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是中国的吗,星座是中国的吗知乎

玄枵、娵訾、降娄、鹑首……中国版12星座了解一下

说起星座,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日都对应着一个星座,而这些星座被赋予了人格意义,经常被用来分析人的性格特征,思维特点,甚至是姻缘运势……

十二星座源于古希腊神话和天文学

但是,这套星座体系既然起源于希腊,便只适用于公元纪法。因此,只有过阳历生日的朋友,才能在其中找到一个明确对应的星座。对于习惯过阴历生日的朋友,这就不太友好了。

那难道生日过阴历就没有星座可循了吗?当然不是!虽然阴历就像月亮一样,阴晴圆缺,变化多端,但古人的智慧不可估量,他们探索日月更替中的奥秘,创造出了中国自己的星座体系!

与古希腊一样,我们的星座也是将黄道划为12个等分而得来的。只不过中国古代并没有“星座”这一说法,而是把它称作“12星次”。西方12星座有火象、水象、土象和风象之分,而中国的12星次与24节气紧密相关,体现出具象化特征。

自每年隆冬时节起,星次便开始了轮回。按照24节气的先后顺序,12星次与之相应对照。

大雪~冬至~小寒——星纪

日月五星轮回的终始,故称“星纪”。作为十二星次的出发点,有根基的含义。信念坚强而勤奋,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懈。生性温柔,但若发起脾气,也是势不可挡的。

小寒~大寒~立春——玄枵(xiāo)

有种子的含义,兼具发展性和神秘感。好奇心旺盛,性格开朗、乐观,兴趣广泛。但同时缺乏耐心,善变,对一件事物的热情不会太持久。

立春~雨水~惊蛰——娵訾(jū zī)

代表植物的核,意指中心。个性强,注重自我。外表冷漠内心却十分热情,而且具有恒心和毅力,一旦决定了某件事,便会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到底。不过这种坚强可能会导致过于自我。

惊蛰~春分~清明——降娄(xiàng lóu)

代表植物的茎,像茎向植物无私地输送养分一般,是一个为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性格直率,乐于助人,但容易过于听从别人的想法而失去主见。 

清明~谷雨~立夏——大梁

象征植物积蓄能量而生长,有结实的意思。头脑灵活,有先见之明,善于规划。但也会比较现实而精于算计。

立夏~小满~芒种——实沈

代表伸缩自如的柔软性,象征植物的枝条。有韧性,善于随机应变。但有时会缺乏踏实的努力,天赋需要真正的磨练才能转化为才能。

芒种~夏至~小暑——鹑首

象征着宁静。沉稳温和,总给人很有内涵而且略有神秘感的印象。外冷内热,有包容力和涵养。但有时会过于计较。

小暑~大暑~立秋——鹑火

代表不死鸟的心脏,具有燃烧的生命力。精力充沛,热情四溢,毫不做作。但也是典型的忽冷忽热的性格。

立秋~处暑~白露——鹑尾

代表着坚实地生长在大地中的根。性格会如同土地中的根一样,坚强而深不可测。外表冷峻,内心温柔,想象力丰富,但有时会不切实际。

白露~秋分~寒露——寿星

福寿双全之命格,表面上慵懒,但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充满热情地开始实干。但这种热情,往往难以持久,而且不喜欢团体活动。

寒露~霜降~立冬——大火

代表早晨温暖的阳光。给别人的感觉十分温暖,性格安宁恬静而深得大家喜爱,爱家顾家。但容易优柔寡断。

立冬~小雪~大雪——析木

代表着拦截天河的木栅。意志坚强,直面逆境,勤奋上进。但有时一腔热血和不喜欢束缚也意味着固执。

怎么样,咱们中国的12星次是不是挺新奇的!

这12个星次,每一个都对应着一段时间,但具体的日期会因为岁差(冬至点向后移动造成太阳回归年短于恒星年,进而引起时间长度变化的现象)而有所不同,这和阴历的变化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对于习惯过阴历生日的朋友们来说,这套中国版12星座可以说是非常契合了!

