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打碎碗是什么兆头(过年打碎碗是什么兆头本命年)

腊月为什么不能打碎东西 民间说带来无妄之灾

腊月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月份,腊月有很多的讲究和忌讳,那么腊月为什么不能打碎东西呢?腊月打碎东西有什么说法吗?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腊月为什么不能打碎东西

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为了过好年,我们会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大家都开始忙东忙西,为的就是希望祖先和神灵能够保佑和赐福于大家。

而腊月打碎东西是非常不吉利的,按照民间的说法这可能会给给家庭带来无妄之灾。如果在腊月的时候,你不小心打碎了碗筷,一定要记得说岁岁平安、岁岁平安。

腊月其他相关的禁忌

禁忌一

在腊月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灶神、财神等神像,无论是卖的还是买的,都不能说“买”而要说“请”,“买”是对诸神的亵渎和不敬,“请”是对诸神的恭敬和虔诚。

禁忌二

在腊月的时候,如果家中有聚餐,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外人面前不能歪着肩膀、不能罗着锅、不能撸袖子、不能挽裤管、不能叉着腿、不能嘬牙花子,平日里不能抖腿。

禁忌三

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能拿筷子敲打饭碗,那是叫花子的行为;更不能将筷子插在碗中间,只有死刑犯临刑时吃辞阳饭才这样插筷子;吃起饭来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

禁忌四

腊月廿二、三是小年,这个时候民间有祭灶的习俗,而民间规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也就是说祭灶王爷只能男子来,女性祭灶王爷是犯大忌。#p#副标题#e#

腊月有什么习俗

【腊月初八】关键词:腊八粥/泡腊八醋/腊八蒜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打腊八节开始,就进入年关了,腊八节这天人们就会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所以羊年的好兆头,就从一碗腊八粥开始。然而提起“腊八节”,大概多数人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据说,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这一习俗已延续千年 最早供穷人食用。

如果说过年是一首交响乐,那么腊八节就是第一章“前奏曲”。而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五味俱全”,“八宝”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与“八宝”对照,这是与腊八节中与穷人相关的地方,慢慢演绎成今天所讲的民俗。

【腊月二十三】关键词:糖瓜粘/剪窗花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的习俗是“送灶上天”。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通常要举行祭灶仪式来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不仅要吃糖瓜还要剪窗花,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腊月二十四】关键词:扫房子

“二十四,扫房子。”许多年轻人最讨厌这一天,常会一大清早就被父母叫起来打扫卫生,所以这一天也称为“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各家各户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到处洋溢着迎新春的喜庆。

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汉族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腊月二十五】关键词:接玉皇/做豆腐/赶乱岁

这个习俗对于一直身在城市里的人们有点陌生,不过这也算是老讲儿之一,需要传承。这一天“推磨做豆腐”,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各家各户纷纷吃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演变到现在成为了“磨豆腐”。

特别是“赶乱岁”,已经不常见。其实这一习俗是汉族民间旧俗,那时的人认为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汉族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腊月二十六】关键词:割年肉

汉民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在过去,由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盼望这过年买肉回家改善生活。

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近日,现如今虽然告别了曾经清苦的日子,但是看着那一碗碗喷香热乎的炖大肉,就算是肚里不缺油水的人,也准能掉下一串哈喇子,挑块儿瘦的就酒,拣块儿肥的解馋。虽然只是最质朴的吃食,但是充满了无限家的温暖。

【腊月二十七】关键词:宰鸡/赶集/洗浴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这里的采购可不是仅仅买些鸡鸭鱼肉的东西,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

除了宰鸡赶集之外,在这两天还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七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关键词:发面/蒸馒头

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在过去,没有发酵粉这种比较便利的东西,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腊月二十九】关键词:请祖/别岁/天香

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腊月二十九就是“小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春节大过年,都有哪些习俗禁忌? 这份详细大全请收好,别踩雷了

文 | 读书君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也为此而衍生出了许多的民俗活动。

每年到了春节,全国各地的人们用最热情和盛大的仪式来迎接春节,除了辞旧迎新、庆祝新春、敦亲祀祖以及娱乐狂欢外,过年还要遵奉各种各样的春节禁忌讲究,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心想事成。那么,都有哪些禁忌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贴春联禁忌

春联又称“门对”,每年到了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日,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的习俗。

