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道教衰微,佛教渐渐占了上风
我国包容每一个宗教,只要宗教信徒的行为符合国内法律规定。在大家的印象中我国的宗教大多分为佛教和道教,而道教的知名度远高于佛教知名度,我国佛教寺庙很多,每年去寺庙旅游烧香拜佛的游客有很多。
事实上,佛教并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我国唯一一个发扬光大的宗教为道教。道教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并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多个不同因素。现如今。有人觉得道教正在走向末路,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封建迷信阻碍了道教的发展。
我国有很多道教名山,也有规模不同的道观,这些道观最能体现道教的发展过程。我国最有名的道观当属北京白云观,这座道观最早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北京白云观最初的名字叫做天长观,主要用作祈福烧香和供奉老子。现如今,许多游客都会花费十块钱进入白云观,由此可以看出道教并没有走向灭亡,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于生活中。
道教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道教真正形成的时间段为秦朝和两汉时期。“百家争鸣”的时候,许多大学者都奉献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老子思想观念成为道教发展的基础。
但是当大家接触了多元化的文化与思想,越来越觉得道教的影响力正逐步减退。事实并非如此,事物循环的过程与道教思想息息相关,老子曾经透露过整个事件发展过程属于盛极而衰。意思是某一件事物都有辉煌时期,辉煌时期过后,将面临着迅速衰退期。
道教供奉着1000多个神仙,这些神仙各司其职,并不会出现太多的职业纠纷。或许有些人觉得这些神仙的职位过于详细,并不会给人一种十分高大上的感觉。事实上,道教供奉着的许多神仙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虽然他们只能起到一种心理安慰作用,但对于道士来说,这些神仙就是他们毕生追求目标。
大部分道教信徒和道观里的道士都过着远离人世间的生活,虽然有些道士也会主动去外界传教,但毕竟这是少数人。比如全真派的祖师爷钟离权,他曾经为了更快地达到上升目标,特意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终南山修行。
但是全国各地却多次出现道教与封建迷信(都是骗人的)息息相关的案例,这一系列的事情都阻碍了道教平稳的发展,最终导致道教发展速度并不迅速,并给人一种道教逐渐走向衰退的感觉,所以现在佛教逐渐占了上风,从全国各地的寺庙,和尚的数量就能看得出来,况且很多人信奉佛教,每年都会去寺庙烧香拜佛。当今社会道教衰微,佛教渐渐占了上风。
其实我国相关图书中早就将道教称为了中国唯一的宗教,道教也早就在我们心中,我国的很多成语,很多节日也是跟道教息息相关的,都离不开道教文化。道教真的衰落了吗?其实已融入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旅行中的兔子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
“成”,即物的生成;“住”,是指物会在一定时间里处于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之后慢慢达到鼎盛的状态;“坏”,是指在住之后,便开始衰退;“空”,是指事物已经毁灭,形体不存。
一个事情到最高时,就是要衰败时,到了住的阶段,就开始坏了。所以老子说,不要到最高时,是最好的。每个朝代总是经历着开始、昌盛、衰退、灭亡;人到最壮时,就开始衰老。所以老子说,人要保持一些虚,一些缺,这个是最好的。
故宫只建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为什么是半,就是告诉自己要缺,只有缺一点,才达不到圆满,就不会衰退。圆满就意味着结束。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
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人就会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总是少了一些东西。
有的夫妻恩爱、月入数十万,却无法拥有自己的小孩;
有的才貌双全、能干多财,情路上却是坎坷难行;
有的财权双拥,却是子孙不孝;
有的荣华似锦,却是脑袋空空。
月有阴明圆缺
古人用喝酒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留有余地。
齐威王八年,楚国对齐国大举进攻,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赵王给他精兵十万,战车一千乘。楚国听到消息,连夜撤兵离去。
齐威王很高兴,办了酒席,召见淳于髡赏他喝酒。
问道:“先生能喝多少才醉?”
