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方言」1“民”、“十”的本义
汉字“民”,是常用的汉字,但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释。百度百科给出的演变图如下。
百度百科对“民”的象形字演变图
传统的主流将“民”解释为:古代用锥子刺瞎战俘的一只眼睛,使战俘成为瞎奴。
网友@字本论反对“民”的“瞎奴”说。本人认为网友@字本论对“民”的象形本义的解释是正确的。
一个想逃跑的战俘,如果仅仅刺瞎一只眼睛,仍然是可以看清道路,仍然是可以逃跑的。如果把战俘的两只眼睛都刺瞎,虽然可以阻止战俘逃跑,同时,这个两眼都瞎的战俘又有什么用处呢?
因此,“民”的“瞎奴”说是不能成立的。
网友@字本论认为“民”的象形结构是:
@字本论对“民”的拆解
网友@字本论认为:象形字“民”,是由“眼睛”+“十”构成的。
“民”的“瞎奴”说似乎解释了“民”的整体,但是,并不能够解释“民”的下半部分。
孔子有一句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生活在前551年~前479年。孔子时代是一个奴隶制社会。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为鼓吹维护周朝等级礼乐制度的孔子,视奴隶当然是如粪土一般没有地位。
显然,在孔子时代“民”不是奴隶。“民”根本就没有“瞎奴”的含义。
“民”是否像古代欧洲一样把城邦的头领刺瞎眼睛放逐呢?在春秋战国时期,流亡的国王确实有记载,没有记载那位国王被刺瞎眼睛而放逐的。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同样不能够支持“被刺瞎眼睛被放逐的国王”的解释。
许多网友都认为“民”的刑罚说不能成立。
“民”是否是高级战俘呢?在《芈月传》中戎狄有一个瞎子,但是,这个瞎子会巫术,与孔子的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相矛盾。显然,“民”不是“高级瞎奴”。
百度百科给出的“民”的演变图的第9个字的上面有两点,似乎在强调着什么。
这个字使我想起了:一个瓦工正在一手拿着线锥,用一只眼睛瞄准墙体的垂直度。
所以,“十”
的象形本义应该是:线锥;拿着线锥的工头。
“民”
的象形本义应该是:工头正在用线锥测量墙体的垂直度,正在测量木头的直度,正在测量柱子的垂直度。
“民”的“工头用线锥测量垂直度”的含义,能够与“民夫、民工”完美融合;也能够非常完美地与西方的“”相呼应。
每日一字: 岛(1296)2018.03.14
应书友们的要求,今天开始解析田英章先生这幅楷书作品。需要说明是,单字是从田英章楷书字汇里摘取制作的,与作品里的字稍有不同,望书友们明鉴。已解析过的字附上链接,方便书友查阅。
第二个字:岛
岛 dǎo:上下结构,上展下收。
上部“鸟”旁疏密得当,横画等距。首撇起笔稍重,向左稍平,勿长;左竖斜切起笔,托住撇尖,向下略左斜,略带弧形,勿重;横折在短撇撇脖的下面起笔,横画一带而过,接着顿笔写竖,与左竖略呈背势,收笔稍高于左竖;里面三小横靠左,抗肩,勿重,形态略有不同;长横实接起笔,抗肩,略呈俯势,注意长度;横折钩实接起笔,横画勿重,与上面诸横平行等距,略呈拱形,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折肩托住长横的收笔,竖笔稍重,左斜,略带弧形,钩不要大,注意指向。
下部“山”字形扁宽,稍抗肩,偏左靠上。中竖半虚接起笔,注意位置,竖身勿长,稍左斜;竖折露锋起笔,向下弯行,勿长,然后向下顿笔写横,抗肩与上部协调,渐轻;最后右竖写成右点,点笔要长,稍立,稍重。
颜真卿
颜真卿
文征明
王宠
唐 李世民《晋祠铭》 | 清 傅山《东海倒座崖诗轴》 |
启功《自作诗芝罘长山岛月牙湾拾石子一首》 | 清 朱耷 《草书五言联“采药逢三岛 寻真遇九仙”》 |
第一个字:半
【每日一字】半(250)201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