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长白毛,就这么办它!
应广大鱼友的要求,养鱼老道再次为大家说明水霉病的治疗方法。
观赏鱼水霉病的成因:温差过大,鱼体虚弱和身体外伤,水质恶化造成的细菌性感染
那么,如何发现我们的鱼儿得了水霉病?养鱼老道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观赏鱼的身上长出白毛就是观赏鱼得了水霉病,因为不长白毛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不了,呵呵。
选用药物:高锰酸钾,维生素C片,土霉素
那么,我们怎么用这三种药物来治疗观赏鱼的水霉病呢?步骤如下:
方法一:单独浸泡
如果鱼缸中的观赏鱼不是因为温差过大和水质污染严重,没有整缸爆发水霉病。只是由于某个鱼儿的身体虚弱而患上水霉,我们可以采用此法。
用大红色的高锰酸钾水浸泡鱼体五分钟,然后把水倒掉。用原缸水或者经过晾晒的新水,每三百斤水加入十二片土霉素浸泡两天。然后观察病鱼身体上白毛的情况,如果有继续生长迹象,高锰酸钾再来一遍,继续放在土霉素水中浸泡。再两天后,换水三分之一,同时加入前次药量一半的土霉素。基本上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方法二:整缸治疗
当我们发现鱼缸中的鱼儿,有三只或者更多的数量患上了水霉病。养鱼老道建议大家,请勿怀疑,直接全缸下药,因为水霉病的传染速度是相当快的,三天之内可以让你鱼缸里的鱼儿死得干干净净。在三十年前,水霉病被称为观赏鱼不治之症,养鱼老道也曾因为此病死过整缸的观赏鱼。所以,一旦发现此病有传染迹象,我们一定要当机立断,坚决整缸治疗。
方法很简单,首先,我们要准备好等量的,经过晾晒的温度合适的新水,以便往鱼缸中添加备用。然后,我们要抽取一半的原缸水直接倒掉。顺便把鱼缸中的供氧装置关掉,注意是氧气,不是过滤器。
其次,我们把高锰酸钾倒入鱼缸中,倒入多少?以鱼缸中的水呈大红色为准。大家可以看上图,图中从左往右数第四瓶中的颜色就可以了,为什么不给大家具体用量,因为本人从来就不去测量那些个东西,什么几克几克,多少ppm,真正能做到去测量的鱼友又有几个?我们就以水的颜色为准。
在过滤器的作用下,很快整个鱼缸的水都会呈现大红色,我们再等上五分钟。大家注意啊,高锰酸钾的使用时间最好就是五分钟,最多十分钟。时间再长,不但会伤害到鱼儿的外表皮肤,还会伤害到硝化细菌。
然后我们迅速的加入维生素C片进行还原,三百斤水下十片左右。大约也是五到十分钟之后,就会水清如初。这个时候,我们把准备好的新水加入鱼缸。
最后,按照方法一,加入土霉素即可,其他操作步骤与方法一同步。
以上就是观赏鱼水霉病的治疗方法,绝对管用。为什么只一招?因为招数多了鱼友们就一头雾水,最终无法选择。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鹦鹉鱼起白毛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
鹦鹉鱼起白毛可能是患上了水霉病。水霉病又称白毛病,其发病症状主要就是鱼体上布满白色的丝状,外观看起来像是白毛。导致水霉病的原因是鹦鹉鱼在运输、打架中受伤,引起的细菌感染。或者是鱼体内有寄生虫导致的感染。水霉病可以直接用红药水涂抹伤口治疗,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治疗。
一、鹦鹉鱼起白毛是什么原因鹦鹉鱼起白毛可能是得了水霉病。因为水霉病的前期症状就是鱼体布满白翳,尤其是黑色和红色的鱼体最明显。中期鹦鹉鱼就会出现行动迟缓、反应呆滞的情况。后期会出现患处腐烂、停止进食、霉菌遍布全身,直至死亡。水霉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细菌感染,比如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小心蹭伤了鹦鹉鱼的皮肤,或者鹦鹉鱼在争斗时受伤,导致细菌从伤口处进入体内,就很容易造成感染。也有可能是体表处有寄生虫,细菌通过寄生虫进入鱼体。
二、鹦鹉鱼起白毛怎么治疗如果是水霉病,前期可以将鹦鹉鱼捞出,擦干鱼体表面的水分,用红药水或其它杀菌类的药物涂抹,每天涂抹2-3次,坚持7天左右就会有效果。如果到了后期,可以用高猛酸钾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进行药浴,每天药浴一次,每次坚持20分钟。大概一周左右就会有好转。水霉病主要就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饲养者在平时勤换水,保持好水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染水霉病。
假如说饲养观赏鱼患上了白毛病,这里有一个详细的治疗方法!
