是协商一个月来,陈伯第一次请我们喝茶。”南区街道农污治理专班干部麦峻旸说。
原来,陈伯家厕所排污难题,是中山市南区街道农污治理工程的一部分。根据规划,陈伯的房子周围三面要埋污水管道,从厕所接入截污管道。面对施工改造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陈伯一开始比较犹豫。
“会不会影响房屋稳定性”“整治过程中会不会影响出行”……围绕这些疑问,市镇农污治理专班干部、各参建单位连续一个月与村委、村民开展多次现场协调会,讨论修改了十几个版本的施工方案,只为攻坚羊寮村农污治理“最后一户”。
陈伯家的厕所排污问题,不仅是一家一户的利益,更关系全村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
当前,中山市打响了水污染治理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农污治理实际上就是中山治水的“最后一公里”。唯有让支管入户,将触角深入到每村每户,有效收集“细枝末梢”的污水,才能真正实现全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应接尽接。
截至目前,全市80个行政村农污治理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建设雨水、污水管道超730公里,立管改造超130公里。每天,仅奔波于农污治理工程一线的施工人员就超过1500人。
于中山而言,农污治理工程关系着每个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必然是一场行之惟艰,却又必须迎战的“民生大考”。当前,全市上下正全力攻坚,力争2025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5%以上。
中山农污治理工作现场。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摄
2022年全省十件民生实事提出,新增完成1000个自然村的农污治理工作,而中山的目标是,在短短1年时间里,完成44个行政村、约250个自然村的农污治理任务。这个任务量,约占全省总量的1/4,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任务艰巨,对于中山来说,农污治理还是一项无经验可循的工作,在推进中,全市农污治理工作者“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适合中山的农污治理道路。
作为全程跟进中山市农污治理工作的专班负责人,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科科长单启怡坦言:“压力是很大的,中山没有自然村一级的农业农村区域统计,是按行政村统计的,一个行政村包括八九个自然村,甚至更多。省里下达的任务是按自然村的范围规划,中山却按照行政村的规格来完成农污治理工作。”
农污治理工作要怎么开始?又要怎么完成?这都是催着农污治理人往前赶的实际问题。
在接到省里面下达的任务之后,中山市迅速召开全市各类农污治理专题会,每一个工作专题会的召开和轮番研究,都是为了解决农污治理的方向、形式与具体路径。
2021年,中山市选取左步村、里溪村作为示范村先行开展农污治理工程,以点带面,推进全市2069个自然村加快补齐农污短板。
2022年上半年,中山市在推进农污治理工作上,重点放在敲定工程建设模式,理顺工作机制,做好不同工程界面间的衔接。同时,按照全市治水“大兵团”作战的部署,推动各镇街加快治理工程动工。
方向既明,干劲倍增。
2022年中山市要完成44个(其中,30个为示范区任务)行政村农污工程任务,如按常规审批程序,耗时长,无法在年底前完成任务。
针对这一问题,在合理合法的程序框架内,中山在全国率先推出简易程序,依据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简易审批的“政策红利”,明确农污治理项目可以按照简易审批加快推进,并于4月22日印发《中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施行简易审批实施意见》。
这项全国率先推出程序意见的印发对纳入美丽乡村项目库的农污治理项目视为立项,简化了常规市政项目立项、报建的繁复流程,为全市农污攻坚战规范了制度,也赢来了宝贵时间。
审批问题解决了,农污治理实施中更大的问题又出现了:中山河网密布,农村很多村屋临河而建,化粪池习惯建于屋后或靠河直排,但这种模式造成河涌水质恶化,已经不适合现代人对人居环境的追求。为完成农污治理,中山市提出,要做到每家每户生活污水应接尽接。可这谈何容易?
