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时就是恒星运行的时间吗?
问:我读到过许多不同的时间名称比如说恒星时之类的,对此我感到相当困惑,不知道能否为我解释一下这其中的知识?
答:我们现在使用的时间是太阳时,也就是一天24个小时,这24个小时也就是太阳在天空上绕完整一圈并回到起点所需要的时间。严格来说,我们所用的民用时间和时区的划分都是基于平太阳时的(太阳时又分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
而恒星时根据天空中恒星的位置来测量的。一个恒星日是指一颗特定的恒星在天空中绕完整一圈并回到起点所需要的时间。一个恒星日要比我们日常用的平太阳日稍短一些,为23小时56分钟4.1秒。一个恒星日同样被划分为24个恒星小时,每个恒星小时又被划分为60个恒星分钟,以此类推。
世界上已知的两个幸存恒星角钟之一。
恒星日之所以比民间使用的太阳日更短,是因为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着太阳进行公转,这两种运动从地球的北极上空来看的话都是逆时针转动的。有一个可能更容易理解的办法是画图,用一个点来表示太阳,然后画地球。我们假设在地球上的观察者处于中午时间,那么就画一个火柴小人站在地球上并且头顶朝向太阳,因为在中午的时候太阳处于我们的正上空。
从地球画一条线指向太阳,并且穿过太阳一直延伸向远方,然后在这条延伸线上画一颗星星。那么从地球上观察者的角度来说,这颗星星(恒星)也在他的正上方,当然,藏在太阳的后面罢了。那么现在我们来想象这样一种情况,当地球上的观察者经历了一个平太阳日,也就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宇宙里移动了一点(公转)。
在刚刚的图上画下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新位置(可以画的夸张一点以便观察),可以注意到当我们把地球上指向太阳的小人再画上去的时候,他并没有继续指向那颗恒星了,也就是说已经过去了不止一个太阳日了。
你可能会问,恒星的距离是否会影响一个恒星日的长短呢?那么我们试着把那颗恒星移的远一点,那么当恒星离的很远很远的时候,不同的距离所带来的影响就很小了。而现实情况里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也远到足够让恒星日的长短不受影响了,所以使用不同的恒星作为参照并不影响我们的结果。
相关知识
恒星时是一个很精准的时间系统,通常被天文学家们用来定位天体目标。利用恒星时,给天文望远镜定位夜空中的坐标可能会变得很简单。简单地说,恒星时就是一个基于地球相对于固定恒星的自转周期的时间计量系统。
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两座恒星中之一,表面如图示
对于同一个观察地点来说,在相同的恒星时间下,同一个恒星在不同夜晚是处于同样的位置的。人们利用日晷找到太阳的位置就是利用了相似的原理。就像太阳月亮会因为地球的自转而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一样,恒星也会。太阳时和恒星时都是利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性,只不过太阳时是相对于太阳而恒星时则是根据恒星来判断。
这个天文钟使用刻度盘显示恒星和太阳时间。
更准确地说,恒星时是沿着天赤道所测量的从观察者所在的子午线到经过春分点和天极之间的角度,通常表示成小时,分钟和秒数。由于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公转的运动,平时我们所用的时间要比恒星时稍长一些。
恒星日与太阳日。附图左:一颗遥远的恒星(小红圆)和太阳中天,在当地的子午线上。中间:只有遥远的恒星中天(一个平恒星日)。右:几分钟之后太阳才中天完成一个太阳日。
参考资料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Dave Kornreich- curious.astrornell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怎样测量与恒星之间的距离?
