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自”含意汇总
孔雀东南飞》中“自”字出现了18次,含义和用法较为复杂,浅析如下:
一、代词,意为“自己”。
(1)(刘氏)自誓不嫁。
(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3)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5)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6)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8)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9)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查《辞源》:“自由”,“谓能按己意行动,不受限制”;“自专”,“谓只凭己见独断专行”。例(3)中的“自专由”就是“自专”+“自由”。
二、代词,意犹“其”。
(10)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11)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三、动词,意为“有”。
(12)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各自异”即“各有异”。
四、介词,意为“从”、“自从”。
(13)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五、副词,意为“本”。
(14)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六、副词,意为“已”、“已经”。
(15)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七、副词,意为“即”。
(16)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八、连词,意犹“而”。
(17)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九、助词。
(1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好自”即“好好地”。
论小升初备战之:字词部分专项攻关(附常考易错字词大全)
学霸小升初 与你一起备战小升初,点右上方关注,获取更多干货原创:学霸小升初(抽时间给大家写原创,不是原创的都不爱看了,呜呜)
告别错别字
万丈高楼平地起,字词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字词积累的初级阶段,但又是非常重要阶段,所以,在语文考试中,对字词的考核,也同样是一个重点。
可就是这个看似最基本的东西,对很多孩子来说,又是最让人头疼和懊恼的,特别是,很多字词,我们会认也理解意思,但是考试的时候可能就卡壳了,就是想不起来,或者本来会写,但是,当真正出题者把某个字故意写错来考察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往往突然想不起正确的字到底该用哪一个了,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提笔就忘,一看就混”,小升初考试,特别是名校小升初的考试,是对字词的考核最细,最精,频率也最高。
我纵览了近年来各地名校小升初上百套试题,发现每套试题的字词分都占分在5分-15分之间,个别情况竟然占到了20分,可见扎实的掌握好字词,这是何等的重要。而且,我可以很很肯定的给各位家长提个醒:小学阶段如果不把字词部分的基础知识掌握好,上初中之后学习起来会更吃力,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会被其拖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好字词就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小学一年级起,我们就要脚踏实地的,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的去掌握它的音、形、义。
1. 关于字音的学习,主要注意以下地方:
A: 考注音的时候,一个常考点就是考字的: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主要是in和ing,en和eng ),比如:因,应,音,亲,庆,倾,琴,斌,兵,并,鬓,订,定,钉,鼎这些的韵母到底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如果我们当时学的时候不留意,可能真的遇到考试就拿不准了。特别是南方的同学普通话可能还带点方言。所以,我们见到这样的字词,我们一开始学的时候,就要特别特别留意,读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读夸张点,有后鼻音的,可以大胆把鼻音吼出来。
B:考注音的另一个常见的考法是多音字,这个一直从小学考到初中,考到高中的高考,这里我们不作多述,因为这个是大家都重视的一个地方,只是各自有没有真正去认真的学,这个就是一个执行有没有到位的问题,主要是做的问题。学的方法主要是从不同发音,意义不同,用的语言环境不同,词性不同等方面去区别学习
2.关于字形的学习,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A:我们的汉语有很多字长得很像,像双胞胎一样,你不留意的话,很容易混。
有些同学可能从小到大把这些易混字,把这些双胞胎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乱认,用了几十年了,结构简单的比如:要和耍,士和土,末和未,曰和日,结构稍微复杂的比如:戌 戍 戊 这三个字的读音你会正确标吗?