图文/养鱼老道 原创
白毛病也叫水霉病,是源于一种真菌感染,其生成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水质的恶化,另一个就是水温的突降,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鱼体有外伤或者虚弱,对于观赏鱼的白毛病治疗,养鱼老道曾经做过详细的说明。
但是很多鱼友直到现在遇上了这个病还是不会治疗,养鱼老道现在就把详细步骤告诉大家,这仅是我一家的个人经验,如果鱼友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推荐。
一、要分清是单个感染还是全缸感染,有没有全缸感染的倾向
1、有些观赏鱼是由于我们操作不慎或者鱼体较弱导致的,比如说身上已经有肉眼可见的外伤,或者观赏鱼比较瘦弱,在外伤或者体表处长出少量菌丝,而其他观赏鱼安然无恙,体表光滑艳丽,状态并无异常,单只感染的观赏鱼只是体表某处有菌丝,而不是全身覆盖。
2、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立刻把病鱼予以隔离治疗,首先用粘有淡盐水或者高锰酸钾水的软毛牙刷,轻轻的把病鱼体表的菌丝擦去,然后放到水质必须是清新水质的鱼缸中暂养,这个水质清新,一定是要困水两三天以上的好水。
3、而且隔离缸温度要比原缸高上三度左右,然后每天升温三到五度,逐渐把水温升到30度左右,热带鱼可以升温到32度,隔离鱼缸中可以下土霉素予以调养。
二、多只感染或者交叉感染
1、当我们发现了鱼缸里有观赏鱼感染到水霉病,菌丝外露,并且其他观赏鱼也有体色暗淡、鱼鳍不展、趴缸等症状,另外还有一点,也有可能伴随着蒙眼和白点病。
2、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存在任何的侥幸和心理了,另外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鱼入缸不久,连续一周的趴缸并且出现体色暗淡、白蒙、眼睛无神的状况,另一种是在我们过量用药之后,观赏鱼出现大量黑斑,体表损伤严重,同样有上述症状,我们都可以视为水霉前兆。
三、整缸治疗
1、先困水,首先准备足够鱼缸使用的四分之一的困水,越多越好
2、热带观赏鱼可以采取高锰酸钾浸泡的方法,整缸去除白毛,具体做法是:
高锰酸钾调成大红色,整缸浸泡十分钟左右,然后用维生素C片,大约是150升水10片进行高锰酸钾的还原,这个维生素的量没有死数,以高锰酸钾的颜色为准,只要在十分钟之内把水质还原成原来的水色就行,不能还原就要适量添加。
水色还原之后,我们肉眼可见鱼体的白毛脱落,然后在水中加入适当的土霉素给鱼儿进行消炎即可,一般的是150升水十片,这个视鱼儿病情的轻重,单独隔离的鱼儿病重的可以加量,但是整缸鱼最好不要去过量添加。
土霉素对于真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高锰酸钾和高温的作用,土霉素此时就是为了使观赏鱼的体表受伤快速恢复,所以说我们可以酌情在第二天添加半量,或者干脆不加,这就要看观赏鱼体表的损伤程度而定。
然后我们可以在两到三天以后,给观赏鱼换水一次,换水量以五六分之一左右为宜,必须等温、必须困水,换水完毕,我们再去检查观赏鱼体表,可以酌情添加土霉素,但是不必再做高锰酸钾,此时的一切治病手法全部依赖于高温杀菌。
3、食盐疗法
