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真的了解端午节吗”
关于端午的歇后语甚多你了解多少?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上海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阿妈叫我去睇龙船。(广东)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广东)
歇后语
端午节卖月历—---过时了。
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端午小故事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历史小背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以及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方记载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也有类似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端午节划船比赛,在纪念屈原前该活动早已出现。而在东吴,是纪念伍子胥与屈原无关;在《越地传》中又说竞渡源于勾践操练水军;显然,端午竞渡之俗因地域不同而所纪念人物说法不同。
习俗扒龙舟 艾草与菖蒲 端午食粽 放纸鸢 草药水(沐兰汤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祥的事。
但是你知道避五毒吗?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形成此习惯。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端午与钟馗的故事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
据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梦二鬼。小鬼窃得皇上玉笛及杨贵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画工吴道子,嘱其按梦中情景画钟馗捉鬼图,道子挥笔即成。”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期间家家户户除了包粽子、悬菖蒲、缠挂各种端午索、饮蒲酒或雄黄酒外,还有挂钟钟馗
那么,端午时节悬挂钟馗画起源于何时?这时节为什么要挂钟馗画,有什么寄寓?悬挂的钟馗画又有何特色?
清 张翀 钟馗负童图
从“钟馗样”到午日钟馗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绘画典籍,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有关钟馗的记叙和绘画竟会如此之多,擅画钟馗的名家为数亦非常可观。而关于钟馗画起源,据载最晚始于唐代。
驱邪斩鬼之神在年节装饰始于唐末,延续至明清不衰。开始悬挂于厅堂,小说《平鬼传》中谓:“至今元旦令节,家家画钟馗神像:目睹蝙蝠,手持宝剑,悬挂中堂”。可见钟馗画在民间作为年节装饰极为盛行,多以“钟馗样”为模本,目的不外是驱恶除邪。
唐·吴道子画钟馗
五代到宋元时期,钟馗画均在岁末进行,但唯吴道子“钟馗样”独尊的情况有所改变,出现大胆革新的局面,拓宽和丰富了钟馗画的题材与内容。宋元之后至清代末,钟馗画逐渐成为被赋予画家思想情志的特定图像,即“并非以描摹悦世为能事,实借笔墨以写胸中怀抱耳”。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民间钟馗画的创作和使用时间从之前的岁末转变为岁末和端午两个时期。而到了清代,画家画钟馗则多集中在端午而非除夕。从除夕逐渐转移向端午,大抵开始于明清之交,而兴盛于清代。
目前最早记录端午悬挂钟馗画的是清代康熙十四年修、二十二年继修的《海宁县志》:“五月五为‘天中节’。……各家贴符于堂,或悬真人、钟馗像以辟邪。”
徐悲鸿 《钟馗》 1938年作
端午钟馗图像寄寓辟邪避瘟
农历五月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而五月五日端午节更是五毒汇集,邪崇滋生的恶目。因此,明清朝代端午时节悬挂钟馗画是有深刻寓意的。
一方面,辟邪,通过悬挂钟馗画起到驱妖斩鬼的效用。另一方面,避瘟。钟馗一直被当作驱除疠疾的神祇受到民间的广泛信仰。
可以说,钟馗画出现在端午节,主要是受到民俗的影响。同时,除了辟邪避瘟,端午钟馗画还被寄寓了迎福祯祥之意。
齐白石画钟馗
端午悬挂钟馗画作为相沿积久的民风习俗,在文人文化的共同滋养下,主体图像由初创门神画发展到寄寓艺术家深刻思想的这一独特的意象图式,传世作品内容亦从不同角度反映现实社会,为后人解读民俗史和艺术史提供了高价值的图式范本。
在这祝大家端午安康!
划龙舟,挂菖蒲,前途事业不用愁;喝黄酒,贴五毒,年年岁岁都有福;系百索,戴荷包,一生一世避邪毒;过端午,吃粽子,中华传统永长久。端午节安康。
农村老话:“有钱难买雨浇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依据?
