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坟地莫搬,是为不尊”,为啥呢?有些原因许多人并不了解
“坟地莫搬,是为不尊”,在农村里流传比较广。之所以会有这种俗语老话式的说法流传,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较为普遍的讲究,“生命来自于泥土,死后也应该回归到泥土当中去,‘入土为安’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这样的理念有直接关系的。不过,这也并不是农村俗语“坟地莫搬,是为不尊”这种说法所存在的全部原因,而有些原因许多人实际上并不了解。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坟地莫搬,是为不尊”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民间会有这样的讲究?农村俗语老话这样说到底是因为啥?
要说“坟地莫搬,是为不尊”的意思是什么?其实它的意思本身就在其字面上明摆着。首先说前半句“坟地莫搬”中的“莫”字,作为汉字中的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当中。“莫”字属于会意字,在这里做副词,表达的是“劝诫”方面的“不要”和“不可”。而“搬”字作为动词,指的就是“迁移”。接着,我们说后半句“是为不尊”。其中的“不尊”并不难理解,而“是”字作为汉语一级字,最早见于西周早期的金文当中,在这里做的是形容词,表达的是“概括”当中的“凡是”与“任何”之意。后面的“为”字,作为汉语一级字,最早也是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当中,在这里用的是它的引申义,指的是“做”或“干”。所以说,把“坟地莫搬,是为不尊”连起来看,意思非常明显地就是在说,家族祖先立下的坟地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迁移的,凡是不守规矩那么干了的人,就是对自己祖宗先人和逝者的不尊不敬。当然,有些时候,基于这样或那样的特殊原因,有些家族坟地不得不搬,那就需要另当别论了。
下面,咱们说说为什么农村里会有“坟地莫搬,是为不尊”这样的俗语老话流传下来?
其一,土葬作为殡葬的一种方式,本身起源于原始社会,不只是在咱们中国曾经被广泛采用,这种殡葬形式也流行于世界各地。“入土为安”是土葬的根本理念和讲究。由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周公旦所著的,归属于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的《周礼》中就讲,“众生必死,死必归土”。那么,咱们现代人就可以如此这般地理解了,既然逝者的先人们已经“入土为安”了,谁要是再时不时地去随意迁移挪动自家坟地的话,那么自家的祖宗逝者们又如何得“安”呢?当然,如今大多数地方早已经都在推行火葬的方式了,这样的问题应该也不存在了。
其二,咱们中国人古来就特别重视和讲究择日择吉,家有红事自不必说,倘遇白事也不能抛弃相应的讲究。迁坟算是阴事,属于白事的范畴。老时候民间讲究,选择迁坟的日子是不能犯劫煞、灾煞和岁煞的,劫煞主破财,灾煞主病残,岁煞主孝服。随随便便,不加考虑地迁坟挪地,让祖辈逝者不能安生,也会影响其对后世子孙的荫庇。按照古代和民间的说法,迁坟行二次葬择吉时,最宜选择鸣吠对日,也就是丙寅、丁卯、丙子、辛卯、甲午、庚子、癸卯、壬子、甲寅和乙卯日。错选了日子在民间的说辞中,也是对后辈活着的人不吉利的,不如不迁不搬。只是如此这般的古传说法,说起来也并不符合当今的“无神论”。咱们每个人都可以抱持自己的看法,“信则有,不信则无”。
其三,迁坟改换家族逝者的埋葬地,古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颇多的讲究。要是从古代民间的讲究上去考量,其中涉及到也根本就绕不开的某些问题,想动迁家族坟墓的后辈们是根本就无法做到周全和圆满的。比如说,古代动迁坟墓时,讲究要把原来棺木底下的穴土下挖8寸后,用干净的袋子移到新选的墓地穴位中去,原土还不能有丢洒在路上被人踩到的情况。不然会被认为对不起死者,也会被认为对死者的晚辈们不利。再比如说,迁坟行二次葬时,古代讲究必须要由不同辈分逝者的平辈去用手拾取尸骨白,而晚辈是不能用手拾取长辈逝者的尸骨白的,不然就属于犯忌。如果说,深挖8寸原来棺木下面的穴土装好且不丢洒地移到新墓地的穴位中去相对还好办的话,可能对于2——3代以上的长辈逝者就不太容易找到其平辈去拾取尸骨白了。假如某些逝者的平辈们豆已经去世了,也就没有办法再去由逝者的平辈去拾取逝者的尸骨白了。而这种情况下迁坟挪墓,古时候也被认为是犯忌。现代人有了“现代理念”,这样的古代讲究,实际上也早就被新的做法替代,而改辙更章了。
以上就是关于“老话说‘坟地莫搬,是为不尊’,为啥呢?有些原因许多人并不了解”的知识分享。有什么疑问和不同见解,条友们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感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赞支持!
