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70个中国文化常识,你知道几个呢?
文化广角 【看看70个中国文化常识,你知道几个呢?】送你70个中国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唐宋八大家、竹林七贤都有谁?六根清净指的是哪六根?…答不上来的赶紧戳图补课(via:人民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说一说中国的八大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里生根发芽,并且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下面是小汉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中国八大传统文化知识。
01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02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03四书五经
书为《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04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八说,五帝有六说。具体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 ④伏羲、神农、共工(《风俗通义》); 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⑥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⑦天皇、地皇、泰皇(《史记》)。 ⑧天皇、地皇、人皇(《民间传说》)。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④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⑥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05五行八卦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八卦是乾、巽、坎、艮、坤、震、离、兑。
06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07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08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范文一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范文一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
故宫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周围有十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五十二米的护城河。故宫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九百八十间。故宫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故宫共有四道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而故宫的正门就是午门。
进入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内金水
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灭火的主要水源。它的上边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这就是内金水桥了。
穿过内金水桥往前走就来到了太和门,每逢皇帝出宫,都要在太和门换车,而且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也要从太和门进入皇宫。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进入了太和殿广场,它面积有三万多平方米。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面积有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通高三十五点五米。这里还有中和殿和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更衣之处,年底时在此宴请文武百官。
过了前三殿,就来到了后寝区的正门——乾清门。在后寝区有十五宫。“乾清”二字意思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乾清宫的后边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在殿中央放有二十五颗宝玺,上方高悬着康熙皇帝御书、乾隆临摹的“无为”匾额。
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里头还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库,是中国古文化的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历史上的十二件经典国宝古董今在何方?
文/张华泰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辽阔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宝藏,为制作国宝提供了优质的材料。经过数代工匠聪明睿智和精湛技艺,制造出经典的器件,早已成为价值连城的国宝。经过了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哪些被世人瞩目的玉器、青铜器、瓷器、金饰器等国宝,几经战乱的波折、列强的掠夺、盗墓贼的偷窃,国宝器件流失严重,但多数国宝仍依存于各地愽物馆内收藏,足见中国人民十分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贝。如今文物损坏严重,然而经过坚持不懈的文物保护者的抢救,多数国宝器件得以修复,流失的国宝也逐渐回到祖国的怀抱。笔者作为古董国宝的爱好者,为此得以欣慰。中国历史上的12件国宝,是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其中一些精粹器件,它记证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文化的象征,给文化和文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1、传国玉玺:制作的材料是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在山中所得,便献给楚王,谁知诸王不识璞玉,反断其双脚。后来到文王执政时见卞和抱玉痛哭在荊山下,文王派人将玉剖开,果真是块宝玉,便取名为“和氏之璧”。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他认为建立秦朝之后,需要一个象征性的器件,此物便是传国玉玺。他命丞相李斯派工匠精工细作雕刻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上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历代皇帝认为此玉玺则象征“受命于天”丢失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上皇帝宝座的无此玉玺者,为“白版皇帝”。魏.曹操曾拿到过玉玺,在上面加刻了“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八个字。
