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原创)|赶大车
赶大车
文:周政
老爷们,赶大车
拉沙货,到济南
吃大饼,把子肉
停下车,哈白干
醉醺醺,听大戏
凉被窝,臭烘烘
一人饱,全家乐
这是流传大车行的俚语。
下乡那阵子,俺村有个大车店,俺村周围村大小沙货窑就有十几个,这大车行的十几挂大车专门是拉沙货的,远的都到了济南,回来捎杂货,捎棉花棉布。那大车店是公社管,属集体的,大车却是各大队的,统一经营管理,挣了钱再分配。在公社来说,这算是个企业,在生产队来说这就是项副业,赶大车的抱个团,出外没人敢欺负,相互可照应。大车行里有队长,叫老耿,老耿管分配活计。
我很看重赶大车这个行当,因为我喜欢马,喜欢甩那长鞭子,那声音在半空咔咔响,真带劲,这才是纯爷们!
队长就叫我入了大车行,跟车把式老哼学着赶大车,因为老哼他七十岁了,不叫是身体好些,真的是赶不动大车了,每次群走,他都是落单。
赶大车虽然很辛苦,只要甩上鞭子,那苦劲儿,就甩到脑后去,剩下的就是乐了。
赶大车这活是出力漂打行,相对来说赚得就是那点出差费,外出车一天是补助一块钱,半斤粮票,三顿饭还是够用的,节俭些,还可买盒烟抽。队上每天还给你记上十分。可以是可以,但要面对的事儿太多了,要长期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还要忍受落单了寂寞孤独。赶大车的最大的快乐就是,歇下车,住下店,南北凑到一起,人不熟行还熟,一声问好,就能凑到一起喝酒,哨女人。
我酒不行,烟也不行,更不能入流哨女人,只是歇下车,吃完饭后在外面练鞭子,五冬六夏都这样,这行鞭子头不硬,窝了车就麻烦了。放了单,孤独寂寞,我就唱大戏,最乐意唱的是《打虎上山》,走夜道,唱着唱着那大鞭子就对空响起来。一路响鞭一路唱,这夜也就不困了。
我年轻,我就常拉长脚的,跑济南就是我的事儿。
那天,为多赶段路程,落大黑了在一个路边店歇下车,想不到这里聚了几个赶车把式,他们已经是热火朝天地喝了起来。边喝边聊聊这一路上所见所闻,当然少不了哨女人。
我在一旁的桌子上吃饭,三个大窝窝头,那排骨炖萝卜条子,吃得我是满头大汗,我把大皮帽子摘下,秃头在汽灯下倍亮。一个姑娘大步走来,她个子高高的,有些虎背熊腰,硬汉样走路,落脚咚咚响,手里那杆长鞭子,比我的还粗一圈。这诺大的鞭子,胳膊根子上没有把力气,是甩不响的。但她的脸盘子很好看,在红围巾的忖托下,像是一朵大荷花。
我放下碗,提着鞭子出了门,夜空没有云,一团明月,像太阳,四周都是明明亮亮的。我攥紧鞭子,对空就是一鞭,这鞭声刚落,那边响起沉沉脆脆的鞭声,我一怔,回头看,是那粗鞭子的姑娘。
她冲我笑笑,我竟然感到心跳。
她朝我走来,又冲我一笑,柔柔地说:兄弟,你鞭子好硬。
我不好意思地摸下头,憨憨笑笑:我跟师父练的。
你师父是?
老哼。
老哼叔呀,他是俺爹的师弟。
这么,这么说你是柳红姐。
来,兄弟,咱俩比比鞭子的准头吧?
怎么比法?
你抽过香头吗?
