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四君子,戊戌四君子是哪四位

“戊戌六君子”及幸存四君子,他们是谁?年龄多大

公元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被慈禧下令斩首在北京菜市口,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就此寿终正寝,仅仅持续了103天“百日维新”结束。“戊戌六君子”从容就义外,还有被捕幸存及成功出逃四君子,即康有为、梁启超、张荫桓、徐致靖,他们的表现和结局如何!

“戊戌六君子”先后被捕入狱和斩首,据老狱卒刘一鸣回忆谭嗣同等六人,在狱中的表现:谭嗣同在狱中意气自若,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林旭则静若如处子,在狱中时时作微笑。康广仁则以头撞壁,痛哭失声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担。林旭闻哭,尤笑不可抑。既而传呼:提犯人出监,康知将受刑,哭更甚。刘光第曾任职刑部,安慰康说:此乃提审,非就刑,毋哭。然而,最终结局是正如刘光第所骂曰:未提审,未定罪,即杀头耶?何昏聩乃尔。

谭嗣同在狱中所作诗,并非刘一鸣老狱卒抄录,因为刘不识字。现存的一首为当时任刑部主事的唐昭青在戊戌八月二十五日的日记中所记。诗曰“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唐恒还形象地记录了八月十三日“六君子”被匆忙杀害的具体场面。他记述道:⋯⋯谕旨已到,除张、徐两人另候谕旨,刘、杨、谭、林四章京及杨、康六人,均即行处斩。⋯⋯约下午四时,日将西下,“六君子”被押至菜市口刑场,观者万人⋯⋯六人遂从容就义。六君子享年,谭嗣同33岁,杨深秀49岁,康广仁31岁,刘光第39岁,林旭23岁,杨锐41岁,一群为变法事业献身的铁骨铮铮的汉子。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廷抓捕起来的维新派官员共为八人,其中张荫桓、徐致靖两人另候谕旨,分别改了判决,没有死。张荫桓因长期从事外交与洋务活动,得到列强的出面干预和挽救,保了下来,被“发往新疆,交该巡抚严加管束”。但一年之后,慈禧先向列强宣战时,又下令在戍所将张荫桓处死。张荫桓变法时61岁,是这群人中年龄最大的,于1900年7月31日被杀,时年63岁。

徐致靖变法时54岁,任礼部侍郎属从二品,为朝廷大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等人,全都是徐致靖向光绪帝推荐并主张破除资格录用的。当时,九门提督署到徐府抓人,徐致靖正好外出访友去了,没有抓着。徐致靖访友回来,听家人一说,他却不慌不忙的回到室内,认真地换上朝服,庄严肃穆地主动到刑部投案请死。后来在菜市口由“斩立决”改为“斩监候”的徐致靖,为何突然得以免死待遇?曾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谜。

当时,徐家“一门三翰林”统统被革职,其子徐仁铸在湖南学政任上赶到北京,上奏疏请求代父坐牢,未准,但学政之职是被革了。徐致靖为什么躲过了被杀的劫难呢?据说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父亲徐伟侯,一个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和徐父是同一年的进士,父亲徐伟侯有恩于李鸿章,李鸿章则通过慈禧身边的红人荣禄,由荣禄向慈禧求情才放过徐致靖的。这一说法出自于徐致靖外孙许姬传著《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一书,方才解开徐致靖由“斩立决”改为“斩监候”之谜。徐致靖逃过劫难,最后以92岁高寿告终。

维新派的“罪魁祸首”康有为和梁启超,双双成功成为“漏网之鱼”,大家都清楚。两人都借助于外国势力,在洋人的保护下成功出逃,保住了性命。其中,还要指出的就是谭嗣同这条汉子,在得知消息,梁启超要其一块儿出逃,却坚决不走,谭嗣同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国人!悲壮,令人仰望。康有为变法时40岁,于十六年病逝于山东青岛,享年69岁。梁启超变法时25岁,于十八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56岁。(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戊戌六君子”及幸存四君子,他们是谁?年龄多大

公元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被慈禧下令斩首在北京菜市口,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就此寿终正寝,仅仅持续了103天“百日维新”结束。“戊戌六君子”从容就义外,还有被捕幸存及成功出逃四君子,即康有为、梁启超、张荫桓、徐致靖,他们的表现和结局如何!