晏子从小在农村,家贫,少无所寄,与父母住在外祖母的老房里。及我兄弟稍长,身下又有一妹,三间老房显窄,又逢外祖母回迁,房屋退还,父母被逼下决心盖房。当是时,农村宅基地管理尚松,房基自易申请,父母遂筹钱款,东借西挪,凑得人民币不足二百,又上山砍木,下坑采石,联众亲友帮忙,新房由是起也。
农村建房现场
忆当年建房,父母言,盖栋房子脱层皮,可知其辛苦也。从挖基至杀地砧,均亲历亲为,我兄弟少,也于晨昏前去助力。时值春日,天干物燥,正起房好时机。父机敏手巧,农事六匠无所不通,村人遇事,多有帮忙,人情还人情,我家盖房时,阖村男女前来助力者多,故不多日墙成,待择吉上梁也。北方春旱,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一春不雨本乃常事。然父苦脸愁眉,问之,曰,天无雨,不得上梁日。吾等不解,再问,父曰,“有钱难买雨浇梁,人生在世,诸多不易,建房下雨,影响进度,但一直不雨,则新房宜招天火也!”噫,民间风俗,如此之多,我等少年,竟然不知。为解父忧,我和家兄偷议,俩小孩至土地庙前学大人求雨状,口中唸道:”老天爷爷快下雨,大枣饽饽供养你“。
农村建房上梁场面
不几日,果然阴云密布,父遂定日上梁,一干人等聚集,木匠领头,瓦匠从之,唱上梁歌曰:“手把梯子喜洋洋,东家叫我来上梁,别的手艺我没有,今天专把喜歌唱。手把梯子用眼瞄,一步更比一步高,东家福气冲九霄,一辈更比一辈好。”这些喜歌,皆木匠随口编唱,唱念中,脊上之人抛酒糖果、小饽饽,皆大欢喜。此时,小雨涮涮,人则喜气洋洋。午时大宴匠人小工,一干人等喝得不亦乐乎。
十几年后,我和兄长皆成人,需建婚房,于是又置一屋,仍从该风俗也。故我家房子,虽然材质不如人,但基牢屋稳,从未出事。如今父亲去世二十八年,那老屋的年份,应该是五十开外,仍无半点破损,由我继承之。
农村上梁要挂红
故是,农村老话,“有钱难买雨浇梁”,自有其讲究,趋吉风俗也,未必有理,但可从之,求个心安也。晏子所解,不知看客以为然乎?
算命先生算完八字说不收卦金,别急着高兴,可能是这几种不详之一
算命先生有规矩,有这么几种人是不给算的,因为他们的命算不准,这几种人分别是修行之人、当兵之人、习武之人,从表层来讲,这三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意志力很强,强硬的意志力会将挫折之事改变为进步阶梯,所以由于后天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己改命,正八经的算命师傅对这几种人是不算的。
还有几种人算命先生是不收费的:算命先生会根据贫富差异,来决定付挂金的多少,富贵之人会多收,贫穷之人会少收,但是绝对不能不收,(算命行规规定:算命不收命金,则等于白送人一条命,对来算命者不利,对泄露天机者也不利)所以一般情况下,算命都是要付卦金的。
有三种不一般的情况:
1.阳寿将尽者不收,因为行里有句话叫“活人不收死人钱”,阳寿将尽很容易理解,就是这个人命不久矣,活不了多久了,所以算命先生对这种人是不收费的。
2.大祸临头者不收,对于即将大祸临头,又无法避免者,一律不收卦金的,这里指的是难逃此劫,不死也伤,或者全家败亡者,即使算命先生会指点一二,告诉算命者该如何去化解试试,但也不会收取卦金。
3.再无好运者不收,此人已经衰败,后面的大运越来越差了,永无翻身的机会了,此种人命不收卦金。〕所以到现在为止,民间特别是在农村,算完命而不收钱,是人人都忌讳的事。谁都不情愿遇到这样的事。
所以当算命先生帮某人算完命后,说不用付卦金了,那先别急着高兴,因为肯定是上面几种情况其中一种,算命先生不收费的意思,就是在委婉的指出,命理出现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