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牢记“1不丢、2不说、3不留、4要做”,纳财接福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传说正月十五是天官赐福的日子,这天接到财运福运一年顺!这么重要的日子,当然有很多不得不知的习俗与禁忌。常听家中的长辈说:正月十五,牢记“1不丢、2不说、3不留、4要做”,纳财接福。这里说的就是正月十五的忌讳和讲究,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看一眼就知道!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在汉明帝时期,每年正月十五,宫中都会“燃灯表佛”,这就是元宵节的雏形。到了汉文帝时期,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而到了隋唐时期,这种燃灯的习俗演变成了元宵赏灯。唐朝诗人苏味道的佳作《正月十五夜》中对当时元宵夜就有这样的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不难想象,那时的元宵之夜场面空前盛大,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派欢乐祥和、普天同庆之景象。
正月十五是人们祈福天降祥瑞,添财添福的大日子,规矩和禁忌也特别多,稍有不慎就可能触了“霉头”,尤其是“1不丢、2不说、3不留、4要做”的忌讳您要多多了解。
1不能丢:不能丢东西俗话说:正月十五物不丢。老一辈人认为,正月十五这天,避免不慎丢掉东西。倘若这天“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口袋”,丢了东西,就意味着财气会流失,所以为了新的一年财气旺盛,正月十五赏花灯、看舞狮、猜灯谜时,口袋的东西务必要看好了,千万不能弄丢。
2不说:不吵架、不说孩子正月十五这天是天官赐福的日子。全家老少在元宵节当天要和睦相处、彼此融洽。正所谓“祸从口出”,如果元宵节这天家中大人吵架,小孩哭泣,则是不祥之兆,这一年的运势都不会好。家中大人小孩子都开开心心的,则一年都有好运气!家和万事兴!
3不留:用过的灯笼不能留“天上一圆月,地上万盏灯”。正月十五闹花灯,是中国农历新年的传统活动。正月十五后,就需要将其摘下,表示已经承接了所有的福气。此时需要把灯笼就地销毁,而不能留下第二年继续使用。古人的处理方法是把两个灯笼互相撞一下,里面的蜡烛就会点燃整个灯笼,这叫作“碰灯”。现在的灯笼大多是电灯,处理方法就是把灯泡取出,将灯笼放入塑料袋中扔掉即可。
4要做:吃元宵、赏花灯、送孩儿灯、走桥摸钉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民间的重要习俗,意为纳财接福。“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宵佳节,一碗香甜软糯的元宵必不可少。
元宵最早叫“浮元子”,有的地方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与圆谐音,有团团圆圆的好意头,无论北方的元宵还是南方的汤圆,都饱含了一家人团圆美满、阖家欢乐的美好寓意。
赏花灯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张灯结彩,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这些花灯又称为“祈福灯”或者“平安灯”,寄托了人们向上天祈福的美好意愿。
元宵佳节,除了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热闹之景,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之情。古时的年轻女子大多“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灯会,才得以结伴赏灯,这也就创造了“偶遇”意中人的机会。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十四岁的太平公主乔装打扮,溜出皇宫时,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上元节的长安城,正在为她与薛绍安排了一场浪漫而传奇的相遇!
送孩儿灯
“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因此在元宵节这天,娘家要给新出嫁的女儿家灯笼,寓意“添丁”,以祈求新婚的小两口能吉星高照、早生贵子。送孩儿灯讲究送双不送单,如果女儿已经怀孕,娘家的父母要送一对小灯笼,寓意着“儿女双全、孕期平安”。
走桥摸钉
谚曰:“跑一跑,不见老”,“爬爬城,不腰疼。” 走百病是北方正月十五的传统活动之一,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元宵节或元宵节次日,妇女们相约出游,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习俗中走桥与摸钉相连,“钉”谐人丁之丁,摸钉相当于摸钉求子,有人丁兴旺的寓意。
正月十五,牢记“1不丢、2不说、3不留、4要做”,纳财接福。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禁忌之外,有些地方有正月十五不能穿黑或白色的衣服、不能洗头、米缸不能见底,像这种说法还有很多,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说看还有哪些正月十五要注意的事情,让大家受益!正月十五纳财接福,愿大家虎年大吉,多财多福,好运连连!
