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拜(24拜礼示意图)

农村传统给先祖立碑祭祀,族人行24拜大礼

先祖立碑,族人们纷纷前来祭拜

不分男女 陆续而至

祭祀先人,揭碑仪式,族人们准备行24拜大礼

摆放好祭祀物品,准备焚烧

丰县爷们必备技能--丧事上行的二十四拜

丰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四省七县交界,西靠中原,北抵邹鲁。因近孔孟之乡,自古沐儒风,重礼节。特别表现在农村的丧事上,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传统的祭奠礼仪,今天聊一聊大礼二十四拜,因在丧葬事上是基本必行的祭奠方式,所有对于丰县男子来讲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二十四拜礼又称“大礼”主要用于祭奠活动,这是中国古代礼节中较为隆重的仪式,因为过于繁琐,占用时间较长,现在流行的地方不是很多了,但在豫东,鲁西南,皖北,徐州等地区的丧葬祭拜礼仪上还有所保留。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就二十四拜而言,每个地区的拜法都有所不同,丰县县北和县南也有所差异,本人就针对自己的家乡丰县东南部的二十四拜拜法,做一下简单介绍。

二十四拜是叩拜礼的一种,顾名思义叩拜礼就是由叩和拜组成。叩即磕头,拜即作揖。

揖礼:称为作揖。行礼人站立,脚跟并拢呈外八字形,两臂自然下垂,目平视;行礼时,腰弯曲向前,双手手指微屈,二食指、大拇指节靠拢,从膝下前合拢提起,腰慢慢直立,双手随之慢举与双眉平;稍停,再慢慢下落至脐部,双手分开贴裤腿缝。如此反复,可行多次。

跪礼:俗称“磕头”。行礼人双腿弯曲,双膝着地(称为跪),腰挺直,目平视,双手自然下垂;磕头时,双手手指伸开相向执地,腰弯曲,头磕向地面。每磕完一个头,腰直起如开始状,如此反复多次。

二十四拜大致分为“剪子股”和“前七后八中九拜”,“剪子股”又称“懒二十四拜”;“前七后八中九拜”又称“文王二十四拜”据说是周文王传下来的,是周礼,是正宗的大礼。

现在基本上行“剪子股”礼,这套礼仪短则十分钟,长则可以行一小时。此为大礼,一般是闺女婿和女方的娘家亲戚行此礼,也是祭祀、拜奠的重头戏。行此礼的时候,不可慌张、不可行错、不可散漫,要把握好顺序、节奏。磕头、起身中间耗费的时间要差不多,行的时候要严肃庄重,给人一种老成稳重的感觉。要是二十四拜行差了、出洋相了,那是真丢人啦!

听到大老执报:“XX庄的客烧纸,鸣炮奏乐!”时,一行人开始从大门外走进灵棚,在供桌的正前方站稳。一人在前主行礼,站在众人前面,供桌正中间,面对供桌;众人在主行礼人的后边随行礼。

如果伴行礼的人群中有长辈,主行礼者须先转身向后面对众人弯腰作揖,然后转身面对供桌,大家一起作揖。伴行礼的人作揖后叩头跪直,主行礼者作揖后开始准备行礼。

第一次:主行礼者先跪地连续磕三个头。有的是磕完一个后不起身,跪直后直接再磕下一个;有的是磕完一个头后,每次都站起来作揖后再跪下磕头。

第二次:主行礼者磕完三个头后起身,向前走三步居中站立,如第一次那样作揖跪地磕三个头。

第三次:主行礼者接着站起来向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来敬第一次香,敬好香后不起身再磕一个头。

第四次:主行礼者敬完第一次香后,就朝着供桌的左前方往回走,回到和第一次跪地磕头般齐的横向水平线上,如第一次那样,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五次:主行礼者往自身的左前方前进三步,至中间第二次磕头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六次:主行礼者接着往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来敬第二次香,敬好香后不起身再磕一个头。

第七次:主行礼者敬完第二次香后,就朝着供桌的右前方往回走,回到和第一次跪地磕头般齐的横向水平线上,如第一次那样,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八次:主行礼者往自身的右前方前进三步,至中间第二次磕头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九次:主行礼者接着往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来敬第三次香,敬好香后不起身再磕一个头。

