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问卜解签(文王问卜解签意味什么)

《邵子易数》 卷之五 卜筮合象占为一说 白话文浅译

在过去,圣人用《易经》来启迪智慧,民众把卜筮作为依托。然而所得的卦辞,有时候会出现与问题相去甚远的情况。比如询问婚姻却得到关于田猎的答案,询问祭祀却得到关于涉水的答案,这些问题和答案之间毫无关联,这难道是故意迁就、敷衍而成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卦爻的辞藻就成了多余的了。

《易传》说,卦爻的辞藻含蓄而中肯,其所预示的事情直白而隐晦。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人们行动,以揭示得失报应的道理。又说明白天道,洞察民情,这是为了兴起神器,以此来指导民众的行为。又说深入探究、搜寻隐晦的含义,钩深致远,以此来断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勤勉的事业,没有比卜筮再大的了。所以《系辞》是用来告诉人们的,通过判定吉凶来作出判断。现在占卜所得的卦辞却与问题不符,而要迁就、敷衍使用它,那该怎么办呢?

我曾经思考过,《易经》之所以被用来卜筮设教,是因为古人对卜筮看得很重,不是有大事不会去请教卜筮。在书籍中所记载的,只有虞时的“传禅之筮”,周朝时的“征伐之卜”罢了。《洪范》中说:“你如果有重大的疑惑,就要与自己的内心商量,与卿士商量,与平民百姓商量,还要与卜筮商量。在这些商量的过程中,人的想法要先于卜筮。”大概正是因为事情有两可之疑,然后才寄托于卜筮。而且占卜时又必须真诚、恭敬、专心致志,积累寻求决断的真情至诚,以至诚之心感动神明。因此,神明感应的诚意也是如此,也是明确地告诉人们利害趋向,而不是随意妄为。况且《易经》最初的形式,就是用六十四卦来显示占卜的例子,也已经非常广泛了。从乾卦中求君主之道,从坤卦中求臣子之道;从咸卦中看婚姻之事的结果,从需卦中看等待时机的态度;从晋卦中看进军的情况,从师卦中看战争的胜负;从讼卦中看争论诉讼之事的结果;从萃卦中看聚集在一起的情况;从涣卦中看离散的情况;以及从遁卦中看退却逃跑的情况;从困卦中看被困住的情况;从泰卦中看安稳的情况;从否卦中看困难窘迫的情况;从丰卦中看丰盛富裕的情况;从损卦中看损伤困顿的情况;从家人卦中看家庭和睦的情况;从旅卦中看行旅在外的情况;以及既济、未济、损益、大小过、大畜、小过等卦,都包含了得失进退的道理。虽然这些卦的名字只有几个字,但文义明白,条例完备,已经可以作出判断了。这些都是在没有文王卦辞之前就已经可以占卜并作出判断的,何况还有三百八十四爻来表示变化呢?

如果一个人确实有重大疑惑,就要与自己内心商量,还要与卜筮商量。一定要真诚、恭敬、专心致志地准备好礼物,斋戒后专心致志地进行占卜。《周易·大传》上说:“因此将要有所作为时就去行动,将要有所行动时就去问卜。就像回声一样迅速而准确地接受上天的旨意,无论远近幽深的事情都能知道它的结果。”这就是占卜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卦爻之辞。受命于上天的人虔诚地祈祷,占者所得到的命辞就像回声一样迅速而准确地回应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不是漫不经心地把答案告诉提问者。如果有一点不虔诚、不真诚、不专一的心态,就会向这个方面提问却得到别的方面的回答,相差太远而不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实在是上天所不允许而不告诉提问者的事啊!〔眉批〕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没有道理。又为什么说“受命如响”呢?为什么不直接根据八卦的变化来考订呢?周文王在蒙稚时就已经提倡占卜的教诲了。〔眉批〕并不是不诚恳。《周易·蒙卦》上说:“并不是我去求那些不懂事的孩子(蒙稚),而是蒙稚来求我(文王)。最初占筮的时候会先告诉(蒙稚)一些事情,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亵渎,就不会告诉他(蒙稚)事情了。利于守正义”。

周文王说:“占筮的人是在叩问上天啊。一再亵渎上天的话,神明就不会告诉他(蒙稚)事情了。”这就是周文王之所以要提出这种做法的原因。占筮时要把蓍草来回揲十八次,必定形成一个卦象。每个卦象都有对应的卦辞和爻辞。