抽过。
来!咱抽香烟头。
她说着,就把手里的香烟插在马架子上,反手就是一鞭子,香烟头齐刷刷地掉在地上,一团红红的星火。
我接着鞭子抽响,那烟头飞上了天,开出了红红的星星。
我俩相视而笑。
从那以后,我和柳红常在这小店相会,像是约好了似的,我来她必来,她来我也来。睡大炕,我把她挤在炕头上,天冷俺俩就一个被筒。
长了,我知道,她打小就跟她爹跑车,后来大姑娘了,大车行没有女人干,她就在村赶大车。去年他爹犯了气喘病,见不了风,她就接过鞭子入了行。
这行真不是女人干的。
那天,我缷了货,就在空场支起了料槽喂牲口,听到前面有吵吵声,我听出是柳红的声音,就急忙过去,我看柳红在抹眼泪。
你为什么欺负她?
我欺负她,你看看,这是我欺负她吗?
收货人用手中的木棍敲打着沙货说。
柳红的车上拉的是砂锅和药吊子,这些小货是最不好拉的,动不动就破损,她的车上碎了几个砂锅。
我不知道队长老耿为嘛叫她拉小货。
拉砂锅碎十个八个是正常损失,你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卸车呀?
她这个态度我就是不卸。
我把鞭杆攥紧,瞪圆眼:马上卸车!
收货人看看我:卸车行,损失可要赔。
卸车!
我掏出十元钱,扔在他面前。
车卸了,我帮柳红把车赶到一边,卸了辕,把料槽支起来,把牲口喂上。
柳红还坐在石上抹泪。
别难过了,不就是几个钱吗。
俺不是为这。俺为自己难过。俺恨老耿,他欺负俺。
我忽地明白了,老耿想叫柳红嫁他儿子,柳红不嫁,老耿为了他瘸儿子刁难她拉小货。原来这传言是真的,我也恨老耿了,尽管他对我不错,可他做这事儿可不敞亮。
这个耿龟,我非揍扁了他不可。我恶狠狠地说。
兄弟,姐求你个事儿。
柳红看着我,那眼神我有些心跳。
你娶了姐,俺给你当老婆。
我立时慌乱,不知如何应对。我口结地:你,你怎么看,看上我了,我个,穷知青,没房,没钱,成份又高,不行,俺不行。
我憋得浑身颤颤。
俺不管,没房俺有,俺不要彩礼,成份高有教养,俺喜欢。
她忽地扑到我怀里,紧紧地抱住我,把头偎在我的怀里。我有些茫然,我要推开她,她抱得更紧。
这么多人。
俺不管!
壹点号 周政文说
小说(原创)|赶大车
赶大车
文:周政
老爷们,赶大车
拉沙货,到济南
吃大饼,把子肉
停下车,哈白干
醉醺醺,听大戏
凉被窝,臭烘烘
一人饱,全家乐
这是流传大车行的俚语。
下乡那阵子,俺村有个大车店,俺村周围村大小沙货窑就有十几个,这大车行的十几挂大车专门是拉沙货的,远的都到了济南,回来捎杂货,捎棉花棉布。那大车店是公社管,属集体的,大车却是各大队的,统一经营管理,挣了钱再分配。在公社来说,这算是个企业,在生产队来说这就是项副业,赶大车的抱个团,出外没人敢欺负,相互可照应。大车行里有队长,叫老耿,老耿管分配活计。
我很看重赶大车这个行当,因为我喜欢马,喜欢甩那长鞭子,那声音在半空咔咔响,真带劲,这才是纯爷们!
