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是怎么来的(刘姓是怎么来的20字)

扒一扒刘姓起源和刘姓祖先的故事

根据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刘姓人口6460万,占全国总人口4.58%,排在王李张之后,在全国姓氏人口排名中位列第4,今天就来详细扒一扒刘姓起源和刘姓祖先的故事。

百家姓——刘

刘姓的主要来源

刘姓有两个主要来源,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一、源自帝尧祁姓后人的封国刘,是刘氏正宗,距今3900多年

二、源自东周王室后人的封邑刘,是姬姓刘氏,距今2600多年

一、源自帝尧的祁姓刘氏,刘氏正宗

【刘氏正宗的血缘始祖——尧】

刘氏正宗的血缘始祖是上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尧是黄帝的玄孙(4世孙),帝喾kù的三儿子,尧兄弟一共五个,老大是姬挚,继承了父亲帝喾kù的首领之位,后面传给了尧;老二姬弃被人们尊称为后稷,是农神谷神,也是周朝和周姓的始祖;老四子契是商朝的始祖,商丘因他而得名;老五台玺是老二后稷的同母亲弟弟,后稷宠爱弟弟把周族的王位直接兄终弟及传给了台玺,台玺传给自己儿子,台玺儿子最后传回后稷的儿子。

尧是黄帝的玄孙,帝喾的三儿子

尧的父亲帝喾姓姬本名叫姬俊,尧因为出生在伊侯国(今河北顺平县),后来迁徙到祁地(山西祁县)居住而姓了伊祁,本名叫放勋,合起来就是伊祁放勋,尧是他的谥号。尧在十三岁的时候,被封在陶地(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后来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并在后来即位后定都于唐(山西临汾市翼城县),因此被称为陶唐氏。

尧当政70年,期间早早就开始物色和考察继承人,将两个女儿嫁给舜,细致考察舜的为人,考察了20多年确认合格后,最终禅位给女婿舜,禅位后又过了28年去世。

【祁姓刘氏1世祖——刘源明】

尧的长子名源明,号丹朱,在父亲眼里经验资历和能力还不够担任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所以尧经过充分考察后,将首领之位禅让给了女婿舜,舜即位后,将伊祁源明分封在刘(今河北唐县),自此伊祁源明及其后代以封国刘为氏,成为祁姓刘氏,刘源明成为祁姓刘氏的1世祖。

祁姓刘氏1世祖——刘源明

【刘姓得姓始祖——刘累】

关于刘姓得姓始祖的描述,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的《左氏春秋》(汉朝以后统称《左传》,距今2500多年);后来涉及姓氏起源的几本主要古籍史料延续了左传的说法,包括:唐朝林宝812年所著的《元和姓纂》(距今1200多年)、北宋欧阳修等人1060年合著的《新唐书》(距今960多年)、南宋郑樵1161年成书的《通志·氏族略》(距今860多年)。总结一下这几本书中关于刘姓得姓始祖刘累的描述如下:

尧的长子刘源明被封在刘地(今河北唐县)成为祁姓刘氏1世祖,祁姓刘氏第18世子孙中有个孩子出生时,掌纹显示一个“累”字,因此起名为刘累,刘累长大后向善于驯龙的董姓豢huàn龙氏学习驯龙本领后,受当时的夏朝君主孔甲委任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此处另一说是两条龙),雌雄各两条,孔甲因此赐氏给刘累称御龙氏。

驯养的过程中,其中一条雌性龙不小心死了,刘累就把死掉的龙做成美食进献给孔甲吃,孔甲不知是自己的龙肉,只是觉得味道不错很好吃,就让刘累后续再次进献同样的美食给他吃。刘累一看这情况,再继续下去怕是要露馅,一旦孔甲知道有龙被驯养而死,自己要遭受重罚恐怕性命不保,惶恐不已连夜拖家带口逃去了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避灾祸,后世子孙此后以刘为姓,刘累因此被尊为刘姓得姓始祖。

刘姓得姓始祖——刘累公

【祁姓刘氏的核心分支——士姓刘氏】

话说祁姓刘氏第18世刘累在夏朝时,为夏朝君主孔甲养龙不小心养死一条,怕怪罪而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避祸,子孙后世以刘为姓。

商朝初期,商朝灭掉了位于如今河南滑县的彭姓豕shǐ韦氏小国,改封刘累的刘姓后人刘姓第21世的刘泳在此,成为刘姓豕韦氏。

商朝末期,这支刘姓的后人第40世的刘树鸿从豕韦被迁封至唐(今山西翼城县一带,也是先祖陶唐氏尧曾经的古唐国封地),成为刘姓唐氏。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刘姓唐国成为周朝诸侯之一。

周武王姬发同父同母亲兄弟10个,老大伯邑考商朝时期被纣王所害,周武王是老二,周朝时期灭国而不绝祀,周武王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到商朝王畿地区管理商朝遗民,同时分封老三管叔姬鲜、老五蔡叔姬度和老八霍叔姬处到商朝王畿地区周围的三个诸侯国邶bèi、鄘yōng、卫来监视武庚和商朝的遗民。周武王建立周朝3年后公元前1043年去世,临终前将尚在襁褓中的姬诵也就是周成王,托付给自己最亲近和信任的老四周公姬旦辅佐,周公直接摄政代管国事,引起老三不满,老三、老五、老八,联合纣王儿子武庚以及东部几十个诸侯国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刘树鸿的刘姓唐国也参与其中。

周公姬旦自公元前1042年起东征3年后平定叛乱,杀老三和武庚,流放老五,老八废为庶民,唐国被灭,周成王姬诵把自己的三弟姬虞(叔虞,古人名字常带家中排行,伯老大,仲老二,叔老三,季老幺最小)分封在唐国故地,史称唐叔虞。原来的刘姓唐国公族被迁封至周朝都城镐京附近的杜国(今陕西西安东南),便于周王室监督管理,爵位为伯,史称唐杜氏,刘姓杜氏。

西周历代君王世系图

到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至781年),刘姓第50世杜国国君第7任杜伯(杜伯是爵位,字平浓),外表和才华双双出众,在周朝中任大夫,周宣王有个叫女鸠的宠妃看上了,想跟他私通,被拒绝,怀恨在心,恶人先告状,周宣王信以为真,冤杀杜伯,杜伯的朋友左儒九次劝谏周宣王都无济于事,最终杜伯还是无辜被杀,左儒因没有帮到朋友而愧疚,也自杀而亡。杜伯临死前发毒誓以证清白:君王冤杀我,如果我死后没有知觉,那也就算了;但凡我死后还有知觉,不出三年,我一定会让君王知道后果。三年后,杜国有义士穿着红衣扮成杜伯冤魂的样子,在周宣王游猎的时候,射杀了周宣王。

这里关于杜伯之死,有几种说法,另一种与上述截然相反的说法是周宣王听说女子祸国,杀了大量女子,连女婴也不放过,杜伯劝谏失败被杀;还有第3种说法是,周宣王喜欢游猎,疏于政事,杜伯劝谏,惹得周宣王不开心,奸人趁机谗言挑拨,于是杜伯被杀,总之都是无辜冤死。

周宣王之死

刘氏第51世,杜伯的儿子杜隰xí叔,因害怕连坐,逃往晋国,此时的晋国本质就是之前唐叔虞被封的唐国,在他儿子姬燮即位后将国号从唐改为晋,并且迁都太原一带。晋国封杜隰叔为士师,士师在春秋时期属于秋官司寇下面的执法官员,掌管禁令、狱讼、刑罚等事情。杜隰叔干脆以自己的新任官职为氏,改为士氏。到儿子士蒍时成为晋国的重臣,主持制订了晋国的刑法,到刘姓54世时,杜隰叔的曾孙士会被封范邑(今河南范县),史称范武子,后世子孙又以范为氏,自范武子开始,范氏长期世袭担任晋国上卿,与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一起组成晋国身份显赫的六卿家族。

综上所述,《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记载,鲁襄公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549年,刘姓第56世士氏第6世范宣子范匄gài,在晋国迎见鲁国来的穆叔时,谈到何为不朽这个话题的时候,才有下面这番话: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译文:从前我的祖先,在虞舜以前是陶唐氏(尧),在夏朝时是御龙氏(刘累),在商朝是豕韦氏(刘泳),在周朝是唐杜氏(刘树鸿),如今中原会盟由我范氏来主持,这是不是所谓的死而不朽?

