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仁(韩仁均)

明拓《韩仁铭》

《韩仁铭》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十一月。南宋绍定元年,荥阳令李天翼巡视发地得之,立于荥阳县署。清康熙年间,此碑曾一度佚失,后又被发现,移至荥阳县署,现存河南省荥阳市第六中学内。

《韩仁铭》碑石右下角残损较重,现存上截高228厘米,宽125厘米。碑额阴刻篆书为“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碑文隶书8行,每行18~19字,字皆完好。

碑文:

熹平四年,十一月甲子朔,廿二日乙酉,司隶(校)(尉),(下)河南尹:“校尉空〔暗〕,典统非任,素无绩勋,宣善□□,仁前在闻〔喜〕,经国以礼,刑政得中,有子产君子□。”(校)尉表上,迁槐里令。除书未到,〔不〕〔幸〕〔短〕命,丧身为□。祀则祀之,王制之礼也。书到,郡遣吏以少牢祠。□勒异行,勖厉清惠,以旌其美。竖石讫成,表言,如律(令)。十一月廿二日乙酉,河南尹君丞憙,谓京写□□,坟道头讫成,表言,会月卅日,如律令。

意淫青春20年:韩寒、郭敬明们的投机春梦,把80后给看吐了(上)

01.

上世纪80年代,那还是诗的年代。

诗人俞心樵跑到清华蹭吃蹭喝,被一大堆姑娘围着,着实令弹琴的高晓松嫉妒了一把。风云突变,时移势迁,多年后,莫西子诗把俞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改编成民谣时,高老师早已占得“校园民谣领军人物”的美誉。

在80年代,大紧也曾发表诗作,因此收到一麻袋的读者来信。不仅如此,在一位中戏姑娘那里,他读到了日后诺奖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黑色明信片》,其中有一句“电缆哼着某个被遗忘的国家的民歌”。

大紧读完,赶紧把诗化用在《荒冢》里:

我不知道我生在哪里

我生下以后会不会哭泣

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

我唱着没有祖国的歌谣

在时代风气的影响下,高晓松写词,总是带着浓厚诗情。只不过他不掺和宏大叙事,也不负责启蒙公众。他写的一种自己所谓“骚柔”的作品。比如后来给老狼的《恋恋风尘》里,高老师把这份骚柔发挥到了极致:

那天,黄昏

开始飘起了白雪

忧伤,开满山岗

等青春散场

当时崔教父还批评他,你不要老写这些,你得弄《一无所有》《一块红布》这样的。高晓松的回答是,有人可以写民族写历史,我不行,哥们儿我就写点螺丝钉的伤春悲秋,难道螺丝钉就不值得写吗?崔教父没想到,80年代一过去,螺丝钉的伤春悲秋,顿时就卖了钱。《同桌的你》红遍大江南北。

「听过的少年都忧伤了」

90年代中期,高老师的诗作,也变成了启迪80后一代诗情的佳作。

比如有个中学生,就在散文集《爱与痛的边缘》里,引用了《青春无悔》。还有一个辍学生,在小说《三重门》里,引用了《模范情书》。

要我说,大紧还是出生早了一点,没赶上最好的时候。《同桌的你》的稿费,才80块钱。而以高老师写螺丝钉青春心事的那一手技术,如果放到2000年之后的青春文学市场上,一定会成为又一个难以撼动的“领军人物”。

要说鼻祖,他才是“青春忧伤文学”的鼻祖。

02.

提起“青春文学”“少年作家”,业内普遍以写《花季·雨季》的郁秀为“始作俑者”。其实那之前,后来拍《无问西东》的李芳芳,13岁就发表散文了。

1994年,她的散文集《十七岁不哭》出版,还拍成电视剧,捧红郝蕾、李晨,拿了金鹰、飞天双奖,被《人民日报》夸赞。《十七岁不哭》在豆瓣至今还有8.8分,比后来的“疼痛青春”高出了不知几座珠穆朗玛峰。

但要说影响力,还是郁秀先打开了局面。

《花季·雨季》是郁秀16岁躲在房间里写的。在深圳大学文学院教书的父母对此一无所知。直到书都写完了,听到郁秀偷偷跟出版社联系,拿来一看,说你这水平还是别出书了,咱们家研究文学的,丢不起这个人。

