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八字,朱元璋的八字是什么格局

明朝有个人生辰八字和朱元璋一样!吓得老朱赶紧叫来一看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对古代算命先生的形象有过生动描述。梁山军师吴用扮作江湖术士,前去劝说卢俊义上山。吴用手摇铃杵,边走边念:“甘罗发早子牙迟,彭祖颜回寿不齐。范丹贫穷石崇富,八字生来各有时。此乃时也,运也,命也。知死知生,知贵知贱。若要问前程,先赐银一两。”

  

  寥寥数语,一个古代走江湖的铁嘴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吴用装成此种角色,只是为了骗取卢俊义的信任,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作为敢于替天行道、扯旗造反的起义军首领,他自然不会相信此种学说。不过他不信有人信。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据说就迷信占卜打卦之说。

  

  朱元璋早年出身贫苦,他在皇觉寺为僧时,一度饥寒交迫,走投无路。他的《御制皇陵碑》中曾记载,自己在面临人生歧路时,无法抉择,就靠在神像前占卜来决定前程。结果卜卦的结果让他惊愕不已,“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无论留下来继续为僧,还是逃走流浪都不吉利,只有投奔义军才是百无禁忌。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投奔红巾军后,硬是打拼出一番名堂,最后成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开国战争中,他的重要谋士刘基刘伯温,也对阴阳易数颇有研究,《明史》记载,在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中,双方相持不下,刘基建议朱元璋在“金木相犯”之日与陈友谅决战,结果大获全胜。无形中也对朱元璋发生了一定影响。

  

  明人笔记《五杂俎》中,还记载了朱元璋迷信八字命理的一则传说。朱元璋当皇帝后,担心别人造反,和他争夺皇位,于是暗中派人四处查访,寻找与他生年月日完全相同的人。朱元璋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自己的生辰八字贵不可言,位登九五之尊,那么和他生年月日相同的人,肯定会对他的江山与皇权造成威胁。

  结果后来在江阴还真找到一个。朱元璋接到禀报大感好奇,急忙命人把此人带到皇宫,他要亲眼看看这个和他生辰八字相同的人,到底有没有帝王之相。结果此人来到他面前后,令朱元璋大失所望。此人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汉,长相平常,家境一般,毫无出奇之处。

  

  朱元璋与他闲聊,问他以何为生。他老老实实回答:“草民养蜂,养了十三笼蜂蜜,以出卖蜂蜜过活”。朱元璋一听,不由笑道:“难道大明的十三个布政司,就是我的十三笼蜜蜂?”于是给予他丰厚的赏赐,让他回家了。《五杂俎》因此得出结论,“禄命之说,诚渺茫不足信”。看来古人已经认识到,八字命理之说多有虚妄渺茫之言,不可轻信。

朱元璋的生辰八字有何不同?

古人特别讲究生辰八字,甚至还以生辰八字作为行事的标准。他们相信,一个人“命”好不好,已在出生那刻便有所注定。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少有的白手起家的平民皇帝,出身农家的他尝尽生活的心酸,当过乞丐,当过和尚,而最终却成为万人之上的天子,他的成功甚至连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所以他常常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玄学。

接下来,西秋风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朱元璋生辰八字的相关故事。朱元璋得知存在生辰八字相同之人,欲招来杀掉,见面后却给予重赏

这就要从他还是和尚的时候说起,那时候因为战争,就算是出去讨饭也是讨不到了,那究竟应该留在寺中,还是出去外面闯一闯呢?这个问题把他难倒了,甚至难以入眠。

后来,他在佛像面前虔诚祈祷,许下了“去”的心愿,抖了抖手里的竹签,掉出了“不吉”之签,他再许了一个“留”的愿,而摇出的签仍旧是“不吉”。不论是去还是留,都是不吉的,佛祖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

然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许了个“去凶”的愿,然后又摇了摇竹签,最后蹦出了“吉”字。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谓“去凶”,其实就是谋反。

最后,朱元璋下定决心,前往濠州加入郭子兴的队伍,开始了他传奇的逆袭之路。

从那以后,朱元璋总是把他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命好,觉得自己的生辰八字非常好,父母亲埋葬的地方好等等。

成为皇帝后,朱元璋非常谨慎小心,总是莫名担心,害怕有一个比自己命更好的人取代他,越想越害怕的他,甚至派人前往偷查百姓的户籍,就为了查出是否存在生辰八字相同之人。

果真经过一番调查,锦衣卫发现了一个同年同月同时出生的人,朱元璋对此十分好奇,“召至,欲杀之”,下令立即带此人入宫,想看看此人是否有帝王之貌。如果他气质非凡,就立即杀掉。

