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剪纸贴窗花吗?知道它来历吗?最出名的剪纸在哪?怎么欣赏?
在过年的装饰品中,比起年画来,剪纸的前途更乐观。
剪纸有前途,关键是它入门门槛低——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上至八十岁的老奶奶,只要手不抖眼不花,拿起一把剪刀就能剪。
剪纸的历史也挺久,有剪刀有纸就有了剪纸。
中国的剪刀最早据说出自黄帝时代,但真正能看到的实物最早是西汉时期的南越国铁剪。
而纸也是在西汉时期开始出现,所以剪纸的历史可以从西汉开始算起。
现在可见的最早的剪纸艺术品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
新疆吐鲁番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
晋朝就有了“镂金作胜”的风俗。
所谓“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
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形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
到了唐朝,剪纸更加常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大家都背过吧?
李商隐也写过:“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个“剪彩”就是字面的“剪彩纸”的意思。
《酉阳杂俎》记载得更详细:“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唐五代双鹿佛塔剪纸
唐菩萨立像剪纸
这时候,中国剪纸传入日本。据说是弘法大师空海(就是《妖猫传》里的那位日本和尚)到中国洛阳学习佛法之际学会了“切绘”,回到日本再将刻纸的技法传授给弟子的。
空海大师
宋朝造纸业成熟,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
由剪纸还衍生出了其他行业的应用,例如皮影戏、蓝印花布的镂花制版、陶瓷器的花纹、绣花的样稿等。
皮影戏
蓝印花布
宋代吉州窑贴花凤纹碗
明、清时期剪纸的运用更为广泛,达到鼎盛时期。
窗花、柜花、彩灯、扇面……我们现在能想到的剪纸应用,明清时期基本都已经出现。
就连皇室,也离不开剪纸。北京故宫的坤宁宫是清代皇帝结婚时的洞房,墙壁用纸裱糊,四角贴有黑色的“囍”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是黑色的龙凤团花剪纸。宫殿两旁的过道墙壁上也贴有剪纸。从剪纸的纹样、用料、用色来看,与民间的基本没有差别。
坤宁宫内景
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
延安鲁艺的艺术家陈叔亮、张仃、力群、古元、夏风等人开始搜集、发掘、整理和研究民间剪纸,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边区人民生产、生活、战斗的新剪纸,开创了中国剪纸的新纪元。
《窗花民间剪纸艺术》陈叔亮 著 1947年
1951年初版《民间剪纸选》张仃 编
新中国成立以后,剪纸甚至还成了地方产业,出现了多个“剪纸之乡”,例如黑龙江绥化的海伦、河北省张家口蔚县、甘肃庆阳、山西浮山、广东佛山等。
海伦剪纸
蔚县剪纸
庆阳剪纸
浮山剪纸
佛山剪纸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直到现在,我国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过年贴窗花的习俗,例如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
而在南方,一般是结婚时贴剪的双喜字,从婚房一直要贴到新人所在楼房的外面,起到接亲指示牌的作用。
中国的剪纸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它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完全是凭创作者的想法自然挥洒,大胆创造,甚至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全面地表现物象。
换句话说,剪纸就是将三维、四维世界降维到二维平面的过程——这么讲是不是顿时感到高大上很多?
而且,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夸张。这种夸张实际上是对繁杂内容条理化,规范化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化复杂为单纯的艺术处理。例如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眼睛特别大,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眼睛最能传神,所以创造者对人的眼睛进行了夸张的处理——这和日本漫画对人物的处理是不是异曲同工?
