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墓地″ 西安三位设计师向死而生的墓园设计|设计丝路
2020年的初春,前所未有的丧。全球爆发的疫情,迫使每个人直面死亡,追问生命。
“你来自泥土,又必将回归泥土。” 那么,对于死这件事,你有什么样的态度?你会怎样埋葬自己?西安三位年轻的设计师,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为自己提前设计了“墓地”,用各自的不同角度,抵达各自心中的最终归宿。
做墓地没用,但是至少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事情。因为之前的所有项目我们都说了不算,但是做这个东西我们说了算。其实我们设计完,在心里也就建造好了。——雷俊杰
雷俊杰 由图设计
空间的诗人
“我想生前是个诗意的人,死后也应该是。”
园在于游
在园中游,体会时间与空间的变化。
模度人:175是个模度
模度人的概念源自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他把人做为尺度,致力于建立起空间和人体之间和谐关系。
在雷俊杰的墓地中,所有的尺寸都以雷俊杰的身高1.75为模度。
“这里都我是按我的身体尺寸作为建筑的模度尺寸,这是我伸手的层高,我的门洞就是我的身高,门的宽度、桥的长度都是按我的尺寸定的。只有这样,我才能认为这是我自己,这是我的归宿。”
隐藏入口
通过这面墙,来到世界另一边。
墓志铭:像个傻子一样
墙上有行小字:Like a Fool
冥想之室
冥想之境,绿意盎然。
静谧与希望
过了个这山门,便是绿洲。
回来之路,带有希望。
建筑的“心法”
建筑之事,拿可丈量去描述不可丈量。
一切都是圆的
“地面突起的石头,就像我要传达建筑关系。石头从地里长出来,上面有花花草草,和大自然融合的十分巧妙,没有冲突,没有对抗。”
通过圆这个可度量的范畴,
抵达内心虚无的那个圆。
“水是一个最温柔的状态,
可以照见很多东西,让人能够达到一种平静。”
“加上柱体后,空间发生了无限延展,
柱子与柱子之间形成一种静谧之感。”
“在沉重的建筑里开一刀,
打破宁静,指向深远。”
“我觉得孤独并非消极,
而是一件积极的事,
深深的孤独引人一种思考,
让人感受自己,表达自己,忠于自己,
孤独,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胡斌的开场充满黑色幽默
“如果有一个终极死亡的理想,
我会化成一个光圈。”
“人生是一个圈,一个轮回,六道都在轮回中,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开一个口出去,摆脱轮回。我觉得最牛逼的应该是这样。”
“我们贵州那边是喀斯特地貌, 有很多山路。小时候我经过这样一个山洞,”
“在山洞里,光从洞口照入,感觉特别安静,我在里边有种睡着了的感觉。
后来才明白,你在这里边的感觉,无形中就像胎儿在母亲的肚子中,这是我的一个印象。”
“如果有一天死去,做不到虹化的状态,我会找一个可以寄情的东西,把全部的精神意志投射在这上面。”
明 沈周 《庐山高》
“这幅画比较接近我小时候游玩山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这个山体环境是我比较理想的状态。我就把这个地方假设成我的坟墓。
在一幅画里把自己的精神意志投射进去,这就是《画葬》的来历。”
“我规划了一个平面图,先到香堂上香和祭拜,完了之后,可以在河道边上洗手、洗衣服、洗脚,你再走到我的墓室来看一下。”
“平面其实与内经图接近,但是我把它中间开了一个缺口。”
“在我躺的地方我会做一个水潭,水源自是外面的飞流瀑布,还会用到金属来做一个映衬,产生金生水的概念。”
“我的终极理想,最后不是留一个具体印象的墓穴,不是一个圆一个句号,不在乎是否有被人记住。祝在场的朋友都能够摆脱轮回。”
面对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三位淡然地侃侃而谈。他们用各自“无用的”墓地设计,抗拒世俗对死亡的负面理解,逆向思维将其视为生的起源,墓地不仅是逝者安息的地方,更是生者的一处风景,
参透人生的一种方式。
瑞典斯德哥尔摩森林墓地
如果这一行没落了,你会干什么?
胡斌:做猪肚鸡。
雷俊杰:猪肚鸡如果干得不好呢?
胡斌:涮锅吧。
雷俊杰:牛B。
胡玮:学厨师吧。
雷俊杰:你不是卖画吗?太善变了。
胡玮:如果这个行业不行了,画就更难卖了。我还是先炒炒菜,顺便再卖卖画。
雷俊杰:如果这一行没落了,我就当网红。我花了四天时间,邀请15位设计师,挨个去拜访、拍照。我也不大会拍照,其实我的拍照就是咔咔咔三四十张,从中选一张,我认为是从肺里面笑出来的那种状态。我要求他两点,你闭上眼睛往死笑,笑出声,然后咔咔我最后选择我喜欢的那一张。
胡斌:你是天生的好吧,你就要不停地干这个事儿。
如何看待现在审美的一致性?有没有想过去改变这种一致性?胡斌:能把自己改变就不错了。
胡玮:我觉得改变很难,我未必能改变,但是我一定会挑战。最起码我觉得对于自我是一种挑战。在我看来“美”其实是一种探索,或者说是一个不断寻求的过程。所以我会不断探索、不断挑战。
雷俊杰:关于审美的一致性,我想说两点。
第一,这是工业化生产带来的结果。工业化大生产,必然会有一些大型材料厂商,需要设立某种流行趋势,按照它的系统,完成大量采购。这背后其实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
然而我想说的是,虽然所有的商业判断都离不开商业操作,但是我们能不能更理性一点,做更高级一点的材质判断。
第二,我会思考如何去改变,我做且亭交流会就在改变。我选了15位有不同代表性的设计师,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好好做设计,就能把钱给赚了的样本。他们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态度,相同的是他们都能好好的设计就把钱给挣了。
圣桦林地板苏泉总经理分享
今天咱们谈“我的墓地”,其实源于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谈生与死,就是不断去追问你过往,你是谁?从哪来?将要到哪去?这个话题能够将大家共融进来,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个命题,每个企业都会考虑明天会不会衰亡?包括今天你们刚才谈的12个问题,也在想这个行业怎么办,我怎么办?
