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简介
“斩蛇起义”是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前的历史典故。讲述了刘邦在丰西泽斩蛇,之后隐匿于芒砀山,举起反抗暴秦的义旗的故事。 这一故事普遍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京剧里面的《白蟒台》、《萧何月下追韩信》、《大保国》对此均有描述。
出处
历史典故,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原文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①,徒多道亡,自度比②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③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④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⑤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秦始皇帝尝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⑥之。高祖即自疑,亡匿⑦,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注释
①骊山:指骊山陵,即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未登基之前就调动大量人力修葺,至死时尚未修完,骊山陵和长城、阿房宫一样工程巨大,耗费人力无数,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比:等到。
③逝:流窜、逃亡。
④老妪:年老妇人。
⑤笞:鞭打。
⑥厌:通“验”,验证。
⑦匿:隐藏。
译文
汉高祖刘邦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骊山也会被按罪被杀。于是走到丰县西的涸泽地带就停下来,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所有农民都放了。并且对他们说:“你们都走吧,我从此也要逃跑了。”这些农民中愿意跟随刘邦的有十多个。刘邦带醉行走在丰西泽中,让一个农民在前面探路。这个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趁着酒劲说:“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到前面拔剑将蛇斩断。蛇从正中间被分为两段。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说:“我儿子被人杀了,所以痛哭”。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人们以为她胡说八道、散布谣言,想打她,这个老太太突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到前面,刘邦才醒过来,人们报告了他这一情况。只有刘邦心里觉得很高兴,心生自豪感,跟随他的人越来越敬畏他。秦始皇曾经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于是亲自东游来验证,刘邦怀疑秦始皇说的就是自己,就躲了起来,藏到荒凉的芒砀山的深山老林中。吕雉和其他人都寻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迹罕至之处找到。刘邦觉得奇怪,就问是怎么回事。吕雉说:“你在的地方头上总有云气凝结,所以我们根据这一现象总能找到你”。刘邦听了很高兴,沛县中的人知道后,许多人都来归附刘邦。
地点
徐州丰县斩蛇沟,古称“丰西泽”。《三家注史记》记载:“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丰西泽,在(丰)县西一十五里。汉高祖斩白蛇於此。”
历史意义
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充分说明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道理。高傲的秦始皇自信的认为有了强大的军队、占尽地利的关中之地,再加上采用“焚书坑儒”这样的政令控制住了国家的精神文明传播,就可以自由自在的“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了。然而给人当长工的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轰轰烈烈的反秦斗争中不到三年就推翻了这个空前强盛、烜赫一时的秦帝国。
刘邦的成功不仅着实为当时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而且推翻了“君权神授”的封建统治思想,使人民开始觉得“皇帝轮流坐,来年到我家”的革命信条并不是不现实的。当然这也给后世的几任汉朝皇帝巩固自己真龙天子的传说制造了不小的麻烦,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忠孝仁义的思想确定为国家的教育准则后,汉朝的社会思想才逐步趋于稳定。这也为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地位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意义
由于司马迁于不经意之间在《高祖本纪》的这一段中多写了一句“蛇遂分为两,径开。”由此诞生出了一个神话故事:即“高祖斩蛇,平帝还命”:
故事的两个主要角色之一,一条普通的蛇变成了巨大的白蟒。刘邦斩蛇前,白蟒说:“你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刘邦一剑把白蟒从正中间斩为两段。所以西汉传到平帝,白蛇转投胎王莽,毒杀汉平帝,篡汉为新。后经光武中兴,平灭了王莽,才又恢复了汉室,建立了刘氏东汉王朝。而东西汉恰巧各传200余年。