B:还有些汉字的字形,我们很容易,同音字误用
比如:顾(故)名思(意)义, 山(青)清水秀 ,目不暇(瑕)接, 你觉得到底用哪个呢?如果我们学习的时候,不求甚至,不踏实,每每这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知识陷阱和软肋,考试时,出题者是非常有经验的,随便都可以给你挖很多坑,你可能还蛮有把握,只顾往里跳,结果,分就这样一分分失去了,非常可惜。
3.关于字义的学习,注意以下几点:
A:同字多义
比如:“红”字,汉语里面关于红字的意义有很多种,1.表示颜色 (比如红色) 2.象征喜庆(比如:开门红)3.红利(比如:分红)4象征革命(比如:红军,红区) 5:比如很受欢迎和宠爱(比如:红人,网红), 就简单一个红字,就至少衍生出5种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们平时的学习的时候,要多体会,多去感悟。
做这类题,我们其实可以用到数学上的等量代换,就是,我们把意思替换到原句中取,看是否说得通,表达出来的那个意思是否同样贴切,意境是否和原来的意境相符。
B: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些字词来源于典故,有特别的指代意义,这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积累,并特别去掌握学习
比如:鸿雁,尺素都有书信的意义,蟾是月亮的代称,当然,我们还知道,婵娟,广寒宫,桂树这些也都和月亮有关。手足情深中的手足是指兄弟。总之要学好语文,真的要读很多很多的书。当你读越多你就发现我们的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
又扯远了,最后给大家整理了一批关于字词的干货,大家把它收藏了,有空可以给孩子看看,学习!(可能部分字词有重复,但这更说明了,这个字词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小升初常见易错字
小学语文小升初常见易错字
小学语文小升初常见易错字
小学语文小升初常见易错字
小学语文小升初常见易错字
小学语文小升初常见易错字
小学语文小升初常见易错字
小学语文小升初常见易错字
99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99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99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99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99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99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99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99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100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100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100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100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100个小学语文高频易错字
爱带(戴)白晰(皙)爆乱(暴) 报筹(酬) 暴炸(爆) 辩析(辨) 恶耗(噩)材华(才)
喝采(彩)翱游(遨)娘两(俩) 雕彻(砌) 陷井(阱) 明片(名) 吉详(祥)肖象(像)
开消(销)贮立(伫)绉纹(皱) 躁热(燥) 肿涨(胀) 振撼(震) 渲泄(宣)宣染(渲)
延申(伸)欧打(殴)座落(坐) 拥带(戴) 煤碳(炭) 按磨(摩) 爆躁(暴)
下功夫(工)显象管(像)爆发户(暴)照像机(相)暖哄哄(烘)明信片(名)坐右铭(座)
天然汽(气)冷不妨(防)
小学阶段易错成语:
百练成钢(炼)火山暴发(爆)和霭可亲(蔼)爱不失手(释)安份守己(分)按居乐业(安)
暗然泪下(黯)黯无天日(暗)绝不罢休(决)英雄倍出(辈)半途而费(废)哀声叹气(唉)
山洪爆发(暴)百战不贻(殆)变本加力(厉)变换莫测(幻)别出心才(裁)乌和之众(合)
兵慌马乱(荒)彬彬有理(礼)涣然一新(焕)摒息凝神(屏)病入膏盲(肓)不记其数(计)
不加思索(假)不可思异(议)不求深解(甚)宁死不曲(屈)兴高彩烈(采)张灯结采(彩)
出奇不意(其)出奇致胜(制)出人投地(头)穿流不息(川)吊虎离山(调)独挡一面(当)
度过难关(渡)费寝忘食(废)汗流夹背(浃)轰堂大笑(哄)历尽坚辛(艰)坚难困苦(艰)
金壁辉煌(碧)决无仅有(绝)一应具全(俱)赞不决口(绝)厉厉在目(历)留恋忘返(连)
无与论比(伦)漫条斯理(慢)慢不经心(漫)名列前矛(茅)无精打彩(彩)面面具到(俱)
莫明其妙(名)目不瑕接(暇)披星带月(戴)迫不急待(及)出奇不意(其)气极败坏(急)
左右开工(弓)作贼心虚(做)自立更生(力)自名得意(鸣)自食其利(力)终生大事(身)
指手划脚(画)珍重其事(郑)直接了当(截)专心至志(致)震奋人心(振)真象大白(相)
斩钉接铁(截)口干舌躁(燥)再接再励(厉)语无论次(伦)永往直前(勇)一涌而入(拥)
受益非浅(匪)一视同人(仁)眼花撩乱(缭)和言悦色(颜)一泄千里(泻)别出新裁(心)
心旷神饴(怡)无是生非(事)反来复去(覆)头昏脑胀(涨)趁心如意(称)三翻五次(番)
情不自尽(禁)丰富多采(彩)轰堂大笑(哄)错手不及(措)出人投地(头)走头无路(投)
装黄门面(璜)众口烁金(铄)中流抵柱(砥)直接了当(截)自曝自弃(暴)置若惘闻(罔)
真知卓见(灼)张慌失措(皇)仗义直言(执)责无旁代(贷)再接再励(厉)运筹帷握(幄)
欲盖弥张(彰)营私舞敝(弊)沓无音信(杳)同仇敌慨(忾)投机捣把(倒)图穷匕现(见)
受益非浅(受益匪浅) 目不遐接(目不暇接)
手急眼快(手疾眼快) 谈笑风声(谈笑风生)
鬼计多端(诡计多端 ) 人才倍出(人才辈出)
出人投地(出人头地) 兴国安帮(兴国安邦)
大声急呼(大声疾呼) 如火如茶(如火如荼)
一愁莫展(一筹莫展) 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有持无恐(有恃无恐) 拘躬尽瘁(鞠躬尽瘁)
名列前矛(名列前茅) 察颜观色(察言观色)
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旁证博引(旁征博引)
无精打彩(无精打采) 处景生情(触景生情)
别出新裁(别出心裁) 不容争辨(不容争辩)
通霄达旦(通宵达旦) 暗然失色(黯然失色)
相形见拙(相形见绌) 精巧绝轮(精巧绝伦)
引经具典(引经据典) 顾明思义(顾名思义)
不容质疑(不容置疑) 崇山竣岭(崇山峻岭)