回答说:“臣子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齐威王很是奇怪,想听听其中的奥妙。
淳于髡(kun)说,要是大王面前赏酒,执法官在旁边,御史在后边,髡心里害怕跪倒喝酒,不过一斗已经醉了。
如果家父来了严肃的客人,髡用袖套束住长袖,弯腰跪着,在前边侍候他们喝酒,不时赏我点多余的清酒,我举起酒杯祝他们长寿,起身几次,喝不到二斗也就醉了。
如果是乡里间的节日盛会,男女坐在一起,酒喝到一半停下来,玩起、投壶,自相招引组合,握了异性的手不受责罚,盯着人家看也不受禁止,前有姑娘掉下的耳饰,后有妇女丢失的发簪,髡私心喜欢这种场面,喝到大概八斗才有两三分醉意。
天色已晚,酒席将散,酒杯碰在一起,人儿靠在一起,男女同席,鞋儿相叠,杯盘散乱,厅堂上的烛光熄灭了,主人留住髡而送走其他客人。女子的薄罗衫儿解开了,微微地闻到一阵香气,当这个时刻,髡心里最欢快,能喝到一石。
所以说酒喝到顶就要做出乱七八糟的事,乐到了顶就要生悲,世上所有的事都是这样。”任何事情不能到顶,到顶就要走下坡路。
酒虽好,不要贪杯
但是我们却无法参透,无论什么都想要最好。吃要最好,穿要最漂亮,房子越换越大,车子越换越贵,殊不知,万事到了最好,却是要走下坡路了。
有人终其一生挖空心思坐到高位,没享受几年却疾病缠身、一命呜呼,一切的荣华富贵与之无缘。
公司大中华区财务总监,女强人,做事雷厉风行,为公司呕心沥血,独身一人,没有结婚,却在40岁那年查出胃癌。她卸下盔甲,繁花似锦后一片萧瑟。
他是公司总裁,车接车送,不是在处理公事就是在处理公事的路上。这天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忽然坏了,司机告知情况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处理。他看到还有几条街就到公司了,就下车自己慢慢前行。这时候他注意到身边经过的墙上开满了一片片红艳艳的蔷薇花,风经过处花瓣洒落送来阵阵的花香。噢,春天又来了,他这才意识到错过了多少的风景,工作到极致就屏蔽了人生其他的精彩。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人生不要太圆满,做事不要太绝对,留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道德经》:凡事不求盈满,方能避免盛极必衰
一、《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想要收合,要先张开;想要削弱,必先强盛;想要废弃,必先兴举;将要取予,必先给予,这是平常人难以察觉幽妙明通的道理。
这句话表述的道理,是指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事物交替的征兆,同时也表述了物极必反,事物在对立面不断转化的存在状态。
比如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状态的时候,就会向对立的方向去运转,花儿盛开到极限就会枯萎,人强盛到极限就会衰亡,这都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事物必然循环的道理,在人生处事的智慧中,这句话也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
但是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个偏见,就是这句话的“对象”是什么?比如“强弱废兴”的对象是指什么?这是这句智慧的重点,也是经常导致误解的地方。
因为很多人读这句话的时候,习惯性地将对象指向外界,比如针对外界的嘈杂以及竞争对手,这是一种极其肤浅的理解。
因为《道德经》的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让我们去战胜外界嘈杂,更不是指什么想要打败对方,先让对方膨胀之类的,而是战胜自己的锋芒,让自己放下过于刚强的处事状态。
我们习惯性地把外界环境、嘈杂生活以及竞争对手当做自己的敌人,这是世俗之人潜意识中存在的情绪,但是这个潜意识造成的却是偏见。
这些事情不但不是对手,反而是人生的“垫脚石”,因为逆境可以锤炼自己的心智,嘈杂的生活也是磨砺自己的砥石,人生的竞争对手看似是糟糕的存在,但是对手可能会对自己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
如果没有对手,自己会在一个安逸的状态下志得意满,而竞争对手出现的时候,可以激发自己更强劲的斗志,所以这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坏事呢?也更算不上人生的“对手”。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些看似坏的事情都会带来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总以表象定论本质,看上去坏的事情就会以抱怨的态度对待,看上去好的事情马上志得意满,那你只配拥有一个浅薄的人生。