队长就叫我入了大车行,跟车把式老哼学着赶大车,因为老哼他七十岁了,不叫是身体好些,真的是赶不动大车了,每次群走,他都是落单。
赶大车虽然很辛苦,只要甩上鞭子,那苦劲儿,就甩到脑后去,剩下的就是乐了。
赶大车这活是出力漂打行,相对来说赚得就是那点出差费,外出车一天是补助一块钱,半斤粮票,三顿饭还是够用的,节俭些,还可买盒烟抽。队上每天还给你记上十分。可以是可以,但要面对的事儿太多了,要长期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还要忍受落单了寂寞孤独。赶大车的最大的快乐就是,歇下车,住下店,南北凑到一起,人不熟行还熟,一声问好,就能凑到一起喝酒,哨女人。
我酒不行,烟也不行,更不能入流哨女人,只是歇下车,吃完饭后在外面练鞭子,五冬六夏都这样,这行鞭子头不硬,窝了车就麻烦了。放了单,孤独寂寞,我就唱大戏,最乐意唱的是《打虎上山》,走夜道,唱着唱着那大鞭子就对空响起来。一路响鞭一路唱,这夜也就不困了。
我年轻,我就常拉长脚的,跑济南就是我的事儿。
那天,为多赶段路程,落大黑了在一个路边店歇下车,想不到这里聚了几个赶车把式,他们已经是热火朝天地喝了起来。边喝边聊聊这一路上所见所闻,当然少不了哨女人。
我在一旁的桌子上吃饭,三个大窝窝头,那排骨炖萝卜条子,吃得我是满头大汗,我把大皮帽子摘下,秃头在汽灯下倍亮。一个姑娘大步走来,她个子高高的,有些虎背熊腰,硬汉样走路,落脚咚咚响,手里那杆长鞭子,比我的还粗一圈。这诺大的鞭子,胳膊根子上没有把力气,是甩不响的。但她的脸盘子很好看,在红围巾的忖托下,像是一朵大荷花。
我放下碗,提着鞭子出了门,夜空没有云,一团明月,像太阳,四周都是明明亮亮的。我攥紧鞭子,对空就是一鞭,这鞭声刚落,那边响起沉沉脆脆的鞭声,我一怔,回头看,是那粗鞭子的姑娘。
她冲我笑笑,我竟然感到心跳。
她朝我走来,又冲我一笑,柔柔地说:兄弟,你鞭子好硬。
我不好意思地摸下头,憨憨笑笑:我跟师父练的。
你师父是?
老哼。
老哼叔呀,他是俺爹的师弟。
这么,这么说你是柳红姐。
来,兄弟,咱俩比比鞭子的准头吧?
怎么比法?
你抽过香头吗?
抽过。
来!咱抽香烟头。
她说着,就把手里的香烟插在马架子上,反手就是一鞭子,香烟头齐刷刷地掉在地上,一团红红的星火。
我接着鞭子抽响,那烟头飞上了天,开出了红红的星星。
我俩相视而笑。
从那以后,我和柳红常在这小店相会,像是约好了似的,我来她必来,她来我也来。睡大炕,我把她挤在炕头上,天冷俺俩就一个被筒。
长了,我知道,她打小就跟她爹跑车,后来大姑娘了,大车行没有女人干,她就在村赶大车。去年他爹犯了气喘病,见不了风,她就接过鞭子入了行。
这行真不是女人干的。
那天,我缷了货,就在空场支起了料槽喂牲口,听到前面有吵吵声,我听出是柳红的声音,就急忙过去,我看柳红在抹眼泪。
你为什么欺负她?
我欺负她,你看看,这是我欺负她吗?
收货人用手中的木棍敲打着沙货说。
柳红的车上拉的是砂锅和药吊子,这些小货是最不好拉的,动不动就破损,她的车上碎了几个砂锅。
我不知道队长老耿为嘛叫她拉小货。
拉砂锅碎十个八个是正常损失,你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卸车呀?
她这个态度我就是不卸。
我把鞭杆攥紧,瞪圆眼:马上卸车!
收货人看看我:卸车行,损失可要赔。
卸车!
我掏出十元钱,扔在他面前。
车卸了,我帮柳红把车赶到一边,卸了辕,把料槽支起来,把牲口喂上。
柳红还坐在石上抹泪。
别难过了,不就是几个钱吗。
俺不是为这。俺为自己难过。俺恨老耿,他欺负俺。
我忽地明白了,老耿想叫柳红嫁他儿子,柳红不嫁,老耿为了他瘸儿子刁难她拉小货。原来这传言是真的,我也恨老耿了,尽管他对我不错,可他做这事儿可不敞亮。
这个耿龟,我非揍扁了他不可。我恶狠狠地说。
兄弟,姐求你个事儿。
柳红看着我,那眼神我有些心跳。
你娶了姐,俺给你当老婆。
我立时慌乱,不知如何应对。我口结地:你,你怎么看,看上我了,我个,穷知青,没房,没钱,成份又高,不行,俺不行。
我憋得浑身颤颤。
俺不管,没房俺有,俺不要彩礼,成份高有教养,俺喜欢。
她忽地扑到我怀里,紧紧地抱住我,把头偎在我的怀里。我有些茫然,我要推开她,她抱得更紧。
这么多人。
俺不管!
