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八宫卦图(收藏版)
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
接上文;
又过了140年,公元1011年,邵雍出生,推演出了《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解释了先天六十四卦的生成原理(见图33):
图33
有人说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代表了天圆地方,诠释了天地的奥秘;
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浑天仪,又过了将近1000年,宋朝的邵雍还用天圆地方去诠释天地的奥秘,是邵雍脑子进水了,还是有人脑袋被驴踢了;
新的八卦符号生成的原理是这样的,用任意一个八卦符号去和八个八卦符号组合,这个八卦符号为主卦,另外八个八卦符号为客卦,就会重新得到8个新的八卦符号,一共可以得到64个新八卦符号,为了区分,原来的八卦符号称为经卦,新生成的八卦符号称为别卦(见图34);
图34
由前文八卦符号形成的推理过程我们知道,先天六十四卦左半部分,自下往上表示阴气逐渐下降,阳气逐渐上升;
右半部分,自上而下表示阳气逐渐下降,阴气逐渐上升;左侧为升阳,右侧为降阳(见图35);
图35
左侧从乾卦开始,自上九爻,每减一阳,就正好是下一个卦象,直到复卦;
右侧,从坤卦开始,自上六爻,每加一阳正好就是下一个卦象,直到姤卦;
前文说过,这种推理方式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在里边,由8卦推导出来64卦是可以的,但由8卦推导不出来16卦,更推导不出来32卦,到是可以由64卦推导出来12爻的4096卦,至于中间的128卦,256卦等也是爱莫能助;
这也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看不到4爻的16卦,也看不到5爻的32卦,古人推导不出来;
至于能推导出来的12爻4096卦,我的天,太多了,非人力所能及也!
另外,前文提到过,按照邵雍的主卦和经卦原理,其实还暗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那就是八卦的任意一个卦,都可以再分成8个卦,而这八个分出来的卦就是一个小的八卦,而这任意的一个卦,就变成了分出来的小八卦的太极卦;
这样的小八卦一共有八个;依次类推,8变64,64变4096,4096变16777216,等等,直至无穷;
从乾坤两卦开始,按左右两侧升阳和降阳的顺序,把六十四卦两两相对摆放,就会发现,每两个上下方位对应的卦合起来正好是太极卦(见图36);
图36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除了两两相对的卦有意义外,什么错综复杂卦,都是后人借题发挥,意义不大;
自邵雍之后,千年以降,八卦的演化进程再无实质性进展。
《易经六十四卦》基础口诀(精辟),收藏学习吧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数字图
在这乾、坤之间有一条红线,代表夜间天空中的银河,亦代表地球南极、北极的磁场,从以上方圆数字图再看各卦的排列,规律就一目了然。
六十四卦《卦象次序》口诀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朱熹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六十四卦简易口诀
六十四卦口诀
一一得乾 一二得履 一三同人 一四无妄 一五得垢 一六得讼 一七得遁 一八得否
二一得夬 二二得兑 二三得革 二四得随 二五大过 二六得困 二七得咸 二八得萃
三一大有 三二得睽 三三得离 三四噬嗑 三五得鼎 三六未济 三七得旅 三八得晋
四一大壮 四二归妹 四三得丰 四四得震四五得恒 四六得解 四七小过 四八得豫
五一小畜 五二中孚 五三家人 五四得益 五五为巽 五六得涣 五七得渐 五八得观
六一得需 六二得节 六三既济 得屯六五得井 六六得坎 六七得骞 六八得比
七一大畜 七二得损 七三得贲 七四得颐七五处盅 七六得蒙 七七得艮 七八得剥
