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枵、娵訾、降娄、鹑首……中国版12星座了解一下
说起星座,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日都对应着一个星座,而这些星座被赋予了人格意义,经常被用来分析人的性格特征,思维特点,甚至是姻缘运势……
十二星座源于古希腊神话和天文学
但是,这套星座体系既然起源于希腊,便只适用于公元纪法。因此,只有过阳历生日的朋友,才能在其中找到一个明确对应的星座。对于习惯过阴历生日的朋友,这就不太友好了。
那难道生日过阴历就没有星座可循了吗?当然不是!虽然阴历就像月亮一样,阴晴圆缺,变化多端,但古人的智慧不可估量,他们探索日月更替中的奥秘,创造出了中国自己的星座体系!
与古希腊一样,我们的星座也是将黄道划为12个等分而得来的。只不过中国古代并没有“星座”这一说法,而是把它称作“12星次”。西方12星座有火象、水象、土象和风象之分,而中国的12星次与24节气紧密相关,体现出具象化特征。
自每年隆冬时节起,星次便开始了轮回。按照24节气的先后顺序,12星次与之相应对照。
大雪~冬至~小寒——星纪
日月五星轮回的终始,故称“星纪”。作为十二星次的出发点,有根基的含义。信念坚强而勤奋,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懈。生性温柔,但若发起脾气,也是势不可挡的。
小寒~大寒~立春——玄枵(xiāo)
有种子的含义,兼具发展性和神秘感。好奇心旺盛,性格开朗、乐观,兴趣广泛。但同时缺乏耐心,善变,对一件事物的热情不会太持久。
立春~雨水~惊蛰——娵訾(jū zī)
代表植物的核,意指中心。个性强,注重自我。外表冷漠内心却十分热情,而且具有恒心和毅力,一旦决定了某件事,便会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到底。不过这种坚强可能会导致过于自我。
惊蛰~春分~清明——降娄(xiàng lóu)
代表植物的茎,像茎向植物无私地输送养分一般,是一个为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性格直率,乐于助人,但容易过于听从别人的想法而失去主见。
清明~谷雨~立夏——大梁
象征植物积蓄能量而生长,有结实的意思。头脑灵活,有先见之明,善于规划。但也会比较现实而精于算计。
立夏~小满~芒种——实沈
代表伸缩自如的柔软性,象征植物的枝条。有韧性,善于随机应变。但有时会缺乏踏实的努力,天赋需要真正的磨练才能转化为才能。
芒种~夏至~小暑——鹑首
象征着宁静。沉稳温和,总给人很有内涵而且略有神秘感的印象。外冷内热,有包容力和涵养。但有时会过于计较。
小暑~大暑~立秋——鹑火
代表不死鸟的心脏,具有燃烧的生命力。精力充沛,热情四溢,毫不做作。但也是典型的忽冷忽热的性格。
立秋~处暑~白露——鹑尾
代表着坚实地生长在大地中的根。性格会如同土地中的根一样,坚强而深不可测。外表冷峻,内心温柔,想象力丰富,但有时会不切实际。
白露~秋分~寒露——寿星
福寿双全之命格,表面上慵懒,但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充满热情地开始实干。但这种热情,往往难以持久,而且不喜欢团体活动。
寒露~霜降~立冬——大火
代表早晨温暖的阳光。给别人的感觉十分温暖,性格安宁恬静而深得大家喜爱,爱家顾家。但容易优柔寡断。
立冬~小雪~大雪——析木
代表着拦截天河的木栅。意志坚强,直面逆境,勤奋上进。但有时一腔热血和不喜欢束缚也意味着固执。
怎么样,咱们中国的12星次是不是挺新奇的!
这12个星次,每一个都对应着一段时间,但具体的日期会因为岁差(冬至点向后移动造成太阳回归年短于恒星年,进而引起时间长度变化的现象)而有所不同,这和阴历的变化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对于习惯过阴历生日的朋友们来说,这套中国版12星座可以说是非常契合了!
