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成名史
1949年西安解放前夕,29岁的张秉钧爱上19岁的女学生张孝友,爱一个人就是这样没有理由。
1950年4月2日,张秉钧夫妇生下了一个儿子张诒谋。
这个来自陕西的娃子长,梦想着要成为一名画家。
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张艺谋,也算是和艺术搭边,给自己的一点鞭策了。
张艺谋家里并不穷,祖上爷爷是县太爷,妈妈也是先交大二附院的皮肤科医生。
可遭遇到“不可抵抗力”的时候,管你家里穷还是富,都给我去参加劳动。
参加劳动的那三年里面,张艺谋白天挑粪,放羊,晚上就和工人们一起谈天说地聊梦想。村上的人都夸张艺谋写的一手好字,村里面的红色标语基本上都被张艺谋给承包了。
张艺谋在潜移默化之中锻造了勤苦耐劳的品质。
时间一晃便是三年,三年的劳动生涯结束之后,张艺谋去了咸阳国棉八厂做工人。
当时厂里考虑到“他会打几下篮球,还会写的一手好字,与其他厂里工人不同”这才把他给特招进去。
张艺谋就这样成为了“特殊人员”,他不会知识分子,也不是劳动分子,眨眼前就变成了边缘人群。
那个时候张艺谋的生活,仿佛一眼就能够望到尽头。
或许正是源自生活中的无趣,张艺谋把所有的放到了身上。
当他摸着摄影机的时候,他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它,为了得到它,张艺谋省吃俭用,甚至不惜多次献血来换营养费,终于在那个夏天,他如愿以偿的买到了人生中第一台海鸥牌照相机。
凭借着对摄影的一番热情和钻研,张艺谋也在厂里搞起了摄影工作室,平日里帮厂里和工友们拍拍照,做做宣传,也算是融合到了这个大家庭里面。
真正改变张艺谋命运的,还是恢复高考那一年。
那一年,名字里面的“艺”现在搞摄影八字有一撇,张艺谋下定决心要去考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从咸阳出发去到北京,在那趟火车上面,张艺谋望着窗外,他并不在乎身旁潜在的竞争的对手,在张艺谋的心里面他觉得那些人摄影技术都不如自己。
摇啊摇摇,张艺谋来到了北京学院的招生门口,老师们惊叹他的作品,但还是拒绝了他。
学院规定报考年龄不能超过21岁,而那一年张艺谋已经27岁了,超过了报考年龄。
张艺谋两次去往北京和老师们商谈这件事却都遭受到了婉拒,这个时候张艺谋骨子里面的韧性就出来,他把自己的作品装订成册,写了一封诚恳的信,直接寄给了当时的文化部长黄镇。
黄部长是惜才的人,他看到了张艺谋的作品之后,觉得这个年轻人未来肯定大有作为,于是下达指令特批张艺谋进入电影学院,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两年之内,成绩不合格,开除学籍。
张艺谋进入北京学院之后不久,学院里面就有学生在食堂张贴《强烈反对特招》的布告,话里话外直指张艺谋走了后门。
相比起那个时候便是“天之骄子”的陈凯歌,张艺谋在电影学院里面更加内敛,沉默寡言,但他总是比别人更加的努力,也更加的隐忍。
陈凯歌也曾回忆道,老谋子在学校没什么动动静,不参加研讨会也不参加社交,当过一年学生会副主席,但还是依靠着年纪缘故,大多数的同学都只是闻其名不知其人。
直到在后来的一次摄影展上看了他四幅一组的作品,大家才知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年纪的缘故,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找到了张艺谋,觉得张艺谋可以提前毕业去找工作了。
张艺谋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自己终究是外来人,年纪也大了的确该去找工作了。于是,他打了电话给自己的朋友,让朋友帮他找一个摄影师的工作。但是朋友给他说,厂里要求一定要有学历。
