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一览:
「两会献礼」2020重点推荐画家——中国心象主义创始人俞果
艺术简介
俞果,上海人,上海大学毕业。中国心象主义创始人。衍艺圈签约画家,中国名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客座教授,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市场报》前艺术总监,中华诗歌联合会终身驻会诗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签名协会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会员。是《影响今日中国的百位人物》作者。2019东京都美术馆国际书画交流展银奖得主。
今日头条心象主义主张,只有内心看到想到的表达出去的才是完美的,用眼看到的用手摸到的物象世界总是存在缺陷或遗憾,而刻意表达物象真实性往往会引起肤浅多余感觉。心象主义强调主观内心感觉,而不是简单复制描绘客观存在。
微信:the_jam_queen
作品欣赏:
问初心丨俞国平:心中有爱 立德树人
什么是初心?
你的心中,可有答案?
这一次
我们聚焦
各行各业优秀党员
问初心
重温动人故事
积蓄前行动力
让我们一起
守初心、担使命,
找差距、抓落实 !
坐标: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初心故事:
俞国平:做个好老师
校园的清晨,总有他行走的身影,教室巡看、实践基地观察……给孩子们一个微笑、一声“早上好”,已成了“标志动作”。
他叫俞国平,是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也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从教三十年,虽荣誉等身,但他总是笑着说:“荣誉都属于过去,当好老师才是根本。”
俞国平1990年走上学校讲台,1994年到民办育英学校任教,从教研组长到学部主任,从小学校长到党委书记,变化的是职务,不变的是做一个优秀语文老师的初心。
为了上好语文课,他研磨课堂、学习先进经验,电教馆里的教学录像曾经被他看“断片”;为了听到杭州名师的一堂好课,也曾扮作记者采访“混进”会场;为琢磨《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如何更有效,写了两万多字的课堂反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俞老师的经典课例,各地执教20多次了,每一次都有不同,都有新的想法,“常上常新,因生而变”。
课堂的背后是课程,他和同事们一起研发语文拓展性课程,建设课程群。经典诵读从2002年开始已坚持17年;读写绘、童话剧、英雄汇……当然还有儿童阅读(亲子阅读)课程建设,累计到各所学校、机构进行亲子阅读公益讲座40余场,听众近万人。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关键在于“德”“育”,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语文教学如何更好落实德育,他和同事们开发了“育英红”校本教材,把红色童谣、儿歌、乡土诗歌融进教材,也把课文中的革命经典,如《长征》《金色的鱼钩》《王二小》《开国大典》……整合成红色故事,编写成剧本,融入语文课堂,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元,传承奋斗精神,弘扬时代正气。
分享自己的课堂经验,培养青年教师成长也是俞国平所喜欢的。他成立工作室、搭建各种平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经他指导过的青年教师达300多人,其中20多位成长为特级教师、省市名师。他数次到西部支教、送教,自己深入地震灾区青川县和老师交流,到青海格尔木做示范课,带领党员骨干教师到汶川威师附小送教,探讨课程,多次为西部农村校长国培班开讲座,也邀请西部教师到自己学校教学联谊。
30年历程,俞国平一直坚持用爱和责任去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坚守做一个好老师的初心。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名片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创办于1993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寄宿学校。学校党组织2016年升格为党总支,2017年6月升格为党委,现有党员90名。学校曾获得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浙江省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示范基地、全国优秀民办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原标题《【问初心】俞国平:心中有爱,立德树人》。编辑王蓉蓉)
又一个偷天换日,瞒了4年才被揪出来,创始人已套现25亿跑了
《偷天换日》本是美国的一个电影,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蒙混欺骗,而实际上,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我大A股,时不时就会有这样的纪实大片上演。
最近一场被揭穿的“偷天换日”大戏的主角是思创医惠,一家主营商业智能、智慧医疗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9月25日晚上,思创医惠公布了浙江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对思创医惠罚款8570万,对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章笠中罚款750万、10年市场禁入。”
从公告来看,事由是两件事,一是欺诈发行,二是信息披露违规,我们重点要说的就是让人忍无可忍的欺诈发行。
欺诈所用的手法就是偷天换日般的造假,而与财务造假在只财报数字上做文章不同的是,思创医惠串通自己的子公司、外部公司一起做虚假业务。
2019年虚增营收0.35亿、利润0.33亿,2020年虚增营收0.97亿、利润0.84亿,合计虚增营收1.32亿,虚增利润1.17亿。
虚增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最终思创医惠成功募得8.17亿,或者准确的说,是骗了8.17亿,而且瞒了4年才被揪出来。
欺诈发行可不是一般的违规行为,在《刑法》里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是可能入罪判刑的。
按照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欺诈发行除了按募集金额处以20%以上、1倍以下罚金,如果数额巨大、后果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要是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的,则是5年以上。
以此对照给出的处罚,算得上是法外开恩了,领了750万罚款的董事长,就偷着乐吧。
只是有一点没搞明白,到底多大的金额才算得上数额巨大,8个亿只罚了10%,与某段时间网上流传的“卖了30块钱油条被罚5万”形成鲜明对比。
不吹不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某些有意或无意扰乱中国金融市场秩序的公司和人的处罚,未免过于仁慈了。
值得一提的是,被罚的时任董事长章笠中并非思创医惠的创始人,而是接盘者。