没想到一个编辑看了说,20多万字别说写,就是抄,16岁的孩子也不容易啊。

「郁秀和她的《花季·雨季》」

恰好当时深圳市委宣传部,想找一些反应中学生生活的作品。书稿几经辗转,就落到了宣传部。本来出版社想让郁秀花2万自费出书,被其父母拒绝,这一搞,宣传部出面大力宣传,顺利出版不说,直接冲上畅销榜。很长一段时间,榜单上《花季雨季》每天都是第一,最后销量破百万,被无数学生争相传阅。《花季·雨季》书名一热,市面上还出现了不少同名商标和消费品。

一年后的1997年,16岁许佳的小说《我爱阳光》,也顺利出版。

出版这本书的,就是日后挖掘郭敬明的「春风文艺出版社」。这书想必也启蒙了郭对文学的热爱,于是在散文集里夸赞许佳:她的文字则像是从木棉枝叶间渗透下来的被洗涤了千百次的阳光,不急不缓地如春水般流进我的皮肤。

「封面还是很不错的」

也就在那一年,初中二年级的郭敬明,在《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诗作《孤独》,拿到10块钱的稿费。同年,韩寒的作《弯弯的月亮河》也寄到了江苏版《少年文艺》一个编辑的手上。那个女编辑,名叫饶雪漫。

看完《花季·雨季》后,韩寒非常不屑,觉得这种文字,比自己差远了,心说自己也要写小说,跟这帮“少年作家”们比试比试。

远在四川自贡的郭敬明,或许也是这么想的。

就在一年后,历史给了他们机会。

03.

1995年,《萌芽》老主编辞职,杂志销量跌到一万本,发不出工资。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没办法,亲自当社长。面对惨淡销量,赵社长打算找一些名家来写点中学生能看的作品,比如跟苏童约过一篇《表姐来到我们村》。

对你们村没兴趣的中学生看了,并不买账。赵又改策略,从中学老师手上征稿,想找一些优秀作文。结果稿子收上来,浓烈的八股气。彼时,正是应试教育最极端的日子。赵社长看了说,怎么现在孩子写作都这腔调了?

编辑傅星就说,要不然搞个比赛?这样稿件问题就解决了,还能挖掘有才华的作者。还有位编辑说,最好跟清北、复旦这些高校合作,弄他个保送名额,这样不但声势浩大,也是对应试作文的一种冲击。提这个意见的编辑,名叫李其刚。韩寒写《杯中窥人》,那团纸就是他往杯子里丢的。

「一大波人的青春回忆」

就这样,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拉开序幕。首届大赛,赵长天特意跟江浙沪的中学联系,强调不收参赛费。大赛启动时,韩寒得了疥疮,写了篇《求医》,在家养病。其父韩仁均看到此文,鼓励他去参赛。同期与他参赛的,还有4000多人。结果其他复赛选手都收到通知,他却没收到。《萌芽》惜才,单独给了他一次机会。在一个多小时里,他写出了《杯中窥人》。

这段传奇,当时并未激起太大波澜。首届比赛结束,是名为《一篇作文进大学》的报道激起了广泛讨论。无数家长、老师发现,原来在高考独木桥外,《萌芽》杂志开辟出了一条新道路。于是第二届参赛人数,猛增到了2万。《萌芽》的销量也随之节节增高。数年后,一度狂增到了50万册。

然而,就在2000年后,故事急速转向。“一篇作文进高校”的神话,瞬间失色。原因是,诸多参赛者发现:破格录取算个屁,这大赛能出名啊!

