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社科】中国有多少带“口”的地名?它们有多重要?
口蘑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这种圆滚滚的白色蘑菇,为何以“口”字命名?
各式各样的口蘑。来源/纪录片《冀味儿》截图
在中国,口蘑的主要产地在内蒙古草原、坝上草原等地,其名虽为口蘑,但并非仅仅包含一种,青腿子蘑、香杏、黑蘑、鸡腿子、水晶蕈、银盘、蒙西白蘑等,都属于口蘑。而这些五花八门的蘑菇之所以拥有同一个名字,归根于河北的张家口这个地名。
去年,一场冬奥盛事让塞外山城张家口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但早在明清时期,张家口就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边贸重镇闻名,成为内蒙古通往内地的交通枢纽、草原物资进入内地的集散地,也成为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起点。草原蘑菇作为商品从张家口一带集散运往全国各地,便在口耳相传中被赋予了“口蘑”之名。
相较于以山川河水等地理要素命名的地点,当今中国地名中带“口”字的城市并不多,如汉口、周口、龙口、海口、营口等,都是当地举足轻重的枢纽城市。地名寥寥几字,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隐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
地上之口,至关重要
口,本义是动物的嘴,它是消化系统的起端,是影响人全身健康和生活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字的本源出发,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些以“口”字命名的城市为何如此重要。
用“口”的本义来赋予名字的城市较少,但也有,如深圳的蛇口。它处于南头半岛的顶端,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只腰细头大的蛇头突入海中,地处半岛最顶端的六湾构成了一个更小的半岛,形似蛇头张开了大口,故此得名。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用“嘴”字来代替“口”字,如浙江省舟山市六横岛的老鹰嘴、湖南省吉首市的龙鼻嘴、贵州省遵义市的三角嘴、辽宁省锦州市的龙王嘴子,都是以口之名比喻地之形。
口的引申义指内外之通道,包括路的通道、水的通道、山的通道,乃至器物的通道。但一些以器物之口为名的地点,多是比喻或象征,并非实指。比如著名的都江堰宝瓶口,并非是真宝瓶之口,只是功能奇特,是控制都江堰内江进水的咽喉,所以有宝瓶之口的美名;北京、重庆均有磁器口,但并非当地地理版图像瓷器之口,而是盛产瓷器的集中之处。
以“口”来代指陆路、水路和山路通道的地名就数不胜数了。陆路之口如岔口(山西省古交市)、三岔口(河北省赤城县)、四岔口(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七岔口(陕西省洛南县)、大路口(安徽省泗县)、小路口(山东省梁山县,这里也有大路口)、张路口(山西省泽州县)、马路口(江苏省丰县)、驿马口(河北省染源县)、马市口(河北省怀安县)、柳树口(山西省晋城市)、五里口(河南省新郑县)、官道口(河南省灵宝县)。
山路之口如峪口(北京市平谷区)、黑峪口和罗峪口(山西省兴县)、南口(北京市昌平区)。有些山口和隘相关,山西省左权县的东隘峪口和西隘峪口,福建省建宁县的船顶隘口和上杭县的龙峰隘口,青海省久治县的红云隘口,四川省达州市的隘口皆是此类。边界地区的山口也较多,四川省德格县有雀儿山口,青海省格尔木市南有昆仑山口和南山口,西藏自治区安多县有唐古拉山口及藏北喀拉米兰山口和克里雅山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界线上有喀喇昆仑山口、因地拉科里山口、乌孜别里山口、吐尔尕特山口、阿拉山口......