为什么要说有没有告诉答案?如果真诚、恭敬、专心致志地占卜的话,上天所告诉的卦辞和爻辞就会与所问的问题相吻合。比如占婚姻会得到“纳妇吉”、“勿用取女”、“归妹征凶”、“无攸利”等答案;占征伐会得到“利用侵伐”、“在师中吉”、“不利行师”、“勿用师”等答案;占田猎会得到“田获三狐”、“田获三品”、“即鹿无虞”、“田无禽”等答案。像这样的回答都是所谓的“告诉了”。至于那些与占筮内容无关的卦辞和爻辞,这就是因为诚意、恭敬不够造成的。多次亵渎而得不到回答的现象就是所谓的“不告诉”。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得到一个卦象必定会有相应的解释来告诉答案的。又为什么会有“不告诉”的说法呢?如果不真诚、不恭敬,我的心里就没有上天的存在了,而上天的神妙作用也会消失。得到不符合实际的回答却还说是上天告诉我的〔眉批〕哪里知道不告诉的告诉,还要比告诉的告诉要更深刻呢。,一定是别有用心的人,在揣摩猜测、牵强附会、勉强定论以决定吉凶。以至于产生狂妄侥幸、违背常理的念头都来源于这里。这种情况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这是迷惑到了极点的事情。更何况当今世上的占卜者忽略细节、亵渎、琐细、不虔诚的情况尤其严重。他们还想用这种方法来寻求上天的指示。所以他们所得到的预测不能应验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还妄自认为卜筮的道理不可信。他们哪里知道“告诉”和“不告诉”的道理啊!

原文:

昔者圣人用易以明,民托之卜筮,然所得之辞,或有悬隔者。如问婚而得田猎,问祭祀而得涉川,问此答彼,阔然不相对,岂有迁就迂诞而用之者哉!若是则卦爻之辞,皆赘言矣。传曰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又曰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又曰探颐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故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今占筮所得之辞乃不应合,而在于迁就用之,则奈何哉!盖尝思之易以卜筮设教,古人之卜筮最重,非有大事不疑不卜也。其见于书者,虞有传禅之筮,周有征伐之卜而已。故《洪范》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而从逆之间,人谋先之,卜筮次焉。盖诚以事有两可之疑,而后托之卜筮也。而其占又必诚敬专一,积其求决之真情,至诚以达于神明。故神明感应之诚,亦正告之以利害趋向,而不浪漫也。且易之初,其以六十四卦示人以占之例,亦已广矣。求君父之道于乾,求臣子之道于坤,婚姻于咸恒渐归妹,待于需,进于晋,行师于师,争讼于讼,聚以萃,散于涣,以至退于遁,守于困,安于泰鼎,厄于夷蹇,盈于丰大有,坏于损蛊,家人之在室,旅之在涂,既未济,损益,大小过,大上畜,得失进退之义。虽卦名之为七十九字,文义明白,条例具足,亦可决矣。此未有文王卦辞之前,已可占而断者,况又三百八十四爻而示之以变乎?夫人诚有大疑,谋及卜筮,必积其诚意,备其礼物,斋戒专一以占之。大传曰:是以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此占筮必得应合之辞,受命者神明受祷,占者之命辞也如响者,应之端的,而不漫浪以告也。倘有一毫不敬不诚不一之心,则问此而告彼,阔焉不与事相酬答,实神明之所不主而不告者也。〔眉批〕理似是却非。又何受命如响之云,曷不即卦辞考之,文王于蒙尝起其占筮之教矣。〔眉批〕非谓不诚。其言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周子曰:筮者叩神也,再三渎,渎则不告矣。此文王之所以起其例也。夫占而揲蓍积十有八变,必成一卦,卦必有卦辞,爻必有爻辞,何以言其告不告也?盖诚意专一而筮,则神之告之卦辞爻辞,应合所问。如占婚姻与咸恒,曰纳妇吉,曰勿用取女,曰归妹征凶,无攸利,占征伐曰利用侵伐,曰在师中吉,曰不利行师,曰勿用师,占田获猎曰田获三狐,曰田获三品,曰即鹿无虞,曰田无禽。若此者,皆所谓告也。若夫卦辞爻辞不应占之事,此则诚意不至,二三之渎,而所谓不告者也。此即文王之所谓不告也。不然,则得卦爻必有辞以告之,又何以有不告之云夫!诚敬不至则吾心之神明不存,而神明之神亦爽,得不合之辞而犹曰神明之告我也〔眉批〕安知不告之告,尤深于告之告也。,必有他意,揣摩臆度,迁就曲推,强取以定吉凶,以至狂妄侥幸悖辞之念,皆自此生者,古有之矣,是惑之甚也。况世之占者忽略灭裂,亵渎琐细,不敬尤甚,乃欲以此求神明之指,其所之至于不验,又妄以为卜筮之理不可信,彼岂知夫告不告之道哉!

