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涵:水墨之精神,意在笔先
在张一涵的笔下,无论是江南的亭台楼阁,翩翩起舞的戏曲歌者,弘扬与讴歌传统文化的美好一直是不变的主题。张一涵沉醉于古典文化的积淀当中,“越学习,越觉得需要我们挖掘的东西太多。”
张一涵学院派出身,拥有两个硕士学位的他现在还在攻读博士。对于绘画技法,张一涵倾向于工写结合,在当代工笔画越来越趋向于照片化的同时,张一涵的画中始终保持着虚实结合、意在笔先的风韵,通过留白、画面虚实带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张一涵(一3520235468):1979年生于沈阳,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画研究所工笔重彩画专业博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工笔人物画专业研究生,双硕士、任职于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北京工笔重彩画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集雅斋字画网。
参加国家奖项:
(1)2010年中国画线描作品《青春组歌》入选全国第二届线描作品展,河南省美术馆。
(2)2010年6幅中国画作品发表于《美术界》。
(3)2011年中国画《考场外》参加第二届关东画派中国画油画雕塑晋京大展,北京军事博物馆。
(4)2011年中国画《任长霞》参加中国美协主办咱们人——庆祝中国成立90周年特展创作,上海美术馆并被收藏。
(5)2011年中国画《任长霞》发表于《中国书画报》。
(6)2011年中国画《青春组歌》获学院工笔暨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新艺术展最高奖,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7)2011年11月中国画《那一年》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政协书画室、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综合美术作品展”。
(8)2012年4月中国画《劳动者的光荣》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锦绣中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终评并被收藏,洛阳美术馆。
(9)2012年5月中国画作品《青春组歌》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美丽家园·魅力新疆”第七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终评,新疆国际会展中心。
(10)2012年7月水墨连环画《永远的雷锋》入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12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11)2012年中国画作品《清韵》等作品参加第二届全国九城市联展。
(12)2012年水墨作品发表于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的《连环画艺术》第44辑。
(13)2013年中国画作品《梅雨江南》参加《微观与精致》首届中国工笔重彩、水墨作品学术研究展,保利博物馆。
(14)2013年中国画作品《水韵》参加笔锋——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作品联展暨第二回学术年会。
(15)2013年四幅作品发表于《解放军美术书法》杂志2013年第3期。
(16)2014年中国画《梅雨江南》等作品参加第三届全国九城市联展。
(17)2013年2幅油画作品发《表思考拓展——写实油画作品集》郑州大学出版社。
(18)2014年7月中国画作品《蝶·舞》获得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铜奖。(合作)
(19)2014年8月中国画作品《蝶·舞》入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天津美术馆。(合作)
(20)2014年8月水墨连环画《永远的雷锋》入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嘉兴连环画展区。
(21)2014年中国画《蝶·舞》发表于沈阳日报。
(22)2014年中国画作品《雷锋》发表于华商晨报。
(23)2014年9月作品《梅雨江南》等作品参加第三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 鲁迅美术学院。
(24)2014年文章《虚实结合—水墨之间见精神》发表华商晨报。
(25)2015年6月《鸡毛信》获得全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第三届架上连环画展”优秀奖。
(26)2015年创作插图绘制——嘉峪关市“一带一路”建设文化丛书,共十册,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7)2015年6月《救赎》入选全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第三届架上连环画展”。
(28)2015年《救赎》发表于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连环画报》第十期。
(29)2015年《振兴年代》入选由辽宁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大工业之情怀美术作品展”。
(30)2016年2月两幅作品发表于《美术》杂志。