当这个人入宫后,朱元璋见了很高兴。因为那个人畏畏缩缩,谨言慎行,而且已经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头,于是朱元璋便没了杀意,问道:“你做何营生?”原来老人是养蜂的普通百姓。听完回答之后,还问其养了多少蜂,对方答曰:“共十三笼。”

听罢,朱元璋心情大好,哈哈大笑。

因为老人有13笼蜜蜂,而他有13个布政使司,“13个布政使司就是朕的蜜蜂笼啊!”念及此,朱元璋龙颜大悦,还继续和老人聊了一会儿,询问了老人的情况。

之后还给予了老人重大的赏赐,专门派人护送他回去。

不过,朱元璋行事还是太谨慎了,生辰八字并不可信,这只是人的主观思想、牵强附会的结果,如此战战兢兢,实在夸张。

你们觉得呢?朱元璋成功的玄学可信吗?

朱元璋出身草根,又当过和尚,最终却成了皇帝,是八字注定的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末的起义者们喊出这句口号,体现了平民百姓对于权力平等的渴望。但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真正从“草根”阶层迈入统治者地位的却是寥若晨星。如果说当年大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做过的亭长一职也算是统治阶级低级的地方官员的话,那么,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开创了历代帝王先河,从一个和尚“一跃”成为一统江山的开国皇帝。

为何和尚也能成为“真命天子”?这是时势造英雄,还是龙脉使然?我们且看大明王朝建国始末。

真龙降世

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一直住在江苏沛县(今江苏徐州沛县),到了朱元璋祖父那一代,全家迁到了江苏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

元朝后期,统治者腐朽,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朱家几代都是农民,生活也越来越艰难。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忍受不了沉重的苛捐杂税,在饥寒交迫中去世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在万般无奈之下背井离乡,流落到了灵璧、虹县,后来去了钟离东乡,靠租种财主田地勉强维持生计。朱五四之前已经有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迁往钟离东乡后,又生了一个儿子,按照排行,起名叫朱重八,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就是这样一个连吃饱都困难的人家,却出了一位“真命天子”。这话还得要从朱元璋的祖父说起。

传说在朱元璋祖父一开始耕作的泗州有一个杨家墩,墩下有土窝。有一天,朱元璋的祖父在农作之余,躺在里面休息。那天,刚好有师徒两个道士经过这里,师傅指着朱元璋的祖父卧的地方说:“如果一个人死后埋葬在这里,他的后代就一定会出个天子。”

徒弟问道:“为什么呢?”

师傅回答说:“此地气暖。不信你拿枯枝栽种在这里,十天之内一定会长出树叶来。这里是个龙穴,是一块风水宝地。”

躺在旁边的朱初一听得清清楚楚,他对道士的话将信将疑。10天后当他再来看时,窝里的枯枝果然长出新叶。朱元璋的祖父兴奋不已,心想这个窝如果真如那道士所言,是块宝地,就不能让别人知道。于是他就把长出树叶的枯枝拔去,又另外插了一段枯枝。

几天后,两个道士再次来到土窝处,徒弟发现了插在地上的枯枝并没有长出树叶来,诧异地问道:“为什么不生树叶呢?”师傅指着朱元璋的祖父说:“一定是被这个人拔去了。”朱元璋的祖父只能承认。道士看了他一眼,没责怪他,只是对他说:“你有福,死后就葬在这里吧,你家一定会出个天子的。”

朱元璋的祖父一直记得道士的话,他死前,嘱咐他的儿子一定要把他葬在那个土窝里。朱五四遵照他的意思做了,埋葬他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熙祖陵(今在淮河岸边的盱眙县内),冈峦起伏,从州城泗州外,淞淮北行10里的一片冈峦起伏的漫土山丘。

熙祖陵前地平垄数百丈,有绕身九曲水入怀。那里的龙脉发自中条山,王气集中,水从远处的御桥流出汇入汴河,前方即是泗州城,有塔锁住水口。前渚有水成湖作内明堂;淮河、黄河合襟作外明堂;淮上的九峰山高插入天作为远案。黄河本来是向西绕流的,到元末才在东方开掘会通河,黄河才绕过来,众水皆从西来绕过陵后,向东北流去注入大海。这里来龙千里盘旋结穴,的确是帝王万年的吉壤之地。