易经中问卜是什么?

很多人都有算命的经历,排八字,看紫徽斗数,还有铁板神数,七政四余星盘等等。明代《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就有年轻时让铁板神数高人推排命数的经历。

但是很少人会有求事问卜的经历。原因也很简单,大部分人生活是比较平淡的,在古代大部分都是务农,生活中的大事除了结婚,生子,疾病,不多的事项会对命运的轨迹会改。,所以更多的人看个命理运程也就了事了

‬善易者不卜

然后在古代也有很多读书人,或者说是士大夫阶层的人,并与一些富商阶层,他们更倾向于问补球挂,原因是古代读书人幼学私塾都是从四书五经与易经开始学习的。而儒家的孔圣就非常倾向于用筮草来进行问卜,此在历史中都有相关的记载。

说到卜算,在中国古代传承下来,是有很多种方式方法的,这里来分享一下种类,同时说与命理学的不同之处。

“龟卜”、“筹策”、“梅花易数”、“文王金钱卦六爻术”、“小成图”、“金口诀”等等。三式中的“太乙神数”、“六壬神课”、“奇门遁甲”。卜算之术是不下十几种的。就连国外的“塔罗牌”也算是一种卜算之术。在这里就统称作为卦术吧。

与命理学相比,“卦术”相对是一个更短时间段里的问“吉凶”,比如说:今天去办个营业执照能办成吗?今天去跟张三签合同能顺利吗?今天去面试这个单位会成功吗?这个王姨介绍的对象能处成吗?这个月店里的生意怎么样?这次孩子考大学能否考到心怡的大学。看这些问题都是一个个的“短择”,就像人生中的一个个“点”。而命理学呢像是人生中的一条大曲线,有起有伏。

古人正是运用“卦学”,在人生中每个十字路口,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向去努力。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方法。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是以一种宿命的方式逆来顺受,是一种不正确的宿命观。

作为今人我们应该更好去反观历史,反观我们的文化,择其精华去其糟粕,去除封建迷信,回归大道自然,更好地发扬光大,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易经》最古老的占卜原则:一定要这样问卦才灵验!

占卜,是一种通过某些征兆来推断未来吉凶祸福的方法。其历史源远流长,而且是一种普世文化现象,在世界各地,从原始社会直至今天,都能发现占卜的存在。

我国古代经典《易经》,就是一本“卜筮”之书。卜用龟甲,筮用蓍草。后世又产生了用铜钱、竹签、棋子、纸牌等的占卜之法,到今天,甚至出现了“网络占卜法”。然而,不管用什么方法,对问卜人而言,灵不灵验才是最重要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怎么做才能灵验呢?

《易经》最根本的一条占筮原则就是:有疑则卜,无疑则不卜。这是古人的一句老话。此外,还有几条自古流传下来的要遵循的注意事项,具体内容如下:

一、占筮前一晚早睡,不做任何事,隔天清晨早起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二、晚11点后不卜,因在两日交接之时,天地混沌未明,且精神疲倦。

三、占筮的地方最好在神案或清净无杂的书桌上。占卜之事,以简捷之词写在红纸上,全神贯注,冥想所要占卜的人事物。

四、入厕回来要洗手,即净身(净口、净手之意)。

五、占卦须客观,且要心定,不受外物如消息、杂声等所影响。

六、以玩笑试之,或在嬉戏嘈杂、卧室厕所邪溺等环境下不占。

七、心未定不卜,心不诚不卜,奸秽盗淫之事更不可卜。

八、心意已决之事不卜,可以智慧能力判断者不卜,欲以占卜术来,而坐吃山空者不卜。

九、一事只一占,不可反复请示,同样一件事,今日占明日又占,如此即不灵。

十、凡占筮惟挚诚可以感动神明,与天地神明相通。故无事切勿试卦,不要随便请神驾降临。

另外,在古代,占筮的人往往还要先烧三支香,敬拜主神告所占之事,后静坐片刻,闭目养神,待心静后,诚心念祝告文,然后才行占卜。祝告文通常如下:

“弟子xxx,一心诚意三拜请,拜请、拜请、拜请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以及厅前诸位众神明,弟子xxx因某事忧疑未决,敬就诸位众神明、众仙佛之尊灵,伏求灵卦,祈求灵通感应,勿使卦乱,是凶是吉,尽判分明在卦爻之中。”

可见,在古人看来,占卜问事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丝毫大意不得!