张艺谋问老师提前毕业能不能给文凭,得到却是否定的答案。于是,张艺谋干脆就下狠心,厚着脸皮又在电影学院里面学了两天,拿到文凭之后就出去找工作了。
毕业之后的张艺谋,其实并不太顺利,一直磕磕碰碰,碌碌无为。
直到1983年,张军钊找到了同学张艺谋,点名让张艺谋担任《一个和八个》的摄影师,最终在张艺谋的执拗的形式摄影技巧下,又赋予了电影一层诗意般的内涵。那一年,张艺谋震撼了中国电影界。
1984年,陈凯歌找到了张艺谋,张陈合作拍摄了《黄土地》和《国魂》。拍《黄土地》等蓝天的那个下午,凯歌对着他说:“艺谋,在咱们82届153个同学中,有一点属你最强烈———心比天高”
那一年陈凯歌开始闻名电影圈,张艺谋也在1985年在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顺势拿下了最佳摄影大奖。
张艺谋仅凭3部作品就迈入了一线电影摄影师。
1986年,张艺谋刚从吴天明的《老井》那边打磨回来,便乘上北京332路的老公交车。那个年代看过电影的人很少,熟知张艺谋的人更少,还没有什么明星效应,张艺谋就这样挤在人群,凉鞋也被踩断了。
他艰难的来到北京西郊一学院筒子楼前,在楼下大喊:莫言,莫言,你快出来莫言。
莫言正在吃着饭,探出头来问是谁,张艺谋没回他,看准了莫言的家门就冲了上去。
这情况要是搁在现代社会,准是莫言乔了张艺谋一屁股钱。
张艺谋上楼之后,他看着莫言就穿着一件白大褂在外边站着,而莫言看着张艺谋连鞋子都没穿。
一个像生产队长,一个像车产间主任。
张艺谋不喜欢寒暄,上来便说自己在《人民文学》上读到了《红高粱家族》,问莫言能不能给授权。
莫言对眼前这个有些无礼的年轻人有点诧异,但是很欣赏张艺谋的魄力和勇气。
莫言说,自己不是鲁迅也不是茅盾,改编他们的作品要忠于原著,自己的作品张艺谋想怎么改就可以怎么改。两人相谈甚欢,不到十分钟这件事就敲定了。
之后的一切顺理成章,莫言做编剧,顾长卫做导演,姜文做男主,一个摇晃历史的剧组就这样诞生了。
张艺谋在拉来顾长卫做摄影师的时候,特定强调顾长卫:是北影摄影系的第一名。
当时张艺谋觉得女主史可的姿态不够丰满并不满意,副导演推荐了还在中戏读大二的巩俐,在试戏的过程之中,顾长卫全程记录摄影,但是顾长卫第一次就失手了,全程跑焦,能用的片段不过次4-5秒。
张艺谋看了却觉得,非巩俐不可,那天确定女主之后,张艺谋去山东莫言老家吃饭。
饭桌上,莫言担忧巩俐经验不足,学生气太重,不像书中的“奶奶”,怕是会毁掉这部戏。
张艺谋却力排众议,觉得非巩俐不可,随后又把电影的拍摄地点定在了高密。
然而在实际考察的时候,张艺谋却发现高密早无浓密高粱。
张艺谋连忙回去向当时时任西安制片厂的吴天明求助。
吴天明顶着巨大舆论压力,以人格为担保,私底下找制片厂的副业部门凑了4万块钱,交给了张艺谋。
巩俐每天在练习农夫挑水,姜文每次在莫言家门面前洗澡,要把那种豪放粗犷的感觉找对。而张艺谋就带着剧组人员亲自在高密种起了一片高粱,每天在地里转,给高粱除草浇水。
张艺谋说,人淹在高粱棵子里,直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生育大广场,满世界都是绿,满耳朵都是响,满眼睛都是活脱脱的生灵。
张艺谋后来觉得还不够,于是又在高密旁边搭了个酒坊,把所有的燃烧与释放都灌入那碗酒内。
在那个酷暑,一切都是这样水到渠成。
张艺谋在剧情杀青之后,他把自己穿的那双鞋子,埋进了黄土地中。
他发誓,这部电影不成功,再也不拍电影。
命运就是这样,你努力不一定回报,但一定会给你机遇。
那一年陈凯歌弃赛,中国电影协会把张艺谋的《红高粱》给报给了柏林国际电影节。
那也是张艺谋和他的主要剧组成员第一次出国。
参赛播放那天,评委席,观众都对《红高粱》目瞪口呆,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无人关心最后的影片,只需等待着最后的新闻发布会就好了。