农村的迁坟风俗习惯是怎么样的?两个大类的迁坟原因,看完您就懂
如果是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对于这个迁坟并不会陌生,不时的会看到有人给自己的祖上迁坟,或者是挖出来后重新跟父辈或者爷爷辈合葬。但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迁坟是怎么回事。比如有时候某甲的父亲去世后,要把以前去世的母亲墓地打开,和父亲一起埋进村里祖坟。很多人不解,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当时就预先埋在祖坟上呢?这样等父亲去世后,也不用再重新打开母亲的坟了。
这里面当然是有原因的,而这原因就是重要的风俗习惯。
还有的则是要从村里祖坟迁出,迁到自己家族坟地里去,这种多数是在自己家农田里。但这个迁坟可不是想怎么迁就怎么迁,这里面有无数的规则在发挥着作用。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个迁坟的风俗,以及迁坟的流程。
一、迁坟的形成风俗假如我们注意农村丧葬风俗的情况下,就会发现,一个家庭中,如果女人先去世,是不会进村里祖坟的,需要孩子们自己找地方埋葬,这个地方可以是自己家农田,也可以是别人家农田,总之是不能进村里祖坟。
等到父亲去世了,再把埋在别处的母亲坟给起开,一起合葬进村里祖坟中,这是迁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有的人觉得不公平,凭什么女人先去世就不能先埋在祖坟呢?还非要埋在别处,等父亲去世后还要费一次事,但这就是规矩,就是风俗,大家都在遵守。这还是好的,很多是没有资格进村里祖坟的,只能被埋在别处成为孤坟。
比如一辈子没有娶上媳妇的光棍不能进村里祖坟,因为你太笨,给祖宗丢脸,所以很多光棍会千方百计的娶一个,哪怕是过几天也好,也算是一辈子娶过媳妇,去世后能进村里祖坟。
横死不能进祖坟,比如有的人是淹死了,有些人是自尽了,这些都属于横死之列,是无法进入村里祖坟的。
另一大类迁坟就是从村里祖坟迁出,这种是自己家族重新找了墓地,然后就需要把埋在村里祖坟上的先人尸骨从祖坟上迁到这个新墓地里。至于为什么要迁出村里祖坟墓地,这个原因各不相同,目的也各不相同,但其大目的都是一种,就是迷信了某种说法,想要让自己家过得更好。
可是,这个过得更好能靠迁坟来实现吗?个人认为是不能的,如果农村丧葬是一种民俗文化,那这种靠迁坟想要实现家中富贵就是不折不扣的迷信了,这个是不应该提倡的。因为这个迁坟的工程量并不小,以后能不能富贵不知道,但首先得花一笔钱,这也是我们下面要说的。
二、迁坟流程这里我们举个最为简单的迁坟例子,比如某人的母亲单独埋在别处,现在父亲去世了,就得把母亲的尸骨给起出来,跟父亲合葬在一起。在豫北,人去世一般是停灵七天出殡下葬。在父亲停灵第五天时,这个迁坟工作就开始了。
首先是找个村中老人,老人得有威望,因为靠他指原母亲坟的所在地,具体到某个小范围。接着是村中管事的带着一些去世人本家的年轻小伙子到地里,在坟地边上先摆些东西,然后开始动手。
但这个动手不是大规模的挖,而是一人象征性的动一铁锹土,这样今天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所有人都回去。这里为什么要这样简单的动一下土呢?是因为要给明天来这里挖坟的人做记号。
到了第六天,村里帮忙起坟的人来了,他们都是主家找来的帮忙的,他们不清楚这个坟具体在什么地方,所以昨天那些留下的记号就非常重要。他们按照记号挖下去,等挖到尸骨处就要小心了,因为里面的尸骨是不能见阳光的。一般情况下,都是挖之前就要搭一个棚子,目的就是挡阳光,也有挖到尸骨上方时开始搭的,总之这个流程不能省。
等到尸骨的模样挖出来后,就要由村里一些老人出手了,他们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的把四周的土给刮掉,但尸骨周边近身的土不刮。
等大致轮廓出来,拿一块木板放在下面,众人一起动手,把这个包着尸骨的人形土块慢慢推到这块木板上,推上后,就会再拿一个木头框子放在这个板子上,上面再盖一层板,形成一个棺材。
所以,这个迁坟用的棺材是活动的,称为匣子。
把这些做好后,众人抬着这个组装而成的棺材一起出坟地,到了路边放到车上拉回去,但这个拉回去不是拉回家,是不进家的,直接拉到新坟地去,也就是明天父亲埋的地方,在地里搭个灵棚子,将这个棺材放到灵棚子下后,会有一些专让的妇女过来给这个人形土块搭上衣服,描出眉眼。
晚上家里派人看守,要睡在这里看守。等天亮后的第七天,家里去世的父亲出殡发丧,一大一小棺材一起埋进挖好的墓坑中算是完成。从此父亲母亲合葬,儿子的任务完成。
写在最后:当然了,很多人看到这个农村丧葬,自然而然的先想到迷信。有一些环节的确是带着迷信色彩的,但这个更多的是风俗习惯,是一种由古传到今的民间传统。一杆子打成封建迷信也是不对的,应该理性对待。我们要抛弃一些过去的糟粕,但也要保留一些过去的精华。就迁坟这件事来说,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愚昧和迷信,还有我们农村人特有的淳朴和孝顺。
如今火葬流行,可多数人还是喜欢土葬,至于这里面的分别和应该怎么样,这个是另一个话题,我们今天就展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