“戊戌六君子”先后被捕入狱和斩首,据老狱卒刘一鸣回忆谭嗣同等六人,在狱中的表现:谭嗣同在狱中意气自若,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林旭则静若如处子,在狱中时时作微笑。康广仁则以头撞壁,痛哭失声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担。林旭闻哭,尤笑不可抑。既而传呼:提犯人出监,康知将受刑,哭更甚。刘光第曾任职刑部,安慰康说:此乃提审,非就刑,毋哭。然而,最终结局是正如刘光第所骂曰:未提审,未定罪,即杀头耶?何昏聩乃尔。

谭嗣同在狱中所作诗,并非刘一鸣老狱卒抄录,因为刘不识字。现存的一首为当时任刑部主事的唐昭青在戊戌八月二十五日的日记中所记。诗曰“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唐恒还形象地记录了八月十三日“六君子”被匆忙杀害的具体场面。他记述道:⋯⋯谕旨已到,除张、徐两人另候谕旨,刘、杨、谭、林四章京及杨、康六人,均即行处斩。⋯⋯约下午四时,日将西下,“六君子”被押至菜市口刑场,观者万人⋯⋯六人遂从容就义。六君子享年,谭嗣同33岁,杨深秀49岁,康广仁31岁,刘光第39岁,林旭23岁,杨锐41岁,一群为变法事业献身的铁骨铮铮的汉子。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廷抓捕起来的维新派官员共为八人,其中张荫桓、徐致靖两人另候谕旨,分别改了判决,没有死。张荫桓因长期从事外交与洋务活动,得到列强的出面干预和挽救,保了下来,被“发往新疆,交该巡抚严加管束”。但一年之后,慈禧先向列强宣战时,又下令在戍所将张荫桓处死。张荫桓变法时61岁,是这群人中年龄最大的,于1900年7月31日被杀,时年63岁。

徐致靖变法时54岁,任礼部侍郎属从二品,为朝廷大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等人,全都是徐致靖向光绪帝推荐并主张破除资格录用的。当时,九门提督署到徐府抓人,徐致靖正好外出访友去了,没有抓着。徐致靖访友回来,听家人一说,他却不慌不忙的回到室内,认真地换上朝服,庄严肃穆地主动到刑部投案请死。后来在菜市口由“斩立决”改为“斩监候”的徐致靖,为何突然得以免死待遇?曾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谜。

当时,徐家“一门三翰林”统统被革职,其子徐仁铸在湖南学政任上赶到北京,上奏疏请求代父坐牢,未准,但学政之职是被革了。徐致靖为什么躲过了被杀的劫难呢?据说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父亲徐伟侯,一个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和徐父是同一年的进士,父亲徐伟侯有恩于李鸿章,李鸿章则通过慈禧身边的红人荣禄,由荣禄向慈禧求情才放过徐致靖的。这一说法出自于徐致靖外孙许姬传著《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一书,方才解开徐致靖由“斩立决”改为“斩监候”之谜。徐致靖逃过劫难,最后以92岁高寿告终。

维新派的“罪魁祸首”康有为和梁启超,双双成功成为“漏网之鱼”,大家都清楚。两人都借助于外国势力,在洋人的保护下成功出逃,保住了性命。其中,还要指出的就是谭嗣同这条汉子,在得知消息,梁启超要其一块儿出逃,却坚决不走,谭嗣同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国人!悲壮,令人仰望。康有为变法时40岁,于十六年病逝于山东青岛,享年69岁。梁启超变法时25岁,于十八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56岁。(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戊戌六君子”及幸存四君子,他们是谁?年龄多大

公元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被慈禧下令斩首在北京菜市口,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就此寿终正寝,仅仅持续了103天“百日维新”结束。“戊戌六君子”从容就义外,还有被捕幸存及成功出逃四君子,即康有为、梁启超、张荫桓、徐致靖,他们的表现和结局如何!

“戊戌六君子”先后被捕入狱和斩首,据老狱卒刘一鸣回忆谭嗣同等六人,在狱中的表现:谭嗣同在狱中意气自若,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林旭则静若如处子,在狱中时时作微笑。康广仁则以头撞壁,痛哭失声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担。林旭闻哭,尤笑不可抑。既而传呼:提犯人出监,康知将受刑,哭更甚。刘光第曾任职刑部,安慰康说:此乃提审,非就刑,毋哭。然而,最终结局是正如刘光第所骂曰:未提审,未定罪,即杀头耶?何昏聩乃尔。