不要认为逆境和生活中的竞争对手是人生的敌人,它们只是人生沿途的风景,你需要到达的终点是那个未知的自己。
所以人生的对手不是外界的因素,而是自己的内心,当自己放下锋芒和强盛之后才能避免由强盛带来的膨胀以及锋芒,并由此避免出现物极必反的错误。
二、就像曾国藩的人生一样,曾国藩在最初建立湘军的时候,他在潜意识之中把对手当做了什么呢?当做了自己要去做的“事情”,当做在建立湘军过程中遇见的“阻碍”,他认为自己要打击的是这些问题,并且觉得只要把这些困难解决了,事业就能畅通无阻。
但事情和他想象的却完全不同,因为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处理问题时,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出现一系列的纠葛,这成了曾国藩无法逾越的一个障碍,因为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系列问题,所以更没有解决的办法。
此时的曾国藩因为需要为父奔丧,便回了荷叶塘,所以他在这一段时间是非常郁闷的。
这个时候有人给他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这个建议改变了曾国藩的后半生,就是以黄老之术修身,“修身”修的是什么,就是修自己的态度,让曾国藩明白“柔弱胜于刚强”的道理。
当曾国藩痛定思痛,经过一系列调整之后,一改曾经的作风,在改变之前,曾国藩认为他的对手是外界环境;改变之后,曾国藩在潜意识之中将“对手”当做自己,此时的曾国藩懂得调整自己的状态,不再坚持一贯锋芒毕露的作风,而是懂得以“柔弱”处世,而“柔弱”便是《道德经》的智慧本质。
当曾国藩一改往日常态重新回到战场之后,俨然变了一个人,曾经的锋芒对立不见了,更多的是圆润变通,而曾经那些因为锋芒而带来的纠葛,自然也都消失了。
所以,从客观清醒的层面去看,人生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能够打败自己的也是自己的是主观愚昧的认知。
只有以突破自己为根本,具备冲破愚昧的人生态度,你才能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任何智慧都需要以此为前提。
当我们纠正了对这句话的误解之后,再由这个理念为基础来理解“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这句话,才能相对客观,避免偏见。
这句话的核心就是自身以柔弱处世,一切不求盈满智慧,也就是曾国藩调整之后所达到的状态,所以老子接下来也说道“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用柔弱生硬的态度去顺其自然,凡事不求盈满,因为万事“强极必衰,物壮则老”,使人生认知以及心态止于此,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理解和释怀。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
“成”,即物的生成;“住”,是指物会在一定时间里处于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之后慢慢达到鼎盛的状态;“坏”,是指在住之后,便开始衰退;“空”,是指事物已经毁灭,形体不存。
一个事情到最高时,就是要衰败时,到了住的阶段,就开始坏了。所以老子说,不要到最高时,是最好的。每个朝代总是经历着开始、昌盛、衰退、灭亡;人到最壮时,就开始衰老。所以老子说,人要保持一些虚,一些缺,这个是最好的。
故宫只建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为什么是半,就是告诉自己要缺,只有缺一点,才达不到圆满,就不会衰退。圆满就意味着结束。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
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人就会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总是少了一些东西。
有的夫妻恩爱、月入数十万,却无法拥有自己的小孩;
有的才貌双全、能干多财,情路上却是坎坷难行;
有的财权双拥,却是子孙不孝;
有的荣华似锦,却是脑袋空空。
月有阴明圆缺
古人用喝酒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留有余地。
齐威王八年,楚国对齐国大举进攻,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赵王给他精兵十万,战车一千乘。楚国听到消息,连夜撤兵离去。
齐威王很高兴,办了酒席,召见淳于髡赏他喝酒。
问道:“先生能喝多少才醉?”
回答说:“臣子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齐威王很是奇怪,想听听其中的奥妙。
淳于髡(kun)说,要是大王面前赏酒,执法官在旁边,御史在后边,髡心里害怕跪倒喝酒,不过一斗已经醉了。