星座命理分析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流传下来的这些命理学说多半已经没有史料可考,但它们背后的的文化渊源却值得我们探索。毕竟这都是古人的大智慧嘛。

(我是分割线,下面是严肃科普)

历史上西方占星学喜欢用星座来解释命格,而中国12星次的划分最早是为了指引帝王分封疆土。

明据学者周祈在《名义考》中说:“古者封国,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或系之北斗,如魁主雍;或系之二十八宿,如星纪主吴越;或系之五星,如岁星主齐吴之类。”

古时分封诸侯国都要参考星象,观星被认为是解读“天谕”。

分封制时期,历代王朝都极为推崇按照星次来决定封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分野理论,我们称之为“星土说”。据《周礼》记载,“星土,星所主土也。”九州地域或诸侯封域,均有其对应的星官。

我们知道,占星学与天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星座并不是严格的天文学理论。单就其运用分野这种方法来看,它其实只属于占星术。12星次是中国古代占星分野理论的核心。分野,即把天上的区域进行一定的划分,然后把它与地上的区域建立起联系。

唐《开元占经》中所载的十二星次及二十八宿分野模式,可以明显看到星次与封国之间的对应关系

分野完全是为了占星而存在的,因为它总是需要通过探索群星背后的联系来语言人间的吉凶祸福。天空只有一个,如何确定天象与地面区域之间的联系呢?这就需要一种天与地的对应模式,使天上的区域与地上的区域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观星象判凶吉是重要的政治活动。历代帝王都认为日月五星的运转与国运兴衰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各个朝代都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观测天象,如秦汉时期的太史令,宋元时期的司天监,明清时期的钦天监等。《史记》作者司马迁就是一名太史令,《史记》中有一篇《天官书》,专门记载天文学知识、天象、天文事件和星占。

司马迁与《史记·天官书》。《天官书》是中国最早的天文研究著作之一。

直到清代,康熙皇帝仍然相信地理上应天文之说,他曾于1716年和1720年分别下过谕旨:“地理上应天文,中国山脉皆由昆仑而来”,“古人以天市垣为中国分野,恰与中国对照,始知古人分野之说确有所据。”

总而言之,星座,乃至整个占星学体系都是天命信仰的产物,是根据天象来预卜人事的方术。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星座分析虽然有其历史渊源,但它们本质上是千百年来占星术士在千万次实践过程中串联起各种神话和想象,将天空中的点点繁星具像化,进而推演出的运势和人格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星座更像是一种哲学,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天人关系认识的反映——也就是一种宇宙观的表现。

既然是一种宇宙观,那星座与人的性格之间,其实只具有符号意义上的联系。但无论如何,观星象,卜凶吉,知人事这种“套路”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留下了很多文化议题供我们研究和讨论。星座学说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一种兼具神秘性和趣味性的话题。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关于天空和星座的传说广为流传,概莫能外。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溯源微信号

本期编辑:宗小宁 孙嘉靖 王佳

为什么会有星座的说法,中国古代的星座是怎样的?

目前我们所说的星座,原型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的两河流域。通过对两河流域泥版、石刻的释读,学者们推断,早在苏美尔时代,两河流域先民就开始有意识地将天上的恒星连线,组成便于记忆的星座。公元前1300-前1000年之间,两河流域古人划分了大部分主要星座,其中也包括之后占星术中经常提到的黄道十二星座。

考古研究发现,早在4000年前,两河流域就与伊朗、印度河谷、埃及、爱琴海等地有着密切的交流。它们的星座划分,也逐渐传播到这些地区。古希腊人是两河流域天文学最出色的学生,他们采用了两河流域的星座,并加以完善 2世纪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将天空划分为48个星座,这些星座也一直沿用至今。

古埃及的星图

虽然两河流域的先民最早提出了星座,但将这些亮星组合成易于记忆的形象并进行观测,并不是巴比伦人的独创。例如古埃及人就将天空划分为若干拟人的形象,将其与埃及众神挂钩,玛雅人则将黄道划分为13个星座 甚至可能在更早的石器时代,世界各地的人们就已经发展出了星座概念的雏形。