那个晚上,《红高粱》轰动了全世界,让世界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中国电影。
最终《红高粱》以评委席11票全票通过,斩获柏林金熊奖,这也是中国第一座柏林金像奖。
而这也仅仅是张艺谋故事的开始。
和张艺谋虐恋8年,用演技改写人生,成为一代巩皇
巩俐有张气势恢弘的脸。
很梦幻。算不上小巧玲珑,比瓜子脸宽,比鹅蛋脸润。
咋一看起来,比章子怡张曼玉略饱满,又比陈冲、刘晓庆稍灵动。特别是那双眼,仿佛承载了千万种情绪,可痴、可癫、亦喜、亦忧。
张艺谋说:“她是天赐的演员,世上绝无仅有。”
外媒一致认同:“巩俐是东方女人的代表。”
而在90年代的中国,更是风传着一句话:上世纪90年代,不少西方人说起中国,都知道三样东西,、长城和巩俐。
她是中国女性的象征,不仅仅在那个年代,在今天,依旧是。
有人说:如果巩俐没有遇到张艺谋,那张艺谋就不是今天的张艺谋,而巩俐,也许成不了如今的巩俐。
这话有些道理。
1987年,张艺谋筹拍《红高粱》。急需寻找女主“九儿”。
他在圈内看了一圈,又去表演学校兜了一圈,依然找不到合适人选。
有一天,出于偶然,他跑到中央戏剧学院选人,又看了一圈,还是找不到合适的。
他准备走。李彤在这时站了出来,她说:“要不是巩俐外出拍戏,这个角色她更适合。”
张艺谋有些好奇,在副导演的要求下,继续留下等巩俐。
后来张艺谋回忆:“当时她穿着一件宽大的衣服试镜,与我想象中的《红高粱》女主角对不上号。当然,巩俐的样子也很清秀、聪明、眼睛很有表达力。”
他一眼瞧中了这个身着宽大衣服的清秀女孩。
或许,那时谁也不知道,这一次碰面,是他们往后光辉的开始,也是夙缘的开始。
《红高粱》拍得很成功。
张艺谋镜头里的巩俐,虽是新人,但极具张力。
动是戏,静是戏,说话是戏,走路也是戏。
有人评价:巩俐有一种美到极致的悲剧性,真是天赐的好演员。
这部剧,用所获的奖项告诉世人,还真是这样。
《红高粱》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了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影片。
在国内外,收获了一大片掌声。
意料之中,巩俐出名了。来得迅猛而张扬。
但,随之到来的,除了掌声,还伴有争议。
并非因她的演技,而是她的感情。她和张艺谋恋爱了。
两人同样拥有艺术情怀,同样对人生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又朝夕相处、日夜相对,难免不会产生涟漪。
可是,张艺谋早已结婚,他有妻有子,巩俐这一插足,就是第三者。
起初,人们只是猜测,后来张艺谋妻子肖华自己发觉了。
她在给张艺谋洗衣服时,从他衣服里翻出了一封信,内容十分刺眼: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赖在我怀里的样子可爱极了!再有几天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我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干不完的事,哈哈,你知道我们干不完的事是指什么吗?张艺谋对肖华摊牌:“到宁夏后,发生了那么几次……就是这么回事。”
一时间,关于“张艺谋出轨”、“巩俐当小三”的新闻,犹如雨后竹笋,络绎不绝。
陷入爱情的人痛苦不堪,被伤害的人悲恸不已,看戏的人嬉笑连连。
三方夹击,最矛盾的,还是张艺谋和巩俐。
为了逃避,也为了再续缘分,张艺谋和巩俐接了《古今大战秦俑情》。在里面演情侣。
这部片子里,张艺谋和巩俐爱得很深,很飘渺,也很悲剧。
两人都坚持“真爱至上”,但抵不过外界的阻扰,情断而死。
特别是巩俐跳入火海那场戏,令人落泪。
她对张艺谋说:“我在电影圈谁都看不起,只有你对我是真心的,不管我是不是你的冬儿。”
很多人说,这是巩俐的真实感受。
只是不知道张艺谋当时听到这话,会不会有所动容?
