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老人考驾照100分通过能力测试
“我1951年参军,在部队是机械师,专门修理飞机”“别看我年纪大了,但我觉得我可以,我有信心拿到驾照”……安徽铜陵,92岁的施兆翔老人以满分100分的好成绩通过了能力测试,顺利获得申请驾照的“入场券”。5月5日,他正式报了名,申请学习C2驾照,现正在按部就班地学习,攻克科目一。施爷爷说,考取驾照后,他准备买一辆电动汽车,绿色出行,自驾去铜陵的周边走一走,看一看。(人民网安徽频道)
来源: 人民网
92岁奶奶10年还清2077万!如今,她又有新消息……
近日
“92岁奶奶10年还清2077万债务”
再次登上了网络热搜
主人公是浙江丽水的
“诚信奶奶”陈金英
许多网友感到“难以置信”
了解后纷纷赞叹不已
↓↓↓
1
92岁“诚信奶奶”街头卖衣10年
还清2077万债务
30多年前
退休后的陈金英开始创业
租民房、买机器、找工人
生产中老年羽绒制品
生意最好的时候
一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事业高峰期,她热心公益
曾捐赠善款57万多元
以及价值几十万元的羽绒制品
陈金英的欠债账本。
81岁那年
陈金英公司出了问题
有人劝她申请破产
她果断拒绝:
“这哪成啊
欠了别人钱是一定要还的”
为节省支出,陈金英老人自己当上了缝纫工(2013年2月摄)。
她变卖厂房抵债
为支付工人的工资
陈金英开始去街头、老年公园
摆摊叫卖羽绒服
陈金英在清点库存(2013年2月摄)。
即使在寒冬
当时年过八旬的她
也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
在户外一待就是一整天
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
陈金英在翻看借条。原本厚厚一叠的借条,慢慢变少(2017年11月27日摄)。
2021年2月5日
陈金英还清了借款里的最后一笔
10年时间共还清了2077万元
还清最后一笔债务时
她高兴得像个孩子
2018年,陈金英还清银行贷款后,小店门口张贴的感谢信。
陈金英说:
“做人,背可以驼,但腰不能弯”
她因为守信重诺
荣获2021年度
“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称号
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陈金英坐在仓库里为产品打包(2013年2月摄)。
2
今年卖货最后一年
打算捐点钱和衣服做公益
今年,“诚信奶奶”92岁了
在浙江丽水大厦商城的店里
陈金英奶奶乐呵呵坐着
12月初,受寒潮影响
当地最低气温一度降至1℃左右
平时一天只能售出一两件羽绒服
这些天能卖出五六件
尽管“诚信奶奶”的故事影响力颇大
但卖的羽绒服价格却实实在在
今年低价促销
裤子最低价去年卖30元一件
现在卖20元
衣服本来卖300多元
现在卖200多元
陈奶奶表示,自己年纪大了
想今年卖完羽绒服就歇业了
债已还完一身轻,接下来
她打算捐些钱和衣服给需要的人
做些公益事业
“总想着能做点什么”
陈金英笑了笑说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向陈金英奶奶致敬!
转自:人民日报综合浙江新闻、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人物
来源: 新华网
壹点号母亲节征文|母亲
文/ 张悦华
母亲是92岁那年农历十月初五走的,与19年前走了的父亲在西方极乐世界会面去了,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母亲走的那天的情景。这天,已卧床多天的母亲早饭吃的很少,午饭又不愿吃,乡医看后诊断心肌极度不好,脉搏微弱,呼吸无力,此时此刻母亲的病症和身体的虚弱也许只有母亲自己最清楚,已说不出话来的她点头示意让远在泰安的小儿子赶回来。晚上6点多,母亲见到了从泰安赶回来的小儿子,母亲看到三个亲骨肉儿子到齐了,便安详地停止了呼吸,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做儿做媳的我们撕心裂肺地悲痛,泪流不止,没有那一种文字能够表达丧母之痛,还真没有!