在我们讨论恒星间的距离时,我们经常会听说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但话虽这么说,我们是怎么知道一颗恒星离我们到底有多远的呢?目前有很多方法来计算恒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但最主要的方法有三种。通过简单的数学和逻辑推理,天文学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更为生动的宇宙图景。现在坐下来,喝杯茶,给你的大脑来场数学头脑风暴。
视差法
你是否注意到,当你在一辆正在行驶的车辆中向车窗外看时,离你较近的物体会飞驰而过,但相比之下,离你较远的物体似乎移动得很慢。这就叫做视差效应。同样地,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离地球较近的恒星的位置会稳定地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而离地球较远的恒星似乎就没怎么动过。利用这一原理,天文学家可以十分精确地计算出附近恒星到地球间的距离。
首先,一位天文学家记录下一颗恒星在夜空中的位置。六个月之后,它的位置会被再次测量。注意,六个月之后,地球已经在太阳的另外一边。由于视差效应,恒星在夜空中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之后可以计算出视差角。
视差角与到恒星的距离有很明显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用简单的三角学建立为:
d=1/p
【这个等式背后的数学原理相当简单。为了计算与恒星之间的距离,我们从太阳的位置到那颗恒星做一条垂线。已知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视差角。利用三角学,我们可以得到 tanA= 相反边 / 相邻边,其中A是视差角,相反边是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而相邻边是太阳与恒星之间的距离。所以,p=1/d,d=1/p.】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视为1AU(天文单位)。恒星的位移如此之小,以至于视差角用角秒为单位来测量,即角分的六十分之一。视差角为1角秒时对应地球与恒星间的距离记为1秒差距。(d=1 秒差距=1 天文单位/1 角秒)。与人们的普遍看法相反,距离单位中并不经常使用光年。实际上,天文学家更偏向于用秒差距做单位。1秒差距大致为3光年。
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在四光年之外。这意味着地球1秒差距的距离以内只有太阳一颗恒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要计算与任何恒星之间的距离,视差角一定小于1角秒。
如果你在学校纠结过几何的话,你一定知道尝试计算非常小的角时结果会不精确,很令人沮丧。这种计算也一样。恒星的距离越远,测量它半年的位置变化越困难。
因此,视差法只能在距离100秒差距范围内的恒星上使用。但是,大多数恒星都在这个范围之外。即使是我们银河系以内的许多恒星,也在比1000秒差距还要远的地方。所以,我们该怎么测量到它们的距离呢?
颜色/星等关系
当你仰望天空时,有些星星显得比其他的亮很多。古希腊天文学家希帕克斯注意到了这点,在公元前150年,力求以恒星的亮度来对它们分等。这种根据感知亮度对恒星的分等被称为视星等。如今,为适应我们手头大量的天文资料,我们对希帕克斯的尺度进行了调整,创造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尺度。在这个尺度上,恒星的亮度越低,其视星等越大。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的一些恒星视星等可以高达30,而太阳的视星等为-26.8。
然而,视星等可能十分具有欺骗性。如果一颗恒星非常亮,但距离我们非常远,那么它在我们看来会显得很暗。但一颗暗淡的恒星如果离地球很近的话,它的感知亮度就会非常亮。一颗恒星的实际亮度被称为光度。光度是恒星每秒钟产生的总能量。恒星的不同光度不是以视星等来衡量的,而是以绝对星等来衡量的。
但是请等一下!如果我们试着对两个星等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估计恒星离我们有多远。想象一辆车正朝你驶来。如果你知道汽车前灯的实际亮度,那你可以轻易地根据车灯地亮度来推测汽车与你的距离。
多年来,从数学上推导出视星等和绝对星等之间的关系为:
M=m-5(log^{10}D_{L}-1),其中D_{L}是以秒差距为单位测量的距离。
唷。所以现在我们有了两种星等,就有了计算恒星距离的完美方法,每个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吗?
不,等一下。我们仍然没有确定恒星绝对星等的完美方法。
很显然,不像车头灯,我们不能去恒星旁边来确定它的光度。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一种方法是分析恒星的颜色。恒星可以是白色,蓝色,红色甚至是黄色。
但难道不是所有的恒星看起来都是白色吗?我们怎么会知道哪些是蓝色、哪些是红色呢?天文学家透过滤光片观察恒星来确定它们的颜色。如果一颗恒星透过蓝色滤光片观察时看起来更亮,透过红色滤光片看起来没那么亮的话,那么它就是一颗白色或者蓝色的恒星。反之亦然。
好了,我们现在得知了恒星的颜色。白色或者蓝色的恒星通常比黄色的恒星更亮,黄色的恒星通常比红色的恒星更亮。恒星的颜色大体上决定了它的表面温度。
女士们先生们, 这就是我们确定我们能看到恒星绝对星等的方法。
现在我们有了恒星的视星等和绝对星等,我们终于可以通过方程计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了。
造父变星
但是,如何计算星系之间的距离呢?星系没有单一的光波,那么我们该怎样测量如此遥远的距离呢?