历代欲谋取皇帝之位者你争我夺,至使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中华诸地数千多年,时隐忽现,最后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音讯。下图:来源于电视剧截屏图片。
2、随侯珠: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它与“和氏璧”并称“春秋二宝”。相传随国君王随侯出游途中,见到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怜惜,命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大蛇伤愈后衔一颗夜明珠前来随侯住处报恩。说:“我是龙王儿子,感君救命大恩,送珠报德。”后人称此珠为“灵蛇之珠”的随侯珠。据矿产高工郝用威先生认为:“在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有宝石级金刚石存在,随侯珠系宝石级金刚石”。
楚国被秦灭亡后,随侯珠到了秦始皇手中。秦始皇死后,有人认为它被秦始皇带入了皇陵,随侯珠是一颗夜明珠,金光闪闪可用作照明。但是随侯珠的下落从此就消失了。
3、、禹王九鼎: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成为夏朝的君王,为了稳定天下,巩固,大禹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和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用一鼎代表一州,并将禹王九鼎集中摆放在夏王朝都城。从此,禹王九鼎就成为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的象征,成为夏、商、周朝的传国之宝。直至战国时期,秦国将禹王九鼎运入秦国,秦亡后禹王九鼎便神秘失踪了。
现人猜测:一、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时把禹王九鼎铸炼填补青铜之不足。二、秦始皇死后,把禹王九鼎随同十二铜人一起埋入地宫去了。
4、散氏盘:电视剧《国宝奇旅》中提到,因日冦要占领南京,转移的国宝中就有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称为“散氏盘”。主要内容是,双方出租借地的签约。
是清.乾隆年间陕西省宝鸡市风翔县出土,后一直在民间收藏,后几经转手收藏,十三年以前大古董商都说过,遇上散氏盘要格外小心,仔细鉴定。
散氏盘虽不在大陆收藏,现总算有了下落。据确证: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散氏盘运抵台湾省,现安置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5、司母戊大方鼎:商朝后期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厅内。
据考证: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为妻子,“后”所铸的祭祀之鼎。
6、西周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青铜器,因制器者毛公而得名。出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毛公鼎为直耳,半球腹,曾蹄足,鼎的口沿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鼎上面都铸刻有铭文长达497字,为皇皇钜制,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巨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锅,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据记载,这是西周时晚期的鼎由宗教转向世俗生活的仪表作品。
现今毛公鼎虽不在大陆收藏,但如今已有下落。1949年毛公鼎迁移台湾,1965年收藏于台北故宫。
7、秦始皇十二同人:据文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由此可见秦始皇确实铸造了十二个大铜人像,立置于咸阳王宫的大殿前。
十二铜人没有流传下来,去向不明?现人猜测主要有三个说法:1、项羽进入咸阳后焚火三天,致使铜人被毁。2、东汉末年时期被董卓毁掉。3、秦始皇死后帶入皇陵地宫,这也许是一个说得通的说法。
8、马踏飞燕:为东汉铜奔马。1969年10月出土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武威汉墓主人张将军,生前率骑屯垦戍边,保家卫国,战马为此立下汗马功劳,供奉马神死后殉葬铜制马神。赞美驷马行空,马踏飞燕来纪念对马祖神的崇拜与祭祀。
9、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大罐:荷叶形盖罐多产元代龙泉窑,宋代产品仅见于金鱼村窑藏,极为珍贵。
规格尺寸:高31.3cmx口径23.8cmx足径16.8cmx壁厚2cm至2.5cm。
结构:直口,圆肩,鼓腹,下腹内收,圈足;盖中隆起,有瓜蒂形钮,边沿起伏呈荷叶卷曲状。
这件宝贝现收藏于四川省遂宁县列为不可轻易展出的国宝。
10、元·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规格尺寸:高18.7cmx底径4.5cmx口径4cm。其造形奇特,小口短颈,矮圈足,腹体扁圆。壶流塑成凤鸟的头,羽毛长而飘洒。壶柄拳曲作凤尾,配上青花勾画两翅垂至壶体侧,下面绘缠枝花卉。
1970年初春,在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城墙下挖土发现此瓷器。后因“破四旧”砸碎成48块大小不等的碎片。2004年,首愽将扁壶送交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历时13个月才修复。今天展现的凤首扁壶宛若新生,足见工匠技艺之高超。
元代首扁壶是采用一种进口的钴料绘制,这种颜料的成分高铁低锰,高温烧制后青翠浓艳,并形成含铁的结晶斑。
这件稀世珍宝瓷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11、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它是以珐琅彩为原料的彩捶瓶,
其规格尺寸:高18.4cm,一对《乾隆年间制》款。
工艺构造:瓶颈的缠枝花卉图案,两瓶云瑞幅相映成趣,相辅相成。这一对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福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
2010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场拍品会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以1.4066亿港元成交。后来,此珐琅彩捶瓶下落,现收藏人不详。
12、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被誉为九大镇国之宝,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象征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规格尺寸:外径12.5cmx内径5.29cmx厚度0.02cmx重20克。
结构:图案内外二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
现由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