如果家父来了严肃的客人,髡用袖套束住长袖,弯腰跪着,在前边侍候他们喝酒,不时赏我点多余的清酒,我举起酒杯祝他们长寿,起身几次,喝不到二斗也就醉了。
如果是乡里间的节日盛会,男女坐在一起,酒喝到一半停下来,玩起、投壶,自相招引组合,握了异性的手不受责罚,盯着人家看也不受禁止,前有姑娘掉下的耳饰,后有妇女丢失的发簪,髡私心喜欢这种场面,喝到大概八斗才有两三分醉意。
天色已晚,酒席将散,酒杯碰在一起,人儿靠在一起,男女同席,鞋儿相叠,杯盘散乱,厅堂上的烛光熄灭了,主人留住髡而送走其他客人。女子的薄罗衫儿解开了,微微地闻到一阵香气,当这个时刻,髡心里最欢快,能喝到一石。
所以说酒喝到顶就要做出乱七八糟的事,乐到了顶就要生悲,世上所有的事都是这样。”任何事情不能到顶,到顶就要走下坡路。
酒虽好,不要贪杯
但是我们却无法参透,无论什么都想要最好。吃要最好,穿要最漂亮,房子越换越大,车子越换越贵,殊不知,万事到了最好,却是要走下坡路了。
有人终其一生挖空心思坐到高位,没享受几年却疾病缠身、一命呜呼,一切的荣华富贵与之无缘。
公司大中华区财务总监,女强人,做事雷厉风行,为公司呕心沥血,独身一人,没有结婚,却在40岁那年查出胃癌。她卸下盔甲,繁花似锦后一片萧瑟。
他是公司总裁,车接车送,不是在处理公事就是在处理公事的路上。这天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忽然坏了,司机告知情况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处理。他看到还有几条街就到公司了,就下车自己慢慢前行。这时候他注意到身边经过的墙上开满了一片片红艳艳的蔷薇花,风经过处花瓣洒落送来阵阵的花香。噢,春天又来了,他这才意识到错过了多少的风景,工作到极致就屏蔽了人生其他的精彩。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人生不要太圆满,做事不要太绝对,留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富不过三代?一个巨富家族的兴衰史
封面图|《向东是大海》剧照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抗日战争期间,香港一度沦陷。日本兵杀人放火,为非作歹。有一位华人企业家愤而去见日军负责人矶谷廉介,指责日方,结果被软禁。一个日本军官问他,「你为何大力出钱捐助中国政府抗击日军?」他回答说,「我是中国人,爱国是我的天职,当然要出钱捐助中国政府抗日。」这位英勇无畏的爱国企业家,便是胡文虎。
胡文虎是著名的爱国侨领,一生拥有「万金油大王」、「报业大王」、「慈善家」等多顶桂冠。胡文虎去世后,家族企业交由女儿胡仙打理。在胡仙掌舵期间,胡氏家族企业历经多次动荡,可惜至今几近衰败。
01
1882 年,胡文虎出生于缅甸仰光,祖籍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中川村。中川村是全国著名的侨乡,被誉为「天下第一侨乡」。
胡文虎的父亲胡子钦是一名中医,早年为了躲避战乱,和同乡一起下南洋谋生,最终在仰光开办了一间「永安堂」中药铺,一边看病,一边买卖中药。
胡文虎兄弟三人,长兄文龙,早年夭折,幼弟名文豹。1892 年,胡文虎被送回永定,接受客家文化的传统教育。故乡滋养了他爱国爱乡、求真求善的情怀。四年后,胡文虎重返仰光,随父学中医,并协助料理药铺店务。
1908 年,胡子钦因病去世,胡氏兄弟继承父业。胡文虎通晓中文,经常往来香港等地办货;胡文豹通晓英文,留守仰光店面。二人同心协力,业务日趋发达。
胡文虎深知自己责任重大,父亲的遗命时时在耳边响起。为了进一步发展业务, 1909 年,胡文虎周游了中国、日本、泰国等地,考察中西药业,寻访了许多老医生及民间有名的土医,向他们求教,调查研究有利治疗头痛、腹痛的中草药,并购买了一些西药片、药粉和药水。
第二年,胡文虎回到缅甸,把「永安堂」中药铺扩充为「永安堂虎豹行」。胡文虎聘请中西医、药剂师多人,作了反复研究和试验,研制丹、膏、丸、散成药百种,经过精心选择,最后制成「万金油」、「八卦丹」、「头痛粉」、「清快水」、「止痛散」等 5 种「虎标良药」。
在战乱频发的年代,「虎标良药」以其价廉物美、服用简便、功效迅速、携带方便而深受用户欢迎,很快便畅销东南亚,成为家家必备、老少皆知的药品。由此,胡文虎被称为「万金油大王」。
随着业务的迅猛发展,胡文虎先后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开设分行,并把永安堂总行迁至香港,开启全球化战略。
上世纪 30 年代后半期至 40 年代初,永安堂发展到鼎盛时期,胡氏兄弟也成为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亿万富豪。当时的东南亚华侨中,论商业规模,胡文虎是极个别能与陈嘉庚相匹敌的南洋侨商。
胡文虎
02