对联,包括大门对、小门对、屋对,且基本都包括有上下联和横批三个部分。除了特殊情况只贴横批外,基本都包含三部分。

在农村地区,除了贴家大门外,院门、厨房、炕墙、猪圈、牛棚、碾磨以及重要路口的树上等也贴单联,以示吉祥。

在过去,贴春联往往是自己调制面糊、浆糊,用木薯粉或者淀粉等加水调成糊状搅拌煮熟,用来做粘合剂,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大多数人选择了更简便的方式,采用双面胶或透明胶来粘贴。

春联,一种代表节日喜庆氛围的元素。最早时期,对联的出现仅仅是一些文人雅士的兴趣爱好而已。到了东汉时期,才逐渐形成了与门神配套的文化仪规,有保平安、降福气、驱邪辟鬼等寓意。如今,贴春联已经成为中国人过年的习俗活动。

不过,贴春联也有不少的禁忌习俗。

比如民间讲究,春联上下联不能贴错了,否则可能会是“一年不顺当”。

贴春联也有时间讲究,最好的时间是除夕的早上6点—12点,将旧春联撕掉,重新张贴新的春联,寓意除旧布新。

如果家中有人去世,当年过新年不贴红春联,只能贴黄对联,到了第二年则贴蓝色的春联,第三年恢复正常贴红春联。

02 不能打碎东西

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民间认为,过年若是不小心打碎了东西,会破坏新的一年的运气,所以过年期间,尤为忌讳打碎了东西。所以每到春节前,大人们总会提醒,拿东西要拿稳扶好,千万不能打碎碗、杯子等物品,以免沾上晦气(忌“破产”)。若是不小心打碎了东西,要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且要静悄悄得偷偷扫掉,然后再放鞭炮,以祈求平安吉祥。

03 忌扫地、倒垃圾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在过年前大扫除,将一年的脏东西都扫出家门,寓意辞旧迎新。而到了年初一之后,则不能再扫地、倒垃圾,因为春节最强调聚财。相传正月初一是扫帚节,在这一天动扫帚,会将扫帚星招来,会将一年的财运、好运扫掉,招来霉运,所以春节期间禁忌扫地,倒垃圾。

有些地方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就已经开始不能倒垃圾,话说在这一天倒垃圾,随意扔东西,脏东西、污水污物可能会溅洒在神灵的身上,进而惹怒神灵,招来罪罚。

在春节期间,产生的废弃垃圾,即便是溢满了垃圾桶,也不能往外倒。若非要扫地,也必须是从外头往里面扫,以免破财。

04 不能说脏话,吵架,骂人

春节期间要多说好话,吉利的话,“不好也要说好”,禁忌说脏话,骂人,吵架,打人……否则不仅会破坏春节的祥和、喜庆、团圆的氛围,被神灵听到了,还可能会遭到灾祸。

此外,禁忌呵斥孩子,大声高叫孩子的小名,否则被游荡的魂听到了,招来霉运。另外,民间认为,小孩在新年伊始挨了骂,就要挨一整年的骂。

05 出嫁的女儿初一禁忌“回门”

在民间,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年初一回娘家,因为民间有正月初一回娘家会将娘家吃穷的说法。可以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回娘家,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时,丈夫同行,俗称“迎婿日”。

在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要带上一些新年礼品以及随手伴给娘家孩子的红包,且带的礼物讲究成双成对。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女儿回婆家时,还要给一部分带回去。回娘家时,出嫁的女儿可以在娘家吃中饭,不能在娘家吃晚饭,需要赶在晚饭之前回婆家。

06 禁忌向别人讨债

都说“借钱容易还钱难”,对于债主来说,最怕的就是遇到不讲信用和原则的借钱人,把钱借了出去,最后却要不回来。

而对于借钱的人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大年初一之后新年的到来,因为春节有禁忌向别人讨债的说法讲究。

在民间,债主往往会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向借钱人索要欠债,因为到了大年初一就不能再向借钱人讨债。

相传,这是因为在正月初一之后,财神爷会给家家户户“送钱财”,并根据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来决定给予多少钱财。假若大年初一债主还向借钱人讨债,被财神知道后就会认为债主是有钱人,还有人欠着他的钱,从而就会少分配一些财富给他。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从客观实际的角度说,这大概是基于一种人文关怀。因为春节是一个喜庆、热闹、吉祥的日子,如果春节时期上门催债,难免会让双方都感到不开心,从而影响到彼此过年的心情。

另外,民间还有大年初一不能向别人借钱,也不能借钱给别人的讲究。因为大年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如果这一天向别人借钱的话,有穷一辈子的说法。民间老话说“初一给别人借钱,一年四季靠外援”,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此外,向别人借钱,有从别人那里拿东西的意味,而被债主来说,则有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的意思,对两者而言,都是不吉利的。