思创医惠是2010年上市的,上市时的名字叫中瑞思创,主营业务只有电子商品防盗系统,简单点说,就是超市里面用的防盗标签,你如果直接拿着商品出超市,门口的感应器就会发出警报声。
中瑞思创的主要创始人有两个,路楠和俞国华,中瑞思创上市之初,实控人路楠持股比例33.58%,俞国华持股比例31.49%。
2013年9月,也就是控股股东限售期刚过5个月,俞国华就率先开始了减持,通过两次大宗交易套现了2.34亿。
2015年,中瑞思创并购医惠科技,路楠和俞国华两人合计向对方转让了4800多万股,套现约10.87亿。
也就是这一年,中瑞思创改名思创医惠,主营业务里面就多了智慧医疗,前面提到被处罚的董事长章笠中就是这时候进入思创医惠的。
这一次股权转让后,俞国华基本清仓了,之后就是实控人路楠频繁减持,从2017年到2021年,合计大约套现了10亿。
这是根据思创医惠发布的减持公告整理的数据:
两大创始人路楠、俞国华合计大约套现了25亿。
其中的博泰投资原本是路楠、俞国华二人注册的公司,后来把股份转让给了很多自然人,如今套现完了,里面的人应该都赚得盆满钵满了。
现在思创医惠的十大股东里,持股比例最高的虽然还是路楠,但已经只剩7.26%,思创医惠早就是无实控人公司了。
其实,大家都有个共识,没有实控人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是不怎么靠谱的,否则,原来的实控人怎么会跑了呢。
我们看看思创医惠的基本面吧。
并购发生之后的2015年营收8亿、利润1.5亿,2020年营收15亿、利润9500万,逐年都是增收不增利,不由得让人怀疑当初并购重组的真实目的。
毕竟,那一年思创医惠的股价涨了不少,而之后就一路向下,如今只剩4块多,恐怕当年上车的,不少都还在车上。
2020、2021、2022最近三年的财报,审计机构甚至给出了保留意见。
官方对保留意见的解释是:发现了问题,但无法确认是否属实,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就是:
“有问题,但我不说,你们好自为之吧”。
我们暂且就把财报当成无保留意见来看吧,2021年、2022年连亏了两年,亏得还不少,合计亏了16亿,恐怕是把过去所有年份挣的利润都亏进去了。
解释亏损的原因则有点勉强:行情不咋行了,我没有裁员,所以亏损了。
2023半年报亏损收窄至9800万,能不能免于戴上ST的帽子,就看下半年一哆嗦了。
账上只有4亿左右的现金,而短期借款就有4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还有3亿,思创医惠的资金压力不小,难怪2021年甘冒风险也要发债募资。
而有趣的是,2021年发债获得8.1亿资金后,在2022年多出了2亿的可交易性金融资产,这应该是拿投资者的钱自己去买股票或者基金去了。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今董事长章笠中被处罚10年禁入市场后,按照惯例他是不能再担任上市公司高管了。
接下来,章笠中应该是会宣告辞职,至于谁来拯救风口浪尖的思创医惠,我们只能边走边看了。
俞国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有待大力提升
中新网5月25日电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和课题组近日发布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有待大力提升》报告指出,提高与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需要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手段全面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加强教育与管理的协调配合、育人主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等方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痛下功夫,以求实效。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力提升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势在必行。效能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对效率、效果的概括性、综合性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即学校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能力,可以划分为教育实施效能和教育管理效能两个部分。它是学校立德树人、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此,俞国良和课题组使用自编《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国7个省市(北京、河南、陕西、湖北、浙江、贵州、广东)高校的管理者、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149份,包括253份管理者问卷、491名教师问卷和10405名学生问卷。
俞国良介绍,从“教育实施活动”调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结果表明:
第一,课程效果有待提升。82.0%的管理者表示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但从专兼职教师的角度来看,41.9%的教师表示自己任教的课程为选修课,61.1%的教师表示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总课时数低于36小时,这表明在保质保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还有较大欠缺。另外,46.1%的教师认为课程效果很好,47.4%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对自己很有帮助,比例均未达到总人数的一半,表明课程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课程效果的不足也反映在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差异上,例如,81.2%的教师表示课程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但认为教学内容很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学生比例只有52.6%,认为教学内容很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学生比例只有54.0%。
第二,实践活动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97.2%的管理者表示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但从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情况看,只有68.4%的教师表示自己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而到了学生层面,表示学校会经常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人数比例仅为45.4%。显然,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剪刀差”。
