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星座,沈阳中环星座

日处理垃圾超千吨!中山首个有机垃圾资源化项目转入商业化

磨刀门水道旁,金钟山下,垃圾运送车辆每天繁忙进出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下称“南部基地”)。南部基地是目前中山市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也是全市首个有机垃圾资源化项目的所在地,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1004吨/天。

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采用BOT 特许经营模式运作,由国内有机废弃物生物科技资源化龙头企业——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朗坤集团”)投资、建设、运营,后者针对项目专门成立了子公司中山市朗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从2021年12月10日进料启动,经过1年多的试运行,该项目从今年7月起已正式转入商业化运行。

中山是目前全省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十个城市之一,也是全省最早一批建成可满足全市有机垃圾处理需求设施的城市。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是生活垃圾处理中的细分领域,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商业化运作,标志着中山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进入由市场主导的新阶段。

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园区“零臭味”,用电自给自足

从中山市中心城区驾车,经古神公路前往南部基地,在路上远远就可看到几个“大油罐”,这是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厌氧系统。经过前端处理的厨余垃圾,就在这些“罐子”里完成发酵等处理流程,最终产出甲烷等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等产品,实现资源化的变身。

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占地面积并不大,不足南部基地总面积的1/10。这个“小园区”是南部基地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园区建筑按照有机垃圾处理流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预处理部分,另一个是联合厌氧处理部分。

看似简单的功能布局,却包含了多项细分环节。“相比一般的生活垃圾,有机垃圾处理时间相对更长,处理方式也更加‘精细’。”朗坤公司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副总经理王政顺介绍,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主要接收处理餐厨垃圾、家庭和其他厨余垃圾等有机垃圾。项目采用“分别预处理+联合厌氧+资源化利用”的工艺路线,有机废弃物经过杂质分选、破碎制浆、高温灭菌、油脂提取等预处理工作后,形成混合浆料,被输送至厌氧发酵系统进行联合厌氧发酵处理,最终产生清洁电能、沼气、生物柴油等清洁能源和绿色有机肥原料等资源化产品。项目最终产生的废水将得到有效处理,产生的废渣也将进入垃圾焚烧发电等渠道,得到利用处置。

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厌氧系统。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朗坤集团在项目中投入了多项新技术,破解处理痛点。

臭气问题是有机垃圾处理的一大难题。走进朗坤集团中山项目园区,记者没有闻到异味,这得益于有效的臭气控制措施。在运输环节,项目采用全密闭收运车辆。处理车间和物料处理设备也全密闭,且采用负压收集装置,防止异味外泄。在车间内部,项目采用“生物除臭+化学洗涤+植物液”三种工艺,对臭气进行综合处理。

在处理环节,传统厨余垃圾处理生产线存在设备多、故障点多、杂质与有机质分离效率低等问题。对此,朗坤自主研发了厨余垃圾超高压分离技术,处理工序有效压缩,有机质分离效率也得到提升。

朗坤还自主研发了“LCJ厌氧发酵技术”,对餐厨垃圾、家庭和其他厨余垃圾等有机固废进行联合厌氧发酵协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项目目前日产沼气3万立方米,可发电6万度,日产蒸汽量约30吨,每年可产生约1500万度清洁电能,园区用电用热自给自足,并有“余电”出售给国家电网。

终端“吃不饱”,收集网加快升级

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对收益管理更加精细,对市场的动向也更加敏感。

目前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共有57辆密闭运输车,在全市布局了13个厨余垃圾转运站,已对全市1644个餐饮单位和集体饭堂等开展餐厨垃圾收运工作。而家庭和其他厨余垃圾、粪污这两类有机固废,则由中心城区和各镇街的环卫队伍负责收集运输。

王政顺指出,由于原有的垃圾收运体系仍正调整适应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收集量有待提升,处于链条终端的资源化处理项目仍有富余的处理空间。项目设计处理能力约为1004吨/天,目前日处理量约700吨/天。今年以来,朗坤中山项目加大市场摸查力度,推动更多餐饮单位签约合作,纳入项目的资源化处理网络,拓展项目的边际效益。同时,项目也积极配合联动中山市和各镇街,推动收集点升级。

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内部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实施有机垃圾处理项目,不仅仅是一种市场行为,更是城市低碳和安全发展的一项战略。与一般生活垃圾相比,有机垃圾富含有机质,同时也有更多水分。从生活垃圾中分离有机垃圾,可有效减少垃圾的体积和重量,减轻垃圾焚烧厂的负荷,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用焚烧方式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本身是一种环保措施。但如果垃圾中含水量多,就不易焚烧,这时垃圾焚烧厂不得不添加燃料助燃,这反而增加了碳排放。”王政顺介绍,将有机垃圾单独分离出来进行处理,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升垃圾焚烧处理的效率。此外,有机垃圾处理项目还可促进资源回收。经项目处理后,有机垃圾可产出沼气,用于发电,产生的油脂可以生产生物柴油,还可生成有机肥料。

