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中秋情
你记忆中的中秋节是什么样的?
在北方的呼伦贝尔,“中秋节是银绿色的,那是大地返还给月亮的美丽”;在南方的广州,“高高的广州塔,凌空擎起了月亮”;在东部的杭州,“在历代文人留下的诗画里,索引出一张杭州‘赏月地理图’”;在中部的武汉,赏月的最佳去处是“名扬四海的黄鹤楼”和“美丽的东湖边”;在西部的嘉峪关,月亮“仿佛又一个跟头翻上了祁连山顶”……
中秋月,中秋景,中秋情。一轮明月里,凝聚着你和我的目光;一缕月光里,流淌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片月色中,写满了深深的祈盼和祝福……
——编 者
明月出草原
艾 平
提到呼伦贝尔,人们总会想到草原。这里的中秋节是银绿色的,那是大地返还给月亮的美丽。秋草的新茬继续长着,上面覆满微霜和月光。
记得那年,我们单位组织了一个草原采风活动。大家年轻而活跃,恋着写生、拍照和喷香的奶茶,意犹未尽。下午5点不到,日光有些暗了。蒙古包前,归来一群马,默默和我们并肩而立。突然,一人跃上马背,飞驰而去。顺着马蹄声望去,你猜我们看到了什么——那就是天边,空旷的草原上,地平线的曲度和刚探出头来的半圆月重叠,那骑手的剪影飞快地印了上去,凝重的大地衬托着这明亮的一切,直把在场的众人看呆。骏马逆光归来,雕塑般矗立在我们眼前。马背上的骑手是作家乌热尔图,他来自森林,书写鄂温克族猎民生活的小说连续三届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我们汇聚到蒙古包里用餐,继续骑马的话题。没有电,大家秉烛对酒,吃着肥美的手把肉。歌声四起,人们身上的秋寒一扫而光。这时候,蒙古包的女主人,一位微笑的大姐,拿起根木杆,对着天窗的盖毡一挑,刹那间,月光如水倾泻进来……
回到家里已经过了饭时,家中无人。桌子上的纸条上是女儿稚嫩的笔迹——妈妈,回家过节。呀,今日中秋,我们一行人居然没有谁说起。
去母亲家对我们姊妹兄弟来说永远是“回家”。父亲去世后,每逢中秋,我们都把陪母亲当成最重要的事。果然,一推开家门,就看见兄弟姊妹几家人围着母亲坐在一桌子美味佳肴旁。母亲的爱集中体现在给我们吃什么这件事上。此刻,她的杰作琳琅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摞摆成塔状的月饼,拿起一个掰开,里面是野玫瑰、榛子仁、青丝五仁、沙果脯、牛肉脯,都是当地特产做馅,味道各有千秋。主菜自然是不可替代的手把羊排,肥瘦相间;一大盆牛尾炖胡萝卜,香软糯润;还有炒白蘑、熘肝尖、酱牛舌、野菜丸子……我们称赞着母亲的手艺,可她却赞美呼伦贝尔大地。她说,中秋节虽然有点冷了,但是咱这里的稀罕物正好下来:牛羊吃了一春的花、一夏的草,最肥;一场秋雨一地白蘑,那是天赐的,再干净不过;早晨出水的细鳞鳜鱼,满肚子都是夏天攒下的蛋白质,肉瓷实,不放佐料,原汁原味更鲜……她还说,月亮是为亲人的重逢而圆满的,中秋节时咱这里还没有冷到大雪封门,想家的人都能回来。母亲说话时,阳台的门一直敞着,外面的月光把她养的几棵三角梅照得熠熠生辉。
说到当今的中秋节,呼伦贝尔的景象越发丰富多彩、时尚浪漫。虽然不比江南的花前月下、歌舞丝竹,但是家家户户厅堂相守,举杯邀窗外月亮,低头看手机里的月亮,将那些出门创业的青年、在外读书的学子、候鸟一样到南方避寒的老人,拢进了一个天南地北的团圆夜;还有别出心裁的年轻人,开车登山,仰望明月徐徐升起,一洗身心,豪情焕发……
这几天,我特意驱车出行,果然又发现了一番新景象。人们忙碌着过节,吃食添了许多,有哈尔滨的老鼎丰月饼、北京的蒜肠,还有江南的卤水鸭和金华火腿,呼伦贝尔的中秋传统中有了新鲜的味道。在草原湖滨等地,停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房车,房车里的日子过得滋润,有的晾着牛肉干、挂着蘑菇串,有的支着画架,画面上有锦缎一般的朝霞,也有碧海一般的星空月夜。我上前询问,天凉了,为何不及早“孔雀东南飞”?皆答,等着过一个特别的中秋节。
五湖四海共此时,呼伦贝尔的月亮日臻圆满……
美好的凝视
黄咏梅
在杭州过中秋,赏月的地方有很多,可登高,可临水,甚至可以在历代文人留下的诗画里,索引出一张杭州“赏月地理图”:在“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平湖秋月,坐在西湖水上大平台,看水面一轮满月,恍惚间,人似乎坐到天上去,坐在了月亮旁边;提着小灯笼在运河堤上行,垂柳依依处,“波回野渡,月暗闲堤”,行至拱宸桥上,脚下千年运河穿心而过,为思念之人捎去话儿,过桥,看枕水而居的桥西人家的点香拜月仪式,一只圆圆的榨菜鲜肉月饼,等分数瓣,留一瓣给明月分享人间团圆;登钱塘江畔月轮山,攀上七层高的六和塔,见硕大的月亮从宽阔的江面横空出世,“月影银涛,光摇喷雪”,江潮澎湃,大有要将明月泼湿的;荡舟西溪上,月亮嵌于野树杂花间,小舟划至芦田,四顾“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人被月色牵进了一幅《芦田秋月图》……