只是后来刘姓士氏在晋国发展到第8代(刘姓第58世)范昭子士吉射的时候,在六卿争权中与中行氏一起落败,被迫离开晋国,逃往齐国。

刘姓第54世,士氏第4世士会

公元前620年晋襄公去世,临终前遗言想把王位传给太子夷皋,但是夷皋还是个婴儿,晋国连续多年国君之争导致国家动荡,把持朝政的赵盾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君王太年幼,所以打算物色一个年长的君主,取代婴儿太子夷皋,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寄居在秦国的晋襄公之弟晋公子雍,另一个是寄居在陈国的晋公子乐,综合权衡之后觉得还是迎回公子雍更好,可以修复晋国和秦国的关系,而且今后晋国的霸业延续还可以得到秦国的支持。于是赵盾就安排士会去秦国迎回公子雍。

秦国秦康公很乐意护送在秦国长大的公子雍回去当晋国新国君,这样一个亲近秦国的国君是有利于秦国的,但是没想到赵盾后面却变卦了,因为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天天找晋国的满朝文武,甚至跑到赵盾家里去哭诉太子有什么错,你们为什么要违背先王意愿?赵盾担心太子长大后怪罪于他,所以最后变卦了重新立太子夷皋为晋国新国君,也就是晋灵公。

结果就在秦国派军队护送公子雍回去晋国即位的路上,在令狐(山西临猗)遭遇了晋国的伏击,秦军惨败,公子雍乱军中被杀死,史称令狐之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赵盾背秦事件。士会本来被派来迎接公子雍回去即位的,结果发生这种变故只好跟着秦军返回秦国。此后7年士会一直待在秦国,直到公元前614年,晋国觉得让士会待在秦国不利于晋国,设计通过魏寿馀诈降秦国,将士会蒙骗回晋国。

刘姓第55世,士会的次子士雃jiān留在秦国,改回刘姓,改姓后叫刘轼,这一支就是士姓刘氏,至此姓氏合一,这支刘姓支脉的后代中,出现了汉高祖刘邦,刘邦是刘姓第75世,刘轼第20世孙。正因为刘邦及其后长达400年的汉朝,才让刘姓开枝散叶逐渐发展壮大,至今成为人口排名第4的大姓。这一支刘姓才是如今广大刘姓中最主流最正宗的一支。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195)

最后对祁姓刘氏做个总结:

1.血缘始祖陶唐氏帝尧伊祁放勋,生于伊,迁于祁,封于陶,改封于唐,都于唐。

2.祁姓刘氏1世祖刘源明,被舜帝封于刘(河北唐县),后世从此以刘为氏。

3.刘姓得姓始祖刘累,刘氏第18世,御龙氏,逃到鲁县(河南鲁山县),后世以刘为姓

4.商朝初期,刘姓第21世刘泳(咏)被封在豕韦国(河南滑县),称为豕韦氏。

5.商朝末期,刘姓第40世刘树鸿被改封在唐(山西临汾翼城县)。周朝初期,刘姓唐国叛乱被周成王所灭,迁封至杜(陕西西安东南),成为刘姓唐杜氏。

6.周宣王时期,刘姓第50世第7任杜伯杜平浓被冤杀,杜平浓之子杜隰叔逃亡晋国改为士氏,逐渐成为晋国六卿,在晋国传8代后争权失败逃往齐国。

7.刘姓第55世士氏第5世的士会次子士雃(刘轼)质押在秦国改回刘姓,刘姓氏合一。

8.刘姓第75世暨刘轼第20世孙刘邦,建立汉朝,让刘姓开枝散叶,遍布天下。

二、源自东周王室后人封邑刘的姬姓刘氏

周朝第22任国君周顷王姬壬臣有3个儿子:姬班、姬瑜、姬季子,周顷王去世后老大姬班继承王位也就是周匡王,周匡王在位6年后去世,弟弟姬瑜即位也就是周定王,周定王当政时期,公元前599年左右,封小弟姬季子在刘邑(今河南偃师),姬季子去世后,谥号康,史称刘康公。刘康公后人以封国刘为氏,成为姬姓刘氏,刘康公成为姬姓刘氏始祖。

姬姓刘氏始祖——刘康公

姬姓刘国的国君除了管理本国事务,还要在周王朝中兼任卿士等官职,重点负责周王室的婚事和外交,《国语·周语》中有记载姬姓刘国首任国君刘康公,曾经代表周王室出使鲁国为周王室求亲,除此之外,姬姓刘氏还与祁姓刘氏的后代晋国的范氏家族有联姻,刘康公就娶了范氏为妻,生下儿子名叫刘夏。刘夏长大后成为姬姓刘国第2任国君,史称刘定公,同时兼任周王室的正卿一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职位,自此开始,姬姓刘国的国君一直都兼任周王室中的要职,权倾朝野,直接参与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周景王姬贵想废太子立幼子姬朝,受到刘献公刘挚等大臣反对,周景王就想除掉刘献公,无奈未能如愿就去世了,刘献公也接着去世了,刘献公的儿子刘文公刘卷子承父业,继续扶持姬猛即位成为周悼王,可惜周悼王1年就驾崩了;随后又立周悼王的弟弟姬匄为新君,也就是周敬王;随后周敬王与姬朝自公元 521年开始了长达5年的王位之争,最终在晋国的帮助下周敬王才得以打败姬朝坐稳王位,自此周敬王稳坐周天子位长达44年,期间姬姓刘氏刘文公和刘桓公凭借拥立之功,受到周敬王重用,继续在周王室成为独一档的存在。

刘桓公之后,周敬王驾崩之后,姬行刘氏在周王室的地位才日渐趋弱,到周贞定王时彻底被灭国,这支姬姓刘氏的后人从此以故国为姓,成为刘姓重要的一个支脉。

姬姓刘国与周王室的密切关系

刘姓的其他来源

刘姓其他来源主要是秦朝以后历朝历代的赐姓和改姓,主要包括:

1.汉初娄敬被刘邦赐姓刘:娄敬作为一名即将派往陇西戍边的小卒,路过洛阳,经给刘邦当将军的同乡引荐见到刘邦后,刘邦最初以为粗布烂衣的他只是个要饭的,赐给他饭吃后,他吃完后语出惊人,全面陈述汉初与周初的不同,强调建都要优先从战略需求角度考虑,都城要占据有利地势,易守难攻,而且要考虑都城的物资供应,最好是物产丰富,综合下来排除洛阳,首次倡议在关中建都。

刘邦征询张良意见后最终采纳了娄敬的建议,决定在关中建都,在秦宫基础上修筑汉宫,定都于此,取名长安城,寓意长治久安。念及娄敬建都倡议有功,刘邦赐给娄敬皇家刘姓,并且封他郎中的官职,这个官职相当于刘邦的智囊团成员,也算是用其所长了。从此娄敬变成刘敬,刘敬从一名本来要去戍边的小卒变成了领导的智囊团成员。

刘邦在公元前200年亲自率领大军北伐匈奴的时,派刘敬出使匈奴一探虚实,回来后刘敬反映只看到匈奴的老弱病残,断定匈奴在示弱,必有埋伏勾引汉军,不建议冒进,刘邦听后认为刘敬太怂,还把他关起来等打完仗回来处罚,结果自己冒进后最终被困在白登山7天,采取陈平建议派使者重金贿赂匈奴单于的宠妃阏氏,才求得一条生路得以脱围。刘邦脱围之后才认识到自己错了,释放刘敬并封他为建信侯。后面采纳刘敬的建议,不与匈奴正面冲突,修生养息,为汉初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建信侯刘敬

2.项羽叔叔项伯家族被刘邦赐姓刘:项羽的叔叔项伯在鸿门宴上与想要刺杀刘邦的项庄比划比划,保护刘邦,让刘邦借机逃脱免去一死救了一命;此外,在项羽进到函谷关前,准备次日进攻杀掉刘邦的紧要关头,项伯跑到汉营去通知张良跑路的同时,间接给刘邦通风报信,被刘邦约为儿女亲家,并许诺回去说服项羽放弃进攻刘邦并促成鸿门宴,也救了刘邦一命。两次救命之恩,刘邦在称帝后,赐项伯皇姓刘,并封项伯为射阳侯,项伯后世子孙都姓了刘,成为刘姓的一支。