也许正是看到这一点,郭敬明在参赛时,买了七张报名表,写了七篇文章。后来去上海参加复赛,他又提前写好了复赛文,决定明天不管什么题目,都可以往上套。不得不说,咱们郭老师真是人脑算计机。

而在那时,跟郭老师一样不远万里赶去上海参赛的,还有全国各地想通过新概念出名或加分的孩子。事情之所以从“选拔作者”转变为“直升高校”进一步转变为“扬名天下”,这又牵涉到一个名叫袁敏的编辑。

1999年,袁敏知道新概念后,便说服作家出版社推出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首印3万册。一开始卖得不好。袁敏就收集各种介绍和文章评论,写专文来推介大赛、选手。文章被海量纸媒转载,形成社会讨论。

不久,销量就冲到了61万册。

「多少中学生的作文宝典」

历史的转向,往往就是这么偶然和枯燥。

由于出版社的介入,市场销量的介入,“新概念”不经意间建立起了一门“青春文学”。从此,“青春写作”和卖书、销量、财富,死死捆绑到了一起。

一年后,袁敏责编的另一本书,更是掀起了“青春文学”第一个高潮。

那本书,就是《三重门》。

04.

那年《文汇报》发文,写了篇《语文考试60分的孩子写出长篇小说》。袁敏读到此文,发现说的是韩寒。在编新概念文集时,袁敏就对他印象颇深。于是她联系到了韩寒,索要书稿。韩寒当时就对袁敏说:

“我要的不是比《花季·雨季》好一点点的东西,我要的是独一无二,旁人无法替代的最棒的东西。”

当年韩老师挂了6门功课,却不顾袁敏阻拦,非要跑去北京看样稿。怕的是对方把自己“遗毒同龄人”的段落给删了。因为那些都是他身上的锋芒。书稿终审完后,袁敏特意找曹文轩写序,并让韩寒写一个有个性的简介。

《三重门》上市正撞上“应试”与“素质”之争,韩寒一退学,紧接着上《对话》,迅速引起全社会关注。一盏盏红灯,顿时照亮他的前程。

其老成、犀利的文风,也让争论变得更激烈,书也因此卖得更畅销。

不久,韩寒就背着20万现金去买了车。

「这段话为销量加了不少分」

而就在韩寒退学时,另一个北京女孩,也退学了。

如果说《三重门》里韩寒的简介,还是出版社的常规包装,那么给这位女孩出版《北京娃娃》的沈浩波,日后磨铁的创始人,就很懂营销了。

沈老师是北师大著名的诗人,青年时代做事风格就很出格,不是带着大家上台朗诵“下半身诗歌”,就是爬墙进女友宿舍。大三时,他在《中国图书商报》实习接触出版,毕业后在该报社《阅读导刊》任编辑部主任。后来报社倒闭,他就去咖啡馆写诗。然而写诗只能成穷逼。他这才盯上了出版。

跟朋友攒了15万后,沈浩波出了一本《蜡笔小新宝典》。彼时,蜡笔小新正火,他以为能借机捞一笔,结果赔得精光。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笔友把一叠手稿送到他面前。读大学时,沈浩波曾创办诗刊《朋友们》,一个初中女孩通过此刊给他写信。一来二去,成为朋友。女孩的笔名,叫做春树。

14岁时,春树在《中国初中生报》上发表《球友九乔》。韩寒退学时,她也正跟父母商量退学,并完成了《北京娃娃》的写作。你也不知道起这名字,是不是受禁书《上海宝贝》的影响。反正拿到书稿后,沈浩波如获至宝。

沈老师又借来5万块钱,根据书中所描述的反叛青春,给作品冠以“残酷青春”的头衔营销。春树参加签售会时,沈让她穿肚兜,当即引爆会场。

这本书一开始卖得也不咋样。结果版权卖到美国、荷兰后,外媒惊讶中国还有这样的新世代,直接让春树登上《时代》封面。

女孩就此成为一代反叛偶像,书也跟着卖火了起来。

春树在20岁时,就赚到了100万。

「春树登上《时代》封面」

沈浩波的出版事业,由此奠定根基。随后,他拿下胡兰成《今生今世》的大陆版权。一年之后,以郭敬明为代表的新一批新概念作者,接棒韩寒,横空出世。沈浩波在新浪网上看到一篇名为《草样年华》的连载,所描写的大学生活,继承了王朔、石康的京味调侃。沈赶忙联系了作者,孙睿。

《草样年华》发售时,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炒作。

这本书不但顶着去法兰克福书展被30多个国家买走的名号,网上还流传出一大篇《孙睿语录》。语录中,说韩寒只是中学文学社水平,还说要教郭敬明写京味小说(当时《梦里花落知多少》已出版),更扬言要砸10万元跟韩寒一较高下。结果《海峡都市报》联系孙睿,孙睿表示:这全是捏造的。