星座命理分析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流传下来的这些命理学说多半已经没有史料可考,但它们背后的的文化渊源却值得我们探索。毕竟这都是古人的大智慧嘛。
(我是分割线,下面是严肃科普)
历史上西方占星学喜欢用星座来解释命格,而中国12星次的划分最早是为了指引帝王分封疆土。
明据学者周祈在《名义考》中说:“古者封国,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或系之北斗,如魁主雍;或系之二十八宿,如星纪主吴越;或系之五星,如岁星主齐吴之类。”
古时分封诸侯国都要参考星象,观星被认为是解读“天谕”。
分封制时期,历代王朝都极为推崇按照星次来决定封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分野理论,我们称之为“星土说”。据《周礼》记载,“星土,星所主土也。”九州地域或诸侯封域,均有其对应的星官。
我们知道,占星学与天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星座并不是严格的天文学理论。单就其运用分野这种方法来看,它其实只属于占星术。12星次是中国古代占星分野理论的核心。分野,即把天上的区域进行一定的划分,然后把它与地上的区域建立起联系。
唐《开元占经》中所载的十二星次及二十八宿分野模式,可以明显看到星次与封国之间的对应关系
分野完全是为了占星而存在的,因为它总是需要通过探索群星背后的联系来语言人间的吉凶祸福。天空只有一个,如何确定天象与地面区域之间的联系呢?这就需要一种天与地的对应模式,使天上的区域与地上的区域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观星象判凶吉是重要的政治活动。历代帝王都认为日月五星的运转与国运兴衰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各个朝代都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观测天象,如秦汉时期的太史令,宋元时期的司天监,明清时期的钦天监等。《史记》作者司马迁就是一名太史令,《史记》中有一篇《天官书》,专门记载天文学知识、天象、天文事件和星占。
司马迁与《史记·天官书》。《天官书》是中国最早的天文研究著作之一。
直到清代,康熙皇帝仍然相信地理上应天文之说,他曾于1716年和1720年分别下过谕旨:“地理上应天文,中国山脉皆由昆仑而来”,“古人以天市垣为中国分野,恰与中国对照,始知古人分野之说确有所据。”
总而言之,星座,乃至整个占星学体系都是天命信仰的产物,是根据天象来预卜人事的方术。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星座分析虽然有其历史渊源,但它们本质上是千百年来占星术士在千万次实践过程中串联起各种神话和想象,将天空中的点点繁星具像化,进而推演出的运势和人格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星座更像是一种哲学,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天人关系认识的反映——也就是一种宇宙观的表现。
既然是一种宇宙观,那星座与人的性格之间,其实只具有符号意义上的联系。但无论如何,观星象,卜凶吉,知人事这种“套路”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留下了很多文化议题供我们研究和讨论。星座学说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一种兼具神秘性和趣味性的话题。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关于天空和星座的传说广为流传,概莫能外。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溯源微信号
本期编辑:宗小宁 孙嘉靖 王佳
玄枵、娵訾、降娄、鹑首……中国版12星座了解一下
说起星座,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日都对应着一个星座,而这些星座被赋予了人格意义,经常被用来分析人的性格特征,思维特点,甚至是姻缘运势……
十二星座源于古希腊神话和天文学
但是,这套星座体系既然起源于希腊,便只适用于公元纪法。因此,只有过阳历生日的朋友,才能在其中找到一个明确对应的星座。对于习惯过阴历生日的朋友,这就不太友好了。
那难道生日过阴历就没有星座可循了吗?当然不是!虽然阴历就像月亮一样,阴晴圆缺,变化多端,但古人的智慧不可估量,他们探索日月更替中的奥秘,创造出了中国自己的星座体系!
与古希腊一样,我们的星座也是将黄道划为12个等分而得来的。只不过中国古代并没有“星座”这一说法,而是把它称作“12星次”。西方12星座有火象、水象、土象和风象之分,而中国的12星次与24节气紧密相关,体现出具象化特征。
自每年隆冬时节起,星次便开始了轮回。按照24节气的先后顺序,12星次与之相应对照。
大雪~冬至~小寒——星纪
