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谁写的(易经谁写的作者是伏羲吗)

《易经》到底是谁写的?

《汉书•艺文志》记载:”易道深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三句话,非常精准的给大家讲了《易经》的由来。“易道深亦”就是说《易经》这门学问,非常的深澳。“人更三圣”,就是说:中国人类历史经历了三个大圣人时代,这三个大圣人是哪三个人呢?

第一位是伏羲圣人,号称“人文始祖”。

伏羲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始祖”,毫不夸张的说,伏羲才是我们中国人真真正正的老祖宗。那么伏羲距今存在多少年了呢?据科学考证,伏羲圣人距今已有约一万年的历史。具体到底是多少年,没有答案,这是个未解之迷。

那我们却经常听说中华是“上下5000年的历史”,这里怎么又出现了个10000年呢?5000年并不是说八卦出现了5000年,这个5000年,是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5000年了。因为必须要有文字才能称得上“文明”,所以这5000年指的是已经有文字记载了。

《易经》的根源是八卦。但八卦是由一些实线和虚线组成的符号,它不是文字,所以并没有把它列为文明。但八卦这件事从伏羲年代就已经存在了,而伏羲距今已有10000年的时间了。

那么,伏羲为何造八卦?10000年前,还属于蛮荒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伏羲圣人为何要去造八卦?它对今天人们的生活又能产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一 一道来。

首先,伏羲造八卦有两个目的:一是代表宇宙之象。

有文字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

意思是说:伏羲是当年的统率,他观天、观地、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于是作了八卦。也就是说,伏羲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他观察完自然现象之后,用什么把他所内观察的事物记录下来?就造了八卦。八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所以,八卦首先是”代表宇宙之象“,比如:乾,代表天;地,代表坤;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坎:代表水;巽,代表风;离代表火;兑代表泽。等等。他用一些特定的符号代表周边的万事万物。这就叫“代表宇宙之象”。这是发明八卦的第一个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作用:一万年前没有指南针,人们通过是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古代人要打猎采野果子为生,问题来了,早上出门,跑了很远,打完猎,采完果子之后,怎么回家?如何找到回家的路?于是伏羲造八卦就是为了识别回家的方向。

现在我们知道了”人更三圣“的第一个圣人是伏羲氏。那第二个圣人是谁呢?是周文王。

文王当年被囚禁在今天河南的羑里城内。因为文王贤于政事,非常的有名望。名气越来越大,这时有小人就在商纣王面前说:文王的势力越来越强,他都快盖过你了,百姓又拥戴他。纣王是一个混君,一听这话,害怕他超过自己。就把周文王关押起来。

文王内心憋屈。他想:我做的好你反倒把我关起来。但他在牢里,什么事都干不了,这时他在监狱里做了一件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之上,又演义出八八”六十四卦“。

当年文王演义六十四卦也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准确来讲,今天的《周易》就是当年的文王研究出来的。这六十四卦用来干什么?这六十四卦其实是一部兵书。是文王教他儿子如何”兴兵伐纣“的兵书。今天的《周易》具有了预测功能,就是文王赋予的。

早期,伏羲所造八卦只具有”代表宇宙之象“和”识别方向“的功能,并没有预测功能。是文王赋予了八卦以预测的功能。

那么,第三个圣人是谁呢?是孔圣人——孔子。

孔子在60多岁再次遇到《易经》之后,诚慌诚恐,率弟子为《易经》做《十翼》,对《易经》进行解读。他不敢对《易经》更改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他认为《易经》太厉害了。他说:我只能为《易经》作解读,从而给《易经》插上腾飞的翅膀。

所以。这里所说的“人更三圣”,圣就是指的三个圣人。伏羲圣人、周文王圣人、孔老夫子圣人。这就是《易经》的来历。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三古又是哪三古呢?就是伏羲的远古时代、文王的中古时代以及孔子的近古时代。

这就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基本意思。

关注我,给你不一样的易学知识。

被质疑了6500多年的《周易》,终于被证实是超科学!伏羲是创始人

30年前,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奄奄一息。

临终前,学生询问是否还有什么要留下的。

他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遗言:“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经》。”

这位老人就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

被国人质疑是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学者却提出来,它其实是超科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荣格:《易经》的卦象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致、最细微、超感觉的部分。

