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数字“十,廿,卅,卌”探源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现场有个提篮,上面写有“念年”四字。马未都先生说,这“念”是通假字,其实就是“廿(niàn)”,意思就是二十年,马先生是对的。
“念年”是有来历的,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金石文字记》卷三提到开业寺碑时曾说,碑的背面有宋人的题字“元佑辛未阳月念五日题”,他认为把“廿”写作“念”,就始于此。元佑辛未是公元1091年,阳月是十月,念五就是二十五日。
《说文解字》有“廿”字:廿,二十并也。古文省。就是二十的合文:把两个十连在一块就是廿。再往前推溯到甲骨文、金文也有这个字(可参考下图)。
其实,更早之前的杨慎《转注古音略》卷五,引《说文解字》“廿”字注释和颜之推《稽圣賦》“魏妪何多一孕四十,中山何夥有子百廿”指出:他认为这个字本来读“入”音,而市井商贾读“念”,久而久之连文人学士也就读成念了。他还说,就连学识渊博的翰林程敏政的文集中“廿日”就写作念日。不过,有一种说法是在吴语中二十就读成念,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廿,揭示汉字十倍数的写法。数字合文的情况在甲骨文里是很常见的。比如下图:
十,廿,卅(sà),卌(xì),它们都是由数字十合并而成的,除了上文介绍的“廿”字外,《说文解字》中有十,卅两个字,卌字没有出现。而十,卅,卌甲骨文、金文也都有。
《说文解字》: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许慎把十理解成方位。不过有学者把它理解为“针”的初文,有学者认为是双手合十。我认为可是计数时两手食指交叉的形象。需注意的是甲骨文十和今天的数字1极为相似,金文在中间加肥点,后演变为一横,成为今天的十。这个廿,也可以写作卄(注意:不是草字头)
《说文解字》:卅,三十并也。古文省。
《康熙字典》:
,四十并也。并说明也可写作“卌”,就是两个廿连在一起。
廿,卅,卌合文后,很可能是要读两个字音,分别是“二十”“三十”“四十”,我们可以看一下战国金文中廿,卅,卌字的写法。
这些数字后有=,这个=不表示重复,不可能是廿廿,卅卅,卌卌,而是按照两字读音来读的。
《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汉石经本写成“卅”和“卌”,而后面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这里卅”和“卌 的都应该读为三十,四十。比如现代汉语中有个“瓩”字,就读作qiānwǎ,后来取消了。但像“嫑 ”,由不要构成,读 biáo。“甭”,由不用构成,读béng,都还在使用。
按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说法:卄,古读如入,卅读如靸(sǎ),都属于自反,反,反切,是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是说卄,读二十,取二的声母,取十的韵母,快速拼读,就是“入”。 卅,读法同理。他分析说,秦碑小篆中有“维卄六年”“维卄九年”“卅有七年”都应该读成一个字的音,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四字一句的。这个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再如:
唐李贺诗《公无出门》: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宋方岳词《鹊桥仙·今朝廿九》:今朝廿九,明朝初一。怎欠秋崖个生日。客中情绪老天知,道这月,不消三十。春盘缕翠,春缸摇碧。便泥做、梅花消息。雪边试问是耶非,笑今夕,不知何夕。
明何其伟《寄苏四郎》:一枕香风飞梦远,廿年蓬鬓傲霜华。
这些诗词中的“廿”都应念成单字音“niàn”,不可读作“二十”,因为诗歌有严格的韵律,否则就破坏了句子的整齐。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十,廿,卅,卌,中间的点就是绳结的形象,我国古代确有结绳记事的传说。作为一个参考。
或许,你还对我的这些文章感兴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注释商榷
《愚公移山》中的“夸娥(不读é,读yǐ)氏”,原是大蚂蚁
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怀才不遇”主题的深思
如何解决文言文难学难懂的问题,这篇长文或许能帮你
“负荆请罪”之“荆”溯源
说文解字谈文化:“农”从何来?