正月十五讲究多,5大习俗和8个禁忌要记牢,赶走霉运,一年行好运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时间一晃就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它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的晚上,大街小巷人群拥挤,大家会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也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除了挑灯笼、逛庙会、看花灯、踩高跷、舞狮子外还有很多讲究,老传统要尊重5大习俗和8个禁忌,寓意一年都顺顺利利的,行好运发大财。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这些没有科学道理,但是它们都饱含了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美好生活的期盼
正月十五,5大习俗第1个:吃汤圆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由于南北有异,大家吃的东西也有所差别。南方人爱吃汤圆,北方人喜欢吃元宵。无论是吃汤圆还是吃元宵,它都寓意着阖家团圆、幸福、圆满,也成为正月十五必备的美食。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煮汤圆或者元宵时,记得要等水烧开了再放进去。煮漂浮后再加入冷水继续煮,反复几次,等汤圆颜色呈透明状时才可以吃。
第2个:祭祀神明和祖先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上元燃灯,或云以汉祠太一自昏至昼故事。另外初一和十五在民间也是百姓吃素、祭拜的日子,所以这一天要焚香摆贡品祭奠神明和祖先,祈求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第3个:元宵节走百病
元宵节“走百病”这个习俗不知道大家家乡有没有。它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带有信仰的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参加这个活动的大多数都是妇女,她们一般会选择结伴而行,一大帮人一起走,只要看到桥就必定要走过去,这也就是逢桥必过的说法,认为这样可以祛病延年。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饭后或者是晚上都会出去走一走,稍微锻炼一下身体,比呆家中看电视强多了。
第4个:送孩儿灯
元宵节看花灯是延续了很多年的传统,其实还有一个习俗是要送灯。灯笼在古代被当作求子添丁的吉祥物,送给新出嫁的女儿或者是结婚没有生育的朋友。以此表示吉星高照、吉祥如意、早日诞下麟子的美好愿望。如果已经有孕在身,娘家人还要送一对小灯笼,以祈祷儿女双全、孕期平安,并且每对灯都要配好蜡烛,送双不送单。
第5个:走桥摸钉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虽然不如外国人那样开放,但也是一个有属于自己浪漫的国家。元宵节在古代就是“情人节”。这一天朝廷会解除宵禁时间,女子也可出门观灯游玩。闺中女孩子打扮得美美的,三五成群手提花灯,漫步于河桥之上,一不小心就偶遇了意中人。
已经结婚的女子也会出门“走桥”,她们的目的“求子”。走桥时要“摸钉”,“钉”通“丁”,相传摸到钉便能生男孩,有人丁兴旺的寓意。
正月十五,8个禁忌第1个:忌丢失物件、借钱给他人
从进入腊月开始,老传统就不要借钱给他人,一直持续到正月结束。因为在老一辈人眼中照看不好自己的钱包,让钱财外漏是不吉利的。它既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影响自己的运势。同样丢失了家中的物件也是财产损失的一部分,是不吉利的征兆。
第2个:忌说脏话、不吉利的话
正月十五是天官赐福的日子,这一天说脏话、不吉利的话被天官听到会不高兴的。他们有可能不会赐福,还会带走一年的运气,让家中走霉运。
闹元宵,图的就是喜庆和热闹。天官看到了也开心,开心就会不断地赐福给人类。如果平时就有说脏话的习惯,正月十五一定要忍住了。
第3个:忌去偏僻的地方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特别是到了节日。看到别人家都是热热闹闹的,越看越烦。烦了就想找个地方静一静,记得不要去偏僻的地方,像树林、荒山等。老一辈人说这些地方“污秽重”,尤其是身体弱的需要注意。
第4个:忌洗头洗澡
忙碌了一天,身心都很疲惫。泡个热水澡,再洗下头发,顿时轻松不少。洗澡也是讲究卫生的一种习惯,值得鼓励。按照老传统,正月十五是不可以洗澡洗头的。因为头发的“发”,有发财的意思。洗头,会将一年的财运洗走,一年都白忙活了。人的身上是有福气的,洗澡会把福气洗走,一年都没有福气进家门。
第5个:忌米缸见底
旧时人们都是用米缸装米的,因为米缸有“聚财”的寓意。元宵节这天米缸满满的都是大米,寓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好运连连。现在很多人家都不用米缸了,我们也要记得盛米的袋子、桶等都要装满。
第6个:忌穿破的衣服
元宵节据说是天官的诞辰,如果穿着破的衣服在外面晃荡被天官看见了会不高兴的,有可能不会给你赐福了,后面的一年都会破败倒霉。尤其是现在,破洞牛仔裤、做破的鞋子等在年轻人中很流行。建议元宵节不要穿,再喜欢也要忍着。
第7个:忌杀生
不管是鸡鸭鹅还是鱼虾,它们都是有生命的。老一辈人说这天杀生见血是不吉利的,会给家中人带来“血光之灾”。当我们需要吃鸡吃鸭的时候,记得提前处理好。
第8个:忌损坏器具
元宵节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这一天再忙也要休息,避免因为劳作损坏了工具,带来霉运和财产损失,给新年开了不好的头。
结语: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这5大习俗和8个禁忌多少带点迷信,但是我们要尊重老传统,图个吉利。
#天南地北大拜年##头条百景中国年##新年美食市集#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讳大全