第三,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与实际效果存在不足。在宣传力度上,97.6%的管理者表示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师,但只有79.4%的学生知悉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14.0%的学生对学校是否有心理咨询室表示“不清楚”。在辅导与咨询效果上,57.8%的教师认为咨询效果很好,只有1.4%的教师认为咨询效果不好,但在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中,46.3%的学生认为咨询对自己很有帮助,7.2%的学生认为咨询对自己没有帮助,表明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效果仍有不满意之处。
第四,专兼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足。总体上看,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能胜任当前工作的教师比例分别只有40.0%和42.5%,而从学生的角度看,56.0%的学生认为授课老师水平很高,48.9%的学生认为咨询师很有水平。以上数据均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能力”即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效能仍有不足之处。
俞国良表示,从“教育管理活动”调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结果表明:
第一,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超过95%的管理者认为学校已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与制度,但只有约七成的管理者认为制度的落实情况较好。这一点也同样反映在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上。24.7%的专兼职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不够完善,9.6%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表明部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存在不满。另外,学生在获取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便利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等方面的评价也不高,同样说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
第二,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存在薄弱环节。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有制度支撑的管理者只有七成。另外,只有49.1%的管理者表示学校有针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考核方案,46.4%的管理者认为学校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管理非常规范,45.3%的管理者表示学校对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量有具体规定。考核过程存在薄弱环节可能也是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第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专兼职教师是直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对于获得支持力度的评价是对实际情况的较为客观的反映。一方面,52%的教师认为主管领导非常支持自己的工作,但另一方面,只有31.5%的教师认为学校非常重视自己的工作。这个差值可能反映了高校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班子成员对心理工作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例如,26.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经费支持,而要改善这一点,一定还需要分管财务、资产等领域领导的大力支持。
第四,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关怀还要增强。54.5%的教师认为,专业课教师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容易获得晋升,相比之下,只有12.9%的管理者明确表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不容易得到晋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者对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具体晋升情况了解不够充分,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存在认知差异。在进修与培训方面,47.1%的管理者认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培训或进修的机会较多,但表示自己经常参加会议或培训的教师只有34.8%,另外还有9.3%的教师表示领导不太支持自己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或专业培训。
俞国良说,可见,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心理咨询、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教育效能不足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限。教育部党组2018年7月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等内容,并且这种“‘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扩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从学校教育效能的角度看,高校如果能够实现上述《纲要》所规定的教育目标,就意味着拥有较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能。
有鉴于多主体(管理者、专兼职教师和学生)视角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认知与评价的调研证据,俞国良团队认为,提高与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需要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手段全面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加强教育与管理的协调配合、育人主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等方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痛下功夫,以求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