有机垃圾进入资源化利用渠道,与市民最直接相关的可能是食品安全问题。餐厨垃圾如不规范收集处理,易被提炼制作为“地沟油”或用于制作动物饲料等,导致食物链污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王政顺表示,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设计处理容量与中山市的城市常住人口总体匹配,可满足城市对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需求。随着收集网络拓展,项目可有效消除有机垃圾处理问题带来的隐患。

打好“全民战”,前端分类是关键

在终端处理环节,项目也面临着多种需多方联动方能破解的难题。

在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中控室内,工作人员可通过监控视频,看到项目每一个环节的实际运作情况。在预处理环节的监控画面中,塑料袋频繁出现。这些塑料袋是前端收集环节不彻底的结果,在处理过程中,须进行分离处理。

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运作情况。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处理终端面临的这一“烦恼”,反映出分类收集前端存在问题。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倡导“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其中,“干湿要分开”主要针对市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要求市民在投放时进行“破袋”处理,将厨余垃圾与塑料袋等进行分离,方便后续运输和处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这项要求落实却面临挑战。

坦洲镇中环星座小区是该镇生活垃圾“真分类”6个试点小区之一。2021年,试点工作刚开始不久,干湿垃圾混放较为常见。针对这一问题,坦洲镇在试点小区引进了督导员,在投放点监督和指引居民投放。此外,该镇还专门从上海采购了一批“分拣器”,分发给督导员。一旦居民没有做到“干湿分离”,督导员可使用“分拣器”,割破装盛厨余垃圾的塑料袋,实现干湿分离。

在生活垃圾分类这项新风尚前,中山各镇街和社区都在开展探索。从2020年起,中山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至今已超过1000天。从探索适应到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已逐渐成为中山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的东区街道夏洋社区共有27个居民小区,目前大部分物业小区已常态化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做到干湿垃圾分离。部分小区还劝导周边的沿街餐饮单位定时定点在小区内投放厨余垃圾,其中万丽豪庭和恒信花园小区,每天就能回收厨余垃圾约150-200公斤。

在东区街道夏洋社区党群副书记李敏英看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关键要靠市民个人认识和自觉。夏洋社区有不少居民小区为非物业小区,建设时间超过30年,居住者多为租户。在这些老旧小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难度更大。为提升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东区街道和社区定期开展生活垃圾主题宣传活动,同时通过奖励和表彰的形式,调动物业公司和市民参与。

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山启动立法程序。2021年10月1日,《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实施,中山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此进入法治阶段。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指引,其中明确指出:“厨余垃圾应当在指定时间段投放至厨余垃圾收集容器;使用一次性收纳袋装纳的,应当破袋投放,并将收纳袋另行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新法规为执法提供了依据,仅2023年以来,全市垃圾分类执法立案数量就有29宗。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将迎来新的处理增量。据介绍,项目最大处理能力可达1300万吨/天,可应对新的处理需求。

【声音】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群:

充分考虑群众生活习惯 科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从2020年起,中山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至今已超过1000天。今年也是《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实施两周年,中山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迎来里程碑。

在住建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中山市从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连续六个季度在全国86个中等城市排名第7位,评估结果属于第一档“成效显著”,在全省中等城市位列第一。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群表示,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中山生活垃圾工作都可圈可点。中山市已基本完善了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的设施配套,除了前端分类收集,在中端收运和末端处理环节,中山也在发力,推动全链条分类。

在前端,中山各类场所分类收集设施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区居民小区分类投放收集点升级改造率为73.09%,在全省属于中上水平。另外,中山市打造了300多个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数量上排全省前十位。

在处理终端,中山是当前全省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十个城市之一,也是省内最早一批建成满足全市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已建成三大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焚烧总处理规模7710吨/日。其中,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全省16个国家AA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之一。

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陈群指出,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中山市应在已有的良好工作基础上,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尤其是在深化社会参与、健全收运回收体系、完善常态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发力,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市民的生活习惯。

一是应加快完善分类体系。科学确定投放地点、投放时间、投放容器种类容积数量等,推动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严格落实非投放时段“撤桶关点”,发挥桶边督导员、志愿者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废旧纺织物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工作,探索低价值可回收物系统性的回收政策与措施。

二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力度。抓实抓细垃圾分类工作,充分考虑群众生活习惯,利用居民议事制度,讨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进度,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科学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三是统筹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区域平衡性。镇街之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部分镇街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稍显落后。总结先进示范镇街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镇街;反思过往工作中的不足,总结教训,让后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区域少走弯路。

陈群指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立法,也是推动分类工作落地的有效举措之一。《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已落地实施两年,中山应继续用好这一抓手,通过落实管理责任人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社会监督等举措,确保执行有温度,也有刚性。

【采写】南方+记者 雷海泉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作者】 雷海泉;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307/1709219971382486.html
上一篇:乐基儿星座,乐基儿星座血型
下一篇:乔丹什么星座,乔丹是什么球星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