《邵子易数》 卷之五 卜筮合象占为一说 白话文浅译

在过去,圣人用《易经》来启迪智慧,民众把卜筮作为依托。然而所得的卦辞,有时候会出现与问题相去甚远的情况。比如询问婚姻却得到关于田猎的答案,询问祭祀却得到关于涉水的答案,这些问题和答案之间毫无关联,这难道是故意迁就、敷衍而成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卦爻的辞藻就成了多余的了。

《易传》说,卦爻的辞藻含蓄而中肯,其所预示的事情直白而隐晦。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人们行动,以揭示得失报应的道理。又说明白天道,洞察民情,这是为了兴起神器,以此来指导民众的行为。又说深入探究、搜寻隐晦的含义,钩深致远,以此来断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勤勉的事业,没有比卜筮再大的了。所以《系辞》是用来告诉人们的,通过判定吉凶来作出判断。现在占卜所得的卦辞却与问题不符,而要迁就、敷衍使用它,那该怎么办呢?

我曾经思考过,《易经》之所以被用来卜筮设教,是因为古人对卜筮看得很重,不是有大事不会去请教卜筮。在书籍中所记载的,只有虞时的“传禅之筮”,周朝时的“征伐之卜”罢了。《洪范》中说:“你如果有重大的疑惑,就要与自己的内心商量,与卿士商量,与平民百姓商量,还要与卜筮商量。在这些商量的过程中,人的想法要先于卜筮。”大概正是因为事情有两可之疑,然后才寄托于卜筮。而且占卜时又必须真诚、恭敬、专心致志,积累寻求决断的真情至诚,以至诚之心感动神明。因此,神明感应的诚意也是如此,也是明确地告诉人们利害趋向,而不是随意妄为。况且《易经》最初的形式,就是用六十四卦来显示占卜的例子,也已经非常广泛了。从乾卦中求君主之道,从坤卦中求臣子之道;从咸卦中看婚姻之事的结果,从需卦中看等待时机的态度;从晋卦中看进军的情况,从师卦中看战争的胜负;从讼卦中看争论诉讼之事的结果;从萃卦中看聚集在一起的情况;从涣卦中看离散的情况;以及从遁卦中看退却逃跑的情况;从困卦中看被困住的情况;从泰卦中看安稳的情况;从否卦中看困难窘迫的情况;从丰卦中看丰盛富裕的情况;从损卦中看损伤困顿的情况;从家人卦中看家庭和睦的情况;从旅卦中看行旅在外的情况;以及既济、未济、损益、大小过、大畜、小过等卦,都包含了得失进退的道理。虽然这些卦的名字只有几个字,但文义明白,条例完备,已经可以作出判断了。这些都是在没有文王卦辞之前就已经可以占卜并作出判断的,何况还有三百八十四爻来表示变化呢?

如果一个人确实有重大疑惑,就要与自己内心商量,还要与卜筮商量。一定要真诚、恭敬、专心致志地准备好礼物,斋戒后专心致志地进行占卜。《周易·大传》上说:“因此将要有所作为时就去行动,将要有所行动时就去问卜。就像回声一样迅速而准确地接受上天的旨意,无论远近幽深的事情都能知道它的结果。”这就是占卜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卦爻之辞。受命于上天的人虔诚地祈祷,占者所得到的命辞就像回声一样迅速而准确地回应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不是漫不经心地把答案告诉提问者。如果有一点不虔诚、不真诚、不专一的心态,就会向这个方面提问却得到别的方面的回答,相差太远而不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实在是上天所不允许而不告诉提问者的事啊!〔眉批〕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没有道理。又为什么说“受命如响”呢?为什么不直接根据八卦的变化来考订呢?周文王在蒙稚时就已经提倡占卜的教诲了。〔眉批〕并不是不诚恳。《周易·蒙卦》上说:“并不是我去求那些不懂事的孩子(蒙稚),而是蒙稚来求我(文王)。最初占筮的时候会先告诉(蒙稚)一些事情,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亵渎,就不会告诉他(蒙稚)事情了。利于守正义”。

周文王说:“占筮的人是在叩问上天啊。一再亵渎上天的话,神明就不会告诉他(蒙稚)事情了。”这就是周文王之所以要提出这种做法的原因。占筮时要把蓍草来回揲十八次,必定形成一个卦象。每个卦象都有对应的卦辞和爻辞。