壹点号 周政文说
小说(原创)|赶大车
赶大车
文:周政
老爷们,赶大车
拉沙货,到济南
吃大饼,把子肉
停下车,哈白干
醉醺醺,听大戏
凉被窝,臭烘烘
一人饱,全家乐
这是流传大车行的俚语。
下乡那阵子,俺村有个大车店,俺村周围村大小沙货窑就有十几个,这大车行的十几挂大车专门是拉沙货的,远的都到了济南,回来捎杂货,捎棉花棉布。那大车店是公社管,属集体的,大车却是各大队的,统一经营管理,挣了钱再分配。在公社来说,这算是个企业,在生产队来说这就是项副业,赶大车的抱个团,出外没人敢欺负,相互可照应。大车行里有队长,叫老耿,老耿管分配活计。
我很看重赶大车这个行当,因为我喜欢马,喜欢甩那长鞭子,那声音在半空咔咔响,真带劲,这才是纯爷们!
队长就叫我入了大车行,跟车把式老哼学着赶大车,因为老哼他七十岁了,不叫是身体好些,真的是赶不动大车了,每次群走,他都是落单。
赶大车虽然很辛苦,只要甩上鞭子,那苦劲儿,就甩到脑后去,剩下的就是乐了。
赶大车这活是出力漂打行,相对来说赚得就是那点出差费,外出车一天是补助一块钱,半斤粮票,三顿饭还是够用的,节俭些,还可买盒烟抽。队上每天还给你记上十分。可以是可以,但要面对的事儿太多了,要长期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还要忍受落单了寂寞孤独。赶大车的最大的快乐就是,歇下车,住下店,南北凑到一起,人不熟行还熟,一声问好,就能凑到一起喝酒,哨女人。
我酒不行,烟也不行,更不能入流哨女人,只是歇下车,吃完饭后在外面练鞭子,五冬六夏都这样,这行鞭子头不硬,窝了车就麻烦了。放了单,孤独寂寞,我就唱大戏,最乐意唱的是《打虎上山》,走夜道,唱着唱着那大鞭子就对空响起来。一路响鞭一路唱,这夜也就不困了。
我年轻,我就常拉长脚的,跑济南就是我的事儿。
那天,为多赶段路程,落大黑了在一个路边店歇下车,想不到这里聚了几个赶车把式,他们已经是热火朝天地喝了起来。边喝边聊聊这一路上所见所闻,当然少不了哨女人。
我在一旁的桌子上吃饭,三个大窝窝头,那排骨炖萝卜条子,吃得我是满头大汗,我把大皮帽子摘下,秃头在汽灯下倍亮。一个姑娘大步走来,她个子高高的,有些虎背熊腰,硬汉样走路,落脚咚咚响,手里那杆长鞭子,比我的还粗一圈。这诺大的鞭子,胳膊根子上没有把力气,是甩不响的。但她的脸盘子很好看,在红围巾的忖托下,像是一朵大荷花。
我放下碗,提着鞭子出了门,夜空没有云,一团明月,像太阳,四周都是明明亮亮的。我攥紧鞭子,对空就是一鞭,这鞭声刚落,那边响起沉沉脆脆的鞭声,我一怔,回头看,是那粗鞭子的姑娘。
她冲我笑笑,我竟然感到心跳。
她朝我走来,又冲我一笑,柔柔地说:兄弟,你鞭子好硬。
我不好意思地摸下头,憨憨笑笑:我跟师父练的。
你师父是?
老哼。
老哼叔呀,他是俺爹的师弟。
这么,这么说你是柳红姐。
来,兄弟,咱俩比比鞭子的准头吧?