月亮只此一枚,不同的景致下,不同的人眼中,能赏出别样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中秋节,跟本地几个朋友兴冲冲跑去西湖边赏月。到处都是人。拿着荧光棒的,提着小灯笼的,咬着一块嫦娥雪糕的,还有汉服装束的年轻男女……我们被人流裹挟着,佳节倍思亲的愁绪,竟暂时被这氛围挤出了胸中。在断桥上,我找到一个空处,抬头看那轮满月,月光正照在那些笑嘻嘻的人们的脸上。后来,一位朋友觅到一条游船,说要带我们去数数坊间流传的三十三只月亮。艄公将船划过湖心亭,我们被带至小瀛洲岛。登岛,跟着人群往南走,一直走到“我心相印亭”。游客正集中在那里,远望西湖三潭石塔,一只、两只地数月亮。天上一只,水中一只,立在湖面三个石塔,每个上面有五个小圆孔,灯光从圆孔里透出来,像是有五只月亮,又映出水面五只月亮,如此,一共三十二只月亮。何来三十三只?朋友笑着说,杭州人都知道,还有一只在你自己的心里。大家听了,会心点头。
说到底,中秋赏月,赏的是人的心境。无论出门观月还是居家望月,无论独享清欢还是共享狂欢,明月当头照,人的心中就会亮起思念那一盏灯。我想,传统节日的仪式,除了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还可以使现代人被庞杂信息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将自己与自然、与他人的距离拉近。当我们凝视月亮,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油然而生——花好月圆。
记得有一年中秋夜,吃过晚饭,我们懒得再出门,便象征性地瞥了一眼窗外的月亮,接着循例给亲朋好友发送祝福语。然后我开始刷起微信朋友圈。果然满屏都在晒月亮。身处不同地方不同位置的朋友,每个镜头里的月亮,意境各异,有的古典,有的现代,有的抒情,有的有趣,让人怀疑所见并不是同一个月亮。突然,手机跳出一条信息,是母亲从家乡发来的:“现在,快抬头看月亮。”我连忙丢下手机,奔向阳台,抬起头,看到了那枚静静地挂在空中的满月。相隔千里,时差不到一分钟,我和母亲的目光一定在月亮上相遇了。月亮就这样消弭了时空,我犹如站在了母亲的面前,站进了母亲的怀抱里。我久久地看着月亮,月亮也看着我,温暖又感伤。
今年,杭州的中秋节遇上亚运会,“圆梦”的氛围早已遍布整个城市,圆杭州的梦,圆竞赛者的梦。南方的秋天,植物依旧葱绿,桂花满城飘香。钱塘江岸边的灯光秀,璀璨梦幻,映射出一个多彩的天空,好像是递给月亮的一张邀请函。杭州必将在一种美好的凝视下,实现梦想。
中秋的月亮,是因为聚满了人间的凝视,才会格外明亮清澈吧。
珠江月明
陈世旭
广州,“千年商都”,一座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以其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在中华文化之林独树一帜,近代时更是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岭南文化中,尤以广州为代表。
客居广州十余年,有机会充分领略广州之美,探究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每年中秋之际,是这座城最富诗意的时刻,也充分彰显着岭南文化的魅力。
在广州,赏月的去处甚多:白云山,晚望平台,可一览广州城中秋夜景的全貌;广州塔,悬空走廊,月亮仿佛触手可及;荔枝湾,老西关的味道依旧浓郁,有了月色,便更加古色古香;流花湖,开阔而平静,一个个亲水平台,与都市的喧嚣保持着距离;花城广场,旋转的摩天轮,带给人不一样的赏月体验;白鹅潭,“鹅潭夜月”,曾经是“羊城八景”之一……
而我,最喜欢的是在珠江上观月。珠江的最佳观月处,我以为是二沙岛。
二沙岛,居于广州城市中心,离珠江新城只有十多分钟车程,仿佛珠江上一块碧绿的“翡翠”。
怀抱二沙岛的江水,有着海一般的颜色。远来的鸥鸟飞成剪影,翩跹在岛岸。姿态各异的雕塑,散见于街头。不知名的野花,轻轻地摇曳着。音乐厅、美术馆,联袂在烟雨路上;小巧的尖顶,平缓的屋脊,掩映在树丛中。连接南北大道的广州大桥,车水马龙,飞架江面。往返东西两端的珠江游船,载一船欢乐,与明月同游。空中月,水中月,交相辉映;船上灯,岸上灯,灯火璀璨。
高高的广州塔,凌空擎起了月亮。仿佛整个世界的梦想——关于和平,关于团圆,关于丰收和幸福的祈盼,都挂在了那里。激光柱满天摇曳,变幻莫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四处一片流光溢彩。二沙岛沉浸在色彩的海洋里。