水路之口,如水口(广东省广州市)、川口(青海省海东市)。一些水口多是两河交汇之地:重庆市武隆县的江口,在芙蓉江和乌江的交汇处;江西省瑞金市的庄口,是贡水和廉江交汇处;广东省封开县的江口,是西江和贺江交汇处;梅州市的松口,是梅江及其支流交汇处;江门市的水口,是潭江及其支流交汇处。外流入海的水口更是多不胜举:辽宁省营口市的辽河口、凌海市的大凌河口,河北省昌黎县和乐亭县之间的滦河口、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灌河口、射阳县的射阳河口、上海市的吴淞口、福州市的闽江口都属此类。
口与关也有关系,特别是长城的关口。北京市密云区的古北口、怀柔区的汤河口,河北省遵化市东北的喜峰口、赤城县的独石口和张家口,山西省右玉县与内蒙古交界的杀虎口,都曾是长城的重要关隘。
万里长城。来源/《北京冬奥纪实》截图
不过,以“口”字为名的地点,有时也会造成误解。例如“通海口”一名,人们初次听说或许会以为在沿海地区,但它实际上位于素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通海口在没形成集镇之前,只是通洲河流入仙桃市时的一个较为活跃的小码头,到清代中叶,这里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集镇。由于当时陆地交通不发达,大量的土特产品都要用船只从通洲河运往武汉、上海,进口的商货也由这条水路运来。因此人们认为这里河通江、江达海,与海相通,便称此地为通海口。
“口”路繁多,上述难以全部概括,但名字里带“口”字的地方,往往都占据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体现出独特且明显的区位优势。
“口”字地名背后的故事
张家口:来源于城堡之名
与上述地名不同的是,张家口虽然以“口”命名,但却与山水无关,而是以姓氏赋名,其背后,是历史长河中政治、经济不断改变的原因。
张家口地处京晋冀和内蒙古交界处,距北京约180公里,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为北方重镇和通往蒙古和俄罗斯及东欧市场的陆路商埠,有京畿门户和首都北大门之称。但在明代之前,人们只将这个东、西太平山之间的山口称作“隘口”或“隘口关”。它的地名来源于现在张家口桥西区的堡子里一带,这里的发展是整个张家口逐步繁荣的历史见证。
今天的张家口地理位置图。底图/天地图
堡子里,明代时属京师宣府镇(现宣化区),为万全右卫城所在地,是长城防线的要塞。宣德四年(1429),指挥使张文在此筑城堡,名“张家堡”。张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东、南各开一门,东曰“永镇门”,南曰“承恩门”。嘉靖八年(1529),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清时,张家口北属口北三厅(多伦诺尔厅、独石口厅、张家口厅),南属宣化府(治今宣化)。十七年(1928)设察哈尔省,张家口为省会。1952年,察哈尔省建制撤销,察南、察北两专区合并后称张家口专区,划归河北省。
渐渐地,张家口成为城堡的专称,也从一个自然地理称呼走向了社会聚落名称。至今,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依然是人们公认的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系。
汉口:曾经名叫“夏口”
还有一个地名,虽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却不是同一个地方,反而是在民间口口相传中“被迫”易名的,这就是汉口。
南北朝以来,在文献和墨客骚人唱和之作中,常可看到汉口之名。唐肃宗时任监察御史刘长卿的诗作中就有“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之句。宋代诗人范成大途经武汉地区时,亦有“隔日解维小泊汉口”的记述。不过,古代诗文中的汉口,并不在今汉口,这是因汉水入江之口多有迁变之故。
曾经的“武汉三镇”分布示意图。底图/百度地图
如今的汉口,在古代被叫做“夏口”,这是由于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汉水在今湖北丹江口市以下之河段,也被称为夏水。从明中叶到清中叶的三百多年间,夏口因商而兴,成长为一个迅速发育、闻名遐迩的名镇,造就了“五百年前一荒洲,五百年后楼外楼”的发展奇迹。在长江的冲刷下,曾经那个与武昌隔江相望、与汉阳连为一体的荒洲,演化为一片满滩芦花、鱼跃鸢飞之地。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的货物,皆在这里中转。由于在汉江边,来往的商人便把此地称作“汉口”,久而久之,这种叫法渐渐成了习惯,取代了夏口这一古称。
走西口:人口大迁徙的通道
说到口字地名,人们公认张家口为“东口”,多伦诺尔为“北口”。从明朝中期开始直到初年,还有中原地区人民向西部迁移的“走西口”一说。那么这个“西口”,具体在哪个位置?
在古代,边塞地区的“口”由来已久。为防止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历代统治者都要在与游牧民族接壤的险要地段建立防卫要塞,通常简称为“塞”。而“口”往往专指长城的关口。
人们将长城内的地区叫“口里”,长城以外的地区叫“口外”。明代朝廷先后在长城沿线的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宁夏、甘肃等九边地区遍设卫所,并屡次修建长城,广置“屯”“关”“堡”“墩”。明朝开展的互市贸易基本在这些卫所附近展开,借助原有固定的市场,很多地方便逐渐演化为塞内外的贸易关口,当时也被称作“旱关”,如河北的张家口、迁西县的喜峰口,北京密云县的古北口,以及历史上最早的“西口”——山西北部右玉县境内的杀虎口。