日月五星轮回的终始,故称“星纪”。作为十二星次的出发点,有根基的含义。信念坚强而勤奋,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懈。生性温柔,但若发起脾气,也是势不可挡的。
小寒~大寒~立春——玄枵(xiāo)
有种子的含义,兼具发展性和神秘感。好奇心旺盛,性格开朗、乐观,兴趣广泛。但同时缺乏耐心,善变,对一件事物的热情不会太持久。
立春~雨水~惊蛰——娵訾(jū zī)
代表植物的核,意指中心。个性强,注重自我。外表冷漠内心却十分热情,而且具有恒心和毅力,一旦决定了某件事,便会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到底。不过这种坚强可能会导致过于自我。
惊蛰~春分~清明——降娄(xiàng lóu)
代表植物的茎,像茎向植物无私地输送养分一般,是一个为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性格直率,乐于助人,但容易过于听从别人的想法而失去主见。
清明~谷雨~立夏——大梁
象征植物积蓄能量而生长,有结实的意思。头脑灵活,有先见之明,善于规划。但也会比较现实而精于算计。
立夏~小满~芒种——实沈
代表伸缩自如的柔软性,象征植物的枝条。有韧性,善于随机应变。但有时会缺乏踏实的努力,天赋需要真正的磨练才能转化为才能。
芒种~夏至~小暑——鹑首
象征着宁静。沉稳温和,总给人很有内涵而且略有神秘感的印象。外冷内热,有包容力和涵养。但有时会过于计较。
小暑~大暑~立秋——鹑火
代表不死鸟的心脏,具有燃烧的生命力。精力充沛,热情四溢,毫不做作。但也是典型的忽冷忽热的性格。
立秋~处暑~白露——鹑尾
代表着坚实地生长在大地中的根。性格会如同土地中的根一样,坚强而深不可测。外表冷峻,内心温柔,想象力丰富,但有时会不切实际。
白露~秋分~寒露——寿星
福寿双全之命格,表面上慵懒,但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充满热情地开始实干。但这种热情,往往难以持久,而且不喜欢团体活动。
寒露~霜降~立冬——大火
代表早晨温暖的阳光。给别人的感觉十分温暖,性格安宁恬静而深得大家喜爱,爱家顾家。但容易优柔寡断。
立冬~小雪~大雪——析木
代表着拦截天河的木栅。意志坚强,直面逆境,勤奋上进。但有时一腔热血和不喜欢束缚也意味着固执。
怎么样,咱们中国的12星次是不是挺新奇的!
这12个星次,每一个都对应着一段时间,但具体的日期会因为岁差(冬至点向后移动造成太阳回归年短于恒星年,进而引起时间长度变化的现象)而有所不同,这和阴历的变化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对于习惯过阴历生日的朋友们来说,这套中国版12星座可以说是非常契合了!
星座命理分析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流传下来的这些命理学说多半已经没有史料可考,但它们背后的的文化渊源却值得我们探索。毕竟这都是古人的大智慧嘛。
(我是分割线,下面是严肃科普)
历史上西方占星学喜欢用星座来解释命格,而中国12星次的划分最早是为了指引帝王分封疆土。
明据学者周祈在《名义考》中说:“古者封国,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或系之北斗,如魁主雍;或系之二十八宿,如星纪主吴越;或系之五星,如岁星主齐吴之类。”
古时分封诸侯国都要参考星象,观星被认为是解读“天谕”。
分封制时期,历代王朝都极为推崇按照星次来决定封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分野理论,我们称之为“星土说”。据《周礼》记载,“星土,星所主土也。”九州地域或诸侯封域,均有其对应的星官。
我们知道,占星学与天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星座并不是严格的天文学理论。单就其运用分野这种方法来看,它其实只属于占星术。12星次是中国古代占星分野理论的核心。分野,即把天上的区域进行一定的划分,然后把它与地上的区域建立起联系。
唐《开元占经》中所载的十二星次及二十八宿分野模式,可以明显看到星次与封国之间的对应关系
分野完全是为了占星而存在的,因为它总是需要通过探索群星背后的联系来语言人间的吉凶祸福。天空只有一个,如何确定天象与地面区域之间的联系呢?这就需要一种天与地的对应模式,使天上的区域与地上的区域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观星象判凶吉是重要的政治活动。历代帝王都认为日月五星的运转与国运兴衰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各个朝代都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观测天象,如秦汉时期的太史令,宋元时期的司天监,明清时期的钦天监等。《史记》作者司马迁就是一名太史令,《史记》中有一篇《天官书》,专门记载天文学知识、天象、天文事件和星占。
司马迁与《史记·天官书》。《天官书》是中国最早的天文研究著作之一。
直到清代,康熙皇帝仍然相信地理上应天文之说,他曾于1716年和1720年分别下过谕旨:“地理上应天文,中国山脉皆由昆仑而来”,“古人以天市垣为中国分野,恰与中国对照,始知古人分野之说确有所据。”