中秋之夜,赏月、颂月、吃月饼、摘桂花、饮美酒,泛舟珠江,吟咏秋色,是广州人的所爱。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中秋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同时,作为一直以来的中外文化交融之地,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如今广州人的中秋节,又有了更多时尚的元素。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在二沙岛上的星海音乐厅欣赏了一场音乐会。作曲家给中国民歌带来现代节奏,让脍炙人口的旋律与跳跃变化的韵致交织于一体。或戏谑打趣,或严谨庄重,或深奥沉寂,或开阔宽广,总之都有着前卫鲜活的特质。时而欢快,时而简约,但一如既往地饱含着浪漫的风格,激发起听众的遐想。青春洋溢的女歌手,仪表庄重的钢琴家,贝斯、打击乐和萨克斯组成的乐队,带给人们新的色彩、新的视野。作为一名普通的广州市民,这个中秋之夜,我在二沙岛上,感受到了月光和音乐这两种“世界语言”的魅力,也在一个传统的节日里,触摸到现代、时尚的气息。
多少个中秋夜,我徜徉在二沙岛。这个极具现代气息的宝地,也是一处栖息心灵的家园。月光下,看万家灯火,看那片属于自己的月光。
风吹过珠江、大沙头、海印桥、海心沙……夜已深,风吹不熄满世界的月光,吹不熄不夜城的灯光。迷离的月光,放飞着思绪。月光像是跳动的音符,如歌如诉;像是甘洌的醇酒,沉香醉人;像是无私的知己,倾听心的絮语。月亮坦荡,高洁,深情脉脉。一个人有清风明月做伴,夫复何求?
明月高悬在湛蓝的夜空,清亮的光辉,流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男女老少的脸上写满柔情。二沙岛上的广州人,正同各地人们一起,“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
几人相忆在江楼
徐 鲁
传统佳节,风雅古今。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还有最重要的春节,每一个节日里,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智慧,传递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思。
说到中秋佳节,必定会说到赏月。在碧波荡漾的南海边,我感受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辽阔意境;在天山脚下,我见识过天山上大得出奇的中秋月,银色的月光洒在雪山上;在苏轼策杖行走过的鄂东山中,我凝望过高悬在千峰之上的圆月,那万古清辉映照着万家团圆……
我在江城武汉居住已有三十多年。在我心中,武汉中秋赏月的最佳去处,非以下两处莫属。
首选当然是名扬四海的黄鹤楼。
黄鹤楼是矗立在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上的一座“望江楼”。每年中秋之夜,都会有幸运的武汉市民登上黄鹤楼,欣赏又圆又大的中秋月缓缓升起在大江之上;万家灯火里的武汉三镇,沐浴在一片温柔的清辉之中。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在唐代诗人中,罗邺的名气不算大,但用他的这两句诗来描写人们站在黄鹤楼上凝望中秋月时的心迹,却再恰切不过。还有旧时竹枝词里的两句描写,也十分对景和写意:“直到夜深方罢饮,一船明月过江来。”
武汉的第二个最佳赏月处,是在美丽的东湖边。
东湖边有一座依湖而建的“长天楼”,楼名取自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楼建于1956年,屋顶和山墙多用绿色琉璃瓦,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楼阁风格。二楼有一个宽敞的大露台,朝向视野开阔的东湖湖面。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站在这个大露台上远望,灯影荡漾的湖面,湖对岸的磨山黛色的轮廓,还有更远处灯火闪烁的珞珈山余脉,尽收眼底。“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或许只有沉浸在这样的月夜,凝眸这样的湖水和楼阁,对古人这些词句才能更加体会入心,更真切地感受到它们的神韵。
在东湖边赏月,长天楼的露台再大,也容纳不下多少人。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年中秋夜,不少市民都会早早来到东湖,从长天楼前开阔的湖边,朝着行吟阁方向,沿湖岸排开赏月阵势。有的连小方桌也带到了湖边,摆上月饼、瓜果和茶水,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谈笑,享受亲情怡怡的佳节。明亮的圆月,成全这人间良宵,且给人们送来多少惬意的遐思和美好的梦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和感知季节的方式,也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情怀。中秋节,也是一个诠释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故事、凝结中国人美好梦想的文化节日。