《易经》中的精髓很难被人完全掌握,不仅中国人将它看做是迷信的书籍,外国人,将它看成了咒语集,认为它的 内容太过于难懂,并且一点用处也没有。

荣格却说:在古代中国人的眼中,实际观察时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击,而非因果因素汇集所产生的明确结果。

当西方人还在小心翼翼地过滤、计量、选择、分类、隔离时,中国人《易经》的卦象却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致、最细微、超感觉的部分。

中国的《易经》64卦爻象图与《遗传密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1953年华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66年尼伦伯等人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并制成了《国际普通遗传表》。西方的科学家很震惊地发现,中国的《易经》64卦爻象图与《遗传密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现了生命的本质;

《易经》能够预测人生,因为它本身就是开启生命密码的钥匙。分析比较:核糖核酸(MRNA)含有腺嘌呤(A)、尿嘧啶(U)、乌嘌呤(G)、胞嘧啶(C)四种核苷碱基,三个一级相联,按数学计算排列组成64个不同的三联体(即遗传密码)经实验结果推得64个遗传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国际普适遗传表》的遗传密码适用于一切生物,具有普遍意义。

白晋:你不应该把二进制视为一门新科学,因为中国的伏羲早已发明了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是一位有着极其广泛兴趣的学者,

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数学、哲学、逻辑学、力学、地质学、法学、历史、语言、法律及神学等,其中,也就包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1697年10月,著名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与莱布尼兹开始了通信。

1697年12月,在与白晋的通信中,莱布尼兹阐明了自己的二进制观点与设想,并希望白晋把它推荐给康熙皇帝。

同年11月,白晋回复了一封长信,让莱布尼茨十分震惊。

白晋在信中说:“你不应该把二进制视为一门新科学,因为中国的伏羲早已发明了。

白晋建议莱布尼茨用中国的六爻来说明二进制,并附寄了伏羲六爻图。莱布尼兹收到之后,就向他回复了书信,信中说到,他认为,伏羲是中国科学的创始人,卦爻图是科学史上最古老的里程碑之一。

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

当今,有人研究发现中国几千年以前的太极八卦图,竟是人们苦苦的追寻的宇宙统一模式图、宇宙统一式图、宇宙统一方程式!

而中国的科学家,识破了伏羲八卦图,以《易经》为基础,完成了拉普拉斯一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提出的崭新的科学系列理论。

杨振宁、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从伏羲画八卦到现在大约6500年了!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比易经更古老的话题了。已知最早的易卦符号刻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鹿角枝上。

从甲骨文上发现的八卦符号和爻辞,已经比较成熟了,在陕西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彩陶上,就绘有双鱼追逐图,这被认为是阴阳鱼太极图的原形。

可见中国《易经》中的博大精深。

正所谓,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易经》一共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

它可以教会我们,要如何按规律办事,做出正确选择,如何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无论为商,为政,为学,还是为人父母,面对不同的问题和危机,你都能在里面找到解法:

《易经》可以告诉你,根据今时今日的条件,如何选择才是最正确的。每选对一次,成功几率放大10倍、20倍。

我经常听到周围看易经的朋友说:古书文言文看不懂,解读得很无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实际生活中等等。

因此,我总是会向他们推荐自己正在学习的《图解易经》,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没了因为文言文导致的阅读困难的问题。

它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最后引入到《周易》,以图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为您讲授学习《周易》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在尊重原著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告诉你如何去分析问题,将易经中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着实让我受益无穷。

如果有一样苦恼的朋友,也可以选择《图解易经》来看。一本仅需要56块钱,就是一顿饭钱,便能让自己受益一生,何乐而不为呢?

点击下方商品卡,就能购买了!

最早的《周易》版本出土!只是占筮用书,曾被认为还不如甲骨灵验

本文为林屋公子“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020:上博简《周易》

如果说最神秘的上古史著作,我相信很多朋友会选《易经》。虽然《山海经》也够神秘,但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不像《易经》能够位居“五经”之列,甚至古文经学者还把其列为“五经”之首。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怎么样的著作呢?我们知道,古书的流传是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读懂《易经》,不应只局限于传世文献本,而要将视线放宽到出土简帛上。

地不爱宝,上世纪60年始,不少湮没两千年的易学文献重见天日。其中最早的《易》版本,要数上海博物馆购藏的楚简《周易》;接下来就是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再往后就是安徽阜阳双古堆汉简《周易》,墓主是汉初功臣汝阴侯夏侯婴的儿子夏侯灶;差不多同时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易》的占筮资料,散布在望山楚简、包山楚简、新蔡楚简、天星观楚简、秦家嘴楚简里。