八一得泰 八二得临 八三明夷 八四得复八五得升 八六得师 八七得谦 八八得坤
易经64卦口诀
(含卦名、卦义、卦象)
乾天刚建,自强不息。坤地方直,厚德载物。
水积雷响,屯积助长。山下流水,启蒙德育。
水在天上,需等饮食。天升水落,讼兴不争。
地下藏水,师出有名。水漫于地,密交亲比。
风行天上,小畜积雨。天下有泽,和悦慎履。
地天相交,和谐通泰。天地相悖,闭塞成否。
天火同燃,同人团结。火燃天上,大有收获。
地中隐山,谨慎为谦。雷响于地,豫乐自警。
泽中有雷,随机应变。山下有风,蛊惑横行。
地高于泽,居高临下。风拂大地,遍观通达。
火闪雷鸣,噬嗑威刑。山脚火焰,贲饰文美。
高山附地,剥蚀去伪。地下雷鸣,刚阳复兴。
天降暴雷,守道无妄。山中有天,大畜能容。
山下有雷,养志颐情。泽淹风木,大过之征。
习坎为水,守信克险。附离为火,柔顺亨通。
泽山相应,咸感贞吉。雷响风行,识道守恒。
天下藏山,退遁避险。雷震天上,识礼大壮。
火出地上,晋升明德。地压潜火,明夷避祸。
风熊火里,家人同乐。上火下泽,睽违少和。
水漫山路,蹇滞艰难。雷鸣水降,解除旱象。
高山低泽,损下益上。风激雷荡,益下损上。
泽与天上,夬决坚刚。天下微风,阴生姤合。
泽汇于地,萃英聚众。地平风扬,贤能萌升。
泽中漏水,知困早悟。水盛风木,井收勿幕。
泽中起火,改制旧革。火燃风木,鼎新之物。
震雷压惊,反思内省。艮为山止,知止当止。
风木依山,循序渐进。雷震泽上,归妹依礼。
雷鸣火电,丰茂光明。火烧山外,旅途亨通。
巽为风顺,大人齐物。兑为泽悦,修德和睦。
风行水面,离析涣散。水溢泽岸,节制礼数。
风吹泽面,中孚信诚。雷惊山上,小过无妨。
水火相融,既济功成。火水离错,未济大江。
易经八卦歌诀
先天八卦: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先天八卦序数的消长现象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象,它们的顺序分别是“1、2、3、4、5、6、7、8”,在从1到8的循环过程中,其中的“阴阳”符号的对冲和消长是一个很耐人寻味、拍案叫绝的——
比如从乾卦到兑卦,乾卦有三个阳爻,兑卦有两个阳爻,计五个阳爻,减去兑卦中的一个阴爻,还有四个阳爻;
用此四个阳爻和离卦对接,用四加上离卦中的两个阳爻,计有六个阳爻,用六减去离卦中的一个阴爻,还有五个阳爻;
用五个阳爻和震卦对接,用五加上震卦中的一个阳爻,计有六个阳爻,用六减去震卦中的两个阴爻,还有四个阳爻;
用四个阳爻和巽卦对接,用四加上巽卦中的两个阳爻,计有六个阳爻,用六减去巽卦中的一个阴爻,还有五个阳爻;
用五个阳爻和坎卦对接,用五加上坎卦中的一个阳爻,计有六个阳爻,用六减去坎卦中的两个阴爻,还有四个阳爻;
用四个阳爻和艮卦对接,用四加上艮卦中的一个阳爻,计有五个阳爻,用五减去艮卦中的两个阴爻,还有三个阳爻;
用三个阳爻和坤卦对接,坤卦没有阳爻,只能加零,还是三个阳爻,用三减去坤卦中的三个阴爻,于是“阴阳”的“总数”成为了零。
相对方向上的阴阳属性是互补关系
天地定位—--—乾坤两卦的阴阳爻对应互补
雷风相博—--—震巽两卦的阴阳爻对应互补
水火不相射——坎离两卦的阴阳爻对应互补
山泽通气—--—艮兑两卦的阴阳爻对应互补
八卦卦象歌云: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这个“歌诀”也反映了每每两卦间阴阳爻的互补关系。
在相对的两卦中,通过两卦的爻象阴阳的互补关系,保持了八卦的圆形世界阴阳和谐的平衡关系。
五行生克混合图
老子说:“一阴一阳谓之道。”
这个“道”,必需是具备“阴阳”的双重性,矛盾的“合化”与“统一”才可以体现。
也就是说,五行的关系必需要让它的“生”与“克”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合化、共同存在,才可以体现出五行的从“相生、相克、相制”再到“相化”的圆融模式。
我们不妨把“先天卦五行相生图”和“先天卦五行相克图”这两张图进行一次重叠的演绎,看看是什么样的效果,看图——
看到了吗?
这是先天八卦的“五行生克混合图”。
这是一幅十分和谐、均衡、对称与完美的能量分布图,真不敢想象,八千年前的伏羲是怎样通过八卦的模式、五行的原理把宇宙的正负能量现象进行的归纳,并且通过数学模式进行了合理的碰撞与对接的!