到底是谁捏造的,不知道。

反正这一炒,书是已经炒火了。

「也算开创了“大学校园小说”这一流派」

借着《草样年华》的成功,沈浩波又赚一笔,从此把目光投向了浩瀚的互联网,开始在网上找爆款。日后《诛仙》《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的爆红,都离不开沈大佬慧眼如炬、高超营销。「磨铁」的江山,就这么打下了。

但在“青春文学”市场上,沈浩波也就贡献了《北京娃娃》和《草样年华》两个话题。2003年前后,江湖上的带头大哥,是春风文艺出版社。

连“青春文学”四个字,都是他们最早提出来的。

05.

出版《新概念文集》和《三重门》后,「作家出版社」并没有成为“青春文学”的唯一阵地,也没有拼命包装青春作者。而远在北方的「春风文艺出版社」,却在2004年前后,成为“青春文学”的重要推手。为何?

原因只有三个字:求生欲。

当时春风出版社,欠了外面3000万。

1999年,春风出版卫慧的《上海宝贝》。书中涉及性描写、腐化生活。半个月卖出11万本后,书就遭禁。春风也被停业处罚9个月之久。

对于春风而言,这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他们不但失去了的《大浴女》,还失去了诸多作家的信任。9个月没有现金流,社里30多号人吃饭,还有3000多万外债没还。等到重新开张,作家都避而远之。

「书中的X描写,其实很一般」

屋漏偏逢连夜雨,春风好不容易拿到陆川他爸陆天明的《省委书记》,首印15万册,结果改编成电视剧,风评不佳。书卖到25万册,就卖不动了。

就在春风绝望之际,社里偶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郭敬明。

恰好那时,一心成名的郭敬明,也最需要他们的帮扶。

虽然连续两届拿了一等奖,散文也发表了不少,但一开始,郭敬明并未受到市场重视。“新概念”的签售会,也没找他去。他的首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被东方出版中心拿去出版,只卖了一万本。

对此,郭敬明并未气馁,一直坚持投稿。2002年,春风编辑时祥选编《2001年中学生最佳散文》,把他的《我上高二了》收录其中。是年秋天,郭发表短篇《幻城》,在萌芽论坛激起水花。恰好此时,盯住青春市场的春风,正寻找“下一个韩寒”。郭告诉时编辑,自己有意把《幻城》改成长篇,问是否愿出版。

对这个长篇,东方出版中心拒绝了。时编辑却第一时间赶往上海,在上大校外的一家小饭馆里,跟郭敲定了合同。时编辑回忆道:

“他很有主见,怎么设计封面、怎么配图、怎么营销自己,他都想好了。”

由于次年1月有图书订货会。郭只好在阶梯教室熬夜写《幻城》。这一次,春风选择。铺满市场,6万册就够了,社里把首印提到了10万册。

「最早一版的《幻城》」

为了营销《幻城》,春风不但到处找资源推荐,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做评论、访谈,还专门做了个flash传播,甚至连社长都在拜年贺卡中大力推介《幻城》希望各路发行商帮忙。小说的序,自然是找给《三重门》写序的曹文轩写的。连做flash推广,也写了专文,送到各大媒体去转发。

可以说,春风为了《幻城》,动用了当时手上所有能动用的一切营销资源。

结果大家看到了。《幻城》一举奠定了郭敬明的江湖地位。也正因它的成功,春风买断了郭大学四年的创作版权,为他创建“岛工作室”,为日后「最世文化」的诞生埋下伏笔。自此,春风开始在“青春文学”上发力。

他们接下来重点打造的一个作者,就是另一个给《幻城》写序的人,“新概念一等奖得主”张悦然。只可惜,事情并未按期望中那么发展。

不久后,他们还失去了郭敬明。

06.