其中最值得一讲的,当然就是上博简《周易》,因为这是最早的《周易》版本。不过上博简《周易》也不是横空出世的作品,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就要来说说《周易》到底是怎么炼成的了。

《周易》书影

我们知道,商朝人喜欢用甲骨占卜,大概先在甲骨刻上占卜事项,然后用火烤断并根据裂纹判断吉凶。另外在一些殷墟甲骨上面,也刻有一些数字,比如有一条卜辞刻着“七七六七六六,贞吉”的卜辞,还有一条“六六六(666)”的。这不像是用甲骨的裂纹来占卜,而更像以数字本身进行占筮。更明显的是,发掘的商末周初之际周原甲骨,“贞吉”一类词已经比较常见,这就很明显是类似于后代《周易》的占筮法。

周原甲骨反映周人学习了商人的占卜和占筮,并且将占筮法发扬光大,文献中的反映就是《史记》的“西伯拘而演《周易》”,而《周易古经》提到不少商代史实,比如有“帝乙归妹”,说的是商帝乙将妹妹嫁给周文王;但其下限要到西周初年,比如有“康侯用锡马蕃庶”,说的是周文王儿子卫康叔分封。这似乎说明《周易古经》并非周文王个人创作,但要说是商末周初的周人作品,应该大体还是符合实际的。

注意,这里我们提到《周易古经》。《周易古经》《周易》《易经》《易》到底什么关系?今天我们说的《易经》,是被儒家尊为经典后的《周易》,其中包含了《周易古经》《周易大传》的内容。所以一般说《易经》的时候,指的是经加传;而说《周易》的时候,有时候可以指经加传,但严格来说本义是《周易古经》。战国时期《易》筮法不限于《周易》一种,还有《连山》《归藏》,这三部又被统称《三易》。

《周易》八卦

商末周初的《周易》,也就是《周易古经》,本身是一本介绍占筮方法的书。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阴“- -”和阳“—”,这两个符号又叫“爻”,连叠三层,组成乾、坤、坎、震、巽、离、艮、兑八卦;八卦互相重叠,又组成八八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从上往下,就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上爻若是阳爻就叫“九”,若是阴爻就叫“六”。所以初爻叫“初九”“初六”,上爻叫“上九”“上六”,其他如二爻就叫“九二”“六二”等。

方法大致是准备五十根蓍草茎,除去一根得到四十九根;再将其随机分作几份,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卦;然后再打乱重新分,这就是所谓的“变卦”。最后根据卦辞爻辞来占测吉凶。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加起来就是《周易古经》。

所以说,周人的《周易》是从商人占筮法发展而来,而不是《易传·系辞》所说的伏羲演八卦。另外要注意,到春秋时还有“筮短龟长”之说,可见周人认为占卜优于占筮,但战国以后逐渐没人会用龟甲占卜了,从占卜走向占筮,大概主要因为甲骨材料费用高。

可见,《周易古经》说穿了,并非什么神秘古书,它主要说的就是商末周初的占筮方法。

蓍草、筹策、龟甲

孔子对于古文献有过整理,据说他曾读《易》而韦编三绝。所以后世传说孔子作《十翼》,但这一说法不太可靠,宋代欧阳修《易童子问》已辩驳。《十翼》即《周易大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作为《周易古经》的解释与补充。这些内容大致都是战国秦汉儒家的作品。汉人郑玄把《周易》把《彖传》《象传》《文言》附于相应的经文之下,其余四篇列于整个经后,使经传浑然一体。

儒家之所以将《易经》奉为圭臬,在于《十翼》反映的儒家政治哲学。《十翼》将《周易古经》的自然哲学升华为政治哲学,这当然是一种时代进步;但有些解释未必正确,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元亨利贞”应该是“大吉,利卜”的意思;但从春秋鲁国穆姜开始,就把“元亨利贞”拆开解为“仁、礼、义、正”,后人基本都解释为四字。表面上是在解读古文献《周易》,实际上旧瓶装新酒,推销的无非自己的价值观。经文之后的四篇更是与经关系不大。