美味家肴(美味佳肴) 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千均一发(千钧一发) 骄生惯养(娇生惯养)
美轮美换(美轮美奂) 化险为怡(化险为夷)
各书己见(各抒己见) 自立更生(自力更生)
寻欢做乐(寻欢作乐) 粘轻怕重(拈轻怕重)
郑重其是(郑重其事) 世外桃园(世外桃源)
百尺杆头(百尺竿头) 不加思索(不假思索)
运筹帷握(运筹帷幄) 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变本加利(变本加厉) 温文尔雅(温文而雅)
耳孺目染(耳濡目染) 不屑置辨(不屑置辩)
害人听闻(骇人听闻) 一返常态(一反常态)
张慌失措(张皇失措) 无与仑比(无与伦比)
至之不理(置之不理) 前扶后仰(前俯后仰)
寻物启是(寻物启事) 走头无路(走投无路)
委屈求全(委曲求全) 左右逢缘(左右逢源)
以身做则(以身作则) 雕虫小计(雕虫小技)
一笔勾消(一笔勾销) 万像更新(万象更新)
冥思暇想(冥思遐想) 出奇不意(出其不意)
甘败下风(甘拜下风) 言简意骇(言简意赅)
食不裹腹(食不果腹) 草管人命(草菅人命)
一诺千斤(一诺千金) 不经而走(不胫而走)
鼎立相助(鼎力相助) 萎糜不振(萎靡不振)
墨守呈规(墨守成规) 怄心沥血(呕心沥血)
声名雀起(声名鹊起) 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额首称庆(额手称庆) 灸手可热(炙手可热)
姿意妄为(恣意妄为) 凭心而论(平心而论)
银妆素裹(银装素裹) 发奋图强(发愤图强)
原形必露(原形毕露) 风云变幼(风云变幻)
既往不就(既往不咎) 锐不可挡(锐不可当)
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震聋发聩(振聋发聩)
金壁辉煌(金碧辉煌) 趋之若骛(趋之若鹜)
易错易混成语(含释义)
1.暗(黯)然失色: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门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4.暴珍(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14.苍(沧)海桑田: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18.发奋(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22.甘之如怡(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29.汗流夹(浃)背: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好高鹜(骛)远: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和霭(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怙恶不俊(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35.及及(岌岌)可危: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40.苦心孤旨(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42.老奸巨滑(猾):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厉(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伶牙利(俐)齿: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流言非(蜚)语: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留(流)芳百世: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50.毛骨耸(悚)然: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51.美仑(轮)美奂:轮,轮囷,古代的圆形谷仓,形容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其他用法要慎重。
52.迷(弥)天大谎:弥天,满天,形容“谎言已达到极致”。
53.糜糜(靡靡)之音: 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颓废。
54.棉(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或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绵,丝绵。
55.明火执杖(仗):仗,兵器。“明火执仗”,指点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强盗行为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56.名符(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57.名贯九洲(州)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义词。大禹时代的“天下”,即华夏大地。
58.默(墨)守陈(成)规:墨守,墨翟之守,说的是墨子与公输般较量攻守的故事,本义为“固守”,后来演变成“守旧”。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或方法。“墨守成规”,比喻因遁守旧不知变通。
59.沤(呕)心沥血:呕心,费尽心思;沥血,滴血。“呕心沥血”,竭尽心血。
60.旁证(征)博引:旁,广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文章广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1.青出于兰(蓝)而胜于兰(蓝):“兰”是“蘭”的简化字,不是“藍”的简化字,“藍”简化作“蓝”。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作蓝色染料。青,靛青,从蓼蓝叶汁中提炼出来的青色染料,颜色比蓝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
62.磬(罄)竹难书:罄,器皿中空,用尽;竹,竹简,古代的书写材料;罄竹,把竹简用光了。“罄竹难书”,多用以形容罪大恶极,比喻罪恶事实多得写不完。
63.人才挤挤(济济):济济,读作jǐjǐ,义为“众多的样子”。类似的成语还有“济济一堂”。