幸运的是,宇宙送给我们一样礼物:造父变星。这些恒星濒临死亡。它们非常明亮,亮到可以在一个遥远的星系中被单独分析。它们也会周期性的脉动。这些周期与它们的亮度直接相关。基本上,一颗非常明亮的造父变星会脉动很长时间,反之亦然。
造父变星的光度/绝对星等和它脉冲周期的关系
通过研究这些脉冲,我们可以确定造父变星的绝对星等。有了绝对星等,我们现在可以用之前的方程得到这些恒星以及星系与我们间的距离。
终于!我们可以正式计算星系间的遥远距离了!
除了上面解释的这些,天文学家还不断提出更多的方法来测量恒星的距离。但是,我们仍在进行估计,并没有解决问题的完美方法。有时候,恒星的距离太远以至于我们必须考虑宇宙的膨胀!但并没有关系,这并不能阻止精通数学的天文学家们迎接挑战。
FY:超凡泰迪熊
作者:Vaishnavi Patil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恒星时就是恒星运行的时间吗?
问:我读到过许多不同的时间名称比如说恒星时之类的,对此我感到相当困惑,不知道能否为我解释一下这其中的知识?
答:我们现在使用的时间是太阳时,也就是一天24个小时,这24个小时也就是太阳在天空上绕完整一圈并回到起点所需要的时间。严格来说,我们所用的民用时间和时区的划分都是基于平太阳时的(太阳时又分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
而恒星时根据天空中恒星的位置来测量的。一个恒星日是指一颗特定的恒星在天空中绕完整一圈并回到起点所需要的时间。一个恒星日要比我们日常用的平太阳日稍短一些,为23小时56分钟4.1秒。一个恒星日同样被划分为24个恒星小时,每个恒星小时又被划分为60个恒星分钟,以此类推。
世界上已知的两个幸存恒星角钟之一。
恒星日之所以比民间使用的太阳日更短,是因为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着太阳进行公转,这两种运动从地球的北极上空来看的话都是逆时针转动的。有一个可能更容易理解的办法是画图,用一个点来表示太阳,然后画地球。我们假设在地球上的观察者处于中午时间,那么就画一个火柴小人站在地球上并且头顶朝向太阳,因为在中午的时候太阳处于我们的正上空。
从地球画一条线指向太阳,并且穿过太阳一直延伸向远方,然后在这条延伸线上画一颗星星。那么从地球上观察者的角度来说,这颗星星(恒星)也在他的正上方,当然,藏在太阳的后面罢了。那么现在我们来想象这样一种情况,当地球上的观察者经历了一个平太阳日,也就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宇宙里移动了一点(公转)。
在刚刚的图上画下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新位置(可以画的夸张一点以便观察),可以注意到当我们把地球上指向太阳的小人再画上去的时候,他并没有继续指向那颗恒星了,也就是说已经过去了不止一个太阳日了。
你可能会问,恒星的距离是否会影响一个恒星日的长短呢?那么我们试着把那颗恒星移的远一点,那么当恒星离的很远很远的时候,不同的距离所带来的影响就很小了。而现实情况里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也远到足够让恒星日的长短不受影响了,所以使用不同的恒星作为参照并不影响我们的结果。
相关知识
恒星时是一个很精准的时间系统,通常被天文学家们用来定位天体目标。利用恒星时,给天文望远镜定位夜空中的坐标可能会变得很简单。简单地说,恒星时就是一个基于地球相对于固定恒星的自转周期的时间计量系统。
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两座恒星中之一,表面如图示
对于同一个观察地点来说,在相同的恒星时间下,同一个恒星在不同夜晚是处于同样的位置的。人们利用日晷找到太阳的位置就是利用了相似的原理。就像太阳月亮会因为地球的自转而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一样,恒星也会。太阳时和恒星时都是利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性,只不过太阳时是相对于太阳而恒星时则是根据恒星来判断。
这个天文钟使用刻度盘显示恒星和太阳时间。
更准确地说,恒星时是沿着天赤道所测量的从观察者所在的子午线到经过春分点和天极之间的角度,通常表示成小时,分钟和秒数。由于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公转的运动,平时我们所用的时间要比恒星时稍长一些。
恒星日与太阳日。附图左:一颗遥远的恒星(小红圆)和太阳中天,在当地的子午线上。中间:只有遥远的恒星中天(一个平恒星日)。右:几分钟之后太阳才中天完成一个太阳日。
参考资料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Dave Kornreich- curious.astrornell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为何江诗丹顿天文腕表动辄上千万?