春树写《北京娃娃》时,张悦然正在准备高考。第三届新概念拿了一等奖后,张悦然以为可以保送清华,疯玩数月。结果教委突然下文,说文科生不保送,参加奥数的可以。害得张悦然只能重考,去了山东大学。

由于获奖,短篇作品集《葵花走失在1890》被作家出版社出版。不久,春风就找到她,希望出长篇。春风的定位很明确,韩寒是“叛逆小子”,郭敬明就是“好孩子”,春树是“坏女生”,那张悦然就是“青春玉女”。

当年北京订货会上,张悦然的《樱桃之远》一出来,订数就突破二十万册。

「张悦然的长篇作」

不过,《樱桃》销量并没有超越《幻城》。春风没有放弃,一直在广泛撒网。那时期,它和其他出版机构一样,盯紧了每一届新概念大赛的获奖者,希望从中培养出新的爆款,最好能和《幻城》一样卖个百万册。

时至2004年,“青春文学”泛滥成灾。各大民间出版社都希望抓住一个韩寒或郭敬明,以此赚取百万码洋。因此,在接下来几年里,凡是能写小说的青春作者和拿过新概念大赛奖的少男少女,都有大把出书的机会。

沈浩波也是赶着这一波,把孙睿的《草样年华》推了出来。

《草样》的爆红,带火了一大票描写大学生活的网络小说。什么《此间的少年》《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都跟着热了一把。而从新概念出来的颜歌、蒋峰、周嘉宁、张佳玮、张怡微等青年写作者,迅速成为各大出版社争抢的对象。连国外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也被营销成爱情圣经售卖。

利益之下,各方面军闻风而动。《羊城晚报》曾有文章说,张悦然在上海被出版商们手拿支票围攻,“逼着”签合同,也有书商不断在接触郭敬明,为其开出天价。市面上各种伪作、盗版,更是层出不穷。

「江南的起点」

由于郭敬明的爆红,书商们看到了“青春文学”这片蓝海。就在那几年,全年各月的开卷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都是青春文学,年度文学榜榜首及前几名也都是这种“学生写、写学生、学生看”的文艺作品。

但各路书商你追我赶,并没有造出第二个郭敬明。

倒是郭敬明借着这波热潮,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身份:商人。

被春风买断后,郭敬明交了两本书。一本《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本《夏至未至》。前者首印30万册,后者首印50万册。创下业内神话。

与此同时,由春风出资在闸北区租了个房子,郭敬明在此组建“岛工作室”。

2003年圣诞,新天地麦当劳,郭敬明向好友痕痕、同学阿亮说出计划。他想做一本图文混排的书,用好的设计、稿件,来吸引青少年。2004年,郭21岁生日,由他主编的青春文学杂志《岛》正式启航。郭以为卖个几万本,就不错了。没想到一出手,卖了20万册。春风见状,也组建“布老虎青春文学工作室”。《岛》和《布老虎青春文学期刊》的推出,都赶上了时代风口。

《岛》的成功,为日后郭敬明《最小说》一统江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而不幸的是,春风的“布老虎青春系列”,却逐渐走向下坡。个中缘由,下文再说。先说那一年,《梦里》被曝出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

「又是封面比书好看的典型」

此事一出,郭敬明压力巨大。就在这时,一个男人主动找到他,说庄羽是朋友,可以从中斡旋,只要下次你给庄羽写个序,并在再版封面上表明“感谢庄羽给我灵感”,这事儿我能想办法给你解决。在北京渔阳饭店,这个男人险些说动了郭敬明。但郭敬明又临时改了主意。春风那边,则斥责庄羽炒作。

结果不久,这男人给庄羽出了《圈里圈外2》,直接在腰封上打出“郭XX就是抄袭这本书”。郭敬明看了啥感受,自不必多言。

这个本来想帮郭敬明摆平抄袭风波的男人,就是路金波。

两年后,他找到韩寒,雪中送炭,奉上百万版税。

数年后,他成为了韩寒最铁最铁的朋友之一。

也因为韩寒和青春文学,他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图书帝国,上市公司:「果麦」。

在展开“《最小说》崛起史”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来看看他的故事。

07.