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初八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初九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十二至十五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正月十五的民间禁忌,老百姓都喜欢图个吉利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正月十五,这个传统的农村节日,如今在城市的喧嚣中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庄重和仪式感。过去,它标志着新年的正式结束,只有过完正月十五,才算真正告别了春节。但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愈发加快,初一过后,大家早早投入了各自的琐事,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正月初五似乎已经被遗忘。正月十五,是个特殊的时刻,是个特殊的日子。
在这一天,民间传统禁忌和习俗流传至今,虽然有些看似迷信,但老百姓一直秉持,追求吉祥如意,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小时候,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时刻之一。孩子们齐聚一堂,手持自制的灯笼,点燃汽油或柴油浸泡的锯末子,然后挨家挨户沿着大道点亮。那个时候,正月十五是全村的盛大节日,孩子们散灯、点火把,创造出美丽的光影,使整个村庄仿佛梦幻般绚烂。然而,由于护林防火政策的严格执行,这样的传统已经多年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灯会活动。
如今,正月十五,村民们在家中点亮灯笼,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或者用门灯或客厅灯来表达对幸福和富裕的期望。
传统文化中,正月十五也有一些禁忌,人们会避免在这一天扔东西或借钱给他人。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会导致财富的外流,使新的一年的经济压力增加。所以,如果有东西需要扔掉,他们会提前或推迟一天,以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扰乱财气。
另一个传统是不洗头和不理发。
在这一天,人们相信头发的音韵与“发财”相通,因此洗头可能会冲走一年的好运,让人一整年难以积蓄财富。因此,他们通常不建议在这一天洗头或理发。
正月十五的另一个传统就是吃元宵。元宵最早见于唐五代,后来成为元宵节的特色食品。元宵和团圆谐音,寓意着家人团聚、幸福美满。人们通过分享元宵,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怀念着离别的亲人。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尽量保持和睦,不吵架,不训斥孩子,以追求一年的平安吉祥。
随着社会的发展,正月十五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如今,城市里的灯会越来越多,活动也愈发丰富多彩。大型商场和旅游景点都会举办各种灯会活动,而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烟花表演逐渐减少。此外,各地还有各种地域性的庆祝活动,如东北的二人转和踩高跷,南方的舞狮子和龙灯表演等。
总之,正月十五是一个让人们欢聚一堂,畅叙美好未来的日子。让我们共同祝愿,正月十五带来吉祥美满,快乐安康!
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欣赏各种各样的灯笼和灯会。最近几年,灯会的规模和创意不断扩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变得如梦似幻。大型商场和公共广场装饰一新,点亮成千上万盏灯笼,呈现出绚烂多彩的景象。这些灯笼常常以各种各样的形状和主题制作,有花鸟鱼虫,也有迎福纳祥的吉祥物,每一盏灯笼都充满了创意和艺术。
除了灯笼,正月十五的夜晚也常常伴随着烟花的绽放。过去,政府部门会组织大规模的烟花表演,让市民欣赏美丽的烟花绽放,那一刻仿佛是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梦幻之中。
然而,近年来,燃放烟花逐渐受到限制,环保和安全成为了主要考虑因素。因此,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取消了政府组织的烟花表演,而由企业或社区来负责烟花秀,或者干脆取消了燃放活动。这个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安全的日益重视。
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不同地区还有各种地域性的庆祝活动。在东北,人们热衷于表演二人转和踩高跷,展示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南方则以舞狮子和龙灯为特色,舞狮子象征着祥瑞和平安,龙灯则寓意着风调雨顺和丰收。
这些传统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重要的是,正月十五是一个让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到家中,与亲人一起共进晚餐,分享美味的元宵。这一天,家庭成员团结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祝福,温馨的场面充满了幸福和温情。
正月十五虽然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宗教性质的节日,但它仍然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正月十五都是一个人们期盼的节日,一个团圆和吉祥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