其实,每一个行业,无论材料、无论设计,都不可能被某一个东西来取代,首先的前提就是个做好自己专业的事,我们有太多没做好的,都值得回头再做一遍,做好了就是创新。
大家能坐到这儿来,其实都在找一个基点,大家需要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帮助,这就是最大的价值。
现场提问环节
Q:我原来接触过很多沿海的设计公司,西安设计公司在这方面,你认为跟沿海的一些设计公司差距有多大?
雷俊杰:我认为差距不大。差距在于我们没有跳出来。
他们先决的条件是更早的商业化。其实我认为西安有很多设计师,同样不比他们差,我做且亭活动就把这些人挖了出来。我认为现在最有发展有空间的一定是西安、西北,因为其他地方已经受到挤压了,他们反而会来西安做事情。
而且我认为商业不是所有设计公司最终要达到的彼岸。如果说挣钱的来说的话,西安的设计公司没有达到商业的初始规模阶段,材料系统欠发达。但是我认为西安的文化系统和组织机构有它的优势,我也同样认为西安有一些热血青年,热爱设计,热爱这片土地。
和美国的发展一样,美国一开始是东海岸兴盛,然后是西海岸,我们不妨到西部这片地方坐下来。
撰文:南蛮蕙子
活动主办
且亭西安
媒体支持
设计丝路
“坟头”的大小规格有规定有标准吗?
清明一到,家家都要扫墓。有坟头的,要清除杂草,规整修补坟地和坟堆,做坟头。有些家庭,感情丰富,为了表示对父母先人的孝敬和尊重,动用人力物力,增加坟墓封土,坟头做得很大。有必要吗?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必须清楚的是,坟头的大小规格是有规定的,“坟高四尺”是为定制,最好按规定来办
远古时期,人是死了拉倒,没有丧葬礼仪的做法。《易---系辞》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意思是将逝者穿戴好在野地里用树枝杂草掩埋。《孟子》上说:“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意思就是将亲人逝者直接丢到山沟里。上古时期,“墓而不坟”,即只掩埋逝者,不留坟头。一直到到春秋时期,才有做坟的说法和讲究。秦汉之后,做坟才流行起来。也正是从秦汉开始,丧葬之礼才统一规范严格起来。
埋葬逝者的地下空间叫墓,在墓上面封土做个土堆,皇家贵胄叫陵,一般平民百姓叫坟头。陵墓封土做多大?全在于皇家的喜好,也没有规范的文本要求,但一般坟头做多大,是有明确规定的。
据《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将父母合葬与防,说:“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的意思是说,虽然古人要求墓而不坟,但自己是在外面胡跑混饭吃的人,留坟头做个标识,不然找不到父母所在了。“崇四尺”,就是坟堆高四尺
到宋代,司马光作《书仪》,朱熹作《家礼》,将坟高四尺作为定制。司马公曰:“今按孔子防墓之封,其崇四尺,故取以为法。”《朱子家礼---丧礼》完全同意司马光的意见,明确规定:“但留子弟一人监视实土,以至成坟。坟高四尺。”
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在知识阶层和主流文化层面,《朱子家礼》和《仪礼》是礼仪操作的规范范本。
2、应当明白的是,坟头大小与孝道没有关系,家庭和睦兴旺香火延绵不断才是根本
人都有虚荣虚幻之心,都有夸耀炫耀之性,都有攀比对比之行。自己家的坟头大一些,就感觉自己比别人厉害一些。想多了,大可不必。
做坟上坟是祭祀活动。是告慰祖宗,佑护子孙;是缅怀先人,激励后人;是香火不断,家业延绵。事业、家业、功业才是孝道的根本,与坟头大小没有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弟姊妹之间,多一些走动,多一些交流,多一些帮衬,多一些关爱,才是重点。有时间的,清明期间,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按传统礼仪规定,搞一些规范的祭祀仪式,以熏陶和感染家人和亲人,激发人们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情愫。
礼仪只是一种讲究,一种尊重,是没有强制性的。坟高四尺,大体上讲,就是平胸,一米多一些。只要你愿意,把坟头做大一些,只要不影响别人,都是可以的,但不要做得太大。一般居民家庭,家财家势不显赫不厉害的,坟头太大太过了压不住,还惹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