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祭祖到底在祭什么?今天还该不该烧纸祭祖?不仅仅是迷信
又到一年七月半,其实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经能看到有人在路边烧纸祭祀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有些地区过的是七月十四。
不过正儿八经的中元节还是七月十五,其实在这一天,民间还有很多种叫法,比如盂兰盆节、鬼节、瓜节、敬孤节等,还有些地区就直接叫“七月十五”。
中元节是我国传统祭祀礼俗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通过烧纸或者其他仪式来纪念逝世的亲人。这是我国的传统祭祀文化,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迷信,烧纸不仅污染空气,还容易引发火灾。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元节?中元节祭祖究竟在祭什么?我们现代人还该不该烧纸祭祀?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中元节的话题。
1、什么是中元节?中元节是七月十五这天道教的称呼,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五或者祭祖节,而佛教则称这一天为盂兰盆节。在这一天,人们主要的节日习俗有祭祖、放河灯、祭亡魂、烧纸、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礼记•月令》中有记载:“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这可能是七月十五荐新祭祖最早的记录了。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传入我国。为了方便在民间传播,佛教借助七月十五这一民间风俗,也将其定为一个节日,不过佛教的七月十五有所不同,连名称也改成了盂兰盆节。
产生于汉代的道教,其理论中有天官、地官和水官的说法。可能为了方便道教推广,也借助了民间七月十五的习俗,将这一天定为地官的生日,称为“中元”。相对应天官和水官的生日则分别为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也就是上元节和下元节。
在道教教义中,地官是负责赦罪的,因此在中元节这一天,道观中会举行大型的斋醮活动,赦免亡灵的罪过。那么道教的信众自然也会在中元节,为逝去的亲人祈福,让他们在阴间过得好一点。
到了宋朝后期,民间将传统的七月十五、佛教以及道教有关这一天的风俗综合到了一起,名称采用道教的“中元节”,但风俗中又保留了佛教盂兰盆节的内容,最古老的家族祭祀也没有摒弃。
也就是说,中元节这个民俗节日是个综合体,是多方“嫁接”出来的,非常多元。所以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信仰的人们,在节俗礼仪上是有所不同的。总之中元节是我国民间一个很重要的祭祀亡灵的节日。
2、中元节有哪些民俗?虽然中元节最主要的民俗是祭祀,但不同地区、不同信仰的人们,在祭祀礼仪上略有不同。不过从整体上来看,南方地区要比北方更加重视中元节。
人们在这一天除了举行相关的祭祀仪式外,还会举行家庭聚餐,吃一顿好的。我在广东打工那几年,工厂老板会在中元节这一天,专门放假半天,让员工们过个中元节。
那么中元节都有哪些民俗呢?
1、祭祖
祭祖是中元节最主要的习俗,这也是七月十五这天最古老的意义。在今天,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在祭祖仪式上略有不同。
城市中的祭祖已经简化,大部分人都是找个路口烧点纸,稍微正式一点的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去扫一下墓。
而农村地区相对复杂一些,像山东地区的一些农村,祭祖通常是农村中家族的集体活动。他们要放鞭炮迎接祖先的魂魄,在家里还要供奉祖先的牌位,并摆上供品。
供奉的物品除了平时的瓜果等常规物品外,有些还会找来过世亲人喜欢吃的东西,整个祭祀活动甚至会持续数天。另外,中元节都是在秋季,正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所以祭祖期间还会向祖先奉上粮食,让先人保佑丰收。
2、举行盂兰盆节的礼仪
前面我们提到,有些地区的中元节还保留着佛教盂兰盆节的内容,尤其是南方地区,很多人在七月十五这一天过的是盂兰盆节的内容。
“盂兰”是梵语音译过来的词语,是解倒悬的意思,盆就是盆子。过盂兰盆节的目的就是用盆盛放供品进行祭祀,以解救亡灵的倒悬之苦。
传统的盂兰盆节的内容包括设坛做法、诵经、放焰口、放河灯、放路灯、焚送法船等等。以佛教本身的教义来说,盂兰盆节的法师主要就是解救孤魂野鬼。
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盂兰盆节主要是为了祈求已逝先人的灵魂安宁。不过盂兰盆节流传至今,在各地的习俗中有了很多自己的特色,不同地区的习俗也有所不同。
3、放河灯
相信在影视剧中的中元节,人们看到最多的一项活动就是放河灯了。年轻男女通过放河灯,向先人祈福保佑等,这是影视剧中赋予中元节美好象征的一项活动。但现实中比较少见,而且放河灯的意义也与影视剧中不同。
不过在我国很多地方,还留存着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放河灯的习俗大致产生于唐代,最早的时候是佛教盂兰盆节的一项内容。
放河灯的目的,其实是人们为河上的孤鬼野鬼祈祷,让他们得到安宁。由于这项活动比较有意思,于是就从盂兰盆节的习俗中独立了出来,成了一项单独的节俗活动。
总的来说,中元节的节俗活动很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节俗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为先人祈祷,让他们的魂魄得到安宁,并祈求他们保佑后人。
3、中元祭祖究竟在祭什么?古代人祭祖,或多或少有向祖先祈求保佑的目的,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迷信的风俗究竟还有没有继续信奉必要?