男孩子小的时候大多喜欢仰望星空,少年马化腾在迷上计算机之前,最大的兴趣也是抬头仰望,他当时唯一的课外班是深圳中学天文兴趣小组。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腾讯传》里写到,1986年,初三年级的马化腾用一架准专业级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哈雷彗星的回归,从中学时代到今天执掌万亿腾讯帝国,他一直订阅《天文爱好者》这本杂志。
三四十年前,那时城市里也还没有太多灯光污染,即便不借助专业望远镜,入夜之后天空中能看到的星星也还很多。
夏季有织女、牛郎相约银河鹊桥,到了冬天,猎户座的“金腰带”和大犬座的天狼星则是北半球夜空中最容易辨识的亮星组合。
上海 2020年8月1日 22:00点的星空,织女与牛郎是主角
春天则属于北斗,勺子一样的七颗星入夜即横于北天,它们可能是北半球最好认的星,古人很早就会用斗勺寻找北极星辨认方向,而斗柄与大角星连弧,春耕忙碌的时节便到了。
今天如果碰上晴朗无云又无污染的好天气,即便是在城市的绚烂灯光里,我们也还是可以在夜空正中偏北一侧找到那柄大勺子。
上海 2020年5月1日 22:00点的星空,北斗和大角构成春季大弧线
着迷星空的男孩子,对天文功能腕表往往会有同样浓厚的兴趣,天文与精密机械,都是能让他们沉迷上瘾的东西。
天文腕表通常会把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通过精密的轮系显示于表盘之上,2020年 Watches & Wonders 钟表与奇迹展,江诗丹顿推出的两枚阁楼工匠表款,便是这类翘楚。
阁楼工匠超卓复杂追针计时“时光韵律”腕表,和阁楼工匠超卓复杂天文报时“乐之颂”腕表,两件杰作都是双面表盘,分别具有24项复杂功能和19项复杂功能。
阁楼工匠超卓复杂追针计时“时光韵律”腕表,陀飞轮一侧盘面显示天文功能
“乐之颂”腕表的天文功能更具代表性,其正面表盘有平太阳时、真太阳时、日升日落时间等显示,背面表盘则显示恒星时以及北半球星空图等功能。
我们今天借助江诗丹顿“乐之颂”这枚表款,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读取腕表上的天文功能。首先我们得复习一些天文学基础知识,从我们最熟悉的星空开始。
阁楼工匠超卓复杂天文报时“乐之颂”腕表,天文功能杰作
01
-
斗转星移
古人很早就总结了斗转星移的规律,并把漫天繁星彼此连接,勾画成神、人或者物的样子,赋予它们灵魂和故事。到今天,全天肉眼可见的恒星被人们划分为88个星座。
其中一半左右已有数千年历史,如十二星座概念于古希腊时期已十分成熟;另外一些则是近代大航海以后才被命名,多是南半球才能看见的星座,比如显微镜座、望远镜座等。
我们今天已经认识到地球不过是宇宙中微小的一粒尘,但当我们学习星座分布及其运行规律的时候,沿用古人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模型仍是个好办法。
天文学家将宇宙空间里的这些日月星辰投射到一个半径无限大的球面上,并把它想象成一个天球,地球位于这天球内部的中心位置,天球围绕地球运转。
人类想像的天球模型
与此同时,人们也把地球经纬线划分等方位信息投射到天球上,给予其同样的经度、纬度和南北极点,地球赤道投射到天球上即是天赤道,而天球的北极点恰好在北极星附近。
人们还在天球上画上了一条非常非常重要的轨迹,那就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行的轨迹,并将其命名为黄道,十二星座刚好分布于黄道一周,对应着“黄道十二宫”。
天球模型上的天赤道、黄道与季节等信息
这不是巧合,而是源自古地中海文明的历法,他们将黄道每隔30度分为一宫,刚好对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不过黄道十二宫以春分点为循环起始,与今天公历月份划分稍有不同。
这枚“乐之颂”腕表正面表盘4点钟位置的窗口,便将黄道十二宫、四季和春秋二分、冬夏二至点结合在一起显示。
“乐之颂”腕表的黄道十二宫与季节显示