敦煌星图中北天极附近的紫微垣天区

至于中国古代的星座,则可以概括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这种划分与巴比伦的星座体系相差甚大,且同样有着古老的历史。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战国时代,大致涵盖了北天极周围的广阔星区 三垣各自又可以划分为若干星宫。星宫的名称,大致与地上的社会秩序对应。比如紫微垣的星宫,主要就以尚书、柱史、五帝内座、三公这些政府和宫廷机构命名。

中国与印度二十八星宿的对照

二十八宿的概念,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存在。根据考古天文学家的推算,二十八宿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大约5000年前的上古时代,与苏美尔人的星座大约同时。二十八宿是古人参照月球在天空的位置,为推定太阳位置而设立的,根据太阳在二十八宿的位置,则可以推算出四季 按照方位,古人又把二十八宿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

除了中国以外,印度、阿拉伯、巴比伦也有二十八宿的划分,虽然略有不同,但显然有着共同的源头。如今,在印度更多使用二十七宿的划分,阿拉伯的星宿与印度类似,巴比伦的星宿,资料则非常稀少。

曾侯乙墓中绘有二十八宿的漆箱

早期有不少学者认为二十八宿起源于印度。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考古学家在湖北战国时代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箱中。发现了明确标有二十八宿的天文图,以及左右的青龙、白虎图案。在西周的虢国铜镜中,则发现了按照方位出现的龙、雀、虎、鹿形象,标志着四象的原型。

濮阳西水坡的45号墓的青龙白虎

四象中的青龙、白虎,甚至可以追溯至六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的45号墓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按东西方向,用贝壳摆放的龙、虎图案。而印度文献中的二十八宿,出现时间就要晚得多。日本天文学家新城新藏从天文学的角度推断,认为印度的二十八宿可能是经由中亚而传入印度的。

按照中国古代星宫绘制的星图

反过来,中国古人其实也知道黄道十二星座的说法。大约隋朝时期,随着佛教传播和文化交流,我们通过印度了解了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星座。隋开皇年间翻译的《大方等日藏经》,首次把黄道十二星座翻译成中文。唐代时,更有连续四代在国家天文机构司天监、太史监供职的印度裔瞿昙氏家族。不过黄道十二星座并没有对中国古代星座的命名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在其传入前,中国人已经有了很系统的天区划分。

星座是人们对恒星,也就是从地球上看,位置关系基本固定的星星的记忆方式。有趣的是,世界各地人们眼中的星座,也有着不少相似性。在地球上,相同纬度的人们,夜晚看到的星空基本都是相同的。像是天狼星、心宿二、猎户座腰带三星、昴星团、北斗七星这样醒目的星星,历来都吸引着北半球先民们的目光。不可否认,星座的划分中存在一些文化交流因素,但也有人类共同心性所致的奇妙趋同。

爱尔兰民族主义者的犁地七星标志

比如北斗七星,它是北天极附近非常有代表性的几颗恒星。在中国,北斗被描绘成斗,也就是勺子的形状,无独有偶,在北美,北斗也被称为Big dipper(大勺子),而在古代的爱尔兰,人们把北斗看成是耕地用的犁,古代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匈牙利人把北斗看作是货车,印度人把北斗看作是七位智者,而玛雅人则认为北斗代表着七只金刚鹦鹉。虽然用来辅助记忆的称呼各不相同,但大体上,都与这七颗星脱不开关系 其实在人类文化中,有非常多看似有关,但其实来自于分别演化的巧合。

中世纪伊朗天文学家阿尔苏菲绘制的仙女座

至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星座,含义又和古代有所不同 古人所说的星座,大多只是天上一些亮星的组合,而今天的星座,则是对天区的具体划分方式。用地图做类比,古代的星座就像上海地铁的线路,而今天的星座,则类似静安区、长宁区这样的块状划分。

大航海时代之后,北半球的学者观测到了一些之前从未见到的南天星体。603-1752年间,德国天文学家巴耶、1690年,波兰天文学家赫维留、1752年,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相继命名了剩余的南天星座。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审议,于1922年正式确定了全天的88个星座,并在1930年正式确定了星座的界限,这便是今天所说的全天88个星座的由来。