为什么要说有没有告诉答案?如果真诚、恭敬、专心致志地占卜的话,上天所告诉的卦辞和爻辞就会与所问的问题相吻合。比如占婚姻会得到“纳妇吉”、“勿用取女”、“归妹征凶”、“无攸利”等答案;占征伐会得到“利用侵伐”、“在师中吉”、“不利行师”、“勿用师”等答案;占田猎会得到“田获三狐”、“田获三品”、“即鹿无虞”、“田无禽”等答案。像这样的回答都是所谓的“告诉了”。至于那些与占筮内容无关的卦辞和爻辞,这就是因为诚意、恭敬不够造成的。多次亵渎而得不到回答的现象就是所谓的“不告诉”。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得到一个卦象必定会有相应的解释来告诉答案的。又为什么会有“不告诉”的说法呢?如果不真诚、不恭敬,我的心里就没有上天的存在了,而上天的神妙作用也会消失。得到不符合实际的回答却还说是上天告诉我的〔眉批〕哪里知道不告诉的告诉,还要比告诉的告诉要更深刻呢。,一定是别有用心的人,在揣摩猜测、牵强附会、勉强定论以决定吉凶。以至于产生狂妄侥幸、违背常理的念头都来源于这里。这种情况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这是迷惑到了极点的事情。更何况当今世上的占卜者忽略细节、亵渎、琐细、不虔诚的情况尤其严重。他们还想用这种方法来寻求上天的指示。所以他们所得到的预测不能应验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还妄自认为卜筮的道理不可信。他们哪里知道“告诉”和“不告诉”的道理啊!

原文:

昔者圣人用易以明,民托之卜筮,然所得之辞,或有悬隔者。如问婚而得田猎,问祭祀而得涉川,问此答彼,阔然不相对,岂有迁就迂诞而用之者哉!若是则卦爻之辞,皆赘言矣。传曰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又曰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又曰探颐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故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今占筮所得之辞乃不应合,而在于迁就用之,则奈何哉!盖尝思之易以卜筮设教,古人之卜筮最重,非有大事不疑不卜也。其见于书者,虞有传禅之筮,周有征伐之卜而已。故《洪范》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而从逆之间,人谋先之,卜筮次焉。盖诚以事有两可之疑,而后托之卜筮也。而其占又必诚敬专一,积其求决之真情,至诚以达于神明。故神明感应之诚,亦正告之以利害趋向,而不浪漫也。且易之初,其以六十四卦示人以占之例,亦已广矣。求君父之道于乾,求臣子之道于坤,婚姻于咸恒渐归妹,待于需,进于晋,行师于师,争讼于讼,聚以萃,散于涣,以至退于遁,守于困,安于泰鼎,厄于夷蹇,盈于丰大有,坏于损蛊,家人之在室,旅之在涂,既未济,损益,大小过,大上畜,得失进退之义。虽卦名之为七十九字,文义明白,条例具足,亦可决矣。此未有文王卦辞之前,已可占而断者,况又三百八十四爻而示之以变乎?夫人诚有大疑,谋及卜筮,必积其诚意,备其礼物,斋戒专一以占之。大传曰:是以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此占筮必得应合之辞,受命者神明受祷,占者之命辞也如响者,应之端的,而不漫浪以告也。倘有一毫不敬不诚不一之心,则问此而告彼,阔焉不与事相酬答,实神明之所不主而不告者也。〔眉批〕理似是却非。又何受命如响之云,曷不即卦辞考之,文王于蒙尝起其占筮之教矣。〔眉批〕非谓不诚。其言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周子曰:筮者叩神也,再三渎,渎则不告矣。此文王之所以起其例也。夫占而揲蓍积十有八变,必成一卦,卦必有卦辞,爻必有爻辞,何以言其告不告也?盖诚意专一而筮,则神之告之卦辞爻辞,应合所问。如占婚姻与咸恒,曰纳妇吉,曰勿用取女,曰归妹征凶,无攸利,占征伐曰利用侵伐,曰在师中吉,曰不利行师,曰勿用师,占田获猎曰田获三狐,曰田获三品,曰即鹿无虞,曰田无禽。若此者,皆所谓告也。若夫卦辞爻辞不应占之事,此则诚意不至,二三之渎,而所谓不告者也。此即文王之所谓不告也。不然,则得卦爻必有辞以告之,又何以有不告之云夫!诚敬不至则吾心之神明不存,而神明之神亦爽,得不合之辞而犹曰神明之告我也〔眉批〕安知不告之告,尤深于告之告也。,必有他意,揣摩臆度,迁就曲推,强取以定吉凶,以至狂妄侥幸悖辞之念,皆自此生者,古有之矣,是惑之甚也。况世之占者忽略灭裂,亵渎琐细,不敬尤甚,乃欲以此求神明之指,其所之至于不验,又妄以为卜筮之理不可信,彼岂知夫告不告之道哉!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224/1697208801363911.html
上一篇:94年是什么狗(94年是什么狗金木水火土?)
下一篇:三两男命详细解释(三两男命详细解释一生)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