汉字演变的四个规律:繁化、简化、异化、声化
二十四节气
小朋友们一定已经知道很多春天的古诗吧,比如宋朝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今天是农历戊戌年二月初五,正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到:“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在这一天太阳位于黄经0°,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同时因为我们位于北半球,所以小朋友们,今天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一样长的哟。
就如现代诗人左河水有诗:
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在春分这一天我们传统上也有很多的节日仪式,比如早在古代的《周礼》一书中就记录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同时,民间活动上,春分也算是踏青的开始,全家踏青出游,亲友团聚渐渐增多。
同子隆次公小饮
【宋】袁说友
老境昏昏只醉眠,不知门外艳阳天。
奚为有客携壶至,又以閒人到酒边。
山路试登桃映口,溪城一望草如烟。
春分花事今多少,未觉心情胜去年。
春分节气伊始,东风送暖,万物解冻,江北冰始卸,江南雨阑珊。一幕天青色烟雨朦胧也让古代诗人触景生情。
画堂春-溪边风物已春分
【宋】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
水沉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踏莎行
【宋】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宋】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小朋友们在春分时节踏青出游观赏风景时会有什么感悟么?如果你也有诗兴大发的时候,记录下你的灵感,请一定给我们留言分享。
最后给小朋友们提个醒,“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捂秋冻的养身道理一定要记住,不要太早增减衣物。
你猜,好日子要有几个“2”?
大家好,我是“俺要发点啥”,每天不知道要发点啥,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关注、点赞、转发、收藏哦。
按照国人的习惯,凡事都喜欢找个好日子,可是总有不如意的地方,现在千载难逢的好日子就要来了,想要好日子的小伙伴可要抓住机会呦。
在我们国家,因为公历和农历并行,我们的父辈更在意农历。而小伙伴们更在意公历。
现在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它就是2022年2月22日,为什么说它是千载难逢的好日子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2022年2月22日,壬寅虎年壬寅月 丙午日,农历正月廿二,星期二,一共九个“2”。
好多小伙伴可能就纳闷了,明明是8个“2”,哪来的9个?真的是九个“2”,不信你再数数,有一个“2”它藏起来了,“廿”读作“niàn”意为二十,农历正月廿二,就是指农历正月二十二,这下您再数数,是不是九个“2”。
需要好日子的小伙伴,可要抓紧喽。
我是“俺要发点啥”,每天不知道要发点啥,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关注、点赞、转发、收藏哦。
今日四月廿三不一般,老话“四月廿三晴,寡妇也不愁”,啥意思?
导读:“四月廿三晴,寡妇也不愁”,今日四月廿三,晴天有啥说法?
#多彩夏日生活##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对于农民们来说,最期盼的就是自己种植的庄稼能够茁壮成长,在收割的时候高产能够卖个好价钱,提高收入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农民种粮首先就是要保证家庭自己的口粮问题,只有解决了粮食充足,农民们才不发愁。而农村中有些寡妇,如果碰到年景好的时候,粮食产量高,不缺粮食也就不发愁。如果碰到年景不好的年景,寡妇缺少劳力,种植的庄稼不多,再加上产量不高或歉收,那么,寡妇就是发愁怎么有充足的口粮吃。
今天是农历四月二十三,一个不一般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普贤菩萨圣诞日子。普贤菩萨佛教中四大菩萨之一,深受信众爱戴,这一天会上前祭拜,希望普贤菩萨普度众生,护佑庄稼能够有好收成,保障人们粮食滚滚来。
四月二十三这么特殊的日子,老祖宗们根据这天的天气不同总结,结合后期农作物收成经验,有些农谚俗语传承下来了。这些俗语能够预兆年景好坏。
今天你那里是下雨天还是晴天呢?根据老祖宗的看法,今日四月二十三是宜晴不宜雨的。那么,四月二十三晴天有啥说法呢?
有句老话这样说“四月廿三晴,寡妇也不愁”,这句话是啥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月廿三晴,寡妇也不愁”
这里说的是农历四月二十三这天如果是晴天的话,那么,寡妇家里也不会发愁粮食不够,这里说明后期是丰收年景的。具体来看:
“四月廿三晴”简单说的是这天是晴好天气。并且根据今年这个时候的夏收情况,正是我国北方小麦夏季收割的时候。小麦收割就是需要晴好天气,否则降雨,麦粒会发芽霉烂,夏收减产。所以,这个时候晴天非常好的。
然而,现在四月二十三这天如果是晴天的话,预兆的是后期降雨多,特别是盛夏的时候,水稻生长,离不开水的补充,缺水水稻不能生长。所以,后期降雨多,加上气温高,形成了高温高湿环境,这是水稻最喜欢的天气,这是预兆水稻大丰收了。
“寡妇也不愁”
这里说的寡妇就是家中缺少丈夫劳动力的,干农活是重体力活,男人比较能吃苦耐劳。但是寡妇的话,种植庄稼会非常吃力,种植量少。如果碰到丰收年景的话,粮食产量高,还能够维持家中粮食需求,也就不发愁口粮了。
这里也说明了,今日四月二十三如果是晴天的话,预兆有大丰收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