中山农污治理工作现场,施工员正在加紧施工。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摄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为加大攻坚力度,“五一”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山市水污染治理“大兵团作战”号角吹响。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迅速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全市农污专班,他们向全市农户郑重承诺——要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应接尽接。
这是一场无法想象的“攻坚战”“持久战”。
“全市农户家里的‘化粪池’在哪,我们都要了如指掌。”市农污专班成员之一的刘剑濠说。
这绝不是一句玩笑话。要实现每家每户生活污水应接尽接,农污专班干部的首要任务就是下沉镇街,精准摸排30.3万户涉农楼房,明确“化粪池”位置、排污管网走向。
“摸排‘化粪池’,非常艰巨。”南区街道农污专班干部刘冠宇说。精准摸排南区街道15个自然村10083户农户家的“化粪池”,就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
超万栋农村楼房,不仅大多没有图纸,且房屋结构老旧,排污管网复杂。为科学摸排,2021年6月起,南区街道聘请第三方机构,联合市镇两级农污专班、村经联社、社区等部门干部加班加点,一户户敲门走访、专业测量,历经120多个日夜,编制了15个自然村的农污工程施工设计图。
在这大半年里,农污专班干部入户走访的同时,还不忘了解村民的顾虑与疑惑,“是否能获得群众支持”成为挡在基层干部面前的第二关。
在村委组织“四议两公开”之前,市农污专班干部早早写下了《致村民的一封信》,委托各村经联社“点对点”派发到村民手中,信中恳切地解释了“中山为什么要开展农污治理”“采用什么施工技术开展雨污分流”“这项工程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全市农污治理基层干部挨家挨户跟村民宣贯、解读政策,尽最大努力争取村民理解。
“农污治理过程中,我们随时准备接听村民电话。有一天晚上,村民因为担心农污治理会影响房屋安全联系我,我立马赶到村民家里,拿出规划图和科学鉴定书,跟村民解释,最终打消了他的疑虑。”横栏镇新丰村委委员霍汝泉说。
从干部入户摸排“化粪池”情况,到《致村民的一封信》的派发,再到村委组织的“四议两公开”。历经大半年的努力,不少村民终于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不理解”变成了“我支持”,从最开始的“不同意施工”到最后从家里搬出小板凳给施工队歇凉——群众的态度发生实质性转变。
今年6月,中山市农污治理工程的施工作业全面铺开,第三个难题随之而来。
“施工难!”麦峻旸说,走进村内巷道,最宽处不超3米,最窄处不足1米。村屋民房的楼龄普遍达到20年以上,甚至有百年老房。施工队一方面要穿梭在这些“握手楼”之间,开挖路面、铺设截污管道;另一方面,必须保障“老房子”的安全。这并非易事。
陈伯家就面临这样的“两难”局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陈伯家屋前、屋后、屋侧要修建不同的截污管道,这意味着房屋三面的道路都要开挖。这让陈伯一家忧心忡忡。
“建造了30年的房子,地基就是一个大石块。稍有不慎将直接影响房屋结构安全。”麦峻旸说。
为解决陈伯的顾虑,市生态环境局作为农污治理的牵头部门,经过多轮协商,数次修改施工方案。
9月底,麦峻旸接到一个电话,羊寮村村委告诉他“陈伯邀请农污专班干部入户喝茶”。这次邀约直接搭建起羊寮村农污治理的“最后一环”。
国庆期间,市镇两级农污专班干部、施工队伍不敢停歇,工程车开不进去,就用铲子人工开挖、搬运,短短7天内,集中力量完成了陈伯家的截污管道建设,打通了这“最后一环”。
中山市横栏镇新丰村农污治理现场。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摄
羊寮村的截污管道建设,虽然只是中山农污治理工程版图的一个“点”,却映射出全市农污治理干部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干劲与姿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农污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在整治过程中我们本着‘应接尽接’的原则,从解决一家一户的厕所问题做起,最终串联起整个农污治理工程版图。”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说。
2022年下半年,全市“农污治理”攻坚战已然进入了挂图作战、插旗攻坚、坚决啃掉“硬骨头”的最后阶段。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全市农污专班干部没有选择“躺平”,而是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自上而下主动地跑了起来!
大刀阔斧,设立“领导分片包干制度”和“约谈机制”,让突出问题立行立改。
今年5月起,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2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领导分片包干工作方案》,调动全局力量参与农污治理。“领导分片包干制度”要求每一个局领导班子成员采用分片包干方式,定点对接几个镇街,定期定点检查和座谈,及时收集问题并督促立行立改,专门督导帮扶当地开展农污治理工程。至今,由局领导班子牵头组织的“突击检查”和约谈活动超70次。
压实责任,坚持“每周一次碰头会”,实现镇街、部门面对面高效沟通。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设立了每周碰头会和每两周推进会机制,即每周与承建单位开一次碰头会,每两周召集部分镇街等开一次农污工程推进会。“每周一次碰头会”让镇街、部门协调进度加速,稳固建立起各方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强化了信息调度互通。多次与排水主管部门碰头协商,确保作为城市毛细血管的农村生活污水顺利流入城市排水大动脉。
积蓄力量,锻造一支“治污铁军”,打通“市—镇—村”三级的沟通桥梁。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印发成立农污治理工作专班的通知,并陆续从局内部抽调精干力量,担任“农污专班联络员”,成为分管领导与镇街干部的“沟通桥梁”。他们对镇街分片挂点对接,负责督查督办、统筹协调全市农污治理工作,形成市、镇、村农污治理网格化体系架构。
实事求是,坚持“一天一张进度表”,让农污工作更清晰明了。
市生态环境局农污工作专班坚持对接各镇街,及时记录每日工程进度,形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日调度表》。一条一张进度表,涵盖了每天农污工程进展,类目全面,更新及时,让市镇干部对项目进度了然于胸。
奖罚分明,实现巡查和通报常态化,为民打造真正的良心工程。
市生态环境局农污专班制定了标准化巡查表,对现场质量和工程进度展开常态化检查,一旦发现质量或进度问题,发现一个整改一个,每周对有问题的施工点巡回监督。利用奖惩制度、媒体曝光等,将农污治理这项民生工程,做成真正的廉洁工程、良心工程。