中秋前后,正是一年里秋高气爽、瓜果成熟的季节。当一家人幸福地团聚在一起,享受着丰收的瓜果、美味的月饼和怡怡亲情的时刻,谁能说,这不是一个感恩的节日呢?大家不仅会在心中真挚地感恩自己的家人,感恩富足、祥和的国家和时代,同时还会在心中默默感恩大地母亲给予的风调雨顺,感恩大自然赐予的桂花芬芳、瓜果飘香、稻菽金黄。
近些年来,中华儿女不断推进的航天科技探索,早已揭开了古人蒙在月亮上的神秘面纱,将一个真实的月球和星空,科学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所以,我们今天再次仰望美丽的中秋月,已经有了与古人不尽相同的认识、想象与感慨,更增添了一份独属于中华儿女的自豪。
塞上中秋月
胡美英
岁岁年年,中秋月圆。
一轮圆月悬挂在嘉峪关城市中心的西部明珠气象塔顶。公园里月色涌动,虫儿鸣叫,流水潺潺。月光落在地面上,就散发着满园森林的味道、湖水的气息。
清亮的月色,轻轻流淌在树梢上,流淌在花丛中,流淌在湖波上,流淌在月下散步的人们心底,漾起一圈圈欢快的涟漪。望着月亮,我脑海里浮现出初来嘉峪关时常常看到的月亮,那时的嘉峪关还似一片荒芜的田园,月亮也总是裹着一层黄黄的沙雾。
如今,裹着一层明亮月色的人们,或在公园一角轻歌曼舞,或在湖岸上悠闲散步,或在塑胶跑道上倒走慢跑,还有的坐在露天悠闲吧里轻酌慢饮,频频举起杯里的葡萄美酒,品咂这月色里的浪漫与温情。
中秋夜里,生活在嘉峪关的人们喜欢三五成群地去南湖飘带河上看月亮。月光在水幕上的投影里变幻出多彩的颜色。那投影里,有张骞出使西域的马队,有霍去病出击匈奴的大漠疆场,有身披月色的边塞诗人们的对月吟唱。
南湖文化生态园区由讨赖河河滩围拦建成,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凉河滩,如今已是树木花草繁茂的生态园区。不远处的房车休闲地里,来自天南地北的游人们支起帐篷,摊开躺椅,躺在月光里小憩。祁连山吹来的风拂过他们的脸颊,他们安静地沉进这座塞上之城的怀抱。
方特欢乐世界里的璀璨灯光,将月色映照得五彩斑斓。夜已深,孩童们还扯着大人们的衣襟,嚷嚷着不想回家,要去夜市里走一走……
夜市里的吃食各种各样,月色在孩童的美食里嘎嘣脆响。铁皮炉上灿黄的烤玉米、香甜的烤红薯,铁转炉里酱红的糖炒板栗,炭火上翻动的烤肉……月色里的嘉峪关,欢腾着别样的城市烟火气。
特别是那些被包装得五颜六色、甜咸适中的月饼,会成为中秋月夜的主要味道,谁家都要备上几样。
中秋夜,塞上人家一股脑儿地把这些月饼,还有早早挑选回家的大芒果、软籽石榴、红心甜柚,本地产的李广桃、乌青西梅、大苹果、小酸果,新疆的哈密瓜、新鲜核桃、马葡萄等,放在一起,郑重地摆上窗台祭月,那些果实在月色里仿佛散发着光芒。
嘉峪关是一座移民城市,在这些味道里,人们可以找见儿时中秋的记忆。这是一年一次向远方故乡的致敬。
月色里的行道树上,绛红细小的海棠果,密密匝匝的山楂果,红绿相间的小枣粒,纷纷挤进人们的视野里。那些风里雨里满街翻飞的燕儿、树枝上扎堆晃悠的雀儿,都躲到公园里如原始森林般密不透风的树丛里去了。
广场上欢乐的演出越发热烈,月色在嘹亮的歌声里飞扬飘动,在婀娜多姿的舞步里穿梭逡巡。
天上云追月,地下风吹柳。月亮跟着人们满街市转悠、撒欢儿,不想入眠。等到人们抬头与它良久地对视的时候,它仿佛又一个跟头翻上了祁连山顶,翻回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境之中……
版式设计:汪哲平《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8日 18 版)
央视成方圆:24岁爆红,36岁嫁,娶娇妻后,她怎样了?
2018年,58岁的成方圆再登央视中秋节晚会上为大家献上了一曲《异乡》。
这一刻距离她初次登上央视舞台已经过了差不多四十年,白驹过隙,回首成方圆的曾经,一婚嫁给了恩师,二婚嫁了"和珅",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的爱过,恨过。
晚会中,随着成方圆用她那独特的嗓音唱出“朦胧夜雨,滴落晚空。勾起那故事,其实我不想踏远方,其实我今天最凄怆”。
我们似乎能从她的歌声听出这歌词不止是写异乡人的凄苦,更是成方圆前半生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今成方圆已走过了人生的六十一载,却仍是孤身一人无子女,到底是怎样的经历让她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她又是否像歌词里写的那样“我最凄怆呢”?