第十次:主行礼者敬完第三次香后,回到第一次跪地磕头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最重要的是磕最后一个头的时候,要向后面的同伴打个招呼,大家一起磕头起身、行礼作揖。

第11次:作揖后,大家以右手掩面嚎啕哭泣,哭喊着对死者的称呼往自身的右前方走,进灵屋吊唁,至此礼成。

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揭秘豫东平原睢县二十四拜的风俗

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在我们豫东平原睢县偏东南这里,丧事不敢大办,因为提倡火化,几乎都是悄无声息地以埋葬草草了事,但三周年祭就显得隆重与正式了。

奶奶的三周年祭,我们家从上半年就开始提前联系唢呐响器和桌椅盘碗了,还要邀请主持事宜的大总,一般大总请的都是村里学问高,世面广,德高望重的长者。

我们家族人丁兴旺,在我们村属我们一门儿的人最多。人多好办事,办起事来是既风光又排场,参加这样的祭拜仪式我也是第一次,儿时曾经见过,但也只当看热闹罢了,时隔二十多年恐怕留给我的也只有震耳欲聋的响器铁炮声了。当我以一个孙女的身份亲身行祭拜礼,倒真有几分的庄重与认真了。

事儿上的那一天所有的远亲近邻都陆陆续续到场了。有年事已高的姑奶奶们,说是“们”因为有很多我都没见过面的,这些都是爷爷的堂姊妹们,因为年龄大,出行不方便,他们平常也难得见上一面,分隔几地的他们难得碰到一块儿,很让我触动的一幕是他们围坐一团的亲情寒暄,他们头发花白,他们眼花耳聋,他们拥抱时的真情流露和老泪纵横,他们谈岁月,忆往昔,唏嘘感叹不已。是的,他们流淌的是相同的血液,他们曾经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只因家庭和生活让他们不能时时相聚。

头天下午要先去坟地里祭拜,称“请灵”,因为前年爷爷过了三周年,所以请的是他们二老的“灵”。请灵的下午来的客人一般都是娘家那边的,自己村的亲一班子的也要祭拜。先是男客祭拜,灵位两旁站着两个转送香烛和烟酒的,灵位前摆着的是爷爷奶奶的遗像,供品,两边跪着的是孝子孝孙们,他们要向客人行答谢孝行跪拜礼。在这种仪式上,只有跪才能显示对亡灵的尊敬和对客人的礼貌。

最繁琐最隆重的当属“二十四拜”了,二十四拜要至亲的人才可以行使,农村人要的是个脸面,爱讲排场,俗话说“都是做给活人看的”,死了的人也看不到,所以像侄子侄女儿子女儿女婿都可以行二十四拜。

爸爸那一辈年龄大,怕坚持不了,没拜。就有孙子辈我堂哥带领弟弟三个人行礼了。他们井然有序,大哥前面领头,在灵堂中间站定,弯腰作揖,下跪,磕四个头,这是前奏。堂哥接着右跨平移一步站定,作揖,叩头,起身,作揖,这是第一步。接着左胯移动,双手抱拳作揖,叩头,站起,作揖,这是第二步。然后再左跨一步继续作揖,叩头起身,这是第三步,再右跨平移一步,缓缓行到香案前,作揖下跪,上香,祭酒,叩头,起身,作揖,这是第四步。紧接着继续右跨平移一步重复作揖叩头起身动作,这是第五步。再右斜跨,退回一步继续作揖叩头起身动作,这是第六步。第七步是左腿斜跨继续重复,第八步是右跨平移到原点然后按照以上动作以“8”字形重复三遍,每一步都必须作揖下跪磕头起身作揖,共磕二十四个头,最后以退后一步磕四个头收尾算是大功告成,称“二十四拜”。在磕头过程中,灵棚两旁的孝子孝孙和随行的都要一起磕头,不能起。没有一定的耐力和认真是完不成这么繁琐的动作。

女客祭拜方式同男客。祭拜完毕就是吃饭。客人不会大吃大喝,只是象征性地吃一下,然后就走。

他们吃过后,已到十二点,接下来就该上坟了,叫“送灵”,前面有响器开路,铁炮声鸣起,敲锣打鼓,我们叫这阵仗为“全锣支事”,浩浩荡荡,妈妈说:“你爷和你奶奶就这两天最guang gun(土话,就是最厉害,最牛的意思),请过来在咱家好吃好喝享受一天,吃饱喝足后还得把他们恭恭敬敬送走”。