路金波是经济系毕业的,毕业后并没有搞文字。直至PC互联网爆发,他借笔名“李寻欢”在天涯、西祠、榕树下活动,被榕树下的创始人朱威廉看中,拉到公司里做了总编辑。后两年,他和邢育森、安妮宝贝、宁财神成了榕树下的门面写手。郭敬明、颜歌啥的,也曾在这期间活动、相识。

关于榕树下的往事,以后有机会再聊。2002年,因为资金问题,朱威廉把榕树下和写手打包卖给贝塔斯曼。这让年届三十的李寻欢感到人生无常。写东西吧,他天赋没那么高,虽然《迷失在网络中的爱情》名震一时,但他自知,这是占了互联网便宜,自己的写作功力还差点意思:

“于是从那个时候,我就决定老老实实当一个生意人,逐渐把自负、把‘小我’隐藏起来,变成一个更无情、冷酷、客观的人。”

发完《粉墨谢场》后,李寻欢就恢复了原名,路金波,进军出版。2002年,在首体旁边的宠物店里,路金波第一次见到韩寒,揣着5000块,想把《像少年啦飞驰》改成漫画。一年后,郭敬明抄袭风波,他又找郭敬明,结果没能勾搭上。又过了一年,韩寒因为《长安乱》的盗版问题跟中青社打官司,路金波赶忙去“解围”,一打听才知道,韩寒因为练车,身上只剩下150块了。

「韩寒与路老板」

见韩寒窘迫,路金波当即许诺了200万版税。这无异于一次豪赌。因为当时他负责的“贝榕书业”,融资也才400万。韩寒答应后。他生恐有变,晚上10点把韩寒叫到办公室,直接签合同。韩寒看他面露难色,就说你先给我80万也行。路金波就此开始了与韩寒长达十多年的合作。

次年,《一座城池》出版,路金波的事业起航。恰好这时,赶上图书市场和“青春写作”爆发季。擅长搞话题的路老师,可谓骚操作不断。

《一座城池》发售时,首印80万册,200万版税的新闻,就登陆各大头条。卖安妮宝贝的《春宴》《莲花》,路金波同样以超高预付版税,推出了“安妮宝贝一个字4美金”的头条。卖王朔《我的千岁寒》时,徐静蕾和韩寒闹绯闻,于是他又撺掇王朔和韩寒吃了顿饭,做成了电视节目。

「“都爱姐姐”是什么鬼?」

签约石康卖《奋斗》,路金波听说赵宝刚要拍,二话没说就给了高价。签约痞子蔡后,路金波又联合韩寒、饶雪漫、石康、蔡骏等人,搞了一次西藏七人行,结成文集《七喜》。早已被遗忘的痞子蔡《暖暖》发售,一口气卖了30万。而《七喜》这个点子,是一个叫赵若虹的姑娘策划实施的。

多年后,赵若虹嫁给一个叫那多的作家。那多,原名赵延,当年在《萌芽》上发了一系列灵异小说。他爹也不是别人,正是赵长天。

据说因为奇招频出,当年出版业的私下饭局,一项必备活动,就是骂路金波。但不管再怎么骂,也挡不住路老板一路签下大牌,事业步步高升。

也正是那时期,路金波与韩寒建立了深刻友谊。他出韩寒的书,连合同都可以不签。在韩寒没钱时,还帮韩寒对接雀巢、凡客等各种代言。几本书下来,光版税就付了1700万。不过彼时,韩寒花钱实在太快,路金波在《GQ》的采访中就透露他如何4年花掉了1000多万的版税:

“他买套房,给他爸妈买套房,他妈妈买张床也要17万;5、6个女友一人一张信用卡;今天买辆跑车,半个月后不喜欢了,折价卖掉…”

而对路金波来说,捆绑韩寒,主要为建立品牌。真正让他事业达到辉煌的,是一个叫郭妮的女生。借着玛丽苏写作东风,路金波一手打造了郭妮及其身后写作团队,靠《麻雀要革命》《天使街23号》赚到了上亿码洋。

「玛丽苏文学,才是青春王者」

自打可爱淘《那小子真帅》那套嗑流入我国青春市场后,用以满足十几岁少女幻想的意淫文学就需求旺盛。什么明晓溪、小妮子,迅速被书商们挖掘、捧红。路金波也是看准了这点,围绕郭妮打造了一个写作团队,目的就是流水线生产“玛丽苏浪漫”。路金波曾在采访中透露,这个团队由十几人组成,怎么设计人物、情节,都有专人负责,最后由郭妮串联成文。