长城沿线早期的各个关口中,杀虎口之所以可以作为唯一与“东口”——张家口相对应的“西口”所在地,其原因不仅在于地理位置上的直观对称性,而且反映在它们所共同具备的军事功能以及社会经济功能上。
杀虎口坐落在万里长城脚下两省区(山西、内蒙古)、三县(右玉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的交界处。秦汉伐匈奴、隋唐征突厥、宋抵契丹、明御蒙古,都在这里屯兵设卡,是游牧民族和汉民族征战的军事要地。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新疆等地区,铺展开一部荡气回肠的移民史和创业史。
营口:起源于清朝的小渔村
在中国辽东湾东北岸,还有一个带“口”字的城市——营口。营口地区历史悠久,早在2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营口就已出现繁衍生息的人类祖先。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它都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先后作为青州(夏)、营州(商)、幽州(周)、辽东郡(战国及秦)、安东都护府(唐)、盖州(金)的领地存在。由于这片地区位于辽河下游入海处,因此有“辽口”之名。
明朝以来,辽河流域土地被大量开垦,两岸居民逐渐增加,渤海湾捕鱼的渔民也开始在河口处临时居住。由于辽河河道的淤积,原本位于辽河中游沈阳、辽阳等地的海、河运转中心逐渐下移。辽河入海口的左岸,曾经是块出没在海潮中的大芦苇荡,经辽河水泄,大量泥沙淤积成陆。道光四年(1824),这块陆地上出现一个小渔村,初取名“没沟营”。朝廷准许蒙古巴尔虎人在此放牧。他们的窝棚连接成片,远看就像军营一般,人们就简称这一带为“营子”。营子地处辽河口,道光十年(1830)正式改称营口。1861年,营口开港,成为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的门户。如今的营口市,正是起源于当年那个小渔村的名字。
海口:江河入海之口岸
海口,顾名思义,即江河入海的地方,没错,海口市正是因为地处南渡江入海处而得名。但在宋代以前,尚未有“海口”这个名字。因为当时的海口市还形成琼·雷之间的渡海港口,琼州和雷州渡海贸易的港口叫“白沙津”。
唐贞观五年(631)将琼州州府设在府城,白沙津是州府的外港,设有古渡驿站,成为海南岛与大陆往来的交通要冲。北宋时期,始建“海口浦”,作为当时商船泊集的港口,范围涵盖了如今的海口市区及海甸岛。海口浦正式开埠,逐渐代替白沙津而成为海南物资进出的主要海港,并在侨民日增、商贾云集的繁盛发展中成为琼州门户,海口这个地名也被沿用下来。
周口:因水得名,因水而兴
在中原地区,也有一个和海口一样因水得名、因水而兴的“口”字城市,这便是河南省周口市。
周口以姓氏赋名,这与当地的人文历史脱不了关系。
周口境内的川汇区地处准河支流——沙河、颍河、贾鲁河汇流处,沙颍两河横穿市区,贾鲁河自河北来交汇,市区分成河南、河北、河西三个区域,三岸夹河,形成鼎足之势。
明朝初年,附近农民为了交换农副产品,在沙河北岸、贾鲁河西侧依岸结寨,形成双日集市,名为“永宁集”(今西老寨)。永乐年间(1403-1424),淮河、颍河、沙河漕运得到开发,沙河南岸的子午街又新开辟了一个贸易市场,形成单日集。但永宁集与子午街集市被沙颍河阻隔,商旅不通,物资交流不便,于是,一周姓船户便在子午街北口开辟了一个渡口,用以摆渡来往客商和交流物资。当时的人们称该渡口为“周家埠口”,周家口由此而得名。后来人们简称其为“周口”,此名沿用至今。
这些在白云苍狗之中依然流传下来的带“口”字的地名,人们吟之于口、铭之于心,其背后承载着一方百姓的集体记忆和乡土情怀,在千百年来变迁、延续、传承。
参考文献:
[1] 潘先军:《司·寨·亭·门·口·隘——地名通名用字文化谈》。
[2] 刘建生等编著:《走西口》。
[3] 《辽宁地名丛书》编辑室:《辽宁省县名志附省暨各市地名称简志》。
[4] 郑道雄主编:《海口市城建志》。
[5] 周口市委政策研究室编:《周口崛起之路》。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盘点把天聊死的“口”字旁汉字(一)
随着聊天软件的普及,QQ、微信逐渐成了日常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见字如面”是主要交流形式,但文字传达的信息有时并无法准确传达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听不到对方的语调与神态,更看不到对方的肢体语言所传递的辅助信息,所以不可避免会出现“会错意”的情况。而语助词在聊天软件中似乎成了一种“雷区”,能迅速主动或者被动地终止聊天。
《红楼梦》有“金陵十二钗”,我们不妨来个“聊死十二字”。相信看到这里,你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几个字,比如:呵呵,哈哈,哦哦……
第一名:呵
一般情况下,因为语用的习惯性(现代汉语语言多用双音节词),所以“呵”会成对出现,即“呵呵”。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杀伤力十级的把天聊死的双音节叠词。现代汉语字典解释“呵呵,象声词,笑声”。本无含义,但从文字读来,却是扑面而来的冷笑、无所谓的意味儿。当然,具体情况视对方习惯和双方聊天话题而定。
第二名:哦 嗯
这两个字,加上“。”“?”“!”会有神奇的语言表达功效。同一个字,只需要标点符号辅助,便可以达到多重表达效果。加上问好,表示疑问、不解、询问对方;加上句号,意思就简单多了,那便似历代皇帝都用过的批语——“知道了”,也似“阅”,就像学生写了一个月,老师写了一个“阅”。
未完待续
口罩究竟怎么选?怎么戴?怎么摘?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增加,大家对于“戴口罩”的意识越来越强了,但该买哪种口罩,怎么戴口罩,怎么摘口罩?这里面都有不少学问。
这么多口罩,怎么选?
