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多次谩骂胡适!为何胡适从来不还口?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自嘲诗,后半句不清楚,但是前半“骂句”,那真是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代的文人基本上都没能逃过鲁迅的毒嘴,尤其是胡适。
在文化阵地上,鲁迅胡适虽为“双子星座”,但二人却并未因此成为互敬互爱的知交,和生死与共的战友,相反,他们之间还发生过很多不快,鲁迅还在文章中多次讥讽胡适,将他作为自己批判的对象,本来可能的文坛佳话,却以二人互为陌路而留下了文化史上的遗憾。
胡适和鲁迅的关系本来不错,两人都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而鲁迅之所以从一个小吏,成为中国的文豪,主要是在于为《新青年》写稿。而胡适就是《新青年》的重要负责人。没有胡适的大力支持,鲁迅不可能有后来的地位。其实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和鲁迅是并肩作战的,在这场运动中,胡适是帅,鲁迅是将,两人都提倡白话,提倡与科学,可谓是志同道合。
在胡适看来,骂他并非全是坏事,只要不过分,都是可以接受的。相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骂你痛处,反而让你觉醒。这就是他被鲁迅骂十余年而不还口的最真实理由。
他是折服鲁迅的才华,也认可了鲁迅的为人。他了解鲁迅的脾气。梁实秋等人就是例证。鲁迅差不多把那些所谓的文人骚客都骂光了,正愁找不到人来骂,胡适怎么会去撞枪口?鲁迅一向主张“痛打落水狗”、“绝不宽容”,连亲兄弟都能恩断义绝、形同陌路。而胡适天性就具备很高的情商,在政界、文人交往都能左右逢源,对人更能急公好义、倾囊而助。在政治主张和社会改良上更反对暴力和极端,所以他俩的分道扬镳是必然。
胡适的度量和社会地位就决定了他绝不会跟鲁迅对骂。而且这样的骂战根本不是学术的或者对于政治上不同观点的辩难,纯粹沦为了谁骂得更生动、更巧妙、更不堪的比拼,这是胡适不屑为之的。
胡适能够担任政府驻美国大使,就能说明问题——他的思想和感情不是与当政者很接近,便不会接受任命;同样,不是这样,当政者也不可能任命他。而鲁迅,同样作为知识分子,无疑是站在中国大多数老百姓一边的。是非曲直,总还是要尊重历史;从历史真实中,也才能看清是非曲直。
鲁迅去世后,有人在发文中攻击谩骂鲁迅时,而胡适则发文替友奋力反击之,力为好友辩护。胡适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鲁迅生前,胡适对鲁迅的谩骂,从不公开应战,屈身以下,不是怕鲁迅,不是不如鲁迅,不是不知鲁迅,不是有什么短处可避,而是知鲁迅,爱鲁迅,欣赏鲁迅,怕失去好友鲁迅,此乃忍让之故也。明知其误会与过分,也不争辩,不生气,也不怨,也不恨的一人君也。
告诉大家一个真正的胡适
(参考《胡适自传》,《胡适评传》)
最近许多人为胡适鼓与呼,也有的人批他是公知鼻祖,有的人说他是大师,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有的人说他是沽名钓誉,崇美的先锋,莫衷一是。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真正的胡适,人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大家读过之后不要人云亦云可以自行判断。
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安徽绩溪县人。出身徽商之家,父亲是爱国志士胡传,胡铁花,没错,就是古龙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大侠胡铁花(与楚留香搭档的大侠齐名,是古龙美化胡适老爸还是调侃,不得而知),颇有侠义之风,曾勘察中俄边界,开发建设台湾(做过一任知县),也因此,在甲午战争之前胡适在台湾呆过一年半(三周岁前),所以建国以后他从美国去台湾没有任何障碍,那本来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胡适1910年以语文考试第一名(传说凭一副对子“孙行者-胡适之”获考官青睐)的成绩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又说先读农科后改文科),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号称取得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曾拥有三十五个博士头衔(均为法学,文学);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页;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口水诗儿歌为其代表作:你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种在校园中,渴望花开早。。。),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对中国文化打倒一切,推倒重来);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签订《中美互助条约》。政治上追随,以救国为己任,鄙视中下层劳动者,一生著述丰厚,治学方法上具有徽派遗风。
胡适母冯顺娣妻江冬秀,在康奈尔大学期间与韦莲司相恋,通信联系48年,后与曹诚英纠缠,因江冬秀威胁要先杀死胡适两个儿子自杀而斩断孽缘,造成曹先孕后心如死灰遁入空门当了几年尼姑。在任驻美大使期间曾纠缠吴健雄一段时日,不错,就是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实验验证杨振宁宇称不守恒原理的著名科学家,因求之不得而郁郁。
东北9.18事变后鼓吹对日妥协,是低调俱乐部成员之一,鼓吹任何时候不要放弃与日妥协,是第一要义(他的文章发言里的原话)。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亲自给毛主席写信,劝他放弃军队,投降,和平建国。并批驳过是土匪山大王,有帝王思想。
解放之前先到美国(怕留在大陆被清算,因为他是政府排名前列的文化战犯),后返回台湾,任中华中央研究院院长,为政府苟延残喘而续命,曾协助雷震创办《自由中国》,后在压力下而脱身,1962年会议期间因疾病猝发而离世。
终其一生,文学创作非其所长,首要在引入思想,即一切学美国,从制度到文化,听不得任何人讲美国的不好,次要在,多次批驳李大钊陈独秀的主义理论,一生践行攘外必先安内,直至生命终结。
读完之后,你们认为真实的胡适是什么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