我再说一遍,食盐中的含碘量很低,对于观赏鱼的生长和繁殖没有任何的影响,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如果我们手头买不到高锰酸钾,或者对于冷水鱼,可以用食盐全缸浸泡病鱼,最好是千分之五的含量,或者用百分之三的食盐量单独浸泡十分钟,这个操作大家根据个人情况随意。
但是全缸浸泡的效果绝对赶不上单独浸泡,十斤水三两盐的效果。
然后的步骤和以上步骤基本一样,整缸治疗的同时要加入土霉素浸泡,也就是说单独浸泡就不用再全缸下盐了,而整缸治疗则是盐加土霉素。
整缸采用千分之五的食盐浸泡,就要再加土霉素结合治疗,土霉素用量同上,只是两三天换水后,不必再添加食盐了。
大家记住一定不要去购买带有糖衣片的土霉素,如果没有的话,可以购买水产用的土霉素精粉,100升水下两三克绝对没有问题,如果买不到土霉素可用复方新诺明代替。
4、剩下的问题就是通过换水稀释药量,直至鱼儿痊愈
也就是是说最多连续下药两天,然后就换水稀释药量三到五天,也就是说每天换水五六分之一,同时观察鱼儿状态和水质,再决定用不用治疗,基本上应该全部治愈。
大家一定要有耐心,这种病包括了白点,在高温清澈的水质下,治愈只是个时间问题,所有药物只是辅助作用,下药越多,鱼儿身体越差,最终可能更为严重,我们要学会观察鱼儿体表和整体状态。
水质、水温、鱼儿状态、体表恢复和体表白毛去除情况相结合,才能够彻底的治愈白点病和白毛病,不是闭着眼睛按照我所提供的用量,就绝对能治好的,不会观察和结合,一切白搭。
对了,最后还有一点,对于水霉病还有一种特效的涂抹药,一般男士不爱去使用,那就是洁尔阴洗液,没有用量,对准白毛处涂抹,刷掉白毛再用土霉素养着即可。
另外,对于极个别下药后由于体质虚弱而不耐药的观赏鱼,有可能出现死亡现象,我们要学会有选择的放弃。
因为病鱼图片会引起诸多不适,本文配图全部选择精美观赏鱼,以上药物基本全部来自药店,都要选择最便宜的那种。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食盐水治鱼病,成本低、效果好
高浓度盐水可造成病原微生物体外渗透压增大,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或直接灭杀病原微生物,从而起到对鱼病的预防、治疗,所以,盐在鱼病防治方面应用非常广泛。下面给大家介绍七种盐水防治鱼病的操作方法。
水霉病
一、水霉病1、鱼苗、鱼种:0.4%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用食盐+小苏打混合液(各0.03%浓度)浸洗病鱼。
2、鲤鱼、鲫鱼卵:5%食盐水浸泡1次/日,5分钟/日。
二、赤皮病2.5%食盐水,浸洗病鱼15分钟。
赤皮病
三、烂鳃病2.5%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浸洗病鱼时,为防浓度过高引起应激,应注意观察病鱼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倒入鱼塘。
烂鳃病
四、肠炎病樟脑3Kg煎汁,再加盐50-100g,拌入1Kg饲料,料台连喂4天。
五、寄生虫车轮虫病、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及嗜子宫线虫病均浸泡4%的食盐水,浸泡5-30分钟。
六、竖鳞病20%食盐水、混合3%小苏打,浸洗病鱼10分钟。
七、白皮病1%食盐水,加几滴醋,浸洗病鱼10分钟。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