送灵结束后整个仪式也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余下就是自己村里门口上帮忙的亲朋朋友,该好吃好喝起来。

在经历了奶奶的三周年祭之后,对家乡的风俗、礼节、血缘、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来源:老家睢县 作者 杨静

农村丧葬文化:行二十四拜礼

家有老人去世了,村里问事的大佬只立马到位,开始组织报丧信,扎灵棚,放放哀乐,灵棚开门的上方有横幅“当大事”三个字,农村出殡确实是大事。

送葬的庄严肃穆,让逝者很有尊严入土,主要仪式在于祭奠上,上供行礼祭拜。其中二十四拜礼属于大的祭拜礼,主要是娘家人和出嫁的女儿家来吊孝的人祭拜时行此大礼。出殡当天,所有的亲戚朋友晚辈有礼上往来关系的,都按照亲疏长幼等级,分发了不同的丧服,白花花一片,很是渲染哀伤哀悼的气氛。

祭奠仪式开始,由大佬只组织有序行祭拜之礼。开丧第一祭奠的是逝者的娘家人最先行祭拜礼的是娘家人,其他亲戚来得再早也不能开始行礼祭拜,这个时候的娘家人是最尊贵的。娘家人来到不能直接进灵棚,应该有人先告知主人说娘家人来了,接着是唢呐班子开道,众孝子披麻戴孝,手握哭丧棒去迎接娘家人。先是抬供品,供品要有三鲜:猪头、公鸡、大鲤鱼,把供品摆到灵堂的供桌上,祭拜的队伍在众孝子和唢呐班的带领下走进灵堂,灵棚两边跪棚的人齐刷刷头抵地哭灵表示迎接。大盘鞭炮燃放,祭拜人黑压压站满灵棚,祭拜队伍的人数越多越显得隆重。灵棚两边跪棚的是逝世者的侄孙辈,灵堂里参与的人都是男人,女人没有资格参与行祭拜礼之事,只有在外围观看的份。

祭拜队伍分两排站立,带头行礼的人站在队伍中间最前面,以唢呐声为号开始行祭拜大礼:首先带头行礼人转身面向队伍,抱拳作揖,表示行祭拜礼开始,然后转过身,面向灵堂,这时全体一起抱拳,两拳相抱举过头顶,然后放下,接着齐刷刷跪地,双手伏地,群体低头示哀。只有行礼之人站起身,两手抱拳,作揖后跪地,跪时先单膝跪,两掌交叠,放在竖膝上,然后平跪,有节奏地磕上三个头,每次抬头眼睛必须神情哀伤,凝重地注视着灵堂,望着逝者的遗像,磕头完毕,先单膝竖起,两手掌交叠放膝盖上,然后再起身站起来,后面跟着一起恸哭,表示第一个环节完毕。每一个动作在唢呐声的配合下都做得很有节奏,很到位,通过肢体充分展示出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之情。

第二个环节开始,行里人往前走四步,重复第一个环节的所有祭拜礼数,在站起的时候,后面队伍原地跪着齐声恸哭。

行礼之人再往前走,来到供桌前,抱拳作揖跪地,供桌前的服侍人员倒酒八杯,由行礼人祭撒在灵堂前,行李完毕。两边跪棚的人磕头谢恩。全体祭拜人起身退场,二十四拜礼结束。整个过程哀乐声声,礼数庄重,灵棚里庄严,肃穆隆重。

接下来的亲戚按照亲疏长幼关系依次祭拜,鞭炮一阵阵地响,等到至亲祭拜以后,再祭拜的供品往往是水果供,糖人供之类的,这类的供品祭拜过以后是可以抢着吃的,由跪棚的人和围观的人分享着吃,这时候气氛轻松多了。如果逝去的是高寿之人,更是半喜半忧,灵棚里抢供果,吃供果,嘻嘻哈哈,很是热闹了。

农村丧葬,融合着浓重的传统文化。

民间24拜、36拜、72拜大礼您见过吗?二十四拜歌诀送给大家

我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从古至今,我们对礼仪都十分重视。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中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我国很早就对礼仪十分的重视。

在我国古代,各种礼法繁杂多样。种类之多,数不胜数。经后人简化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今的礼仪制度。