朱初一下葬半年后,朱五四的妻子陈氏怀孕,10个月后朱元璋降生。朱元璋的诞生也有一段离奇的故事。

据说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在麦场坐着,这时候从西北方向来了一个道士,长着长胡子,头戴簪冠,身穿红服,手拿象简。这个道士坐在麦场中休息,用象简在手中拨弄白丸。陈氏看见后,很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道人回答说:“这是丹丸。你若要,给你一粒。” 陈氏用手接过大丹,一不留神,竟然把它吞了下去,马上就感觉腹中疼痛。她吞下大丹后,那个道士却忽然不见了。到了晚上,有一股白气从东南直贯室内,陈氏生了一个男孩。

据说在朱元璋快要降生时,红光满屋,并有一股奇特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当时是晚上,红光在黑暗中显得特别亮。邻居看到后,还以为失火了。到了第二天早晨一打听,才知道是朱家有一个孩子出生了。  

气助龙升

由于朱元璋出生时满屋红光,当地百姓知道了,就传为“真龙天子”降世。这一传就给朱元璋带来了灾难。

元帝知道了这事,他就下令让术士测算“真龙天子”降世的方位。术士测算后禀报说:“‘真龙天子’降世方位在怀楚一带的濠州范围。”

元帝下旨捕杀“真龙”。有一天,官兵搜查到朱元璋家,朱元璋的母亲誓死保护孩子,那些官兵看这个婴儿没什么富贵之相,就动了恻隐之心,把他放了。

七年之后,又有术士上报元帝说,濠州之地仍有“真龙之气”。元帝又下旨捕杀“真龙天子”。这时的朱元璋已经成了一个叫花子,他的落魄样又救了他一命。

不过这些都是野史记载,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据后世高人测算朱元璋的命理,辰戌丑未,四库俱全,却是富贵命。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严重的蝗灾,接着又发生了瘟疫。死的人很多,朱元璋家也没能例外,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当时他家徒四壁,在亲人死了以后不仅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对于这段历史的描写,《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埋葬父母和兄长后,朱元璋的际遇却并没有得到什么改观,依然穷困潦倒。他在走投无路之时,就去寺庙做了和尚,求一碗饭吃。这才有了“和尚”天子的称号。

朱元璋进的这家寺庙当年叫做於皇寺,后来改名皇觉寺。他开始在寺庙里做小行童,每天做一些杂役,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有时还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他也并不是一心向佛,这样的日子使他觉得很无聊,也曾做过对神佛不尊的事情。

传说,朱元璋在扫地的时候嫌伸出来的佛像脚碍事,就随口说了句:“缩回去!”不料那佛像的脚真的乖乖“缩”回去了。还有一次他发现老鼠偷吃香烛,觉得那个佛什么都不管,一时想要恶作剧,就偷偷写了“发去三千里”五个字帖在佛像后面。结果当天晚上所有和尚都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个佛与他们道别,说是当世主遣发他去往三千里以外。

第二天大家发现了那行字,找到朱元璋,朱元璋就说,“我和他开个玩笑,那现在赦免他吧,不用流放了。”结果晚上大家又梦到佛回来了,说不用走了,向他们道谢。

另外,他在寺庙里的房间经常会远远地发出红色的光芒,还有红衣道士说过这庙里将出不凡之人。种种迹象,表明他绝非一个普通的小和尚。

寺里的生活也不平静。没过多久,灾荒同样威胁到寺庙,和尚们也填不饱肚子了,朱元璋就被打发出去云游化缘。

他边走边乞讨,靠别人的施舍勉强维持生命,历尽艰辛,漂泊无依。他走过了许多地方,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走遍了淮西、豫南的山山水水,就这样一下子过了三年多,于1347年又回到了皇觉寺。这段日子对他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云游而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拓宽了视野,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更磨砺了在逆境中生存的本领。

  而这三年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动荡,各方豪杰并起。他亲身经历过漂泊饥寒的生活,又听说了一些反抗的宣传,也开始想要建立一番事业。回到皇觉寺以后,他开始发奋读书,除佛经外,也广泛接触各类书籍;同时广交朋友,建立了一些人际网络。这几年寺庙生活成为他人生的重要积淀。

又过了三年,寺庙也不能免除被起义所影响的命运,朱元璋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中国的帝王》,京东满100减50,当当5折抢购~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327/1709230669407377.html
上一篇:晟字的含义,晟字的含义和寓意
下一篇:有酒有衣八字,有酒打一数字

网友推荐