64.如愿以尝(偿) :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65.弱不经(禁)风 :禁,承受。
66.色彩斑烂(斓):斑,斑点或斑纹;斓,多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
67.山青(清)水秀:清,清明洁净。“山清秀水”,山水清净秀丽。
68.稍(少)安勿(毋)躁:少,音shǎo,暂时。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水溶(融):融,融合。比喻关系融洽或结合紧密。
70.所向披糜(靡):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靡,顺风倒下。
71.危如垒(累)卵:累,堆积。“累卵”,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蛋,比喻局势极不稳定。
72.委屈(曲)求全:曲意迁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73.相形见拙(绌):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74.向偶(隅)而泣:独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难过。隅,角落。
75.心无旁鹜(骛):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76.心心相映(印) :印,印证。“心心相印”原为佛教术语,本义为“以心印证佛法”。演化为成语,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辛辛(莘莘)学子: 许多学生。莘莘,众多。
78.虚座(左)以待: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居右,宾客居左,因以左为尊。
79.炫(烜)赫一时:名声、气势在一个时期内很盛。烜,盛大。
80.淹(湮)没无闻: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湮,埋没。
81.淹淹(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奄奄,气息微弱。
82.掩(偃)旗息鼓:偃,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83.摇摇欲堕(坠):形容极不稳固,就要掉下来或垮台。坠,掉下。
84.遗(贻)笑大方:遗、贻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时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遗”,表示一般留下用“贻”。“大方”,专家、方家。“贻笑大方”,让行家里手见笑。类似的成语还有:“贻害无穷”、“贻害后学”。
85.以(倚)老卖老: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86.饮鸠(鸩)止渴: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渊源(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88.越桌(俎)代庖:厨子没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悠(优)哉游哉:优,本义为“吃饱了”,引申为“有余、悠闲”。“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
90.忧(优)柔寡断:优,由“悠闲”引申为“犹豫”。
91.再接再励(厉) :厉,通“砺”,即磨刀石,作动词用,表示“磨砺”。
“再接再厉”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描写斗鸡情景的诗句:斗鸡在再次厮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厉]。“再接再厉”,比喻做事要不断努力。
92.责无旁代(贷) :贷,借贷,要求贷方守信,不可推卸还贷的责任。“旁贷”,推卸给别人。
93.仗义直(执)言:执言,说公道话。
94.真知卓(灼)见:灼,本义为“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建立在真知基础上的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95.针贬(砭)时弊:砭,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在这句成语里作动词,当“指出”讲。
96.震(振)聋发聩:“振”和“发”同义,都是“唤起”的意思;“聋” 和“聩”也同义,都是“听不见声音”。“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精神麻木的人。
97.众口烁(铄)金: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铄,熔化。
98.纵横俾(捭)阖:以辞令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和争取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捭阖,开合。捭,分开。
99.走头(投)无路: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100.自出机抒(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作文中的错别字
成语误用易错汇总
1空穴来风
【解释】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误用】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
【解释】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误用】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
【解释】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误用】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
【解释】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误用】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艾玛!帮主也一直用错这个成语耶!!长知识了!!)