可见,《周易大传》说穿了,更不是什么神秘古书,它主要说的就是战国秦汉的儒家思想。

周文王、伏羲、孔子

最后回到上博简《周易》,它是一部残缺的《周易古经》,相比传世本有四点不同:一是经和传尚未合并;二是上博简《周易》以“八”为阴爻、以“—”为阳爻,这与阜阳汉简、马王堆帛书一致,而王家台秦简阴爻作“∧”,略有不同,故“八”是比较原始的写法;三是在文字表述方面,上博简与帛书本、传世本基本一致,但用字、用辞、用句不太一样;四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出现六组红黑符号,作为卦与卦之间的分隔,也可能体现某种阴阳思想。

今天如何读《周易》?第一就是要剥去其神秘外衣,不要认为是不可知的天书,毕竟学术是不断进步发展的;第二是要对比不同版本,从上博简到阜阳简、从马王堆帛再到传世本,分析字词句中的差异;第三就是让经归经、传归传,分析其背后体现的占筮观念和儒家理念;晋人王弼《周易注》反映的是玄学思想,宋人陈抟《河图洛书》反映的是方士思想,实际上这些离《周易》本体都越来越远。至于市面上的《周易算命》《周易风水》,完全不值一读了。

参考文献:

陈仁仁:《战国楚竹书〈周易〉研究》

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

杨伯峻:《经书浅谈·周易》

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

《史记》为何把吴国列为周朝第一诸侯?答案或许就在这件青铜器里

国家博物馆这件与司母戊鼎并列的青铜器,证明商朝真的存在龙族!

纣王酒池肉林,妲己恶贯满盈?周初文献揭露这些都是后人泼的脏水

这件文物证明周朝诸侯没有五等、只分三等,中间这个您可能没听过

出土的两篇《尚书》竹简与传世经典《尚书》不同,到底谁真谁假?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最早的《周易》版本出土!只是占筮用书,曾被认为还不如甲骨灵验

本文为林屋公子“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020:上博简《周易》

如果说最神秘的上古史著作,我相信很多朋友会选《易经》。虽然《山海经》也够神秘,但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不像《易经》能够位居“五经”之列,甚至古文经学者还把其列为“五经”之首。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怎么样的著作呢?我们知道,古书的流传是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读懂《易经》,不应只局限于传世文献本,而要将视线放宽到出土简帛上。

地不爱宝,上世纪60年始,不少湮没两千年的易学文献重见天日。其中最早的《易》版本,要数上海博物馆购藏的楚简《周易》;接下来就是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再往后就是安徽阜阳双古堆汉简《周易》,墓主是汉初功臣汝阴侯夏侯婴的儿子夏侯灶;差不多同时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易》的占筮资料,散布在望山楚简、包山楚简、新蔡楚简、天星观楚简、秦家嘴楚简里。

其中最值得一讲的,当然就是上博简《周易》,因为这是最早的《周易》版本。不过上博简《周易》也不是横空出世的作品,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就要来说说《周易》到底是怎么炼成的了。

《周易》书影

我们知道,商朝人喜欢用甲骨占卜,大概先在甲骨刻上占卜事项,然后用火烤断并根据裂纹判断吉凶。另外在一些殷墟甲骨上面,也刻有一些数字,比如有一条卜辞刻着“七七六七六六,贞吉”的卜辞,还有一条“六六六(666)”的。这不像是用甲骨的裂纹来占卜,而更像以数字本身进行占筮。更明显的是,发掘的商末周初之际周原甲骨,“贞吉”一类词已经比较常见,这就很明显是类似于后代《周易》的占筮法。

周原甲骨反映周人学习了商人的占卜和占筮,并且将占筮法发扬光大,文献中的反映就是《史记》的“西伯拘而演《周易》”,而《周易古经》提到不少商代史实,比如有“帝乙归妹”,说的是商帝乙将妹妹嫁给周文王;但其下限要到西周初年,比如有“康侯用锡马蕃庶”,说的是周文王儿子卫康叔分封。这似乎说明《周易古经》并非周文王个人创作,但要说是商末周初的周人作品,应该大体还是符合实际的。

注意,这里我们提到《周易古经》。《周易古经》《周易》《易经》《易》到底什么关系?今天我们说的《易经》,是被儒家尊为经典后的《周易》,其中包含了《周易古经》《周易大传》的内容。所以一般说《易经》的时候,指的是经加传;而说《周易》的时候,有时候可以指经加传,但严格来说本义是《周易古经》。战国时期《易》筮法不限于《周易》一种,还有《连山》《归藏》,这三部又被统称《三易》。