在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张震佐老先生的扛鼎之作《东汉演义》中更是极力渲染刘王矛盾的因果报应。
后世纪念
斩蛇沟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成为天子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斩蛇之说,在丰县修建一庙,名为“白帝子庙”,斩蛇处的河沟名为“斩蛇沟”。这座白帝子庙就坐落于丰县县城正西、西去长安的古道之旁,离县衙(今县人武部之处)刚好为三十五里单八步,故而人们又将此庙称之为“三十五里庙”。由于人们嫌称呼“三十五里庙”拗口,后又改称为“三十里庙”。此庙宇建有大殿三间,前带走廊,有院墙、门面,门前竖一石碑,记述了建庙的原因、经过、位置以及它的意义。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黄水陷城,丰西一片汪洋,白帝子庙坍塌,水过后荡然无存。之后,人们又在原庙址之前建了一座“土地庙”。清仁宗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黄水再决砀山县的庞家林,“三十里庙”首当其中,村落庙宇再次夷为平地。自此,再无起庙,但“三十里庙”的村名却一直延用。
斩蛇碑
汉高祖刘邦斩蛇碑是后人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碑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主峰南麓。始建于汉文帝时期,多次重建,现存为复制明朝石碑。夜间光照石碑显现刘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称天下奇观。
史记中为何有刘邦斩蛇的记载?背后含义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史记 高祖本纪》: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这是记载在《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刘邦因为放走了囚徒,自己也带着十几个囚徒跑到了丰邑西面的沼泽地带,在这里遇到了一条蛇,喝醉酒的刘邦拔剑把蛇斩为两段,然后因为酒性发作,当场酣睡,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发现一个老太太在夜里哭泣,人们问他为什么哭,老太太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蛇,横在路中间,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死了。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明显就是编撰的,与此类似的记载,史记中还有很多,比如刘邦的母亲在大湖边休息,梦到一条苍龙盘在身子上,不久就生了刘邦,再比如吕雉说刘邦所处的地方有云气,吕雉总是能顺着云气的地方找到刘邦,这些都是神化刘邦的记载。
刘邦斩蛇起义
这些记载在今天看来有些封建迷信的意思,但在当时,百姓还是相信这个的,尤其是刘邦以赤帝之子的身份斩杀白蛇之子,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这涉及到古人的五德始终、五方上帝两个古老的哲学体系与祭祀文化。
五德始终指的是: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与五行学说相对应,这是华夏古老的哲学体系。
五方上帝指的是: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神农、中央黄帝轩辕、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这是华夏古老的祭祀文化。
这涉及到复杂的祭祀文化与一整套的哲学体系,想要从底层通过武力成为皇帝并不是造反这么简单,需要一整套的理论来证明自己是真龙天子,来看看刘邦是如何操作的?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可以看出秦国及后世大一统的秦朝的详细祭祀文化:
五方上帝
《史记 封禅书》: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暤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史记 封禅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史记 封禅书》:德公立二年卒。其後年,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
《史记 封禅书》:其後百馀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史记 封禅书》: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史记 封禅书》: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秦襄公是秦国的第一任诸侯,他居住在西边,自以为是少暤的代表,作西畤祭祀白帝。
秦文公梦见黄蛇,于是建立了鄜畤,用三牲大礼郊祭白帝。
秦德公在渭南建立密畤,以祭祀青帝。
秦灵公在吴阳设上畤,祭祀黄帝;设下畤,祭祀炎帝。
秦献公自认为是得了五行中属于金的祥瑞,因而在栎阳作畦畤祭祀白帝。
秦始皇统一天下为帝,有人说:黄帝是土德,夏朝是木德,商朝得金德,周朝是火德,如今秦朝改变了周朝天下,是得水德的时代,从前秦文公出外打猎,曾得到一条黑龙,这就是水德的吉祥物,所以秦朝崇尚黑色。
五德始终
畤是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从秦国历代君王的祭祀来看,秦国祭祀了青帝太昊、赤帝神农、黄帝轩辕、白帝少昊,唯独没有祭祀黑帝颛顼,那为什么刘邦斩蛇被解读为赤帝之子杀白帝之子呢?