5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误用】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
【解释】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误用】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
【解释】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误用】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
【解释】只用于对方或他人
【误用】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集思广益
【解释】广泛吸收群众有有益的意见。
【误用】主语应该是领导者,不能是提意见得群众。
10首鼠两端
【解释】迟疑不决。
【误用】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赞美的言词。
【误用】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
【解释】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误用】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
13蓬荜生辉
【解释】谦敬之辞,对方的来访或赠送的字画使自己的寒门增添光辉。
【误用】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
【解释】事物败坏到无可挽救。
【误用】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15出奇制胜
【解释】作谓语,不带宾语。
【误用】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意气用事
【解释】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误用】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17不知所云
【解释】批评说话人说得不好,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误用】不能用来批评听者理解力差。
18义无反顾
【解释】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误用】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
【解释】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误用】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
【解释】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
【误用】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
【解释】大体上使人满意。
【误用】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
【解释】自谦之辞
【误用】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
【解释】惊慌疑惧,自相惊扰,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误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4敬谢不敏
【解释】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意思是“我因为无能所以推辞重任”。
【误用】常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25人满为患
【解释】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
【误用】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6鬼斧神工
【解释】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像是鬼神之作。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27始作俑者
【解释】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
【误用】常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8文不加点
【解释】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
【误用】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9侧目而视
【解释】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误用】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30良莠不齐
【解释】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误用】不用于能力、水平、成绩等参差不齐。
31无所不至
【解释】什么坏事都干。
【误用】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32危言危行
【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33评头论足
【解释】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误用】现在多用于讨论一个人,是不对的。
34休戚与共
【解释】同欢乐共悲哀。
【误用】与“患难与共”不同。
35置之度外
【解释】为正义的事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误用】不能用于贬义场合。
36翻云覆雨
【解释】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误用】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37弹冠相庆
【解释】贬义。一个坏人作了官,同伙们也互相庆贺有官可作。
【误用】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即使是坏人互相庆贺,如果与上台掌权无关,也不可用。
38期期艾艾
【解释】口吃。
【误用】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无可厚非
【解释】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
【误用】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0不胫而走
【解释】消息传得很快
【误用】不是表示东西丢失
41身临其境
【解释】自己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误用】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2茕茕孑立
【解释】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误用】使用时句中不能有“独自”、“孤独”、“一个人”等语义重复的词语。
43耿耿于怀
【解释】不能忘怀,萦绕于心,形容有心事。
【误用】不能用于“记住别人的好处”。
44因人成事
【解释】自己无能,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误用】不能对第三人说。
45耳提面命
【解释】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
【误用】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场合。
46耸人听闻
【解释】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误用】不能说这个事情耸人听闻。
47骇人听闻
【解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误用】与耸人听闻常常混用。
48咬文嚼字
【解释】一般用于贬义,多指死抠字眼。
【误用】被用于表扬。
49处心积虑
【解释】贬义。费尽心思筹划干坏事。
【误用】用来表褒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50火中取栗