“屡次不整改,撤职!”今年以来,面对迟迟未能推进及整改的项目,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拿出“铁腕治污”的决心,坚持让能干者上,无为者退。截至目前,今年内涉及农污治理工程项目问题,已撤职1名镇街农污项目的负责领导,撤职1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清退了8个施工劳务班组,真正做到奖罚分明、绝不姑息。
这套机制倒逼一线干部“挑担子”,敦促每一个项目责任人“挂图作战”,实事求是解决村民诉求,面对繁琐的农污问题不畏艰难、逐个击破,合力解决农污治理工作的难点、痛点。
中山市农污专班干部、施工人员、村民围坐在一起谈农污治理工作。 卢子衡 摄
农污治理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对于有着千余户居民的新丰村来说:让碧水重现是其意义,让农民生活更便利也是其意义。
“新丰村的戙角河在我们这一代小的时候,河水清澈见底,可以下水游泳、摸鱼,但在连续多年接收农村生活污水之后,这条河涌受到严重污染,影响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我们相信,经过农污治理,戙角河会恢复往日美景。”今年46岁的霍汝泉如是说。
对于农业农村发展这项伟大事业来说:农污治理是必须打通的重要一环。
农污治理是改变农村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民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向人民群众许下的庄严承诺。
在中山,农污治理是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增进人们获得感与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山正在大力推进的治水“攻坚战”的重要环节。
2021年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出台,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推进新发展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农污治理工作作为中山市治水工程的“最后一公里”,按照应接尽接原则,通过支管到户、雨污分流工程,最终实现污水入厂、雨水入河,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中山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中山,这种担当被无数农污治理人扛在肩上。
目前,中山市农污治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7月,中山市农污治理工程完成污水管、雨水管仅86.1公里,未正式启动立管改造工作。历经约4个月,农污治理工程完成污水管、雨水管超700公里,立管改造超130公里。
距离省里面下达的任务截止日期不足1个月,中山农污治理工作也进入攻坚期。
10月26日,经中山市治水办同意,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印发《中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验收指引》,以加快推进中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保障项目顺利完工验收。
在中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体完成的公里数据,每天都在刷新。
这背后是市镇农污治理人不分昼夜的攻坚克难、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坚定信念、是期待中山未来会更好的美好祝愿,农污治理的蓝图正在这片土地上变为现实。
中山深知,这场“战役”,没有退路、直至胜利。
【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苑世敏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苑世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除署名外)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城年轻人,这处青年公寓2400套房源面向创客和白领
工作在南城却没有住的地方?一个有着近2400套房源的青年公寓今天(12月9日)上午11时11分奠基了。这是北京市丰台区花乡葆台村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也是目前丰台区规模最大的集租房项目,主要为创客青年和白领青年提供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高品质社区,预计2021年9月迎接第一批青年客户。
据介绍,这个集租房项目原来是一处家居仓储卖场,属于葆台村集体土地,疏解腾退后成为北京市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试点中的第一批公示项目,在2017年11月分别取得《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乡村建设规划条件》和用地批复,今年11月28日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自此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花乡葆台村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位于丰台区花乡葆台村葆台路188号,总用地规模61371.543平方米,其中总建设用地规模54481.542平方米。建设用地地上规划建筑总面积7977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210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0834平方米,容积率1.6,建筑高度18米,绿化率30%。将配建一处幼儿园,一处养老设施,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花乡葆台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个集租房项目位于丰台区西南部,四环至五环之间,临近总部基地,距地铁房山线大葆台站1公里,东侧为芦花路,地块北侧为世界公园、高尔夫俱乐部,西侧为世界森林公园,用地周边规划均为绿地,交通便利,市场租赁需求大,景观资源较好。
项目将定位为青年公寓,共提供近2400套房源,主要为创客青年和白领青年提供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高品质社区,预计2021年9月迎接第一批青年客户。集租房的建设和投用不仅会给村集体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葆台村民未来生产生活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更能够提高村域整体风貌,进一步改善葆台村人居环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摄影:李娜 庄怀春
记者:孙颖
监制:闫雪静、陈岩
编辑:匡峰
流程编辑:洪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