总而言之,星座,乃至整个占星学体系都是天命信仰的产物,是根据天象来预卜人事的方术。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星座分析虽然有其历史渊源,但它们本质上是千百年来占星术士在千万次实践过程中串联起各种神话和想象,将天空中的点点繁星具像化,进而推演出的运势和人格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星座更像是一种哲学,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天人关系认识的反映——也就是一种宇宙观的表现。
既然是一种宇宙观,那星座与人的性格之间,其实只具有符号意义上的联系。但无论如何,观星象,卜凶吉,知人事这种“套路”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留下了很多文化议题供我们研究和讨论。星座学说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一种兼具神秘性和趣味性的话题。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关于天空和星座的传说广为流传,概莫能外。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溯源微信号
本期编辑:宗小宁 孙嘉靖 王佳
天津世纪钟简介
天津新的标志性建筑———世纪钟。世纪钟高达40米,金属部分重量为170吨。该钟每面直径14米,面积约154平方米,12个直径2.6米、重约1吨的铸铜浮雕分别为12星座。盘芯及钟指针采用花档镂空制作,显得古朴典雅。厚重的锻铜底座上布满大小齿轮、链条以及巨大的钢制螺钉、铆钉,与古老的解放桥互相映衬,向人们诉说着中国的近代工业从这里开始。钟表盘的周围采用了12星座的浮雕,画面都是根据最原本的故事创作。白羊座放在顶端12点的部分,因为羊在中国代表吉祥;将天秤座放在最下部6点的部位,因为秤代表公平。这些都体现了把外来的文化在排列上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观念。钟表的表盘外形为欧式风格体,选用 不锈钢材料 制作罗马数字及表盘中心骨架。骨架镶嵌高级亚克利 透明板材 封面,板材厚度8毫米。罗马数字部分为镂空镶嵌。罗马数字外围直径8米,内圆直径5米,中心表盘外圆直径5米。表盘上镶有“天津”及“2000”大幅字样。直径5米表盘内,夜间发光。时、分针用不锈钢 激光切割 制作,分针全长约4米。时、分针总重量为180公斤。30多个齿轮部分全部用钢制作,外面锻了黄铜,齿轮代表时光流转,世纪更迭,20世纪工业化时代结束,运转到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钟盘侧面有一个巨大的钢制长杆造型,全高34米,总重约10吨,上顶太阳,下挂月亮。长杆呈“S”型,取材于太极分割线形状。寓意阴阳交替,互始互终。太阳的光芒和月亮的光环都在以每分钟3转的速度匀速旋转,速度可调,意味着天津是中国的门户,浓缩了一个小宇宙,再配合时钟的运行,给人以动感和强大的生命力,把凝固雕塑提高到动态雕塑。太阳与月亮的外部全都是 不锈钢制作 ,太阳的脸儿贴了纯金箔,月亮的表面贴了纯银箔,月亮旁边的卫星也是贴了纯金箔。立柱使用紫铜制作,长18米、宽6米,重达40吨。用来支撑钟表和机房的平台也是使用钢制的。为了将世纪钟衬托得更加威仪,在世纪钟的周围竖立了8个星空回转灯(分别发出红、黄、绿、蓝的颜色)、3圈射灯(白色灯光)、16杆水晶灯(每杆水晶灯上装有72个灯泡)。为了满足大钟报时音响效果的真实性、无噪音,在大钟平台终端处,设置了四组高、低音室外用音箱,总功率在2千瓦以上,使音量上做到了充分可调,保证了音质的效果。大钟在每天第一次报时时,响起“东方红”的音乐,后面每次整点报时时,则采用世界专用钟声。夜间发光是世纪钟的又一特色。在设计上使用内照明发光,使表盘部分在夜间清晰可见,外照明使整体通亮。并由主控制器提供自动开关信号,根据不同季节夜间长短自动起闭灯光。发光系统还同时给摆杆上的两个转动轮提供 电源开关 信号,使摆杆上的“太阳”外圆周边在夜间发光,摆杆下端的“月亮”也以同样方式发光。世纪钟的机械执行部分是主计时钟,它由机械机芯、主控制器、GPS时钟控制器、时、分针组成。机芯的设计寿命为50年,主轴使用特种钢,轴径为50毫米,机芯自重98公斤,能承受180公斤以上的时、分针常年运转;主控制器是世纪钟实现走时、夜间发光、自动报时、转动轮定时转动的心脏主控制器,设计在主控制台中,能同时监视时钟的走时情况、转动轮运转情况等;GPS时钟控制器是时钟的主要校时、校对机构,使时钟在长年的走时中无误差,在控制间里安放有GPS数字显示时钟,在自身显示年、月、日、时、分、秒的同时,它还提供给机械时钟标准的时间源。在双面大钟背后,设有一座30平方米的总控制室。大钟的动力源及全部运行设备安置其内。控制室内分电源间、钟控间、内发光1号房、内发光2号房。整个世纪钟在庄重之中显出飘逸隽永,钟表、长杆、齿轮、底座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时空造型,标志着天津这座老工业城市在历史的进程中已经又前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