01
1960年9月5日成方圆降生在了北京一个文艺之家,父母给她取名为成方圆,意味“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
可谁也想不到成方圆后来一辈子都朝着和自己名字截然相反的方向走,不断地打破规则的生活,追求纯粹的自由。
成方圆家坐落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大院里,父母都是搞电影艺术的不说,小成方圆每天睁眼见到的都是活跃在荧幕上的大明星,所以从小她就耳濡目染,立志将来也要成为一名艺术家。
青年时期,成方圆寄宿在山西的舅舅家,某一天她突发奇想用自己攒了许久的6元钱买了一把二胡,可能由于成方圆确实很有艺术天分竟也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拉二胡。
后来偶然的一次机会,因为拉二胡的特长成方圆被选拔进了学校的宣传队,从这一方小小的校园舞台开始成方圆踏上了自己追求音乐的道路。
多年以后在《鲁豫有约》的节目访谈里,成方圆也坦言“如果没有当时存的六元钱买二胡,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成方圆了”。
17岁时成方圆顺理成章地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专业则是开启她音乐之门的二胡演奏。
1980年走出校园的成方圆一边担任中央乐团的二胡演奏员,一边又开始尝试自学声乐,在初次公演舞台大获成功之后,成方圆信心满满的正式进军歌坛。
02
在进入歌坛后,成方圆可谓是如鱼得水,先是在1984年因为一首《游子吟》而爆红还拿了群众最爱的优秀奖。
次年,她翻唱的《童年》传遍大街小巷,成方圆也是将这首歌带给内地观众的第一人,所以她美妙的歌声至今仍是无数80后的童年回忆。
短短几年间,成方圆在歌坛就获得了诸如“十大金曲”,“金孔雀杯”等不少歌唱大奖,还被评为了国家一级演员,可以说是当时最红的女歌手之一。
虽然在歌坛站稳了脚跟,但成方圆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积极拓展其他领域。
1991年她第一次挑大梁主持中央台的《综艺大观》,上春晚,发专辑,开个人演唱会,通告多到和时下的小鲜肉流量们有的一拼。
不过就在成方圆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她突然的恋爱了。
对象就是成方圆的大学老师,因为同样对于音乐的喜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两位文艺青年很快地走到了一起。
相恋不久,他们便互定终生,本以为两个灵魂如此契合的人一定会白头偕老,可惜生活不止有诗与远方,更多的是当下的鸡毛蒜皮和没有尽头的茶米油盐酱醋茶。
无穷无尽的生活小事折磨着成方圆和她的恩师。
他们从光鲜亮丽的歌坛女神和大学教授,变成了生活里相看两厌的普通人,成方圆不想再继续过这样庸俗的日子,所以她果断的提出了离婚。
就这样成方圆的第一段婚姻匆忙地结束了。
03
可能是为了疗伤,也可能是为了寻找生活的答案。
1994年,成方圆选择了远走异国他乡进修学习。
她来到了纽约,这座百老汇发源地的摩登城市每天都有无数都市爱情的悲欢离合轮番上演,它不仅让成方圆得以学习最先进的声乐技巧,也让成方圆对于爱情和婚姻有了新的体会。
在纽约相爱就结婚,不爱了就洒脱放手,离婚后照样可以像《欲望都市》里的女主角们一样精彩生活。
正是因为在纽约这段独特的经历,让成方圆没有因为一次失败的婚姻而一蹶不振,相反她仍然对爱情满怀憧憬。
回国不久后,成方圆继续在央视当节目主持人,其中主持的一档大热综艺节目叫做《正大综艺》。
这个节目里和成方圆搭档的正是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出演和珅,风头正盛的。
虽然个子不高,颜值也不算大帅哥的类型,但是他的性格开朗,讲话诙谐幽默,常常两三句话就逗得周围的人喜笑颜开。
更为可贵的是,和成方圆一样都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
成方圆喜欢音乐,歌剧,热爱阅读,电影,一起主持节目两人默契十足,搭配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巧合就是,成方圆与都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所以尽管在主持《正大综艺》的过程中两人早已芳心暗许,可是他们还是有些踌躇和迟疑,谁都没敢先主动地迈出那一步。
04
终于在北京某个飘雪的冬天,相约在外散步的成方圆和被漫天的雪花打湿了衣服。
他们互相轻轻地为对方拂去头上和后背的雪花,在岁月静好的那一刻,虽然无言可两人的心意神奇地相通了。
1996年10月,和成方圆两人都踏入了人生第二次的婚礼殿堂,我们绝不会怀疑在那一天他们一定是奔着相携相伴一辈子的心情而念出了动人的结婚誓言。
但爱情真的是让人捉摸不透,他们共同的第二次婚姻没能挺过五年就以不欢而散告终,当然这都是后话。
再婚后的成方圆,不仅爱情焕发第二春,事业也跟着更上一层楼。
2000年,成方圆初涉影视剧,主演的《离婚启示录》口碑和人气双丰收。
2001年,她又登春晚,并表演动效剧《过年我当家》,无比的春风得意。
在婚姻的起初,两人延续了《正大综艺》的默契,一起排音乐剧,共同演出。
成方圆和还编排了中国版的《音乐之声》,演出十分精彩,轰动文艺圈,一时之间两人成了圈内有名的模范夫妻。