怎么比法?
你抽过香头吗?
抽过。
来!咱抽香烟头。
她说着,就把手里的香烟插在马架子上,反手就是一鞭子,香烟头齐刷刷地掉在地上,一团红红的星火。
我接着鞭子抽响,那烟头飞上了天,开出了红红的星星。
我俩相视而笑。
从那以后,我和柳红常在这小店相会,像是约好了似的,我来她必来,她来我也来。睡大炕,我把她挤在炕头上,天冷俺俩就一个被筒。
长了,我知道,她打小就跟她爹跑车,后来大姑娘了,大车行没有女人干,她就在村赶大车。去年他爹犯了气喘病,见不了风,她就接过鞭子入了行。
这行真不是女人干的。
那天,我缷了货,就在空场支起了料槽喂牲口,听到前面有吵吵声,我听出是柳红的声音,就急忙过去,我看柳红在抹眼泪。
你为什么欺负她?
我欺负她,你看看,这是我欺负她吗?
收货人用手中的木棍敲打着沙货说。
柳红的车上拉的是砂锅和药吊子,这些小货是最不好拉的,动不动就破损,她的车上碎了几个砂锅。
我不知道队长老耿为嘛叫她拉小货。
拉砂锅碎十个八个是正常损失,你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卸车呀?
她这个态度我就是不卸。
我把鞭杆攥紧,瞪圆眼:马上卸车!
收货人看看我:卸车行,损失可要赔。
卸车!
我掏出十元钱,扔在他面前。
车卸了,我帮柳红把车赶到一边,卸了辕,把料槽支起来,把牲口喂上。
柳红还坐在石上抹泪。
别难过了,不就是几个钱吗。
俺不是为这。俺为自己难过。俺恨老耿,他欺负俺。
我忽地明白了,老耿想叫柳红嫁他儿子,柳红不嫁,老耿为了他瘸儿子刁难她拉小货。原来这传言是真的,我也恨老耿了,尽管他对我不错,可他做这事儿可不敞亮。
这个耿龟,我非揍扁了他不可。我恶狠狠地说。
兄弟,姐求你个事儿。
柳红看着我,那眼神我有些心跳。
你娶了姐,俺给你当老婆。
我立时慌乱,不知如何应对。我口结地:你,你怎么看,看上我了,我个,穷知青,没房,没钱,成份又高,不行,俺不行。
我憋得浑身颤颤。
俺不管,没房俺有,俺不要彩礼,成份高有教养,俺喜欢。
她忽地扑到我怀里,紧紧地抱住我,把头偎在我的怀里。我有些茫然,我要推开她,她抱得更紧。
这么多人。
俺不管!
壹点号 周政文说
「今日作家」李学民 ‖ 小城,女人和车(散文)
小城,女人和车
文/李学民
30年前的晏城,车少、人稀,女人更是闺中之宝。
先说车。城区无公交车,更没有出租车。国营汽车站,五七辆班车,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定点固线发往德州、济南和县境内的乡下。头半个小时里售票,仨售票口,逾期或车票告罄,小窗口一闩,任你捶破门扇喊哑嗓子不应声。辗转之旅,十有八九要滞留半天一宿。夏日里好说,候车室连椅上一躺,凑合凑合;冬夜天天寒地冻,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方觉天旷夜长、寂寞难耐。工厂企业大都有一辆半辆接货送货的“解放”或“东风”;机关单位多无车。县委县政府大院内,几十家机关单位,仅有五七辆半新不旧的“北京”吉普车。年限节下的,职员们回家,临时征调一辆两辆敞篷车,今儿个明儿个的把人分南北东西送了,往往也只是拉到大路的岔道口。大部分人骑自行车驮着袋面粉或几瓶晏城酒厂生产的限量供应的“祝阿大曲”、“祝阿二曲”、“祝阿特窖”、后来高档点的“晏婴春”酒,百里八十的往家赶。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才有较大改变。