为寄托哀思,在母亲辞世两周年来临之际,写上一段追忆的话语缅怀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母亲一生劳苦,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兄弟三人抚养成人,将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这个大家庭,母亲的艰辛付出和言传身教,给我留下了一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母亲淳朴善良。母亲没文化,深奥的道理说不好,但淳朴、正直、善良,她一生做的到位。母亲喜欢帮人,邻里遇到难处,总伸出援手帮一帮,与邻里乡亲相处十分和睦。家人万一与人有分歧,母亲总是好言相劝,赔理道歉,想方设法化解矛盾,宁愿自家人吃点亏,也不与人发生口角,街坊邻里亲戚朋友没有不赞赏母亲的。从小到大,母亲始终嘱咐我们要规规矩矩做事,真诚待人,不说撒谎,不失信于人,不惹是生非,做诚实守信的人。小时候,母亲嘱咐我们好好学习,把书念好,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工作后,母亲嘱咐我们公道正派,与领导、同事处好关系,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成家后,母亲嘱咐我们家庭和睦,养育好子女。儿女的荣耀就是母亲的荣耀,母亲一生最得意的是三个儿子成家立业后家庭都美满幸福,孙子孙女学业有成,邻里乡亲们说起来就夸赞这一忠厚人家和睦的大家庭,母亲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母亲勤俭持家。母亲是从小过清苦日子熬过来的,生活历练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在操持家庭事务上始终坚持勤俭持家。人人都说母爱如海,父爱如山,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费尽了心思,每年养一头肥猪出栏卖钱、养几只母鸡下蛋换点零花钱,平日里不浪费一粒粮、不枉花一分钱,粮尽其用,钱花在刀刃上。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农村老家,生活非常的苦,一年到头就吃那么几次白馒头,细粮很少,聪慧手巧的母亲为了给全家改善伙食,粗粮细做、菜粮混做,把地瓜面、高粱面、豆面混合发酵蒸发糕吃,把地瓜面、荞麦面混合包饺子吃,把地瓜面、玉米面混合做煎饼吃,还有菜窝头、菜糊粥等家人们都爱吃,既节粮又改善了伙食。母亲常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打错谱儿就受穷。”母亲的节省节俭全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谨防断顿挨饿没钱花,让这个家能日子过好一点,能让我们兄弟三个能吃得穿得好一点,和别人家孩子差距小一点。在新年来临时,母亲都为我们每人添置一件新衣服,我们上学每学期的学费、书费、作业费,都是提前准备出来,从来没有借过钱。在家庭经济还比较拮据的情况下,父母先后在两处宅基上为俺兄弟三个建了九间房。后来,家庭生活虽然富裕了,但母亲也不忘勤俭持家。
母亲淳朴勤劳。从小到大,母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年复一年忙忙碌碌的身影。在我刚记事时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农村科技非常落后,生活上用的粮食大都通过石碾石磨的碾压,身上穿的衣服、炕上铺盖的被服大都是农户自己纺成线找织布匠织的粗布做的,脚上穿的鞋子大都是通过纳鞋底、做鞋帮做成的。推磨推碾大都要一早一晚来干,石磨转动磨麦面、磨煎饼糊……石碾转动碾米、压瓜干……就靠母亲用那双小脚的蹬弹力和腰身的推力来转动。针线活多是冬春季摇纺车纺线、夏秋季纳鞋底、做鞋帮,农村家务活和针线活儿没完没了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情画意便永久地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整天有那么多干不完的活儿忙碌着,无论春夏秋冬母亲总是早早起床,推磨、推碾、摊煎饼、烧水、炒菜,喂猪、喂鸡、洗衣、缝衣、纺线……记忆中,母亲总是为俺兄弟三个的成长和操持举步维艰的家庭早起晚睡的辛勤忙碌。母亲把家务活儿揽在身上,吃苦耐劳,再苦再累总是毫不抱怨,无怨无悔!在她的心间永远充满着作为母亲对子女永恒的责任和殷切的期望。
俺兄弟三个成家立业后,父母拥有强健体魄的年龄已经过去,但是他们仍然种着村里分配的责任田和承包田,母亲经常帮着父亲干些地里的活,种、管、收样样不落下,如种花生、除草、掐花椒等。我和家人们都劝父母把农田缴了,好让父母少上坡干活,但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的主张是种点地换点钱,添补些家用,也好减轻儿子赡养老人的负担。2001年父亲去世后,母亲不愿跟着儿子过,坚持自理生活,干点家务活以便活动身子骨,年头到年尾母亲总是把家里收拾的有条不紊、干干净净,后辈们不得不钦佩她。直到2017年母亲的身体不便自理了,才同意儿子们轮换着为她做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勤劳了一辈子,以她善良的母性默默奉献了一辈子,以她博大的母爱无私奉献给自己的后辈们! 母亲对家庭一生的辛劳付出,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世上只有母亲好,母亲给了我生命,母亲给我一个家,母亲把我哺育大,母亲给了我幸福!母亲,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一直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您!母亲,安息吧!
【作者简介】张悦华,字斗米,号开心;男,1952年10月生,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南腰关村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济南市作协会员,曾获省、市、区教育先进工作者。著有经历三部曲和家园三部曲及《腰关记忆》等,论文及散文作品曾获全国、省、市级优秀作品奖百余次。小传辑入中国世界语出版社《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人民出版社《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画报出版社《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画册。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