07 忌讳说与死有关的话题

春节是喜庆的,团圆的节日,象征着美好的一年的开端。在新的一年里,最忌讳说不吉利、晦气的话。比如忌讳谈及与死、病、灾等相关的话题,即便是“完了”、“挂了”、“不行了”等词汇都应该避免。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语言忌讳,比如过年给神上香时,不能说“烧香”,而是应该说“添香”、“加香”。烧黄表纸不能说“烧纸”,而是说“敬纸”。煮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而是要说“煮开了”,蒸馒头包子即便是蒸“虚”了也要说蒸“发了”等等。

08 本命年、“逢九年”禁忌

本命年又叫“流年”,在民间有“流年不顺”的说法。民间认为,本命年要穿红色,配戴红色的装饰品,传说红色可以辟邪,消除霉运。

另外,逢虚岁为“九”的倍数也不吉利,民间有“九九八十一难”的说法。如此一来,也要穿红色,比如穿红色内衣裤,红色衣服,红色袜子等。

当然,春节期间,类似的禁忌还有许多。比如除夕晚上忌讳女人们做针线活,民间认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做针线活,会忙活一整年。

春节期间,禁忌给卧床病人拜年,否则咒病人躺一整年。

正月不能说媒,民间有话说正月说媒死媒人。

过年期间忌讳直呼别人的名字催人起床,尤其是在年初一早上不宜直接喊人名字催人起床。民间有说法,认为这可能会使对方一整年都要人催促才能做事。

春节贴对联、窗花等生下来的浆糊不能留,否则有日子越过越糊涂的说法。

大年初一有不能洗头的讲究,认为这可能会导致运气走失。

再比如春节期间,忌讳从别人的口袋中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新年伊始口袋让别人给掏了,有一年口袋被掏空的危险等等。

读书君说

春节禁忌,指春节期间不能做的事情,或者不能说的话,这种看似迷信的民俗活动,实则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人们通过在新的一年的开头,祈求以禁行或者禁言的方式来祈求吉祥平安。

不过,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地域及民俗文化不同,全国各地过春节的习俗讲究也有所差异。

你的家乡又有什么特殊的讲究或者新年禁忌呢?欢迎留言,一起分享讨论~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春节民俗日历来了!正月初一:放炮仗、拜大年

大年初一有哪些习俗?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因此,这一天是春节庆祝中最隆重的一天。

辛亥革命之后,将西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新中国成立之后,保留了这一做法。因此,春节作为农历新年是比较新的说法。

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开门大吉,传统上是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据说放“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当年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农民会五谷丰登。

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仍然流行放炮仗。不过,由于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基于环保等因素的考虑,在一定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人们过年也越来越环保,年俗本身也在不断变化。

拜大年

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之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幼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随着时代变迁,拜年的习俗也日趋简单了。孩子们给祖父母、父母拜年时尚有叩头作揖的,给邻居拜年就不必拘泥了。问候语也变成了“新年好!”“过年好!”等时新语言。语言和形式虽然变了,但是祝福的心情没有变。

扫帚的“生日”

传说中,大年初一是扫帚的生日,这一天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除夕夜将家里扫除干净后,年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如果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怕因此破财。这一习俗至今还有地方保留着。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杯子、碗等瓷器,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白银文旅

春节民俗之初一:这一天忌扫地、倒垃圾

正月初一在古代还有其他很多名字,比如元日、元辰、元正……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有不少好玩儿的习俗,如拜大年、吃饺子、画鸡等等,不一而足。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很普遍。

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正月初一最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吃饺子。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除夕夜,人们提前准备好初一一家人要吃的饺子,等到初一的鞭炮声响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此外,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有“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象征意义。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烂”了,应该说“挣”了、“涨”了。

有的地方习惯在众多的饺子里包几个带有硬币或干果的饺子,家里人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行好运,万事都如意。

在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带,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芡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画鸡

传说正月初一为鸡日,画鸡贴于门上,可以驱鬼怪邪气,能有一个好开始。

忌扫地

在我国一些地方,正月初一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忌打碎物品

在民间,正月初一人们忌讳打碎杯子、碗等瓷器,认为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碎)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出品:南方都市报新媒体事业中心编辑策划部

统筹:胡群芳

创意:刘兰兰

设计:金国华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204/1697186752331936.html
上一篇:奕字为啥不能用于人名(取名最忌讳的36个字)
下一篇:属龙和属虎的姻缘怎样(属龙女和属虎男的姻缘怎样)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