影视剧《楚汉传奇》中的项伯

3.宋真宗赐姓皇后刘娥的前夫龚美姓刘:北宋第3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在还没即位做王爷时,看上一个银匠龚美的老婆刘娥,赵恒时年16岁,刘娥15岁,两情相悦,等到父亲宋太祖赵光义知道此事后,命令赵恒送走刘娥,热恋中的赵恒哪里舍得送走刘娥,偷偷把刘娥藏在王府指挥使张耆qí的府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外力阻挠下的感情坚固)加上距离产生美,让赵恒与刘娥的感情无比稳固,就这样双方秘密幽会了15年,直至父王宋太祖赵光义去世,赵恒即位后才将刘娥接到宫中给予正式的名分。

影视剧中的刘娥形象

15年间刘娥从一个普通歌女不断充电看书和学习琴棋书画,变成一个见识不凡的才女,在进宫后成为真正可以帮宋真宗赵恒分忧解难的贤内助,凭借为宋真宗生下唯一的皇子,一步步从美人晋升为皇后,宋真宗驾崩之后,刘娥一度成为类似武则天一样的角色,临朝称制,由于刘娥自幼父母双亡,无亲无故,所以她进宫之后,就让真宗赐姓前夫龚美刘姓,与前夫龚美以刘姓兄妹相称。

4.汉初与匈奴和亲后匈奴子孙从母姓刘:汉朝初期,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汉室刘姓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后,按照匈奴贵族从母姓的习俗,匈奴王室子女很多都姓了汉姓刘。

5.汉朝打败匈奴后匈奴汉化大量改姓刘:汉武帝时期,汉朝打败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与汉族杂居,慢慢被同化由游牧改为农耕,很多都改为汉朝国姓刘,当时有说法:十胡九刘。

6.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北魏贵族独孤氏改姓刘:公元494年,孝文帝从平城(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实施汉化改革,很多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作为北魏八大柱国的八大贵族姓氏之一的独孤氏大量改成了汉族刘姓。

7.唐朝柳宗元的后人为避祸柳姓改刘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朝中做官的时候得罪了不少人,包括好多皇室的亲信,他的后人害怕遭到拖累和陷害,逃到山西洪洞县,改姓了刘,后来当地遭水灾,这些后来又分头迁居到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山东曹县等地方。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773~819)

8.明朝抗倭名将刘显为报恩由龚改姓刘:刘显本是江西南昌人,本姓龚,自幼习武,家道衰落后年幼时就漂泊到四川,被当地卫使刘岷提拔到麾下从军,为了报答刘岷的知遇之恩改龚姓为刘姓,后来从军后屡立战功,一路青云,升到广东总兵、狼山总兵的职位,后面与戚继光一起抗倭,刘显任左将军,戚继光任中将军,俞大猷为右将军,三路联合歼灭了平海卫的倭寇,取得了抗倭几十年中最大的胜利,成为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刘显最后一直升官到左军府都督、太子太保,相当于明朝嘉靖朝的中.yang.军.wei级别。

明朝抗倭名将刘显(1515-1581)

9.少数民族沙陀人改汉姓刘:唐朝德宗年间,居住在山西大同一带的沙陀人与汉人长期混居,不少沙陀人逐渐改了汉姓刘,沙陀刘氏的后人刘知远和刘崇后来分别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后汉(947-951)和北汉(951-979),一旦成为皇帝,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就会比普通人更快更多,所以这两个沙陀刘氏皇帝的后代也成为刘姓中重要的一个分支。

10.少数民族契丹改姓刘: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超级崇拜汉高祖刘邦,建立辽朝后,除了自己的契丹姓耶律氏外,也同时以汉姓刘自称,所以他的后代中很多人都最终改为刘姓,现在天津宝坻县耶律各庄村一带刘姓后人比较多,很多都是契丹耶律氏改刘姓的后人。

11.历朝历代少数民族改汉姓刘:除了上述介绍的这些以外,在历朝历代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大量少数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刘,包括:满族、蒙古族、回族、壮族、藏族、傣族、高山族、维吾尔族、京族、朝鲜族、苗族、白族、瑶族等,在此略过不再一一介绍。

刘字的起源和刘姓图腾的含义

一、刘字的起源和演变

刘字本意是杀戮,最早的甲骨文中左边是个像鸟又像人的一个动物形象,右边是一把刀,组合起来就是用刀刺杀动物或人。东汉人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刘字,大概为了避讳汉朝国姓,只有刘字的小篆体鐂,解释为:鐂,杀也。也就是刘是杀戮的意思。

刘字的演变

二、刘姓图腾的含义

刘姓图腾右边是一个长者拿着刀,刀的象形具体可以参考上图甲骨文刘字右边的形状,老者拿着刻刀,正在契刻春天和秋天天气到达地球的运行规律,这种行为称之为“留”,后面演变为“刘”。刘姓图腾表示刘氏部族掌管着春分和秋分节点的测定。

刘姓图腾

刘姓祖地和祭祖活动

刘姓正宗的血缘起源于尧,尧的出生地目前全国有十几个地方都在争,尧的儿子源明被舜封在刘(河北唐县)成为祁姓刘氏,但刘氏正式得刘姓始于刘氏第18世的刘累,所以目前全球刘姓普遍认可的刘姓祖地还是刘姓得姓始祖刘累居住的地方河南鲁山县,目前全球刘氏最大的祭祖活动主要在河南鲁山县举行。

每年4月1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昭平湖的中华刘姓始祖苑,都会举行盛大的世界刘氏祭拜始祖累公大典。今年4月18日至4月20日,也将在此举办世界刘氏祭拜始祖累公大典暨文化交流、经贸论坛。

鲁山县中华中华刘姓始祖苑前,世界刘氏宗亲合影

2018年4月19日,世界刘氏祭拜始祖累公大典(鲁山县昭平湖中华刘姓始祖苑)

#大有学问##历史##头条创作挑战赛##姓氏##文化##刘##百家姓##历史开讲##河南##山西##河北#

刘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起源于刘累、公刘,得姓始祖刘康公更靠谱

刘姓起源河南,祖宗刘累。

当今全国人口排榜第四位。人口七千万,占全国人口5.38%,尧之后有刘累为刘氏。

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刘姓在中国人口中超过7000万人,是第四大姓氏。

刘邦

1刘姓的起源|陶唐氏的后裔刘累、河南偃师县南的刘康公

起源,刘姓起源有多个源头,一是源出陶唐氏的后裔刘累。

陶唐氏的后代刘累,从学豢龙氏掌握了驯养“龙”的本领,而被孔甲赐为御龙氏。

刘累

二是源自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今天的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

刘姓名人也颇多。

古代有政治家汉高相刘邦,东汉的创立者刘秀,三国蜀汉的皇帝刘备,十六国时期的刘渊、刘崇,学者文人有西汉刘安、刘向。

据说,刘邦打败项羽后,没有对项羽的族人大开杀戒,比如,项羽族人平皋侯,玄武侯,他们原来都姓项,刘邦均敕姓为刘了。

还有东舞阳人王常,曾起兵反对王莽,立有大功,被更始帝刘玄敕姓刘。

三国蜀汉名将刘封,原来姓寇,因为他是刘备之养子,也敕姓刘。

五代北汉的国主刘继恩,原来姓薛,因为他是刘承均的养子,又改姓刘。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有史可查的刘姓起源。

刘姓出自远古帝王陶唐氏,其后裔封于刘,后代子孙以封地为姓。

刘姓家族是真正的炎黄子孙,郡望彭城。

刘累

该村刘氏两门,村西刘氏1936年从郏县孔山洞迁入该村,族人十六口,族长刘石磙。

村东刘姓,1983年从磨街扈阳迁入,族人六口,族长刘根典。

堂号刘氏堂号:彭城堂、黎照堂、中山堂、五忠堂、河南堂、颍川堂、蒲编堂、青藜堂、忠孝堂。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从汉代后,由政治、经济等原因,被汉族影响的回族刘姓、满族刘姓、蒙古族刘姓、朝鲜族刘姓和维吾尔族刘姓都存在着。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鲜卑族改为汉姓,其中“勋臣八姓”之一的独孤氏改为刘姓。

