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5类人的耳朵可以“经常掏”!对听力有好处
问:哪些人的耳朵需要“经常掏”?
答:
耳屎作为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我们的耳道避免感染问题。
一般来说,随着耳屎的不断分泌,部分耳屎会随着我们进食、说话、运动等动态自行排出。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需要频繁掏耳朵。
但是对于下列5类人,则恰恰相反,反而需要定期清洁耳朵——
耳道结构异常者:这类人群由于耳道皮肤清洁能力下降,不能自主排出耳屎,需定期到医院处理。
耳部炎症:细菌或真菌性外耳道炎、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由于长期炎症刺激,破坏了外耳道皮肤屏障,增加耳屎分泌,定期清理耳屎及耳道分泌物,可通畅引流。
耳朵非常痒:若在耳道口就能看到很多耳屎碎屑,并感到耳朵非常痒时,可用消过毒的圆润挖耳勺由内向外轻轻掏出。
油性耳屎:黏稠油腻的耳屎一般不会自己掉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油耳屎会凝聚成团最后变硬,堵在外耳道里,影响听力,这类人群可3~6个月去次医院请医生取出耵聍。
特殊人群:游泳运动员等人群,水经常流入耳道内,以致耳屎潮湿沾黏在外耳道上,容易造成堵塞;或是因工作与生活环境容易接触灰尘、污染物。
耳鸣反复太烦恼?医生:5种问题可能缠上你!注意这2点,脑袋清净
耳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恼人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如果耳鸣出现的频率太高,就要注意了!反反复复出现耳鸣,通常是身体某部分出了状况。
造成耳鸣的原因有很多,像是耳道阻塞、外耳炎、中耳炎、耳膜破损、血管问题、肌肉性问题等等。不过,绝大多数耳鸣是良性的警告现象,并非不治之症,是可以改善的。
中耳炎 药品 饮食健康 睡眠 护理 中医
1.鼻部问题如果鼻子有发炎状况,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
因为耳朵和鼻子相通,出现鼻涕倒流时,容易有黏稠鼻涕积在耳咽管附近,造成耳鸣的状况。
因鼻炎引起的耳鸣有以下症状:
中耳炎 药品 饮食健康 睡眠 护理
听力减退:主要为传音性耳聋,自听增强,吞咽时耳内有回声。
耳鸣及耳痛:一般为低音耳鸣,轻微耳痛,伴耳阻塞感或闷胀感,压迫耳屏上述症状可暂减轻。
2.胃部问题胃食道逆流也可能是耳鸣原因。
中耳炎 药品 饮食健康 睡眠 护理
因为胃食道逆流会造成耳咽管障碍,胃酸刺激甚至引起无菌性中耳炎或中耳积水,造成耳鸣,通常改善胃的问题耳鸣也可获得解决。
3.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常见引起耳鸣的原因。
中耳炎 药品 饮食健康 睡眠 护理
耳鸣与失眠两者互为因果,产生恶性循环。约有70%的耳鸣病患,都伴随有睡眠障碍的问题,而且越睡不着耳鸣就越大声。
所以改善耳鸣的第一步,反而是先解决睡眠问题,安稳的睡个好觉,恼人的耳鸣问题也会渐渐随之而去。
4.吃太多药吃太多药也会造成耳鸣。
中耳炎 药品 饮食健康 睡眠 护理
许多常见疾病的治疗的药物,都可能会诱发耳鸣。像是高血压病人所服用的阿司匹林,如果长期大量服用就有可能会造成耳鸣。不过在停药后一到三天,听力通常会渐渐恢复,耳鸣也会消失。其他退烧和治疗关节炎常用的非类固醇解热镇痛剂,也会引起耳鸣。
5.情绪、精神问题中耳炎 药品 饮食健康 睡眠 护理
因为大脑听觉皮质过度活跃,造成病人听到不存在的声音。而自律神经系统和掌管情绪的边缘系统,都会影响听觉皮质。所以失眠、疲劳、忧郁、压力太大,都会让耳鸣症状恶化。
从生活面改善耳鸣这样做!1. 生活要规律
很多人常因为生活作息不定而出现耳鸣,建议尽量让生活规律、放松心情,以免自律神经失调,更容易出现耳鸣。
2. 饮食要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B群
中耳炎 药品 饮食健康 睡眠 护理
饮食清淡,降低盐分、咖啡和酒精的摄取。
维生素B12有促进神经代谢作用,是耳鸣或重听等重要的营养素补充。所以想有效改善耳鸣症状,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群。
您还有哪些疾病预防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健康知识。
#预习你的60岁##你好三月##清风计划##我要上头条#
耳朵为什么会出现嗡嗡声?可能是这4个原因在“作怪”
耳朵嗡嗡声是一种常见现象。它被称为耳鸣这是一种医学术语。耳鸣(耳鸣)的原因很多,严重程度各有不同。偶尔耳鸣很快就会恢复,不用担心太多。但应注意如果是持续耳鸣,据需要及时就诊。很多人的耳朵总是嗡嗡作响,这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事实上,这种情况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弄清楚耳朵经常嗡嗡是怎么回事呢?了解了导致耳朵嗡嗡作响的原因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治疗。那么,耳朵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呢?