《周易》八卦

商末周初的《周易》,也就是《周易古经》,本身是一本介绍占筮方法的书。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阴“- -”和阳“—”,这两个符号又叫“爻”,连叠三层,组成乾、坤、坎、震、巽、离、艮、兑八卦;八卦互相重叠,又组成八八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从上往下,就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上爻若是阳爻就叫“九”,若是阴爻就叫“六”。所以初爻叫“初九”“初六”,上爻叫“上九”“上六”,其他如二爻就叫“九二”“六二”等。

方法大致是准备五十根蓍草茎,除去一根得到四十九根;再将其随机分作几份,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卦;然后再打乱重新分,这就是所谓的“变卦”。最后根据卦辞爻辞来占测吉凶。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加起来就是《周易古经》。

所以说,周人的《周易》是从商人占筮法发展而来,而不是《易传·系辞》所说的伏羲演八卦。另外要注意,到春秋时还有“筮短龟长”之说,可见周人认为占卜优于占筮,但战国以后逐渐没人会用龟甲占卜了,从占卜走向占筮,大概主要因为甲骨材料费用高。

可见,《周易古经》说穿了,并非什么神秘古书,它主要说的就是商末周初的占筮方法。

蓍草、筹策、龟甲

孔子对于古文献有过整理,据说他曾读《易》而韦编三绝。所以后世传说孔子作《十翼》,但这一说法不太可靠,宋代欧阳修《易童子问》已辩驳。《十翼》即《周易大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作为《周易古经》的解释与补充。这些内容大致都是战国秦汉儒家的作品。汉人郑玄把《周易》把《彖传》《象传》《文言》附于相应的经文之下,其余四篇列于整个经后,使经传浑然一体。

儒家之所以将《易经》奉为圭臬,在于《十翼》反映的儒家政治哲学。《十翼》将《周易古经》的自然哲学升华为政治哲学,这当然是一种时代进步;但有些解释未必正确,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元亨利贞”应该是“大吉,利卜”的意思;但从春秋鲁国穆姜开始,就把“元亨利贞”拆开解为“仁、礼、义、正”,后人基本都解释为四字。表面上是在解读古文献《周易》,实际上旧瓶装新酒,推销的无非自己的价值观。经文之后的四篇更是与经关系不大。

可见,《周易大传》说穿了,更不是什么神秘古书,它主要说的就是战国秦汉的儒家思想。

周文王、伏羲、孔子

最后回到上博简《周易》,它是一部残缺的《周易古经》,相比传世本有四点不同:一是经和传尚未合并;二是上博简《周易》以“八”为阴爻、以“—”为阳爻,这与阜阳汉简、马王堆帛书一致,而王家台秦简阴爻作“∧”,略有不同,故“八”是比较原始的写法;三是在文字表述方面,上博简与帛书本、传世本基本一致,但用字、用辞、用句不太一样;四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出现六组红黑符号,作为卦与卦之间的分隔,也可能体现某种阴阳思想。

今天如何读《周易》?第一就是要剥去其神秘外衣,不要认为是不可知的天书,毕竟学术是不断进步发展的;第二是要对比不同版本,从上博简到阜阳简、从马王堆帛再到传世本,分析字词句中的差异;第三就是让经归经、传归传,分析其背后体现的占筮观念和儒家理念;晋人王弼《周易注》反映的是玄学思想,宋人陈抟《河图洛书》反映的是方士思想,实际上这些离《周易》本体都越来越远。至于市面上的《周易算命》《周易风水》,完全不值一读了。

参考文献:

陈仁仁:《战国楚竹书〈周易〉研究》

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

杨伯峻:《经书浅谈·周易》

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

《史记》为何把吴国列为周朝第一诸侯?答案或许就在这件青铜器里

国家博物馆这件与司母戊鼎并列的青铜器,证明商朝真的存在龙族!

纣王酒池肉林,妲己恶贯满盈?周初文献揭露这些都是后人泼的脏水

这件文物证明周朝诸侯没有五等、只分三等,中间这个您可能没听过

出土的两篇《尚书》竹简与传世经典《尚书》不同,到底谁真谁假?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131/1697201239353534.html
上一篇:属龙和属龙(属龙和属龙的婚配合适吗)
下一篇:属兔的年份表(属兔的年份表及年龄)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