沙陀刘氏。

唐末五代时期,突厥沙陀族的一支自称是刘邦的后裔,他们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后汉和北汉。

尽管刘姓其源甚多,但一致公认,刘累就是刘姓的得姓始祖。

刘备

2刘姓的起源|刘累怕被治罪,就逃到河南省鲁山县,其子孙就以他的名字为姓,称为刘姓

据史籍记载,夏朝后期有一个叫做刘累的,专门为夏朝第十三任君王孔甲养马。

后来,由于管理不善,死了一匹马,刘累怕被治罪,就逃到位于今河南省鲁山县一带躲起来。

其后世子孙就以他的名字为姓,称为刘姓。

刘累则被奉为刘姓的得姓师祖了。

至周宣王时,杜伯无罪被杀。其子隰叔逃奔晋国,晋封为士师之宫,子孙遂改为士氏。

隰叔之曾孙,士会曾出使秦国,并居于秦,后又由秦国返回晋国,其次子士轼留在秦国不归,但未赐姓,遂恢复其祖上刘累之姓为刘氏。

故刘累是刘姓的得姓始祖。

自此,刘姓源远不绝,是中国一大望族。

为什么刘累会是刘姓的得姓始祖?

因为刘累是现存文献最早出现使用刘字的人物,目前的姓氏书一般都认为,刘累是刘姓的得姓始祖,其实他应该是刘姓的起源人物。

据说,刘累是尧的裔孙。

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御龙。

约在夏孔甲帝时,天降龙于今河南省临颍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孔甲派刘累到此牧龙。

刘秀

3刘姓的得姓始祖|公刘会是刘姓的得姓始祖吗?还是刘康公比较靠谱

但是,有人认为姓氏起源于周族,而是刘累夏朝时期的人物。

所以,这些人认为他不可能有姓氏,自然也就不会是某一个姓氏的得姓始祖。

那么,公刘会是刘姓的得姓始祖吗?

与刘累相比,公刘虽然带有一定的传说色彩,但却似乎实有其人,从文献上看,公刘确实是周族的一个先公。

据说,《诗经》的《公刘》篇可视为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事实上,公刘,后稷的后裔。

公是称号,刘是名。

事实上,把刘康公视为华夏刘姓的得姓始祖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断。

首先,刘康公之得氏,符合氏源于食邑这个规律,汉民族的大量姓氏便是源自食邑。

其次,自刘康公封于刘邑之后,其家族以刘为氏的传承关系十分清晰,不仅其子孙以刘为氏,而且其族人亦以刘为氏,其邑人称为刘人。

总之,刘姓的起源是刘累和公刘,但是他们都是上古时代的人物,有些传说的意味,比较靠谱的是刘康公。这个得姓始祖还是刘康公,比较符合“氏源于食邑”这个规律。

一起探讨刘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欢迎关注我!

作者|龚柳辉

刘姓的起源及出过的名人

刘姓,汉朝国姓,中国曾经最具影响力的姓氏,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一,世界第四大姓,人数极多、分布极广。世界人口在9000万人以上,中国人口在7000万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5.5%,因政治原因在《百家姓》之中被排在第252位,实际上刘姓在宋朝为第三大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刘姓是第四大姓。

中国自古就有刘天下之说,无论是建立王朝的数量,还是称帝的人数,刘姓都远多于其他姓氏,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100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帝王专业户”。

自刘累、刘康公开始,刘姓4000年连绵不断,先后建立朝代包括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辽朝、刘国、西辽、玄汉、北辽、胡夏、后辽、大齐、东辽、汉国、东丹、燕国等王朝。另有刘圣、刘永、刘显、刘黎、刘龙儿等割据。根据《王道世系明鉴》记载吐蕃帝国、古格王朝和拉达克王朝的君主汉姓刘。

世界历史上刘姓建立最多、统治时间最长、称帝人数最多。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曾被套称为帝王之姓,《古今图书集成·民族典·卷三四三》载”大约得姓之尊、称帝之贵,无过于刘”。

刘氏是唯一曾2次统一中国和拥有世界最多诸侯王国,并在春秋战国、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拥有正统,最伟大姓氏!

当今专家在评论刘姓文化的时候,用十六个字精辟的评价和总结了这一伟大的姓氏:“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万姓之首”。显然,这个评价是毫不过誉的。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地区。在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现代刘姓除少数人明确表示在汉化过程中改为刘姓以外,其他刘姓绝大多数都是‘汉室之后’刘邦及其兄弟后代,此外刘姓还有汉后无二刘和天下一刘的说法。

凡是姓的字是刘的人均属于刘姓或刘氏。刘姓是当今世界人口第四多的姓氏。

在古代,刘氏特指姓刘的未婚女子或改姓夫姓刘的妇女。近现代以来,姓与氏的概念一般不作区分。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有9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刘”。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彭城、中山、长沙、南阳、天水、东平等十五处之多。另外全世界的刘姓人口聚在一起牵手能围绕地球转1.2圈。

折叠主要来源

来源一:

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

源于祁姓,传说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祁氏被封于刘国(前称定州唐县,今河北唐县),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是远古祁姓部落陶唐氏的领袖,名放勋,他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据传说唐尧出身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尧因地名而为祁姓,其第九子源明被封在刘国(今河北唐县),子孙遂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为刘氏,史称刘氏正宗。

又一说刘姓始于刘累(部分留氏族谱作“留被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 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竹书纪年》云:“孔甲元年,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竹书纪年》云:“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来源二:

源于晋国士氏: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代彭氏而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今西安市南杜陵),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国君杜伯无罪被杀,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蒍在晋国担任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为范氏。士会嫡子范文子士燮,为国之贤臣;次子士鲂,立彘氏,士鲂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复刘氏,汉高祖刘邦就是他的后代。士会不仅是范氏、随氏得姓始祖,也是刘氏的大显祖。《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说)“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王符在《潜夫论》中称赞道:“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即士会)之最盛也”。郑樵在《通志》二十六卷《氏族二》中说:“尧之后分为六,唐氏、杜氏、范氏、刘氏、 韦氏、祁氏,皆为著姓,岂尧之不泯欤”!

来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周定王赐给弟弟姬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前后,周定王将刘邑(今河南偃师),封给他的弟弟姬季子做领地。至此,姬姓刘子国就正式地在东周王畿之内建立起来了,刘康公也就成了很高兴飞姬姓刘氏的肇姓始祖。姬姓刘氏世代任周朝卿士,主理内政外交长达一百多年。

《左传》成公十一年:晋郤至与周争鄇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来源四:

源于投降汉朝的秦末齐国将领刘到:据史书记载,“平都孝侯刘到,平都。索隐县名,属东海。以齐将,高祖三年降,定齐,侯,千户。五年孝惠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六月乙亥,孝侯刘到元年。索隐故齐将。巳上孝惠时三人也”。

来源五:赐姓或改姓

1.出自项氏:汉初赐项羽的叔父项伯等人为刘氏,封射阳侯: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为感谢项伯的救命之恩,赐项伯姓刘,封为射阳侯。同时还封了三位项氏族人:桃侯项襄封邑在山东汶上,平皋侯项它封邑在河南温县、玄武侯(姓名无查,封邑待考),对这三位项氏侯爵及其家人均赐姓为刘氏。

2.出自姒姓娄氏:赐娄敬为刘氏,封关内侯: 娄敬,齐国人,娄敬去拜见刘邦。主张定都长安。刘邦认真听取了他对建都的意见后,并又征求众大臣的意见。众臣中惟独张良十分赞同娄敬的见解,并力劝刘邦移都长安。于是,刘邦决定将汉朝都城迁往长安。刘邦采纳了娄敬迁都长安的建议,并把他留在身边为官,还封他为关内侯,同时赐姓为刘氏。

3.源于汉代礼仪(官职),出自汉代皇室秋祭——貙膢(貙刘),属于以官称为氏。特别需注意的是:貙刘一支刘氏,本字为貙膢,因此正确姓氏读音作lòu(ㄌㄡˋ),不可读作líu(ㄌㄧㄡˊ)。