随着封建社会的消失,和对人格的尊重。一些繁杂的礼仪得到简化,部分大礼也变得不经常使用。

现代人们见面一般使用握手礼,在显示亲近的同时也注重了人格方面的平等。如遇见长者,则使用作揖礼表是尊敬。过年过节时部分地区拜访长辈时,也采用磕头礼。

至于更大的礼节,则在祭祀祖先和神灵是才会使用。现今常见的大礼一般是三跪九叩。至于部分重视礼仪的地区则还有24拜、36拜、72拜和108拜等。(小编只见过24拜,有懂的看官还请赐教)

三跪九叩在周王朝时期就有,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在古代也不是只要遇到皇帝就必须磕头跪拜的,只有在比较注重礼仪的大典上才使用,宋朝时期基本上是作揖。至于\"跪\",那是跪天跪地跪父母,是非常重大的仪式才用的。

后来宋亡,文天祥被解到大都,忽必烈要他跪,他说\"南揖北跪\",跪是你们胡人的风俗,我们\"南人\"是作揖的。

三跪九叩礼在古代也不是随便对每个人都用的,是针对天、地、君(皇帝)、师、父。

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

所谓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时先出左脚,手背向上。丧事叩头时,真正大礼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脚且叩头时手心向上。

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为祭祀祖先、求神拜佛时所行 。共磕二十四个头,故称\"二十四拜\"。 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二十四拜礼是小编见过的最大礼节啦,记得小时在遇到有举办丧事的人家时。其族中长者在灵前使用的就是24拜礼。24拜比较复杂,对动作要求较高。现今村中很少有人会使用,将近失传。

小编查阅资料显示,各地24拜不尽相同。挑选了一段完整的供大家欣赏。

二十四拜按步位分前中后三个步位,礼拜数分前七后八中九拜,前七拜中间第四拜时到贡案桌敬香,中九拜时第五拜时到贡桌敬酒,后八拜时第四或第五拜时到贡桌送纸钱。

二十四拜一般是儿女行的,兄弟姐妹12拜。 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行礼时须有唢呐伴奏。行礼者面对供桌,从东南始,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左脚向左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后方退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左脚向左后方退一步,作一姆,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方平迈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因其共叩拜二十四下,故称'二十四拜',由此可见清代礼节之繁缛。

一步迈开一横长,单刀赴会关云长;

两步二字分阴阳,前后出师表衷肠;

三步好比三杆枪,桃园结义刘关张;

四步四方四垛墙,瓦岗兄弟去投唐;

五步盘腿向东望,子胥过关投吴王;

六步三点中间长,杨景忠心保宋王;

七步七星挂北方,郑和航海下西洋;

八字峨眉两分张,宋朝贤王赵德方;

九字弯弯龙尾长,韩信山前排战场;

十字横担一架梁,勾践卧薪把胆尝;

十一寒冬雪花扬,苏武牧羊北海旁。

十二走完路茫茫,少年甘罗为丞相。

十二步,二十四拜完。

老泗县人的“二十四拜”

卢灿勇整理(泗县特殊教育学校)

我国是礼仪之邦,特别是受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礼仪之繁堪称世界之最。中国的礼仪有如下之分:

1、在行跪拜礼中“四十八拜”为尚礼;

2、二十四拜为大礼;

3、三拜九叩为朝觐礼;

4、陆玖叩是小礼;

5、单跪叩及行作揖为常礼;

在丧葬礼仪中,祭奠长辈和平辈常用“二十四拜”(即大礼)和“陆玖叩”(即小礼)。本人根据多年在参加祭奠礼仪时向前辈习得的收获,现做文字整理以供他人研习之。

【二十四拜】礼仪说明

“二十四拜”也叫“二十四叩拜礼”,是晚辈向长辈行祭奠礼时使用的大礼仪程序。

一、要点注解:

㈠、参礼人员:1、司仪两人。(面朝主祭人,分别站立于祭桌两边)

2、主祭人。

3、陪祭人两人。(主要是为主祭人传接祭品)

4、礼乐队(唢呐班子)。

㈡、祭奠用品:

1、盆架、脸盆、毛巾一组;

2、托盘一个。托盘中应放置香烛、酒杯、碗、筷子、馒头各一;