一般来说我们常见的防护类口罩有三种,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以及普通棉纱口罩。
防护口罩(N95、KN95)
我们常说的N95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表示非油性颗粒过滤,“95”则表示过滤效率不小于95%。KN95是符合中国GB2626强制国标的口罩,和N95类似(如果口罩上只标有“95%过滤细菌”,并不算N95口罩)。N95口罩对于一线防护人员和疫区隔离人员,有着至关重要的防护作用。因为病毒不会单独存在于空气中,而是依附于空气中的颗粒悬浮物来传播,比如口腔中的飞沫。飞沫直径一般为1-5微米,N95、KN95口罩可以隔绝0.075微米的颗粒达95%,因此能有效防止病毒传播。
常用的N95口罩分为两种,一种是蓝色的有医学认证的防生物口罩(1860/9132),另一种是白色的普通防尘口罩(8210等)。尽管说蓝色防生物口罩的防病菌效果更好,但白色的防尘口罩也能阻隔绝大部分的细菌微生物,两种口罩都有防病菌效果。蓝色医用防护口罩目前极为紧缺,都优先为前线人员提供,所以对于大多数小伙伴来说,选择白色的N95口罩已经足够了。
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和舒适层,蓝色一层为防水层,白色一层为舒适层,因此佩戴时需要蓝色向外、白色向内,切勿戴反了。相对比N95口罩来说,医用外科口罩只可以阻挡70%的病原菌,而且有效期短,只有4小时左右,而N95通常在24-48小时。
普通棉纱类口罩
普通棉纱类口罩大多都是由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材料制作,材质本身不够致密,因此大多数可能只能阻挡36%左右的病原菌。当然,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并且远离疫区,作为防止飞沫传染、自我防护、降低感染风险,选择9层以上纱布口罩,也是一种选择,而且好处是可以清洗,反复使用。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虽然大家都知道戴口罩,但依旧有不少小伙伴不知道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N95/KN95口罩
注意事项: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夹,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N95口罩建议不要清洗重复使用,普通环境下,有效使用期限是1-2天左右,复杂的高危环境,建议8-12小时丢弃,如有污损情况立刻丢弃。
医用外科口罩
注意事项:医用外科口罩也是一次性的,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尽量不要用手触摸完外面再触摸里面,以免造成细菌交叉污染,每使用4小时更换一次。
如何正确摘口罩
即便已经了解如何戴口罩,但如何正确摘口罩,并不是那么随便。
正确摘口罩
1. 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
2. 不要触碰口罩的内表面
3. 不要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 不要直接放在包里、兜里等处,容易造成持续感染风险,可以由内向外反向折叠后,用自封袋包装。
5. 摘口罩的时候,尽量避免污染区(外面),主要摘下耳挂。
最后,还需要向各位小伙伴强调,如果实在购买不到N95,不管哪种口罩都可以佩戴。在人群密集的场合,戴了就比不戴强,防疫防护,人人有责。
一年级下册语文偏旁和书写规则专项练习,家长都收藏了!
参考答案:
第一张,很简单,答案都在课本找。
第二张,是对生字以及书写规则的总结,需要记住。
7、笔画规则。
(1)“白、回、国”的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我还知道目、耳、日、田、四也是这样写的。
(2)“主、门”的笔顺规则: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书、我”的笔顺规则: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8、偏旁运用。
(1)“吃”、“叫”都有口字旁,口字旁的字大多与(嘴巴)有关,我还知道吹、咬、吸也是这样的字。
(2)“提”、“捉”都有提手旁,提手旁的字大多与(手)有关,我还知道拍、提、抓也是这样的字。
(3)“跑”、“跳”都有足字旁,足字旁的字大多与(脚)有关,我还知道踢、踩、踏、跃也是这样的字。
(4)“蚂”、“蚁”都有虫字旁,虫字旁的字大多与(昆虫)有关,我还知道蜻、蛇也是这样的字。
(5)“桃”、“林”都有木字旁,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植物 )有关,我还知道李、杏也是这样的字。
(6)“烧”、“炮”都有火字旁,火字旁的字大多与(火)有关,我还知道灭、灯、灰、灿也是这样的字。
(7)“脸”、“肚”都有月字旁,月字旁的字大多与(身体)有关,我还知道腰、腿、膀也是这样的字。
(8)“明”、“晴”都有日字旁,日字旁的字大多与(太阳或时间)有关,我还知道时、早、晚也是这样的字。
第三张是一年级下册古诗词以及歇后语的积累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