4.出自王氏:东汉舞阳人王常,平王莽立大功,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王朗冒名汉成帝之子刘子舆,自立为帝,被诛。

5.出自龚氏:宋真宗继位后,赐皇后刘娥表兄(一说前夫)龚美姓刘,认其为弟;明朝嘉靖年间著名大将军都督刘显原姓龚,为报人知遇之恩,改姓刘。

6.出自卢氏:安定三水人卢芳,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曾自立为帝,据平凉等地,后失败逃奔匈奴:

7.出自寇氏:三国蜀将刘封,原姓寇。为刘备义子,改姓刘。

8.出自丘氏:西晋义阳(今河南新野)人丘沈冒称汉宗室后裔,改姓刘名尼。被拥立为帝,建年号为神凤。

9.出自留氏:留氏改刘氏:后坡刘氏为永春留氏族裔,于宋末元初的动荡中易姓为刘;另《清源留氏族谱》载:第三十九世留天禄,泉州路录事,因军情严重,不仕,复入永春,居留安故地,改留为刘,为本支始祖。

10.出自柳氏,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之后,因柳宗元和当时朝政大臣不和,招惹很多皇室亲信,其后人恐遭陷害,逃荒到山西的洪桐县,改姓为刘。很多年后因当地遭水灾,他们纷纷迁移到河南的周口、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县、泰安一带。

11.出自薛氏:北汉皇帝刘继恩,本姓薛,因是刘承钧的外甥和养子,改姓刘。

12.出自何氏:北汉皇帝刘继元,本姓何,因是刘承钧的外甥和养子,亦改姓刘。

13、一说元末陈友谅败亡后其后代有改姓刘的。

14. 唐宦官刘贞亮,原名俱文珍,无嗣。

15. 明代宦官刘瑾本姓谈(音dan),改姓刘,无嗣。

16.出自侯氏:刘亨赙(1872-1926年),又名侯夏饱,字图琼,号纯青,菲律宾名何塞·伊格拉西澳·宝华,福建南安码头人,是菲律宾独立战争中的一位华侨将军。其他近代、现代改姓刘氏者略。

折叠少数民族或外国刘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的民族融合,也反映在姓氏的演变上,刘姓是颇为典型的一例。

1.匈奴刘氏: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於冒顿(音mo du墨读)为妻,冒顿姓挛 (音luan di銮低)。按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以汉女后代有以刘为姓者。五胡十六国时期记载有汉国-前赵国建立者匈奴屠各部刘渊、刘曜,夏国建立者匈奴铁弗部刘屈孑(即赫连勃勃)、襄国刘显等。

2.独孤部:是五胡十六国末期出现的北方游牧部落之一,匈奴后裔。后归附拓跋鲜卑。北魏时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部分独孤氏改为刘姓,(另一部分仍保持独孤姓,如李渊和杨广的外祖父独孤信)成为当时北魏鲜卑贵族最显赫的八姓之一。

3.稽胡,又称山胡、步落稽,源于南匈奴。北魏时期稽胡首领刘蠡升、其孙北周时期稽胡首领刘没铎等曾先后称帝,建立割据。离石胡是山胡的一支,隋末唐初,离石胡人刘龙儿、刘季真,刘苗王曾建立割据。

4.沙陀刘氏:

唐德宗时,沙陀人内附,定居于今山西大同一带,长期与汉族杂居,不少人改汉姓。其中沙陀部的刘知远家族两度建立:后汉(刘知远建立)和北汉(刘崇建立)。后降宋朝,沙陀刘氏散居北方各地,成为刘姓又一支脉。

5.契丹刘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之后,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起汉名刘亿。《辽史·后妃传》“序”:“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金史》记载“移剌曰刘“。(“移剌氏”即契丹国姓“耶律氏”)因此耶律氏有改为刘姓的。当代天津市郊区宝坻县耶律各庄村中刘姓村民较多。当地人说,这个村刘姓村民多为坐地户,是当年随蒙古军队来到这里定居的,刘姓是由耶律姓衍转过来的。

6.魏晋时乌桓部族有刘姓者;另外后燕时独孤部刘亢泥曾被封为乌桓王。

7.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刘姓者。

8.回族中的刘姓,多为改姓。中国回族形成于宋元之间,初无固定姓氏,入居中原后,回、汉杂居,很多人使用汉字姓。刘姓是从古兰经经名译音“辽艾辽艾”(汉语义为珠宝)转音而来。明初以后,随着回汉民族间人文交融,内地回民普遍使用汉字姓,其中刘姓不少。至元七年(1207年)授蒙古国诸万户府奥鲁总管的铁迈 赤之子,虎都铁木禄(字汉卿),母 姓刘,故改名刘汉卿。(参见《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清代归附 回回伊不热业墨,“原隶内务府,后在凤城县(分属辽宁)入籍, 改姓刘氏,遂为凤城刘姓回民先祖。”(《中国回族人名大词 典》)另有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任河南行省平幸政事的刘 哈刺不花,虽《元史》言“其先江西人”,但就其“哈刺不花”和 “探马赤军户”的身份,以及受回回人泰不华(达不华)赏识推 举为椽史(属员)的迹象来看,或是回回人。哈剌不花的刘姓, 非赐即改。再有,甘肃的回族中,也有将马、白等回族显姓,改为刘姓者。刘姓回族在中国分布较广。

9.蒙古族刘姓

(1)元朝蒙古族中刘氏出现在公元1285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来有位蒙族人名呼图克特穆尔的名士,酷爱汉族书籍和文化,他的母亲是汉人,姓刘。有一天,这位名士拜见元仁宗皇帝,谈论中,元仁宗对他的汉学水平加以赞赏,并为他起了个汉人的名字,叫刘汉卿。从此,刘汉卿的后代就形成了一支刘氏家族。 (2)蒙古族鄂尔果诺特氏,满语为Ergonote Hala,亦称鄂柳特氏,本蒙古族姓氏,世居喀尔喀,后多冠汉姓为刘氏。

(3)蒙古族刘佳氏,亦称留佳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李佳和罗、瓦尔喀、乌喇、辉发、松花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刘氏、雷氏(蒙古留佳氏世居察哈尔)。

(4)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世居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多冠汉姓为崔氏、刘氏。

10.满族刘姓,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细鳞鲮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世居黑龙江,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等。

(2)满族宁古塔氏,满语为NinggutaHala,汉义“六”,既清六祖世居地。以地为氏,所冠汉姓为宁氏、刘氏,世居宁古塔、绥分、珲春、讷殷和佟吉等地。元朝时女真人乌古伦氏迁居到中原,改姓刘氏,其后裔中有位刘国杰,英勇善战,成为湖广行省的要官,后又升任光禄大夫。还有一支女真人宁古塔氏也迁居到中原,改姓宁和刘,宁为宁古塔氏的头一个字;而“宁古塔”按满语的意思是“各六”或“每六”,其实就是“六”,“刘”与“六”同音,故姓氏为刘。

(3)满族钮图氏,亦称宁武图氏,满语为Niotu Hala,世居哈达。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后多冠汉姓为钮氏、刘氏。

(4)满族喜塔喇氏,亦称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是满族大姓,满语为SitaraHala,汉义“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俄国学者史禄国认为,它与瓜尔佳氏,满语为同属“阔雅里满洲”。另考,《龙飞御天歌》有哈兰都达鲁花赤姓“奚滩”,乃明时女真望族,曾冠汉姓为“刘”,有学者认为喜塔拉即其演变而来。世居尼雅满山、蜚优城、长白山盖吉、佛克顺等地,所冠汉姓为管氏、赵氏、图氏、祝氏、文氏、齐氏、孙氏、希氏、奚氏、喜氏、线氏、祁氏等。

(5)满族伊喇氏,亦称伊拉喇氏,满语为Ilan Hala,汉义“三”,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移喇”(即契丹国姓“耶律”),世居三姓,后多冠汉姓为刘氏、王氏、肖氏、萧氏、李氏、黄氏、白氏。

(6)满族纽塔氏,亦称努他氏,满语为Nunta mongu,老满洲部族,人数很多,有四个分支。满语NINGUTA为远祖之意,推想表示其远祖来自宁古塔,后多冠汉姓为刘氏。