3、主祭人穿着的长衫一件。

★ 灵堂注释:亲人去世,家人送殡时多搭灵堂以供亲友拜祭。因灵堂多用篷布搭建,故又称为“棚”。灵堂有前后之分,前为供奉仙逝者灵位之处故称“灵棚”,后为放置仙逝者棺椁之处故称“棺棚”。

二、【二十四拜】行礼程序

㈠、灵棚认祭礼。(3个)

1、主祭人着长衫戴孝首后,在带祭人的引领下来到灵堂的灵棚前。此时,主祭人应肃立并注视仙逝者的灵位或遗像,俯身下跪行一个三连跪拜礼。

2、起身后,目视仙逝者的灵位或遗像缓步后退至盆架处。接着洗手、擦脸、整冠,然后再回到祭桌前的跪单处肃立。

㈡、献祭前礼。(3个)

此时,主祭人行献祭前的三个单跪拜礼。(即一个一个的俯身跪拜,共3次)

●献祭。

1、主祭人跪倒在祭桌前的跪单上。

2、陪祭人员端着祭品上,并单膝跪在主祭人身两边面向祭桌。(注:主祭人右手边的陪祭人端着祭品托盘为献者,左手边的空手为祭品接者。)

2、主祭人接过右手边的陪祭人一一递过来的祭品开始正式献祭。

3、献祭时,主祭人应双手正持祭品,先放置于下颌处,然后即行举献。

4、举献分“上三举”和“下三落”。“上三举”:主祭人手执祭品,目视逝者灵位或遗像第一次举到与嘴平行处;第二次举到鼻尖处;第三次举到与眼平行处。“下三落”:第一次落到鼻尖处;第二次落到与嘴平行处;第三次落到下颌处,最后平行递交给左手边的陪祭人。

注:A、祭品传递次序为香烛—酒杯—筷子—碗—馒头等。

B、献祭过程中,酒杯献祭后应向前做泼洒酒水状;馒头献祭后应掰取少许撒与祭桌前。

㈢、献祭后拜。(3个;此为前先9)

献祭结束后,陪祭人员退下。此时,主祭人在不起身的情况下在行一个三连跪叩拜礼。起身肃立。

㈣、上位侧叩拜。(3个)

1、献祭起身后,主祭人向后退一步。

2、稍做停顿后,向右边平移一大步使自己处于正对灵棚上入门方位,俯身下跪行一个单叩拜礼。

3、稍做停顿后,上一大步俯身下跪行一个单叩拜礼。

4、稍做停顿后,再上一大步俯身下跪行一个单叩拜礼。此时已走到了灵棚门里了。

㈤、棺前献祭。(6个)

1、庄重肃立后,先行三个单叩拜。(献祭前3个单叩拜)

2、培祭人端着祭品上,开始棺前献祭。(操作程序同前)

3、献祭后,陪祭奠人员下,主祭人再行一个三连叩拜。(3个)

㈥、退位侧叩拜。(3个)

1、主祭人棺前庄重肃立并稍做停顿后,向左边平移一大步走到灵棚的出门处,俯身下跪行一个单叩拜礼。

2、稍做停顿后,退后一大步俯身下跪行一个单叩拜礼。

3、稍做停顿后,再退后一大步俯身下跪行一个单叩拜礼。此时已退到与跪单平行处。

㈦、收尾叩拜。(3个;这样前面共计是12个)

主祭人向右平移一大步使自己处于跪单前,稍做停顿后俯身下跪行一个三连叩拜。(到此处24个叩拜数已了)

㈧、行答谢礼。(俗称最后一哆嗦)

●答谢礼—就是主祭人祭拜结束后向司仪和陪祭人等人行的答谢礼,一般使用作揖形式礼。

行礼过程如下:在主祭人叩拜结束后,起身肃立。双手自然下垂,面带微笑并面向司仪人员起手抱拳,从下向上慢慢举起分别向两边的司仪行作揖礼。(因作揖应躬身点头,所以动作要求自然、洒脱并有节奏感才行。)

另外,退出灵堂时有心的主祭人还要向唢呐班人员行一个作揖礼。到此时“二十四拜”才算全部完成。

最后,主祭人由带祭人引领回客厅卸装休息。

【二十四拜】叩拜点数简介

1、前12 (即认祭时的一个三连叩拜3个;献祭前的三个单跪叩3个;献祭后的一个三连叩拜3个和结束时的一个三连叩拜3个,共计12个。)