耳朵嗡嗡响怎么回事?1、耳疾导致的耳朵内部出声
耳鸣引起多种耳部疾病出现,包括外耳疾病、外耳炎症、异物、中耳急慢性炎症、耳廓疾病和内耳综合征。这些都是导致耳朵嗡嗡声的重要因素。
另外,引起耳鸣的病症主要有外耳的炎症、急慢性的中耳炎等,某些系统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贫血和营养不良等也可引起耳鸣。此外,过量使用庆大霉素等药物,链霉素或卡那霉素可能引起耳鸣和听力丧失。
2、药物使用不当
如果使用大量对耳朵有刺激的药物,也会导致耳鸣或听力损失的情况出现,耳鸣要比听力下降的现象出现的早一点。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
3、心理方面的因素
引起耳朵嗡嗡声的一个因素还包括心理因素,如频繁出现疲劳、睡眠不足以及情绪上的过度紧张,这也可能导致耳鸣和其他情况的出现。疲倦也会导致耳朵出现耳鸣。因此建议朋友们出现这类症状以后要好好照顾身体,不要太累。如果还没有得到改善,建议直接去医院注射营养针(孩子们不推荐)。
4、噪音环境的因素
如果我们在声音嘈杂或暴力的环境里面工作很长时间的话,也会导致耳鸣和听力丧失。对于耳鸣的治疗,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声频的共振进行症状缓解,穴位的按摩和针灸进行治疗。穴位注射以及中药口服制剂也是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以上是对导致耳朵嗡嗡声主要原因的介绍。通过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耳朵嗡嗡声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在生活中比较多见。所以要想避免嗡嗡声的出现,我们必须注意以上介绍的这些常识,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孩子“耳朵”疼,警惕是“鼻子”惹的祸
今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患儿中,很多是因耳朵疼痛或听力下降来院看诊。医生检查后开出的药方中常常会有治疗鼻子的药物,甚至有时只有鼻部药物。此时,家长们不免会犯嘀咕——医生的诊断治疗对吗?不给耳朵用药会不会耽误孩子的病情?其实,医生这样处理是因为——不少孩子耳朵的问题都是鼻子招来的祸!
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个管道相通,我们称之为“咽鼓管”,这是耳朵与外界交通的唯一通道,通过这个管道的不断开放和关闭,耳朵才能保证内部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我们才不会感觉到耳朵闷堵不适。 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开放与关闭是人体自动调节的,我们的吞咽、咀嚼等动作都可以引起咽鼓管的开放,乘飞机时空乘人员经常提醒大家耳闷不适时做吞咽、张口或打哈欠的动作来缓解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咽鼓管是耳朵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因此一旦咽鼓管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耳朵的反应。
鼻腔炎症可致耳化脓。咽鼓管的外部出口就位于鼻腔的后部,因此当鼻子出现阻塞、炎症等问题时,就很容易波及咽鼓管的外口,造成咽鼓管的阻塞。咽鼓管阻塞后就会使耳朵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当内部的空气被吸收后就会形成耳内的负压。耳内的负压会造成耳部闷堵不适,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进一步引起周围黏膜的炎症水肿和渗出,形成耳内积液,从而引起听力的下降。
此外,当鼻腔有急性炎症时,细菌还可能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到耳朵内,引起急性中耳炎。严重时可以引起耳朵的化脓,鼓膜破裂。这些情况下,治疗鼻子才能从根本上治好耳朵。
除了鼻腔炎症会引起耳朵出现问题外,还有一个儿童常见疾病也容易引起耳朵的问题,那就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部的一团淋巴组织,其作用类似于扁桃体,儿童时期比较发达,能够帮助提高免疫力。但是,当腺样体过度肥大后就会压迫阻塞咽鼓管的外口,引起咽鼓管的阻塞,从而引起耳朵的相应症状。 此外,由于肥大腺样体的阻塞,鼻腔分泌物的引流受阻,自洁能力下降,造成了鼻部炎症的发生,引起黏膜的水肿,进一步加重咽鼓管的阻塞。值得注意的是,腺样体出现肥大时还会引起儿童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当孩子出现反复“鼻炎”及耳闷听力下降,或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时,就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及时对因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听力及生长发育。 (via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注意!耳朵里“嗡嗡”响,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耳朵里“嗡嗡”响是啥情况?出现耳鸣该咋办?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听力?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快来掌握知识点。
什么是耳鸣?
导致耳鸣的原因有哪些?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患者耳内或颅内,产生的一种或多种异响的感觉,如尖锐的铃声、电流声、嗡鸣声、蝉鸣声等,既可能是持续的,也可能是间歇的。
专家介绍,有些患者除耳鸣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听力下降、眩晕、情绪异常等耳鸣既可单独发生,也可成为一些疾病的伴随症状。
别慌!耳鸣虽是顽疾
但并不可怕
遇到耳鸣该怎么办?专家表示,耳鸣虽是顽疾,但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处理。
1.针对一过性耳鸣,应当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减轻压力,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心情愉悦。同时戒烟限酒,适当控制的摄入量。如果耳鸣症状超过一周还未缓解,则需警惕这是否是身体给我们的“善意提醒”,有些疾病会以耳鸣的形式发出警报,此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2.针对慢性耳鸣,也就是耳鸣已超过患者的耐受范围,就需要使用耳鸣习服疗法等进行干预治疗。
3.针对耳鸣伴听力下降的情况,可以根据听力的损失程度,选配助听器、人工耳蜗等提高听力。
要注意的是,耳鸣没有特效药,耳鸣的病因多样,无法通过单一的药物来根除所有耳鸣。
保护听力
这些细节要注意
人的听觉毛细胞数量有限,且无法再生,一旦被损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听力损害情况很难逆转,日常生活中,保护听力应遵循“60-60-60”原则。即环境声音不超过60分贝,戴耳机音量不超过功率的60%,戴耳机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此外,尽量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久待,注意减少噪音损伤,对于一些无法避免强声的特殊职业,可以使用防噪音耳塞等物品,进行主动防护,要注意避免使用发卡等尖锐物品掏耳,擤鼻涕时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翼,应先压住一侧鼻翼,再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
来源: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