先来解释一下秦国为什么是白帝?主要有两个原因:
1、秦国的地理位置在华夏的西边,而白帝少昊主西方,所以秦国被认为是白帝比较合理。
2、秦国历代君主祭祀白帝的最多。秦襄公、秦文公、秦献公三位君主祭祀的都是白帝。
那么白帝之子是谁?
白帝之子就是秦国君王,也就是天子,中国古代的君主是讲究君权神授的,皇帝自称为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天就是神,白帝是秦国祭祀最多的神,白帝的儿子那就是秦国的天子,也就是秦王,刘邦斩蛇背后的深刻含义就是指:刘邦杀死了秦王。
那为什么刘邦是赤帝之子呢?
赤帝神农
主要有三个原因:
1、赤帝神农主南方,楚国在华夏的南边。这是从地理方位的角度来解释的,秦国在西边,主祭白帝,楚国在南边,主祭赤帝。
刘邦起兵反秦是跟随项梁的,名义上的君主是楚怀王,刘邦反秦是打着楚国的旗号,当然要以楚国的祭祀为主。
2、楚国的祖先是祝融。
史记明确记载了楚国的世系,楚国的祖先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裔,颛顼有个儿子叫称,称有个儿子叫卷章,卷章有个儿子叫重黎,重黎成为帝喾的火正,火正是传说中的火神,也是上古时期管理火种的官职,帝喾赐予重黎祝融的称号,重黎的弟弟吴回继承火正之职,仍然称为祝融。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季连姓芈,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周文王时期,季连的后裔有一支叫鬻熊,鬻熊生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被周成王封在丹阳成为诸侯,楚国正式立国。
这是楚国的历史与世系,楚国王族因为是祝融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世代保管火种,所以崇火尚赤,赤帝是神农,神农也就是炎帝,祝融也是炎帝的后裔。
火正祝融
赤就是红色,火也是红色的,所以楚国崇尚赤色,也就跟着崇尚赤帝,史记上说刘邦是赤帝之子,也就是楚人的君主。
刘邦在被封为沛公后,曾经祭祀过战神蚩尤,并将战鼓和旗帜都染成红色,后世汉军的服装、旗帜均为红色,这就是崇尚赤色,沿用了楚国的习俗。
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 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这句话很有名,意思是说楚国哪怕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必然是楚国,秦统一六国,楚国最为无辜,楚国国君楚怀王还被秦国用欺诈的手段俘虏,最终客死秦国,楚国人一直认为楚怀王很可怜,对秦国有很大的怨恨。
当陈胜、吴广起兵反秦时,打着也是楚国的旗号,建立的国号叫张楚,这就是利用楚人对秦国的仇恨,项梁拥立的楚王也叫楚怀王,同样是这个原因,激起楚人反抗秦朝的决心。
诸多因素加在一起,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刘邦神话为赤帝之子,也就是楚国君主,然后刘邦斩蛇,就是赤帝之子斩杀白帝之子,也就是楚国君主斩杀秦国君主,暗喻反秦正义的旗号,这就是背后的深刻的含义。
刘邦
最后再说一下五德,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对应一个,如此循环,如果按史记的记载,黄帝是土德,夏朝是木德,商朝得金德,周朝是火德,秦朝则是水德,那汉朝是什么德?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因为秦国祭祀过四帝,唯独没有祭祀黑帝,于是建立北畤,祭祀黑帝,关于汉朝应该属于哪一德,在汉朝有过激烈的争论,并且不是固定不变的。
刘邦时期,汉朝是水德,因为汉承秦制,汉朝不仅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也继承了秦朝的水德,到了汉文帝时期,公孙臣上书说:秦是水德,如今汉朝继承了它,汉朝应该受土德。
丞相张苍认为:汉朝应该是水德,颜色应该崇尚外黑内赤,才能与五行之德符合。
贾谊、公孙弘却认为汉朝应为土德,到了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认为汉朝是火德,崇尚赤色,才最终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