(7)满族查佳氏,满语为Cagiya Hala,是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满族同胞中有此氏,后改汉姓为刘氏。

(8)钮祜禄氏(多改汉姓为钮或郎,改姓刘的不多)。

其他还有伊里氏、伊拉齐氏、刘佳氏、以及隶属各旗本为汉族的刘氏和朝鲜族刘氏。

11.维吾尔族刘姓

维吾尔族刘姓形成于元末明初。元代在河南为官的维吾尔族人刺真海牙,曾孙名叫忽都海牙,明初随祖母姓刘,名仲琛,隐姓埋名,作为普通百姓繁衍生息下来。刘姓维吾尔族人现居河南渑池县尚有5 0 0 余人,一小部份移居到西安等地。

12.朝鲜族\朝鲜国\韩国刘姓

中国朝鲜族刘姓人口数量位居第30名左右。朝鲜族刘氏以江陵为核心本贯,后来分衍有忠州、巨昌、金城、裴州、延安、我州、庆山、平尚等数本。在韩国的二百五十多个姓氏中,韩国刘氏人口总数排在第三十二位。据记载泉州人刘载在高丽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定居高丽后,被任用为“守司空尚书右仆射”。

13.傣族、景颇族刘姓

明朝初期,朝廷派军队到滕冲地区屯田戎边,许多内地刘氏将士随军来到该地,其中一部分人则定居下来,与当地主要民族傣族、景颇族女子联姻,成家立业,繁衍生息。由于这些刘氏人与傣族、景颇族人通婚,其后代多随父姓为刘氏,融入傣族、景颇族。据近年云南腾冲刘氏收集到的3 5 1 个族谱中发现,有七支刘姓演变为傣族、景颇族。

14.京族\越南刘氏

京族原称为越族,人口近两万,有31个姓氏,居住在广西南疆诸岛,刘姓人口数量在京族中占20%,是这个少数民族的第一大姓。在越南的京族刘姓有三类,一类是完全融入越南民族的刘姓,一类是越南族人使用汉字姓刘氏而形成的刘姓,再一类就是近代以后移民越南的华侨、华人。不过,今天这几种不同的刘姓已很难区分了。

15.壮族刘氏:

湖南、广西等地都有壮族刘氏分布,名人有唐代著名的歌仙刘三姐

16.高山族刘姓

高山族人本无固定姓氏,清乾隆二十三年,朝廷赐给高山族七个姓(卫、金、钱、廖、王、潘、黎)。从日本侵占台湾到台湾重回中国期间,高山族人多依托当地汉族人,认其姓为己姓,据统计共有7 9 个姓,其中有刘姓。

17.柯尔克孜族刘姓

清末初期,柯尔克孜族姓氏改称汉姓,并从柯尔克孜族姓“蔡音德热”分化出汉族姓“ 刘”。

18.达斡尔族刘姓

清末民初两次户籍调查时,满文已被汉文代替。用多个汉字书写达斡尔族姓氏已不方便,于是便采用“哈勒”或“莫昆”音首或意义字表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同民族的联烟,达斡尔族又增加了讷迪、扎尼、雅库斯、尼尔登、涂库敦、张、王、李、赵、徐、邵、刘、陈等姓氏。

19.仫佬族刘姓

在仫佬山乡的客家人主要居住在龙岸镇,他们当中有刘家、陈家、李家、古家等13个姓氏

20.苗族刘姓,湘西等地有分布

21.瑶族刘姓,湘南等地有分布

22.白族刘姓,湖南桑植、慈利的白族姓氏比较多,有谷、王、钟、熊、李、段、高、杨、张、刘、孔、施、车、于、马等。

23.藏族刘姓,古代藏族逐渐发展成为六大氏族,即赛、穆、党、东、札和珠,各大氏族中又分化出若干小氏族和家族,取的汉姓中,其中有刘姓。其实,藏族人取汉姓是历史及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民族融合这一大趋势的产物。

其他外国刘姓的来源略

折叠得姓始祖

刘累,尧之裔孙。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之术。约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时,天降

龙于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孔甲派刘累到此养龙,长达7年之久。因刘累养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后因一雌龙死,累把龙肉加工成美食,送给孔甲吃,孔甲享用后,感到味道鲜美,又向刘累求食,刘累怕死龙事发,孔甲追究问罪,便于约公元前1873年,迁徙到河南省鲁山县隐居,隐匿了原来的名字,改称“丘”,人称“丘公”,称隐居的地方为“邱公城”。孔甲知道后,不再追究,丘公改为刘累,刘累族人遂复姓为刘氏,中华刘姓遂繁衍生息。

刘姓自汉朝以来多次建立大一统或地方割据,其中西汉(皇帝15人)、东汉(皇帝14人)为大一统。史书公认但未大一统的还有玄汉(皇帝1人)、南朝宋(皇帝9人)、蜀汉(皇帝2人)、后汉(皇帝2人),其它地方割据称帝者有十六国汉国-前赵(称帝5人)、夏国(称帝3人)、南汉(称帝4人)、北汉(称帝4人)、齐(称帝1人)、燕(称帝1人)等。还有自立为天子者史书记载有19人(西汉时的刘信、东汉之前的刘盆子、西汉钟武侯刘望、梁王刘永、新朝的刘子舆、东汉的刘文伯、西晋时的刘尼、西晋时的刘芒荡、襄国刘显、刘黎、南朝宋的刘义宣、南朝宋的刘子勋、南朝梁的刘静躬、北魏末年的刘蠡升、北周时的刘没铎、隋代的刘苗王、隋代的刘元进、隋末的大世皇王刘迦论、隋末唐初的刘武周)。

刘姓自汉以来受封王爵、自立为王者历代大约有500多人(见词条“刘氏诸侯国”)

刘姓自东周卿士刘康公开始,各朝及地方割据行使丞相与副丞相职权的100多人。(见文库“刘姓主要分布”)

折叠迁徙分布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有7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

汉末三国之际

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

唐代和宋代,

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从明末开始,

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古代名人

折叠编辑本段古代刘氏

全名存在时期创始人姓名历代领导人
西汉前202年——8年刘邦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贺、刘询、刘奭、刘骜、刘欣、刘衎、刘婴
东汉25年——220年刘秀刘秀、刘庄、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协
蜀汉221年——263年刘备刘备、刘禅
汉-前赵304年——329年刘渊刘渊、刘和、刘聪、刘粲、刘曜
胡夏407——431年刘勃勃刘勃勃、刘昌、刘定
刘宋420年——479年刘裕刘裕、刘义符、刘义隆、刘劭、刘骏、刘子业、刘彧、刘昱、刘准
后汉947年——950年刘知远刘知远、刘承祐
桀燕911年——913年刘守光刘守光
南汉911年——971年刘龑刘龑、刘玢、刘晟、刘鋹
北汉951年——982年刘旻刘旻、刘承钧、刘继恩、刘继元

