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顺口溜,你记住了吗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即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社会影响
从历史上看,二十四节气早就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有的地方虽然季节变换不明显,但那里的人民依然在传承、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及其附着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早在古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被朝鲜、日本等其他国家接受,结合其国家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
在越南传统历法中,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同时变更了某些节气的时间,更加适用于越南的实际情况。越南虽然官方使用阳历,但是在民间还是有部分人使用传统阴阳历,特别是农民,仍然遵循着节气来安排农耕生产。
教资常考的二十四节气及记忆口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农作物和气候的变化而总结出来的时令变化规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之前也在考试题目中也出现过,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们,都应该了解。
首先要知道二十四节气分别是哪些:
春季:立春、雨水(正月);惊蛰、春分(二月);清明、谷雨(三月);
夏季:立夏、小满(四月);芒种、夏至(五月);小暑、大暑(六月);
秋季:立秋、处暑(七月);白露、秋分(八月);寒露、霜降(九月);
冬季:立冬、小雪(十月);大雪、冬至(十一月);小寒、大寒(十二月)。
接着,知道该如何出题和应对:
第一种形式,问:下列节气中那个属于(不属于)春季的节气。此时我们只需要以口诀的形式加以记忆即可: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小寒)大寒(大寒)。
第二种形式,问:下列哪个节气是代表寒来暑往的。记忆时,记住第一列和第四列的即可。分别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图示如下:
第三种形式,问:下列节气哪个节气是代表温度变化的。记忆的时候找到节气里面带“暑”的和带“寒”的。分别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第四种形式,问:下列节气哪个表示降水变化的。只需要找出带“雨”字和“雨”字头的。分别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注意,寒露带了寒也带了雨,主要表示降水变化】霜降、小雪、大雪。
第五种形式,问:下列哪个节气反映了农事活动。分别如下:
惊蛰(小麦起身)、清明(小麦拔节)、小满(小麦青枯)、芒种(小麦收获)
最后,祝愿大家考试顺利,能够在这样的题目出现的时候分分必争。
24节气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24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很多人喜欢用顺口溜的方式来记24节气,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4节气顺口溜,欢迎大家阅读。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十月:
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
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简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口诀,二十四节气歌
#真知新坐标#
二十四节气: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表示春天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在大自然中,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有了复苏的迹象。
雨水
雨水预示着天气回暖,降水量增多,降水形式从雪逐渐变为雨。河水解冻,万物萌动,大雁从遥远的南方飞回北方,春天真的要来了。
惊蛰
惊蛰时节,万物盎然,春雷惊醒了地下冬眠的虫子,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人们开始春耕。
春分
春分时节,白天晚上一样长。气温不冷不热,春天刚好过了一半,海棠花开,燕子归来,春耕进入繁忙阶段。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草木茂盛,气清景明,自然界生机勃勃。清明节也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
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春雨绵绵,雨生百谷,最适合农作物生长,也是牡丹花开的季节。
立夏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小满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另有解释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
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
夏至
夏至,是夏季第四个节气。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需水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 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此外,民间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小暑
小暑,是夏季第五个节气,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西瓜成熟,荷花盛开。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大暑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大暑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凤仙花开,萤火虫飞舞。
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处暑
处暑,是秋季第二个节气。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此时大红枣由绿变红,预示着各种农作物开始进入收获的季节。
白露
白露,是秋季第三个节气,昼夜温差拉大。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鸿雁南飞,农民们开始抢收庄家,瓜果飘香。
秋分
秋分,是秋季第四个节气。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时至秋分,暑热已消,天气转凉,暑凉相分,瓜果成熟,一些动物开始准备冬眠。
寒露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的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大雁南飞,万物逐渐萧条,北方深秋景象,菊花盛开。
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草木枯黄,枫叶变红。
立冬
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一些动物开始冬眠,北方水面开始结冰,人们穿上冬装。
小雪
小雪,是冬季第二个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环卫开始给树木刷上石灰水,预防树木受冻和虫害。
大雪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大部分地区开始降雪,打雪仗,堆雪人在北方的雪天随处可见。
冬至
冬至,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
小寒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喜鹊开始筑巢,为来年孵化小喜鹊做准备。
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正所谓冬去春来。在我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尾牙祭与“大寒迎年”等。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一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 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 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 大寒又一年
简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口诀,二十四节气歌
#真知新坐标#
二十四节气: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表示春天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在大自然中,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有了复苏的迹象。
雨水
雨水预示着天气回暖,降水量增多,降水形式从雪逐渐变为雨。河水解冻,万物萌动,大雁从遥远的南方飞回北方,春天真的要来了。
惊蛰
惊蛰时节,万物盎然,春雷惊醒了地下冬眠的虫子,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人们开始春耕。
春分
春分时节,白天晚上一样长。气温不冷不热,春天刚好过了一半,海棠花开,燕子归来,春耕进入繁忙阶段。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草木茂盛,气清景明,自然界生机勃勃。清明节也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
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春雨绵绵,雨生百谷,最适合农作物生长,也是牡丹花开的季节。
立夏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小满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另有解释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
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
夏至
夏至,是夏季第四个节气。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需水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 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此外,民间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小暑
小暑,是夏季第五个节气,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西瓜成熟,荷花盛开。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大暑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大暑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凤仙花开,萤火虫飞舞。
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处暑
处暑,是秋季第二个节气。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此时大红枣由绿变红,预示着各种农作物开始进入收获的季节。
白露
白露,是秋季第三个节气,昼夜温差拉大。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鸿雁南飞,农民们开始抢收庄家,瓜果飘香。
秋分
秋分,是秋季第四个节气。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时至秋分,暑热已消,天气转凉,暑凉相分,瓜果成熟,一些动物开始准备冬眠。
寒露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的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大雁南飞,万物逐渐萧条,北方深秋景象,菊花盛开。
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草木枯黄,枫叶变红。
立冬
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一些动物开始冬眠,北方水面开始结冰,人们穿上冬装。
小雪
小雪,是冬季第二个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环卫开始给树木刷上石灰水,预防树木受冻和虫害。
大雪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大部分地区开始降雪,打雪仗,堆雪人在北方的雪天随处可见。
冬至
冬至,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
小寒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喜鹊开始筑巢,为来年孵化小喜鹊做准备。
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正所谓冬去春来。在我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尾牙祭与“大寒迎年”等。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一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 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 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 大寒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