据说,张艺谋为了演好这部戏,不小心被车撞了。
巩俐心急如焚,彻夜贴心照顾。
因为她这份真心,让张艺谋原本摇摆不定的心,安定了下来。
戏拍完了,张艺谋与肖华离婚了。
此后,巩俐成了张艺谋御用女主角。
他们合作了很多戏。
部部堪称经典。
1990年,《菊豆》。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1992年,《秋菊打官司》。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4年,《活着》。提名戛纳电影节、英国电影学院奖。
1995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被提名奥斯卡金像奖。
从《红高粱》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8年间,张艺谋和巩俐搭配,创造了无数个电影传奇。
他们成就着彼此,也渡化着彼此。
李尔葳说:“他们抵制着社会的压力和诱惑,真诚相爱,共同为电影而努力工作。”
这样执着的两人,在这8年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张艺谋成了中国最具实力的导演。
而巩俐,因为美艳的外貌,扎实的演技,一度挤进了世界舞台。
1993年,戛纳电影节(又名康城影展),巩俐、张国荣凭借《霸王别姬》,霸气踏入红毯。
巩俐着装十分简洁,白衬衣搭配黑色长裤,但女王范十足,气场全开。
近年,新晋谋女郎苗苗,学着巩俐的造型,在海边拍了一张照片,遭到网友一阵吐槽。
网民称:苗苗是稚嫩,巩皇是霸气。
这些,只是开端。
往后数年,巩俐的人生,像开挂了般。
2000年,她受邀担任柏林电影节主席。
2002年,她被任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
2003年,她又被力挺为东京国际电影节主席。
德国、意大利、日本,都将巩俐奉为演艺界传奇。
她达到了别人毕生所求,却怎么也攀不到的高度。
可是,无论她人气多么巅峰,她和张艺谋的感情,却始终像一滩死水。
她想要结婚。
可张艺谋不愿。
有一次她去算命,算命先生说:“你最好在30岁前结婚。”
巩俐把这话听见了心里。
她告诉张艺谋:“别人说我最好在30岁前结婚。”
张艺谋听懂她的潜台词,有些不悦:“结婚?我从来没想过。”
巩俐低下了头。
她不明白,明明很相爱,明明已经没了流言蜚语,为何还是无法在一起。
没过多久,她找到了答案。
一次,她和张艺谋拍着电影,巩俐的哥哥到剧组探班,问张艺谋为何不结婚。
张艺谋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结婚不就是一张纸吗?你为什么非得看重这张纸呢?”
巩俐死心。
很多年后,杨澜再次问巩俐:“是不是以前有人伤害过你,说婚姻就是一张纸,现在你还这么认为吗?”