展开

折叠古代刘氏其它割据

全名级别存在时期创始人姓名该领袖名讳
诸侯-姬姓刘国(刘子国)子爵东周刘康公刘康公 、刘定公(刘夏)、刘献公(刘挚)、刘文公(刘卷)、刘桓公、......
玄汉(更始)称帝23-25年刘玄刘玄
赤眉汉(建世)称帝25--27年刘盆子刘盆子
汉七国反叛诸侯王爵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同前
称帝侯爵公元7年刘信刘信(自称天子)
定安公国皇太子公爵称帝8年-25年刘婴公元8年王莽废除了刘婴的皇太子之位,并降封为定安公。公元25年2月刘婴被杀死
山阳公国公爵220-309年刘协刘协、刘康 、刘瑾 、刘秋
安乐公国公爵263-347年刘禅刘禅、刘恂刘玄(成汉所封)
刘望国称帝侯爵公元23-23刘望钟武侯刘望
梁汉国称帝王爵25-27)刘永梁帝刘永、梁王刘纡
刘子舆国称帝(23-24刘子舆(即王郎)自称天子刘子舆
刘文伯国称帝王爵25-37刘文伯(即卢芳)刘文伯自称天子
神凤国称帝公元303年刘尼自称天子刘尼(即丘沈)
刘芒荡国称帝309---309刘芒荡自称天子刘芒荡
匈奴屠各部左贤王304——329刘豹左部帅、左贤王刘豹
襄国称帝351---352刘显自称天子刘显
晋国称王公元353刘康晋王刘康
刘黎国称帝389---389刘黎自称天子刘黎
率善国称王公元416年刘虎率善王刘虎
独孤部部落大人 王爵270年—387刘猛刘路孤刘亢泥(中部帅刘猛)、刘路孤、刘库仁、刘眷、刘显、刘罗辰乌桓王刘亢泥
南匈奴铁弗部******胡夏左贤王单于 称帝(?~391)*******407-431刘去卑******刘勃勃刘去卑、刘诰升爰(刘训儿)、刘乌路孤(刘武、刘虎)、刘务桓、刘阏陋头 、刘悉勿祈 、左贤王大单于刘卫辰赫连勃勃( 刘勃勃) 赫连昌( 刘昌) 赫连定( 刘定)
刘举国称帝公元473年刘举自称天子刘举
汝阴王国王爵479-545、556年刘凖汝阴王刘凖、刘胤、刘端、刘哲刘睿
刘宋反叛诸侯称帝 王爵454年465年刘义宣刘子勋建平:刘义宣义嘉:刘子勋、寻阳王刘子房、临海王刘子顼、桂阳王刘休范、建平王刘景素
天授称帝527年刘获自称天子刘获
燕国称王531年刘灵助燕王刘灵助
刘敬躬国称帝542年刘敬躬称帝刘敬躬
匈奴稽胡称帝神嘉 525年—535年圣武 577刘蠡升刘没铎神嘉帝刘蠡升、南海刘王、圣武帝刘没铎
刘霸道国称帝611刘霸道自称天子刘霸道
刘元进国称帝613刘元进自称天子刘元进
皇国称皇王614刘迦论大世皇王刘迦论
匈奴离石胡称帝称王可汗614614619—620刘苗王刘龙儿刘季真自称天子刘苗王刘王刘龙儿、突利可汗刘季真
定杨国可汗617-620刘武周定杨可汗刘武周
天造称王622-623刘黑闼汉东王刘黑闼
王爵称帝911-913刘守光燕帝刘守光
南平王爵910-911刘隐南海王刘隐
大齐称帝1130-1137刘豫齐帝刘豫
天赐称帝1214年刘永昌刘永昌
刘国称王1296年刘六十“刘王”刘六十
汉国称王1465年刘通刘千斤汉王刘通(刘千斤)
顺天安民称王1588-1589刘汝国顺天安民王刘汝国
称王1622年刘永明安民王刘永明
刘守分国1644年刘守分总兵刘守分
大明国1853-1855刘丽川大元帅刘丽川
大汉称大汉德主1861-1863刘德培大汉德主刘德培
罗平国1900刘家福首领刘家福
大同共和国1911年刘建封安图县知事刘建封
尚明称帝1934年~1951年刘锦兰自称尚明皇帝刘锦兰

展开

折叠刘氏古近现代海内外

名称起止年代建立者姓名首任刘姓领袖其它刘姓领袖
兰芳共和国1776年-1886年刘台二总统刘乾兴总统、刘阿生总统、刘亮官总统、刘恩官总统
台湾国1894年-1895年刘永福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四大创始人之一主席开国元首
越南后占城国朝鲜百济国王986年-989年刘继宗国王刘付俞国王

折叠外族汉姓刘的相关

名称起止年代建立者历代最高领导人
辽朝907年-1125年刘亿(耶律阿保机)
西辽1132年-1218年刘大石(耶律大石)
东丹926年-952年刘倍(耶律倍)
北辽1122年-1125年刘淳(耶律淳)
东辽刘阮(耶律阮)
后辽1216年-1230年刘厮不(耶律厮不)
庙号谥号汉名契丹名年号在位时间
辽肃祖(辽太祖追封)昭烈皇帝耶律耨里思未称帝
辽懿祖(辽太祖追封)庄敬皇帝耶律萨剌德未称帝
辽玄祖(辽太祖追封)简献皇帝耶律匀德寔未称帝
辽德祖(辽太祖追封)宣简皇帝耶律撒剌的未称帝
辽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汉姓刘)耶律阿保机神册天赞天显907年-926年
辽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汉姓刘)耶律尧骨天显会同大同927年-947年
辽义宗(辽世宗追封)文献钦义皇帝耶律倍(汉姓)耶律突欲926年-930年
钦顺皇帝(或作寿昌恭顺昭简皇帝)(辽圣宗追封)、章肃皇帝(辽穆宗追封)耶律李胡(汉姓刘)耶律洪古
辽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汉姓刘)耶律兀欲天禄947年-951年
(僭伪)翼武皇帝耶律察割951年
辽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汉姓刘)耶律述律应历951年-969年
辽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汉姓刘)耶律明扆保宁乾亨969年-982年
辽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汉姓刘)耶律文殊奴乾亨统和开泰太平982年-1031年
辽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汉姓刘)耶律只骨景福重熙1031年-1055年
辽道宗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汉姓刘)耶律查剌清宁咸雍大康大安寿昌寿隆1055年-1101年
辽顺宗(辽恭宗追封)大孝顺圣皇帝耶律浚(汉姓刘)耶律耶鲁斡
辽恭宗(辽仁宗追谥)天祚皇帝(尊号)、恭怀皇帝(谥号)耶律延禧(汉姓刘)耶律阿果乾统天庆保大1101年-1125年

展开

北辽

庙号谥号汉名契丹名年号在位时间
辽宣宗天锡皇帝(尊号)、孝章皇帝(谥号)耶律淳(汉姓刘)建福1122年
辽德妃萧普贤女(期间遥奉耶律定为帝)德兴1122年-1123年
辽神宗顺文皇帝耶律雅里(汉姓刘)神历1123年
辽英宗显武皇帝耶律术烈(汉姓刘)1123年

西辽

庙号谥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辽德宗天祐皇帝耶律大石(汉姓刘)延庆康国1124年-1144年
感天皇后萧塔不烟(汉姓刘)咸清1144年-1151年
辽仁宗正德皇帝耶律夷列(汉姓刘)绍兴1151年-1163年
承天皇后耶律普速完(汉姓刘)崇福1164年-1177年
辽襄宗文颢皇帝耶律直鲁古(汉姓刘)天禧1178年-1211年
悯文皇帝屈出律(汉姓刘)天禧1211年-1217年

东辽

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耶律留哥(汉姓刘)元统1213年-1220年
姚里氏1220年-1226年
耶律薛阇(汉姓刘)1226年-1238年
耶律收国奴(汉姓刘)1238年-1259年
耶律古乃(汉姓刘)1259年-1269年

后辽

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耶律厮不(汉姓刘)天威1216年
耶律乞奴(汉姓刘)天佑1216年
耶律金山(汉姓刘)天德1216年-1217年
耶律统古与(汉姓刘)1217年-1218年
耶律喊舍(汉姓刘)1218年-1220年

折叠郡望

有关史据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江苏徐州)。主要有2支,一支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一支刘氏是汉宣帝的后代。

2,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代顷王刘仲。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折叠堂号

1,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豢龙堂:夏代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御龙氏。

3,藜照堂: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折叠编辑本段其他资料

折叠刘姓宗祠门楣题辞

禄阁流光 彭城世德

“禄阁流光”是出自刘向的故事。刘向,西汉人,字子政,初为谏议大夫,宣帝招名儒俊材。元帝时为中垒校尉,博学通经。据无名氏《三辅黄图?阁》载:“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黎杖,叩阁而进见。向喑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与说开辟前事,出天文地理书授之。问名,曰:太乙之精,闻卯金之子好学,下观焉。”刘向著述有《洪范五行传》、《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

“彭城世德”出自汉高祖刘邦的事典。

折叠四言通用联

姓启刘国;

望出彭城。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刘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3-①、②》、《三、历史名人·刘邦》和《四、郡望堂号·彭城郡·彭城堂》等)。

彭城世泽

汉室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刘姓的望族居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市,汉高祖刘邦的老家。下联“汉室”,典指西汉、东汉两朝,都是刘家王朝的天下。

术通象纬;

药采天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术通乾象,

喜入天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雕龙名著;