可是随着婚姻的持续,成方圆和的婚后生活并没有如预想的那般一直美好,反而一些隐藏在深处的矛盾开始暴露,成方圆第一次婚姻的噩梦再次重演。
如果在古代成方圆可能就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只愿意同你谈天谈地,谈诗词歌赋的奇女子。
成方圆工作繁忙,回到家后便不愿再承担繁琐辛苦的家务,再加上受过了新式教育,成方圆觉得男人做饭,做家务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而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男人,大男子主义的时常作祟让他对成方圆的所作所为不能忍受。
其中最挑战底线的就是,成方圆不愿意为他生小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生孩子的成方圆,在眼中变成了洪水猛兽,他想不通成方圆作为一个女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成方圆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身体自己不能做主?两人陷入了长久的冷战。
伴随着冷战出现的是的酗酒,面对着一个对着自己郁郁寡欢成日醉醺醺的老公,成方圆再也无法勉强自己,她又一次的提出了离婚。
2001年4月,和方圆和平分手,办理了离婚手续,兜兜转转41年成方圆又成了最初那个孑然一身的人。
不过对于这次的离婚,成方圆显然已经看开了,面对媒体的追问,她坦然地回答:“离婚只是重新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罢了,不能算人生挫折”。
05
正如成方圆所言,二次离婚并不是她人生的挫折。
离婚后的第二年,她出席了《春节联欢会》还担任了青歌赛的评委。
2003年,又出席哈萨克斯坦亚洲之声国际音乐节并担任评委,2004年在中国爱乐乐团举办的新年音乐会上献唱了《魔剑奇兵》的片尾曲。
这些年来不管是《同一首歌》,《春晚》等大型晚会的现场,亦或是《鲁豫有约》,《东方之声》等综艺节目你都能看到成方圆演出的身影。
2009年,时隔多年,成方圆发布了自己的新唱片《一路风情》,这里面收录的歌舞都是她在离婚后周游世界的过程中所写的。
因为曾经海外游学的经历,2015年成方圆获得了随“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去海外交流的机会,她一连去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一边工作一边近距离的感受当地的风土人,好不惬意。
2018年9月,成方圆登上了央视的中秋晚会,演唱了文章开头所讲的歌曲《异乡》。
要问成方圆离婚后到底幸福吗? 我想她自己都很难给出答案。
今年已经61岁的成方圆没有任何子女,她的母亲于2009年去世。
去世的时候,母亲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成方圆的婚姻问题,弥留之际还忧心地说,"圆子,妈妈放不下你的个人问题,你一定得成个家,这样我就放心了"。
成方圆对于母亲的遗憾一直很愧疚,但是愧疚又能怎么办呢,婚姻是万万不可强求的。
现在成方圆和年近90的老父亲相伴生活,独自一人照料父亲的生活起居。
这样的境况和前夫儿女双全的家庭相比确实显得有些凄凉,成方圆的父亲也很担忧自己的女儿,他频繁地对女儿提及“我现在有你,以后你老了,没有孩子怎么办呢?”。
希望借此能让成方圆回心转意,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成立一个家庭,成方圆可以老有所依。
这些话成方圆刚开始听会有些伤心和难受,难免自责于自己的不懂事,让父亲大把年纪还为自己操心,但是听多了细细琢磨之下她还是觉得自己保持现在的单身状态就挺好的。
为了安抚老父亲,成方圆只能说“等我老了,养老院肯定比现在设施先进,我住养老院就好了,您不用担心”,来宽慰父亲的心。
06
2021年9月5日是成方圆61岁的生日,简单的庆祝之后,她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工作。
在《乐享汇·闪亮的歌》节目中,和周蕙、扎西顿珠等实力歌手,为大家带来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经典歌曲。
从现场的照片看,成方圆白衬衫,牛仔裤加上胸前飘逸的丝巾,状态依然非常好。皮肤也紧致光滑,完全不像是六十多岁的人。
在离婚4年后,就在网上认识了第三位妻子郑艳东,虽然两人相差23岁,却因为性格一见钟情,并在2008年生下一个儿子。
或许夜深人静时刻,或许别人阖家团圆而自己只能和老父亲孤独相伴的时候,成方圆也会后悔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有妥协,没有答应为他生儿育女。
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成方圆也没有办法重来一次。
但如果不拘泥于世俗的眼光,其实到目前为止,你会发现成方圆在离婚后的生活是很丰富多彩的。她在世界各地旅游,把所思所想所得谱写成歌曲带听众领略大千世界的美。她在异国他乡求学,精进自己的技术又传播给国内年轻的音乐种子。
六十一岁依然充满活力与热情,没有离开她最爱的舞台,成方圆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另一种传奇人生!
