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奇门中乙丙丁为三奇
很多人都听说过在奇门遁甲中甲是元帅,乙丙丁是将军,统帅三军,被称为乙奇,丙奇和丁奇。那为什么三奇不选择其他的天干呢?
因为啊,在古代,遁甲为兵而设。甲是阳木,敌方统领为庚,庚是阳金。阳金克阳木,庚金把甲木克的死死的,那我们想要取得胜利就得想办法啊。那我们就有三个方案。第一呢,就是像古代和亲一样,将乙(阴木,甲的妹妹)嫁给庚,两方从此结盟,相安无事,此为第一奇。第二呢,我们派出甲的儿子来救父亲,甲是阳木生儿子阳火--丙。丙帅军将父亲救出,为父亲解围,此为第二奇。第三呢,我们可以派出甲的女儿丁来救父母,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丁火救父,此为第三奇。
当然,还有第二种说法,就是在四害中乙丙丁犯得错误比较少,所以称其为三奇。
五行理论的数理之84
时空个性与时空共性形成的两种关联关系
【作者:赵致生(1943-2021)】
时间的个性是钟表周而复始的运动轮回。时间需要钟表来作为计量工具。空间的个性是长向、宽向、高向的三向正交性。空间需要尺寸来作为计量工具。不同的个性属性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性。
因此,钟表与尺寸都可以用数字化来进行表达。
数字,就是时间与空间的共性。
人类对个性与共性的认识过程,并不存在一次直观认识就能得到完整不变的准确性,而是需要一个多层面、多组合的持续认识过程来连续的完成。
这样,不同的认识层面与不同的多元属性组合,就会产生新的认识。这些新认识的产生,又决定了人类认识个性与共性的方法不同。
个性,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性质。
所以,它可以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例如,甲乙两个事物之间,人们可以认识到甲展示出来的与乙的差异属性,也同样可以认识到乙展示出来的与甲的差异属性。
于是,就可以说已经认识到了甲乙两个事物的个性。
但是,当丙、丁两个事物出现之后,人们又会认识到甲与丙、甲与丁之间所展示出来的差异属性。这种甲事物相对丙、丁两个不同事物所展示出来的个性属性,与乙之间的差异属性又不尽相同。
因此,甲并不仅仅具有唯一的个性属性,而是具有多个不同相对性的个性属性。
个性的不唯一性,使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个性认识产生了由一到多的认识过程。由一到多的个性认识过程,是一个数字化表达的共性过程。不同的个性之间,都可以使用数字化的共性来表达这一过程。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属性。
共性与个性都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
甲乙之间有甲乙的个性,甲乙之间有甲乙的共性。
但是,甲相对乙的个性,并不等同于甲与丙、甲与丁之间的个性。
甲乙之间的共性,也并不等同于甲丙、甲丁之间的共性,更有别于甲乙丙、甲乙丁、甲丙丁、乙丙丁之间的共性。
所以,无论是个性还是共性,它们都是有条件范畴的、有相对性的。
因此,没有孤物独识的个性属性,只有格物致知的个性属性与博物辩识的共性属性。
个性产生的条件是格物致知。共性产生的条件是博物辩识。对甲乙丙丁范畴的个性认识有六种:甲乙、甲丙、甲丁、乙丙、乙丁、丙丁属性的相对性。
对甲乙丙丁范畴的共性认识,可划分为三个层面:
1、甲乙、甲丙、甲丁、乙丙、乙丁、丙丁共性层面;
2、甲乙丙、甲乙丁、甲丙丁、乙丙丁共性层面;
3、甲乙丙丁共性层面。
在第一认识层面上,个性与共性在数字表达上,是量值相同的六种。
在第二认识层面上,共性在数字量值表达上分为四种。
在第三认识层面上,共性则出现了唯一性。
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的事物,每个事物各有三种相对的个性属性,被称为十二属相。
十二种相对个性属性,构成六种共性属性的多元性,称为六气。
六气与四种共性属性之间存在后继的收敛性。收敛的最终结果,是共性属性的唯一性。
随着一个事物与不同事物之间关联关系的增加,个性属性出现了一个发散的态势。它会随着相关事物的增加,而相对产生多个有别于它事物的特殊属性。
但是,无论个性属性如何发散,共性属性总有一个逐级收敛过程的存在。而且,这个收敛过程的最终结构,一定是唯一的。
对个性与共性的认识,中西方认识理念是不同的。现代西方科学对个性共性的认识,还仍然只是停留在哲学论述阶段,还没有办法进入数学的认识和表达范畴。
现代西方科学认为: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共性是绝对的。
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
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
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
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显然,中西方对个性属性与共性属性认识水平与认识结论,存在不同认识层面上的差距性。
中国古人对属性的个性认识与共性认识,早已在钟鼎文化时期就进入了数字化表达的“九数”、“六书”认识层面,而西方现代科学至今还仍然停留在哲学的一分为二的二元论认识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