*在确定88个星座之前,法国天文学家拉朗德、莱蒙尼耶也提出过自己的星座划分,但最终没有被大众采纳 比如今天所说的象限仪座流星雨,就得名于拉朗德提出的象限仪座,但今天的星座中,并没有这个星座。

十二星座:其实早在千年前就传入中国

很多人都以为,星座是近20年才红火起来的命理学概念。但在遥远的古代,星座早就已经为当时的人所熟知。其中也就包括生活在东亚的中国人。大约在距今1000年前,接近现代理念的星座划分就已经传入。

用于天文记录的古巴比伦泥板

十二星座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当时的占星家把整条太阳运行的黄道从春分点开始分割,总共分成12等份。每一份都单独叫作“宫”。所以,星座在其诞生的早期就有了今人熟知的“黄道12宫”叫法。

但这时的“黄道12宫”只是用来辨别方向,属于纯粹的天文学范畴。其核心理念与观测方法,被雕刻在一部叫名叫《当天神和恩利勒神》的泥板书中,逐渐流传到了古希腊。

希腊人的天文水平 又胜过巴比伦一筹

希腊人因需要在各地航海,就必须掌握更加精准的天文学知识。不仅可以在远距离航行中判定方位和方向,也可以熟悉掌握适合航海的季节。因此,古希腊的天文学水平一度位居各文明之首。

在此基础上,希腊人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将“黄道12宫”与希腊神话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后世的十二星座概念。此时的星座已经超出天文学范畴,衍生出对命理、性格等方面的一整套判定体系,成为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星座神话 正式成形于古希腊人之手

经历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式的十二星座理念开始传入印度。此前的印度人,对于星座等天文学的理解,还停留在古巴比伦时代。在迅速吸纳了新的希腊天文学之余,也将星座传说收入囊中。就连佛家文化也加以接纳。

后来的隋唐时期,来自印度的高僧--耶连提耶舍,翻译了名为《大方等日藏经》梵文经书。其中主要阐述了大乘六波罗蜜法和诸法性空思想。除此之外,还涉及天文、地理、历法等方面的内容。

隋唐时传入的 《大方等日藏经》

吸收希腊天文学概念的印度式星座,也就在这个时候正式进入中国。虽然在更早之前,原始的星座概念也已经为东亚各地区所熟知,但同样使用的是旧巴比伦体系。由于地理阻隔的限制,希腊化时代的北印度天文成果,一直到千年后才正式被中土学者所接纳。

在这部佛经中,就很多翻译用词,直接决定了我们今天对十二星座的称呼。例如:9月的射神、10月的摩羯之神、11月的水器之神、12月的天鱼之神。此外也不乏1月的特羊之神、2月的特牛之神、3月的双鸟之神、4月的蟹神、5月的狮子之神、六月的天女之神、7月的秤量之、8月的蝎神。

千年前的国人 就已经有了完整的12星座理念

这些名称虽然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十二星座并非完全一致,但却能与之完全对应。任何有些浅显星座认识的人,都可以从这份名单中发现自己的所属星座。

在后来的敦煌61窟壁画中,也有十二星座图案。其开凿时间在五代的归义军时期到后来的西夏统治时期,最晚不超过元朝。无论谁人当家,都是相对外向而开放的时代。一度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载体的佛教,便在这些阶段内非常繁盛。自然也就有了十二星座形象。

著名的 敦煌61窟壁画

1971年发现的河北省张家口市下八里村辽墓,在其墓后室顶上也有十二星座图。里面是二十八星宿,外围是瓶子、螃蟹、羊、蝎子等典型的星座代表符号。其中除了一个图案被打了盗洞外,其他都能与今天的十二星座想匹配。

下八里村辽墓顶部的12星座符号

随后出土的北宋《陀罗尼经被》上,也有天秤、双鱼和射手等星座图案。由这些图案可以看出,十二星座在中国流传已久。

北宋时期的《陀罗尼经被》

到了晚清时期,康有为在他的《诸天讲》中,最终将十二星座名称确定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样式。又过百年,这些星座将成为很多懵懂者去理解社会和人性的初级自学教程。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305/1709229968405581.html
上一篇:星座的婚配,星座的婚配指数
下一篇:星座手抄报,星座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