黄道十二宫是天文功能腕表上比较常见的元素,江诗丹顿于2017年推出的艺术大师系列哥白尼天体球表款,表盘上便是以珐琅、金雕等手工艺呈现的黄道十二宫主题。
艺术大师系列哥白尼天体球表款
十二宫是一组特殊的星座,代表了季节和月份,接下来我们继续讲明白整个天球星空的运行规律,所谓的“斗转星移”到底是什么样子。
星空随时间的变换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由于地球自转,即从每天入夜到第二天天明,大部分星辰跟太阳一样,从东方升起,于西方落下。北极星则几乎不动,因为它近似落在了地球自转轴上。
关于地球的自转轴和北极星,事实上也是随时间变化的,不过其周期长达千、万年,我们今天可以不考虑。
对准北极星延时拍摄的星轨照片,北极星几乎落在地球自转轴上
星空另一个变换,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通过天球概念会更好理解,地球位于天球内部中心不动,天球一年旋转一圈,也就是说我们每天晚上站在同一地点,相同时间所观察到的星空,以北极星为中心自东向西旋转了近1度。
理论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运动,也会让我们观测到的星空发生变化,但这个变化的时间长到我们有生之年都感觉不到,我们就不讨论了,留给天文学家吧。
我们观察星空变化,时间维度外,还要将地球本身对我们视线的遮挡考虑进来。
当我们站在赤道上,我们能看到全天球的星,北极星刚好位于正北地平线上;如果我们站在北极点上,则只能看到对应的一半天球,而北极星位于我们头顶正上方。
所以我们在地球不同纬度所观察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星座出现在天空的位置有差别,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换规律也不同,这个可以根据纬度信息精确计算出来。
纬度对可视星空的影响
了解了星空变换的知识,我们再来看“乐之颂”腕表上的星空图,江诗丹顿先以兰伯特投影法,将球形星空投射绘制到平面上,并以两层透明蓝宝石表盘结合来展示斗转星移。
具体来说,上层蓝宝石表盘上绘制了星座图案,白色圆环代表天赤道投影,红色圆环为黄道投影,最外围是月份刻度;下层蓝宝石盘上绘有蓝色天穹区域,外围是恒星时刻度和四个方位基点。
江诗丹顿通过精确计算制作了一套精密的齿轮,让下层蓝宝石盘以恒星日为周期转动,蓝色天穹与上层星座图配合显示星空运转;与此同时,恒星时刻度上的三角标记,会在午夜时分准确指示当下月份。
江诗丹顿“乐之颂”腕表的星空显示
02
-
恒星有时
讲到这里,我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恒星时,它可能让我们理解星空图时有些模模糊糊,所以我们接下来将它与“乐之颂”腕表里另一组时间——平太阳时、真太阳时以及时间等式一起来解释。
其实这几个概念是在讲一件事情:地球的自转周期,即地球自转360度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一天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我们要确认地球自转周期,就需要有一个参照物,用来作为判定地球刚好完成自转一周的标准。如果我们以太阳作为参照,那么这样得到的时间就是太阳时。
生活里我们习惯讲一天24小时,其实这就属于太阳时的概念范畴,不过它是一个平均近似值,所以它准确的称呼是“平太阳时”。
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不是真圆,而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地球每一天的自转周期其实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每一天真正的时间长度就是“真太阳时”。
地球的公转轨道对自转周期的影响