巩俐有些伤感,眼里似乎有泪:“婚姻只是一张纸,现在我是觉得,我听说过,以前不了解,情感要自己去维护。”
她的转变,令人唏嘘。
或许她预想到张艺谋不可能给自己安稳,半年后,她转身嫁给了黄和祥。
那一年,她30岁。娶她的人,不是张艺谋。
后来,不想结婚的张艺谋娶了陈婷。
这段瞩目与争议并存的感情,在这一刻彻底破灭。
黄和祥给了巩俐从未有过的安全感,他与张艺谋不同,会承受巩俐一切小情绪,在她情绪低落时,会在一旁细声安慰。
还会问候巩俐家人,每逢节假日都会给他们打电话。
巩俐在他身上,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以往,和张艺谋在一起,是她一直追,如今,她终于感受到了被呵护的温情。
但是巩俐心底,依然忘不了张艺谋。
张艺谋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那会儿,找到巩俐,希望她出演王后一角。
问其缘由,只因一句承诺。
当年,张艺谋曾起誓,此生一定会让巩俐做一回女皇。
如今,他终于找到了适合的剧本,来兑现承诺。
发布会那天,巩俐泪流满面,情不能已。
纵使爱情没了,他还记得当初许下的承诺。
后来《归来》在戛纳影展,巩俐再次见到张艺谋,与他拥抱那刻,巩俐双目泛红。影展结束,巩俐哭得更凶了。直到结束,巩俐还在边打电话边哭。
港媒问她为何一再落泪。
巩俐双目含泪:“因为今晚让我很感慨,真的很难忘。”
那是他们不在一起的第19年。
这期间,她和黄和祥离了婚。而张艺谋,几度大起大落,从最初的巅峰,到被人诟病,继而慢慢翻盘。
他们都不再年轻了。
有人说,巩俐和张艺谋分手后,总在伤心,总在流泪,总在痛哭。
非要追究缘由,不过是一个女人爱得太真罢了。
时过境迁,现在的她,很淡然。
她说:“我不觉得一个女人,缺了男人她不能活,不需要谁去拯救谁。”
所以,她只能自己成全自己。
她还对杨澜强调,自己最大的优势和自信,来自于自己的工作。
那些年,无论她是否和张艺谋在一起,她都拿命在工作。
拍《秋菊打官司》,巩俐亲自去农村体验生活,脱下华服,穿破旧的衣服。
《中国美人巩俐》一书里说,巩俐在县城拍戏期间,不叫巩俐,就叫秋菊。她与丈夫刘佩琦以夫妻关系相称,当地的人,都以为他们是真实夫妻。
电影里有个雪景情节,很难拍,也很难演。
张艺谋坚持要自然雪景,也就是说,大冬天,巩俐要在雪地里完成一切动作。
她去了,结果戏拍完了,她被冻晕了。
张艺谋用大衣将她抱回屋内。
拍《艺妓回忆录》,为了达到真实效果,她要双手练扔扇子。不能看,但是两个扇子要一块儿扔,一块儿扔完一块儿拿。
导演说,这是很有难度的,要不别练习了。
巩俐要练。
戏拍了5个月,她练习了5个月。每天2000下,从不间断。
巩俐说:“到现在我都记得该怎么扔。”
章子怡在《演员的诞生》里回忆,两人拍这部戏时,为了呈现真实,互相巴掌,来真的。
拍《迈阿密风云》,有个海中快艇拍摄,她与同伴坐在快艇中,同伴是刚学习的,不太熟稔。
她不会游泳,但还是坐了。行到中途,涨潮了,她的心提到嗓子眼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真的完了。
没想到,就在快艇要翻船那刻,他们幸运地避开了。
后来她和友人说起这段经历,仍心有余悸:“那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刻。”
这些年,她抛却爱情,一门心思钻研工作。
她的这些努力,终于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是的,全世界。
2016年,巩俐现身戛纳电影节,待她登场,官方全部清场,只恭迎巩俐进场。
将近30米的红毯,巩俐一人傲气前行。
戛纳官方镜头,在巩俐身上,足足停留了近2分钟,主持人激动得大呼巩俐的名字,外国记者、影迷都齐刷刷用中文呐喊:“巩俐”。
就连她转身,背向媒体,媒体们的镜头,依然是她。
她之前,没有华人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这是对她事业全部的肯定。
是谁说,一个女人只有在爱情里,才能找到存在感。
巩俐就不需要。
她用她的,她的热爱,向世界证明:当一个女人,把一件事努力到极致时,世界,就会变成你的舞台。
爱情并不是人的全部,女人靠自己,也能活成高姿态。
就像她说的:“美貌不是你的一切。”
这句话,是她的清醒,也值得我们深刻思索。
霸气如巩皇,作为一名普通女人,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呢?
--END--
作者:池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