不过2008年后,郭妮自主意愿越来越强,最后跟路金波一拍两散。

只是那时,咱们路老师已然成了路大佬。终于,2012年,路金波出资270万,韩寒母亲周巧蓉出资30万,双方共同成立了「果麦文化」。

果麦上市当天,韩寒方面就从股价上赚取了上亿。

而在跟路金波合作的作家里,还有当年发表了韩寒作的饶雪漫。虽然路老板觉得自己营销饶雪漫有功,但饶雪漫觉得,我是自己混出来的。

饶雪漫是70后,并没有赶上新概念的东风。作为郭敬明的老乡,她14岁就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了作《无怨的青春》。后来一步步成了《少年文艺》的编辑。为了建立个人品牌,还打出过一个“花衣裳组合”。可惜当时国内图书市场上,少儿文学还没被炒热,她的名气不够大。

直至“青春文学”爆发,饶雪漫觉得机会来了,趁势打出“疼痛青春”的招牌。并且从2004年起,就举办“坏女孩夏令营”,与各地女生聚会、聊天,听取年轻一代的迷惘,顺便找点素材。在青春市场上,她不像郭敬明、韩寒那么能靠自身特质吸粉。于是饶老师另辟蹊径,搞了个“书模”。

「又疼痛,又青春」

《左耳》《小妖的金色城堡》《十年》《离歌》,这些为少女们量身定制的小说,邀请了王珞丹、叶一茜来做书模,后来还发展出类似“选秀”的活动。跟路金波合作《离歌》时,又弄了个MV。MV是找韩寒拍的。

也正是拍这MV时,韩寒为导演练手,给《后会无期》埋下伏笔。

饶雪漫经常带着书模去各大高校、三线城市乃至小县城签售、演讲,每到一处,粉丝夹道欢迎、兴奋异常。路金波跟她说,你要考虑走一些高大上路线,别老是去小地方。饶老师心说,我的读者是谁,我不比你清楚?

“我出道20多年,非常清楚我的经营模式。是我自己塑造了我,不是路金波。”

谁说不是呢。路金波打造郭妮时,在书里附赠一些让女生激动的小玩意儿。饶雪漫则直接把自己的书升级为“影像化商品”。什么搞夏令营、选书模、拍MV,这都是卖书的手段。对此,饶雪漫心里有一本清晰的账单。

在《GQ》对路金波的采访中,饶老师无比拎得清地说道:

“如果让你选,很有名但没有钱,还是没有钱但有名?我选钱。”

没有这样的人生觉悟,我们当初红火的青春文学市场,还搞个屁啊。

没有这样的人生觉悟,精于炒作的书商,被利益驱使的作者,还卖个球啊。

没有这样的人生觉悟,哪儿来的什么《最小说》啊。

「未完待续,关注本号,阅读本文(下)」

澳大利亚中国茶文化交流节苏州西美农业合作社信息发布会正式启动

6月21日,为庆祝中澳建交五十周年,澳大利亚中国茶文化交流节苏州西美农业合作社信息发布会在西山岛盛大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加强中澳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

本次活动由苏州西美农业合作社主办,吸引了来自中澳两国众多茶文化爱好者、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林裕堂书画院长、中国手指画非遗传承人韩仁兴出席活动并上台致辞,他强调,茶文化作为中澳两国友好合作的纽带,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鼓励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充分肯定了苏州西美农业合作社在茶业发展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对活动的圆满举行表示祝贺。

苏州西美农业合作社的代表叶志坚也上台进行了发言,他强调,合作社将始终坚持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积极为茶文化、茶产品的创新与推广做出更多的贡献。

澳方代表李玲致辞时说,希望本次活动能够成为中澳两国茶文化交流的新起点,激发更多人对茶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期待中澳两国在茶文化领域进行更深入地合作。

随后,由中华文化世界之窗总会,澳大利亚中国茶文化总会李玲为合作社颁发了“中国招商运营授权书”。这份授权书将为中澳文化、旅游、贸易等相关领域提供更加便捷的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最后的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共同按动象征合作与友谊的立柱,伴随着掌声和祝福,本次活动正式启动!