通过精确计算,人们知道一年当中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的差值在-14到+16分钟之间规律变动,这个时间差异便是腕表上“时间等式”的概念,它通常有两种显示方式。
一种是设置一枚真太阳时分钟指针,与平太阳时分钟指针同轴指示,真太阳时指针大都带有太阳图案装饰,这枚“乐之颂”腕表便是采用这种方式。
江诗丹顿“乐之颂”腕表的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
另一种是设置时间等式指针,搭配-14~+16的分钟刻度,指示每天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之间的差值,江诗丹顿于2018年推出的阁楼工匠超卓复杂“帝鳄图腾”腕表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江诗丹顿阁楼工匠“帝鳄图腾”腕表上的时间等式
但我们也知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里,其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差不多移动了1度的弧,这也就意味着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的“一周”其实是超过了360度的。
所以,天文学家要找一颗离地球足够远的恒星来作为参照物,让地球看起来是“原地不动”的——只有自转而没有其他运动。
恒星时与太阳时
比如以离地球400多光年的北极星为参考,地球公转移动的距离就可以忽不计了,所观察到的自转一周无限接近360度,这样得到的时间就被称为“恒星时”。
“乐之颂”腕表上的恒星时间取自春分这一天,精确到秒,为23小时56分4秒,其背面星空图围绕中心北极星旋转的周期就是这个时间。
03
-
日升日落
前面讲到的天文功能之外,江诗丹顿这枚腕表还具有万年历和月相功能,这些历法是相对常见的天文功能,我们不多讨论,最后再讲一下正面表盘六点钟位置的这一组指示功能。
江诗丹顿“乐之颂”腕表上的日升日落时间和昼夜长度指示功能
两根纤细指针分别指示日升日落时间,刻度下方标注了“Sunrise”和“Sunset”;中间的柱状刻度,对应的则是昼夜时长。
其实这组功能我们容易理解,对于北半球来说,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升起早落下晚,昼长夜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升起晚落下早,昼短夜长;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
原因我们也不陌生:地球自转轴不垂直于黄道,而是与黄道垂直轴有一个近23.5度的倾角,导致太阳直射点随地球公转在南、北纬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日升日落时间产生周期变化。
腕表上的日出日落时间以及昼夜时长,就是根据这个原理精确计算得到一组轮系来实现的。与星空图相似,太阳起落与纬度关系密切,所以这组功能同样需要根据表主的纬度制作特定轮系结构。
江诗丹顿表迷应该对“乐之颂”这款腕表的天文功能很熟悉,它正是源自江诗丹顿2017年推出的另一枚阁楼工匠系列作品——天体超卓复杂3600表款。
江诗丹顿阁楼工匠天体超卓复杂3600腕表
与“乐之颂”腕表结合三问功能不同,天体超卓复杂3600是一枚纯天文功能表,正面表盘还有太阳、地球和月亮位置关系以及潮汐功能显示,其共拥有惊人的23项天文功能。
我们今天这篇就不再展开介绍了,下次我们另起一篇,专门来聊一聊潮汐功能腕表。
/ end /
卢曦采访手记
加入读者群,请发 姓名+职业+微信号 到
luxi_sh@163
卢曦新书《时尚永不眠》已出版,您可以点击下面卡片进入作者私人书店购买签名版:
15年记者生涯,我采访的那些大企业家们我一个财经记者,为什么跑去写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