平时小城人回家,县境内的,无论远近,很多人也不坐车。一是客车只到集镇驻地,还得由家人接站;二是骑车走自由、方便:想停下就停下,想走就走。骑车长长时间,漫漫路途,走村过镇,鸡犬相闻;逾畴越陌,寂寥清净之心。可以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也可以没由头的发笑、或自说自话;也可高歌一曲、抑或默默落泪。倒也别有一番心头滋味。倘使友人结伴而行,喁喁而言,抑或相对默默;路桥停来点支香烟,处溪下车洗把手脸。那份感受也挺罗曼蒂克,也很美好。我同室而居过的刘师傅和年长的老宋,一个家在马集,一个大张,离城都在百里之外,五冬六夏也都是骑车回家。我呢?更是如此了。我的那辆“永久”牌,一起跟随我了将近10年,后来丢失了,我好不心疼!一直到今天还时时想起它来。有一次同学来,我俩同骑一车,一路上你带我,我带你,从县城出发,到仁里,下午辗转赵官,翌日赶刘桥、又赴县城,纵横行程200多华里,也没感多么“鞍马劳顿”。大抵年轻人如是一样的吧。骑车回家,路途中常常和陌路人相遇或与熟人相逢,有时同走一程,有时只是一瞬,或喜或悲,或欢颜或寂寥,聚也默默,别也默默,聚聚散散都是缘分。我有几次,在浓荫馥郁的二道坝口,或微风拂面的菁菁纱帐穿行,抑或是曲曲弯弯不见尽头的阡陌拐角处,猛然间邂逅我的同学,彼此迎面骑车而来——“相见欢!”刹那间的相视,继而大呼小叫,你喊我名,我唤你姓,然后开怀大笑,然后停下来吸烟、攀谈,然后挥挥手风中作别……工作之后回乡下,我很少坐车。开初,因托人购买的自行车一时尚未到手,我坐车回老家一次。种完麦子突兀就是一场大雨,我在赵官大徐车站等车返城,却因土路泥泞,连续3天等而不得车。可见彼时里不仅客车少,且车为土路和天气所囿。
说完了车,再说邑中人。小城人少,女人更是闺中之宝,这是彼时的事实。大白日子里,大街上蝉声嘶哑、单调。人影并非“憧憧”。黄昏之后,更是一片“缥缈”无际。惺忪的路灯,在寂寥的飔风中,无精打采伴陪着杨叶桐叶哗啦有声。此时置身于斯,顿悟“夜凉如水”、“万籁俱寂”。倘若时序轮换至夏秋之际,城里人大都回家帮锄,小城更是人声寂寂,整个中午看不到大街小巷一车辆儿驶过,门店懒洋洋的似在打烊,就连平时车站、医院叫卖糖炒栗子、冰糕冰棍、花生米的老头老太,也难觅踪迹。我工作的八十年代初那几年,秋冬里由乡下返城,自行车后带床棉被子或捆个西瓜,自城南狭窄马路进入城里,再穿过“井”字型街道到住处,开门烧水,时间稍晚些,“十里长亭”相遇的并无几人。
至于城中女子么?则更稀少了。德州工厂实习时,同学们曾总结戏谑德州有四多:“垃圾多、臭水沟多、苍蝇蚊子多、女人多。”我悄悄问过财务科的潘会计,他眯眯着长眼呲呲牙未置可否。但小城彼时里完全相反。说女人少到什么程度呢?我说一个笑话,十几年后有一帮子男人雨中小店吃酒,闲聊之际提说起当年各自找对象,数来数去,大家吃惊不小,在座的有7位,竟有4位同时追求过小城同一位女子,而互相间的现任老婆有两对互为相处过对象。我恋爱时,对象在乡下的小镇。有一位在城里很难找到对象,后来成为某科局领导人的高校毕业生,深有体会且半真半假地说我这是“下购”,大家听了觉得很生动、形象,于是哈哈大笑。这些听来似是笑话,实则却是真实。30年前的城里小伙子们到乡镇或城边上找对象,这是普遍不争的事实。小城稍微姿色之女子,被十个八个出众小伙一同或轮流追逐,并非天方夜谭。有一家国营企业的行政女职员(后来我认识了她,其实长相很一般般),党员,工作又好,好多机关小伙子追求,均告无果。她开出的条件:三不谈,一是不是机关干部的不谈;二是不是大中专毕业生的不谈;三是不是党员的不谈。最终着实惹恼了小城里众多男子汉,大家不约而同举胳膊伸拳头宣誓让她美梦成空。后来那个女子果真就放低了“招赘”条件,但还是没找上“如意”郎君,最后不得不去了另一座城市。我还有位师哥,对象在乡下,早我几年毕业,来小城时单位的住房任其挑选,分他两间都嫌空旷不要,随随便便住了个单间。这个事例当然与城里的女人多少并无多大关系,但也可说明彼时里小城人员稀少的某种程度。