而且,中国剪纸特别讲究寓意。例如石榴、莲蓬和葡萄表示“多子多福”;松、鹤代表“长寿”;牡丹寓意富贵等等。
今年是牛年,在本篇文章的最后,一笑放上几幅牛的剪纸,祝大家牛年大吉,牛气冲天!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贴福字的起源、寓意、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
过年贴福字,是我国传统年文化中的重要风俗之一。但对于贴福字的起源、寓意、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有感于此,小编从以下五个方面逐一探讨。
一、过年贴福字起源于何时?关于贴福字的起源问题,目前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一是“南宋说”,认为过年贴福字的风俗始于南宋。其主要依据是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录的一段话:“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二是“明朝说”,认为过年贴福字始于马皇后的仁慈,阴差阳错促成了民间的贴福风俗。
三是“清朝说”,认为过年贴福字是慈禧太后附庸风雅,无心插柳促成了贴福风俗。
不过,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南宋说”把《梦梁录》里的一段描写作为依据,错在过于简单。
“明朝说”把马皇后的民间故事作为依据,错在过于轻信。
而“清朝说”把慈禧的附庸风雅作为依据,则更不可信。
其实,过年贴福字的风俗,应该始于西周。依据有三:一是从“福”字的起源看。“福”字起源于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距今已经有将近三千七百年的历史。从甲骨文的“福”字构造来看,它左半部的上面是个“酉”字,表示盛酒容器。左下半部分是两只“手”(又),表示双手捧着酒樽。它右半部分是个“示”字,表示祭祀。整个字的意思是双手捧着一樽酒,以示祭祀。因此,《说文解字》对“福”字的释义是:“祐也”。“祐”就是赐福的意思。
由此可见,“福”字不仅起源于西周,而且其祈福的意思也已经很明确了。
二是从“福”字的使用上看。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知,当时的“福”字,被广泛刻录在龟甲和兽骨上。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福”字进行祈福活动。
三是从《封神演义》中的描述看。姜子牙封神时,给自己的老婆封了一个“穷神”封号,并告诉她“凡是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此事传开来以后,人们纷纷在大门上贴“福”字,以避“穷神”到来。
此故事虽说是传说,但至今人们仍保留着贴“穷福”的做法。意即过年时为了躲债,在小年时就在门上贴上福字。讨债人看见门上的福字,便会知趣地离开。因为按照民间风俗,贴福即意味着过年了,即便别人欠债,也应该让人过一个平安的新年。
因此,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可知,过年贴福字的风俗,应该源于西周时期。
二、贴福字有哪些寓意?总体上讲,过年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所贴位置的不同,在寓意上略有差别。
1、福贴大门,寓意开门迎福。
2、福贴客厅,寓意福星高照。
3、福贴厨房,寓意招财纳福。
4、福贴窗户,寓意抬头见福。
5、福贴厕所,寓意镇邪去秽。
三、怎样贴福字?贴福就是祈福,因此贴福看似简单,却包含着浓郁的文化内涵,不可小觑。根据民俗学家的意见,贴福字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首先,家里的大门、客厅和厨房,门店的正中,旅馆的大堂等庄重之地,福字一定要正着贴。
大门代表正福,客厅代表迎福,厨房代表纳福,门店和大堂代表招财进宝,它们都是庄重、严肃的地方,关系着今后的兴旺发达。因此,这些地方的福字,一定要正贴。如果倒贴,不仅仅是不雅观的问题,而是会影响人的情绪。
其次,室内的房门,门店的内墙,旅店的内室,福字可正着贴,也可倒着贴。但以正着贴为主。
这些地方是相对私密之处,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行事。但总体上,应以正着贴为主,不能全部倒着贴。
最后,家里面的冰箱、柜子、米缸,以及厕所、垃圾桶等需要往外倒东西的地方,福字一定要倒着贴。
因为这些地方,本来就是要把东西从里面倒出来的,所以为了避讳,就专门贴上福字的倒贴形象,以便正负相抵,把福气财气一直留在家里。
四、什么时间贴福字好?贴福字的时间,按照传统说法一般在腊月二十四至除夕上午完成。
在南方地区,腊月二十四是小年。民谚“过了二十四,长工不理事”。意即过了小年,人们都要回去忙过年的事了,谁还帮你做事呢!
又说:“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意即从小年这一天开始,人们开始写春联、写福字,贴春联、贴福字了。所以,每年过年贴福字,是从小年二十四开始的。
那么,什么时候结束呢?按照民俗学家的意见,每年的贴福时间,最迟应在除夕的上午十二点以前完成。
原因无非是除夕是当年农历的最后一天,只有上午的阳气最旺,适合做祈福之事而已。正如宋代王安石《元日》一诗所描写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意思是说:在一声声鞭炮声,一年过去了,在春风送暖中,阳光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喝着屠苏酒,把门上的旧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说明人们开始贴春联,贴福字,准备迎接新年了。
五、贴福字有哪些注意事项?据《民俗通义》记载,过年贴福字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贴前应搞好清洁卫生。有污渍的地方,应先除掉污渍,以免粘贴不牢掉下来。
2、不能贴陈旧了的福字,更不能贴破损了的福字。
3、贴的过程是从外往里贴。先贴大门,然后是客厅,再依次往屋里贴。
4、卧室里贴福字,不能正对床头。
5、要注意布局合理。不要贴偏,更不要贴歪。要做到端正美观。
总之,我国年文化博大精深。以上是小编关于过年贴福字的起源、寓意、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初步研究与探讨。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难免存在差异。文中不妥之处,敬请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