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和唐朝两位皇帝的生日有关
中秋的月亮还没来~
气氛已经弄的不行了~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
只表示时序。
不过,节还是要过的。
每当此日,
帝王们对“月神”行祭拜之礼。
唐代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
中秋节,
盛于宋,
明清时,
已与春节齐名。
说起来,
如此繁华,
离不开皇帝们的捧场,
虽然有粗俗的、温柔的~
01 “老情种”李隆基怎么过中秋?
唐玄宗显然算是个古代的文艺青年,
爱女人,也爱文化。这货生性儒雅,
多才多艺,因此,他的中秋节也是逼格满满。
据唐《逸史》《龙城录》等的描述,唐朝开元年间,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银,温柔地洒下层层清辉。
唐玄宗李隆基在宫中饮酒赏月,广袖舒展,琴弦笙歌。
望着皎洁的月光,唐玄宗兴致大发,忍不住开始意淫:
此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其中必有好去处。
嫦娥窃药,奔在月宫,既有宫殿,定可游观。
说到此处,唐玄宗仰面长叹:“只是如何得上去?”
一旁的方士罗公远(一说叶法善)说道:“启禀皇上,这有何难?”
说着,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一座银色大桥,直通月宫。
于是,唐玄宗与罗公远二人移步踏上银桥,直上青云。
过了桥,走上十余里,见到一座城阙,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
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写有6个鎏金大字 “广寒清虚之府”。
罗公远说:“此乃月宫也。”
唐玄宗从大门走进去,但见庭前有一棵大桂树,扶疏遮荫。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起舞于广庭中。
唐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默记下仙女们优美的舞曲。
回到人间后,
唐玄宗即命令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唐明皇夜游月宫由此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了“广寒宫”之称。
显然,这只是古人脑洞大开,
所塑造的帝王和神仙的故事,妥妥是篇爽文罢了。
不过按照真实的史实,
其实唐玄宗在中秋节之前还设过千秋节。
唐玄宗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五,曾有一位大臣上奏,请求将其生日设为“千秋节”。
唐玄宗很喜欢“千秋万代”的寓意,
但认为仅仅因一人上表便设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欠妥。
于是,第二年过生日时,文武百官便联名上表,一致要求将唐玄宗生日设为“千秋节”。唐玄宗欣然允之。唐教坊为此专门创作了一部大曲《千秋乐》。
当时在“千秋节”上表演的教坊大曲还有《蝶恋花》《清平乐》等,其中最有名的乐舞当数《霓裳羽衣曲》。此曲最初由杨贵妃亲自表演,但宴请宾客老让“娘娘”作舞,有些屈尊,便改由舞艺出色的杨贵妃侍女张云容表演,再后来改为双人表演,最后由15岁以下少女组成的300人的大型舞队表演。
天宝七年(748)三月乙酉日,皇都大同殿的柱子上忽然生出了灵芝,并有珠玉般的“神光照殿”。文武百官联合上奏,“请加皇帝尊号,曰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并认为过去将皇上的生日设为“千秋节”欠佳,因为千秋万代毕竟有限,希望皇帝顺应天道,将“千秋节”改为“天长节”,让大唐的江山天长地久。唐玄宗龙颜大悦,于是在天宝七年八月己亥日颁诏将“千秋节”改为“天长节”。
后来到了756年,唐玄宗退位,唐肃宗李亨登基后,将自己的生日九月初三日定为“天平地成节”。
由于这两个节日靠得比较近,朝廷便有合二为一之意。八月十五日正好处于这两个节的中间,便将两节折中为“天长节”,而把庆贺的日期改到八月十五。中唐诗人戎昱曾写过一首《八月十五日》,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日子确实跟“千秋节”“天长节”有关:“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今来六亲远,此日一悲风……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
杜甫也在《“千秋节”有感》中写道:“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衢樽不重饮,白首独余哀。”
02 “恐怖分子”朱元璋也要过中秋。
说完老李,我们再来说说老朱。