现场还设有茶艺表演、评弹,昆曲表演、中澳茶文化交流会等活动。

活动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交流活动,旨在为两国茶文化爱好者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中澳两国在茶文化领域的交流,也为两国友好合作铺就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禾承相

盘点为抗日牺牲的革命先烈(三十八)

革命先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永远的精神丰碑。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那些为我们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先辈们!

韩仁和(1913―1941),吉林永吉人。1933年8月,加入中国。1934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部秘书长。1936年2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部秘书长,并当选为军党委委员,是杨靖宇的得力助手。1937年6月,部队在行动中与日军守备队遭遇,于战间左眼中弹,手指负伤,仍坚持用机枪猛击敌军。1938年2月,参与指挥袭击集安县老龄隧道战斗,毙俘日伪军100余名,解放中国劳工500余人。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参谋兼警卫旅政委,协助杨靖宇指挥集安县土口子战斗,俘日本顾问小林、竹内等人,全歼守敌,缴获甚丰。同年冬,第一路军于行军途中遭日伪军2万余人包围袭击,急率警卫旅集中全旅机枪反击敌军,毙敌团长以下100余人,突出重围,安全转移至江县。1941年春,率队到宁安活动,在镜泊湖与日军遭遇,在指挥作战时中弹牺牲。时年28岁。

韩朝新(1919~1941),清苑顾家营村人。1937年9月与堂姐韩启民一起,在博野县辗转找到组织,参加了博野县妇女抗日救国会,11月加入中国。1938年春,被党组织派到深泽县任妇救会主任。1938年5月,在冀中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冀中区妇救会执委兼七分区特派员。1940年冬,在冀中区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上,韩朝新当选为冀中区妇救会主任,兼区党委妇委副书记。1941年春,韩朝新和冀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周小舟结婚。9月奉命和另外两位女同志去平汉铁路西休养时,在完县(今顺平)贾西庄被日伪军包围,突围时壮烈牺牲。

焦守健(1912―1941),又名焦建国等用名,化名苏一华、肖实。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屯里村人,饶阳县抗战第一任县委书记。1941年1月,日军在滏阳河和津浦铁路集结大量日军,对交河,青县,献县等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寻找我抗日武装,焦守健率抗日自卫军队和交河县县长兼游击大队长于时雨率领交河县游击大队密切配合下,避实就虚,果断出击,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取得反扫荡的胜利,巩固交河,青县,献县等地抗日根据地。1941年4月,在沧县前军庄召开四县干部联席会议时,由于叛徒告密,遭敌重兵包围。他沉着指挥队与敌激战,在指挥突围战斗中,为了掩护地委巡视员刘光鉴及其他战友,他几进几出,最后撤离时,不幸被敌弹击中头部,英勇牺牲,年仅29岁!

熊桐柏(1915-1941),河南罗山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第28军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6次负伤。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第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因伤重留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治疗。1939年伤愈后在黄冈、麻城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1940年8月率部编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独立团,任副团长。参加在鄂皖边反击"百日围剿"的战役。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第14旅42团,任团长。率部继续向安徽宿松地区挺进,一度打通了与新四军第7师的联系,配合新四军第2师进行战斗。同年10月间,在湖北黄梅小溪山(又名古角山今柳林)反击日军"扫荡",带头冲锋负伤,当晚因伤重牺牲。

于一心(1910—1942),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上庄镇人,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参谋长。1942年侵华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12月22日拂晓,西海地委和军分区机关转移至夏甸柳连庄(今属莱西市)时,与大批敌人遭遇。地委和军分区机关立即向萌山撤退,却又陷入敌人的重围。于一心与军分区司令员赵一萍、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于寄吾各率一个警卫排,掩护机关人员分头突围。赵一萍率领军分区机关成功突围。而于一心和于寄吾,未能突出重围,在与敌人展开的殊死搏斗中,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战斗持续了数小时。但终因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战至最后,于一心英勇牺牲。时年32岁。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希望大家不要忘记那段悲壮的历史,和那些为我们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先辈们!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204/1697201433353750.html
上一篇:国师是什么意思(国师是什么意思地位)
下一篇:中国十大名人(中国十大名人简介)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