谭嗣同在狱中所作诗,并非刘一鸣老狱卒抄录,因为刘不识字。现存的一首为当时任刑部主事的唐昭青在戊戌八月二十五日的日记中所记。诗曰“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唐恒还形象地记录了八月十三日“六君子”被匆忙杀害的具体场面。他记述道:⋯⋯谕旨已到,除张、徐两人另候谕旨,刘、杨、谭、林四章京及杨、康六人,均即行处斩。⋯⋯约下午四时,日将西下,“六君子”被押至菜市口刑场,观者万人⋯⋯六人遂从容就义。六君子享年,谭嗣同33岁,杨深秀49岁,康广仁31岁,刘光第39岁,林旭23岁,杨锐41岁,一群为变法事业献身的铁骨铮铮的汉子。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廷抓捕起来的维新派官员共为八人,其中张荫桓、徐致靖两人另候谕旨,分别改了判决,没有死。张荫桓因长期从事外交与洋务活动,得到列强的出面干预和挽救,保了下来,被“发往新疆,交该巡抚严加管束”。但一年之后,慈禧先向列强宣战时,又下令在戍所将张荫桓处死。张荫桓变法时61岁,是这群人中年龄最大的,于1900年7月31日被杀,时年63岁。

徐致靖变法时54岁,任礼部侍郎属从二品,为朝廷大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等人,全都是徐致靖向光绪帝推荐并主张破除资格录用的。当时,九门提督署到徐府抓人,徐致靖正好外出访友去了,没有抓着。徐致靖访友回来,听家人一说,他却不慌不忙的回到室内,认真地换上朝服,庄严肃穆地主动到刑部投案请死。后来在菜市口由“斩立决”改为“斩监候”的徐致靖,为何突然得以免死待遇?曾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谜。

当时,徐家“一门三翰林”统统被革职,其子徐仁铸在湖南学政任上赶到北京,上奏疏请求代父坐牢,未准,但学政之职是被革了。徐致靖为什么躲过了被杀的劫难呢?据说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父亲徐伟侯,一个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和徐父是同一年的进士,父亲徐伟侯有恩于李鸿章,李鸿章则通过慈禧身边的红人荣禄,由荣禄向慈禧求情才放过徐致靖的。这一说法出自于徐致靖外孙许姬传著《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一书,方才解开徐致靖由“斩立决”改为“斩监候”之谜。徐致靖逃过劫难,最后以92岁高寿告终。

维新派的“罪魁祸首”康有为和梁启超,双双成功成为“漏网之鱼”,大家都清楚。两人都借助于外国势力,在洋人的保护下成功出逃,保住了性命。其中,还要指出的就是谭嗣同这条汉子,在得知消息,梁启超要其一块儿出逃,却坚决不走,谭嗣同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国人!悲壮,令人仰望。康有为变法时40岁,于十六年病逝于山东青岛,享年69岁。梁启超变法时25岁,于十八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56岁。(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清末四公子,人品学识远超四公子,一位为变法牺牲近代第一人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家世良好,名望财富皆令世人羡慕,他们极高的政治文化素质修养,才识渊博,同时有着超出同时代群体不具备的眼光,在当时具备极强的政治影响力。

当然最主要,以当时的审美眼光,他们还帅得一塌糊涂,是时代少女们心中的偶巴。

他们共同的外号叫公子。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还有四公子(袁克文、张伯驹、那侗、张学良),还有现在的什么京城四公子,在此不表。

而在清朝末年,也有四位杰出青年被时人称为四公子,后来这四人被称为清末四公子。

同时因为这四位公子在政治上皆支持维新变法,又有人称他们四位为维新四公子。

这四位虽然没有战国四公子和四公子有知名度,但都是人中豪杰,尤其最后一位,舍身取义,成为了近代中国为革命牺牲第一人。

这四人分别是:

陈三立:

陈三立是晚清名臣陈宝箴之子,陈宝箴曾官至湖南巡抚,他也是唯一一个在维新变法中支持变法的地方大员,在任上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开一时之先河。

陈三立家学渊博,自幼受父亲言行感染,才学通达,尤恨股文,在举试时,他竟不以八股作试,应对以散文体,结果还被主考官陈宝深所赏识,破格录取。光绪十五年进士,中三甲第四十五名,不过进士后的陈三立不愿在仕途发展,四处游学,更多精力在于做学问。

维新变法,陈三立看到清廷自救的希望,一改不问政事的作风积极辅佐父亲进行新政,新政失败,父子二皆被革职,永世不得录入。

陈三立在诗文国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被认为是同光体诗派的重要代表,有中国近代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的美誉。