【解释】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误用】即使冒险为别人出力,没有上当的意思,也不可用。
51忍俊不禁
【解释】俊,笑。
【误用】只能说“我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52责无旁贷
【解释】责,责任。
【误用】只能说“我责无旁贷”,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53参差不齐
【解释】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
【误用】不用于时间等。
54绘声绘色
【解释】形容描写生动逼真
【误用】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55危言危行
【解释】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误用】常被误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56不刊之论
【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57振聋发聩
【解释】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误用】不能形容声音大。(形容声音大用“震耳欲聋”。)
58安之若素
【解释】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误用】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59济济一堂
【解释】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误用】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60汗牛充栋
【解释】只形容藏书很多。
【误用】不用于其他事物。
61叹为观止
【解释】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事物,耍说“令人叹为观止”。
【误用】只能用于赞美。
62赏心悦目
【解释】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误用】只能用于美好的景色。
63相敬如宾
【解释】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误用】不能用于无夫妻关系的人。
64上行下效
【解释】贬义。
【误用】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65无所不为
【解释】什么坏事都干。常有人用于赞扬
【误用】错说成“以无所不为的勇气……”。
66无所不至
【解释】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误用】不能用于表示非常关心,跟“无微不至”不一样。
67信笔涂鸦
【解释】随手乱画
【误用】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68目无全牛
【解释】技艺十分纯熟。
【误用】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69振振有词
【解释】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误用】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70下里巴人
【解释】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误用】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71改弦易辙
【解释】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误用】不能代替“改邪归正”。
72面目全非
【解释】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误用】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
73见异思迁
【解释】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误用】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74不足为训
【解释】不值得作为准则。
【误用】与教训无关。
75亦步亦趋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
【误用】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76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77心有余悸
【解释】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误用】有人凡表示害怕就用此语。
78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79望尘莫及
【解释】比喻远远地落后,赶不上。
【误用】而“鞭长莫及”是指力量达不到,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不能相互替换。
80投桃报李
【解释】褒义词,报答他人的好处。
【误用】错用来表示报复,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81改头换面
【解释】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误用】不用于中性的改换样子。
82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83差强人意
【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84一蹴而就
【解释】一步就成功
【误用】误解为一气呵成。
85若心孤诣
【解释】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
【误用】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86耳闻目睹
【解释】就是听到和看到
【误用】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87光怪陆离
【解释】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
【误用】误认为贬义。
88如履薄冰
【解释】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
【误用】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89文不加点
【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90明日黄花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好了,到这里为大家总结整理完毕,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给孩子的学习字词和巩固字词知识,或者各种考试和小升初名校备战,助一臂之力,也不枉我为大家的这次分享了!
祝孩子们学习进步!
看了这篇文章,希望我们学习字词不再难
喜欢就记得收藏,转发,并关注我的头条号:学霸小升初 下次再见!
大家可以也可以在下面留言,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常见的错字,别字!挑错有奖!
“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你知道姓名中的取名学问吗
姓名是一个人的称呼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作为典型的标识符号,在古代,最初的“名”和“字”是有区别的。古人取“名”与“字”有何讲究?如何通过名字看出人物的辈分与排行?除了“名”和“字”,为何古人还有“号”?这些姓名中的小学问,你知道吗?
古人的名与字有所联系
“名”大约起源于氏族社会,《说文解字》曰:“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说,晚上看不见,见面要自报家门,说说自己是谁,这就是“名”的起源,源自生活中区别你、我、他的现实需要。
为何古人要将“名”和“字”区分开来?《礼记·檀弓上》曰:“幼名,冠字。”孩子出生三个月时,由父亲命名,名是长辈或者尊者可以叫的。等男孩长到20岁,女孩到了15岁,要行成人礼,即冠礼和笄礼。因为他们长大成人,要为人父母,朋友之间就不能直呼其名,因而在成人礼上,要由长辈为他们再取一个“字”,以用于平时同辈或晚辈称呼。