要知道这种烧纸祭祀的节俗不仅是迷信行为,还会污染环境,甚至会引发火灾!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中元节这天祭祖?人们到底在祭什么?
其实中元节抛开迷信的成分,还有以下几点现实意义:
1、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古代人祭祖是为了祈求祖先保佑,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求祖先保佑的想法越来越淡了。其实在现代,人们祭祖的目的已经不再是祈求祖先保佑,而是表达对逝世亲人的思念之情。
剥开种种宗教的、神怪的仪式外衣,这种对亲人的思念,我觉得才是祭祖活动的核心情绪。而这,也恰恰是中国人孝道的重要要求。
2、联络族人感情
有些地区的中元节祭祖活动是家族性质的。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平时难得一见,而到了中元节这天,很多人都会回老家参加祭祖活动。
那么中元节就成为家族成员联络感情的一个节日,这有利于家族团结,所以今天中元节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家族成员一个联络感情的机会。
3、给人以心灵寄托
不知道你留意过没有,很多人在中元节烧纸祭祀的时候,嘴里会念念有词,他们除了祈祷先祖魂魄安宁之外,还会向先人祈求保佑。
这其实是一种心灵寄托,可以让普通民众有一个向逝去亲人诉说的机会,释放内心的压力,同时也让人内心安宁。
总之,中元节祭祖虽然有迷信的成分,但抛开这些宗教的、神怪的仪式不谈,祭祖活动也有一些现实意义,这对人们平时的生活是有利的。
4、结语其实现在很多朋友对中元节祭祖活动表示反对,除了因为其本身是个迷信节俗外,还因为烧纸祭祖会污染环境,尤其在公共场合举行祭祖时,会让人感到惧怕。
其实这也不能一刀切,我们完全可以在城市地区,设置几个烧纸祭祖的地点,在可控的范围内举行祭祖活动。毕竟移风易俗这种事情,得是个细水长流的功夫活儿!
你们那里是如何过中元节的?
七月十四节到了,妻子向鲁迅询问过节事宜,鲁迅直呼:不可理喻
标题:朱安的遗憾人生,一个不被爱的女人
农历七月十四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节。这个节日的习俗包括祭祖、放河灯、祭祀土地等等。然而,在鲁迅先生的故事中,七月十四成为了他和妻子朱安的分水岭。
朱安是鲁迅的妻子,两人是被鲁迅的母亲包办婚姻结合的。自从结婚以来,鲁迅一直对朱安抱有厌恶和冷漠的态度。尽管朱安对鲁迅一直都是关心备至,但鲁迅对朱安的感情冷淡得让人难以理解。
当鲁迅搬离原先的住所,与朱安共同居住在狭小的砖塔胡同61号时,朱安的对鲁迅的关心与付出更加无微不至。在鲁迅生病的时候,朱安照料他的饮食起居,甚至连她自己的病情都被忽略。
鲁迅与朱安的感情并没有改善,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只有朱安询问鲁迅是否要吃饭或是睡觉,而鲁迅只会简单回答一声“哼”。甚至连鲁迅在七月十四这一传统节日上与朱安沟通时,鲁迅也因为朱安没有遵守他的“三句话规则”而大呼“不可理喻”。
鲁迅在日记中吐露了他对朱安的不满,却没有意识到他自己对朱安的态度才是真正的无情和冷漠。朱安对鲁迅的关心和照料无微不至,然而她却从未得到过鲁迅一句温暖的关爱和问候。
朱安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她没有得到她所爱的鲁迅的真爱,却付出了一切来照顾和守护他。她的一生中充满了遗憾和无奈,没有得到幸福和尊重的她最终离世时也没有葬在理想中的地方。
朱安的遭遇告诉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定义别人的感情和对待方式。鲁迅与朱安的故事是一个悲剧,是人们不应该再重演的故事。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关爱和珍惜对方,不应让任何人像朱安一样被遗忘和不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