为时人所赞,陈三立不仅学问高,气节也高,清廷后来曾想召他给宣统皇帝当帝师,为其所拒,袁世凯后也想拉拢他许以高位,也受了他的白眼。

1937年,日军攻陷平津,又派说客上门游说年已85岁的陈三立,威逼利诱,三立自不会当汉奸,85岁高龄的陈三立老先生绝食五日而亡。

陈三立有五子,五子在各领域皆有建树,长子陈衡恪是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大;三子陈寅恪,为中国近代最负盛名国学大师,其孙陈封怀(陈衡恪次子)为中国近代植物园学开山鼻祖。

古今公子,能如陈三立这般气节者,不多,真公子也。

吴保初:

吴保初是淮军名将吴长庆的公子,吴长庆是曾国藩手下爱将,晚清淮军代表人物之一,在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争立下巨功,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后来又率部入朝,平定朝鲜叛乱,袁世凯正是从他手头发的家。

吴长庆于1884年病逝世,15岁的吴保初入兵部学习,后授刑部山东司主事。

甲午战败后,吴保初成为积极的维新派支持者,在他的引荐下,梁启超才得以入京就职,得到光绪皇帝的举荐。

同时他也利用袁世凯的特殊关系(两人是没结拜的兄弟交情),企图说服袁支持维新运动,可惜没能打动老袁。

维新变法失败后,吴东渡日本避难,与一干革命党人又打得火热,观其一生,与保皇党、维新派、革命党都关系密切,可谓传奇。

吴保初在诗文书法上成就颇高。

其有一女,吴弱男,是初的著名女权运动者,其女婿是章士钊,近代知名学者,法学家。

丁惠康

丁惠康是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日昌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官至福建巡抚,当初创建南洋、北洋、东洋水师的战略构想就是他在福州船政期间提出来的,丁日昌还是清末的三大书藏家之一。

作为官二代,丁惠康平生对仕途并不感冒,他为世人所熟知认同,更多的是子承父业,倾其一生,在书藏方面收获极丰,收藏了宋元一些价值连城的古书,并《清经籍志》,为业界所重。

由于父亲的关系,以及他与谭嗣同等人私交极深,他思想倾向较为开放,支持维新变法运动。

在清末四公子里,他的地位与四公子的张伯驹相仿。

谭嗣同

提到谭嗣同大家都很熟悉,维新变法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变法失败舍身就义,时年仅33岁,被称为中国近代为国流血第一人。

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的家世相当显赫,他的父亲是晚清重臣谭继洵,谭继洵是湖南浏阳人,咸丰十年的进士,进士后在户部干了十七年,后放至甘肃湖北等地,为官清廉沉稳,所到之处官声颇佳。后来一直做到了湖广总督的封疆大吏之位。

谭嗣同是维新变革代表,老子谭继洵却是位持重保守派,在湖北巡抚任上,与湖广总督张之洞政见不合,矛盾颇深,且常被霸道的张之洞欺负。

谭嗣同出生时父亲谭继洵已经在湖北巡抚的任上,10岁时他拜浏阳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受王夫人的思想影响颇深。对八股科举渐渐厌恶,与父亲矛盾日深,后离家出走四处游学,后来入京结交了梁启超、翁同和等人后,成为了维新派的中坚人物。

了解谭嗣同的身世,也许读者会更了解谭嗣同的绝笔诗的意义: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前两句的典故是东汉时的两位人物,张俭与杜根,两个与当时东汉的太监集团斗,事败后,这张俭四处逃躲抓捕,结果连累了很多收留和为他说情的很多人,而这位杜根呢?则以假死逃脱,在民间流亡很久,但为怕连累故交,一直隐姓埋名,直到太监集团跨台。

其实当时以谭嗣同的家世和当时的社会资源,他若服软低头向与自己政见不合的老子并加以活动,当时未必会死,毕竟谭继洵在大清官场还是拥有不少的影响。

但谭嗣同不仅拒绝了大刀王五的营救,而且也不愿意连累亲人,选择一人做事一人当。

维新变法时热血者多,但真直面生死时,如此气度者有几人,特别两位带头大哥康有为梁启超,事败跑得比兔子还快。

最可笑的是其实谭嗣同的首绝笔诗后两句,其实不是谭嗣同写的,谭嗣同的后两句原本是“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结果梁康等人为美化自己,改成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论品行,谭嗣同秒杀梁有为梁启超。

虽然谭嗣同不想连累家人和朋友,可他还是坑了爹,维新变法事败,谭继洵被革职,返回老家,谭继洵在白头人送黑发人的人生打击下也很快在1901年郁郁病逝。

《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314/1709238655424828.html
上一篇:给老婆买礼物,给老婆买礼物的文案
下一篇:安徽相法,安徽相法刘勇晖骗局曝光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