我们通过认真分析这张图可以发现——
在“震”、“巽”两卦之间的场力连线在这张图中因为没有五行的生克关系,所以没有得到描画和体现。
在“艮”卦和“坤”卦之间,“乾”卦和“兑”卦之间,也有没有连接上的线,也就是能量场在这里没有进行分布与互换,而这正是五行生克流转过程中断开的两个“气口”,这两个气口就是西北方的“天门”和东南方的“地户”,也就是五行能量的来去之根。
但是无论怎么说,正是由于缺乏了“震”卦与“巽”卦的连接线,“艮”卦与“坤”卦的场力连线,使这一幅如此平衡、和谐与美丽的场力图有了一点点“白玉有瑕”般的遗憾,那么怎么办呢?
后天八卦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后天八卦手指记忆法:
“后天八卦”的卦,还是乾、坤、离、坎、震、艮撰、兑八个卦,可是图案上摆的位置完全不同了。周文王的八卦,为什么卦的方位要作这样的摆法,这要特别注意。假使学《易经》学到需要在某一方面应用,而且用得有功效,就要特别研究后天八卦了。“先天八卦”等于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
从图可以看到,后天八卦的位置,坎卦在北方,离卦在南方,震卦在东方,震卦对面的西方是兑卦,东南是卖卦,东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乾卦。
说到这里,先讲一点八卦的运用,现在大家把这个后天八卦,放到左手的手指上,排的位置是这样的:
无名指的根节上放乾卦,中指的根节上放坎卦,食指的根节放艮卦,食指的中节放震卦,食指的尖节放龚卦,中指的尖节放离卦,无名指的尖节放坤卦,无名指的中节放兑卦。
我们看了这幅手掌图,谁能说我们不科学?能把如此一个大宇宙的法则,放在几个手指上搬来搬去,太科学了!太科学了!带一副仪器在身上,多么不方便,这样放在手心上玩,要多方便有多方便,指断了还可在手掌心上用,真是再高明不过了!可见说八卦不科学的人,一定是不科学的人,一定没有学好科学;真的学好了科学的人,看它都很合乎科学方法。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道理、原因和方法,不能说自己所不懂的,就指为不科学,只是观念不同,方式不同。古人在八卦的运用上,不用电脑,就能用这个方法算出来,多简便,能说不科学吗?
记住了这个手指上的后天八卦,要注意同时记住几个数字,记忆的方法,可以用下面四句歌词,背诵下来,更容易记住: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由这首歌谣,可见古人教育方法的高明,把如此复杂难记忆的事,写成韵文以后,可以唱出来,不但容易学,容易熟记,尤其容易运用了。
从图上看数字,好像很乱,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一点也不乱,试把这个八卦圆圈,加几条线,改成方图:
从这个图的位置上看,凡是相对的两个卦加起来,都得十的和数,如果连中心的五亦计进去,则无论任何一行,横的、直的、斜的三格总和都是十五,而两卦相加,都合而为十。所以中国人、印度人,乃至天主教徒,行礼都是两掌合起,就是合十。
数是科学的东西,其中的道理非常多,不要轻视它。我们即使不管八卦,以这个数字排列的现象,以这个法则来领导人事、管理人事、处理家务、驾车,乃至打西洋拳都有用处,这是运用它的道理,不是迷信。
图文均来自网络
易经八宫卦象变化讲解—看卦图知卦象
学习易经不能光知晓六十四卦,还要知道卦所在的宫位与变动后卦象。易经各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同时也是按照所在宫位的序列变动的。
易经的学习不但要知道六十四卦,还要知晓各卦的卦理及由何构成。例如【泰】卦,就是坤上、乾下。宫位是处于【坤宫】三世。
坤宫 二世 临 卦 (坤上、兑下)
三世 泰 卦 (坤上、乾下)
四世 大壮 卦 (艮上、乾下)
易学的精髓就是变化,光看一卦只能看到卦中表象,要更全面的理解就得知晓其变化方向。
学习易经如何更好地掌握八宫呢,同时怎么才能从八宫中看图识卦。本期将全面细化地讲解。各宫位卦象的规律与记忆技巧。
先看离宫一世【旅】卦,一世的卦就是离卦中的 初九 转变 初六。
八宫中各卦变化排序:本宫 、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卦、归魂卦
接下来看下二世---五世的宫位推测案例:
震宫二世【解】卦 (震上、坎下)
震卦中 初九 变 初六
六二 变 九二
艮宫三世【损】卦(艮上、兑下)
初六 变 初九
六二 变 九二
九三 变 六三
艮360度的变化成变成了兑
坎宫四世【革】卦(兑上、离下)
初六 变 初九