女人少,但并不是没女人,一阴一阳方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世界。我来小城工作之后,来来回回上下班,差不多总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那个街沿旁、那段绿荫下,邂逅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孩儿:我南,她北;我北,她南;擦肩而过。一天,又一天……终于,她点点头,我笑笑……我说句:“你好!”她答声:“你早!”然后又是一天天、一年年……大致成为约定俗成的“相会”。当偶然有那么一天两天我见不到她,内心竟生发了空落落的感觉,有几次我竟突兀地想去找找她,但却茫然于不知是处……但是,她最终还是不见了。直到今天,我仍然感念着她给我带来的那份心头的愉悦和美好,甚或清晰无比的记得那个女孩子——白面黑发,明净的大眼,夏天里粉红衬衫,冬日里披件栗色小呢大衣……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突然之间,小城变得的拥拥挤挤起来了——楼房林立,街巷似网,车辆如织;男人西装革履,靓靓丽丽;女人袅袅婷婷,长发披肩,如云、似风……置身于街头人流,让人都头晕目眩目不暇接了。而这一切一切的到来,之于小城来说,她似乎默默地等待了一个世纪,又好像昨天刚眨眨眼的瞬间。
作者简介:
李学民,男,作品散见于《大众日报》《侨报》《山东文学》《安徽文学》《语言文字报》《生活日报》《广州日报》《百姓故事》《当代散文》《长河晨刊》《鲁北文学》等报纸杂志。《大嫂》获2007年中国“年度散文优秀奖”,由《读者》2008年6期转载(乡土人文版),并选入《山东散文选》(1978--2008);散文《蝴蝶泉》编录2008年“首届世界华人游记征文大赛精选集”《走遍天下》;《去年元宵今朝别》入选由华东师范出版社出版的《最受中学生喜爱的100篇散文》一书;散文《风中的父亲》2015年被江苏省编入《初中生世界》;散文《棉花纺车》收录《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获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散文最佳奖”。小说《死亡婚姻》被编入“中国第一部抗震救灾题材微型小说集”《大爱*真情》。著有散文集《留个人给自己仰望》。
征稿启事
《今日作家》以发现作家、培养作家、展示作家、宣传作家为己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在征稿之列。
征稿要求
1.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字稿每篇一般在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酌情放宽,但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诗歌等分行型作品包括多首组控制在100行以内;
2.来稿一律以电子文本为主,谢绝纸质稿件。每篇来稿,请在文末添加200字之内的作者简介,并配作者照片一帧;
3.投稿需关注《今日作家》平台,所投稿件需要原创,无稿费,打赏费用全部发放给作者(第一周),10元以下不再发放;不接受其他平台设置原创的作品;
4.平台每季度对所投优秀作品入选《今日作家》优秀作品集进行出版,入选作者每人免费赠送作品集1册(邮费自理),作品集入选标准参考作品质量,阅读量,赞赏量。阅读量低于100人次不参与评定。
5.平台对年度支持者的作品免费整理排版、装订成作品集,赠送作品集5册;
6.为了便于搜集管理所有稿件都以邮箱形式投稿。凡《今日作家》来稿,采用与否,一律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若未得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另行处理。
投稿邮箱:3043223205@qq
主编微信:lianhe1001 木小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