商场如战场,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击败对手,保持和扩大自己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胡文虎主张必须在气势上压倒对手。他与对手竞争,也主要从广告宣传上入手,在保持自己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的同时,以广告宣传带动产品的促销。
胡文虎头脑灵活,勇于开拓,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曾想出很多出其不意的招数来为自家药品做广告。他穿的衣服,系的领带,挂表上的金牌等等,上面都绣有或镶有「虎」形商标,广告做得可谓是无孔不入。胡文虎曾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看到别人的广告宣传,就立即想到,它对自己产品的宣传是否合适,或者,是否对自己有借鉴之处。同时,总要想办法超越别人,比别人做得更醒目,更引人注意。
但是,由于报纸不断提高广告费,胡文虎觉得与其花钱在人家的报纸上做广告,还不如干脆自己办一张报纸。
1929 年 1 月,胡文虎在新加坡创办了《星洲日报》。两年之后,他又在广东汕头创办《星华日报》。1935 年初,他的第三家报纸《星光日报》在厦门发行。1938 年 8 月 1 日,他在香港办的《星岛日报》正式出版,成为胡文虎星系报业中办得最成功的一份。朱德、为该报题词,的题词是「民众喉舌」。元老林森则为《星岛日报》题写了报名。
胡文虎一生前后共创办了十几份报纸,各报均以星字冠名,形成星系报业。「报业大王」又成为胡文虎新的名号。
胡文虎思想通达,对报馆主编及编辑人员的任用也比较放手,许多著名的进步文化人士,如金仲华、俞颂华、郁达夫等,都曾在星系报馆中任过主编、编辑。
胡文虎制定的办报方针是「为国家服务、为抗日努力」,他主张开明办报,不仅使报纸办得很有特色,很有声誉,而且成为促进抗日、激励华侨爱国热情,传播祖国传统文化的舆论阵地。胡文虎曾自称,「本人除热忱爱护国家,希望祖国富强、华侨地位提高外,对政党政治,素不参与。」
晚年时,胡文虎在报业方面的业务已大大超过了药品方面的生意。
03
胡文虎的人生信条是——「忠于国家为先,所以爱国观念不敢后人。自我得之,自我散之,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
创业成功后,胡文虎决定以经商获利的 60% 为慈善公益专款,致力于救国济民、振兴文教。胡文虎在中国广泛捐助和兴办各类学校、医院。抗日战争爆发后,身为南洋客属总会会长的胡文虎,与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同心合力,相互竞捐。据《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书记载:抗战时期,胡文虎捐赠的财物为华侨之最。英国学者称之为「巨大的天文数字」。
后来在接见胡文虎时,周恩来总理曾诚挚地说:别客气,都是一家人嘛。在民族危难之际,先生爱国热情,至堪敬佩,海外侨胞,戮力同心,驱除强寇,为抗战救国立了功!
然而,新中国建立后,因种种历史原因,国人对胡文虎产生了一些误解,甚至偏见。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终于重新评价了胡文虎的一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归还了其原来被没收的内地遗产。国家领导人在多次接见胡文虎的后代时,一再肯定胡文虎一生的爱国爱乡义举和他那对事业勇往直前、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04
1954 年,胡文虎病逝,遗下家族生意分别由其子女侄儿继承。可惜,当时被认为最有可能继承发扬其事业的三子胡好,已于 1953 年因飞机失事身亡。后来,胡氏后人未能同心协力守住祖业,甚至为遗产所有权对簿公堂,导致整个商业王国四分五裂,后来大部分产业更落入外人之手,包括著名的永安堂虎豹行。对此,胡文虎的女儿胡仙曾发出这样的慨叹,「我们本来拥有全部,一个令别人羡慕、妒忌的庞大的商业帝国,可惜胡文虎死后,没有人去统率它,每个家族成员都想,却没有一个有能力那样做。」
幸而,根据遗嘱,胡文虎在香港创办的三份报纸,包括《星岛日报》、《星岛晚报》和英文《虎报》,为其女胡仙所继承。
胡文虎病逝时,胡仙年仅 23 岁,命运将胡仙从幕后迅速推到前台。胡仙接掌星岛报业时,该报系尚处于艰难经营之中,亏损严重。许多人替这个年轻姑娘担忧,认为胡仙很难挽救回星岛报业。但胡仙是个不服输的女强人,宁愿放弃婚姻和爱情,也要把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在接受采访时,胡仙曾坦然而又充满自信地说:我心爱我现在所做的一切,这令我很充实,工作能给我带来无止境的满足和成就感。
在胡仙的领导下,不到 5 年时间,成功地扭转了日渐下滑的营业状况,使星岛报业成为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
