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黄鹤楼写下的两首诗,一首千古闻名,一首少有人知
身为盛唐两大“巨星”,杜甫不会知道,他在后世会这么“忙”;李白也不会知道,后来的后来,他不仅在爆款游戏里化身成为刺客角色,还在好多场风波里,硬生生被套上了“预言家”的帽子。
包括此次武汉新型肺炎。
前不久,网上流传着一首关于预言肺炎的藏头诗,名为《黄鹤楼之千年预言》,题下署名为“唐·李白”。但实际考证下来,这是人为地将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句拼凑在一起,没有一句出自李白之手,整首诗跟李白也没有任何关系。
假的!
至于为什么要托于李白所作,大概一是因为李白有名,二则由于李白跟黄鹤楼颇有渊源。
的确,如今提起黄鹤楼,人们首先会想起的诗人就是崔颢和李白。登上黄鹤楼,一望晴空万里,白云悠悠。穿过遥远时空,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定有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也有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崔颢的《黄鹤楼》诗被严羽评为“唐人七律第一”,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也因为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而被人评为是“千古丽句”。阳春三月中故人一去路途中的烟雾蒙蒙、繁花似锦,所到之处的繁华,都被他收在这七字当中了。
如果没有崔颢,黄鹤这种只在神话传说中出现的仙鹤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人尽皆知;如果没有李白,黄鹤楼的万千光华或许也要打上一点折扣。
很久以前,后世人便附会了一场李白与崔颢的隔空比拼,说他看到崔颢的题诗而搁下笔,写“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千年后,又有人给他安上了一个“预言家”的身份,强行派送了一首《黄鹤楼之千年预言》给他。
这两首都不是李白之作,但李白在黄鹤楼上,也的确留下了两首比较经典的诗。他曾在这里送过别,也在这里听过曲。他笔下的黄鹤楼里,不仅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真挚友情,也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悠悠乡思。
黄鹤楼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时只见深情不见伤感,将送别写得诗情满满;而这首听吹笛的诗则充满着惆怅。诗读来,仿佛有一声声笛音在耳边响起,有望极长安不见家的乡思涌上心头。随着这《梅花落》的笛声,眼前也好似飘落下纷纷扬扬的梅花。
音与画,听觉与视觉,实与虚的转换,多么自然,多么动人心弦。
透过这些经典古诗,穿过黄鹤楼外莽莽苍苍的烟雾,滚滚流逝的江水,我们所感到的,不仅是千古兴亡与世事变迁,也有千古风流人物的深深别情与悠悠乡愁。这乡愁里,有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贡献,也请不要忘记李白这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鹤楼上送过别,黄鹤楼中听过曲,但李白,没有做过“预言家”。
网上流行的《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到底是什么东东
网络流行的诗歌
这几天网络上流传的《黄鹤楼之千年预言》一诗,说是唐朝李白所作,尤其是藏头“武汉肺炎。全国支援;众志成城,有惊无险”更令人称奇!徐超在佩服李白在一千多年前能够藏头预言今日武汉恶疾的同时,简单推敲一下,觉得此诗不工,不应该为诗仙遗作。仔细拜读两遍后发现诗句有那么多的似曾相识,怎么一首诗里面会有屈原、蔡琰、杜甫、欧阳修、杨万里、张孝祥等人的诗句,李白老先生何能盗用宋朝人的诗句?只能说不得不引起我的猜疑!下面就这首诗的来由来一个来源探究。
“武皇开边意未已”出自杜甫的《兵车行》;“汉皇重色思倾国”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肺客朝来顿欲苏”出自陆游的《初夏》;“炎州沈水胜龙涎”出自宋朝张孝祥的《浣溪沙》;”“全似丹青搵染成”出自宋朝无名氏的《鹧鸪天·全似丹青搵染成》;“国无人莫我知兮”出自屈原的《离骚》;“支离东北风尘际”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援玉枹兮击鸣鼓”出自屈原的《九歌.国殇》;“众里寻他千百度”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志意乖兮节义亏”出自魏晋蔡琰的《胡笳十八拍》;“成行新笋霜筠厚”出自欧阳修的《渔家傲.四月园林春》;“城头铁鼓声犹振”出自王昌龄的《出塞二首》;“有客能为神女赋”是作者自己所做;“惊破霓裳羽衣曲”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无边落木萧萧下”出自杜甫的《登高》;“限如舟过马当祠”出自宋朝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经过仔细分析,这首诗是典型拼凑热闹的诗歌,之所以在网络流行,是作者蹭现在冠状肺炎流行的热度,炒作自己的名声而已!
李白在黄鹤楼写下的两首诗,一首千古闻名,一首少有人知
身为盛唐两大“巨星”,杜甫不会知道,他在后世会这么“忙”;李白也不会知道,后来的后来,他不仅在爆款游戏里化身成为刺客角色,还在好多场风波里,硬生生被套上了“预言家”的帽子。
包括此次武汉新型肺炎。
前不久,网上流传着一首关于预言肺炎的藏头诗,名为《黄鹤楼之千年预言》,题下署名为“唐·李白”。但实际考证下来,这是人为地将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句拼凑在一起,没有一句出自李白之手,整首诗跟李白也没有任何关系。
假的!
至于为什么要托于李白所作,大概一是因为李白有名,二则由于李白跟黄鹤楼颇有渊源。
的确,如今提起黄鹤楼,人们首先会想起的诗人就是崔颢和李白。登上黄鹤楼,一望晴空万里,白云悠悠。穿过遥远时空,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定有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也有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崔颢的《黄鹤楼》诗被严羽评为“唐人七律第一”,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也因为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而被人评为是“千古丽句”。阳春三月中故人一去路途中的烟雾蒙蒙、繁花似锦,所到之处的繁华,都被他收在这七字当中了。
如果没有崔颢,黄鹤这种只在神话传说中出现的仙鹤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人尽皆知;如果没有李白,黄鹤楼的万千光华或许也要打上一点折扣。
很久以前,后世人便附会了一场李白与崔颢的隔空比拼,说他看到崔颢的题诗而搁下笔,写“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千年后,又有人给他安上了一个“预言家”的身份,强行派送了一首《黄鹤楼之千年预言》给他。
这两首都不是李白之作,但李白在黄鹤楼上,也的确留下了两首比较经典的诗。他曾在这里送过别,也在这里听过曲。他笔下的黄鹤楼里,不仅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真挚友情,也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悠悠乡思。
黄鹤楼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时只见深情不见伤感,将送别写得诗情满满;而这首听吹笛的诗则充满着惆怅。诗读来,仿佛有一声声笛音在耳边响起,有望极长安不见家的乡思涌上心头。随着这《梅花落》的笛声,眼前也好似飘落下纷纷扬扬的梅花。
音与画,听觉与视觉,实与虚的转换,多么自然,多么动人心弦。
透过这些经典古诗,穿过黄鹤楼外莽莽苍苍的烟雾,滚滚流逝的江水,我们所感到的,不仅是千古兴亡与世事变迁,也有千古风流人物的深深别情与悠悠乡愁。这乡愁里,有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贡献,也请不要忘记李白这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鹤楼上送过别,黄鹤楼中听过曲,但李白,没有做过“预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