一般来说,取的字和名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白虎通·姓名》里说:“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古人一般用义近、相辅、反义等方式依名取字。以《三国演义》中涉及的人物为例,义近的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魏延,字文长,延与长义近;鲁肃,字子敬,肃与敬义近;黄盖,字公覆等。相辅的如:孙权,字仲谋,权与谋相辅;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潘璋,字文珪,璋与珪都是玉器、礼器;陈宫,字公台,宫与台都是建筑等。相反的如:曹休,字文烈,休与烈相反。
在古代,名与字还可表示辈分。先秦时期,一般是加“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长幼。如孔子,字仲尼,仲是排行第二。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者字中使用相同的字或者相同的偏旁来表示同辈关系。如明代皇族,同辈之间不仅中间一个字相同,名字里基本都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如朱标和朱棣是“木”字辈的,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和朱棣的儿子朱高炽都是“火”字辈的,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都是“金”字辈,等等。《红楼梦》中,和贾宝玉一辈的名字基本都是玉字旁,写成斜王旁,如贾珠、贾珍、贾琏、贾环、贾瑞等,比贾宝玉小一辈的都是草字头,如贾蔷、贾芸、贾兰等。
中国首套姓氏邮票于2004年在北京发行。新华社图
古人名字避讳曾闹笑话
关于名字,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避讳。如给小孩起名,《礼记·内则》曰:“凡名字,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士大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这些都是对神圣的避讳。而在封建社会,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读音,也不能直呼、直书其名,要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这叫“避讳”。
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可改用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如,《兰亭序》中“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的“览”写成“揽”,是因为王羲之曾祖叫“王览”,所以加个偏旁以避讳;《汉书》中为了避刘邦的名讳,把提到“邦”的地方,都用“国”替代,《诗经》中的“国风”在先秦时期本叫“邦风”。
秦汉之前,避讳制度较为粗疏,礼制明文规定不讳嫌名。所谓不讳嫌名,是指可以不回避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音声相近的字。而六朝以后,避讳制度逐渐严格,连嫌名也须兼讳。如东晋简文帝名昱,故改“育阳县”为“云阳县”。避讳之风至唐、宋和清代,极为盛行,避讳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须避讳皇帝的名号,从始祖到孔子、老子等圣贤,再到个人的长辈都须避讳。
其中,避自己长辈的名讳,叫家讳。“诗鬼”李贺,就因他父亲名叫晋肃,“进”与“晋”音同而犯家讳,便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纵然他才华横溢,也终无用武之地。“诗圣”杜甫,一生共写了近三千首诗,题材十分广泛,但据说因其母亲名叫海棠,他虽寓居海棠颇负盛名的四川多年,却从未写过海棠诗。在家讳中,晚辈遇到与长辈名字相同的字不能直接说出来,比如“讲道理”的“道”字,要是有长辈在场,他的名字恰好有“道”字,那么为了避讳,遇到这个字就要谦虚地说:不敢说。古人因为这个避讳还闹出很多笑话,如有一个名叫冯道的人,他的门客讲《道德经》首章“道可道,非常道”,一看这么多“道”字,门客于是就读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一时哄传。
文人雅士偏爱以“居士”为号
在中国民间,曾流传一句话:“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可见人们对取名的重视。除了名与字,与称呼相关的符号还有“号”“法号”“道号”等。
“号”,又称别号,大约诞生于东汉末期。诸葛亮隐居卧龙岗,号卧龙居士,这大概是最早的雅号。南北朝时期,一些文人雅士喜欢自己起号,以明心志或者寄托某种情感。如陶渊明,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的号是“五柳先生”。唐代以前,取“号”并不盛行,唐宋以后,取“号”的风气越兴越盛。
古人取号,有的是根据居住地点而来,如李白儿时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谪居湖北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北宋画家李公麟,晚年退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蒲松龄常去柳泉边上采风,自号柳泉居士。有的还以旨趣抱负为号,如“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的“六一居士”欧阳修。
在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为居士,文人雅士以某某“居士”为号,表现的则是自己对世俗社会的蔑视态度。在古代,除了地点、兴趣与“居士”组合成号,还可由书斋、抱负、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等和“斋”“庵”“山人”“子”“道人”“翁”“叟”“老人”等组合成号。如北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南宋陆游号“放翁”,南宋杨万里号“诚斋”,等等。有的号则没有后缀,如清代王夫之号“船山”,顾炎武号“亭林”。
“法号”一般是佛教出家人自取的一个号,如“弘一大师”的“弘一”就是法号。道教仿照佛教,也有道号,《西游记》中提到的“镇元子”就是道号,“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也都是道号。
一套以“百家姓”为主题的茶壶、玉屏在上海诞生。 张春海 摄
“姓名”文化涉及诸多学科
除了用名、字、号等称呼人,历史上还存在以地望(地名)敬称他人,如柳宗元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以官爵名称呼他人,如杜甫曾任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以谥号称他人,如范仲淹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等等。这些往往都是他们去世之后,后世对他们的尊称。
名、字、号等都是古代指代人的一种符号,其中“名”最早出现。“名”和乳名、小名、别名不一样,它属于正式的名称,当官或者入户籍都要用到“名”。“字”出现在成人礼中,是步入社会的标志。
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上,人的一生中先有名后有字,自称名表示谦虚,以示与对方相比,自己还涉世不深。称对方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暗含对方比自己见多识广之意。生而有名,壮而有字,中年以后则有号。“号”可在任何场合作为代称,一般与人的居住环境、地点、兴趣志向以及对政治和其他事物的态度有关,是有一定的人生经历之后对心志的表现。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姓名称呼”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深广,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文献学、遗传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这是世界上其他民族姓名文化所不具备的。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学系主任)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彭薇
来源:作者:赵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