九二 变 六二
六三 变 九三
变 九四
上卦 坎(水) 变 兑(泽)
下卦 坎(水) 变 离(火)
巽宫五世 【噬磕】(离上、震下)
初六 变 初九
九二 变 六二
九三 变 六三
变 九四
九五 变 六五
上卦 巽(风) 变 离(火)
下卦 巽(风) 变 震(雷)
看完八宫的五世变化是否对八宫,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呢?八宫中的一世~五世变化是较为容易记得,规律性很强。游魂和归魂的规律就得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了。
下面看看八宫的游魂卦
兑宫游魂卦【小过】(震上、艮下)
初九 变 初六
九二 变 六二
六三 变 九三
九四 = 九四
九五 变 六五
上卦 兑(泽) 变 震(雷)
下卦 兑(泽) 变 艮(山)
这里的规律是什么呢?下面看下八宫游魂卦的对应点。
看到什么规律了没有,规律有两点
1、就是下卦的变化就是阴阳的转变。这就是易经的太极了。
2、(九 / 六)五 阴阳转变。(九 / 六)四开始归位。
弄明白这个太极规律,就很容易记住游魂卦了。
下面开启归魂卦的特点分解
离宫归魂卦【同人】卦(乾上、离下)
归魂卦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归,回归原位。
接下来看八宫里面的八个归魂卦的吧:
看到没有八个宫位中,归魂卦的下卦都是回归元卦,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九 / 六)五的太极阴阳变化。
分享这么多,大家是否对易经八宫各卦的图形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学习易经一定要图文共赏方知其太极玄妙。
学习看图卜卦识卦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图也是一个卦的魂,知道一个卦能知晓属于哪个宫位,前后变化会成为何卦。对更深入的学好易经也是很有帮助的。
今天易学知识就分享到此,改日再发布新的易学知识!谢谢友人的观赏点赞!
《周易》:八宫卦图(收藏版)
京房八宫卦
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的另一种排列:京房八宫。
京房八宫卦序是西汉京房(本名李景明)创立。这个卦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按八宫排列:将六十四卦划分为八宫,每宫八个卦,以八纯卦领头,分别统领七卦;
比如乾宫以《乾》为首,统领《夬》(guai),《遁》,《否》,《观》,《剥》,《晋》,《大有》七卦。
每宫八个卦都有各自固定的位置,分别称为上世,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归魂。
《京氏易传》中说:“易有四世,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八纯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
如此就把天,地,人纳入卦中,并将个卦六爻从下往上分别命为:元士,大夫,三公,诸侯,天子,宗庙。
二,前阳后阴:八宫按照乾,震,坎,艮,坤,巽,离,兑的顺序排列,这样的排列次序与《帛书》属于一个体系。
前四卦为阳卦,后四卦为阴卦。乾为父,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坤为母,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
体现了《说卦传》中“乾坤为父母,统帅三男三女”的说法。
三,阴阳消长: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始于《乾》卦,终于《归妹》卦,卦象的变化体现了阴阳消长的过程。
从首卦横向看,《乾》为六阳,阳气盛极;《姤》(gou)为一阴始生而浸阳,《遁》为二阴生而浸阳,《否》为三阴生而浸阳,《观》为四阴生而浸阳,《剥》为五阴生而剥阳,至此阳气几乎被剥尽。《晋》又复回一阳,表示阳气不能被剥尽,而居外卦四位,称为“游魂”;《大有》则阳气回归本位,即下卦是《乾》,称为“归魂”。
其他宫均按阴阳消长排列的。
京房八宫六十四卦浑天甲子全图:
京房易变四句口绝:
“自初至五不动复,下飞四往伏用飞,上飞下飞复本体,便是十六变卦例。
#趣说周易##易经##国学易经##国学经典##梅花易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