不过,胡仙并没有止步于此。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胡仙到美国考察学习美国报界的经营管理经验,回来后决定在世界多个国家设立办事处,通过卫星将新闻从香港传送到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使《星岛日报》成为了一份国际性的华人报纸。当时有人赞誉道: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星岛日报》。
1972 年,胡仙将星岛报业重组,以「星岛报业有限公司」的名义在香港挂牌上市。在胡仙的领导下,星岛报业逐步发展成一个全球性庞大报业集团。胡仙也因此成为享誉港岛的「报业女王」,并当选为「国际新闻协会」主席,该协会对她的评价是,「胡仙首先是一个报人,一个真正懂得报纸为何物的人。她在当今报业激烈竞争中,一步一个台阶,不断把报纸推向时代的浪峰,成为真正的喉舌。她是伟大的报业家、新闻女杰。她当选为主席,是当之无愧的。」
可惜,就在胡仙个人声望达到巅峰的同时,她亦为星岛集团的崩溃种下祸根。上世纪八十年代,胡仙曾表示,「我再无兴趣从事报业来沽名钓誉了。现在能令我提兴趣来的,不再是长线投资,而是一些可能性在短时间内带来利润的交易。」
此后,胡仙开始带领星岛集团朝多元化发展,投资了众多领域,其中最热衷的就是房地产。胡仙在香港地产作短线出击的同时,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地部署长线投资,先后参与近 20 项物业投资。巅峰时刻,胡仙被媒体称为「香港最有财势的女人」,位列「全球 50 位最有权势的商界女强人」。
胡仙
05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欧美经济不景,地产市道一落千丈,胡仙在海外的地产投资既不能变卖套现,又欠现金收益支付利息开支,结果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与此同时,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胡仙除大举投资海外物业之外,又接受其助手的建议,于 1989 年 2 月至 4 月间在市场上大举吸纳玉郎集团股份及九八认股证,共动用了 2 亿港元购入 29.6% 玉郎普通股及 50.28% 认股证,挑战当时正陷入困境的黄振隆在玉郎国际的控制权。其后,胡仙还要再安排 1.38 亿港元予黄振隆,使他向钱国忠及林建名赎回其玉郎股票。结果,胡仙收购玉郎国际一役,账面亏损达 6000 多万港元。
此外,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报业爆发空前激烈的减价战,而报纸的成本则不断上升,报业经营日趋困难,星岛报业逐渐走向亏损。
上述诸种因素,最终导致胡仙及星岛集团债台高筑。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来临后,星岛集团资金链彻底断裂。无奈之下,胡仙只好不断出售私人资产实现还债,包括父亲留给她的虎豹别墅。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更令人揪心的事还在等着胡仙。为偿还债务, 1999 年,经过几番博弈,胡仙被迫同意将星岛集团售予 Lazard Asia Limited 。唯一可告慰胡仙的是,她虽然不能继续担任星岛主席,但仍可出任董事会的特别顾问 6 年,每年获得 900 万元利润分成,这让胡仙免于陷入破产的绝境。
不过,尽管胡仙幸免「破产」一劫,但一代「报业女王」皇冠落地,胡氏家族盛极而衰已成不争的事实。对于胡仙,她的一位下属曾评价说,「她错在不专于本业又遇人不淑,过于投机又欠缺运气。」
1999 年以后,胡仙几乎淡出商界,把精力投诸慈善事业。胡文虎病逝时,曾特意嘱咐胡仙,要继续自己的慈善事业。于是,胡仙成立了「胡文虎基金会」,像父亲一样,继续对慈善事业不遗余力。
资料来源
1.《香港企业购并经典》,东方出版中心,冯邦彦
2.「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爱国是我的天职」,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
3.胡文虎家族:女败父业,南洋豪门虎落平川,中国慈善家杂志,张枭翔
4.胡仙博士等24位乡贤荣获「永定县首批荣誉市民」称号,中国日报,胡美东 朱兴鑫
5.胡文虎 捐资抗战最多者,光明网,苏志强 赖守铭
6.胡仙,一代报业女王兴衰记,沪港经济,翔云
7.「爱国是华侨的天职」——胡文虎先生几件事,福建乡土,古山梅
8.著名爱国侨领胡文虎,闽西日报,李来鉴
9.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中国经贸导刊,李秋发
10.胡仙女士与她的星岛报业,文史精华,罗会祥
11.筹建厦门中山医院他捐款最多 !从「汉奸」到爱国华侨领袖,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厦门卫视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 | 大军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