比起李隆基来,朱元璋显然有着屌丝逆袭的传奇人生:从一个讨饭的放牛娃和皇觉寺的小和尚,靠打拼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前半生颠沛流离、南征北战,所以他的中秋节大多在刀光剑影中度过。
这就要扯到元朝末年,皇帝、官僚们疯狂搜刮民脂民膏,欺压百姓,强取豪夺,广大民众不堪忍受,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相传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把写有“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以“送月饼”躲过了搜查,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呼百应,顿呈星火燎原之势。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1368)7月,徐达率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27日进占通州。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下,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率后妃、太子和大臣逃出大都(今北京),直奔上都。
8月2日,明军进入大都,近百年的元朝至此灭亡。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在民间普遍流传开来。
03 “超级土豪”乾隆教你正确过中秋
最近,乾隆很忙,
前脚《延禧攻略》刚忙完,后脚《如懿传》又来了。
不过呢,这个中秋节人家还是要过的。
众所周知,皇N代乾隆好大喜功,骄泰奢侈,因此过节也喜欢豪华排场。
说起来,清代将皇帝的生日称为“万寿节”,依照惯例,一般都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庆祝活动。
乾隆的生日农历八月十三,与八月十五中秋节只隔一日,因此,乾隆帝在山庄谕旨:万寿节和中秋节连在一起放假三天庆贺。
每年的八月,清朝皇帝都要到木兰围猎,巡幸塞外,在避暑山庄过中秋节。
据《清史稿》记载,清宫各种节令活动中,每个节令都有具体的典制,其中“中秋节”占有突出的地位,到了乾隆时期节令定制更加详细。
在山庄过中秋节要举行月供活动,在烟波致爽殿院内摆月供时,有供品28种。
祭月完后,赏宫内众人。
随往山庄的皇后、贵妃及妃4位、嫔5位、贵人3位、常在4位、阿哥7位等,每位亦伺候自来红月饼一盘。
祭拜之后就是赏月、观灯、品尝内廷制作的月饼了。
每逢乾隆皇帝的寿辰和中秋节,避暑山庄皆连日筵宴,热闹异常。
而且,连同北京至承德300多里间的道边树木上也披红挂彩,装饰一新。
山珍海味、酒山肉海之后,还在山庄清音阁、一片云、云山胜地等大小戏台演出一些感谢皇恩、歌功颂德的曲目。乾隆皇帝还要给皇太后请安,侍奉和宴请母后。
作为一个文化人,乾隆最大的爱好就是写诗,那么关于过中秋的诗,老人家写过没有呢?
答案是肯定的。
每当中秋之夜,乾隆皇帝与群臣们一起举杯赏月,饮酒赋诗,附庸风雅,感受着人间天上仙境般愉悦。
在乾隆上百首中秋赏月诗里,几乎都是作于避暑山庄,其中有赏月诗、泛月诗,还有中秋侍宴诗等。
比如那首:
塞湖敛尽碧霄清,几望冰轮倍觉明。
傍晚乘凉兼玩景,逐教青雀泛澄瀛。
就是乾隆四十六年 中秋所作。
小编:乾隆最大的贡献就是诗写的烂,不然按他那几万首的数量,学生一个个都背死了。
虽然,
看起来古代皇帝们中秋过得都挺滋润,
但是一套仪式下来已经累得半死,
想来点夜间活动身体都吃不消了。
今天我们一边过中秋还能看电影,唱K,吃鸡…
随便过过都比皇帝们更滋润。
多家航空公司推出“赏月航班”!中秋节“空中赏月” 选座有窍门
中秋将至,坐飞机越过云层,可能是离月亮最近的赏月方式,多家航空公司应节日之景推出“赏月航班”。哪个时间段的航班赏月效果最佳?坐在哪个座位不受遮挡?9月12日,记者采访太原机场得知,想要拥有更好的赏月体验,时间段、视角、航向、座位很有讲究。
月上中天时,月球地平高度达整夜最大,穿过的大气层最薄,因而月光最为明亮,是地面赏月的最佳时机。而飞机飞至万米高空的平流层视野开阔,月升即可观赏到圆月,因此中秋空中赏月时间为月升之后至午夜时分,即19时以后至24时。
太原机场有关人士介绍,中秋节当日计划进出港234架次,18时至24时这个时段,进出港78架次,其中进港43架次,出港35架次,主要城市为上海、深圳、昆明、南京、成都、重庆、三亚等热门城市。对于有出行计划的市民,应随时留意最新的航班时刻。
在航班上看月亮,比起在地面看,月亮会“更加明澈,更大更圆”。据了解,飞机飞入高空后,完全在云层之上,月光受大气层的干扰很小,无论地面天气如何,赏月均不会受到影响。而万米高空中没有尘埃,周围也没有杂乱的光线和建筑物遮挡,月亮的光线更强,颜色、形状也更接近真实。
通常,以午夜为时间点,午夜前,搭乘由西向东以及由南向北方向航线的乘客,选择右侧靠窗位置更佳;而由东向西以及由北向南飞行的航班,乘客选择机舱左侧靠窗位置更佳。但是,尽量不要选择机翼附近的座位,因为这个位置视线容易被机翼遮挡。
来源: 山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