殿虎英风。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唐朝正字;

汉室传经。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刘晏,引《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下联典指汉·刘向受帝命于天禄阁校正《五经》同异,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成《七略》。

阮嵇作友;

丰沛发祥。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刘伶与阮籍、嵇康为友。下联典指沛人刘邦建立汉朝。

业承西汉;

派衍南塘。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宁乡县南塘镇刘氏宗祠联。此宗祠联比较简短,全联典指南塘的刘氏,是西汉皇族的后裔。

彭城世泽;

松柏家声。

——秀月(笔名)撰香港特别行政区松柏塱刘氏宗祠联

彭城世泽;

铁汉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彭城世德;

禄阁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汉高故里;

古宋遗风。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汉里堂”通用堂联(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2、堂号·汉里堂》介绍)。

折叠五言通用联

藜阁家声远;

彭城世泽长。

——佚名撰刘姓宗祠“藜照堂”通用堂联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唐·刘锡禹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句联。

一门五都督;

三科两状元。

——佚名撰江苏省姜堰市旧城刘氏宗祠联(1)

天禄家声远;

彭城世泽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刘氏宗祠联

折叠六言通用联

海隅文藻振世;

顺昌旗帜惊人。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魏代“建安七子”刘桢,有文名。下联典指 宋·刘锜镇守安徽顺昌,破金兀术数十万兵。

上联典指东汉华阴人刘宽,字文饶,桓帝时官南阳太守,为人温和仁义。吏民有过错时,只用蒲鞭惩罚,表示耻辱而已,始终不让人受苦刑。“蒲鞭”,是用蒲草做的鞭子。下联典指西汉刘向,相传他在天禄阁校书时,有个穿黄衣、执青藜杖的老人,吹杖头火焰,为他讲开天辟地的故事。当问老人名字时,老人自称“太乙之精”。

折叠七言通用联

守本忿耕读第一;

尽人伦孝友俱先。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功垂淮海冠裳肃;

泽派罏山俎豆馨。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无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觉气如霜。

——明·刘宗周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天启初礼部主事刘宗周自题联。刘宗周,山阴人。

世号五忠光世第;

家传七业振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地区刘氏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福建省刘氏分支在宋代有刘颌、刘纯、刘铪、刘子羽、刘珙5人被谥为“忠”公的历史,下联典指刘氏在晋朝时,著名学者刘殷的7个儿子分别攻读“五经”和《史记》、《汉书》,后来都功成名就的典故。

六代大夫一二品;

一等人忠臣孝子;

折叠八言通用联

妙侣无双,押衙全义;

清才第一,嘉偶安贞。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刘震获罪,其女无双没入掖庭,古押衙义救无双,使其与表兄王仙客成夫妇。下联典指宋·刘愚殿试第一,其妻徐氏未嫁时,母欲以嫁富家子,徐氏泣曰:“不愿为富”。

寡鹄申哀,三娘命薄;

飞燕得宠,列女传成。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刘孝绰妹刘三娘嫁徐悱,悱卒,三娘作文祭之,极其哀婉。下联典指汉·刘向因赵飞燕姐妹而著《列女传》。

食德服畴,用资祖泽;

象贤迈种,克振家声。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1)

说礼敦诗,丕承先志;

贻谋燕翼,垂裕后昆。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2)

折叠九言及以上通用联

好善乐施应贲旌重典;

急公奉上允称帼遗微。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一等官人,荣秘丞声外;

此联为刘氏宗祠联。

敦本本自踪,须向祖宗绵旧德;

世衍俊宗,家诒顾及,大门第赖有传人。

——佚名撰江西省赣州市虔城藕塘里刘家祠堂[大门楹]联

尚书恩泽,学士词章,奕世犹留佳话在;

星岫云环,沙河水绕,此间宜有夏声来。

——苏若湖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刘氏家庙联(1)

系出临明,朔天禄石渠,代有人文光祖德;

族隆桃水,看朱霞白鹤,於今伟望缵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读书务得大,要礼义廉耻,无亏可称士品;

立身有何奇,行孝弟忠信,为事方是人家。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策马从南越归来,构数椽用妥先灵,敢说声威留穗石;

整旅入神京捍卫,把两字偏贻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

——刘永福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刘氏家庙联(2)

念先人须善嗣先人弓裘,必教泽如清溪,吏才如零溪,方无惭出处;

入此庙在求通此庙肸蠁,惟束顽以宗法,合敬以祭法,庶不忝烝尝。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联。盖县人刘畤兄弟曾讲学清溪,又刘霖溪长城宦皖南有循良之绩,清溪霖溪皆祖此祠也。

御龙世泽

殿虎家风

有关史据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江苏徐州)。主要有2支,一支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一支刘氏是汉宣帝的后代。

2,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代顷王刘仲。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刘姓的起源演变与迁移分布

刘姓的起源演变

​​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刘累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的改姓赐姓。(1)项伯因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2)公元前202年,刘邦接受戍卒娄敬的建议,决定把国都定于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3)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4)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姓刘,他们先后在今山西、陕西、内蒙地区建立了汉、前赵和夏三个,后定居河南,称“河南刘氏”。(5)北魏“勋臣八姓”之一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6)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称是刘邦的后裔,建立了后汉和北汉。(7)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鲜卑人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人口数量

最新统计数据,刘姓总人口排全国第四位。在北京、辽宁、陕西、四川均排在第4位;在上海排在第6位,在广东排在第8位,在福建排在第9位,在台湾排在第9位。

如果从人丁繁衍、人口数量来说,现代刘姓是北方强于南方的话,那么从宗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显赫来说,则是南方祁姓(刘姓)胜过北方祁姓(刘姓)。在南方刘姓中,又明显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的刘姓最为兴盛,如湖南的家族,四川的家族、家族,湖北的家族,江苏的家族、家族,福建的家族。刘姓中,除少数成员明确属于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姓为汉字姓刘氏之外,绝大部分都自称源于汉代皇族,是由2000年前那支曾创造过两汉文明的古老丰沛祁氏(刘氏)一脉发派繁衍而成,都是汉之子孙、及其兄弟的后裔。

人口分布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在海外的刘姓,又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部周边国家,如东南亚南洋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印支三国;又如南北朝鲜、日本;其次则是北美、澳大利亚;再其次是欧洲和南美,非洲则是世界上刘姓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

人口迁徙

祁姓刘氏最初发源于今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陕西省境。

祁姓刘氏传至战国时,有人在魏国任大夫,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有子刘清,辗转迁移到今江苏丰沛之地。刘清生刘仁,号丰公,刘仁生刘煓,字执嘉。嘉有四子:伯、仲、邦、交。第三子刘邦,即汉高祖。建西汉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形成了全国一大姓氏。

两汉时期,刘姓的迁徙主要是由祖籍丰沛地区经过长安洛阳两个首都向全国各地辐射,汉末中原刘姓为避战乱而不断向四方迁徙,向东南投奔东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靠蜀汉。魏晋南北朝之时,刘氏大举南迁,在这同时有许多少数民族刘氏加入到汉族刘姓之中。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北方各族人民纷纷南迁,刘氏宗族成员也大批南迁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形成东晋南朝时期著名的京口刘氏。

魏晋到隋唐五代,刘姓的迁徙主要是由北向南流动:一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刘姓由华北、西北、大漠、关外地区向中原地区迁徙。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刘氏长期在中原定居,最后完全汉化。另一方面,因为中原地区长期战争而动荡不安,为了躲避战争的灾难,原来居住在中原、华东、江北地区的汉室后裔刘姓,纷纷向东南的江浙、江南等相对安定的地区迁徙。其中,主要是原居丰沛一带的后裔彭城刘氏、原居河北的中山刘氏和原居山西的洪洞刘氏向东南一带迁移。隋唐时期,刘姓支脉遍布大江南北。宋代以后,刘姓就已遍布全国各地。

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明清时期刘姓一方面继续保持晋唐以来就开始的由华北向东南的迁徙大势,同时又有的向西南地区迁徙,并由中国东南沿海开始大规模向南洋地区拓展,从而形成了刘姓的第一次移民海外高潮。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204/1697179431321896.html
上一篇:偏财(偏财和正财的区别)
下一篇:闰年有哪些年(闰年有哪些年份表)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