(31)2016年3月参加由山东省美协、一般法人社团国际工笔画交流协会、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协办的《中日文化绘画交流展》并获得创作奖。
(32)2016年5月5幅作品参加北京李可染画院“美丽中国行——沈阳书画院写生创作精品特展” 。
(33)2016年5月参加山东青州九州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插图工作室师生展”。
(34)2016年9月《鸡毛信》在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漫画连环画作品展”或优秀奖。
(35)2016年11月《凝固的地平线》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作品展》获优秀奖。(合作)
(36)2017年5月参加山东青州《水墨延伸——中国名家精品展青州站》。
(37)2017年7月两幅作品发表于《美术》杂志。
发表论文:
1、张一涵:《关于设计素描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2016年7月发表于《建筑与文化》第148期。(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
2、张一涵:《西域画风对魏晋人物画的影响》,2016年11月发表于《国画家》第6期。(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2-1208/J)
3、张一涵:《两汉时期社会功能性对肖像画的影响》,2016年12月发表于《城市空间设计》第6期。(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3909/J)
4、张一涵:《由<王时敏小像>刍议明清时期民间肖像画的家族传承感》,2017年3月发表于《美术界》。(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48/J)
5、张一涵:《绿色节能背景下的展示设计审美趋势探究——线法通景画的新应用》,2017年9月发表于《建筑节能》。(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21-1540/TU)
“我更注重于水墨之间的虚实结合,浓淡相生,而这些往往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找到答案。”张一涵说。
民族的精髓值得艺术家鼓与呼
提及创作《永远的雷锋》这套作品,张一涵可谓深有感触。“雷锋是我从小耳濡目染的英雄人物,他的奉献精神也是我十分钦佩的。”自然而然,张一涵就将目光集中在雷锋身上。为了创作好这套作品,他从各个渠道汲取着雷锋的信息,仅抚顺雷锋纪念馆就参观过十余次。
画家表示,对于这样题材创作,最难的不仅仅是形象上的还原,更难在如何将人物的内涵与丰富的精神生活充分地展现出来。“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截取某个特点故事、背景、历史环境下,通过多种绘画语言进行表达,追求的就是复古老照片给人的那种厚重的观感,同时传达给观众当年的那种历史氛围与年代感觉,包括着装、衣服、裤子等等具体的细节,从而带给人们真实感受。”
而《蝶·舞》这幅作品则来自于画家生活中的细节。曾有一次偶然的机遇,张一涵惊讶地发现很多外国人正在跟着一位戏曲老师一板一眼地学习着中国的戏曲文化,从衣着、动作、眼神到服饰、故事内容,“他们学得非常有兴趣,对戏曲的了解程度也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国内学习戏曲的人才日益萎缩。“对我而言这幅作品即可喜又可悲,可喜的是本民族的文化正在慢慢地复苏,这也符合时代的特征,每个人都乐意看到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播与扩散,乐意看到软实力的增强,可悲之处就在于我们的文化并不比任何一个民族逊色,但愿意去学习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而艺术家有这样的责任,来为本民族的文化鼓与呼。”
生涯视角下的毕业季|赋能孩子自我认知和未来感知
生涯教育关乎学生一生的幸福,其中的意义当然是不言自明的。好的生涯教育,首先需要一个好的理念作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一个完整的课程和活动体系。
岳麓区第一小学秉承“为孩子一生幸福尽职尽责为世界和谐美好尽心尽力”的育人理念,在六年级开设“乐善四季悦纳季---毕业啦”课程。用生涯教育视角帮助孩子树立合适的愿景,并思考如何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六年级的孩子们用“车日路图形”认识和剖析自我、设立目标、主动发展。并录制“30岁的我对自己说”视频,以30岁的视角看待现在的困难或挑战,引领学生从生涯发展角度勇敢面对人生每一个重要节点,激发面对未来从容生活的勇气。1403班张怡涵同学在视频中说道:“12岁的我,有梦想但不知能否实现。30岁的我想告诉自己:不要怀疑,不要被困难打倒,你一定可以成为理想中的你。加油哦!”
“我是谁?”“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我是否可以开始思考如何成长为未来的我?”……学校教育的根本意义,正是帮助学习者习得能力,成就愿景。我们希望属于未来世界的孩子们,有成绩也有方向,有知识也有素养,有未来也有行动去实现。
(图文互动)全军战役战术卫勤力量基地化多级联训圆满结束
(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11月20日,在“卫勤力量-2022A1”基地化训练中,直升机后送医疗组对“重症伤员”进行机上救护(视频截图)。 新华社发(梅宇阳 摄)
11月20日,在“卫勤力量-2022A1”基地化训练中,野战医院分类处置组对批量“伤员”进行检伤分类。 新华社发(张怡涵 摄)
11月14日,在“卫勤力量-2022A1”基地化训练中,装甲救护组前往连集伤点前接“伤员”(视频截图)。 新华社发(蒋松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