2、侧6 (即右侧三个单叩拜3个;左侧三个单叩拜3个,共计6个。)

3、后6 (即棺前献祭前三个单叩拜3个;献祭后一个三连叩拜3个,共计6个。)

【陆揖九叩】礼仪说明

一、行礼程序

㈠、灵棚认祭礼。(3个叩)

1、主祭人着长衫戴孝首后,在带祭人的引领下来到灵堂的灵棚前。此时,主祭人应肃立并注视仙逝者的灵位或遗像,俯身下跪行一个三连跪拜礼。

2、起身后,目视仙逝者的灵位或遗像缓步后退至盆架处。接着洗手、擦脸、整冠,然后再回到祭桌前的跪单处肃立。

㈡、献祭前礼。(3个叩)

此时,主祭人行献祭前的三个单跪拜礼。(即一个一个的俯身跪拜,共3次)

●献祭。

1、主祭人跪倒在祭桌前的跪单上。

2、陪祭人员端着祭品上,并单膝跪在主祭人身两边面向祭桌。(注:主祭人右手边的陪祭人端着祭品托盘为献者,左手边的空手为祭品接者。)

2、主祭人接过右手边的陪祭人一一递过来的祭品开始正式献祭。

3、献祭时,主祭人应双手正持祭品,先放置于下颌处,然后即行举献。

4、举献分“上三举”和“下三落”。“上三举”:主祭人手执祭品,目视逝者灵位或遗像第一次举到与嘴平行处;第二次举到鼻尖处;第三次举到与眼平行处。“下三落”:第一次落到鼻尖处;第二次落到与嘴平行处;第三次落到下颌处,最后平行递交给左手边的陪祭人。

注:A、祭品传递次序为香烛—酒杯—筷子—碗—馒头等。

B、献祭过程中,酒杯献祭后应向前做泼洒酒水状;馒头献祭后应掰取少许撒与祭桌前。

㈢、上位侧作揖礼。(3个揖)

1、献祭起身后,主祭人向后退一步。

2、稍做停顿后,向右边平移一大步来到席子的四点钟方位角行一个作揖礼。

3、稍做停顿后,上前一步来到席子的三点钟方位行一个作揖礼。

4、稍做停顿后,再上前一步来到席子的两点钟方位角作揖礼。

㈣、退位侧作揖礼。(3个揖)

1、主祭人右侧拜结束后稍做停顿,然后向左缓慢平移到席子的左上角位置并行一个作揖礼。

2、稍做停顿后,退后一步来到左侧席子的九点钟方位行一个作揖礼。

3、稍做停顿后,再退后一步退到席子的左下角并行一个作揖礼。

㈤、收尾叩拜。(3个叩;这样加上前面的6个叩共计是9叩首)

主祭人向右平移一大步使自己处于跪单前,稍做停顿后俯身下跪行一个三连叩拜。(到此处6个揖9个叩已齐全了。)

㈥、行答谢礼。(俗称最后一哆嗦)

●答谢礼—就是主祭人祭拜结束后向司仪和陪祭人等人行的答谢礼,一般使用作揖形式礼。

行礼过程如下:在主祭人叩拜结束后,起身肃立。双手自然下垂,面带微笑并面向司仪人员起手抱拳,从下向上慢慢举起分别向两边的司仪行作揖礼。(因作揖应躬身点头,所以动作要求自然、洒脱并有节奏感才行。)

另外,退出灵堂时有心的主祭人还要向唢呐班人员行一个作揖礼。到此时“陆揖九叩”才算全部完成。

【祭奠行礼注意事项】

1、主祭人、司仪、陪祭人及其他随祭人员应着深色服装,表情要庄重严肃以示对仙逝者的尊敬;

2、主祭人在祭奠过程中始终应目视前方,切不可东张西望或随意说话。

3、陪祭人应密切配合,适时上前并递接祭品;

4、司仪人员要看准时机适时高声喊吟“跪”或“起”;

5、孝子(孙)应适时还礼。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225/1697179403321857.html
上一篇:12生肖排列表(12生肖排列表图)
下一篇:麻将运势每日占卜(麻将运势今日运势占卜)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